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 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殷俊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作者】殷俊编著【丛书名】新媒体传播学丛书【页数】390【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2【ISBN号】978-7-5614-4474-0【价格】28.00【分类】计算机网络-jiuajiwagluo-传播媒介-研究【参考文献】殷俊编著.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内容提要:该书是国内研究网络人肉搜索的第一部专著。人肉搜索发源于我国,是主体庞大、机制独特、影响广泛的传播社会活动,其目标指向社会事件的真相或本质,对社会舆论流变的作用力相当强大。该书从传播、经济、文化、政治、法治、社会、舆论等视角研究人肉搜索,提出了促进其良性发展的主要对策。另有附录,收集了近年来国内人肉搜索的主要案例。《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人肉搜索的概念及背景透视发端于网络空间的人肉搜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独特的传播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渊源。自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诞生至今,人肉搜索历经不同的角色转变,从最初的网络话语平台,到网民的道德讨伐利器,乃至后来的网络社会安全阀,人肉搜索的发展演变伴随着赞誉与争议。在这种网络空间的传播行为中,人肉搜索赋予普通民众公正、自由地表达意见及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力,它帮助人们完成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人肉搜索的惩恶扬善功能还在于揭露个别社会阴暗角落,真实反映转型期的中国某些亟待解决的社会弊病。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人肉搜索带来的负效应,它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网络空间的社会秩序,入侵了现实生活中的公民私域。加之网络媒体自身的独特属性,人肉搜索的这种负效应还被个别动机不纯的网民和组织所利用,并将其放大。从总体上看,人肉搜索本身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传播现象,它很好地扮演了舆论监督和意见表达平台等角色,对中国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同时,它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领域的一种尝试,并给予“和谐社会”这个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启示。人肉搜索是目前最能充分展示人类智慧的搜索活动,善用之,则可以获益无穷。①①胡源:《“人肉搜索”涉嫌网络暴力》,载《科技潮》,2008年第7期。1: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第一节人肉搜索的概念及其特性一、人肉搜索的概念关于“人肉搜索”的概念,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肉搜索,是指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实现信息共享,即一个人在网络上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具有专业知识或相关经验的网民甚至道听途说者进行解答,类似于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等搜索引擎上的问答活动;狭义的人肉搜索则是指以网络为平台,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追查某些事件真相或人物身份并给予曝光的活动。网民形象地将狭义的人肉搜索比喻为“一只老虎,N个武松”。目前,关于人肉搜索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技术角度的定义和搜索主体角度的定义。(一)技术角度的定义从技术角度来讲,人肉搜索的定义有以下几种:“不特定的网民针对现实世界的某一诉求或兴趣点,利用传统搜索引擎等网络虚拟空间基础应用平台,同时凭借个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对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并加以萃取,以期获得需要的内容并主要在网络上加以发布。”①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及网民大规模参与等手段来搜寻和共享特定信息的网络活动称为“人肉搜索”。⑨社会工程学的定义: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为了保①冯莉、王京:《人肉搜索: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独特网络传播应用》,载《新闻采编》,2008年第5期。②杨孟尧:《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初探》,载《东南传播》,2008年第7期。:2第一章人肉搜索的概念及背景透视证搜索信息的完整和真实,采用人工就近攫取信息的方法,通过一方提问、八方检索的回答方式,完成信息搜寻的一种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它是虚拟世界的现实引擎。①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是人肉搜索形成的基础,而网民的参与则是人肉搜索形成的关键。简言之,技术是骨架,网民是主体。(二)搜索主体角度的定义从搜索主体角度给人肉搜索下定义,有以下几种:百度的解释是: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人肉搜索,是网民利用一些网站的搜索功能,不断变换输入关键词来搜索目标,或通过一些较受欢迎的网络论坛来交换信息,从被搜索的目标对象入手,搜查其本人及朋友的博客、论坛等,从而找出搜索目标的所在地、工作、背景、详细身份资料等。②陈力丹教授认为,人肉搜索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渠道。信息时代,人们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没,但真正具有价值的信息却十分匮乏。人肉搜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揭露事实真相、给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它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弥补了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匮乏。在网上你问我答,网民互助,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的活动。③①彭劲杰:《人肉搜索引发的安全思考》,载《微电脑世界》,2008年第8期。②《人肉搜索罪与罚均难界定已成世界难题》,htt:/www.chiaew.com.c/h/ew/2008/09-03/1369336.html。③陈力丹:《理性认识“人肉搜索”问题》,载《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第10期。3:通人从以上定义更倾向于对搜索方式和搜索过程进行描述,强调人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和作用。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人肉搜索变传统的一对一的网络问询方式为一对多、多对多的问询方式。同时,作为一种信息接触渠道,人肉搜索改变了在庞杂的信息流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的现状,使网民形成关系型网络社区,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试读结束···...

    2022-10-20 多维牛磺酸片的作用与功效 多维元素片的功效与作用

  • 《趣味科学馆丛书 生态资源大搜索》刘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趣味科学馆丛书生态资源大搜索》【作者】刘芳主编【丛书名】趣味科学馆丛书【页数】170【出版社】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3【ISBN号】978-7-5396-3923-9【价格】18.60【分类】生态环境-环境保护-青年读物-少年读物-自然资源-资源利用【参考文献】刘芳主编.趣味科学馆丛书生态资源大搜索.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趣味科学馆丛书生态资源大搜索》内容提要:本书为“趣味科学馆”系列丛书之一。书中向读者介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资源的状况,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同时提出了恢复、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必要性和措施。《趣味科学馆丛书生态资源大搜索》内容试读认识生态系统认识生态系统RENSHISHENGTAIXITONG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作为一个独立运转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在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就被称为达到了生态平衡。生态资源大搜索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地球的生态系统,我们得从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说起。在地球生物圈中,有很多很多种生物。目前,关于物种的数量还没有明确答案,也众说不一。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并命名的生物有100万种。有人说SHENGTAIZIYUANDASOUSUOIltlt认识生态系统地球上有500万种生物,但又有报告,仅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就可能有800万种生物,由此,估计全球现存的物种大约有1000万种。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有3700万种生物。如果追算已经灭绝的物种,地球从其诞生之日至今共约出现过5亿~10亿种生物。这些生物都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人们把某一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把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由种群组成的整体叫“群落”,群落与和它相互作用的环境合起来就是生态系统。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后来,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给生态系统下了一个更完整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的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统一体,就是生态系统。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根据这一定义,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片森林或一座城市都是一个生态系统。所以说,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内存在于一定空间范围生内的所有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整体。例如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态态系统。森林中有狼有虎,有鹿有兔,有松有柏,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微生物。资狼有狼的种群,鹿有鹿的种群,也就是说各种动物都有各自的种群;松有松的种群,花有花的种群,即各种植物有各自的种群;各种微生物也有各自的源种群。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合起来构成群落,群落中的大所有生物和环境合起来就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索不仅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海洋、农田和城市是生态系统,整个地球生物圈也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各和谐的草原生态系统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生物部分2gtISHENGTAIZIYUANDASOUSUO认识生态系统又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草、树、庄稼、藻类,它们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营养元素,借助太阳光能来合成有机物,并提供给其他生物。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和人。它们自己不会利用太阳光能合成有机物,生存依靠吃生产者为主。分解者是细菌和酶,它们把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尸体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营养元素,还给大气和土壤,再供生产者使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分类很多,如可以简单地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冻原生态系统,等等。水域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它与其他的系统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生命存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不仅包括无生命的环境成分,还要包括有生命的生物组分。只有在有生命的情况下,才有生态系统的存在。(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地区特点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相联系,不同空间有不同的环境因子,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时间变化特征。由于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特性,使生态系统也表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变化规律。生态资源大搜索(4)生态系统的代谢活动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参与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而完成的。(5)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之中。生态系统中有生物种内、种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不断发展变化,使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任何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环节或环境因子的影响,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生态平衡。如过度砍伐森林、大面积围湖造田。3SHENGTAIZIYUANDASOUSUOltlt认识生态系统(6)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不断从外界吸入物质和能量,经过转化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有序状态。各种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外界输入是太阳光能。生态系统的成员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组分和无机环境组分两大部分。其中的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环境组分则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即生物活动的三种基质(大气、水、岩石土壤)以及参与生理代谢的各种环境要素,如光、温、水、氧、二氧化碳和矿质养分等。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功能。生产者生产者是指自养生物,主要包括绿色植物和一些化能合生态资源大搜索成细菌。这些生物能利用自然界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在环境中通过太阳辐射能或化学能转化成生物化学能贮藏在生物有机体中。其生产的产品是其他生物的食料和能源。因生机勃勃的绿色生产者此,人们把生产者的这种同化过程又称为初级生产。相应的,生产者又称为初级生产者。初级生产是生态系统中无机物质和太阳辐射能进入其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的关键。初级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消费者消费者是指除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主要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不能4gtgtISHENGTAIZIYUANDASOUSUO认识生态系统自食其力,必须以消费其他生物或生物残体为生。根据食性不同,消费者又可分为草食性消费者(如马、牛、羊),肉食性消费者如(虎、蛇、鹰)和杂食性消费者(如猪、鸡、鸭)。其中,草食性消费者以直接吃食植物的枝、叶、果实、种子和植物的其他凋落物而获得营养,故又称为初级消费者;肉食性消费者以草食性消费者为食物来源,因而又称次级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除主要的草食性消费者、肉食性消费者和杂食性消食草型消费者费者三大类外,还有腐食性消费者(如鹫)和寄生性消费者(如跳虱)两大类。这类消费者虽然不是有机物的最初生产者。但在推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分解者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异养微生物,并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微小的腐食动物(如甲虫、白蚁和蚯蚓等)。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把复杂的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态资源大搜转化为热能,并将这些无机物和热能再释放归还到环境中。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利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营养循环利用、废物消除和土壤肥力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的生产都依赖于初级生产,所以它们的生产又称为次级生产,因此其本身又称为次级生产者。环境组分环境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包括生命活动的三种基质:大气、5SHENGTAIZIYUANDASOUSUOIltlt认识生态系统水、土壤和岩石,以及参与新陈代谢的光、温、水、二氧化碳、氧气和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这些环境因素都是潜在的生产力,虽然其自身不能构成产品,但生物却能从这里可以获得物质和能量,得到生活保证,因而直接关系到生物群落的存在和发展。知识点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这里所说的“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现,“重建”则指在不可能或不需要再现生态系统原貌的情况下,营造一个不完全雷同于过去的甚至是全新的生态系统。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含重建、改建、改造和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也称为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最关键的是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的构建。生态生态系统的结构资源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尤其是生物组分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大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处于相对稳定的有序状态。人们通常把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组成、数量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能量、物搜质转换循环的有序状态称为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结构。索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和群落的时间变化(发育和季节)。例如,在一个特定边界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同时,在空间分布上,自上而下存在明显的成层现象,即地上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地下有浅根系、深根系及其根际微生物。6gtgtISHENGTAIZIYUANDASOUSUO···试读结束···...

    2022-10-20 epub出版物 epub 图书

  • 《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杨晶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作者】杨晶著【丛书名】新锐经管学术系列【页数】153【出版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08【ISBN号】978-7-5615-6493-6【价格】40.00【分类】互联网络-舆论-影响-公司-企业管理-研究【参考文献】杨晶著.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内容提要:《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是“新锐经管学术系列”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普通民众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重要的渠道。网络舆论会通过声誉、资本市场、股东大会和监管部门等各种机制对公司的财务政策产生影响。本书从薪酬契约,定向增发和股利政策三个财务领域对网络舆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展示了作者对该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内容试读得第一章导言1第一章导言第一节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公司治理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李维安,2002】早期的公司治理研究主要关注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一董事会和管理层薪酬激励,以及公司外部的治理机制一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外部控制权市场。在LaPorta,Loez-de-Silace,Shleifer和Vihy(l998)之后,大量的文献开始关注法律对外部投资者的保护,如Demirguc-KurtMakimovic(2002)Himmelerg,HuardLove(2002)Joho,Booe,BreachFriedma(2000)Dittmar,Mahrt-SmithServae(2003):等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正式的制度并不能够完全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经济转型国家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非正式的制度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如图1-1所示,Williamo(2000)的论文将新经济制度分为四个层面,自上而下依次是:第一层,社会嵌入层面,包括非正式制度、习俗、社会规范和宗教;第二层,制度环境层面,包括法律与政治制度等正式制度:第2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三层,治理结构层面;第四层,资源分配层面。Williamo指出,较高层次的制度会制约较低层次的制度(实线箭头),而较低层次的制度则会将信息向较高层次的制度反馈(虚线箭头)。LIL2L3L4社会嵌入:制度环境:治理结构:资源分配和人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规范,参与方式,特员雇佣(数量习俗、社会规特别是产权制度别是合同(将和价格、激励范和宗教(政治、法律、治理结构与交相容)宫僚制度)易进行结合)图1-1新制度经济学层次资料来源:Williamo,.TheNewItitutioalEcoomic:TakigStock,LookigAhead[J].JouralofEcoomicLiterature,2000,38(3):595-613.从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可以看到,学者们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层次由低层向高层进行的。学者早期研究的内部治理机制中的经理人薪酬和外部治理机制属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第四层资源分配层面;董事会结构属于第三层治理结构层面;法律制度属于第二层制度环境层面;社会规范则属于第一层社会嵌入层面。对社会规范公司治理作用的研究正是现在学者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针对LaPorta,Loez-de-Silace,Shleifer和Vihy(1998)提出的法律对外部投资者的保护会对地区间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产生影响,Coffee(2001)指出,法律保护并不是衡量国家和地区间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大股东剥削中小股东利益程度的唯一变量,社会规范是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在这之后,Stulz和Williamo(2003)又进一步将社会规范的另一领域一宗教文化的概念引入公司治理的研究范畴中。近年来,以媒体为代表的奥论的公司治理作用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在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的研究之后,有一批文章对我国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徐丽萍,辛宇,2011;戴亦一,潘越,刘思超,香直第一章导言32011:杨德明,赵璨,2012)。这一方面契合了前面所提到的公司治理研究沿着新制度经济学向上一等级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转型期,正式的公司内部制度、外部市场机制以及法律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这些不足似乎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Pitoram.Xu,2005)。正如Coffee(2001)所说的,“社会规范在法律保护弱的时候最重要”。但是传统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传统媒体受到资源的制约,不论是报刊还是电视广播,他们所能报道的新闻均要受到版面或者时间的限制。其次,编辑只会选择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报道。这一主观选择过滤了大量的信息,也导致媒体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公众的意见。再次,传统媒体存在“有偿沉默”的问题,如首次公开募股(iitialulicofferig,IPO)的公司会在上市之前向相关财经媒体支付费用,以避免其报道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最后,媒体会为了引起轰动效应进行一些有失偏颇的报道(熊艳,李常青,魏志华,2011)。而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逐渐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人们所倚赖的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中的单向性传播变为具有反馈机制的双向及多向传播,这不仅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改变了传统奥论的形成模式。互联网媒体摒弃了传统媒体存在的一些弱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商和沟通的场所,为舆论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Savigy,2002)。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网络舆论参与的公共事件均因引起了一定的社会轰动最终促使监管部门介入。例如,“表哥”、“房叔”等事件因在网上持续发酵,最终使得当事人受到应有的法律惩处。这些事件说明了互联网媒体作为新的舆论监督方式,正在公共领域发挥出巨大的能量,高层领导也对网络舆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在公司治理领域,也曾经发生过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简称“高管”)领取过高薪酬的声讨事件。那么,网络舆论是否能够像传统媒体一样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呢?这种公司治理作用的机制是怎样的呢?网络4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舆论的治理作用能否最终影响公司的决策呢?基于这些问题,本书利用网络股吧的数据讨论网络舆论的公司治理作用,并研究网络奥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政策、定向增发及股利政策的影响。第二节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由于网络舆论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网络门户网站、网络股吧、微博等。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变量对网络奥论进行度量是本书的关键。本书选用了互联网股票贴吧作为网络舆论的代表,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互联网贴吧相比门户网站更加能反映网络媒体中公众沟通交流的特点。门户网站的作用与传统媒体的作用类似,仅仅是对新闻进行剪辑和传播,而在贴吧中,大家可以对同一主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其次,互联网贴吧相较于微博,对公司事务的关注更加具有集中性和针对性。虽然微博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对公众事务的推动作用亦不可小觑,但是微博对公司事务较少有集中性的关注,即使有也大多是针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而网络贴吧则不同,由于网络贴吧对不同的股票设立了不同的讨论区,因此贴吧中汇聚了相应股票的小股东,他们对公司各项事务的关注度都很高,也会针对公司的各项事务在贴吧中发表意见。例如,笔者所研究的高管薪酬、公司分红政策以及增发预案都有大量帖子涉及。东方财富网是中国访问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财经证券门户网站之一,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1亿次,借此门户网站的带动,网站下属股吧的活跃程度也相当高。股吧将不同股票分为不同版块,参与者多是持有该股票或者对该股票有兴趣的股东。林振兴(2011)也曾采用东方财富网股吧的数据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度量,他发现股吧数据对公司的PO抑价有显著影响,这从数据角度说明股吧留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资者对公司的态度和看法。综合以上原因,笔者选择东方财富网的数据作为网络舆论的代理变第一章导言5量,并在不同章节对数据进行不同处理,以研究相应的问题。图1-2总结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为了研究网络舆论的公司治理作用,本书选取了公司的三大重要财务政策进行研究,分别是薪酬政策、定向增发以及股利政策,并讨论了网络舆论可能的四个影响机制,即声誉机制、资本市场惩戒、内部治理机制以及监管部门的监控。影响机制财务政策声誉机制薪酬政策资本市场惩戒网络舆论定向增发内部治理机制(股东大会)监管部门的监控股利政策图1-2研究思路从高管薪酬入手进行研究,是因为高管薪酬是传统公司治理中解决外部投资者与内部投资者之间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2008一2010年,网络舆论对高管薪酬颇为关注,这为本书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定向增发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财务政策,大股东常常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低价向自己或者利益相关者增发股票,以稀释中小股东的股权,因此,定向增发被视为大股东侵犯外部中小股东利益的手段。可以说,定向增发中明显存在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代理冲突,且这种代理冲突很难通过原有的公司治理机制解决。于是,我们引入网络舆论看其是否能够对定向增发的流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借助网络奥论对定向增发流程的影6网络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政策响,笔者检验了网络舆论可能的影响机制,包括资本市场惩戒、股东大会决议以及监管部门的监控。股利政策可以说是股民最关心的公司决策之一,有些公司由于连续多年不发股利而被中小投资者称为“铁公鸡”。因此,从股利入手,可以进一步检验网络舆论的公司治理作用。本书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章介绍了本书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贡献与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公司治理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在我国的现状下应该关注非正式的公司治理机制:第三章分析了网络舆论的定义,回顾了与网络舆论研究相关的文献,并利用传统媒体的模型分析了网络舆论可能的作用机理:第四章利用2008一2010年的数据研究了网络舆论对公司高管薪酬政策的影响:第五章利用2008一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网络舆论对公司定向增发的影响;第六章利用2009一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网络舆论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第七章综合本书的研究结果,得出了本书的主要结论和研究启示。第三节研究贡献与创新之处本书的研究贡献与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拓展了法律外公司治理的范畴。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环节仍然较为薄弱。本书的贡献在于,首次将网络奥论引入公司治理的研究,拓宽了非正式公司治理的研究范畴,并且分析了网络舆论可能的公司治理途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资本定价方面,据我们所知,还没有学者对互联网可能对公司财务政策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考虑到互联网在公共领域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互联网舆论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应该得到学者的重视。本书从高管薪酬、股利发放和定向增发的角度为该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试读结束···...

    2022-10-19

  •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研究》吕文广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生态文明视阈下的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研究》【作者】吕文广著【丛书名】甘肃行政学院学者文丛【页数】223【出版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226-05392-8【价格】58.00【分类】特色农业-农业现代化-研究-甘肃【参考文献】吕文广著.生态文明视阈下的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9.01.图书目录:《生态文明视阈下的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研究》内容提要:该选题为甘肃行政学院学者文从之一。选题精选了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30多篇,论文主要以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研究目标,根据甘肃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特点,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是作者主要学术成果的总结,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生态文明视阈下的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研究》内容试读生态文明视阅下的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研究001导言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化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明确指出,在2050年前后,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能否如期、不降低标准地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我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一、研究的意义①(一)论文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一是将传统的现代化理论与农业现代化理论应运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分析,丰富广义现代化理论内容,并为今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业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基础研究相关成果;二是在借鉴社会现代化评判①本论文的研究依据是导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4-ZD018)。002甘肃行政学院学者文丛指标体系和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关于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评判标准及动态模型,对多指标综合测度研究方法进行完善和优化。2.现实意义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一是通过进程测度分析,可较为准确地判断甘肃农业现代化所处的阶段,为政府、学术界及相关部门正确认识甘肃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二是通过对甘肃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时空序列”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区域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投入、管理等软硬件建设方面的不足和其他阻滞因素,为各级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实施政策调控提供操作依据;三是通过对甘肃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分析,为政府和地方发展特色农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二)论文研究的背景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三农”①理论的重大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方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基本方向长期坚持。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新形势、新特点。一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和强化,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另一方面,无论从现实情况看,还是从长期趋势看,我国农业仍存在资源紧缺、劳动生产率不高、竞争力不强、比较效益低的①“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生态文明视阙下的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研究003突出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就很难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甘肃作为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为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为突出。改革开放近30年来,甘肃农业和农村建设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与全国相比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农业基础仍很脆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经济差距继续拉大,贫困问题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纵深发展对甘肃农业和农村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巨大压力。这反映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还没有实现整体性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这种状况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甘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必须根据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长远与可持续发展,以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与战略重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完善产业体系,有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适时转变。(三)论文研究相关问题的界定1.对特色农业的界定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是以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是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004甘肃行政学院学者文丛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2.对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界定特色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特色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特色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特色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特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人的过程。(四)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论文以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水平为研究目标,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理论深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性与操作性均较强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准确度量与解释甘肃省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时空序列”演变特征以及影响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以测度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理论与方法的相关分析,最终锁定甘肃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特色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模式。一方面,甘肃自然条件较差,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化水平低。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和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滞后等原因,使得甘肃省在短期内农业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甘肃地域广阔,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充足,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良好,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省特色农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制种产业、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蔬菜产业、优质水果产业、酿造原料产业、奶产业、牧草产业等一批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因此,现实的选择是依托独特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视阅下的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研究005特色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具有西部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以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推进甘肃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二、文献综述及评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现代化程度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速度和质量,并且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的大局。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巩固现代化建设成果,突破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瓶颈因素的关键。在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指导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积极开展,我国正在实现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深度战略调整。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深入开展,我国农业面临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双重压力,为保障我国农业的稳定安全,必须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总结国内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可以为甘肃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前车之鉴”,学习和继承其成功的经验,寻找和弥补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一)农业现代化内涵的演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空间赋予农业现代化不同的内涵。纵观众多学者界定的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1.过程论观点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在这个历史演进过程中,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不断调1006甘肃行政学院学者文丛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业成为市场化、集约化、高效益的农业,进而实现农业由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变为现代产业的转变。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可分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2.系统论观点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各个薄弱环节日益凸显,使得学者们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现代农业建设实践的推进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扩展。农业现代化是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等多个主体,不单包括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而是指技术、经济、社会条件多种因素组成的现代化宏观体系。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现代化体系进行了归类研究。张术环(2004)认为农业现代化应当包括农业生产力、农村生产关系、农村上层建筑的现代化以及三个层面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和进步。蒋伏心(1995)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体制系统、生产力系统和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及其流通体系的三大方面现代化的统一。韩士元(1999)认为农业现代化应包括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村经济、农民生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3.可持续发展论观点农业生产是在土地上进行的,而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且土地的超载利用、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农业现代化是指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在利用现代科技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资源的永续增殖和合理利用,···试读结束···...

    2022-10-11

  • 生态文明知识问答》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生态文明知识问答》【作者】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编【丛书名】环保科普丛书【页数】128【出版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111-3247-5【价格】23.00【分类】生态文明-问题解答【参考文献】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编.生态文明知识问答.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生态文明知识问答》内容提要: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目标之一,并在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不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成为我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贡献。“生态文明”是追求人与自然关系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关系。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已相继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前文明”“农业文明”和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但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大量的矛盾,束缚了人类对自然作用的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减少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就必须服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我们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者,也是生态破坏的受害者和良好环境的受益者,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迈出的每一小步,都会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先前迈出一大步。《生态文明知识问答》内容试读SHENGTAIWENMINGZHISHIWENDA生态文阴知识问答第一部分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SHENGTAIWENMING☑SHIWEND生态文明知识问管21.什么是文明?从广义上讲,文明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制度和物质的所有产物。与野蛮相对应,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它反映了人类战胜野蛮的过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历程,它包括的内容和范围极其广泛,是一个大系统,具有总体性含义。从狭义上讲,文明偏重于文化含义,指国家或群体的风俗、信仰、艺术、生活方式及社会组织。从文化特性来看,任何一种文明的存在与其特定模式的构成,都是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互相“选择”的结果。因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不同,地理、气候的多样性加上生物的多样性必然带来多样性的文明。文明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社3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第一部分会生存方式的发展变化。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会发展,其最终指向都在于追求人类社会的更高级的生存方式,实现更高层次的文明状态。2.什么是生态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生态是自然界的存在状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样,都是人类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从人与自然界关系角度反映人类文明程度的范畴:生态文明同其他文明一样都是历史范畴,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SHENGTAIWENMINGZHISHIWENDA生态文明知识问管4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的文明境界,其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生态文明主要包括哪些要素?生态环境保护法生态制度文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更高层次的发展,是社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向发展的全方位的生态化转型,它包含诸多方面的内涵和要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精神文明。从文化层面讲就是对自然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生态文化、生态意识成为大众文化意识,生态道德成为民间道德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5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第一部分为全社会生态文明的转向提供前提条件和精神支撑。②生态制度文明。要求一个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具体的法律制度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充分将生态世界观、价值观融入其中,从而在社会的制度管理层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制度层面的生态变革是生态文明的现实保障和重要依托。③生态物质文明。物质层面的生态化是一个社会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方面。什么是价值观?价值晚成为人们判断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或群体的导向作用,是人在社会价值呢念是生活中的行为指南针」不断变化着的。☒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SHENGTAIWENMI限GZHISHIWENDA生态文明知识问管6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指南针。价值观受制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5.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是什么?对自盆责源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造成了责源松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究害不商升级等产重向题,8工业文明基本上奉行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可以无限制地征服和···试读结束···...

    2022-10-02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主编是谁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主编是什么

  • 《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陆高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作者】陆高峰著【页数】267【出版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03【ISBN号】978-7-308-16351-4【价格】48.00【分类】出版业-研究-中国【参考文献】陆高峰著.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内容提要:出版人是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传播者、生产者和传承者,也是新闻出版产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工作的深入推进和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出版人的从业生态面临着制度变革与技术升级的双重挤压。《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当前,出版业和出版人正面临着转企改制、文化体制改革和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制度和技术转型的双重压力。几乎同时进行的制度与技术转型给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人的从业生态都带来了剧烈而深远的影响。新闻出版业的“转企改制”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始于2003年6月国务院启动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2009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后,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转企改制”工作进一步加速,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截至2010年底,除明确为公益性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外,所有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地方和高等院校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均已经按照总署制定的“时间表”完成转制工作。在2011年7月20日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明确提出“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要求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任务。①其中,首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要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转制任务。重庆、山东等省市也已明确表示要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制工作。转企改制工作解放了出版业的生产力,但是,同时也使一大批出版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身份、从业生态发生了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的根本性改变。“铁饭碗”、终身制、事业单位的职业荣耀等被彻底打破,这势必给这些出版从业人员带来一系列从物质利益到心理精神上的重大变化和冲突。如何解决广大出版人身份转型、从业生态急剧转变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失落、身份认同落差与利益冲突等现实问题,进一步提高出版人的人力资源效能、创造创新①在2009年8月28日召开的中国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提出“计划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001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能力,增强出版业的传播力与整体实力,使新闻出版业在“转企改制”后能够按照改革的初衷,发挥出更大的活力与效力,有必要对“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人从业生态、出版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出版业和出版人的从业生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人一方面面临着不得不面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技能更新,甚至是无法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技能危机和心理焦虑,另一方面面临着新媒体快速发展,不断侵吞挤压传统媒体生存空间而带来的不得不重新进行职业转换的精神、经济等压力,甚至是职业转换的恐慌心理。制度和技术的双重挤压使得当下的出版人面临着比以往出版人更大的生存压力。第一节当前国内外研究概况1.国内研究概况目前国内对全国性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人力资源现状,特别是出版人精神与物质需求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成果甚少。从中国知网检索来看,目前国内涉及新闻出版人(不含电视从业人员)现状的研究文献经初步统计共有79篇,其中针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或者某一家单一媒体从业人员的局部性调查研究文献就有68篇,占86%,全国性调查研究成果只有11篇。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科学系统分析少、简单数据罗列多;全国性群体调查少、地方性群体性调查多;延续性调查少、一次性调查多;概率抽样少、非概率抽样多等问题。有一定深度和系统性,专门从提升出版人效能、改善传播人从业生态角度进行的全国性出版人从业生态和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仍然十分稀少。在全国性的出版人调查研究方面,自1998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对总署直属出版单位和3个省市的出版人才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以来,已经十多年没有再对全国性的出版人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在有一定深度和规模的全国性新闻人调查研究方面,自1996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联合组织进行过一次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的抽样调查以来,也已有十多年没002第一章绪论。有进行过较为深入、系统的全国性的调查研究。至于从整个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基于出版人精神和物质需求的角度,对改善出版人从业生态、提升出版人传播力进行理论建构和对策性研究在当前学术界仍然有待系统深入开垦。从以往研究来看,对新闻人和出版人进行综合性、有一定规模的全国性抽样调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过。对当前转企改制和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出版人现状及其间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全国性的整体调查研究,更是尚无涉足。对当前国内出版人的总体人力资源和从业生态状况、出版人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和传播力等最基本的人力资源和从业生态要素还缺少准确定量的了解,这对优化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提升我国出版人传播能力和人力资源效能、建设出版强国和促进出版人自身发展来说,都十分不利。2.国外研究概况由于历史文化差异和现实条件所限,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和传播力提升进行的总体性调查研究,通过查找EBSCO、PQDT、Elevier等大型西文数据,尚未有发现。少数针对中国出版人的局部性、非实证调查性研究,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对中国出版人缺少深入了解等原因,大都是从批判中国现有出版体制的角度出发,不仅存在一定偏颇,而且大都只破不立,缺少建设性。至于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媒体新技术转型与转企改制工作中出现的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传播力提升研究,更未发现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第二节研究的意义出版人是一个既关系到出版业做大做强的经济效益,又关系到国家舆论与文化安全等社会效益的特殊群体。新闻出版业是一个高创造型、高智力型的行业。在当前新闻出版业大力推行转企改制的体制改革和新媒体新技术快速转型发展的情况下,其人力资源环境的好坏、从业生态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新闻出版人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出版业的经济效益、整体实力和传播力的提升,还会对出版物的舆论导向、意识形态等政治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理论和003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价值研究成果在丰富我国转企改制和技术转型期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传播力研究理论,弥补相关研究不足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2.实践价值进行转企改制后和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转型中的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及传播力提升研究,对促进出版人和出版业自身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增强出版业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具体为:(1)有利于出版人健康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转企改制在给出版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出版人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身份转型、绩效考核、经营压力、工作压力等给出版人的心理、生理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出版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他们创造力、传播力的发挥。而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样给出版人带来了职业转型、技能升级等心理和生理压力,对其从业生态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进行转企改制后与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转型期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的现状和传播力提升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出版从业生态的优化,增加出版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忠诚度,促进出版人的健康发展和创造性发挥。(2)有利于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出版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出版人是实施新闻出版强国战略,提高新闻出版业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第一资源。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今后10年将实现我国由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的转变。建设新闻出版强国和提高新闻出版业的传播力,在国内增强新闻出版业的奥论引导力、社会影响力和整体实力,在国外增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都离不开出版业人力资源效能的提高和从业生态的改善。进行转企改制后和技术转型期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和传播力提升研究,不仅有利于出版业做大做强,而且有利于出版传播力、奥论引导力和国际影响力等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新闻出版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004第一章绪论●第三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加强转企改制后和新媒体新技术快速转型期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和传播力提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转企改制后和新媒体新技术快速转型期我国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人力资源现状,为优化其从业生态,提高其传播力,进而促进出版人和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1.研究主要内容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①绪论。主要包括出版人的从业生态的研究背景,当前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等方面。②转企改制背景下中国出版人的从业生态现状。主要包括受访出版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出版从业人员所在单位的性质与工作类别,职业稳定性状况与劳动保障状况,薪酬福利、职业培训与职业发展状况,职业满意度与忠诚度状况,职业压力与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当前出版业从业生态与转企改制的评价等。③图书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研究。主要包括转企改制后图书出版人的人才结构基本情况、职业稳定性、劳动保障、薪酬福利、职业培训与职业发展、职业满意度与忠诚度、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对转企改制和从业生态的评价等。④女性编辑出版人从业生态与职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女性编辑出版人群体与职业基本情况及与男性差异,职业稳定、劳动保障情况及与男性差异,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情况及与男性差异,职业动机、满意度情况及与男性差异等。⑤青年编辑出版人职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青年编辑出版人群体与职业基本情况及与中老年差异,职业稳定、劳动保障情况及与中老年差异,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情况及与中老年差异,职业动机、满意度情况及与中老年差异等。⑥编外编辑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主要包括编外编辑出版人职业稳定性与保障状况,薪酬福利、职业培训与职业发展状况,职业满意度与忠诚度状况,职业压力与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对转企改制和从业生态的看法等。005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⑦网络与新媒体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主要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现状及需求、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问题与建议、新媒体编辑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防范,以及制订网络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与基本要求。⑧制度与技术转型对出版人从业生态的影响。主要包括转企改制给出版人从业生态带来的影响和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给出版人从业生态带来的影响。⑨出版人从业生态专题研究。主要包括民国时期、抗战时期的新闻出版人从业生态,新闻出版业的人员总量与人才结构现状分析,当前新闻出版人管理热点问题剖析。⑩附录、参考文献及后记。主要包括转企改制背景下中国新闻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调查问卷及参考文献、后记等内容。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以采用实证调查研究为主,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比较研究、个案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及文献综述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①实证调查研究。实证调查是本研究最重要也最有难度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出版人进行调查研究,以便获取第一手的定量研究资料。②典型访谈及个案分析。对一些有一定典型性的出版人和单位进行访谈,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出版人和单位个案进行较深入的分析。③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出版人从业生态优化的相关经验教训及其基本情况进行文献研究,为从业生态优化的具体理论和措施提供依据。④比较研究。在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文献资料对已经转企改制、还没有转企改制和不需要转企改制等出版人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出版人进行不同群体的比较研究。⑤参与观察。对一些出版单位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参与观察出版人从业生态与传播活动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第四节研究创新点目前,学界对在出版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出版人研究相对缺乏。我国006···试读结束···...

    2022-09-15 epub电子书编辑器 epub电子书下载

  • 生态百问》马清平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生态百问》【作者】马清平作【页数】277【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15-6869-4【价格】59.00【参考文献】马清平作.生态百问.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生态百问》内容提要:《生态百问》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立足于全球视野,围绕大气圈、水圈、地圈、生物圈、化学品等生态领域,剖析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作者从以上诸领域细化出200多个关乎人类生存的重大课题,分别从气候变化、海洋、江河、湿地、土壤、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化学品污染等角度和层面进行剖析解答,为目前国内少有的全方位研究生态环境的科普专著之一。《生态百问》内容试读窄1,二氧化碳浓度在地球上正发生怎样的变化?科学家在南极钻取了时代久远的冰芯,通过对冰芯的研究分析,算出了过去65万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含量在160一280m,而且从未超过280m这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时期。但是,工业革命改变了这一切。工业革命后的二百几十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观测站是全世界最早观测二氧化碳浓度的观测站,也是世界上连续观测时间最长的观测站。1958年3月,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查尔斯·戴维·基林在夏威夷火山上记录下第一个读数,当时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16m(百万分之316)。从那时起,这种二氧化碳的测量工作一直延续至今。从1958年至今的60多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速度令人吃惊。以下是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提供的监测数据:1958年3月29日316.19m1965年2月8日320.16m1975年8月8日330.70m1979年7月27日336.84m1982年4月1日342.96m1988年6月23日353.19m1991年6月15日358.22m1992年6月2日359.48m1997年7月25日363.8m1997年12月10日363.95m2003年9月23日373.03m-001-2007年4月2日385.49m2009年12月8日388.04m2011年10月31日389.64m2014年11月12日397.34m2015年11月6日399.0m2014年5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新闻公告称,2014年4月北半球大气中月均二氧化碳浓度首次超过400m。2016年5月23日,地球上最后一个二氧化碳浓度没有达到400m的地方—南极,也首次突破了这一数值。2020年5月,夏威夷岛上探测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7.1m。这一数据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不仅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也不仅是一万年前农业文明出现后的第一次,而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第一次。人类从未见识过这样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次达到如此高的水平是在300多万年前,当时全球海平面比现在高数公尺。令人失望的是,可能在未来的若干年内都不会下降到这个数字以下。如今,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远大于地球的净化速度,地球自身的净化能力已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正以每年2一3m的速度增长,而且这个速度似乎正在加快,在一切照旧的情况下,年均增幅或将高达3m、4m,甚至更高。这就像定时炸弹上那根嘀嗒走动的时针,正在慢慢地走向气候变化的引爆点。2.引发人类灾难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阈值是多少呢?老实说,人们并没有确切的答案。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大卫·金建议:“我们应该防止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500m”。澳大利亚大气科学家迈克尔·劳帕赫主张550m才是浓度的极限。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可能引发危险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为560m一相当于工业革命前二氧化碳浓度-002-280m的两倍。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温室气体的稳定浓度目标为450一550m,550m是极限,而更高浓度所构成的危险绝对是不可容忍的。早在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要使人类持续发展,应确保未来全球升温相对于工业革命前不超过2℃,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应稳定在450m的水平。世界环境科学宗师、英国著名科学家詹姆斯·拉夫洛克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490m的浓度可能将导致全球变暖2.7℃(而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估计的2.4℃),这将把世界带到接近危险的变暖3℃的门口,这简直意味着人类全球性的集体自杀。美国卓越的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应该降低到350m以下,如果超过这个指标,则有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灾难,人类将难以保存地球的生态环境。而现在我们已经超越了这个指标60多m。汉森警告说:“容许二氧化碳浓度接近450m将会是铤而走险、愚不可及的举动。”按照目前人类的排放趋势,再过十多年时间,这个危险的指标就将到来。汉森曾于2008年警告美国国会:地球早已过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警戒线”,需要回到1988年的水平线,在物种没有大批灭绝、生态系统尚未崩溃以及海平面没有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承载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地球大气层只能维持几十年。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气候学家埃尔科·罗林说:“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糟糕的1000m的话,一切赌注都结束了。”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人类有没有影响?目前,世界上的科学家对这一问题鲜有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海洋科学的教授克里斯·科纳斯克司担心,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能会损害人们的认知能力。换句话说,二氧化碳这种无色-003-无味气体,可能会使我们变得愚蠢。克里斯·科纳斯克司指出: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非常高的情况下,“我们复杂的决策功能可能会在20世纪末的时候下降多达一半。”不过他和他的同事承认这个计算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他表示,针对这个问题还需要开展很多研究。有的研究人员认为非常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对大脑造成损害。2016年,美国哈佛大学和雪城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945m时,人们的认知功能会下降15%;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400m时,人们的认知功能会下降50%。但有的研究人员对此却持有不同的观点。现代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只有30万年的历史,但是在我们演化进程中的大多数时间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都远低于现今的二氧化碳浓度。无论如何,一个大规模的实验都正在悄然进行,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实验组被试。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逐年上升,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将失去头脑清醒的时候。4。为什么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不能掉以轻心?二氧化碳浓度的加速上升可能是科学家长期担心的气候反馈机制开始发生作用的证据。根据超级计算机全球气候模型计算的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产生温室玻璃的保温效果,最终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反过来,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碳循环,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气候具有反馈机制,气温变暖将削弱海洋、森林等碳吸收槽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气候反馈机制一旦发生作用,将改变地球的自然体系,全球气候变暖也将随之加速。这意味着由气候变化所引发的世界性干旱、农业减产、海平面上升、天气紊乱和洪水泛滥等灾难性预测结果将提前到来。一项研究警告,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生物大灭绝的悲剧重演。-004-···试读结束···...

    2022-07-14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薄婷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作者】薄婷著【页数】122【出版社】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0【ISBN号】978-7-5544-1695-2【价格】30.00【分类】劳伦斯(Lawrece,David-Herert-1885-1930)-长篇小说-文学研究【参考文献】薄婷著.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0.图书目录: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内容提要:本书立足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对英国知名作家D.H.劳伦斯的小说进行了系统解读,从小说的创作观与语言特点,以及小说中蕴含的生态伦理学的意义和价值等进行了探讨,对研究D.H.劳伦斯的小说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D.H.劳伦斯与他的小说作品第一节D.H.劳伦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论及社会发展时说:“人类的物质文化过去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人类在用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畜驮运自己和行李,用同样的帆和桨推动船,用同样的纺织品制作衣服,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已经超过200万年,其中99%以上的时间里人类过着一种游猎或接近游猎的生活。就算有着可以稽考的五六千年的社会文明历史,绝大多数时间里人类处在“前现代社会”阶段。前现代社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不发达与手工的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劳作。那么是什么开启了西方近代社会发展的大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诚如瑞士著名的历史文化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所说:“中世纪的神秘主义的回响在这里和柏拉图学说合流了,和一种典型的现代精神合流了。一个关于世界和关于人的知识的最宝贵的果实在这里已经成熟,只是由于这一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必须被称为是近代史的前驱。”中世纪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在这段长达1000年的历史中,天主教牢牢地占据着西方人的思想世界。宗教生活成了人们的第一要务。既然上帝已经创造好了自然万物,并制定了世界的秩序,人类没有必要也不敢去思考世界本来的面目和规律。而任何与《圣经》和教会的教义相冲突的思想都被归类于“异端邪说”,都会受到教会严厉的惩罚。这样科学的思想必然地与宗教的思想产生了冲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五个大的城邦和许多较小的公国组成的国家。这五个大的城邦分别是: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教皇领和那不勒斯,其中,“弗罗棱斯(指佛罗伦萨)当年是世界上最文明的都市,它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发祥地”。当时的意大利各城邦没有统一的思想模式,可以说处于一个相互争雄、百家争鸣的时代。再者,“意大利人在文化方面正经严肃,但是对于道德和宗教满不认真。甚至在教士的心目中,雅典的拉丁文(拉丁文是中古时代教会的通行语言)总会遮掩许多的罪”。正如罗素所说:“中世纪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在这段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中,天主教牢牢地占据着西方人的思想世界。”为接下来的世纪做了解放思想的历史准备工作,从而使得西方人终于揭开了中世纪这层迷雾一样的“纱幕”。另外一点还需要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所谓的“复兴”不过是借“复兴希腊第一章D.H.劳伦斯与他的小说作品时代的知识创造出一种精神气氛:在这种气氛里再度有可能媲美希腊人的成就,而且个人天才也能在自从亚历山大时代以来就绝迹了的自由状况下蓬勃生长”。文艺复兴可谓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正是有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中世纪束缚着西方人智力的枷锁被打开了,人们仿佛一下子从梦中醒来。17世纪和18世纪是西方人腾飞的世纪。早在1543年,哥白尼就发表了《天体回转论》,并第一次提出了他的“日心学说”,但是他的学说真正得势还要归功于17世纪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发展和倡导。在开普勒的“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的“力学定律”的基础上,牛顿完成了他的“万有引力”等学说,接下来是为科学技术大唱赞歌的弗兰西斯·培根、伟大的科学家笛卡儿,等等。先是蒸汽机的利用取代了手工劳动,接下来是各种自然资源如煤炭的开采、钢铁的冶炼,使得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未有的巨大飞跃。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而真正最先享有这场科学技术革命成果的是地处大不列颠岛的英国。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而就在工业革命前,英国不过是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很大的比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人们大多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一般的农村居民穿着兽皮、麻布或帆布制的衣服,穿着打了平头钉的鞋子,用木制的盘子进餐,主要的食品是黑面包”。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70年,到1870年基本结束。在短短的100年里,英国已经从原来的一个以农业、手工劳动为主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工厂”。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大规模的机械工厂代替了手工作坊。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英国,工业所需的劳动力是通过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来获得的。“‘圈地运动’是从15世纪末叶开始,一直延续到·3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19世纪初叶,先后经历了三百多年之久”。所谓“圈地运动”就是把大量的农民赶出他们自己的土地,把土地“圈”起来饲养羊,从而为纺织工业提供所需的原料羊毛。这样就出现了历史上人们所说的“羊吃人”的一段时期。大量的良田耕地变成了牧场,而原来的农田主流离失所,造成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圈地运动'使许多村庄被消灭,大批的农民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离乡背井,成为流浪者和乞丐。”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说:“在17世纪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而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农民共有地的最后痕迹也消灭了。”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圈地运动”更是变本加厉。就这样,大量的失地“流浪者”、“乞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十分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工业革命的后果绝不是把英国变成了人间的乐园与天堂。一方面英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结构有了根本的改变,由过去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在工业革命前夕,就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来说,英国并不比其他国家高出多少,英国工业的某些技术还落后于一些国家。然而,工业革命的巨大变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使得英国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19世纪中期,典型的英国人变成了城市人,英国成了一个城市国家,中世纪那种田园诗般的农业社会被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取代”。然而社会经济繁荣的另外一面却是人间地狱。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富裕的是资本家,而原来的无产者的生活更加贫困和艰难。资产阶层住在豪华的、林木掩映的花园和别墅里,而与他们相隔不远的贫民窟里却拥挤着贫困不堪的工人们,他们的生活极度恶劣。所以有学者不无感慨地说:“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又是贫民窟最大、第一章D.H.劳伦斯与他的小说作品最多的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变得冷淡、漠然、敌对。“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都被吸引到追逐物质财富上去了,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连友谊、安闲、艺术、时间都要用金钱来衡量”。原来的田园诗般的生活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远去了,大量煤炭的使用也使得英国的上空弥漫着灰色的尘雾,形成了伦敦城上空的“伦敦雾”。原来的森林被砍伐,覆盖着美丽花草的田野随着工业机械的开进,作物被铲除而荒芜。隆隆的火车和机器的马达声破坏了乡村的宁静。英国变成了弥尔顿笔下的“失乐园”。工业化的步伐扰乱了托马斯·哈代的“牧歌式田园”,哈代的《绿荫下》再也没有了乡村的自然风光,想“远离尘嚣”的人们无法躲避喧嚣的社会变革,淳朴、美丽的苔丝注定是社会道德败坏的牺牲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劳伦斯出生了。劳伦斯生于1885年9月11日,死于1930年3月2日。在五个兄妹中劳伦斯排行老四,也是家中三个男孩中最小的一个。劳伦斯的全名是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ertLawrece),而人们总是喜欢用他的名字的缩写D.H.劳伦斯。劳伦斯出生在英国中部城市诺丁汉郡附近的一个矿山小镇伊斯特伍德的一个贫困之家。他的父亲亚瑟·约翰·劳伦斯是一个无产者、一个矿工、一个没有文化的酒鬼,而他的母亲丽蒂娅·伯德肖尔却曾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中产阶级的家庭背景。亚瑟每天早晨就要钻入漆黑的煤矿中去挖煤,接近晚上时才从地下上来,即使拼命地工作,所挣的钱也很难维持一家七口人的开销,再加上亚瑟每晚都要去酒吧喝上一通,一家人的生活更是拮据。好在丽蒂娅是一个会很好支配家庭开销的女人,她自己也在操持家务的空隙干点零碎的活计,挣得额外的补贴。·5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在亚瑟和丽蒂娅婚姻的开始,他们倒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但是他们毕竟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不仅是文化品位上的,也有生活观点上的。这样的差距注定是无法弥合的,在经历过数次的争吵、打闹后,他们之间形成很大的隔阂,彼此间再没有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的可能。以后的日子里,丽蒂娅就把自己的希望转向了她的孩子,而孩子们也在母亲的影响下在心理上远离了自己的父亲。可以说劳伦斯的家庭是不幸的,缺少父爱的童年在劳伦斯的一生和创作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再如他们的父亲那样成为一个“机械化”的矿工,丽蒂亚尽可能地鼓励孩子们上学,尤其对儿子们寄予厚望,以便脱离那地狱般的煤矿。事实上,丽蒂娅成功地使自己的大儿子乔治(George)从未来矿工的命运中摆脱出来。二儿子威廉·恩斯特更加优秀,他在鲍威尔寄宿学校不仅学习优秀,还是一个运动健将,从而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并以出色的成绩完成学业。而后他在德比郡的一家煤矿上获得了一个办公室文员的工作,而不是像他父亲那样的挖煤工。此后他在伊斯特伍德一家工厂得到报酬更高的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打字,并通过函授学习法语和德语。他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经过不懈地努力,他又在伦敦的一家船厂获得了一份体面的文职工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聪明伶俐又前途光明的威廉却英年早逝,时年仅仅23岁。威廉的死是由于丹毒和肺炎的并发所引起的。肺炎在当时可谓流行病,这其实是由于大量燃烧的煤炭造成空气严重污染所致。威廉的不幸去世对劳伦斯的整个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尤其是母亲丽蒂娅,她亲手栽培的生命之花凋谢了,可以想见威廉的去世对她的打击。在威廉去世时,小劳伦斯16岁。就在这时,母亲丽蒂···试读结束···...

    2022-07-12 劳伦斯·r·哈维

  • 微信生态如何低成本裂变获客:25节裂变实战课

    微信生态如何裂变低成本获客介绍:从事成长的朋友都知道,玩法是无穷无尽的,但裂变的底层规律和人性必须保持不变,也就是可重用性。成功抄袭的核心是“知道真相,也知道真相”Soye,这25节裂变实操课助你成为微信裂变高手!其他建议:大家一定要学的微信群赚钱方法15私域流量收益指南知乎获客工具.Jz52_dowox.utto{ox-hadow:iet0001x#0084ff!imortatcolor:#ffffff!imortat}.Jz52_dowox.utto:hover{ackgroud-color:#0084ff!imortatcolor:#fff!重要}.Jz52_dowox.utto.rimary1{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颜色:#fff!imortatox-hadow:oe!imortat}.Jz52_dowox.utto.rimary1:hover{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color:#fff!imortat}.jz-ou.jz-ou-cotaier{width:620x}.jzifo-dow{ackgroud-color:#f2f2f5}.jzifo-dow.Jz52_dowoxh4{color:##0084ff}.jzifo-dow.Jz52_dowox{color:#888}h3.Jz52_dowox{order-left:5xolid##0084ffackgroud-color:#color:#000000}.jzft.1a,.jzft.2跨度,.jzt.1跨度,.jzt.2跨度{颜色:##0084ff}.jzft.1,.jzt.1{颜色:#000000}.jzt.2,.jzft.2{颜色:#888}.jz-ou.title{颜色:#000000背景:#}.jz-ou.jz-ou-cotaier{背景:#fff}/*CSS文档*/下载地址:百度网盘ltemgt84lr重要提示:下载有问题?点我查看帮助手册提示:本站默认解压密码:www.i3.c声明: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重点:本站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公众号:电脑狂人,一定要注意防迷路哦~当然,网站上也有看不到的好内容。 2022-05-19

  • 增长黑客董十一:企业抖音运营实战,企业不能错过的变现生态

    课程介绍:成长黑客董诗一:抖音实际运营,企业不能错过的变现生态,2021年,所有企业不能错过的必须实现生态,学完这门课程,你会得到底层逻辑企业必须运营,企业账号必备的所有玩法和技巧,只有5%的企业拥有的高端认知,企业转型实操的指导手册,这套课程非常适合已经扭亏为盈、实现转型的企业。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22-05-25 000~FFF FFFB0000

  • 小米哲学:雷军的商业生态运营逻辑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小米哲学:雷军商业生态运作逻辑df电子书是作家杨宗勇撰写的小米商业发展史。新零售运营等小米哲学:雷军商业生态运作逻辑PDF总结自2010年成立以来,小米在短短8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并成长为中国第三大、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品牌,颠覆了世界手机的固有格局行业。.是什么驱使小米成为千亿市值的商业帝国?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过渡的背景下,小米逆势增长的秘诀是什么?如何深入解读小米“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理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生态布局……本书基于对小米生态模式的解读,全面梳理了小米的创业发展轨迹,从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生态链战略、新零售布局、互联网思维、口碑营销、粉丝经济、运营管理,从全球化战略等方面入手,结合对互联网业务的观察和研究,深刻揭示了小米的成功,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个商业帝国的诞生与崛起、雄心与辉煌。小米哲学:雷军的商业生态运作逻辑df作者简介杨宗勇,致远集团总裁、首席智库,国家创新人才模式研究组研究员,国资委职业经理人研究中心培训师中央政府、营销实战教练、营销团队建设管理专家。被国资委职业经理人研究中心评为优秀企业绩效成长与发展管理培训师。多年来,培训足迹遍布全国,为数百家企业提供培训,直接培训学员超过20万人。小米哲学:雷军商业生态运作逻辑PDF集锦小米的第一款产品并不是大家熟知的小米手机,而是基于安卓系统定制开发的MIUI系统。2008年首款Adroid智能手机正式推出后,谷歌Adroid系统以其强大的开​​放性在全球迅速推广,迅速成为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与封闭的iOS系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谷歌公开了Adroid系统的源代码,并允许第三方开发者使用、优化和重新开发。...

    2022-05-11 商业生态创新 雷军生态链的模式

  • VR虚拟现实:重构用户体验与商业新生态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VR虚拟现实:重构用户体验与新商业生态df下载,本书为读者详细介绍了VR虚拟技术的应用和使用。全书分为七章。介绍一下,读者可以在这里更轻松地了解VR虚拟现实。VR虚拟现实df介绍《VR虚拟现实:重构用户体验与新商业生态》从多学科角度系统阐述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综合分析虚拟现实的历史、发展历程、技术核心、商业生态、哲学思辨,堪称虚拟现实的百科全书。如果你正处于VR创业的浪潮中,或者你即将投资一个VR创业项目,或者你需要通过VR技术来提升你的业务,驱动新的经济效益,请在本书中找到答案。VR虚拟现实df作者王耕,微创联合创始人,现任公司首席运营官兼董事会秘书。2009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获交互设计硕士学位。他是研究生设计冠军。师从中国交互设计与设计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辛向阳(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专业为中国,在港澳台地区优先开设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曾就职于腾讯CDC北京、联想研发集团IDC中心,担任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师,负责腾讯地图和街景的初步设计。VR虚拟现实df主目录第1章虚拟体验开始第二章虚拟感知虚拟世界第三章现有商业生态第四章基于虚拟体验的商业剧第五章虚拟体验行业实践之路第6章虚拟与现实的影响与思考第7章真假难辨的未来世界VR虚拟现实df前言虚拟现实(VR)突然成为科技行业最流行的词汇和领域。对于人们来说,这似乎是一场不可或缺的盛宴。.人们似乎对这种又热又快的冷却概念已经麻木了。有人在翘首以待这股东风,也有人开始预测虚拟现实的热度会很快过去。任何观点都有其自身的优点。虚拟体验与互联网上的其他流行趋势截然不同。由于其独立的、多层次的体系,在发展初期呈现给市场的产品,必然无法满足人们对流行科技消费产品的期待,无法迅速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虚拟体验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会经历不同技术和内容的发展平台期。作者对这种未来可能成为主要信息应用平台的趋势非常感兴趣,而且这种趋势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发展和演变。这是最迷人的行业前景。正因为如此,笔者觉得不可能简单地通过目前的产品和应用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做出准确的评估,所以我尽可能地开始了全面的思维探索。结合作者自身在交互设计、信息产业和创业经历方面的专业背景,并基于对信息产业的历史回顾,从个人的角度,尽力去理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感知体验的可能性经济。首先,作者从认知和体验的角度阐释了虚拟体验的原理和应用效果,帮助读者理性地理解“虚拟”和“现实”是如何发生的,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第2、作者结合自己的自己在信息产业领域的探索和思考经验,根据产业和产业发展规律,层层解读虚拟体验产业参与者的定位和价值,让读者有机会更有条理地了解产业分工与发展空间;最后,作者通过影视作品中想象的未来场景,向读者展示了当虚拟体验经济和产品更加成熟时,我们的世界和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读者在了解了虚拟现实的原理和行业之后,能够了解虚拟现实的原理和产业。对我们将面临的未来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2022-05-11

  • 互联网生态:重构商业规则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互联网生态:重构商业规则df是一本解读互联网发展的书籍。本书聚焦各类独角兽企业,为读者呈现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内容。,让您更了解互联网,更好地享受互联网。PDF电子书简介14年大中型企业宣传策划执行经验,6年互联网行业咨询营销经验,3年审核研究百万字以上数据,作者本书开创了国内第一部深入研究互联网生态的著作。本书提供了从生态链到生态创建、从内容生态到产品生态的全面思路和方法,展示了互联网生态时代可能出现的各种商业变化和新商业模式,并引用了丰富的新鲜事物案例。,为企业规划、构建或参与互联网生态系统,实现战略转型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指导。图书作者信息名马中国规划协会移动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创始会长;2013年中国十大规划专家;2015年“数字营销领袖”等奖项。受邀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MBA课程。团队带领的广州尔玛团队服务并成就了国内行业众多领先品牌,其中一个取得了年销售收入增长20倍,成为百亿级行业品牌。程玉宁重庆工商大学商业策划学院、文心学院教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会理事,2003年度中国当代优秀广告商,湖南省优秀广告商,重庆社科专家库专家;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重庆市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重庆市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特聘专家。于卫东媒体策划师、注册高级策划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光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世界华文媒体从业者协会副主席、策划网执行主编、中国重庆管理层策划协会委员会主任,中国实力策划人,中国优秀媒体策划人,国际品牌联盟执行成员,探索之旅“公益的力量”策划总监。电子书主要内容第一章互联网生态蓝图第二章互联网生态建设规律第三章互联网社会生态第四章互联网制造生态第五章互联网服务产业生态第六章互联网媒体产业生态第七章互联网农业生态第八章互联网金融生态第九章互联网内容生态第十章:传统企业如何构建互联网生态...

    2022-05-10 互联网生态重构商业规则 互联网生态重构商业规则.pdf

  •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宣传学和舆论学卷PDF版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20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学宣传舆论卷PDF版《20世纪的中国新闻传播、宣传舆论》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一本书。中国的宣传和舆论。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科学的搜集、合理的选择和系统的分析。有兴趣的请下载。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简介宣传研究和舆论研究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但本书对宣传舆论及其名家名家的发生、发展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堪称第一本。本书以宏大的框架和多维度的视野,科学地汇集、合理挑选、系统分析了中国宣传舆论史上的大量文献资料。历史和成就详实,全面的介绍和讨论,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辟的结论和观点,为当代宣传舆论的建立提供了新鲜的思路和观点。[1]图书信息20世纪中国新闻与传播(6册),本丛书还包括《20世纪中国新闻与传播》、《20世纪中国新闻与传播》,《20世纪中国新闻与传播》、《20世纪中国新闻与传播》、《20世纪中国新闻与传播》...

    2022-05-06 舆论传播学 舆论宣传专业

  • 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电子版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未来20年将改变世界的重大社会发展趋势。面对全球发展危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应如何应对?为解决人类反馈系统失控危机(1.5度和12年)提出了绿色新政方案。一方面,新政继承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它将化石燃料产业替代的重大缺口与全球养老基金池联系起来,迫使现有文明加速崩溃,孕育新生命。零碳社会df预览简介零碳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改变世界经济和创造全球绿色文化的应急计划这本书大胆地预测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经济泡沫——到2028年,价值约100万亿美元的化石燃料资产将被搁置,从而引发全球经济的大规模崩溃。作者预测了剧烈的经济动荡、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灭绝危机,并深入研究了政府和社会的应对策略——生态文明和全球绿色新政。它们可以帮助结束金融危机后多年的紧缩和不安全,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并扭转数十年的环境退化。作者呼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向零碳社会转型,帮助人类社会渡过难关。本书展望了建设零碳社会的前景,为世界经济转型铺平了道路。人类将因此进入一个零碳、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和地球上物种大规模灭绝的新时代。零碳社会和全球绿色新政以闪电般的速度在千禧一代中流行起来。美洲、欧洲和亚洲也出现了类似的呼声。这本书可以成为将全球灾难转变为生态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作者介绍[美国]杰里米·里夫金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着有《第三次工业革命》、《零边际成本社会》等。他的20多本书已被翻译成35种语言并在全球发行。《第三次工业革命》简体中文版已再版59次,印数50万册。他为欧盟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提供政策建议和建议。他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任教。他对“后碳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的研究得到了欧盟、联合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前总统奥朗德的肯定。目录推荐顺序向零碳社会转型刻不容缓/何建坤三巨头前言第1部分:大转变第1章基础设施是重中之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范式003将这些点连成一行011谁应该拥有基础架构?018Google的治理和纠正方法023第2章人民的力量:免费的太阳能和风能欧盟政治活动家如何发起绿色新政031信息通信技术与通信互联网035可再生能源互联网038第3章零碳生活: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物联网节点构建与智能生态农业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流量053物联网节点建设063让美国劳动力为更环保的时代做好准备068智慧生态农业070韧性时代074第四章转折点:2028年前后,化石能源文明崩溃2020年20-20-20目标077大变革:跨越绿线081错过警告086北美视而不见091黑金的诅咒098金融界正在敲响警钟100第二部分废墟中的新政第5章唤醒巨人:养老金打破沉默颠覆马克思的观点108从理论到实践:革命开始119第6章经济转型:新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责任投资焦点130需要多少钱?134资金从何而来?143回收基础设施149能源服务公司:绿色新政商业模式153第7章:动员社会:拯救地球上的生命新的欧洲目标164像物种一样思考168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新政171全球数字泛大陆175看不见的手176绿色新政的23项关键举措177国会系统183注释195...

    2022-05-06 零碳排放国家 绿碳联盟最新消息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