• 《历代疫病中医防治试效方》朱向东,张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历代疫病中医防治试效方》【作者】朱向东,张伟主编【页数】222【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132-6145-6【分类】瘟疫-验方-汇编-中国【参考文献】朱向东,张伟主编.历代疫病中医防治试效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历代疫病中医防治试效方》内容提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瘟疫爆发数以百次。古代医家面对大规模疫情爆发,针对疫病“症状相似、染之即病、病机类同”的特点,创制了大量普济效方,基于此,我们编写了《历代疫病防治试效方》一书,目的是从历代防治疫病的有效方剂中,挖掘适合群体化治疗的辨病通用方,为一线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医生和今后防治突发瘟疫提供有益的参考。本书共筛选整理了49个历代抗疫方剂,按照朝代排序,每方分立方背景、药物组成、主治疫病、配伍分析、临床运用(或推荐应用)五个方面,临床应用方面重点突出该方剂的当代应用。若无当代应用的,可能是缺乏认识和挖掘,同时重视原文的摘录,以尊重作者书籍中本来的面貌,并做适当阐述。本书力求让读者对抗疫方在历代疫病防治中运用的阐述有深刻认识。...

    2024-01-04 朱向东中医药大学 朱向民中医

  • 张伟请坐第几集

    1、张伟请坐出自于电视剧《爱情公寓5》中的第一集,剧中张伟在公寓里开办了自己的律师工作室,邀请大家参加招牌揭幕仪式。同一天,美嘉宣布自己怀孕了,要跟子乔领证结婚。众人商议后决定先陪子乔美嘉去民政局。谁知因为子乔过于紧张,现场状况百出,而张伟在帮子乔跑腿的途中竟然还遇到紧急突发事件。2、《爱情公寓5》讲述随着公寓浪漫的美名越传越远,新的住客也陆续而来。新租客带来很多新观念、新玩法,让曾经都是时代弄潮儿的老住客们也自叹不如。和新住客的青春活力相比,老住客们经过多年历练,对爱情和人生的态度更加成熟稳重。新老住客努力去理解对方,彼此帮助,即使磕磕碰碰,也要互相拥抱。铁打的公寓,真挚的爱情,新的浪漫故事还在这里继续上演。点评: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浪漫的电视剧,剧中张伟在公寓里开办了自己的律师工作室,在紧急突发事件中也表现出了责任感和勇敢。美嘉宣布怀孕,子乔也在紧张的情况下与美嘉一起去民政局领证。新老住客之间相互理解,彼此帮助,这也是电视剧情节中最可爱的地方。电视剧《爱情公寓5》让人看到了真挚的友情和爱情,也让人从中学到了很多。...

    2023-02-21 爱情公寓5张伟平均脸 爱情公寓5张伟和大力分手

  • 张伟丽在ufc什么量级

    张伟丽目前没有参加UFC比赛。1、中国力量!张伟丽卫冕UFC女子草量级金腰带。张伟丽,女,综合格斗运动员,曾是河北顶尖的女子散打运动员,后来转战MMA(综合格斗),职业战绩21胜1负。2019年8月31日,在UFC格斗之夜深圳站比赛中,张伟丽KO巴西女拳王安德拉德获得草量级(115磅)世界冠军金腰带,成为UFC中国首位冠军。2、2020年3月8日,张伟丽在拉斯维加斯迎来首场卫冕战,最终双方打满五个回合,张伟丽赢下乔安娜成功卫冕。2020年3月16日,因新冠疫情防控升级张伟丽继续滞留美国。点评:这是一篇介绍张伟丽的文章,她成为UFC中国首位冠军,成功卫冕草量级金腰带,并在2020年3月8日迎来首场卫冕战,最终赢下乔安娜,令人称赞。张伟丽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力量,也为中国综合格斗运动员树立了榜样。...

    2023-02-21 张伟丽金腰带多少钱 ufc张伟丽金腰带

  • 爱情公寓张伟亲诸葛大力是为什么

    爱情公寓张伟亲诸葛大力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一段美好的友谊,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彼此之间有着深深的信任。1、是因为诸葛大力突然失忆,张伟为了鼓励她并告诉她会好起来的,心疼她才亲她的。2、《爱情公寓》是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出品,上海高格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承制,由汪远、邹杰编剧、韦正执导,娄艺潇、陈赫、孙艺洲、李金铭、王传君、邓家佳、金世佳、赵霁、李佳航、成果、万籽麟、张一铎、赵文琪领衔主演的都市青春情景喜剧。讲述了住在爱情公寓里的一群租户之间发生的乐趣十足的日常故事。3、该剧共有5季,第一季于2009年8月5日在江西卫视首播。第二季于2011年1月24日在东方卫视、广东卫视、宁夏卫视、山东教育电视台首播。第三季于2012年7月30日在安徽卫视、湖北卫视、陕西卫视首播。第四季于2014年1月17日于安徽卫视、东方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北卫视联合首播。第五季于2020年1月12日在爱奇艺首播。4、2020年1月7日,导演韦正宣布了《爱情公寓》在第五季后不会再出续集作品的消息。点评:这是一段关于《爱情公寓》的介绍,从2009年到2020年,它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最终在2020年1月7日宣布不会再出续集作品。由汪远、邹杰编剧、韦正执导,娄艺潇、陈赫、孙艺洲等一系列优秀的演员,加上精彩的剧情,使得《爱情公寓》成为一部经典的电视剧。...

    2023-02-21 韦正爱情公寓 韦正爱情公寓5道歉事件

  • 张伟小龙虾是哪集

    张伟小龙虾出现在《西游记》第六回中。1、张伟吃小龙虾的剧情是出自电视剧《爱情公寓》第二季第十集中。除夕夜,一菲和张伟为活动订了鸡翅,签收时发现缺斤少两。2、张伟企图贿赂外卖员打探实情,却只换来一份小龙虾。因吃小龙虾而过敏被送进医院的张伟和外卖员相遇,真相才浮出水面,张伟病床对着的电视正在播放春晚。3、《爱情公寓》讲述了住在爱情公寓里的一群租户之间发生的乐趣十足的日常故事。李佳航饰演的张伟,是一位平民律师。他温和踏实,抠门勤俭,莫名其妙的正义感,爱喝牛奶的梦游怪。因为拥有大众名字而被称为“草率怪”,是公寓里存在感最弱的人。但是张伟拥有体质特殊,小龙虾过敏。点评:这段文字介绍了张伟吃小龙虾的剧情,以及张伟的性格特点,内容充实,语句流畅,表达清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3-02-21 张伟爱情公寓扮演者 张伟爱情公寓照片

  • 《闲居集》张伟,祝淳翔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闲居集》【作者】张伟,祝淳翔编【丛书名】唐大郎文集【页数】474【出版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671-3889-6【分类】散文集-中国-现代【参考文献】张伟,祝淳翔编.闲居集.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闲居集》内容提要:此为“江南第一枝笔”唐大郎文集的首次大规模整理出版,本卷主要收录了作者在香港《大公报》刊发的以“闲居集”为专栏的代表性诗文,时间跨度从1952年到1978年。除了“闲居集”外,另收部分“高唐散记”“春申旧事”等,内容涉及当时的任务交往、社会事件、随感等,是当时社会的基本动态的真实缩影。主体按时间顺序编排,诗文末尾注明出处及署名方式,便于核实原始信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性。可谓那个时代的“缩微编年史”。《闲居集》内容试读闲居集(1978.10-1980.7)题照一首风云变幻黯神州,一曲悲歌出翼楼。伐竹敲金留正气,刘郎奇笔信芳喉。此影摄于卡尔登剧院之翼楼,时在“七七”芦沟桥事变以后。信芳先生方献艺于斯,演《徽钦二帝》,剧本出朱石麟先生手笔。麦秀之歌,四座泪倾。大郎尤为激动,曾奋笔写诗文,刊诸报章,以资号召。非由偏爱麒艺,实为黄帝招魂也!一日,信芳下台卸装时,大郎与我,请合留此影,以志家国之痛。大郎自与刘惠明结缡后,每临文辄署刘郎。余因用反“王粲登楼,何必依刘”之意,为取“定依阁”三字,大郎喜而以为篇名。今刘夫人出示此帧,沧海历劫,俯仰兴悲,有不能已于言者!所幸清才绝艺,千秋不朽,正堪告慰周唐两兄于九泉之下也。灵犀附识一九八一年一月八日[编按:此为香港广宇出版社1983年出版(以下简称“港版”)的《闲居集》书前题照诗。陈灵犀曾为《社会日报》主编,是大郎几十年的老友。]看《阿必大》投身枉自近东乡,不识东乡土亦香。偶而来看《阿必大》,居然醉倒老刘郎。常情俗事皆尘劫,孤女凶婆好婶娘。若个能才杠大笔?姓名不遣后人扬。今年夏天到秋天,几个月来,上海上演了一出沪剧,剧名《阿必大》,是沪剧的传统节目。上海沪剧团已经十多年没有演这个戏了。这一回老剧重排,大为轰动。先是在大众剧场,两千只座位,不够应付,后来搬到劳动剧场,四千多只座位,依然供不应求。现在这个戏是欲罢不能,电台播送它的全部录音,如果你在路上走,即使不稍停留,也能听完整出的戏。因为街上的收音机都在开这个戏。电视转播实况,情况也是一样。我看了这个戏也是赞叹不置。三个女演员:石筱英扮恶婆婆,她是沪剧团的头牌角色;许国华扮养媳妇(阿必大),她是青年,也是一块响牌:吴素秋扮婶娘,听石筱英告诉我,吴是从崇明沪剧团选拔上来的,只三十多岁,也是上等材料。这样好的一个剧本,但现在的沪剧演员,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人写的。作者没有留下名字,真是可惜。(香港《大公报》1978年10月4日,署名:刘郎)[编按:1978年10月1日香港《大公报》刊登《告读者》:从今天起,《大公园》版面略加调整。除一些专栏继续保留外,增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及香港方面的特约稿。撰稿人有作家、女演员、画家、学者和记者。陆续刊出的新专栏是:⊙《特约稿》,©《闲居集》(当年《唱江南》作者的新作),©《文苑随笔》,@《科学小品》,国《闻见楼述往》,⑧《西方漫画选》,©《京华小记》(从本报第三版移来)。]自寿一首任经浪浪复波波,天趣横才两不磨。时向性灵搜好语,偶于沉醉放狂歌。风华欲净声华堕,俊士所贤迂士呵。七十还淘童子气,自言来日正多多。去年七十虚岁,今年七十实岁。两年内写成《七十岁诗》一百首,中有怀人、悼友、即事、论诗、忆往,而写当年花花绿绿事迹的亦有十来2章。内容多样,体裁只有一个,即均是七言绝句。前面这首《自寿》诗,是在今年生日那天写的,将作这些诗的《题记》。我的东西称不起名山事业,本人也从无这个志愿。自己写,自己看,正像蛮夷大长老夫说的“聊以一娱”而已。(香港《大公报》1978年10月6日,署名:刘郎)看《天仙配》,悼凤英识汝原如地上仙,一朝仙去可登天?遥知天上无人识,地上曾为万姓怜。艳爽聪明萃一身,却教魔爪夺青春。江楼灯火都依旧,不见当年笑语人。歌衫舞扇更珠喉,好语温情一例休。人自伤离皆哽噎,我因哀汝泪长流。兽穴魔庭既扫犂,故园花好使人迷。英魂安得还今日,又是飞腾又是啼。黄梅戏《天仙配》国庆节在上海重映。我是在节前预映时就看了的。这样的好戏、好片子,却被“四害”禁映了十多年,而片中的主角严凤英也在十年前被“魔鬼”迫害含冤死去。今年,安徽文化部门也已为她沉冤昭雪。关于她死时的情况,几年来传说纷纭,有一种传说,情况是极其惨酷的。作为她的老友,我是不忍相信,更不忍写出来向我们的读者传述。(香港《大公报》1978年10月8日,署名:刘郎)即事不用摇头觅句新,便言即事报行人。七关扑克通三副⊙,小戏3姑娘看九斤⊙。豆剥青焙“牛踏扁”©,诗嘲黑榜鬼称臣四。苏龚昨日来函道:高考儿超四百分团。有友将远行,特来话别,并出素纸要我写几句最近的诗给他,以为留念。我就将两天来看到的、做过的事写了八句,以壮其行。诗如上。⊙用扑克牌打七关,十多年来已为我之常课。©上海越剧院登广告,上演小戏《九斤姑娘》。这是吕瑞英(影片《红楼梦》里的宝钗)的代表作。她已十余年不上舞台,什么原因,当然是为了逃避“四只坏蛋”的凶锋。今年,上海越剧院又把她从外地请回来重理歌衫。©龚自珍有一首诗,盛称朋友的姨太太手制的焙青豆如何鲜美。其实此物甚是寻常。今天是“中秋节”,上海毛豆大量上市,我早晨就自己动手,焙出来既碧绿生青,又风味可口。看来龚先生之所以盛称,因为东西出自“他人妾”之手,若是他府上的老妈子给他焙的,他就连半个屁也不会放了。“牛踏扁”是毛豆的一个好品种,颗粒大而扁,上面像有个牛啼的印子,乡人智慧,锡此嘉名。@黄裳寄来荒芜写的《长安十咏》,黄云:诗登在《安徽文艺》上。内容都是嘲讽一些对“四凶”表过忠心的文化艺术界人,一咏一个人诗极精彩,读之称快。⑥住在苏州的一位姓龚的朋友,来信报喜:他的儿子参加高考,总分超过四百,数、理、化都在九十分以上,录取是稳定的了。(香港《大公报》1978年10月10日,署名:刘郎)[编按:苏州的龚姓朋友,当即龚之方。]友人书来,询予近状,作律诗一首报之开门曙色抹楼檐,乍黑房窗便下帘。馋嚼杏仁跷格力,贪玩扑克腱鞘炎。欲穿望眼来书信,更不担心到米盐。向老读诗兴趣异,谢朓鲍照又陶潜。跷格力,外来语。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新派文人把它译为朱古力,上海的做生意人则翻成巧克力。我第一次把它变“跷格力”,是为了跟“腱鞘炎”对得工稳点,别无其他用意杂煮籼粳调糙黏,魏家药味胜糖甜。病因哮喘求天暖,谁信先生律已严。早是无心华履服,好寻险韵押凡咸。吾头照样圆圆在,不为萧娘不削尖。有人很欣赏这首的最后两句,黄苗子兄写信来告诉我,他改了几个字:“君头本是圆圆在,却为萧娘去削尖”,送给一个卖身投靠“四人帮”的无耻文人。苗子说的萧娘,当然指的是江青这个妖孽。(香港《大公报》1978年10月12日,署名:刘郎)》[编按:本文篇名,港版《闲居集》拟为:《以诗代简》。]答老髯西山夕照未全收,饭熟茶香仍一楼。所苦一身缠一疾,却因无欲故无求。花开满眼方知累,老住斯乡不再柔。只语语君君莫笑,丈夫至竟尚依刘。老髯诗来,有“白袷雄谈迹已陈,淞波恬卧葛天民”:“多感故人肝胆照,论诗倘得附篁墩”之语。他叫我和诗,我作诗不喜和人原韵,以为放不开手也。四十年前,我有“丈夫何必定依刘”句,曾为髯翁称许。(香港《大公报》1978年10月14日,署名:刘郎)】移韵一首凉秋薄莫舞轻腰,移韵多应置“二萧”。不负少年诗句美,“人来高艳似红‘蓼’”。三十多年前,写过一首七律,它的后四句是:“酒后趋跄无好梦,人来高艳似红蓼。悬知有客狂于我,闲倚江楼接楚腰。”诗成,自己非常得意。到了前几年,有一天,我还念出来让一位朋友听。他听完却说,诗好坏不论,这个“蓼”字不是平声,你将奈何?我一查果然,便大骂当5初编诗韵的人,不该把“蓼”字编入萧韵,而偏把“蓼”字放进筱韵。为了这件事,我后来心里一直很懊悔。近来江南又是凉秋天气,又是蓼花盛放的时节,又想起我那首诗来。闲居多暇,想蛮横无理一下,便作了前面这首《移韵》诗,硬把“蓼”字送进“二萧”中去。亲爱的读者,帮帮忙吧,你们念到第四句时,就把它念成萧韵吧。(香港《大公报》1978年10月16日,署名:刘郎)》金缕曲安用千秋寿?数平生,饱经尘事,存年须够。纵使回春真有术,枉费魏佗妙手。最难遣雪衫红袖。许与东坡同岁死⊙,似者般痴福修应厚。妻儿女,休难受。九京道路无还有?细思量,比同神话,何消深究。十丈软红原可住,多恐端端迟久。依然是流连文酒。但听淮南魂魄唤曰,起身来含笑匆匆走。他乡好,多故旧。一九七三年,在我“解甲归田”之前,患了一场病,病来势甚猛,自分必死。在病床上,只是想死了之后,好去找先我而去的哪些朋友,想着想着,谱写了一首《金缕曲》。不料,阎罗王没有工夫来邀请,我没有死,一直活到现在。病起之后,把这首词的前半阕修改了几句,后半阕则未动一字。©苏东坡是六十六岁死的,我病危的那一年也是六十六岁。©指黄梅戏的著名演员,生前与我交谊甚笃。(香港《大公报》1978年10月18日,署名:刘郎)[编按:港版《闲居集》,在黄梅戏著名演员后,添加:严凤英。]重九得郁风来信甚风吹到郁风书,为报行程问起居。将自娘家去无锡,更寻园6···试读结束···...

    2023-01-09 epub 图书 epub 电子书库

  • 9527 民间六爻实战高手 张伟光六爻课程百度云下载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张伟光六爻课程百度云下载入门课程,适合零基础小白学习课程大纲第一课:初识八卦六爻.m4第五课:地支装卦及地支类象.m4第四课:八卦的五行及干支方位.m4第十一课:地支及卦的冲合.m4第十五课:六亲配六神之类象.m4第十四课:常用神煞.m4第十三课:解卦一卦多面.m4第十七课:解卦技术.m4第十六课:分类占断.m4第十课:起卦的方法.m4第十九课:常用技巧断法.m4第十二课:地支刑害及解卦步骤.m4第十八课:应期的看法.m4第三课:八卦及六爻万物类象.m4第七课:纳甲装卦.m4第六课:地支申酉戌亥之类象.m4第九课:六亲类象.m4第二十课:卦与爻的关系.m4第二课:八卦基础类象.m4第八课:八宫八卦.m4六爻八卦...

    2023-02-09 六爻八卦算命每日一占 六爻八卦64卦图解

  • 《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李鸿涛,张伟娜,佟琳|(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作者】李鸿涛,张伟娜,佟琳【页数】286【出版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12【ISBN号】978-7-5152-1985-1【分类】中医典籍-目录学-概论【参考文献】李鸿涛,张伟娜,佟琳.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内容提要:《中医古典目录学》作为一门专科目录学,通过系统整理其概念、内涵和方法,并结合丰富的实践例证,以构建其学科基础。本书吸取了古今众多学者有关目录学知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真知灼见,并结合作者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体会,通过立题选材,编述而成。同时,本书也可为中医古籍科研人员学习中医古典目录学,并以中医古典目录学研究和传承中医文献,提供借鉴。本书选材丰富,内容安排新颖,并对古籍文献整理过程中,目录学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独到的观点和方法,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学术论著。《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内容试读以1学母第一章认识篇第一章·认识篇一一第一节中医古典目录学概念与范畴中医古典目录学属于专科目录学,是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要基础,在中医文献的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在国家重视古籍整理和中医文献传承的大好形势下,中医古典目录学越来越成为文献研究者所必须储备的学识之一,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中医文献的保护、整理与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我们首先对其概念与研究范畴做一简要梳理。一、目录与目录学中医古典目录学是中医文献学与古典目录学的交叉学科,欲澄清中医古典目录学的概念与范畴,有必要先就古典目录学做一简要介绍。(一)目录1.目、录和目录的概念目录一般由目和录组成。(1)目目的本义为人眼,引申为条目。《说文解字注》曰:“(目)人眼也。”“目之引申为指目、条目之目。”《康熙字典》日:“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目”被用作目录学中时,具体指篇名或书名。篇名即指书籍中诸篇的名称,又称小名、细名。书名即每一部书的名称,又称大名、总名或大题。将诸多的篇名或书名汇集起来,遍举其名就叫作日。(2)录录的本义是刻木,引申为记录、详细说明或次第。录与録同,録是录的异体字。俞樾《儿答録》曰:“《说文·金部》:‘绿,金色也,从金,录声。’樾谓4一中医古思目录学慨的録为金色,于古无征。许君盖依绿字说之,绿从系,为色青黄也,故録从金为金色,金之色亦在青黄之间也,然恐非字之本义。今按録者,录之或体也。录部:‘录,刻木录录也。’刻木必用刀,故或从金。”2作为动词,录有记录的意思。章太炎《小学答问》曰:“凡言记录者,借为刻木录录之录,古为书契,本刻木为之也。”作为动词,录又有详细说明的意思。《公羊传·隐公十年》载:“《春秋》录内而略外。”《公羊传·庄公十七年》曰:“将其有末,不得不录其本也。”“录”与“略”相对,对外记载就简略,对内就详叙;对末简叙,对本就详叙。“录”是指详叙或着重说明。作为名词,录有次第的意思。《周礼·天官·职币》言:“辨其物而奠其录。”杜子春释为:“奠其录”为“定其录籍”。意思是对财物的名称、质量、数量及赐予的先后次第,都记录在簿籍上。这个详定其次第的簿籍,叫作录。《国语·吴语》记载黄池之会,吴师“昧明”进逼晋师,晋遣使问曰:“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今大国越录,而造于弊邑之军垒,敢请乱故。”3这里吴国所越之“录”,是指双方协定的秩序单“录”被用作目录学中时,具体指叙录,又称书录、序录。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即逐一介绍某篇或某书之内容旨趣,并按一定的次序加以编排,「它可以作为包括目在内的简称。4(3)目录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把一批篇名或书名与其说明依次编列在一起就是目录。近代目录学家姚名达云:“遍辨其名之谓目,详定其次之谓录,有多数之名目且有定之次序之谓目录。曰目曰录,皆非单独,义本相通,故成体。”“目录”一词,最早见于《别录》和《七略》。萧统《文选》卷二十二王康琚《反招隐诗》李善注引“刘向《列子》目录”,又卷三十八任彦异《为范始兴作求立大宰碑表》李善注引刘歆《七略》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两处都是指一书的目录。班固《汉书·叙传》云:“爱著目录,略序洪烈,述《艺文志》第十。”这里是指群书的目录。汉晋以后“目录”之名已经通用,但又有“录”“略”“志”“簿”“书目”“书录”“解题”“考”“记”“提要”等称谓如:西汉·刘向编著的《别录》、西汉·刘歆编撰的《七略》、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艺文志》、西晋·荀勖编辑的《晋中经簿》(亦称《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所编的《晋元帝四部书目》、唐·毋煚所编的《古今书录》、宋·陈振孙编辑的《直斋书录解题》、元·马端临编辑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清·钱第一登·认识篇曾编撰的《读书敏求记》、清·纪昀等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5)目录具体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编制目录的过程,通称目录工作。古代的目录工作只限于图书编目,所以目录与书目没有区别,是同义语。但是现代目录工作大大拓展,只有图书目录才可称书目,即书目转化为图书目录的省称,而目录是一切文献目录的总称,范畴大于书目。从理论上说,目录可包书目,而书目不能作为目录的代称。但实际上,两者混用,相沿成习,有时又不必拘泥。62.目录的分类目录依据书的数量,分为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1)一书目录书目录是指把一本书的篇名和说明加以编排与汇集后的成品,它比群书目录出现得早过去学者认为,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成书于战国后期或秦汉之际的《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它编次和汇总了六十四卦的卦名。清代学者卢文弨《钟山书札》卷四曾说:“吾以为《易》之《序卦传》,非即六十四卦之目录欤?《史》《汉》诸序,殆防于此。”近代目录学家余嘉锡先生也赞成此说,认为“目录之作,莫古于斯矣”,但这一说法被近年出土简帛所颠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竹简《曲目》初步断定为战国中期楚简,是《诗经》的篇目。山东银雀山汉简,“是在文、景至武帝初期抄写成的,而各典籍的成书年代都不会晚于战国时期”,其中有《孙子兵法》的目录与《守法守令十三篇》的目录。不仅如此、目录的最初形态是只有“目”,没有“录”。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在全书正文结束后,便接着分四栏书写该书目录,将该书各篇篇名逐一列出,形成全书32篇的“目”,而没有“录”,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也只有52篇的篇名之“目”。31上述目录都有一书日录的性质,但是体例完整使用的当推《史记》《汉书》的一书目录,《史记·太史公序》的小序就是一篇完整的《史记》目录。《太史公自序》是由大序和小序两大部分组成的,大序是自述,说明家世、学历、仕历、学术观点、编纂旨趣和体例等等:小序则是依次写了每一篇的篇名和要旨,也就是目录。班固《汉书》的《叙传》下篇也是仿此体例而作,成为《汉书》6一中医古典目录学概论的一书目录。《史记》《汉书》的一书目录都编列在全书之末,而现在的传本列于书前的书目,只有篇名而无叙录,即只有目而无录,乃是自唐代以来,由后人所加,以便翻检。正史中自写目录置于卷首,应是滥觞于范晔的《后汉书》后来的各史,除《梁》《陈》二书是后来所加外,其目录都是自列的。3别(2)群书目录群书目录是指把诸书书名和叙录加以编排与汇集后的成品,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历来目录学家多以西汉杨仆整理的兵书目录《兵录》为现知最早的群书目录。《汉书·艺文志》“兵书类”小序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但《兵录》既不完备,又久佚未传。至西汉末年成帝时,刘向、刘歆等在奉命校书的过程中,编制成综合性图书目录《别录》和《七略》,则树立了群书目录的范例。班固依《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而修成的《汉书·艺文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综合性群书目录。5一书目录,对于检读一本书很方便有用。但要了解某类典籍有哪些书,某些书的大致情况如何以及怎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等问题,就必须求助于群书目录。[4)群书目录因为著录了许多书籍,它比一书目录仅便于检阅一部书的作用和意义要大得多,它的编排、著录也要复杂和艰难得多。因此,群书目录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5列群书目录依据编撰者性质,分为官修目录、私家目录、史志目录等。依据编纂书目的内容,分为综合性目录和专科目录,中医目录就属于专科目录。具体介绍详见本书第一章第四节“古今目录著作的分类”。(二)目录学1.目录学起源与概念目录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删订诗、书之时,但目录学的正式建立,则是在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受诏校阅整理皇家的先秦古籍。在校阅群书时,他编定次第,记录书名篇目,把校书时所撰叙录全文编成《别录》二十卷。这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书目解题式图书总目。因《别录》篇幅太多,查找烦琐,所以刘向的儿子刘欲在《别录》···试读结束···...

    2022-10-21 中医内科学pdf 中医基础epub

  • 《中医肺十法》张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肺十法》【作者】张伟主编【页数】272【出版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331-9588-5【分类】肺病(中医)-中医疗法【参考文献】张伟主编.中医肺十法.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肺十法》内容提要:本书为我社2014年已出版的《中医肺十论》、2017年已出版的《中医肺十病》的姊妹篇,承上启下,将中医肺系病常用十个治疗大法分别多角度深入探讨其内涵外延、历史沿革、具体治疗方法、常用方剂及中药、肺系病临床应用,以及现代医学的最新前沿研究,重点总结张伟教授对各个治疗方法的创新理论和临证经验以及典型病案。本书将科学整合基础-临床-科研三大模块,以经典理论继承为特色,系统演绎张伟教授对肺病治疗方法的特色。《中医肺十法》内容试读第一章宣肺法第一节治疗方法概述宣肺又称宣白,指宣通肺气的方法。“宣”即为宣发之义,宣发,从字面来讲是宣布和发散的意思,有向上、向外的意义。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向上升宣,主要是排出体内的浊气和升散水谷精气于头面诸窍。向外周布散,可将由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布散到全身,以滋养脏腑、经络,充养肌肤皮毛,亦可布散卫气于皮肤肌表,使肌腠致密,毛孔开合正常,利于津液排出和抵御外邪入侵。另外,肺的宣发作用,可使水谷精微物质贯注心脉,化以为血。“经脉流动,必由于气,气主于肺”(张景岳语),可见,血液运行也需肺宣发作用的协助。肺主宣散,肺气不宣则表现为咳嗽气喘,痰多胸闷,中药宜用麻黄、北杏仁、桔梗、紫菀、紫苏之类宣通肺气,化痰止咳。针灸常选肺俞、中府、列缺、合谷、尺泽、风门等穴为主,根据疾病性质,采用不同补泻手法。宣肺法的应用有其生理基础:①肺为华盖。“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内经》喻为肺脏。《素问·病能论》说:“肺为藏之盖也。”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因而有“华盖”之称。肺居高位,又能行水,故称之为“水之上源”。肺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故《素问·痿论》说:“肺者,脏之长也。”《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由于肺位最高,与外界相通,故温邪外侵,首先被犯;肺又外合皮毛,风寒燥湿外袭,皮毛受邪,亦内合于肺。故肺为诸邪易侵之脏。②肺为娇脏。简而言之,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为清虚之脏,清轻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病及于肺而发生咳嗽、气喘、咯血、失音、肺痨、肺痿等病症。若娇嫩之肺脏一旦被邪侵犯,治疗当以“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为法则,用药以轻清、宣散为贵,过寒过热过润过燥之剂皆所不宜。③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是由肺气的升降运动来实现的,故称“肺气宣发”。肺气的宣发作用,能向上向外布散气与津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腠;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如《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灵枢·痈疽》说:“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若因外感风寒而致肺失宣发,则致呼吸不畅,胸1◆中医肺十法ZHONGYIFEISHIFA闷喘咳;卫气被郁遏,腠理闭塞,可致恶寒无汗;津液内停,可变为痰饮,阻塞气道,则见呼吸困难,喘咳不得卧。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通畅,水液得以正常的输布代谢,所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宣发与肃降失调,则见呼吸失常和水液代谢障碍。一般说来,外邪侵袭,多影响肺气的宣发,导致肺气不宣为主的病变;内伤及肺,多影响肺气的肃降,导致肺失肃降为主的病证。宣发与肃降失常又是相互影响、同时并见的。如外感风寒首先导致肺的宣发功能障碍而出现胸闷鼻塞、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同时也可引起肺的肃降功能失常而伴有咳嗽喘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肺与其他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除经脉联系外,主要由肺之功能所决定,而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肺与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与血的关系上。肺主宣发和肃降能促进心行血之作用,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又符合于“气为血帅”的一般规律。若肺失宣降,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出现胸闷、唇青、舌紫等血瘀之病理表现。反之,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血阻于心脉等导致血行异常时,也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而出现咳嗽、气促等肺失宣降的病理现象。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两个方面。肺主宣发肃降对后者影响较大,津液的输布,与脾的运化水液、输布津液和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有关。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正常,有助于脾运化水液功能,从而防止产生内湿。反之,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成痰饮,致肺失清肃、洁净,进而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出现喘咳多痰等临床表现。肺与肝,一降一升,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肝为阴中之阳,体阴用阳,其气易升,借肺气的清肃下降,肝气得以平。若肺气肃降失职,肝木无制,必致升发太过,临床上除表现有咳嗽外,还可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状。肝升太过,也可影响肺之肃降而出现呛咳引胁作痛,甚则咯血等临床表现,此即“肝火犯肺”。肺之宣发对肝气之畅达与否有着重要影响,肺宣发功能正常则肝气畅达,肺气不宣则可致肝气不畅。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肺之宣降对水液代谢影响颇大,肺之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是肾主水的必要条件。就临床所见,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必累及于肾,而致尿少,甚则水肿,用提壶揭盖法治疗效果显著。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二者在呼吸运动方面吸纳相调。其中肺之肃降使自然界之清气得以下纳于肾,若肺气久虚,无力肃降清气,久病及肾,则肾不纳气,出现动则气喘等症。肺与大肠相表里,一方面是由于经脉相互络属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困难。若大肠有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状。◆2DIYIZHANGXUANFEIFA第二节文献回顾肺主宣发的文献研究肺之生理病理在《黄帝内经》时代即有较为全面的论述,如“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素问·痿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指出肺位胸腔,居心及五脏六腑之上。“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五脏生成》)“天气通于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则阐释了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的生理功能。而书中也出现了肺主宣发肃降理论的萌芽,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升降出人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其中的升降出入,就是宣发与肃降。《灵枢·营卫生会》强调:“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已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上焦如雾”。《灵枢·口问》曰:“谷人于胃,胃气上注于肺。”《灵枢·决气》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这些论述均包含着对肺气宣发的认识,只是概念尚未明确而已。此外,《素问经脉别论》曰:“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之说,也有宣发之意。此后在《难经》中有关肺生理病理的论述颇多,如“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难经·四难》)“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难经·二十四难》)“肺气通于鼻,肺和则知香臭矣。”(《难经·三十七难》),指出肺为气之本,协助心脏,主司呼吸,并能宣发精微,外养于肌肤皮毛。虽未直接阐发肺主宣降理论,亦有隐约体现。至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专设“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和“痰饮咳嗽病”两篇对肺系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专篇论述。其所创射干麻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麦门冬汤、越婢加半夏汤、麻黄汤、麻杏甘石汤等仍被现代临床所常用,这些方剂多以宣降肺气为基本原则,故亦可认为是对肺主宣降理论的阐发。宋代《太平圣惠方·卷六治肺气喘急方》指出:“夫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宣发腠理,而气者皆肺之所主也。”首先明确提出“宣发”二字,并与肺联系在一起。综上所述,肺主宣发的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成熟于明清,明确于近代。宣肺法的文献研究《素问·经脉别论》日:“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阐明了肺脾在水液代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肺为华盖,若雾露之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而主行水,故谓“肺为水之上源”。肺主宣发,一是使水液迅速布散到全身,“若雾露之溉”,充养、润泽、护卫各组织器官,二是使一部分被身体利用后的废水和剩余水分排出体外。3◆中医肺十法ZHONGYIFEISHIFA*,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肺病的学术思想,其《伤寒杂病论》包含着丰富的肺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其中就有对“宣肺法”的广泛应用。风邪外袭,肺失宣降,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条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出现无汗,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必郁遏不得宣散,发生气喘等太阳伤寒表实的证候。治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麻黄汤。《伤寒论》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本条是太阳与阳明合病,而戒之以“不可下”,说明病情仍以太阳伤寒表证为主,太阳病风寒外束,可发生气喘,阳明里热熏蒸,也可发生气喘,但阳明之喘必与腹满同见,今不言腹满,而是胸满,表明不是阳明里实之喘,故禁用攻下,其治疗也以治表为主,“宜麻黄汤”。《伤寒论》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本条系太阳病初传阳明而太阳表实证还在,故仍用麻黄汤治疗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邪入肺化热,治宜宣肺透邪,清解里热。《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上两条原文提到“汗出而喘”的麻黄汤证和“汗出而喘”小青龙汤证,用“不可更行桂枝汤”排除表虚证桂枝汤证。用“无大热”排除以“汗出微喘”的阳明实热迫肺证。太阳病发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或误用,均可使邪热内传,热壅于肺,导致“汗出而喘”。“无大热”指表无大热,实乃热壅于里,并非热势不甚。原文中未言恶寒,说明汗后病已由表入里,寒邪入里化热,故用麻杏甘石汤以清热宣肺,肺热清则咳喘汗出自愈。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擅用宣肺法治疗温病,别具匠心,独辟蹊径。综观《临证指南医案》,该书共设八十九门,运用宣肺法就达三十门,约占三分之一。苟能深入其所治之机,以穷叶氏宣肺法之妙,则对温病的治疗颇具现实意义。如《临证指南医案》中“宣肺泄热”之法:“郭,风温入肺,气不肯降,形寒内热,胸痞,皆郁之象。辛凉佐以微苦,手太阴主治。黑山栀,香豉,杏仁,桑叶,瓜蒌皮,郁金。”《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为娇脏,主肃降,不耐邪侵,风热之邪,客于肺位,肺失清肃降气之职,肺气不得舒转,气机郁滞,宣降失常,故见形寒内热、胸痞诸症。基于此理,叶氏用辛凉佐以微苦之品,宣肺泄热,降气达郁,俾肺气畅达,膹郁自除。再如书中“宣肺化湿”之法:“冯,三一,舌白头胀,身痛肢疼,胸闷不食,溺阻。当开气分除湿。飞滑石,杏仁,白蔻仁,大竹叶,炒半夏,白通草。”此例为湿阻上焦,肺不肃降之证。肺主一身之气,位居上焦,职司肃降。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腻滞,最易阻遏气机,影响肺气肃降,气化不得宣展,而引起头胀、身痛肢疼;肺气不降,脾湿不化则舌白、胸闷不食;肺不肃降,膀胱气化失司故溺阻。脾为湿土之脏,崇土化湿,古训昭然,唯叶氏独具慧眼,不泥古训,尝云:“先论上焦,莫如治肺,以肺主一身之气化也。”依据湿阻上焦,肺气不降之机,立清宣上焦肺气为法,气化则湿亦化也。制方简洁精纯,取芳香、苦温、淡渗诸品为一炉,意图周密,总以宣开肺气为要著。徐灵胎赞曰:“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此外该书中还提出“宣肺涤暑”之法:“某,大凡暑与热,乃地中之气,吸受致病,亦必伤人气分。气结则上焦不行,下脘不通,不DIYIZHANGXUANFEIFA第一章宣肺法饥不欲食,不大便,皆气分有阻,如天地不交,遂若否卦之义,然无形无质,所以清之攻之不效。杏仁,通草,象贝,瓜蒌皮,白蔻,郁金汁。”叶氏从宣肺涤暑入手,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俾肺之治节得行,天开地收,气机斡旋,上焦通调,下脘乃和。又提“宣肺润燥”之法:“某,脉右数大,议清气分中燥热。桑叶,杏仁,大沙参,象贝母,香豉,黑栀皮。”叶氏指出:“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肺为娇脏,宜清宜润而恶燥,燥热伤肺,肺金肃降之气不行,气机不畅,令肺气为燥热内蒸不能外达而见上述诸症。“秋燥一证,气分先受,治肺为急”,“上燥治气”,故拟辛凉清润之品,清宣气分中燥热,肃肺顺气,肺气宣达,卫气敷布,鼓舞津液,燥热始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秋燥篇,在此方基础上增入梨皮一味,名日桑杏汤,列为手太阴秋燥的主治方剂,为后世所推崇之佳方,足资效法。第三节常用具体治疗方法及方药一、宣肺解表1.方法概述天气通于肺,肺主气属卫。《温病条辨》开宗明义:“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故而温病多自肺始。温病初起,卫气郁阻,肺气失宣,皮毛开阖不利,可发热、恶寒、头痛、咳嗽、鼻塞、口微渴。吴鞠通宗《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旨,立辛凉宣解法。《温病条辨》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二。”(上焦·四)银翘散以银花、连翘、竹叶、薄荷轻清透表,牛蒡子、桔梗宣通肺气,荆芥穗、淡豆豉辛散,甘草调和诸药,为辛凉解表、宣肺泄热之剂,是清宣肺卫的第方。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痘疹初起等,代表方为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桑菊饮: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湿、风水兼有表邪者,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2.常用方剂分析银翘散银翘散出自清代吴瑭(鞠通)著《温病条辨》,此书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其在书中提到“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清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阖失司,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位最高而开窍于鼻,邪自口鼻而入,上犯于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风热搏结气血,蕴结成毒,热毒侵袭肺系门户,则见咽喉红肿疼痛;温邪伤津,故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均为温病初起之佐证。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5◆中医肺十法ZHONGYIFEISHIFA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以上四药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本方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用药原则。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宣清兼顾、以宣为主之剂。桑菊饮桑菊饮与银翘散同为温病著名方剂,银翘散与桑菊饮并为辛凉剂,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因此,二者常常并论,也是风温初起,卫分证的代表方。二方均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临床上桑菊饮一般用于治疗轻微咳嗽,本方为辛凉解表之轻剂。由于风温之邪外伤皮毛,上犯于肺,导致肺气不宣,故以身热咳嗽为主证。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辅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作用,为使药。3.常用中药分析金银花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主要治疗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银花甘寒,既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应用时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对辨证上属于“阳证”的病症,较为适合,可合蒲公英、地丁草、连翘、丹皮、赤芍等煎汤内服,或单用新鲜者捣烂外敷。用于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热毒结聚肠道,入于血分,则下痢便血。金银花能凉血而解热毒,故可疗血痢便血,在临床上常以金银花炒炭,合黄苓、黄连、白芍、马齿苋等同用;金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的要药。配以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则疏表解热;配以鲜生地、玄参、连翘、竹叶等,则清营泄热;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则解毒疗疮;配以黄芪、当归、甘草,则托毒消痈;配以黄芩、白芍、甘草等,则清热治痢。现代药理表明金银花有抗菌作用,在体外对多种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各种细菌的敏感性,各家报告有些不同。一般而言,对沙◆6···试读结束···...

    2022-10-21

  • 张伟中医肺病学》张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张伟中医肺病学》【作者】张伟主编【页数】454【出版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4【ISBN号】978-7-5331-9798-8【分类】肺病(中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参考文献】张伟主编.张伟中医肺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张伟中医肺病学》内容提要:本书以张伟教授临证特色经验与肺系疾病为主纲,分为总论与各论部分。总论从中医肺病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谈及中医肺病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各论则是张伟教授临证多年对各肺系病的经验之谈,实属进与病谋、退与心谋的精妙心得。《张伟中医肺病学》内容试读第一章中医肺病学概述第一节中医肺病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中医作为我国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成果,在历史长河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和影响。而中医在肺系领域运用学科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不断发展完善,使中医肺病学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中医肺病学科是运用中医药理论阐述肺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揭示肺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研究对象是肺系疾病。中医肺病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肺脏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包括肺的解剖定位、生理病理特点等;肺系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肺系疾病的预防及预后。中医肺系病症涉及范围较广[2】,在古代文献中以“咳”“嗽”“喘”“痰”“上气”“呀呷声”“水鸡声”等证候名称和“咳嗽”“哮喘”“哮病”“肺痿”“肺痹”“肺痈”“肺痨”等疾病名称的形式存在。第二节中医肺病学的发展源流中医肺病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殷商时期,人类已经有了关于相关疾病的记载,并对其防治积累了一定经验。《周礼》中就曾有记载:“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001气疾。”《礼记》则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伟疾疫”等记载。此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著作的出现,中医使中医肺病学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肺一、先秦时期病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医肺病学乃至整个中医内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一《黄帝内经》便成书于该时期,该书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其显著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其中对肺系疾病如咳嗽、喘证、肺胀、肺痿等分别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系统,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来加以认识,为后世肺系疾病的分类与命名奠定了基础。(一)咳嗽秦汉以前多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治疗肺系疾病,如咳嗽。从证候分类及临床表现来说,《素问·咳论》确立了以脏腑分类的方法,将咳嗽分为肺咳、肝咳、心咳、脾咳等,并详细论述了各类咳的证候特征。从病机转归来说,《黄帝内经》首先认为咳嗽是肺的病变,《素问·宣明五气》曰:“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但《素问·咳论》又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其他脏腑受邪也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其传变规律是,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则传于六腑,从脏腑表里相传。《黄帝内经》的上述内容,为后世对咳嗽的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二)喘证《黄帝内经》中关于喘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亦有诸多论述,如《灵枢·五阅五使》曰:“故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曰:“肺高则上气肩息咳。”描述了喘证以呼吸急促困难、鼻张、抬肩等症状为特征。《黄帝内经》认为喘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虚邪贼风”“暑”“水气”“风热”“岁水太过”“气有余”等病因及脏腑内伤等皆可引发喘证。还认为喘证病机有虚实之别,如《灵枢·五邪》言:“邪在肺,则病皮肤痛,002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第汗出。”关于脏腑与喘证的关系,《黄帝内经》认为喘证主要与肺、肾有关,章亦可涉及他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素问·逆中医肺调论》中亦载:“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病学概也。”可见肺、肾两脏是喘证的主要病变脏腑。《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曰:“有所坠恐,喘出于肝。”提示心、肝病变亦可导致喘证的发生。关于瘀血致喘,《黄帝内经》中亦有论述,如《素问·脉要经微论》云:“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三)肺胀“肺胀”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灵枢·经脉》言“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灵枢·胀论》言“肺胀者,虚满而喘咳”。两处“肺胀”不同。前者表明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脘部,穿过横膈膜,络属于本经所属脏腑肺脏,再沿气道横出腋下,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出现肺部胀满、气喘、咳嗽、缺盆中痛等症状。可见,这里的“肺胀”指的是肺部胀满的症状,不是病名。后者所在篇章专论胀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法和分类,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五脏胀病与六腑胀病的证治内容,故此处“肺胀”是指病位在肺之胀病,为病名,此病名突显了疾病的病机及病位,也明确了肺胀的症状为肺部胀满、咳嗽、喘[2]。(四)肺痿《黄帝内经》中有“肺痿”的相关记载,但未明确提出“肺痿”这一特定病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指出痿证的病变部位在于上焦,病变脏腑为肺脏。《素问·痿论》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心气热…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帝日: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该篇所论述的筋痿、肉痿等不同003转的病证,是以肢体痿废不用为主要特点,但尚无明确内脏痿证的记载。伟中(五)肺痨医《黄帝内经》亦从整体对肺痨进行了论述,认为其为慢性劳损性疾病,肺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病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困。”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较具体的概述学《灵枢·玉版》说:“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生动地描述肺痨的主症及其慢性消耗表现。(六)饮病《黄帝内经》从五脏入手对饮病的病因病机也进行了阐述,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论述了正常的水液代谢途径《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岁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积饮心痛”,《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甚则饮发,中满食减”,《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太阴之胜…饮发于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土郁之发,民病饮发湿下”,《五常政大论》载“太阴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积,中满不食”,《六元正纪大论》载“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等等,都是对痰饮认识的开端。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文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取得不少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在中医学、中药学方面,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此时期的代表是“医圣”张仲景,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理、法、方、药等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使《黄帝内经》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为中医肺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咳嗽该时期,医者针对许多疾病,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从理法方药进行了更详尽的论述,如咳嗽。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咳嗽论治给出了许多具体的论述。如《伤寒论》中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004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的小青龙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中治表邪夹寒饮咳喘气逆的射干麻黄汤、治寒饮内停的苓甘五味姜辛汤、章治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等,均为被后世沿用治疗咳嗽的著名方剂。(二)感冒中医肺病学概早在《黄帝内经》中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如《素问·骨空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素问·风论》亦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记载:“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感冒风寒有轻重之不同,并为后世治疗感冒辨别表虚、表实奠定了基础。(三)哮病、喘证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不仅描述了哮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同时提出了相关治疗方药,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云:“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伤寒论》中有“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的记载。《伤寒杂病论》亦首创喘证的辨证论治,其中关于喘证的论述条文有五十多处,如《伤寒论》的太阳病、阳明病、厥阴病、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篇及《金匮要略》的痉湿喝病、脏腑经络先后病、血痹虚劳病等篇皆有分布,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喘证的理、法、方、药,为后世所尊奉。《金匮要略》中设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进行专篇论述,其中所言“上气”即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四)肺胀《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明确将“肺胀”作为病名来论述其方证治法,曰:“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提出肺胀的主症除了肺部胀满、咳嗽、喘之外,还有烦躁、短气、目如脱状、脉浮,用越婢加半夏汤和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005转(五)肺痿伟中《金匮要略》第一次明确定义“肺痿”病名,对肺痿的病因、病机、医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奠定了后世医家辨证论务治肺痿的基础。同时,专篇论述了肺痿的含义、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证病治。《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载有“寸口脉数,其人咳,学口中反有浊唾涎诞沫者何?师日:为肺痿之病”“热在上焦者,因咳而为肺痿”等论述。本篇所论述的肺脏痿弱、功能不振的病症,归于脏痿,病机总属“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两端。肺燥津伤者,“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可服用麦门冬汤以养阴润燥;肺气虚冷者,“吐涎沫而不咳,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必眩,多涎唾”,可予甘草干姜汤治疗,以温补肺气、扶阳散寒。(六)肺痈肺痈病名亦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该篇有“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的记载。“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说明了肺痈的临床特点。张仲景认为肺痈的发病原因是“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即起因于外感,风热伤肺,以致气血凝滞,而成痈脓。在治疗上指出,未成脓而肺气壅塞致咳嗽喘逆时,治以泻肺去壅,方选葶苈大枣泻肺汤;已成脓,浊唾腥臭、吐脓如米粥时,治以排脓解毒,方选桔梗汤,并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死”的预后判断,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三、晋唐时期晋唐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时期出现多部经典著作,如《诸病源候论》《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进一步系统呈现了肺系疾病的治法及方药。(一)咳嗽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咳嗽候》中具体讲述了咳嗽的分类:“又006···试读结束···...

    2022-10-21

  •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宣贯手册》张伟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宣贯手册》【作者】张伟泰主编【页数】344【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04【ISBN号】7-900115-00-3【价格】38.00【参考文献】张伟泰主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宣贯手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04.图书目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宣贯手册》内容提要:《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宣贯手册》内容试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第三条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第四条疫苗的流通、预防接种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一1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五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国家免疫规划;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拟订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并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第六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推行扩大免疫规划。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受种;受种者为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受种者及时受种。第七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八条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并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接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给予奖励。第九条国家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预防接种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宜传、教育和捐赠等活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宜传、教育工作,并协助组织居民、村民受种第一类疫苗。第二章疫苗流通第十条药品批发企业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后可以经营疫苗。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药品批发企业申请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2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一)具有从事疫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二)具有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管理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批发企业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在其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加注经营疫苗的业务。取得疫苗经营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以下称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对其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第十一条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以下称使用计划),并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同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使用计划应当包括疫苗的品种、数量、供应渠道与供应方式等内容。第十二条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应当依法与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约定疫苗的品种、数量、价格等内容。第十三条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在其供应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第十四条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做好分发第一类疫苗的组织工作,并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组织分发到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接种单位和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分发第一类疫苗;分发第一类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直接向接种单位分-3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发第一类疫苗。第十五条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疫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第十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遵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保证疫苗质量。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第十七条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在销售疫苗时,应当提供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前款规定的证明文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第十八条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第三章疫苗接种第十九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并根据疫苗的国家标准,结合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制定、公布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其他疫苗的免疫程序或者使用指导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接种方案,并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4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其实施接种。预防接种证的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第二十七条儿童人托、人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人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第二十八条接种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对居住在其责任区域内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接种,并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接种单位分发第一类疫苗。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的,提供服务的接种单位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有关内容。第二十九条接种单位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接种情况进行登记,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种单位在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应当向原疫苗分发单位报告,并说明理由。第三十条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接种单位接种第二类疫苗可以收取服务费、接种耗材费,具体收费标准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第三十一条县级以土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全部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需要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物资调用等工作。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第三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执行。···试读结束···...

    2022-10-06 epub指南 epub文档

  • 《脑胶质瘤百科问答》仲丽芸,陈宝师,张伟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脑胶质瘤百科问答》【作者】仲丽芸,陈宝师,张伟编【页数】168【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1.09【ISBN号】978-7-5679-1791-0【分类】脑肿瘤-神经胶质瘤-诊疗-问题解答-脑肿瘤-神经胶质瘤-护理-问题解答【参考文献】仲丽芸,陈宝师,张伟编.脑胶质瘤百科问答.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1.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脑胶质瘤百科问答》内容提要:根据编者多年来的胶质瘤诊疗与护理工作经验,并结合胶质瘤诊疗的最新进展,以问答的形式围绕胶质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案、放疗、化疗及其他新技术的开展、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与康复指导入手,深入浅出的回答了胶质瘤患者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满足了患者的知识需求,可协助患者在围术期及康复期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最终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本书得到了著名胶质瘤专家江涛教授和神经肿瘤放疗专家邱晓光教授的鼎力支持。《脑胶质瘤百科问答》内容试读概述篇胶质瘤是一类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因不明,发病率偏低,包括生长速度、恶性程度在内的生物学特性也不尽相同。目前医学界对于胶质瘤的各种特点在不断探索,对于胶质瘤的认识也日趋成熟。因此,了解胶质瘤的特点,对于正确对待该疾病和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1.什么是胶质瘤?答:胶质瘤广义上是一类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而狭义上仅指源于各类胶质细胞的肿瘤。胶质瘤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0%~60%,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是最常见的顿内原发性恶性肿瘤。2.胶质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答:胶质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某些胶质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辐射、情绪、外伤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一定关系。3.胶质瘤遗传吗?答:目前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胶质瘤家族史的人罹患胶质瘤的可能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总体来说,其发病率仍非常低。现在虽然不能排除胶质瘤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但学术界一般不认为胶质瘤可以遗传。4.胶质瘤与使用手机有关系吗?答:目前一般认为辐射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但只有辐射量和辐射时间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导致胶质瘤的发生。正常使用手机比较安全,但长时间1脑胶质瘤百科问答使用手机可能会增加胶质瘤的发病率。5.胶质瘤患者可以使用电脑吗?答:辐射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正常使用电脑的辐射量会导致患胶质瘤。但是,部分胶质瘤患者有癫痫症状,长时间使用电脑有可能导致患者过度疲劳,诱发癫痫。此外,显示器屏幕闪烁也有诱发光敏性癫痫的风险。因此,虽然不禁止胶质瘤患者使用电脑,但仍应有节制地使用6.胶质瘤的发病率有多高?答:根据国内外文献统计,胶质瘤新发病例为每年(4~10)10万。7.胶质瘤的好发年龄是多少岁?答:胶质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不同类型的胶质瘤好发年龄也不相同,星形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胶质母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而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幼儿和青少年8.男性还是女性更容易患胶质瘤?答:在胶质瘤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大约为1.5:1。9.胶质瘤可能出现在那些部位?答:额叶、题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区、胼胝体、小脑、脑干都可能有胶质瘤生长,病变可能累及一个脑叶,也可能累及两个甚至多个脑叶。甚至可能发生脑室内、椎管内播散。有4%的胶质母细胞瘤在获得诊断时,可发生椎管内的播散转移。10.胶质瘤如何分级?答: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I~V级,级别越高,提示恶性程度越高,其中I级、Ⅱ级胶质瘤为低级别胶质瘤,Ⅲ级、W级为高级别胶质瘤。I级:一般为良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瘤等;Ⅱ级:包括一般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少突一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Ⅲ级:2概述篇主要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一星形细胞瘤等;Ⅳ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11.胶质瘤是恶性肿瘤吗?答:依据WHO对胶质瘤的分级,WHO分级为Ⅱ~Ⅳ级的胶质瘤是常说的恶性肿瘤。其中,Ⅱ级胶质瘤属于低级别胶质瘤,一般也被称为低度恶性胶质瘤,但是可以向高级别胶质瘤转化。I级胶质瘤一般不被称为恶性胶质瘤。12.什么是星形细胞瘤7答:星形细胞瘤是以星形胶质细胞组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按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除少数为I级外,多数都是Ⅱ级。星形细胞瘤多数呈浸润性生长肿瘤,部分可恶变为间变星形细胞瘤,也有可能转化为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切除后较易复发。13.什么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答:少突胶质细胞瘤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大多数少突胶质细胞瘤发生于成年人,肿瘤好发于大脑皮质和大脑半球,但也可发生在小脑、脑干、脊髓和原发性软脑膜。肿瘤生长缓慢,无包膜,但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以膨胀性生长为主,很多都有钙化表现,肿瘤生长缓慢,多数少突胶质细胞瘤预后优于星形细胞瘤。14.什么是间变胶质瘤?答:间变胶质瘤指的是胶质瘤缺乏分化,核异型性显著,经常伴有血管增生,也就是说胶质瘤有恶化的趋势,在WHO分级中被定为Ⅲ级。发生间变的胶质瘤一般称为恶性胶质瘤。15.什么是胶质母细胞瘤?答: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生长及复发速度最快,是生存时间最短的一类胶质瘤,属于V级。肿瘤位于皮质下,多数生长于幕上大脑半球的各处。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颗叶、顶叶,少数可3脑胶质疹百升门落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节区等。肿瘤切除后,如果不进行综合治疗,肿瘤很快就会复发,预后较差。16.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率高吗?答: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15%,占星形细胞肿瘤的一半,也是最常见的成年人幕上脑肿瘤(图1)。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约2/3的病例集中在45~70岁,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53岁,30岁以下非常少见,发病性别比例为男:女=1.5:1,男性发病增多,在老年人更明显。12%14%■胶质母细胞瘤8%109%■其他恶性胶质瘤■非恶性胶质瘤17%■脑膜瘤■垂体瘤3R9■神经鞘瘤■其他图1顿内原发肿瘤占比分布图17.什么是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答:先前无较低级别肿瘤的临床证据,首次发病即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称为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多发生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在病理上常表现为以EGFRVⅢ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18.什么是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答:胶质母细胞瘤可以由弥漫性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少突一星形细胞4概述篇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或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发展而来,即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继发性的胶质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中,是由低级别胶质瘤发展而来,占胶质母细胞瘤的5%~10%。WHO分级Ⅱ级和Ⅲ级胶质瘤发展成胶质母细胞瘤的时间平均为5年和2年。在分子病理水平上,原发胶质母细胞瘤(5.0%)的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明显低于继发胶质母细胞瘤(84.6%)。19.什么是室管膜瘤?答:室管膜瘤是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室管膜瘤多数都能完全切除,并且在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20.什么是髓母细胞瘤?答:髓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之一,它常发生于后顿窝的小脑蚓部,是一种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恶性脑胶质瘤。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通常是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小脑平衡障碍,髓母细胞瘤还容易发生顿内或者椎管内播散。21.什么是视神经胶质瘤,如何治疗了答:视神经胶质瘤多发生于儿童,发病率相对较低。大约有13的视神经胶质瘤仅局限于一侧视神经,约有2/3的患者还联合有视交叉、下丘脑、三脑室底及视束的侵犯,对于局限于一侧视神经的肿瘤,手术完全切除是首选。手术目的主要是保护眼球和阻止肿瘤向视交叉蔓延。手术指征是突眼症状逐渐加重;视力逐渐下降;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肿瘤渐进性增大。肿瘤较小、临床无症状的视神经胶质瘤患者是否需要积极手术治疗仍存有争论,因为绝大部分肿瘤生长缓慢,不产生疼痛,多数学者建议定期观察。对于鞍区外生型已产生占位效应的肿瘤,应采取手术切除。如完全切除肿瘤已不可能,应做部分切除,术后辅以必要的放疗。22.什么是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答: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又称DNET,或者DNT,这是一种多发于5脑胶质磨百科问答幕上的混合性的神经胶质神经元肿瘤,病理表现以多结节结构为主,发生位置多发生在大脑皮层内和灰白质交界部位,发病原因可能与大脑皮层发育异常相关。其病理级别为WHOI级,一般在其全切后不需要放化疗,一般不会复发,预后良好。23.什么是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答: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imitiveeuroectodermaltumor,PNET),为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肿瘤,肿瘤细胞主要由原始神经上皮产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肿瘤,其病理级别较高,病理级别为WHOV级。术后需要放化疗,患者预后不佳。24.什么是胶质细胞增生?答:胶质细胞增生可能与脑组织缺血、缺氧、炎性损伤、外伤及放射性损伤有关,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损伤因子所致损伤的修复反应,但是胶质细胞增生又将成为阻碍神经元髓鞘和轴索生长的屏障,进一步会影响功能恢复和神经元结构的修复,临床上称为胶质细胞增生症。胶质细胞增生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25.髓母细胞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答:髓母细胞瘤可在各年龄组发生,但绝大多数见于儿童,发病年龄高峰在10岁以前,在8岁以前者约占68.8%。文献报道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3:1。26.室管膜细胞瘤的特点?答:室管膜细胞瘤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室管膜下瘤、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及间变性室管膜瘤四类。室管膜瘤为低度恶性(WHOⅡ),而间变性室管膜瘤相当于高度恶性(WHOⅢ)。27.胶质瘤都会复发吗?答:对于WHOI级的胶质瘤如果能够做到肿瘤完全切除,即使术后不辅以6···试读结束···...

    2022-10-02 胶质瘤书籍 神经胶质瘤研究进展

  •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应用》奚廷斐,周长忍总主编;张伟,顾其胜,杨宇民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应用》【作者】奚廷斐,周长忍总主编;张伟,顾其胜,杨宇民主编【丛书名】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大系【页数】318【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478-4721-3【价格】188.00【分类】海洋生物-生物材料-临床应用【参考文献】奚廷斐,周长忍总主编;张伟,顾其胜,杨宇民主编.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应用》内容提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品临床应用》概述了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法规、临床应用现况、临床使用原则/方式/技巧、临床问题及对策、上市后再评价、应用新趋势新思路等。通过对多种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在创面修复、骨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等临床应用的详细论述,指导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在临床的合理、规范化应用,同时给研发和生产更多指引。《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应用》内容试读第一章·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法规本章诸多内容均来源于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业已发布且实施中有效的法律法规。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及理解提出应关注的重点和要点,同时针对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提出个人见解。所以,谨请读者在阅读本章时根据本章参考文献中列出的相关网站去查阅原文以解决各自理解上的深浅差异,而且还要关注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在中国进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时必须对其进行临床评价。临床评价可通过文献资料汇集分析同品种临床数据获得,也可通过临床试验获得相关数据以支持所注册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①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②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③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④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⑤妊娠控制。⑥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2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应用第一节·医疗器械的临床法规基础一、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性文件针对医疗器械管理的法规,早在2000年1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6号),于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其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0号)。2017年5月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0号)。其中与临床相关的规定摘录如下。1.第九条第九条中规定: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应当提交的资料中必须包括临床评价资料。2.第十条第十条中规定: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由备案人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其中,产品检验报告可以是备案人的自检报告;临床评价资料不包括临床试验报告,可以是通过文献、同类产品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来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资料。3.第十一条第十一条中提到,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验报告应当是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应当包括临床试验报告,但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除外。4.第十七条第十七条中提到,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1)工作机制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上市的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多年且第一章·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法规(3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不改变常规用途的。(2)通过非临床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是安全、有效的。(3)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是安全、有效的。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自2014年至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发布了三批次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今后将根据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继续逐批次扩大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的范围。相关内容可参阅本章末附一: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清单。5.第十八条第十八条中提到,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5号)的要求,在有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并向临床试验提出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临床试验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通报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认定并公布。2017年5月4日(查阅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0号),国务院对第十八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内容如下: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5号)的要求,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并向临床试验提出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临床试验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通报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及备案管理办法和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修改后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由资质认定变更为具备相应临床试验条件,缩短了流程审批环节,扩大临床试验机构选择范围,客观上能够起到加速临床试验的目的,加速新型医疗器械上市。04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应用6.第十九条第十九条中提到,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临床试验,应当对拟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机构的设备和专业人员等条件,该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临床试验实施方案,临床受益与风险对比分析报告等进行综合分析。准予开展临床试验的,应当通报临床试验提出者以及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部门。对于特定高风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作为必要的上市前风险分析环节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4号),在此目录中的医疗器械不可豁免临床试验。相关内容可参阅本章末附二:需要进行临床审批的医疗器械清单。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法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遵照国务院令,细化了医疗器械管理法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迄今为止已进行了四次修订,其中关于临床试验内容如下。1.第二十条第二十条中规定,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2.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中规定,临床评价资料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进行临床评价所形成的文件。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提交的临床评价资料应当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临床试验报告。3.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办理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不需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第一章·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法规0)5(1)工作机制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上市的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多年且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不改变常规用途的。(2)通过非临床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是安全、有效的。(3)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是安全、有效的。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调整并公布。未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的产品,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是安全、有效的,申请人可以在申报注册时予以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资料。4.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中规定,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取得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内进行。临床试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5.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中规定,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应当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调整并公布。6.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中规定,临床试验审批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拟开展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临床试验方案、临床受益与风险对比分析报告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决定是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的过程。7.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中规定,需进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的,申请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送申报资料。8.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中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撤销已获得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批准文件。(1)临床试验申报资料是虚假的。6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应用(2)已有最新研究证实原批准的临床试验伦理性和科学性存在问题的。(3)其他应当撤销的情形。9.第三十条第三十条中规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在批准后3年内实施:逾期未实施的,原批准文件自行废止,仍需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重新申请。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CP)可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5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确认或验证的过程。中国GCP基于ISO14155-CliicalIvetigatioofMedicalDeviceforHumaSujectGoodCliicalPractice,是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过程的规定,包括方案设计、实施、监查、核查、检查、数据采集、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过程。凡在中国上市的医疗器械,若必须通过临床试验获得临床评价资料,其临床试验必须符合中国GCP的要求。其中部分条款要特别加以注意,具体如下。1.第七条第七条中提到,质量检验结果包括自检报告和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一年内的产品注册检验合格报告。其报告的时间期限要求是出具报告的一年内有效。2.第九条第九条中提到,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进行。所选择的试验机构应当是经资质认定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且设施和条件应当满足安全有效地进行临床试验的需要。研究者应当具备承担该项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并经过培训。3.第十一条第十一条中提到,临床试验应当获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列入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的,还应当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试读结束···...

    2022-09-08

  • 《欧洲儿童权利法律手册》张伟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欧洲儿童权利法律手册》【作者】张伟作【页数】242【出版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11【ISBN号】978-7-5764-0106-6【分类】成年人保护法-欧洲-手册【参考文献】张伟作.欧洲儿童权利法律手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11.图书封面:

    2022-08-22 epub 图书app epub书籍

  • 《中医肺十病》张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肺十病》【作者】张伟主编【页数】292【出版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4【ISBN号】978-7-5331-8878-8【价格】48.00【分类】肺病(中医)-中医疗法【参考文献】张伟主编.中医肺十病.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4.图书封面:张伟教授临证思路及证治研究、相关西医疾病诊疗评述。《中医肺十病》内容试读第一章话感冒第一节疾病概述感冒,俗称伤风,是因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邪犯卫表,导致肺卫功能失调而出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即感受,冒即触冒,感冒即感受、触冒外界风邪而致的疾病。一般病程为3一7日。病情有轻重之分,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果病情较重,并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感冒为常见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他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为多。因冬、春两季气候多变,春为风令,风为六淫之首,善行而数变,故极易犯人;冬为寒水之司,朔风凛冽,风寒相合,更易伤人。轻症感冒可不药而愈,但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之际,流行迅速,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此外,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故不容小觑,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感冒的范畴,流行性感冒则属于时行感冒的范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通常病情轻、病程短、可自愈,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不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有时还可伴有严重并发症,并有一定的传染性,故应积极防治。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其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在冬、春季节发病,而南方全年可以流行,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同时因其发病率高,在全世界已引起多次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1◆中医肺十病ZHONGYIFEISHIBING第二节文献回顾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如《素问·骨空论篇》曰:“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素问·风论》亦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记载:“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感冒风寒有轻重的不同,并为后世治疗感冒辨别表虚、表实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隋代《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可见当时对外感风热的成因和临床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感冒一词始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在“伤风方论”中论述《和剂局方》参苏饮时指出:“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是对伤风的专题论述,以六经辨证,根据不同证候,加以施治,提出治足太阳膀胱经伤风用桂枝汤;治足阳明胃经伤风用杏子汤:治足少阳胆经伤风用柴胡加桂汤;治足太阴脾经伤风用桂枝加芍药汤:治足少阴肾经伤风用桂附汤:治足厥阴肝经伤风用八物汤。其伤风之名沿用至今。元代《丹溪心法·中寒附录》说:“凡症与伤寒相类者极多,…初有感冒等轻证,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又在《丹溪心法·中寒二》提出:“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明确了本病病位在肺,确立了感冒治疗的辛温、辛凉两大法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及至明清,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并对虚人感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了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伤风》中将感冒之虚、实之治概括为“治实之法,秋冬与之辛温,春夏与之辛凉,解其肌表,从汗而散。治虚之法,固其卫气,兼解风邪,若专与发散,或汗多亡阳,或屡痊屡发,皆治之过也。”明代龚廷贤提出“风寒感冒”的名称。随着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到清代,对感冒之理、法、方,药的认识基本完善。清代林珮琴在《类证治裁·伤风》则强调:伤风“治法不宜表散太过,不宜补益太早,须察虚实,审轻重,辨寒热顺时令”,这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整体思想。关于伤寒与感冒的关系,历代各家颇多争论。明、清医家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如在《丹溪心法·中寒附录》中朱丹溪告诫医者:“凡症与伤寒相类者极多,…初有感冒等轻证,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张介宾以邪之深浅、病之轻重来辨伤风与伤寒之区别,其在《景岳全书·伤风》中说:“伤风之病,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轻而浅者,只犯皮毛,即为伤风”。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提纲门·伤风》中,专列“伤风伤寒辨”,从临床症状方面详加辨析,认为“风循经络,亦有六经传遍,其初起头痛身热与伤寒同,但伤风必鼻塞流涕,且多恶风,居暖室之中,则坦然自如,伤寒恶寒,虽近烈火,仍复怕寒。又伤风在表者,有汗而手足微烦,伤寒在表者,无汗而手足微冷。伤风在里,肺热而皮肤发疹:伤寒在里,胃热而肌肉发斑,皆各异也。”但从整体来看,伤寒包括的范围甚广,而感冒乃一般感受风邪所致,不能与伤寒相提并论。◆2DIYIZHANGHUAGANMAO一章话感冒一0此后医家又对虚人感冒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要求。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伤风》中记载:“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唐容川在《血证论·感冒》中提出“血家最忌感冒”“然血家又易感冒”,治疗上“唯和解一法,为能补正祛邪,宜先生其津,使津足而火不食气,则肺气能达于皮毛,而卫气充实,次宜梳理其气,使血分和,则不留邪为患,而外邪自解矣,宜小柴胡汤加杏仁、荆芥、防风、紫苏主之。”又如《医学心悟·论汗法》中记载:“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至于时行感冒,可上溯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其云:“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并指出“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近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认识到有的感冒有流行性、传染性,当隶属于“时行病”类。随着温热病学的发展,清代医家对时行感冒的认识更加深入,林珮琴在《类证治裁》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时行感冒”之名。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说:“凡人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指出感冒乃属触冒时气所致。温热病学说的形成使医家多采用治疗温热病的方药治疗感冒,其中归纳了伤风治疗八法:“一驱风,苏叶、荆芥之类;二消痰,半夏、象贝之类;三降气,苏子、前胡之类;四和荣卫,桂枝、白芍之类;五润津液,蒌仁、玄参之类;六养血,当归、阿胶之类;七清火,黄芩、山栀之类;八理肺,桑皮、大力子之类。”并认为“八者随其症之轻重而加减之,更加以避风寒,戒辛酸,则庶几渐愈”。近代医家不仅充实了感冒的理论内容,而且对感冒的预防、治疗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研制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如施今墨在治疗外感病时,着重辨别气血、虚实和表里,尤以辨表里(即详审表里比重)更具特色。他认为外感热病必内有蕴热,方易招致外邪,若无内因,仅有外因多不能伤人,故治表证不可只知发汗,尤当注意清里,故需在“清”和“解”两方面权衡轻重,自创七解三清、六解四清、半解半清等法,务使用药时表里比重适当。刘惠民对于外感病的治疗,亦主张既解表又清里,临证善用生石膏,并且注重调理脾胃之气,认为脾胃为汗液资生之源,药常用麻黄、石膏配伍山药以健脾益胃,使邪热去而正不伤。其在应用解表药时,注意三因制宜:春宜用薄荷、葛根,麻黄用量宜小;夏宜用藿香、香薷、滑石:秋宜用麦门冬、沙参;冬则必用生姜、桂枝、麻黄。对南方人多用豆豉、苏叶、荆芥、浮萍等轻清表剂,对北方人则必用麻黄,用量多在9g以上,甚或与桂枝同用。赵绍琴在治疗湿伤于表的湿邪感冒时,多用辛香宣透之品,药用藿香、佩兰、大豆黄卷、淡豆豉之类,芳化湿浊,宣通腠理,使气机畅达,微微汗出,湿邪可尽去。由于肺主身之气,通调水道,亦常配苏叶、桔梗、杏仁等宣肺降气之品,气化则湿化。湿易伤脾,脾能运湿,常用苍术、砂仁、蔻仁、谷麦芽等燥湿健脾消导之品,内湿较重者,加茯苓、泽泻以淡渗利湿。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3中医肺十病ZHONGYIFEISHIBING第三节病因病机感冒是因六淫之邪、时行疫毒,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一、病因(一)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故风邪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如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感冒。六淫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是互兼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二)时行疫毒时行病毒是与岁时有关,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一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危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是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二、病机(一)基本病机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之轻重有关。《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若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外邪乘袭卫表,即可致病。如气候突变,冷热失常,六淫时邪猖獗,卫外之气失于调节,即每见本病的发病率升高。或因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以及过度疲劳,以致腠理不密,营卫失和,外邪侵袭为病。若体质虚弱,卫表不固,稍有不慎,即易见虚体感邪甚。其他如肺经素有痰热、痰湿,肺卫调节功能低下,则更易感受外邪,内外相引而发病。如素体阳虚者更易受风寒,阴虚者更易受风热、燥热,痰湿之体易受外湿。正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伤风》篇说:“肺家素有痰热,复受风邪束缚,内火不得疏泄,谓之寒暄。此表里两因之实证也。有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慎,即显风证者。此表里两因之虚证也。”外邪侵袭肺卫或从口鼻而人,或从皮毛内侵。风性轻扬,为病多犯上焦。故《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处胸中,位于上焦,主呼吸,气道为出人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故外邪从口鼻、皮毛◆4DIYIZHANGHUAGANMAO话感冒侵入,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随即出现卫表不和及上焦肺系症状。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若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可出现恶寒、发热等表卫之证。外邪犯肺,则气道受阻,肺气失于宣肃,则见咳嗽、鼻塞等肺系之证。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体质的差异,临床常见风寒、风热及暑湿三证。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病毒则病情多重,甚或变生他病。在病程中亦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一般而言,感冒预后良好,病程较短而易愈,少数可因感冒诱发其他宿疾而使病情恶化。对老年人、婴幼儿、体弱患者以及时感重症,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同时夹杂其他疾病。(二)病机演变感冒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可出现寒与热的转化和错杂。风热不解,或寒邪郁而化热,则可转化为肺卫热证;若邪郁不解,或夹痰热湿浊,客于半表半里,形成邪犯募原之证:病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以致内外俱实,发为表寒里热证:若为时行疫毒,入里化热较速,里热充斥,而为热毒炽盛之证:甚则热陷心包、引动肝风,则病情重笃。若反复感邪,正气耗损,由实转虚,或体虚感邪,正气愈虚,则病机转化为正虚邪实。感冒总的发病趋势为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一般病程短而易于治愈。年老体弱,抗病能力较差者,外邪可由表及里,缠绵难解。若素有旧病,客邪加宿疾,常可使病势恶化,或生他病。时行感冒重症,应加以重视,以防发生传变。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临床表现感冒起病较急,骤然发病。病程短,少者3~5天,多者7一8天。以肺卫症状为主症,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表现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则喷嚏、鼻塞、鼻涕或疲乏、全身不适等,轻则上犯肺窍,症状不重,易于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证候。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待热退之后,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肺系症状始为明显。重者高热不退,喘促气急,唇甲青紫,甚则咯血,部分患者出现神昏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出现传变。二、诊断依据1.根据气候突然变化,有伤风受凉,淋雨冒风的经历,或时行感冒正流行之际。2.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5◆中医肺十病ZHONGYIFEISHIBING。3.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多人同时发病,迅速蔓延。起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如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而肺系症状较轻。4.病程一般3一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5.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三、病证鉴别1.感冒与风温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类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为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人里的证侯。而感冒一般发热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他病,传变人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入里化热,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3.普通感冒与鼻渊普通感冒和鼻渊均可见鼻塞流涕,或伴头痛等症。但鼻渊多流腥臭浊涕,感冒一般多流清涕,并无腥臭味:鼻渊一般无恶寒发热,感冒多见外感表证:鼻渊病程漫长,反复发作,感冒一般病程短暂,治疗后症状可较快消失。4.感冒与乳蛾感冒与乳蛾均可见发热、恶寒、咽痛等症状,但乳蛾主要是以咽部疼痛、咽干不适、异物感,喉核红赤肿起,表面有黄白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部疾病。而感冒主要以外感表证为主要临床表现。5.感冒与麻疹麻疹初期与感冒症状极为相似。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麻疹早期可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容易与流行性感冒相混淆。但是麻疹伴有目赤畏光、眼胞浮肿、多泪,发病后2一3天可在病人颊黏膜及唇内侧出现直径0.5~1mm的小白点,周围环绕红晕,用压舌板刮不掉,由少逐渐增多,可能相互融合,称口腔麻疹斑,此斑一旦出现,即可确诊,而感冒无此症状。四、相关检查本病通常可做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胸部X线检查。部分患者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有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症状者,胸部X线摄片可见肺纹理增粗。◆6···试读结束···...

    2022-08-19 张伟电子书 大张伟 书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