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和营养专家教你 瘦孕就得这样吃》李宁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协和营养专家教你瘦孕就得这样吃》【作者】李宁主编【页数】159【出版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04【ISBN号】978-7-5184-1662-2【分类】孕妇-营养卫生【参考文献】李宁主编.协和营养专家教你瘦孕就得这样吃.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协和营养专家教你瘦孕就得这样吃》内容提要:本书从营养素的摄取、食材的选择,以及一日三餐怎么搭配,孕期中不同月份的营养重点,全方位地指导孕妈妈进行饮食调养。书中的营养食谱种类丰富,有营养、巧搭配,既保证了胎宝宝的健康发育,又增加了孕妈妈的饮食选择。《协和营养专家教你瘦孕就得这样吃》内容试读协和营养专家教你就得这单吃李宁主编之中园轻工业出版社21是收编辑导读怀孕了一定会胖吗?孕期怎么吃,既能养胎又不会长太胖?吃肉,胎宝宝能长得壮,但是我也变壮了怎么办?医生说我增重太快了,可是现在胃口非常好,怎么吃能控制体重?好多食材脂肪含量低,可是多吃几口还是会胖,是制作方法有问题吗?随着胎宝宝的到来,孕妈妈在家也变得备受关注,家里的老人都想着怎么给孕妈妈好好补一补,准爸爸也对孕妈妈呵护备至。这样“娇养”下去,孕妈妈的体重一定也会不断攀升,不仅对自身健康造成了影响,还会导致胎宝宝发育得过大,给分娩造成困难,甚至有些孕妈妈因为孕期营养补充得太好了,产后都不好恢复,从此变成了大胖子。这样的“娇养”显然是不可取的。那么孕妈妈怎样健康饮食,才能做到既保证摄取充分的营养又不至于增重太多呢?本书就为孕妈妈分别介绍了孕期所需的营养和吃不胖的优选食材、菜谱,并且针对不同孕妈妈的身体差异,给出补养建议,让孕妈妈能够吃得营养又不长胖,让胎宝宝壮、孕妈妈瘦。而且,这里更有产后饮食推荐,让妈妈从孕期瘦到产后,最终拥有曼妙的身材和健康的宝宝。一张图看懂孕期体重都长在了哪儿了解孕期增重标准从测算BM1开始孕妈妈不要以为所有增长的重量都是自己身上不同体形的孕妈妈孕期体重增长也是不同的,的肉,也不要以为增加的重量就等同于胎宝宝的重要判断是胖还是瘦就用BMI(体重指数)来看一量。孕期增加的体重可参看下表,不过,这只是一下吧。BMI的计算公式个平均值,仅供孕妈妈参考。体重千克BMI增大的乳房8%身高米2胎盘9%宝宝39%孕前体形BMI孕期增重(千克】增大的子宫11%正常18.5-24.911.5-16羊水11%增加的血液超重25.0-29.97-11.5及脂肪22%偏瘦lt18.512.5-18不同孕妈妈增重计划速查表孕前BM正常的孕妈妈增重计划20上限推荐值下限9187161641321孕前标准体重的孕妈妈体重相对好管理,保证体重合理增长,整孕期增重(千克)个孕期增重约12千克为宜,只要坚持正常饮食,适度运动即可。0987654321需要注意的是,孕妈妈不要看到别的孕妈妈多吃或少吃就跟着多吃或少吃,一定要坚持均衡饮食。0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孕周(周)孕前BMI偏高的孕妈妈增重计划541312上限推荐值下限偏胖的孕妈妈要注意●11防止体重增加过快,否孕期增重(千克)则不仅自身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压疾病,同0987654321时也增加了发生巨大儿的概率。因此,整个孕期最好将体重增长控制在9千克左右。偏胖孕妈妈的体重控制方法是调整好饮食营养与热量的摄入,绝不是单纯的节食。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孕周(周)孕前BM偏低的孕妈妈增重计划上限推荐值下限体重偏轻的孕妈妈胎宝宝相对也容易出现体重低的情况。身孕期增重(千克)109876643210987654321材偏瘦的孕妈妈整个孕期需要增重16千克,但也不是增长越多越好,一定不要超过18千克。孕妈妈可在正餐中多补充优质蛋白质,吃富含健康脂类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便有效增重,也可在正餐间吃两三次零0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食,零食应选择酸奶、孕周(周)》坚果等。目录P0r量L孕期必需的己2种营养素:壮宝宝,瘦妈妈蛋白质:为母子提供能量18DHA:不可缺少的“脑黄金”24每天补多少18每天补多少24最佳瘦孕补充方案18最佳瘦孕补充方案.24热点:蛋白粉,要不要加18热点:DHA补充剂一定要买进口产品吗.24脂肪:大脑发育离不开19心一亚麻酸:提高胎宝宝智力.…25每天补多少19每天补多少25最佳瘦孕补充方案19最佳瘦孕补充方案25热点:孕妈妈该不该谈“脂”色变.19热点:补充了DHA还需要补充a-亚麻叶酸:防畸主力军20酸吗25每天补多少20卵磷脂:让胎宝宝更聪明26最佳瘦孕补充方案20每天补多少26热点:药物+食补,叶酸会补过量吗.21最佳瘦孕补充方案26碳水化合物:胎宝宝的“能量站”.22热点:怎样选购卵磷脂27每天补多少.22维生素A:视力和皮肤的“保护神”28最佳瘦孕补充方案22每天补多少28热点:晚上饿了能吃啥22最佳瘦孕补充方案.28膳食纤维:清理肠道一身轻23热点:近视孕妈妈补充维生素A可避免宝宝每天补多少23近视吗.29最佳瘦孕补充方案23维生素B:神经功能的重要助手…30热点:膳食纤维食物引起胀气怎么办…23每天补多少30最佳瘦孕补充方案.30···试读结束···...

    2022-11-24 中信出版社图书 中央党校出版社图书

  • 《补血怎么吃 协和李宁营养课堂》李宁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补血怎么吃协和李宁营养课堂》【作者】李宁编著【页数】139【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8【ISBN号】978-7-5067-9380-3【分类】补血-食物疗法【参考文献】李宁编著.补血怎么吃协和李宁营养课堂.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补血怎么吃协和李宁营养课堂》内容提要: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精心打造,是贫血患者及家属必备的饮食调养指导书。贫血是与饮食关系极为密切的疾病之一,本书介绍了有关贫血的基础和营养康复知识,针对贫血患者推荐了快速有效的补血食物和补血食谱,是一本实用、易懂、易操作的补血养身营养食谱书。《补血怎么吃协和李宁营养课堂》内容试读Part1●饮食营养先知道营养是通过食物来供给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倡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合理营养的核心要求是营养素要全面、平衡、适度,针对不同人群的身体需要,补充必要的营养素,科学饮食。002协和李宁营养课堂补血怎么吃人体为了生存和生活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活动。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益智健体、抗衰防病、益寿延年的综合过程称为营养。所以说,营养是通过食物来供给的。食物所能提供给我们的是能量和营养素。能量,也叫热能,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但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素是实实在在的物质,食物和人体都是由这些营养物质组成的。人从胚胎时期开始到生命止息都需要营养,饮食营养在保健和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干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总结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平衡膳食原则,同样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它不但说明平衡膳食需要多种多样的食物,适量搭配,互相补益,而目概括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地位和比重。合理营养的核心要求是营养素要全面、平衡、适度。食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对疾病的转归和防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生老病死的规律,更加明确了营养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合理营养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改善国民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反之,如果营养失去平衡,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营养缺乏可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造成影响。孕妇营养不足可导致早产,流产,甚至发生畸形、死胎:婴幼儿营养不足可导致体格瘦弱,智力发育不良,从而增加了患病率和死亡率:中老年人营养不足,则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而且不容易治愈,甚至威胁生命。因此营养不良对人类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饮食趋于无度即我们所说的营养过剩,也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长期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结构会导致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还可能成为某些肿瘤和多种疾病的诱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缩短寿命综上所述,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倡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促进我们的健康。饮食营养先知道003饮食原则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1谷类及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2动物性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3豆类及豆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4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5纯能量食物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以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吃动平衡,健康体重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体重过低可造成抵抗力低下,也是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早餐午餐素。体重过高容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30%40%也会影响骨骼的健康。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晚餐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肌肉和骨骼,预30%防骨质疏松。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一日摄入总能量40%,30%为宜。004协和李宁营养课堂补血怎么吃多吃奶类,大豆及豆制品奶类含钙量较高,而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富含优质的植物蛋白。大豆和豆制品对于保证低消费水平人群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和防止高消费人群肉类摄入过量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所以,应大力提倡保证大豆及豆制品的摄入。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这一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铁、锌等矿物质,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也高于植物性蛋白质。同时,植物性食物中相对缺乏的氨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较多。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动物性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较高,摄入过多可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其摄入量不宜过多,应当适量摄入。少盐、控糖、限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中国饮食营养先知道005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建议每人每日食宜。应从幼年就开始培养少盐饮食的习惯。盐用量不超糖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成分,过多摄入会增加过6克为宜,龋齿及肥胖发生的风险。摄入过多的糖也会加速骨钙的流失。糖摄入量控制在约25克因此,要尽量减少食物中精制糖的摄入量。建议每人每日摄以下入量最好控制在约25克以下。很多科学研究证明,酒精是造成肝损伤、胎儿酒精综合征、痛风、结直肠癌、乳腺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酒中所含营养成分极少,特别是蒸馏酒(白酒)几乎不含任何营养成分。从健康的考虑出发,建议成年男性和女性每日饮酒应分别不超过25克和15克酒精。杜绝浪费,兴新食尚我国人口众多,食物浪费问题比较突出,食源性疾病也时有发生。减少食物浪费、注重饮食卫生、兴饮食新风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家庭亲情具有重要意义。了不同人群饮食特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饮食特点,特定的人群有其各自的饮食特点。婴儿刀婴儿是指从出生至一周岁的孩子。在此期间,母乳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也是半岁以前婴儿唯一的食物。母乳不但含有最适合婴儿的营养物质,还具有独特的免疫物质,有利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有利于母子006协和李宁营养课堂补血怎么吃双方的亲近和身体健康。为确保婴儿发育的需要与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数日后应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10微克)的维生素D。在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应在坚持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有条件地补充婴儿可接受的辅助食品,以满足其发育需要。过早或过晚补充辅助食品都会影响婴儿发育,但任何辅助食品均应在优先充分喂养母乳的情况下供给。幼儿与学龄前儿童每日供给不少于500毫升的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也应注意供给蛋和蛋制品、半肥瘦的禽畜肉、动物肝类、加工好的豆类以及切细的蔬菜类。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自己进食,每日4~5餐,进餐应该规律。成人食物和儿童食物是有区别的,成人认为可用的补品,不宜列入孩子的食谱。平衡膳食就是对孩子有益的滋补食品。学龄儿童一般情况下,孩子应合理食用各类食物,取得平衡膳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于父亲,女孩子的食量不低于母亲。尤其应该把早餐吃好,食量宜相当于全日量的三分之一。少数孩子饮食量大而且运动量少,故应该调节饮食和重视户外活动,以避免发生肥胖。不建议孩子喝含糖的饮料,包括鲜榨果汁。来是避免摄入过量的糖,二来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试读结束···...

    2022-11-24 李宁营养专家 李宁 医生

  • 《协和李宁营养课堂 战糖有方 从吃开始》李宁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协和李宁营养课堂战糖有方从吃开始》【作者】李宁作【丛书名】协和李宁营养课堂【页数】136【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214-2357-0【价格】39.00【分类】糖尿病-食物疗法【参考文献】李宁作.协和李宁营养课堂战糖有方从吃开始.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协和李宁营养课堂战糖有方从吃开始》内容提要: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精心打造,是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必备的饮食调养指导书。糖尿病是与饮食关系极为密切的疾病之一,并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本书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检验指标、饮食疗法等方面,介绍了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知识,并精选了数十道营养美味的预防糖尿病的食谱。全书彩图精美,文字精炼,简单易学,适合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协和李宁营养课堂战糖有方从吃开始》内容试读Part1糖尿病你了解吗002协和李宁营养课堂引战“糖”有方,从吃开始无情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近30年来,“糖尿病”这个人们熟知的疾病诊断名词飞进干家万户,“哪些东西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吃什么东西可以降血糖”已是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如今是钱挣得越来越多,饭吃得越来越好,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很多疾病也花样翻新地找上门来。更有意思的是“你血糖高吗?”有时竟成为人们相互问候的字眼。可见糖尿病对社会的影响之大,是完全来源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其对人类健康危害的程度给人们带来的提示。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teratioalDiaeteFederatio,IDF)的最新数据,2019年全球20~79岁之间的糖尿病患者约4.63亿人,其中20~24岁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4%;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会达到5.784亿。新近调查显示,中国目前18岁以上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大约1.139亿人,已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约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左右。由2010年中国慢性病检测数据获悉,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率为11.0%;城市居民患病率为14.3%,农村居民患病率为10.3%。2型糖尿病也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2010年全球范围内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达到130万例。糖尿病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有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心血管死亡原因的21%。糖尿病肾病,是继心血管并发症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多数研究表明30%~50%的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患病5年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0%,患病10年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达40%~50%,患病15年能达到70%~8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成人致盲的首要原因,糖尿◆糖尿病你了解吗003病患者失明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我国盲人中约有1/4是由糖尿病所致。此外,新近研究表明,糖尿病还是乳腺癌、结肠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致病因素。这些无情的数字,仍在触目惊心地持续上升,不仅仅是其巨额的开支给国家的经济和个人家庭生活都带来沉重的负担,也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障碍之一。健康知识的普及不足表现在:一方面对科学的合理的饮食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对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给人体造成的危害知之甚少。据专家预测,在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阻止其发生和发展的速度,是广大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及临床营养师为人类健康积极工作的方向,更是摆在从事糖尿病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者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据最新的统计,经常进行饮食和运动的干预,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达57%,为此,开展糖尿病的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正确地认识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了解糖尿病,从学会和掌握其基础知识开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异常升高,尿中出现尿糖,其临床症状是以高血糖为标志而出现的“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几大系统正常功能的重大疾病,它直接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也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是一个需要终身自我护理的疾病,对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需坚持一生的漫长而艰辛的持久战,在漫漫抗糖之路上,患者既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能幻想着有药到病除的结果。因此,所有患者在内心都无不渴望在伴病一生的征服糖尿病的旅程中得到一些有关糖尿病发病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一些自己可操作治疗的手段。就此,我们与您004协和李宁营养课堂引战“糖”有方,从吃开始共同剖开糖尿病之谜,让糖尿病的发病部位和病因充分暴露在广大患者眼中,在其中了解更多有关胰岛素与血糖,血糖与糖尿病,糖尿病对人体多系统损害的相关知识,在医生和营养师的帮助下,正确地参与治疗过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一日三餐,做自己的营养师,在其中学会和掌握更多的抗糖知识及饮食控制的方法,争做自己最好的医生,现就从认识糖尿病开始。糖是指精制的单糖和双糖,有甜味。常见的有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等。淀粉是指存在谷类、薯类食物中的多糖,没有甜味。血糖是指存在血液中的葡萄糖。人体中有多种糖类但不存在于血液的不能称之为血糖,而血液中除葡萄糖以外的糖类同样也不能称之为血糖。血糖的来源血糖最主要的来源是食物,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中90%的碳水化合物在进餐后1小时内消化后以葡萄糖的形式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血糖。血糖的去处正常时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日积月累但都不会储存在体内形成高血糖,因为体内有一个严格的平衡机制,会使血糖的消耗与生成的途径大致相同,以致体内的血糖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中。正常情况下,血糖主要有三个去处。(1)在体内的组织细胞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为人体的生理活动、维持体温及从事劳动之需。(2)在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合成糖原储存能量。(3)多余的葡萄糖又可转化为非糖物质如脂肪、糖蛋白、核糖等。由于血糖的来源与去处大致平衡,使得我们的血糖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3.3~6.1毫摩尔/升(60~110毫克/分升),餐后0.5~1小时不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餐后2小时不超过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糖尿病你了解吗005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严格来讲正常人尿中没有糖,只有当血糖超过8.96~10.08毫摩尔/升(160~180毫克/分升)时,才会有葡萄糖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尿糖。但血糖多高才能形成尿糖,以及生成尿糖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与血糖并不形成严格的比例关系,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尿糖数值来判断血糖的水平。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血糖水平,使体内的葡萄糖水平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在人体胃的后面有一个组织叫胰腺,胰腺是由100万~200万个散在分布于胰岛内的细胞团组成的内分泌组织,每个胰岛都含有4种细胞:A细胞分泌胰升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其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最大,也可以说胰腺的最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岛素,血液中的葡萄糖必须在胰岛素的帮助下才能进入细胞产生能量。但胰腺中其他几种细胞分泌各种激素间相互调节来共同维持人体内血糖的稳定。血糖在人体内的作用人体内的细胞无时无刻都需要能量,而这些能量的唯一来源是葡萄糖,但葡萄糖只有进入细胞才能被利用,产生能量。特别是我们的大脑,脑细胞的能量完全来自于血中的葡萄糖,患者的血糖如果低于2.8毫摩尔/升,大脑细胞就会因饥饿而停止工作,人很快进入昏迷状态。由此看来没有糖提供能量,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即可停止,也就是说没有糖,就没有能量,没有能量人就不能生存。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胰岛素是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当我们摄入食物后,随着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很快升高,胰腺会相应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来平衡从食物中获得的葡萄糖含量,以维持身体正常新陈代谢所需的量,胰岛素还会通过转移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到机体的组织细胞中,使含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人体内升高血糖的因素有多种,只升血糖的激素就有4种:006协和李宁营养课堂引战“糖”有方,从吃开始胰升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加上药物的副作用,某些疾病的应激反应,各种感染都可影响血糖而致血糖升高。同时,血糖高对胰岛也有很大的毒性作用,加重对胰岛细胞的破坏,进一步使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变得更差,其结果形成恶性循环。而人体内能使血糖下降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所以,人们患高血糖病的机会要比低血糖的机会多得多。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胰腺所产生的胰岛素不足以控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从而导致血中的葡萄糖升高。糖尿病的临床病症复杂,“甜性多尿”远不能描述糖尿病(DM)的原意为“甜性多尿”。中医学上称之为“消渴”,表示“消瘦、烦渴”的意思。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认为“甜性多尿”一词是远远不能用于描述糖尿病的。用现代医学的定义解释为: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身体不能制造足够的胰岛素或不能有效地利用胰岛素,有些时候也会两者兼具,从而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人体细胞内,使这些糖分在血液中越积越多,进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出现,同时体内脂肪、蛋白质、矿物质代谢发生紊乱。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发病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原发性糖尿病,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也就是最常见的1型和2型糖尿病;第二类是继发性糖尿病,这是由某些已知的原因所造成的血糖升高,如胰腺本身的疾病、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的,如常用烟酸、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苯妥英钠等,还有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和妊娠糖尿病等都有可能引发糖尿病。···试读结束···...

    2022-11-24

  • 《协和新百年系列医书 临床营养支持治疗 第3版》于康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协和新百年系列医书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第3版》【作者】于康编【页数】571【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5679-1624-1【价格】128.00【参考文献】于康编.协和新百年系列医书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协和新百年系列医书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第3版》内容提要:本书充分反映了临床营养学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是我们临床营养应用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阶段性总结,是对百年协和临床营养发展历程的致敬和献礼。本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医疗、护理和营养专业研究生和本科教学,以及“专升本”教学和成人本科继续教育使用,也可作为临床营养的专业参考用书。《协和新百年系列医书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第3版》内容试读第一章临床营养绪论机体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food)或营养素(utriet)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称为营养(utritio)。食物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机体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平衡膳食(alaceddiet)是维持人体健康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之一。营养学可分为基础营养、妇幼营养、临床营养/肠内与肠外营养、老年营养、公共营养营养资源与营养分析、特殊人群营养、微量元素营养等多个分支或领域。各分支或领域间相互交叉。一、临床营养概述临床营养(cliicalutritio)是现代营养学和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疾病的病理、病人的心理及生理基本特点,给予恰当的能量及营养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减低器官负担,纠正因代谢失常而产生的矛盾,达到防治慢性疾病,改善临床结局,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现代医学已明确,采取包括医疗、护理、营养和心理等多方面密切结合的综合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许多疾病需要医学营养支持治疗(medicalutritioaluorttheray,MNST),有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些阶段,医学营养支持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医学营养支持治疗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规范的营养支持(utritioaluort入营养补充(utritioalulemet)和营养治疗(utritioaltheray)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成本-效果比,使患者受益。(一)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疾病营养管理的基础。饮食疗法与药物、手术、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及其他专门疗法等具有同等重要性。1.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病人住院时,为设计和制定医用饮食,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了解环境因素在配制医用饮食中的意义:包括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经济条件、职业特点、既往病史、药物过敏情况及饮食习惯(每天食物摄入量及其营养价值)等。(2)实施饮食疗法过程中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凡刺激较强的食物及需要限制的食物,事先要把食物对病情影响的基本原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楚,使其主动配合接受饮食控制。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第3版)在进行饮食疗法时,应按照相关原则和程序设计食谱,选择食物,确定餐次及食物分配,进食后监测,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反馈。应注意不同饮食的餐次不同,如流质和半流质一般每日5~6次,鼻饲每日6~8次,普食每日3次,软饭每日5次等。此外,部分治疗膳食,如糖尿病膳食和消化道疾病膳食等也往往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3)出院后病人需要继续治疗者,在制定饮食方案时,要有利于家庭、亲戚及护士的护理。在病人需要特别护理时,需要家庭成员、营养师及访视护士共同商讨计划,制定并调整饮食方案。(4)具体执行计划时的注意事项:①医用饮食配制应常改变花样或烹调方法,注意色、香、味和形的搭配,合乎卫生学要求,并保证其能量和营养素合理。②医用饮食既要减轻患者器官负担,又要对整个机体所产生营养作用。③注意病人总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能量和蛋白。④需对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解释营养管理的目的,使病人相信为其配制的饮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充分了解遵守这种饮食原则的重要性,绝不可为满足一种嗜好而破坏营养管理的相关原则。2.食谱编制为保证饮食治疗的顺利完成,应注意做好食谱编制工作。食谱编制首先要满足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并按能量和营养素的供给量标准及疾病相关营养原则来选择和搭配食物。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和饮食习惯,以及食物的季节变化等,并采用适当的烹调方法。注意变换花样以促进食欲,并能充分利用各种食物在营养上的特点,发挥互补作用,使食物的质和量均符合医用饮食原则。(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1.基本概,念近代概念的临床营养还包括肠内营养(eteralutritio,EN)和肠外营养(areteralutritio,PN)。所谓肠内营养,是指在胃肠道功能允许时,经消化道给予能量和营养素,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根据组成不同分为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和氨基酸型肠内营养:根据给予途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所谓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患者提供能量,以及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满足患者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肠内营养与肠外都是适应现代治疗学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目前,人们在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到肠道(gt)的重要性,并提出“如果胃肠道功能允许,应首选肠内营养”的基本原则。2.历史发展(1)肠外营养:国际肠外营养的重要的发展历史包括1952年,法国外科医师RoertAuaiac首先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至上腔静脉内进行输液,解决了用高渗糖的胃肠外营养的途径问题;1959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布里根妇女医院的FraciMoore首先提出能量与氮的合适比值为628kJ(150kcal):1的理论;1961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的ArvidWretlid首先制造并在临床安全应用静脉脂肪乳剂;1967~1968年,在美国费城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代谢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的青年医师Dudrick与Wilmore在Var与Rhoad的指导下,用动物研究证明肠外营养与经口进食自然食物同样可使小狗生长发育;1968年,Wilmore与Dudrick报告婴儿临床应用的成功经验,证实了肠外营养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2第一章临床营养绪论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1970~1974年,美国外科医师Scrier及法国外科医师Solaol提出了“人工胃肠”(artificialgut)的概念;1970年后,由美国向欧洲、大洋洲及中国、日本等地发展。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也开始观察到不恰当应用营养支持可能导致不良后果。199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营养评定为正常或轻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使用完全肠外营养,其术后感染率增加。由此提示,肠外营养对无营养不良的患者非但无益,反而可能有害。对比之下,对有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给予肠外营养,其非感染性并发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却并无感染性并发症的增加。研究结论是:肠外营养只限于对有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使用。该研究第一次对营养支持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同时,该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明确地把营养支持适应证与营养筛查和营养评定联系起来国内,曾宪九等在1962年开始对外科患者的总体液、细胞外液、血浆容量红细胞容量氮平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技术进行了研究;曾宪九和吴肇光在1965年对肠梗阻及肠瘘重症患者试探应用国产水解蛋白和葡萄糖的静脉营养;1971年,北京协和医院在引进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基质的基础上,参考了Dudrick和Wilmore的文献,将较为正规的静脉营养技术用于临床,成功治疗一位子宫穿孔、肠瘘合并腹膜炎的危重病人。经手术引流及六周有氮平衡监测的静脉营养支持,肠瘘愈合,患者康复。这是我国最早的较正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的成功经验之一。1974年,国内引进了以复合氨基酸为氨源的要素营养,观察到良好效果,为国内以后的肠内营养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北京协和医院已有比较详细介绍静脉营养的文章(蒋朱明,曾宪九,朱预.中心静脉插管、静脉高营养.见:首都医院主编.水与电解质平衡.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469-489);1978年,在第九届全国外科年会上,有了肠外营养为主题的大会报告(蒋朱明,朱预,张思源,等.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外科年会论文集,北京,1978);1979年,有了第一篇被PuMed收录的以肠外营养和肠内要素营养为主题的论文(蒋朱明,朱预,张思源,等.静脉营养与要素饮食应用于肠瘘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79,17:40-43.[PuMed]D:121800)1979年起,上海、南京、天津、武汉等先后有了肠外营养应用和研究报告。1980年起,认识到营养支持应与胃肠道功能及黏膜屏障保持联系;1986年后,国内有了对生长激素、长链脂肪酸、中长链脂肪酸、谷氨酰胺双肽、肠黏膜屏障的保护、肠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逐步与国际有关领域接轨。1990年后,国内开展了经外周静脉的中心静脉插管(eriherallyiertedcetralcatheter,PICC)的研究和应用。(2)肠内营养:国际上肠内营养重要的发展历史包括1790年,Huter经鼻胃途径喂养吞咽肌麻痹的病人获得成功;1901年,Eihor设计的带金属小囊的十二指肠橡皮管,实施十二指肠内喂养;1957年Greetei等为开发宇航员食品,研制一种化学成分明确膳食(chemicallydefieddiet)或称要素膳(elemetaldiet,ED)。因其成为不需消化即可吸收的单体物质,包括氨基酸、单糖、必需脂肪酸、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这种肠内营养可维持大鼠的正常生长、生殖与哺乳。1965年,Wiitz等将要素膳应用于正常人,可维持19周的正常体重和身体组成。1973年,Delay等对腹部术后患者行导管针空肠造口术(eedle-catheterjejuotomy,NCJ)获得成功。1980年,Hoover等证实了术后早期空肠喂养的营养作用。至3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第3版)目前为止,肠内营养无论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仍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中,使不能或不愿正常摄食的病人可以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国内,在肠内营养支持方面,北京协和医院从1973年引进和应用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后,各种不同用途的肠内营养制剂先后进入我国市场。到1990年前后,营养支持的标准制剂国内已经能能够制造。(三)临床营养的主要应用和研究领域L.营养风险筛查(utritioalrikcreeig,NRS)、入营养状况评定(utritioalae-met)等。2.各类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3.疾病状态下能量及各类营养素的代谢特点及对疾病的可能影响。4.应激状态下的营养支持及代谢调理。5.营养代谢与感染、免疫等关系。6.特殊营养因子的应用与研究(如谷氨酰胺、精氨酸、-3多不饱和脂肪酸、核苷酸、膳食纤维、维生素D、植物化合物等)。7.肠屏障功能研究及肠黏膜屏障损害的诊断与营养支持治疗。8.各类器官移植的营养支持治疗。9.营养素与药物的关系研究。l0.循证医学(evidece-.aedmedicie,EBM)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11.合理营养在防治各类慢性疾病方面的作用。12.先进的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与现代输液系统的应用等。二、营养支持小组应建立基于多学科的营养管理小组(utritioaluortteam,NST),为患者提供综合的营养干预。其包括临床专科医师、营养医师、营养专科护士、健康管理师和临床药剂师等。NST的工作目标和内容包括:①识别病人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或/和营养不良;②为病人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③为病人提供安全规范、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④对有需要的社区病人开展家庭营养支持(homeutritioaluort,HNS)⑤开设营养门诊,提供营养咨询,并对病人进行随访:⑥开展营养相关研究及培训,推动学科发展和知识普及。国际多项研究提示,NST的作用在于降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败血症以及机械性和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选择正确的营养支持方式并决定何时结束营养支持或改变支持的方式,实施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降低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为医院节省开支,改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在单病种核算医疗费用支付系统中发挥作用,并降低了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我们的多项临床研究提示,建立由护士及临床营养师主导和多学科组成的NST,开展规范化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慢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4第一章临床营养绪论三、营养支持治疗的流程(图1-1)】1.在患者入院24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证。对筛查结果为阳性(即存在营养风险,有营养支持适应证)的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定,对筛查阴性的患者在1周后重复进行营养筛查。2.对有营养风险和/或营养不良患者,基于营养评定结果,制定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确定患者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素需求,确定营养支持的方式等。3.根据营养干预方案,开展规范的营养支持治疗。4.对营养支持治疗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疗效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调整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案。5.对出院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和跟踪随访。对有需要的出院患者开展家庭营养支持homeutritioaluort,HNS)营养风险筛查判断有无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营养不足)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营养不足)无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营养不足)营养状况评定制定个体化营养处方每周重复筛查消化道功能允许不允许医用膳食,ONS,FSMP,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图1-1营养支持治疗的流程四、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营养支持治疗方式通常根据疾病的性质、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主管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判断而确定。一般按下述程序进行选择。1.病人可经口摄取自然食物,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如下膳食。(1)普食(geeraldiet)o(2)软饭(oftdiet)。(3)半流食(emi-liquiddiet)。5■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第3版)(4)流食(1iquiddiet)。(5)治疗膳食(theraeuticdiet)。(6)代谢膳食(metaolicdiet)a(7)试验膳食(exerimetaldiet)o(8)如需要,可在自然膳食基础上添加混合奶(mixedformula入、匀浆膳食(homogeizeddiet)、口服营养补充(oralutritioalulemet,.ONS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forecialmedicaluroe,FSMP)和/或肠内营养(eteralutritio,EN)。2.病人不能或不愿摄取自然食物,但病人胃肠道功能允许,则可选择下述肠内营养制剂。(1)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2)水解蛋白/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3)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4)特殊治疗用肠内营养制剂。3.如有明确的缺乏,可在通用型制剂应用的基础上,选择有关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1)氨基酸(蛋白质)组件制剂。(2)维生素组件制剂。(3)微量元素组件制剂。(4)糖类组件制剂。4.肠内营养的支持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1)口服(2)管饲。(3)造瘘。(4)如需要,可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肠外营养。5.在病人的胃肠道功能不允许时,可选择肠外营养。(1)中心静脉插管。(2)周围静脉插管。(3)经周围静脉的中心静脉插管(eriherallyiertedcetralcatheter,PICC)a6.当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或经口摄食。五、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过渡1.由肠外营养到肠内营养的过渡在过渡初期,为确保患者在逐渐耐受管饲肠内营养阶段仍维持适宜的营养,应保持肠外营养所提供的液量及营养量。这时管饲通常从40~60ml/h的速度开始,持续滴注或重力注入,随着患者肠道耐受性的增加,每隔8~24h可以每小时增加25ml。同时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素摄入量(包括肠内与肠外途径)。在逐渐增加管饲量的同时,减少PN的补给量。这一过程一般需要2~3天,但对于未接受过任何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适应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对于这类患者和一些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应首先稀释一半浓度,滴速控制在30mlh,同时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若出6···试读结束···...

    2022-11-24 北京协和医院于康教授简介 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 《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陈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作者】陈伟主编【页数】274【出版社】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002-9111-4【分类】饮食营养学【参考文献】陈伟主编.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内容提要:本书是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教授所作。陈伟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业内专家”,故本书在专业性上更有保障。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原了协和医院营养科门诊室日常问诊的情景,形式新颖,场景逼真,令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营养知识点。《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内容试读关于食物选择的误区002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1.食物越精细越好?便秘啊…就诊原因:严重便秘这样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好阿!好啊!以州业K你先说说近一周内都吃什么了?还有这个这个还有…一关于食物选择的误区003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的日常饮食多以“精”“细”为主,对膳食纤维不够重视,不管是吃谷类、豆类,还是青莱、竹笋,总是把膳食纤维当成毫无价值的废物,使得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超来越少。膳食纤维摄入过少是当下很多人容易便秘和肠道功能发生条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6)》建议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新鲜水果。膳食纤维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必需的物质,其作用不可视,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作用重大,不可替代。膳食纤维已被列为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成长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可见它在我们膳食中的重要性。一关于食物选择的误区005对痔疮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应注意的是,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慢性胃病患者来说,膳食纤维并非多多益善,而是适度即可。(3)膳食纤维可以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糖水平,有助于控制体重,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而且对多种癌症也有预防作用。经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青豆、豌豆、扁豆、土豆、玉米、苹果、梨、李子、草莓以及大麦和保麸面粉等,对中老年心脏病、肥胖症、高血压、慢性便秘、痔疮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研究指出,高膳食纤维饮食有助于各类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其效果甚至可与临床药物媲美。食用高膳食纤维饮食,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常会下降。此外,膳食纤维可减缓血糖的升降速度,即便对于正常人也十分有益。吃一餐低膳食纤维的饮食可能会使血糖水平迅速上升,然后又会因胰岛素释放而突然下降,使人容易感到头痛、寒冷、饥饿和烦躁。适量的膳食纤维可以预防血糖水平的剧烈起伏,从而避免上述症状的发生。粗粮不要细做粗粮加工不宜过精,要保持其本来特色。加工、烹调过分精细有悖吃粗粮的初衷。因为粗粮细做会使其失006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去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玉米为例,脱皮磨粉和直接吃玉米棒子所获得的营养是完全不同的,脱皮磨粉剩下的是淀粉和少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已被去除殆尽,营养价值大大降低了。小贴士膳食纤维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必需的重要物质,其作用不可小视。常见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以每100g可食用部分计算)如下。蔬菜名称膳食纤维(g)大白菜0.9小白菜1.1油菜1.1菠菜1.7甘蓝1.0菜花1.2韭菜1.4芹菜茎1.2茄子1.3番茄0.5辣椒2.1黄瓜0.5···试读结束···...

    2022-11-24 一名医生的日记 看医生的日记

  • 《老年人运动宝典》杨金田,仇广信,何海燕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老年人运动宝典》【作者】杨金田,仇广信,何海燕主编【页数】152【出版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202-13498-6【分类】老年人-健身运动-通俗读物【参考文献】杨金田,仇广信,何海燕主编.老年人运动宝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10.图书目录:《老年人运动宝典》内容提要:老年人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无非就是健康和长寿,健康长寿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运动营养,二是顺心和愉快。运动能放松心情,运动能改变生活乐趣,运动加上合理饮食会增加身体的养分。本书帮助老年人合理规划生活,为老年人出谋划策,提升老年生活品质,为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护航。《老年人运动宝典》内容试读第章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主要影响因素《黄帝内经》曾说道:“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也能帮助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笑是健康长寿的法宝诺贝尔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认为对人类寿命老年影响最大的不是饮食和运动,而是心情的好坏!如果人是快乐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益性激素”,让人心YUNDONGBAODIALAONIANREN运动宝典情放松,人体各机能处于协调平衡状态。医学研究发现,心情愉悦将会提高人体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精神病专家甚至说:助人为乐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美国科学家做了个研究:将106名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义工组;另一组为义工后备组。10个星期后,义工组相比后备组,他们的炎症症状、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都显著地降低了。这是因为,常做好事,心中是快乐的。面对越来越多的压力,我们要做到从容淡定、不急不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微笑面对,保持良好的心态,再困难的事情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笑的力量很强大,它就是健康长寿的法宝!三、送给老年朋友几个字英国研究发现,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的老年人,普遍能活得更久。下面送给老年朋友几个字一简、慢、纯、足,这四个字如果做到了,也可以健康长寿!简,其实简单的生活才快乐,简单就是人这一辈子最高的追求。人到老年,不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与评价,在合理范围内做自己喜欢的事,简简单单就好。慢,老年人应放慢生活节奏,凡事以健康为中心,不需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在自娱自乐中,有张有弛地生活。这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有理由去享受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带来的惊喜,重拾好奇之心,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纯,人到退休,退出了社会的竞争,也没了工作压力,理应心态平和,拥有健康快乐的退休生活。心无杂念,纯心如初,豁达地对待外界的困扰,就没有时间来空等衰老,从而拥有无限的快乐!足,知足常乐,如何做到呢?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可以和自己比,但就是不要和他人比。如果把这四个字做到了,又能在平凡生活中自得其乐,哪还有不益寿延年的道理呢?还有一首打油诗:早起做运动,中午要午休。晚上要早睡,一定要遵守。饮食要均衡,营养要足够。少肉多蔬果,七分饱住口。控制油盐糖,戒烟戒烈酒。知己与朋友,多少总要有。心境常欢悦,不忧亦不愁。5脑筋常常动,痴呆不来纠。常存满足感,一切不强求。四、失眠是会呼吸的痛失眠是会呼吸的痛,它带来难以名状的痛苦,在身老体内无处不在。本该保持清醒的时候,却昏昏欲睡;想年睡觉的时候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有人这样形容失眠:运白天了无生趣,晚上如置地狱,没有睡眠的夜晚,填满YUNDONGBAODIALAONIANREN夤了真空和痛苦。因此,对于失眠的人来说没有比睡个好觉更好的人生追求了。睡眠到底有多重要?假设一个人的寿命有90岁,每天睡眠8小时,那么这个人一生中有30年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有两大主要功能:第一是消除体力疲劳,第二是消除精神疲劳。睡眠实质上就是身心的休整,如果睡眠太少就会造成“睡眠债务”,会全方位地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只有充足地睡眠,才能体力充沛、精神愉快。失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精神因素;2.身体疾病;3.心理因素。如果不存在明显的身体疾病,精神上也没有负担,中医认为这样的失眠很可能是由于气血不足。由于气血不足而导致失眠,可尝试通过食疗进行调整。比如百合枣仁汤,主要构成有百合、酸枣仁、茯苓、枸杞子、桂圆、小麦等,具有补血、安神、促眠、除烦的作用,连续食用一段时间,可以改善睡眠。由于主要是食物,不是药物,没有副作用。···试读结束···...

    2022-10-31 主编是什么意思 主编是作者吗

  • 9527 李恩荆:柔力球运动技术精讲课程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1.41GB垒球是指练习者手持垒球拍,以球拍上的球做缓冲、缓和的弧线或圆周运动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一项全民运动。它的“弧形感应过程”是垒球的核心技术,是该项目与其他球类运动如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对抗网和握拍的主要区别。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同时,也增加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元素。它具有集体性和对抗性的特点。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教学目标提供垒球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健身方法,为提高垒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功提供科学、系统、直观的教学环境,努力在牢牢掌握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基本功基本技能。个人教学和训练水平,促进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课程文件目录├──01-垒球运动介绍|└──01-垒球简介|└──01-垒球理论.m435.75M├──02-握把和基本姿势|└──01-握把和基本姿势|└──01-GriadBaicPoitio.m476.43M├──03-垒球第一套规则第一节——左右摆动|└──01-垒球第一套规则第一节-左右摆动||└──01-第一套软球调节套路第一节-左右摆动.m482.92M├──04-第一套软球规则的第二部分-正面循环|└──01-第一套软球规则的第二部分-正面循环||├──05-第一套软球规则第三节-左右旋转|└──01-第一套软球规则第三节-左右旋转|└──01-第一套软球规则第三节-左右旋转.m493.69M├──06-第一套软球规则第四节-左右小掷球|└──01-垒球第一套规则第四节-左右小掷球||├──07-垒球第一套规则第五节-正负掷球|└──01-垒球第一套规则第五节-正负掷球||├──08-第一套软球规则第六节-腿下抛球|└──01-垒球第一套规则第六节——腿下抛球||├──09-垒球第一套规则第七套-抛在身后|└──01-垒球第一套规则第七节——抛在身后||├──10-垒球第一套规则第8节-收尾练习|└──01-垒球第一套规则第八节-收尾练习||├──11-垒球基本技术——正反手抛接球|└──01-垒球基本技术——正反手抛接球||├──12-软实力球的基本技巧——体前平弧球,平旋|└──01-柔力球的基本技巧——体前平弧球,平旋||├──13-隐球术|└──01-隐球技术|└──01-垒球隐藏技术.m4102.18M├──14-柔韧球正反转技术|└──01-正反转技术|└──01-正反转技术.m495.16M├──15步法|└──01-步法|└──01-实用的体能训练方法.m478.00M└──16-实用的体能训练方法|└──01-实用的体能训练方法|└──01-实用的体能训练方法.m487.49M...

    2022-10-29 体育运动垒球 关于垒球的

  • 赵之心-如何运动才健康(视频6讲)

    课程介绍赵志新课程-如何运动人才健康(视频·6集)赵志新,197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业,原北京体育大学教师,200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任秘书长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北京市市政府143折子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学院北欧式健走首席讲师、健康行走与跑步技术总监中国田径协会职业训练一部促进中心、中国保健协会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病研究会理事、北京市脑防御办公室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理事青联,中国签约体能教练国家击剑队,北京长跑俱乐部副主席,国企联合会健康项目运动健康专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科普健身专题节目。1997年以来,在科普巡回讲座中,“参与体育,创造精彩生活”、“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女性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科学健身”、“骨关节炎与运动健康”“健康行走与跑步”、“大学生体质与健康”、“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全民健身”、“体质与健康”等主题报告近2000篇。北京等地,并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近600篇文章已在该期刊上发表。先后录制《全民健身,抗击非典》和《强身健体》等CD;着有《想对健美运动员说》、《强身健体》、《走路》、《动人不僵》、《女性体质与健康》等健身保健书籍。多年来潜心研究与创新,为健康养生与强身健体的结合做出了突出贡献。《锻炼身体健康》、《健康生活每一天》、《总经理的健康之路》、《从头到脚的锻炼》、《如何锻炼身体健康》、《女性健康的哑铃》。文件目录赵志新-如何锻炼健康#1et.flv赵志新-如何锻炼身体健康第2集.flv赵志新-如何锻炼身体健康第3集.flv赵志新-如何锻炼身体健康第4集.flv赵志新-如何锻炼身体健康第5集.flv赵志新-如何锻炼身体健康第6集.flv...

    2023-02-09

  • 《整合运动药理学》赵志刚,郭建军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整合运动药理学》【作者】赵志刚,郭建军作【页数】353【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214-2652-6【分类】药理学-研究【参考文献】赵志刚,郭建军作.整合运动药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整合运动药理学》内容提要: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总论”,主要包括药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运动对药物药效动力学的影响;第二部分“运动与常用的药物”,介绍了高血压与降压药物,冠心病与调脂药物,糖尿病与降糖药物,消化系统疾病与治疗药物,脑血管疾病与治疗药物,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治疗药物,慢性疼痛与止痛药物,抑郁症与抗抑郁药物,避孕药物与运动风险;第三部分为“运动与其他物质”,主要包括酒精、咖啡因、尼古丁、膳食营养补充剂、兴奋剂。《整合运动药理学》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总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9%、糖尿病患病率为12.8%,≥7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9.8%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13.7%,癌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04.8/10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2019年我国因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疾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疾病在医疗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我国慢性疾病的医疗负担将再增加40%慢性疾病的防治,需要同时采取运动治疗(处方)和药物治疗(处方)的方法。两种治疗方法交互作用产生的治疗效果越来越显著。随着运动在疾病防治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运动与药物间存在的相互作用逐步受到重视,如何发挥运动治疗(处方)和药物治疗(处方)各自的长处,新的学科“整合运动药理学”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整合运动药理学理论与实践是通过运动和药物相互作用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体医融合政策的迫切需要。医师、药师以及护师工作中既要考虑运动和药物的相互影响,又要考虑特殊人群(从事体育比赛的运动员和爱好运动的患者)用药的特殊性,并在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考虑运动处方的协同作用。例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哮喘等疾病的患者,运动时必须有专业的运动指导,采取一定的手段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否则不当的运动或者运动与治疗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均可导致疾病发病风险增加,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不科学的运动不仅不能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反而可能增加对患者造成损伤的风险,例如运动时增加降糖药、降压药以及安眠药可能会引发跌倒风险,而意外跌倒带来的损失可能大于运动对血糖、血脂的调节效果,甚至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导火索。因此,患者进行运动前,应由专业人员为患者进行运动评估,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运动时,须根据患者及所患疾病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运动后的延迟效应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延迟性低血糖、血压变化等,要在运动处方中提示患者,密切观察运动后生理指标,如血压、脉搏、身体疲劳度等,以保障患者的运动和用药安全。综上所述,整合运动药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为医务人员和运动指导师开展合理用药、科学运动“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第1章绪论整合运动药理学(exercieharmacology)是一门研究运动与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一方面通过研究运动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和疗效的作用规律,明确运动和药物联合作用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药物对运动的作用规律,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生命健康整合运动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是联系体育学、药学和医学的桥梁学科,在运动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心理学、营养学和药理学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运动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目的是明确运动联合药物治疗对机体的影响,为临床上运动处方的制定及指导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第1节整合运动药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产生的背景早在文字尚未出现之时,“体育”就已经诞生于人类狩猎时间之余。约公元前600年,印度医学之父妙闻(Suruta)曾在阿有吠陀(AyurVeda,一种古老的印度药学体系)中提到“运动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是减少脂肪和增强体力的唯一途径”。随着体育科学的进步,研究发现规律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并可以改善心理健康,],众多国内外指南也提出改善生活方式和增强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发生、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3.9%,并且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运动等非医疗手段对疾病的干预”。运动不再只是运动员的本职工作,也是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更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药物治疗(drugtheray)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主要通过使用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物质以对抗疾病和保持健康。由此可见,无论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年轻人和老年人、健康人和患病者均会以健美、娱乐、竞技和康复等目的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应用预防或治疗作用的药物,从而导致运动和药物的联合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理学、临床药学、临床药物治疗学、时辰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等药学分支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临床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体育科学的蓬勃发展也逐渐让我们认识到运动作为一种治疗方式,具备疗效好、。2第1章绪论花费少、依从性高和不良反应少等多种优点,药学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共同促进了“体医融合”新型治疗理念的诞生。由于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众多,包括患者本身的遗传因素、疾病状态、药物以及环境等,因此运动与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并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产生影响,以及药物是否会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是近年来医务工作者和研究者提出的新问题。二、国内外发展概况早在20世纪60年代,竞技体育的兴起加快了药物对运动影响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能够提高运动能力的相关物质。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研究学者已发表了运动生理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运动对血流分布、能量代谢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1973年,Swat忆RD4和KoivitoV]分别通过实验发现运动可以影响解磷定经肾脏的排泄以及大腿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吸收。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运动对药动学的影响,运动药理学的概念随之形成。1985年,DoigM6和RoeloomD!7针对运动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展开综合论述。1992年,SatuM.Somai教授主编的PharmacologyiExercieadSort首次详细阐述了运动对药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正式提出“运动药理学”的概念。随后,出版了多部运动药理学相关教材,2020年由MarkD.Mamrack教授主编的ExercieadSortPharmacology已公开发行第2版。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医学会共同提出了“Exercieimedicie,ElM”项目,建议通过增加运动促进健康,并撰写出版了《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EIM继而推进了美国“体医融合”的发展,开创了药物处方和运动处方相辅相成的新模式。目前,美国多所药学院已针对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运动健康相关课程,为患者提供运动处方咨询与指导,目的是通过临床药师的服务加深患者对“运动促进健康”的认识并鼓励患者参加规律运动。2007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药学院开设的“运动与疾病”课程中已纳入“运动-药物相互作用”(exercie-drugiteractio)等教学内容8,2014~2015年美国的调查9显示118所药学院中有12所共开设了13门运动与健康相关的课程,其中包括运动药理学与毒理学(ExerciePharmacologyamToxicology),另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也开设了运动药理学和免疫学(ExerciePharmacologyadImmuology)相关课程。与国外的发展现状相比,我国运动药理学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围绕药物对运动的影响展开相关研究,并有学者发表了“运动-药物相互作用”相关译著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进入21世纪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运动和药物联合干预疾病,逐渐有少量的运动影响药动学的相关研究和综述发表。在“体医融合”及“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郭建军教授组建团队潜心研究体医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径和实践,推动了运动与健康相关领域的发展。2019年5月,中国药科大学成立了“体药融合创新中心”,赋予了“运动药理学”新的含义。随后我国郭建军教授、赵志刚教授等体育科学和药学领域的专家共同提出“整合运动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这一概念,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以推动我国整合运动药理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3·整合运动药理学第2节整合运动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整合运动药理学是一门体育学与药学的交叉学科,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运动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明确其对机体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药物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以及运动和药物联合作用对人体运动能力、疾病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体育、药学和医学诸多相关学科知识。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exerciehyiology)是研究正常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体育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生理学的分支学科。运动生理学阐明了身体活动(hyicalactivity)的定义、分类和要素(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通过研究各种运动训练中不同年龄、性别、机体的结构和机能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运动生理学为体育实践和整合运动药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2018年11月19~22日,来自9个国家不同学术背景的26名研究人员发布了立场声明文件,即“哥本哈根宣言”。宣言中强调“老年人”既包括一生中生活积极健康、身体机能较好的老年人,也包括年老体弱、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人,都需要积极运动。哥本哈根宣言首先明确运动的概念,将身体活动(hyicalactivity)和运动(exercie)进行了区分。身体活动指由于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是一个总括性术语,包括任何形式的有计划或无计划的休闲、交通、家务以及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运动是指为了实现目标,有针对性安排的身体活动,如改善心肺功能、认知功能、柔韧性、平衡能力、最大力量和(或)爆发力等,以实现健康或康复目的或提升运动表现等训练目的。运动涉及如何确定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这包含两层含义:①如何确定自己一段时间的运动目标,以及考核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的方法。②实现目标的方案,即包含运动的形式、种类、频率、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等内容的运动方案,以及配合运动方案的安全监测方案。进行运动时,人体的反应包括心跳和呼吸加快、循环血量增加、代谢和产热加速等,这些是身体活动产生健康效益的生理基础10。二、药理学药理学(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一方面药物代谢动力学(harmacokietic,PK)阐明了药物进入人体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另一方面药物效应动力学(harmacodyamic,.PD)研究了药物对机体发挥治疗作用和非治疗作用的机制。运动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机体的生理改变实现的双向影响,包含了运动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人体反应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受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方法、相互作用,机体的生理因素、疾病状态、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是整合运动药理学的研究基础。4第1章绪论三、运动对药物的影响运动对药物的影响是运动药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分为运动对药动学的影响和运动对药效学的影响两部分内容。药物经过给药部位被机体吸收入血或直接注入血管,经血液循环分布到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到达作用部位而发挥疗效,部分药物经肝脏或肾脏代谢,部分药物直接经尿液、胆汁、汗液、乳汁等排泄到体外。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依赖于作用部位和非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决定了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一次运动会导致机体血流的重新分布,大量血液流向心、脑等重要组织和器官,肝脏、肾脏的血流量减少,因此对某些药物的体内过程造成潜在影响。其次,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还涉及受体、酶、离子通道、载体、免疫系统、核酸和基因等因素,长期运动对上述因素也可造成潜在的慢性改变。剧烈运动会使身体产生应急反应,身体分泌大量的应急激素,这些激素对于药物代谢有重要影响;另外运动产生的特殊物质,如血乳酸、血肌酸激酶(CK)升高,可能会影响药物或其他代谢物的代谢,如运动后的血乳酸干扰血尿酸的排泄等。运动可能会放大药物的副作用,如碰撞性运动引起的微血管的损伤,与引起血凝风险增加的避孕药,会导致发生血栓的风险增加。因此,研究各种运动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了解运动是否影响血药浓度、药物的作用靶点而改变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实现运动药理学研究目的的重要方法。四、药物对运动的影响运动能力(exerciecaacity,EC)是指人参加身体活动、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所具备的身体机能能力和身体素质的表现能力,是综合了人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竞技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多种因素的总体表现,可以分为一般运动能力和竞技运动能力。对于普通人群来说,研究药物对运动的影响主要是指药物对人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影响。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主要包括体形、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成分等方面。生理机能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下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常见的衡量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二者均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老年人或者某些特殊身体状况下的人群,如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规律运动,安眠药、降压药、降糖药等药物可能引起平衡能力的下降增加运动过程中的跌倒风险,并且引发健康的重要损害。研究药物对人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整合运动药理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维持生命健康和延长生存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员(athlete)是接受运动和药物联合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之一,具有职业特殊性。除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外,运动员对身体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竞技技能和心理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存在兴奋剂(doig)或广义称为违禁药品(illegalutace)的滥用现象。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于2020年1月实施,为依法打击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等犯罪行为提供了依据。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与兴奋剂有关的罪名:“引诱、教唆、欺骗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或者明知运动员参加上述竞赛·5整合运动药理学而向其提供兴奋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组织、强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针对此类人群开展药物影响运动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其研究的内容不仅应包括常用预防性、治疗性药物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更应该关注违禁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对运动员整体健康的影响,以防危及健康或导致运动员触犯法律。第3节整合运动药理学的学科任务随着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整合运动药理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满足国内教育、科研和医疗进步的必要条件。整合运动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系统综合了体育科学、药学和医学的知识,为我国的科学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并为拓宽临床医疗服务内容提供了循证依据。同时,我国整合运动药理学的发展也肩负着重要的学科任务,包括推动整合运动药理学的研究、推动体医融合治疗的发展、提供用药和运动指导服务、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培养体医融合专业复合人才等。一、推动整合运动药理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整合运动药理学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至今为止,该领域的研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国外的发展状况相比较为落后。随着我国“体医融合”治疗理念的推广,体育专家和医学专家在制定运动处方、给药方案以及治疗方案时遇到诸多疑虑。目前,我国实施的运动处方包含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持续时间等要素,药物处方包含药物名称(有效成分)、剂量、剂型、给药途径、使用方法、给药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如运动是否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药物是否会增加运动的风险(如跌倒),如何制定合理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如何优化整合运动、药物处方等问题仍然得不到科学的答案,成为专业工作者整合优化运动和药物处方的巨大阻碍。众多临床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整合运动药理学的试验和研究结果。然而,目前不论国际还是国内的研究都不能为以上复杂的问题提供满意的答案。研究运动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以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整合运动药理学学科发展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基础体育科学、药学和医学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通过实验数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完善相关指南和指导规范,为推动“体医融合”临床服务的转化提供支撑。二、推动体医融合治疗的发展2018年首部健康蓝皮书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约为3亿,201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慢性病导致的经济负担约占总负担的70%。运动治疗具有花费低、不良反应少、痛苦小和患者易于接受等多种优点,因此推进体医融合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减轻个人和国家的医疗负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是国内首批为糖尿病患者开展运动治疗的医疗机构,运动指导师配合医师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血压和心脏功能等指标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为住院患者在配备专业运动器械的病房中提供运动指导,同时为出院或门诊患者安排运动康复站进行运动治疗。运动、药物及饮食联合的。6···试读结束···...

    2022-10-28 药理学出版社 药理学 出版社官网

  • 《中医养生运动篇》于春泉,雒明池,李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养生运动篇》【作者】于春泉,雒明池,李琳主编【丛书名】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页数】212【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214-1580-3【分类】健身运动-养生(中医)-普及读物【参考文献】于春泉,雒明池,李琳主编.中医养生运动篇.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养生运动篇》内容提要:全书共分上篇、下篇两个部分,其中上篇为总论,由五部分组成,涵盖了运动养生概论、运动养生的生理基础、运动养生与健康、运动养生与中医康复治疗、以及常见运动养生方法。下篇为常见病的运动养生与防治,主要介绍了临床常见且适宜采用运动养生方式来进行防治的相关疾病,重点论述根据疾病的病证类型采取不同的运动养生方法。本书为面向大众的专业性科普类书籍,也非常适合作为中医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中医养生运动篇》内容试读上篇G认识运动养生…\…002—中医系尘运动篇第一章中医运动养生概述“养生”,古时又称为“养性”“保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为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达到舒筋活血、调畅气机、疏通脏腑气血、静心宁神之效的养生活动,称为中医运动养生。常用的中医运动养生方法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由于该类方法具有形神俱调、动静结合、负荷适中的特点,且运动不受场地、性别、年龄、职业等限制,长期以来备受各医家、患者和百姓青睐。第一节中医运动养生的源流与发展为了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在古代哲学观的影响下,古人以形神相应和动静结合为指导思想,将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气一元论、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内容与形体运动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分别形成了巫舞、吐纳、导引术、六字决、易筋经和太极拳等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功法,特别强调“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呼吸吐纳”“气血调和”在机体内环境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稳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的描述,这是后来按摩术、导引术等古代养生方法的雏形。现存最早的、完整描述呼吸锻炼的文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行气铭》。它对“行气”的路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后来流行的“以意领气”“气沉丹田”“停闭意守”等练功健身方法基本一致。古人对运动养生的重视,使其历经数千年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养护人类身体健康的004—中候累④运动篇分为“养神”(摄养精神情志)和“全形”(保全形体身躯),主张养神当以静为主,静中求动,全形当以动为主,动中求静。此外,先秦时期的养生观强调趋利避害的主动观念,即追求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对生命进行有益的保养。《吕氏春秋》提到“知本去害”,《季春纪·尽数》中也说:“毕数之务,在于去害。何为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也。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总之,先秦时期的养生观强调运动强身、守静养神、动静结合、养性修身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其对后世医家观念的提出影响颇大,如华佗曾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以看作是对“动以养生”观念的继承;“五禽戏”“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和养生运动也是在此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三、秦汉时期的运动养生传统养生思想到秦汉时期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唯心主义流派,一个是唯物主义流派,两者分别以董仲舒和桓谭为代表。唯心主义流派认为:人体的养生,养心比养形更重要,宇宙间最大的主宰是天,而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部分。“人有小骨节三百六十六,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有大骨节十二,天有十二月;人有五脏,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人有哀乐,天有阴阳;人有伦理,天有天地。”“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唯物主义学派开启了辨证养生的先河,强调辩证地看待养生,认为虽然养生对人的生命是“有用”的,但却不是“万能”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运动养生”得到了充分发展,促进了行气和导引术的成熟和发展。到了汉代,行气导引术有了较大发展,与先秦时期的导引术相比,此期出现更多的导引术式,并重视术式的动作幅度,强调导引要与行气交融互透。由此,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运动养生术式一导引术趋于成熟,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导引体操套路体系。秦汉时期,行气理论有了重要发展,主要体现在开始用阴阳五行思想与“精、气、神”原理阐释行气理论。华佗创编的“五禽戏”较好地反映了东汉末期导引养生术的进一步发展,五禽戏突破了《导引图》单式第●中医运动养生概述一005导引的局限,表现为成套导引术,并突破了《导引图》单一疗疾手段,又具有强身健体、消除疲劳的功能。四、魏晋时期的运动养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思想和运动养生在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下初成体系。该时期的养生家特别强调“行气导引”在养生中的作用,他们认为:若只服用丹药保精而不行气,修炼取效就慢,只有将其有机结合,才能强身健体,取得较好的修炼效果。此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嵇康、葛洪、陶弘景等。嵇康秉承老庄学派的“自然之道”和“无为”思想,并传承了道家的思想精华,在其有生之年著有《养生论》《答难养生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等论著,对后世导引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嵇康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是精神与肉体同时得到保养与锻炼,并追求“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思欲登仙,以济不朽”的长寿理念。葛洪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养生延年以及神仙方药和鬼怪变化等理论,并著有《抱朴子》等论著。葛洪认为,服食仙药和鬼怪变化等属于迷信,是伪科学,更是不可取的。《抱朴子·至理》云:“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他认为服用金丹大药虽为长生的根本,但如果能与行气相配合的话,则收益更为迅速;即使不能得到仙药,单单行气而且能符合其中的“至理”者,也能得到数百岁的寿命,即指出“行气”在修炼长生中的重要作用。他在《抱朴子·微旨》中也说:“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但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皆导引也…凡人导引,骨节有声,如不行则声大,声小则筋缓气通也。夫导引疗未患之患,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祛病之玄术矣。”葛洪提出了导引养生术的不同术式,并将健身延年的思想渗透其中,认为导引的作用,主要在于调畅气血,“养生以不伤为本”。这种积极的导引养生观被后世养生家、医家肯定,极大促进了导引养生术的发展。陶弘景在道教“重人贵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养生六字诀,即吹、呼、嘻、呵、嘘、四。六字诀从呼吸吐纳、意念运力的角度巧妙地将呼吸法与自然气息相结合,使脏腑之气血通畅,保健身心。其所撰的《养性延命录》体现了“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的原则,系统保存了先秦至魏晋期间诸家养生精粹,并首次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道教养生学理论架构,是养生学史上···试读结束···...

    2022-10-21 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学

  • 《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祁若龙,张珂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作者】祁若龙,张珂编著【丛书名】智能制造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丛书【页数】110【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111-67745-1【分类】工业机器人-研究【参考文献】祁若龙,张珂编著.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以机器人智能决策与轨迹规划方法为研究对象,将机器人系统执行任务过程中的非确定性分为加工几何对象信息非确定性、动态特性非确定性以及运动与传感非确定性三大类,分别加以介绍和分析,阐明了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的实现途径。《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内容试读第1章导论1.1背景及意义自1954年世界首台由数字和程序控制的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以来,机器人技术逐渐将人类从极限、危险、繁重的重复性劳动及其能力无法企及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机器人技术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成为学术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的热点领域之一。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FR)的统计,2018年全球新增机器人24.8万台,同比增长15%,如图1-1所示。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机器人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新增销量占世界机器人总销量的35.5%,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德国,8%3070%其他,20%意大利,3%2560%西班牙,2%50%2040%美国,11%51530%20%日本,14%10%0%0-10%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0中国,27%年份韩国,15%一工业机器人销量(万台)一同比增长图1-1世界机器人销量及其变化趋势为满足世界各国航空航天、核工业、海洋探测和工业自动化的需求,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大型复杂零件的高精度加工、高危环境的自主作业以及高精度微细操作等复杂任务中。传统的基于示教和确定性运动定义的工1【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业机器人已经不能满足高端制造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智能化需求,能够进行智能决策的第三代机器人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方向和焦点。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感知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运动规划能力。机器人的运动离不开先进轨迹规划算法的支撑,基于不确定信息的最优运动决策功能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运动规划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轨迹规划方法大多基于确定的几何模型和示教操作。基于模型的轨迹规划方法是建立在确定性模型信息基础上的,对机器人的操作对象进行加工和操作规划后,由操作者设置机器人操作对象坐标系和模型轨迹坐标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示教操作是由操作者定义机器人运动过程中需要经过的轨迹点,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连接轨迹点,由机器人重复调用执行。但随着机器人所执行任务复杂程度的提高,很多任务不能预先定义,需要机器人通过智能算法对其自身运动进行自主优化与决策。但在机器人进行运动决策的过程中,很多情况存在多种信息非确定性。这些信息包括加工对象几何信息、运动与传感信息、运动动态特性信息等。总体上,机器人运动的非确定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如图1-2所示:1)机器人与外部被加工对象之间的几何信息具有不确定性。2)机器人到达目的位置避障轨迹的动态特性具有不确定性。3)机器人运动与传感误差对操作精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a)被加工对象几何信息未知)避障轨迹动态特性未知©)运动与传感误差影响未知图1-2机器人运动非确定性情况分类机器人与外部被操作对象之间几何信息的不确定性是指对机器人来说,被操作对象的确切几何形状和机器人与被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未知的。现以大型复杂曲面零件的搅拌摩擦焊接加工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大型复杂曲面薄壁零件大多是冲压成形的,零件在冲压制造、制造修形运输挤压、应力释放、焊接装夹等过程中都存在不可预知的变形。传统制造方2第1章导论1法是采用高精度矫形工装,将变形后的曲面通过工装矫正成与模型完全一致的形状。通过基于模型的轨迹规划方法得到固化的运动轨迹,直接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加工。由于搅拌摩擦焊接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工装的装夹精度更高,一套矫形工装的成本远远高于搅拌摩擦焊接机器人的成本,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箭圆柱段工装耗资折合人民币近1亿元,且一旦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发生改变,就需要重新设计工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如何借助自身传感器对被加工零件的几何信息非确定性进行测量和轨迹规划,是机器人进行外部信息采集和运动决策的一个典型关键问题。机器人到达目的位置避障轨迹动态特性的不确定性是指在已知目的位置的情况下,机器人运动的中间过程是不确定的。以空间机械臂的运动为例,出于安全、稳定、节能等方面的需求,机械臂轨迹规划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工作特性要求:机械臂全局避障;任意时刻各关节不超过其最大转矩;轨迹速度、加速度连续;规划轨迹使各关节角运动量最小;机械臂末端轨迹长度最短;机械臂运动时间最短;对于有解的情况不允许算法失效。现有的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虽然非常丰富,并且不乏成熟度很高的优秀规划策略,但都很难同时满足以上各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性能指标。例如,在缩短机械臂运动时间、增大机械臂速度和加速度的同时,可能造成转矩过大;能够避开障碍的轨迹各轴运动角度和末端执行量可能很大,增加了作业时间和风险。采用什么样的算法能够使机器人在众多可行轨迹中得到同时满足多目标要求、动态性能最为平稳的最优轨迹,是机器人运动决策的又一关键问题。机器人运动与传感误差对操作精度影响的不确定性在于机器人的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运动误差,同时传感器也存在测量误差。由于机器人系统受控制模型偏差和外部扰动、位置、速度传感器误差等过程噪声和观测噪声的非确定性影响,机器人会偏离原有的预定义轨迹。这种轨迹偏离在确定性很强的机器人传感和控制系统(如带有高精度光栅的工业机床数控系统)中体现得并不明显。但对于确定性较弱的控制系统,如视觉导航的自主移动小车、惯性制导的无人机、末端精度要求较高的机械臂系统等,由于传感器观测误差和控制过程误差的影响,机器人并不能保证完全精确地跟踪预定义轨迹,而是在沿轨迹行走的每一时刻都存在偏离轨迹的概率。这种运动的非确定性会对机器人的运动安全性和精细操作的成功概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误差影响下,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偏离预定义轨迹与环境发生干涉碰撞的可能,也不能完全保证准确地到达目的位置。因此,基于机器人运动与传感非确定性的轨迹评估和优化是机器人运动规划与决策的另外一关键问题。我国的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来很多国内研究机构和学者在机3【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器人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在机器人关键技术和前沿研究领域仍然相对薄弱。国内至今还没有一款成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在先进控制方法、智能决策技术和运动规划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也有一定差距。国外将机器人控制系统作为机器人关键技术,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一般只将应用层接口提供给用户进行操作,不具备系统开放性,不能作为科学技术研究的实验平台。因此,编写便于进行功能扩展与算法修改的机器人运动控制与图形仿真系统是机器人智能决策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本书将机器人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不确定性分为机器人操作对象的几何信息不确定性、机器人自身运动的不确定性,以及机器人运动和传感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以自主研制的机器人开放式运动控制与图形仿真系统为智能轨迹规划的仿真平台和实验验证的运动控制器。选择和提出工程实际中待解决的典型关键问题,研究机器人在三种非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其意义在于:1)基于机器人加工对象几何信息非确定性的轨迹规划方法能够使机器人借助自身传感器对被加工零件进行精确的位置感知和重建。本书采用离线高精度估计方法将感知、重建、决策、运动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节约工装成本和减少人员参与的同时实现机器人的高精度加工。2)机器人运动动态特性的非确定性轨迹规划方法是机器人在面临突发任务时或在动态环境下进行运动决策与优化的关键问题。本书提出的运动动态特性多目标轨迹规划方法能够使机器人在多目标任务需求下,以最优的动态特性完成点到点的运动规划,同时可保障系统运动的平稳性和安全性。3)基于机器人系统运动与传感随机误差的非确定性规划方法对机器人系统各位置的误差概率分布进行估计,并计算机器人到达指定位置区域的成功概率。对方差进行几何化表达后,可以定性地判定机器人是否能和周围环境发生干涉碰撞,从而能够在轨迹规划阶段对机器人操作的成功概率进行先验估计。4)突破现有非开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对算法的固化和限制,通过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编程方法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运动控制与图形仿真系统平台,能够兼容一般串联结构的机器人系统。从而以该平台为工作基础,对本书算法开展仿真和实验验证。总体来说,本书将深入讨论机器人系统在几种信息非确定性的影响下,进行自主智能轨迹规划的算法和实现方法,对机器人系统在非确定性信息影响下的自主智能运动决策有促进意义。4第1章导1论11.2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现状及趋势1.2.1机器人加工对象几何信息非确定性轨迹规划研究现状机器人因运动灵活、工作空间大,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机械加工领域,如焊接、喷涂、打磨抛光等。机器人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存在非确定性认知,包括运动目标位置的不确定和运动环境的不确定。这类问题在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中通常被定义为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eouLocalizatioadMaig,.SLAM)问题。在机械加工领域,数控加工方法及其轨迹规划已经成熟;但在机器人加工中,机器人会面临加工对象空间位置不确定的情况,这是因为机器人加工轨迹的规划在方法上与数控加工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数控加工多为去除材料的减材制造,采用基于模型的轨迹规划方法,规划的轨迹路径都是以起始加工位置为基准的一系列刀位点。只要毛坯足够大,即使通过对刀操作确定的起始加工位置存在差异,也可以加工出完全相同的工件。但是,机器人加工基本上都是非材料去除加工,需要指定机器人与被加工工件之间的精确坐标关系和工件的实际数学模型。当机器人与工件之间的坐标关系不确定或工件存在几何变形,实际几何形状与理论数学模型之间存在误差时,原有基于理论模型的轨迹规划方法将很难适应高精度的机器人加工。国内外学者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各自相应的解决方案。天津大学孙涛利用机器人建立柔性制造单元,来解决机器人加工过程中与工件空间几何关系的非确定性问题,进行了严格的坐标关系标定和位姿补偿;天津大学王飞、邾继贵、董峰也通过严格的标定方法来解决机器人与操作对象之间的几何关系非确定性问题。但是这种方法由于工作量大、准备时间长、操作过程和计算过程复杂,很难满足机器人大规模、高效率加工的需求。在简化标定工作流程、减少机器人加工准备工作时间方面,Saverio等人的工作非常有借鉴意义。他们利用射频识别(RadioFrequecyIdetificatio,RFD)技术在机器人操作对象内贴特征点,当机器人在操作对象表面移动时,通过RD特征点来校准实际工件与理论模型之间的误差。吉林大学赵军针对焊缝进行自主磨抛,在自主抛光加工前,为了解决空间曲线焊缝抛光位姿的不确定性问题,对焊缝进行高精度测量、定位,实时得到焊缝的三维几何信息,从而计算抛光参数。通过双目视觉、结构光辅助方法,在焊缝识别、焊缝特征提取、特征点定位、磨抛余量检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成功地解决了大型复杂曲面焊缝机器人自主打磨抛光的问题。中国5【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计量大学宋亚勤、张斌采用激光扫描式测量仪作为机器人的手眼测量设备,用于空间U形焊缝的检测。由于激光视觉测量方法中视觉相机的安装位置和机器人坐标系之间也存在非确定性关系,因此需要进行视觉坐标系与机器人坐标系的标定。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也采用激光视觉测量方法在加工易变形大型壳体材料前对其进行全局测量,构建工件实际几何模型。在机器人进行实际加工前,采用结构光辅助视觉测量方法对工件进行实际测量有助于机器人确定其与工件之间的非确定性几何关系。但是,基于视觉的测量方法从测量原理上来讲纵深方向的误差较大,结构光测量很容易受到工件镜面反射的影响,而导致测量精度降低甚至失效。江苏大学吕继东研制的苹果采摘机器人采用视觉RGB(即红、绿、蓝)色彩模式分辨“苹果”“叶子”和“天空”,以双目视觉计算目标点和其他特征点的位置后进行轨迹规划,实现机械臂抓取和避障功能,从目标分辨和目标位置计算两个层面解决机械臂与环境之间几何关系非确定性的问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陈雨杰使用机器人自主安装舱段设备,对基于模型的预定义轨迹进行基于视觉的目标点识别和轨迹修正,来解决机器人装配轨迹规划中理论模型与实际工位不匹配的空间几何非确定性问题。由大连理工大学郭东明院士提出的测量加工一体化方法就是从分析零件特征入手,通过活动标架与曲面相伴理论,利用微分几何、鞍点规划等数学方法研究零件加工后特性与加工约束的关系,从而最终建立误差测量、修正补偿的调节机制。测量加工一体化方法就是在分析零件曲面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基于测量信息的多源约束面形再设计的“测量再设计数字加工”一体化加工策略。1.2.2机器人运动动态特性非确定性轨迹规划研究现状机器人从当前位姿到目的位姿的中间运动过程的轨迹规划涉及两方面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机器人关节运动、速度、加速度、急动度等动态特性;另一方面是机器人运动过程需要避开环境障碍。最理想的机器人运动轨迹是在避开环境障碍的同时,保证机器人动态特性平滑。许多学者对机器人及其已知环境建立虚拟力场模型,借助力反馈设备,通过人机交互的半自主方式控制机器人在虚拟力场中沿着目标点的牵引和环境障碍的斥力作用,操作者随着由力反馈设备传递来的由虚拟力场引发的力感受控制机器人运动。为了得到动态特性平稳、能耗受控的机器人运动轨迹,大连理工大学张连东、日本立命馆大学SuguruArimoto将机器人动力学方程与黎曼几何联系起来,关节空间中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可以看作是在多维关节空间中的动力学曲6···试读结束···...

    2022-10-21 运动规划 编著者是谁 运动的规划

  • 运动医学》潘华山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运动医学》【作者】潘华山著【页数】210【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8【ISBN号】978-7-5132-4215-8【价格】42.00【分类】运动医学-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潘华山著.运动医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运动医学》内容提要: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二批)之一,由潘华山、王艳主编。供康复治疗学专业用。《运动医学》内容试读绪论1本是罗的有攻用好存大到水绪论学尚足性阳性易形子一、运动医学的概念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运动医学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对运动训练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治运动伤病、研究预防性体育运动,以达到增强人民体质、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运动医学涉及运动参与者健康、身体素质和训练监控、膳食营养运动伤病预防及康复等内容,是体育科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运动医学包括了运动人体科学的内容。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的定义,运动医学涵盖运动损伤、运动员健康监督、人体测量评价、运动员营养运动训练理论、运动生物力学等诸多学科。出可商带。二、运动医学的发展运动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即以体操预防疾病;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模仿动物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西汉末年,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即有导引术(肢体运动配合呼吸)和按摩的记载。另外,古罗马已有为角斗士治伤的体育医生。运动医学开始作为一门完整的、有理论基础的独立学科,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1928年冬季奥运会期间成立了国际运动医学协会(AMS)。1934年,AIMS更名为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MS)。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世界运动医学发展较快,欧美的一些国家建立了运动医学中心和研究所,不少大学也开展了运动医学的科学研究。我国的运动医学就是在这个时期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建立起来的。1955年开始,各体育学院与医学院陆续建立了运动医学教研室。1958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国家体育总局)建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并设立了运动医学研究室。1959年,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建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所,此后,全国各地区也相继成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机构。1978年,中国运动医学会成立,并于1980年加入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中国的运动医学多年来在沿用前苏联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完善,在吸收国外先进科学理念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医药的理论和技术,形成了在营养膳食、伤病防治和骨伤治疗上的中西医结合特色。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引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意见》明确了几方面任务,其中包括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1GT园2运动医学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服务等。这更加肯定了运动康复在人类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运动康复在体育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为我国康复治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科学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中,掌握了运动医学技能的人才必将成为众多从事康复治疗和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运动医学人才尤其是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十三五”期间社会的迫切需求。三、运动医学的教学内容运动医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骨骼肌肉系统生物力学包括骨的组成和结构、力学性能及骨在不同载荷方式下的特征性改变,以及体内外影响骨力学特征的不同因素等内容。2.运动的生理学影响包括运动对骨骼、关节软骨、肌肉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还包括运动对代谢、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等。3.人体测量与评价主要涉及病史、运动史及其他健康检查,以及姿势检查、形态检查、机能评定等。4.运动性疾病涉及与运动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征象、治疗和预防等内容。5.运动损伤包括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机理、防治措施和伤后的康复训练等内容。6.体育卫生包括体育卫生的基本要求和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体育卫生等。7.医务监督涉及运动者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和解决运动性疾病的防治、疲劳的消除、运动与环境、运动员选材、运动员自我监督和体育运动竞赛的兴奋剂问题等。计8.运动与合理营养涉及基本营养知识、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在膳食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合9.运动处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应根据医学检查(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资料,按其身体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方式,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室10.医疗体育1包括运用各种体育手段防治伤病,特别是常见病的体育疗法。111.运动按摩包括经络按摩、放松按摩、治疗按摩,以及常见损伤的按摩等。8212.运动康复包括常见伤病恢复训练前应用的康复练习理念和方法,用以确保正常训练时机体的损伤器官或部位具有基本正常的功能、活动度和力量等。三件山根据本科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本教材未涉及运动按摩和运动康复内容。自翻第香清工限研,朱外味今:收的的刘中合每日肠基的孕装的卡四9静白利西印品行件5过)以数十营州德话音利步册业量为孤子关0安花国中,出常当野面金阵会4鬼小出写面全观程形剂名沙重回野身¥也型胡必中其,面政1偏西因京科女数亚的理致业音州间迎0T园式出的如以文装出的非语复商游灵功是器型临女张早备门第一章骨骼肌肉系统生物力学3亚第一章骨骼肌肉系统生物力学年a第一节骨的生物力学0骨骼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肌肉附着点、作为运动系统的杠杆参与运动。骨所具有的一系列独特结构和力学性能是实现这些作用的基础。骨是人体内除了牙齿外最硬的结构,同时,它又是人体内最具动力和代谢活力的组织之一,具有丰富的血供和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并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着活跃性。骨的性能和结构能随着力学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譬如长期废用通常会伴随骨密度的降低,骨折愈合过程中和骨手术后骨的形状会发生显著变化,以适应力学环境的改变。本章主要介绍骨的组成和结构、力学性能及骨在不同载荷方式下的特征性改变,另外还将讨论体内外影响骨力学特征的不同因素。一、骨的组成和结构(一)分子水平骨组织是一种专门的结缔组织,其中的固体成分使骨扮演了支撑和保护的角色。骨最明显的特征是它含有大量的无机成分,这些成分以矿物盐的形式存在,与有机基质紧密结合。骨的无机成分提供骨组织的硬度和刚性,而有机成分提供骨的弹性和柔韧性,两者的成分比例受骨所处在的不同部位、年龄、饮食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有机成分约占35%,无机成分约占65%。无机成分主要有羟基磷灰石、阳离子(钙、镁、钠、钾和锶)和阴离子(氢氧化合物、磷和氯化物);有机基质由胶原蛋白和糖蛋白构成。1.无机成分在正常人骨中,骨的无机成分(矿物质)主要为钙和磷,类似于合成羟基磷灰石结晶,这些矿物质是骨组织强固的基础。骨是体内重要的矿物质特别是钙的储备库。2.水活骨中水含量相当丰富,约占全部骨重的25%,其中近85%的水分存在于有机基质、胶原纤维和基质周围及包绕骨晶体的水化膜中。另外15%的水位于骨细胞窝和向骨组织输送养分的通道中。3.有机成分骨无机质内嵌于交织排列的蛋白胶原纤维中,这些蛋白胶原即胞外基质的纤维部分。胶原纤维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因此可以抵抗拉伸,并且具有部分可延展性。胶原约占细胞外基质的90%,占骨干重的25%~30%。作为体内常见的组成成分,胶原也是其他结构的主要纤维成分。GT安4运动医学(二)细胞水平骨骼中有三种类型的细胞:产生有机成分的成骨细胞、产生无机成分的骨细胞及作用于骨吸收的破骨细胞。所有的骨都被一致密纤维膜包绕,即骨外膜,骨外膜的外层含有血管和神经纤维,与哈弗斯管相互连通并深入松质骨,而成骨细胞就来自骨外膜内层的生骨层,它们在骨生长和修复过程中负责生成新骨。在长骨腔内有一层较薄的膜称为骨内膜,覆盖长骨的髓腔,骨内膜含有成骨细胞和巨大多核骨细胞,即破骨细胞,骨细胞则由成骨细胞矿化而来。(三)组织水平在显微镜下,构成骨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骨单位,即哈弗斯系统,每一个骨单位的中心有一个小管,称为哈弗斯管,内含血管和神经纤维。1.骨组织形式骨的组成形式分为两种:密致骨(或称皮质骨)和松质骨(或称小梁骨)。在成熟骨骼中,密致骨结构按照哈弗斯系统排列,形成外层(皮质),包绕着内层含有骨髓的疏松小梁状松质骨,密致骨构成骨质的80%,包含99%的人体总钙和90%的磷酸盐,松质骨内含有产生血细胞的造血细胞、脂肪和血管。小梁骨储存造血细胞和许多血细胞,其转换速率约为皮质骨的8倍,附肢骨主要由皮质骨构成。皮质骨在长骨的骨干比干骺端和骨骺处厚:而干骺端的血液供应丰富,含有血流缓慢的大血窦。2.骨组织的组成显微镜下观察,骨由编织骨和板层骨组成。编织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骨,这种骨一般见于胚胎新生儿骨痂和生长骨干垢端,还见于肿瘤、成骨不全症等患者。人出生后1个月开始有板层骨形成,并很快代替编织骨,因此,板层骨是更成熟的骨。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讲,骨组织是一种双相复合材料,一相为无机物,另一相为胶原和无定形基质。在这类材料中,当坚固脆性材料嵌入另一种力度较弱但柔润性强的材料中后,复合材料的性能比其中任何一种单纯材料更加坚韧。从功能上来说,骨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是它的强度和刚度,研究骨载荷即外加力量影响下的力学特征改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骨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其他的力学性能。骨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骨的强度,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骨的刚度。载荷能造成组织结构体形变或尺寸改变,当一个已知方向的力作用于结构体,我们可以测出结构体的形变并绘制出载荷-形变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可以得到关于结构体的强度、刚度及其他力学性能的信息。图1-1显示了韧性纤维结构组织(如长骨)的载荷-形变曲线假想图。曲线起始直线部分为弹性区,反映了结构体的弹性,即结构体在载荷取消后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能力。当负载时,结构体会发生形变但是这种形变不是永久性的,为弹性形变。载荷取消时,结构体就会恢复到初始状态:载荷持续增加时,结构体最外层某些部位就会发生屈服,屈服点的出现意味着结构体达到了弹性极限;当载荷超过这个极限,结构体就表现出塑形性形变,该特征处于曲线的第二部分,即弯曲部分,称为塑性区,在塑性阶段,载荷取消后结构体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部分残余形变是永久性的。如果载荷持续增加,组织结构将会发生某个部位失效(即骨折),这个现象反映在曲线上就是极限失效点。骨的强度是由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而骨的刚度1GT同是由曲线的斜率表示(图1-1)。第一章骨骼肌肉系统生物力学5塑性区屈服点D极限失效点弹性区能量形变图1-1载荷-形变曲线假想图载荷-形变曲线图可用于计算整个结构体(完整的韧带、肌腱、金属植入物等)的力学性能,这有助于研究骨折特征和修复、结构体对物理应力的反应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当材料标本标准化以后,即可使用更加准确的计量单位,即标本单位面积内承受的载荷及标本大小改变的百分率表示形变量,这样所形成的曲线就是应力一应变曲线。研究骨组织的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骨的强度最好的方法。应力就是结构受到外力载荷时其表面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力。应变是结构体受到外来载荷时形变的,包括两个基本类型:线性应变和剪切应变。线性应变可导致标本长度改变;剪切应变可导致结构组织体角关系的改变。不同类型骨力学性能不同,皮质骨的刚度比松质骨要大,在材料失效前能够承受较大应力而发生较小应变,体外实验中皮质骨达到屈服点发生骨折的应变量只为1.5%~2%,而松质骨在达到屈服点之前可以产生50%的应变量。三、骨的生物力学特征骨在力和力矩作用下的特征即为骨的力学特征,它主要受力的加载方式、加载频率、加载速率、加载方向、自身的力学性能及几何结构特点等因素影响。(一)不同载荷方式下的骨特征力和力矩能够从不同方向作用于物体,使之产生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复合载荷等(图1-2)。体内骨可受到所有这些加载方式的作用。1.拉伸大小相等但是方向相反的载荷作用于物体,切面向外作用,在物体内部产生拉应力和应变,拉应力可以看作微小的背离物体切面的力,最大的拉应力发生在与加载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图1-3),在拉伸载荷的作用下,物体有延长和缩窄的趋势。在临床上,拉伸张力性骨折常见于有肌肉或肌腱附着的松质骨比例较高的骨,牵拉时易导致骨受到拉力突然增高而导致撕脱性骨折。2。压缩大小相等但是方向相反的载荷作用于物体,切面向内作用,在物体内部产生压应力和应变。压应力可以看作是很多微小的、指向物体切面的力。最大压应力同样发生在与载荷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图1-4)。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物体有缩短和增宽的趋势。在临床上,压缩骨折常见于易受到高强度压缩力的骨,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中最为常见,关节周围肌肉异常强烈的收缩也能够导致压缩骨折。3.剪切方向与物体切面平行的载荷作用于物体,在物体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和应变。剪切应力相当于很多微小的力作用于与载荷方向平行的物体切面上(图1-5)。受剪切作用的物N0T回6运动医学无负荷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复核载荷图1-2不同载荷方式下的骨特征下件生母师安显头说要京海必灯西筋父中面。机风的的面终的的下图1-3拉伸载荷发的速方门风脖买仔内形山无1时0ym·下图1-4压缩载荷NM0T园、孕0图1-5剪切载荷···试读结束···...

    2022-10-15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彭子益著【丛书名】古中医传承书系【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4【ISBN号】7521417708【价格】52.00【分类】中医学-中国-古代【参考文献】彭子益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4.图书目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内容提要:本次整理以目前保存完整版(即1947年原作者铅印本)为底本,按照古籍整理的相关要求,精心整理而成。我们遵照原书将本书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原理上篇、古方上篇和温病本气篇;第二部分包括儿病本气篇和时病本气篇;第三部分包括古方中篇、古方下篇、脉法篇、舌胎篇和药性提纲篇;第四部分包含金匮方解篇和伤寒论方解篇;第五部分为生命宇宙篇。该书从《易经》河图中升降浮沉圆运动之理的角度认识中医,用中医原有名词,不掺一句西医名词,来揭示中医本身的真相,力图使学者彻底认识古中医学本相,缩短学程,学到成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内容试读○古方下篇○古方中篇○时病本气篇○儿病本气篇○温病本气篇○古方上篇○原理上篇o○生命宇宙篇○伤寒论方解篇○金匮方解篇○药性提纲篇○古胎篇脉法篇第一部分!原理上篇丨导言中医学,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学。斯言也,人皆闻而笑之。谓其空泛无当也其实非空非泛,而且非常之实在。本来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只因无法得知宇宙,遂无法得知中医。倘因不知之故,遂将中医学的本身,改变一个方法去研究它。只有愈走愈远者,只须寻出一个实在的研究方法。一研究,便得着,便将宇宙得着,得着宇宙,自然得着中医,此实乃得着宇宙自能得着中医之研究法。读者只须一字不可放松过去,总要于“实在”二字上,寻出着落,便完全得着矣。著者识口祥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所在。这是智者之语,伟人之音。地球自诞生起始,围绕太阳公转和地球的自转,造就了年的产生和日夜交替的变化,而年的产生带来了地球上四季变化的出现,四季变化的出现带来了地球上寒暑变化的交替出现。日夜交替的变化使得世上万物形成了依据太阳的变化而变化的生存规律,我们人类则在长期的适应自然过程中提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万亿年来一直如此,不曾有过丝毫的变化,因此遵循太阳的运行法则,向阳而生,逐阳而居是世上万物生存的基础,在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各种文明与文化也以此为基础产生,因此中医的产生正是依据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天文气象基础上产生的一个遵循天人合一的学科。中华文明与中医产生基础是以自然规律为基3002目握原理上篇础,严格遵循太阳法则,这与自然的运行高度和谐,高度一致,这是世界四大文明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延存至今,而且其生命力依旧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中医亦是如此。中华文明与天地同行,中医理论与天地同源,这是不容置疑的一个真理,这是对中华文明和古中医理论真知与无知的界限所在!本篇是掌握古中医理论的基础论述。《素问》九大论中的开篇“四气调神大论”和“阴阳应象大论”,有机地将人体与自然、人体与天地、气候、时空的联系作了详尽阐述,它也构成了我们古中医理论的基础,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所总结出来一个适应自然、尊崇自然的一个态度,在读本篇之前应该结合这两篇大论一起来学习,并在学习中来体会自然的变化,将其合于自身。本篇中的阴阳、五行我们在“原理下篇”再做详细论述,需要掌握的是必须要熟记十二经的圆运动图,这是人体的基本架构所在。必须明了二十四节气变化与人体相对应的规律,这是医者在诊病治疗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与规律,人乃万物之一物,不可不知。正如彭子益先生言: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中医的医院也!上南浮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夏至欲学中医,须先认识十二经名词的所以然。欲认识名词,须先认识阴阳五行六东春左秋西升分右分降气的所以然。欲认识阴阳五行六气,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降沉升浮的圆运动。尿冬至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北沉下夏中,西北东南中。图的虚线为地面,虚线下为地面下,虚线上为地面上。图的圆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线上方在云层之际,图的中心,为一个生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物的环境的大气圆运动的中心。由中心以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观察四维,便见一个生物所在地的宇宙则土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春分前,土下范围,图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个热多,土上热少。春分则土上土下的热平读者。分也。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人土下至极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热,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多至极也。降极则升,升极则降,升降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不已,则生中力。亦大气圆运动自然之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中事也。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003c8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降沉中的五种物质。行,即运动也。生物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个体,皆有阴性阳性者,大气中有阴阳故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热的降沉也。此中医“阴阳”二字之来源也。“造升浮于植物个体求之最易明了。化”二字,乃宇宙大气圆运动时,生育生说植物个体的热的降、沉、升、浮,物之称,亦即宇宙之称。即是说宇宙大气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人身的热的降沉升浮。图的虚线,在宇宙阴为地面之际,在人身为胸下脐上之间,在直脐上二寸。热性本来升浮,不能沉降,热之沉性降,秋气收敛之力降沉之也。热降,为生物有生之始;热不降,为生物致死之因。详下文各篇。秋气收敛详下文。阴阳未交合图祥注:此由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再由四季变化而产生的节气变化,由节气的变化而看到了寒暑冷热的变化,将宇宙大气的升降应向于植物上来,再逐步形象地应向于人体。沉阴阳阴阳已交合图一个生物所在之地,太阳射到此地面之光热,就是阳。此地面的光热已过,与五行光热未来之间,就是阴(伏羲画卦,一为阳卦、-为阴卦,其义即此)。阳性上年的大气,夏气属火,太阳射到地澎,阴性下压。阳性直上,阴性直下。阴面的热,夏时为多。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阳交合,发生爱力,彼此相随,遂成一个火也。热则上浮,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圆运动。阳性动,阴性静。静则沉,动则气。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属火气。浮。由静而动则升,由动而静则降。升浮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午时太阳的热,降沉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生物之生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命也。此大气的圆运动之所由来,亦即造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君化个体之所由成就。人秉造化阴阳圆运动相”二字之义详见下文。之大气以有生。人的个体,即造化个体的秋气属金,秋时太阳往南,地面的压遗传。先认识造化大气的阴阳,自能认识力渐大,天空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人体的阴阳。五行者,阴阳二气整个升浮力,即金气之下降也。天空的金气,至秋0004全掘原理上篇南上夏浮火此图乃假设五行运动停止时之图。运动圆,则五行融合,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东左春土金秋右西五行一见,便失中和,便是病了。凡说宇木宙,便是说人身。因人身是字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也。此宇宙,水艺名日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下北五行整个圆运动图始显,故秋时大气,凉降而属金气。造化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之气,东升西降,降气旺于西方,故西方中气属土。一年的大气,春升,夏属金气。一日之酉时,亦属金气,酉时金浮,秋降,冬沉。故春气属木,夏气属气凉降之力独大也。天空之间,指地面之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升浮降沉,运上言。金气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动一周,而为一岁。夏秋之间,为圆运动冬气属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阳的中气。地面的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今夏太阳射到地面为大气升降的交合,故中气属土气。金水的火热,即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木火土,大气圆运动之物质也。行,运动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经过冬时,也。此中医“五行”二字之来源也。故人藏于土下的水中,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东南西北。冬时大气沉而能藏,沉而能藏者水也。大气热则上浮,寒则下沉。故冬时大气,寒五行相生相克沉而属水气。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属水气。一日之子时,亦五行物质,各有能力。木气有疏泄能属水气。子时,大气沉极之时也。关于生力,火气有宣通能力,金气有收敛能力,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气上浮之方水气有封藏能力,土气有运化能力,能力为南,下沉之方为北。亦称势力,亦称作用。春气属木。一年的大气圆运动,冬时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曰水生木。夏气为终,春时为始,终即始之根也。上年夏由春气而来,故曰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时,太阳射到地面之热,经秋时金气收而气而来,故曰火生土。秋气由长夏之气而降于土下,又经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火来,故曰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曰水化合,水气温暖,则往上升。此温暖之金生水。夏秋之间为长夏气,交春升泄出土,草木发生。故春时大收敛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气温升而属木气。升气旺于东方,故东方宣通作用制收敛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属木气。一日之卯时,亦属木气。木者水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运化作用0058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制封藏作用,故日土克水。疏泄作用制运文明,特别是阴阳五行,也是可以用具体的化作用,故日木克土。运化者,运动化合数理数字来表达的,而且自他诞生之日起就也。宣通者,宣热通散也。土克水者,土没有任何变化,由于篇幅的限制,无法在此能伤水分也。详谈,在“原理下篇”我们会进一步讨论。相生者,大气圆运动次序的先后。相但读者一定要牢记阴阳五行是古中医的基础克者,大气圆运动对待的平衡。相生者,所在,搞不明白阴阳五行,中医也就失去了补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过。相生相着落,无从谈起,也就会一直被人据此攻击克,皆圆运动自身维持自身运动之圆而为玄学。已。天人之气,和平则无病。运动圆则和平,亦和平则运动圆。相生则和,相克则六气平。相生相克者,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医理之事也。一年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年大气的圆运动。春木主生,夏火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息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看。一呼一吸则大气升降于人身,成一整生、长、收、藏、化,五行圆运动之成功个也。“天人”的“天”字,乃整个造化也。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的简称乃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五行各祥注:《周易》谈阴阳,《尚书》谈五行,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气。君火运行,重阴阳五行是中华文明的基础,是中医的基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础。由于文化传承的缺失,阴阳五行却成了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个别人攻击中华文明,特别是攻击中医的借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实六行。口。中华文明是以严格的数理为基础架构的因六气各有事实,故又日六行六气。上此即五行图,加一相火,名日五行六气,其实六行六气。阳升阴降,自然之事。阴性本降,三阴之升,阴右中有阳也。阳性本升,三阳之降,阳六中有阴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维。相汁为避头满图火土气,同主中宫。中宫在地面之际,四维距地面较远。(一)下六气圆运动之图六行六气,是融合极密,分析不开,君火之气偏见,则病热。相火偏见,则病和平不偏的圆运动。木气偏见,则病风。暑。金气偏见,则病燥。水气偏见,则病50006···试读结束···...

    2022-10-15 图书出版社对内容的修改 应该经哪些批准

  • 《现代骨科运动医学》陈世益,冯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骨科运动医学》【作者】陈世益,冯华主编【页数】802【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309-14936-4【分类】骨科学-运动医学-研究【参考文献】陈世益,冯华主编.现代骨科运动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现代骨科运动医学》内容提要:本书是由国内多家著名大学、临床医学中心、医院和研究机构的60余位骨科运动医学临床与科研顶尖专家集体编写的大型学术著作,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全书突出骨科运动医学特色,充分体现“运动医学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的治疗宗旨与规范化治疗目标。全书共分8篇,61章,约170万字,配有约1000幅彩图;以解剖部位自上而下分篇编撰,从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病因与发病机制等基础理论入手,深入阐述了各部位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等;将运动康复基本技术与原理单独成章,全面介绍了运动康复的相关系统知识;附录中提供国际上骨科运动领域较为常见的衡量指标,为我国骨科运动医学与国际接轨提供一个标准、均质的评价参考。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重点突出,指导性和实践性极强,适合骨科医生、运动医学和关节镜专科医生、专业运动队医及相关医务人员作为工具书阅读,是一本难得的骨科运动医学专著。《现代骨科运动医学》内容试读第一篇论1.运动医学概论与发展简史2.骨科运动医学治疗宗旨与特色运动医学概论与发展简史1.1运动医学概论1.2.2中国运动医学发展简史1.2运动医学发展简史1.3关节镜发展简史及基本器械1.2.1国际骨科运动医学发展1.3.1关节镜发展筒史简史1.3.2关节镜基本器械能,达到重返运动的目的。1.1运动医学概论骨科运动医学(orthoaedicortmedicie)又称为骨科运动创伤学(orthoaedicorttraumato-运动医学(ortmedicie)是医学与体育运动1ogy),是现代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继手外科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临床应用学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后又一门发展迅速、充满机会和运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与体育运动挑战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的治疗技术有关节镜微相关的医学问题及防治运动相关的创伤和疾病,使创技术、注射技术、生物治疗技术、运动康复、护具与患者恢复最大运动能力,保障运动健康;同时应用科黏胶带的选择和佩戴,以及中医药和其他非手术疗学运动方法,防治运动不足引起的慢性疾病,通过运法;主要任务是研究运动过程中肌肉、肌腱、韧带、软动处方,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骨、滑膜、关节囊等组织损伤的发生规律、损伤机制、在教育部学科划分及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下,运防治措施、治疗手段、伤后康复和训练安排等,为改动医学被定位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临床医学善运动条件、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和健康水学科分类,独立学科代码1002,运动医学代码平提供科学依据。骨科运动医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100216)。运动医学的研究基于骨科学、创伤学、康运动员、演员、军人、学生及各种水平的运动爱好者;复医学、药学、营养学、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理学、心近10余年来,骨科运动医学飞速发展,不断拓展服理学、遗传学及临床各科(如心血管科、内分祕科、神务领域,如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诊治、儿童和女性参与经科)等诸多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创伤、运动运动的医学问题、军事训练伤的防治等。复、运动性疾病、运动促进健康、重大体育赛事医疗作为骨科运动医学的一种重要诊断和治疗工保障、运动营养与生理生化、兴奋剂检测与控制、运具,关节镜在新产品和新技术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动心理及运动健康管理等。了一门以关节镜为主要治疗手段、具有独特临床技运动创伤学(orttraumatology)也称为运动术的新学科,即关节镜微创外科(arthrocoic损伤学,是由骨科学、创伤学及运动学等发展起来的miimalivaiveurgery),其最大优点是微创、精一门新的、快速发展的临床交叉学科,是运动医学的准、治疗针对性强、疗效可靠、恢复快,是21世纪外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骨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神经科微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科、口腔颌面与五官外科等,主要侧重于运动创伤一名合格的骨科运动医学医生应具备坚实的临的预防、治疗与康复,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床骨科基础技能,同时具备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生3111·现·代·骨·科·运·动·医·学·物力学知识,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为第一选镜及运动医学学会(Aia-PacificKee,Arthrocoy择,能够对创伤预后做出正确判断,并在手术和非手adSortMedicieSociety,APKASS),拉丁美洲术之间做出合理选择。一名优秀的骨科运动医学医运动医学学会(SociedadLatioamericaadeAr生,首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关节镜微创外科专家,同trocoia,.RodillaYDeorte,SLARD),北美关节时也是肌腱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治疗高手;熟悉体育镜学会(ArthrocoyAociatioofNorthAmerica,运动,了解运动规律,能熟练选择和制订运动康复计AANA),国际软骨研究会(IteratioalCartilage划;善于发现临床问题和开展骨关节运动损伤相关ReearchSociety,ICRS)等。骨科运动医学比较年研究,将运动创伤发生率降到最低,并在运动损伤后轻,是目前骨科领域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之的最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让其重返运一。1975年创建的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meri-动场。caOrthoaedicSocietyforSortMedicie,传统骨科已不再怀疑和排斥运动医学是否有存AOSSM)是国际骨科运动医学的权威机构之一,其在的必要,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加入了运动医学行官方杂志《美国运动医学杂志》(AmericaJoural列。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全民健身运动的ofSortMedicie,AJSM)是目前国际上76种骨广泛开展,运动医学不仅为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提科杂志中学术影响力排名第一的专业杂志。供保障,同时也更多地为普通患者提供新的创伤防(1)国际关节镜学会治方法和观点,提供更积极的健康观念和知识,以保1968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北美骨科年障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会期间,一批骨科医生聚集在RoertW.Jacko博运动医学的治疗目标是以最小创伤达到最大功士[最早跟日本渡边正义(MaakiWataae,能恢复,让患者尽早回归运动。秉承“运动,让生活1911一1994)教授学习关节镜技术的北美骨科医生]更健康;医学,让运动更安全”的理念并不断完善进的酒店房间里,商议成立一个国际性关节镜学会组取,积极倡导运动医学治疗宗旨一功能至上、早期织。1972年,在美国费城举行北美骨科年会期间,康复、重返运动,这是运动医学得以快速发展和持续JohJ.JoyceⅢ安排了一堂关节镜课程,从此诞生创新的原动力。了国际关节镜学会(IteratioalArthrocoyAociatio,IAA)(图1-1)。参与该课程的学员包括以下关节镜先驱:MaakiWataae,RoertW.1.2运动医学发展简史Jacko,WardCacell,JohJ.Joycelll,RalhLidge,AllaBa,JameGuhlMauriceAiga.1.2.1国际骨科运动医学发展简史l928年,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IteratioalFederatioofSortMedicie,FIMS)在欧洲成立,标志着国际运动医学开始兴起。国际骨科运动医学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比较重要的国际学术组织是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teratioalSocietyofArthrocoy,KeeSurgeryadOrthoaedicSortMedicie,ISAKOS)ISAKOS是一个主要由骨科医生组成的国际会员制图1-11972年AA在费城成立的会议组织,是目前国际上最大、最权威的骨科运动医学学IAA当时确定的目标是通过关节镜技术来培养、术组织,有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0名活发展骨科医生和传播骨科专业知识,以提高关节疾病跃会员。另外一些重要的洲际骨科运动医学学会,的诊疗水平。AA学术会议每3年举行一次[与国际包括欧洲运动创伤、膝关节外科和关节镜学会(E矫形与创伤外科协会(SocieteIteratioalederoeaSocietyofSortTraumatology,KeeSur-ChirurgieOrthoediqueetdeTraumatologie,SICOT)geryadArthrocoy,ESSKA),亚太膝关节、关节IN4上.运动医学概论与发展简史同期],最早的IAA会员主要来自日本和北美。1978进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在教育、研究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第2届IAA学术会议,全球有70及患者护理方面开展国际交流和学术传播。名会员参会;1981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届ISAKOS每2年举办一次学术会议,会议通常持续5IAA学术会议,全球会员已经超过200名。那时,微天,通过专题报告、论文交流、手术演示、壁报展示等创内镜手术的概念刚刚被接受。1984年第4届IAA多种形式,探讨全球关节镜及骨科运动医学面临的学术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1987年第5届IAA学术热点、难点、挑战和重点问题,展示新成果、新进展和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会上IAA决定与国际膝新技术。第11届ISAKOS双年会于2017年6月在关节学会(IteratioalSocietyoftheKee,ISK)合并中国上海举行,是ISAKOS历史上最大、最成功的一举办,学术会议时间间隔从3年改为2年。次大会,有5000多名参会者。ISAKOS原来与(2)北美关节镜学会AANA共同创建的官方杂志是Arthrocoy,2018年20世纪70年代末,关节镜技术开始发展,北美ISAKOS自创杂志JouralofISAKOS。ISAKOS在医生需要一个专业的协会组织来满足关节镜医生的全球有40多个授权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内地的授权教育需求和快速增长。1982年AANA应运而生。培训中心在复且大学附属华山医院。IAA组织的北美会员成为AANA的创始会员。时1.2.2中国运动医学发展简史至今日,AANA每年有春、秋两届会议,讨论的议题都是关节镜领域最前沿技术。《关节镜》早在约公元前1000年,中国运动医学就已经初(Arthrocoy)杂志是AANA和ISAKOS的官方杂现雏形。德国运动医学专家Hoffma教授曾经指志,在全球76种骨科专业杂志中影响因子排第5位。出,中国的武术、五禽戏、八段锦、针灸、推拿、中药及(3)欧洲运动创伤、膝关节外科和关节镜学会拔火罐等是世界运动医学的最早形式,比古罗马角1982年,一批膝关节医生和关节镜医生在德国斗士医生的出现还要早约900年。中国古代武术骨柏林聚在一起商讨在欧洲成立类似AANA的专业伤治疗师是中国运动医学的最早代表。中华人民共学术组织来服务蓬勃发展的关节镜领域。1984年,和国成立前,我国竞技体育落后,没有系统的运动医在德国柏林成立了欧洲膝关节外科和关节镜学会学医疗与教育体系。(EuroeaSocietyofKeeSurgeryadArthrocoy,(1)早期发展阶段ESKA),规定每2年举办一次专业学术会议。到了现代中国运动医学的发展已经有60多年,运动1992年第5届会议,随着世界范围内日益增长的运医学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经历了由弱到强动创伤(orttrauma)成为热门话题,学会决定在的发展过程。我国运动医学有两大支撑体系,即医名称中增加了一个“S”,即运动创伤,成为ESSKA,疗卫生体系和体育教育与康复保健体系。1955年并一直沿用至今。ESSKA的官方杂志《膝关节外l0月,卫生部特邀苏联专家Kraocelki教授等在科、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学》(KeeSurgery,Sort北京医学院举办了首届全国医生督导和医疗体育高Traumatology,Arthrocoy,KSSTA)在全球76级师资进修班,全国35家医学院校共41名学员参种骨科专业杂志中影响因子排第13位。加(根据周士枋教授回忆录),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4)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批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图1-2)。之后,相继在全国学会各医学院校及体育院校成立了医务监督和医疗体育之前提到的IAA和ISK于1987年开始合并举教研组,后更名为运动医学教研组。当年运动医学办学术会议。ISK是1977年由意大利医生发展比较好的有以下院校与先驱者:北京医学院GiacarloPuddu在罗马成立的,致力于膝关节损伤(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院),代表人物有曲绵域、高云的治疗与探讨。这两个学会联合举办了会议8年秋、浦钧宗、陈吉棣等,曲绵域教授是我国运动创伤后,到1997年,在中国香港举办的IAA/ISK学术会医学主要创始人之一;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议上,在香港中文大学陈启明教授的建议下,这两个学上海医学院),代表人物有范振华、许胜文等;广州学术组织正式合并成一个新的学术组织中山医学院(现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代表人物ISAKOS。ISAKOS总部设在美国,是目前国际上有卓大宏、欧阳孝;南京医学院(现为南京医科大最大、最权威的骨科运动医学学术组织,其宗旨是促学),代表人物有周士枋;湖南医学院(现为中南大学51·现·代·骨·科·运·动医·学图1-21955年首届全国医生督导和医疗体育高级师资进修班结业合影第1排左2为Kraocelki教授,左3为北京医学院院长胡传揆教授(照片由湖北同济医学院杨树宣教授提供)湘雅医学院),代表人物有王嘉夫;湖北医学院(现为(FMS),经国务院直接批准(图1-3),中国运动医武汉大学医学部),代表人物有彭述武;安徽医学院学学会正式成立,挂靠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现为安徽医科大学),代表人物有赵翻;哈尔滨医学简称国家体委)下,首任主任委员是北京积水潭医院院(现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代表人物有刘纪清等;还院长孟继懋教授,副主任委员是北京医学院运动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美光、中国康复医学中学研究所所长曲绵域教授,秘书长是国家体委科研心纪树荣。这些老一辈专家为中国现代运动医学事所处长杨天乐教授。1980年中国加入了FIMS。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体育系统运1980年底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中国运动医学学动医学教研体系主要分布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会并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为其二级学会,并更名研究所、各省(市)体育科学研究所,部分重点体育院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曲绵校等也都设置了运动医学(包括运动创伤学)教研体域教授任主任委员,杨天乐教授任秘书长。1982年系,代表人物有杨天乐、崔祖义、许豪文、王义润、陈《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创刊,我国运动医学的论文发文堉、陈家琦、欧阳孝、沈步乙等。表有了自己的学术期刊。至此,我国初步形成了运“文化大革命”中运动医学教研组解散。1978动医学教学、科研及临床体系。年恢复高考后,医学院校开始恢复运动医学教研组运动医学教材编写工作始于1962年,当时卫生设置,开展运动医学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国务部指定上海第一医学院范振华教授主编国内医学院院批准的第一批运动医学硕士授予单位有北京医学校统编教材《运动医学讲义》。该统编教材于1991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南京医学院、广州中山医学院、年由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现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医安徽医学院等。现在越来越多省、市的高等医学院学分社)再版,书名为《运动医学》(图1-4)。1965校也开始招收运动医学硕士和(或)博士研究生,为年,曲绵域教授主编的《实用运动医学》面世,该著作中国运动医学特别是运动创伤学培养了大量师资和分别在1982年、1996年和2003年经历3次再版,发高级医生。北京医学院曲绵域教授是我国运动医学行量大,影响面广,被誉为中国运动医学专业人员的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宝典”。1996年陈中伟院士主编的《运动医学》专1978年,中国为加入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著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体委主任伍绍III6···试读结束···...

    2022-10-15

  • 《孕期运动系列之瑜伽篇》潘冬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孕期运动系列之瑜伽篇》【作者】潘冬编著【丛书名】孕动教练实用专业图书/孕动联盟指定教材【页数】243【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576-5321-7【价格】480.00【分类】孕妇-瑜伽-基本知识【参考文献】潘冬编著.孕期运动系列之瑜伽篇.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孕期运动系列之瑜伽篇》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孕期运动指南,孕期瑜伽练习的目的、流派,体式,瑜伽冥想与休息术以及瑜伽呼吸法与调息法在孕产运动中的应用,高危或特殊孕产妇能否参与孕期瑜伽等。《孕期运动系列之瑜伽篇》内容试读第一章孕期运动指南第一章孕期运动指南第一节M孕期运动的种类一、孕期瑜伽瑜伽的全面性,对身体外与内的双向运动,只有瑜伽才可以!因此瑜加是孕期运动的首选。孕期瑜伽的运动方式也有很多种,主要介绍以下几种。1.孕期双人瑜伽双人瑜伽适合夫妻两人练习,可以节省更多的场地空间,而且双人练习也是外力辅助练习的方式。双人练习要比单人练习有更多的乐趣,并且更多的互动方式可增加孕期夫妻两人的感情,产生共同培育下一代的乐趣。2.孕期大小球瑜伽球瑜伽,增加了孕期练习的多样性,很多体式也可以与球操相结合。与其他辅具相比,球的特性是能有效舒缓坐骨神经痛,锻炼平衡感,骨盆区练习的体式很多。球与砖的不同:球不但灵活,而且富有弹性,球的柔软弹力有按摩的作用,球的滚动可随意改变运动的方向,球特有的弯度贴合人体完成很多后弯的体式,是孕期辅具练习的首选。3.孕期水中瑜加孕妇参加游泳活动对母体及胎儿都有益处,能增加心率、心排血量、肾和子宫的血流量及肺的换气量。但是孕期水中瑜加需要到水质有保证的游泳池练习,孕期水中瑜加的执教教练应具备水中急救知识,对水中运动有充分的理解。水中瑜伽并不是将瑜伽的体式直接搬到水中。水中运动里会融入胎教音乐,会有舞蹈、太极、普拉提、韵律操等元素。其中水中的呼吸练习是很大的亮点与特色,水中进行呼吸练习可有效锻炼肋间肌与膈肌,提高孕妇的心肺功能,对改善孕期睡眠有一定的作用。水中瑜伽准确来说是水中运动的一种。教授水中运动课程的教练必须有足够的陆地孕期运动授课经验,对水中运动的安全有充分的认识,一定要接受专业培训后方可授课。如果教授孕期水中运动的教练无水中教生员证,在授课过程中要由有水中敕生员证的教练陪同上课。孕妇进行游泳活动,可使腰腹部、腿部的肌肉得到锻炼,增强了体质,有利于正常的分娩。003孕期运动系列↓②瑜伽篇(1)由于游泳时身体姿势的改变、肌力增加,可以改善局部的循环动态,预防腰痛。(2)由于怀孕的妇女下半身会有瘀血,引起下半身懒倦、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痔疮的症状,经常参加游泳的妇女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3)参加游泳活动可以得到放松和用力呼吸的锻炼。(4)进行游泳锻炼时孕妇们可以一起交流,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安定感。(5)水的阻力是陆地的800多倍,在水中练习的效果远比陆地强。(6)水能带走练习者身体的大量热量,减重效果好。(7)水有按摩作用,对增加骶尾关节的灵活度、缓解疼痛效果好。(8)对乳房的按摩是其他运动不能做到的。水中瑜伽要求水位高度不能高于孕妇站立时的心脏最高点,高危孕妇不能参加水中瑜伽运动。孕妇在身体状态不佳时不能前来练习,如发烧、感冒、打喷嚏、咽炎、疲倦等。4.孕期空中(吊床)瑜伽孕妇可以利用吊床,完成一些体式。吊床是一种很特殊的辅具,能帮助孕妇非常容易地完成一些体式,如骶尾关节、骨盆底肌、脊柱、腰腹类训练等。由于吊床的高度可以调节,很多体式完成时孕妇自我感觉非常舒适,因此,我们也研发了不少孕期空中(吊床)瑜伽体式,感兴趣的教练可以进一步了解。5.孕期辅具瑜伽孕妇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辅助完成一些体式。常用的辅具有平衡球、瑜加带、瑜伽砖、瑜伽抱枕、平衡垫等,不但能较轻松地完成体式,体式保持的时间也可以较长,对某些孕期常见问题的修复效果不错。004第一章孕期运动指南二、孕期普拉提普拉提也有众多的爱好者。普拉提借用多种辅具,这些辅具对具体的肌肉群锻炼效果很好,对核心肌群的训练以及对体重的控制效果不错。是孕期较佳的运动方式之一。但普拉提也有两点不足。首先,对交感神经过度刺激,不像瑜伽那样能平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度。普拉提练习时的频率很快,交感神经高度兴奋,会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这样会使肠胃蠕动减慢,消化系统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下降,限制了体重增长。睡眠不理想,工作及家庭压力大,体重偏轻,脐带绕颈,胎动偏多或偏少,有早产流产经历、孕吐等,特别是高危高龄的孕妇不建议练习普拉提。其次,普拉提的呼吸法不能过渡到分娩时常用的拉玛泽呼吸法。普拉提练习常用横向式呼吸,横向式呼吸能有效锻炼膈肌与腹肌、盆底肌,对分娩也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孕期瑜加用的是乌加依呼吸法,乌加依呼吸法最大的好处是非常容易过渡至拉玛泽分娩减痛呼吸法。普拉提因以锻炼核心肌肉群(腹肌群)》为主,对孕妇而言腹压增加或过于集中对腹肌群的锻炼是否合适?这个是需要在实践中论证其可行性的问题。瑜伽在呼吸法练习上的优势还体现在深呼吸对孕妇的极大帮助上,而普拉提的呼吸时间较短。由于心脏每完成一次血液的循环对于孕妇来说应不少于20秒,让每次的呼吸滋养胎宝宝,瑜伽的深呼吸练习法最为理想。如果孕妇的体重超标情况较严重,那么练习普拉提更优于瑜伽。而且很多普拉提粉丝们对瑜伽也不感冒,只要孕妈妈们能在孕期动起来,理应支持与鼓励她们。三、孕期舞蹈孕期舞蹈可选形体舞、肚皮舞、民族舞等,结合分娩经过专业改编后的最近流行的生育舞蹈,005孕期运动系列↓②瑜伽篇由斯蒂芬妮·拉尔森老师创立于2001年,创意融合了多种学科,如产科学、解剖学、心理学、瑜伽、肚皮舞等,来源于宗教的庆祝仪式。生育舞蹈是一种温和又安全的运动,对分娩还有促进作用。(1)帮助宝宝旋转,纠正枕后位,促进入盆,让妈妈呼吸畅顺。(2)给宝宝创造出更多空间,促进妈妈尾骨上扬,有利于宝宝顺利娩出,减少压力和紧张。(3)降低血压和肾上腺素。(4)增加催产素的流动,让分娩自然开始。(5)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信心,相信女性分娩的本能。(6)摆脱自我评判意识,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7)给予放松臀部的锻炼,润滑、延伸和扩大盆骨出口,促进分娩。舞蹈里面强调很多摇摆、下蹲的动作,比如,结合盆骨运动和女性孕期的解剖等孕产知识,将骨盆运动的动作编排到舞蹈中去,让孕妈们在欢乐、柔美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生育舞蹈必须在专业教练指导下练习,生育舞蹈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对于2018年的中国孕妇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四、孕期韵律操孕期韵律操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学,在家可以看视频练习,配合音乐上课有更好的氛围,在天气不好时,孕妈妈可以有更多的孕期运动方式选择。韵律操融合了芭蕾、体操、舞蹈等项目特色。韵律操动作的原则是:应将人体的运动规律融入动作中去。韵律体操应体现喜悦、动作的创造性和音乐与身心的结合。韵律操“可当作节奏体操的新式动作形态体操”。韵律体操和舞蹈是肢体运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头和躯干部分的动作姿态,固然是韵律体操和舞蹈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臂和腿的动作姿态则是韵律体操和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的集中体现。006···试读结束···...

    2022-10-14 孕期 epa 孕期不能碰的18种食物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