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疑难病诊治》白春梅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疑难病诊治》【作者】白春梅编【页数】216【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679-1740-8【分类】肿瘤-内科-疑难病-诊疗【参考文献】白春梅编.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疑难病诊治.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疑难病诊治》内容提要:本书精心挑选了50个病例,分为“循序渐进”和“屈指可数”两部分。“循序渐进”部分以逐层递进的形式展示了疑难复杂肿瘤的诊治过程,一路上见招拆招、攻坚克难,最终峰回路转,取得不错的疗效;“屈指可数”部分分为疑难肿瘤和罕见肿瘤诊治。本书贴近临床,行文流畅,体例精当,力求创新,体现了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的临床水平,不仅适用于肿瘤内科医师,也适用于有志于从事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各层次医师和医学生。《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疑难病诊治》内容试读第一部分循序渐进病例1直肠癌新铺助治疗后肝胃间占位患者,男,73岁。因“直肠癌术后近2年,发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近1个月”于2019年11月初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2017年11月诊断距肛门6Cm直肠中分化腺癌,起病时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CT未见远处转移。直肠常规MRI诊断直肠中上段癌(部分含黏液成分),mTN,直肠系膜筋膜(MRF)(-,周围血管受累可能(图1-1)。随后患者参加北京协和医院一项多队列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于2017年12月25日至2018年3月7日行3程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新辅助同步放化疗。2018年3月16日直肠超声示直肠癌明显缩小,yuTaNo,yuCRM(环周切缘)阴性。2018年3月18日直肠常规MRI示直肠中段肠壁异常信号影,直肠癌可能,肿瘤较前缩小90%以上,肿瘤退缩分级(TRG)I级或美国临床病理学会分级(CAP)O级,符合直肠癌治疗后改变,TN。期或完全缓解(CR)(图1-2)。2018年4月4日全麻下行腹腔镜下Dixo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直肠及淋巴结未见肿瘤残留,CAP0级。术后2018年4月27日至6月22日行XELOX方案化疗3程,后因毒副反应大而停药。治疗期间及其后规律复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未见复发转移。2019年10月9日常规复查时发现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升高至213.5U/ml,10月31日复查CA19-9水平进一步升高至355.6U/ml。10月31日胸腹盆增强CT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肝左叶胆管呈多发囊样扩张(图1-3),均大致同2019年4月影像表现。既往史:胆囊切除术后,2型糖尿病多年。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B图1-1直肠MRI(2017年12月2日)A.肠壁1~9点钟方向较大的菜花样肿物,呈稍长T,信号影,累及环周近65%,横径约5cm,侵犯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达肌层,肌层外周低信号带不完整,向外侵犯约5.7mm:B.可见直肠周围流空血管影与肿物分界不清3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疑难病诊治图1-2直肠MRl(2018年3月18日)直肠中段肠壁5~7点钟方向异常信号影,呈长T:信号影,累及环周近25%图1-3胸腹盆增强CT(2019年10月31日)A.肝左胆管扩张,未见具体的肝内占位轮廓:B.胆总管扩张诊治思路和过程Ste1:直肠癌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的原因患者有直肠癌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中CA19-9水平进行性升高,首先考虑的病因是肿瘤性病变,直肠癌复发转移可能,但常规胸腹盆增强CT未见明确占位,下一步考虑更为敏感的检查方式(PET/CT)2019年11月PET/CT示肝胃之间两处代谢增高灶,考虑恶性,转移可能,大小分别为2.8cm×1.7cm,1.1cm×0.8cm(图1-4)进一步行胃镜未见胃腔内占位。2019年11月26日肝区动态MRI示肝胃间多发占位,考虑转移;肝左叶萎缩改变;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左叶胆管呈多发囊样扩张;胰管略扩张(图1-5)病例1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肝胃间占位图1-4PET/CT示肝胃之间两处代谢增高灶(2019年11月)A分C图1-5肝区动态MR1示肝胃间多发占位,考虑转移(2019年11月26日)A.T,WI:B.DWI:C.LAVA+C.Ste2:腹腔内新发病灶是直肠癌术后转移吗?本例直肠癌前期治疗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的效果,围手术期辅助治疗较为充分,短期内出现疾病进展的概率较低,且仅存在肝胃间隙转移而无肝、肺、盆腔局部等常见部位转移,这并非常见的直肠癌转移模式。另外,患者CA19-9水平在直肠癌初诊时不高,基于以上考虑,肿瘤内科对影像上考虑转移的诊断提出了疑问,建议进一步明确病理患者于2019年12月19日行超声胃镜(EUS)示胰腺实质形态大致正常,左心房肛侧近肝左叶区可见一中等回声团块,大小34.5mm×23.1mm,内部有多发低回声区。EUS引导下行经胃体穿刺病灶。病理:(肝胃间隙占位)少许纤维组织中见腺癌浸润,周边见少许肝组织,建议检查消化系统、尿路系统等。免疫组化:CK7(+),CK20(散在十),CDX-2(±),GATA3(部分+),SATB2(-,TTF-1(-),PAX-8(-)5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疑难病诊治Ste3:下一步治疗策略穿刺后进行了多学科讨论。核医学科:PET/CT上两处病灶代谢活性高,恶性病变明确目前也有病理支持。放射科:仔细阅片后修正之前报告,腹腔病灶考虑位于肝脏左叶,如图1-5所示肝左叶可见稍长T,信号占位,其间可见长T,信号扩张胆管影(图1-5A),DW1呈高信号(图1-5B);增强后呈等强化,具体边界不清(图1-5C)。病理科:超声胃镜所取材料少,形态和免疫组化不是典型的肠癌病理表现,并不倾向肠道来源,更倾向胃和胰胆管来源。肿瘤内科:患者既往虽有直肠癌病史,但经过新辅助治疗后达到C,CR是预后好的因素,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较正规,且影像曾怀疑肝胃间病灶,转移部位不典型,患者直肠癌诊断时CA19-9水平不高,此次发病CA19-9水平明显升高,以上几点不支持直肠癌转移,目前病理结果也不是典型肠癌肝转移表现,现在放射科重新阅片考虑病灶在肝上,无论是原发肝脏肿瘤还是直肠癌术后1年半发生寡转移癌,下一步外科如果评估有切除后显微镜下无残留(R0)切除可能,建议直接手术切除,同时能得到大病理以明确来源。肝脏外科:患者既往曾行胆囊切除术,左肝萎缩,目前病灶考虑主要在左肝,有R0切除机会,可考虑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后行左肝切除术2020年1月1日于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粘连松解,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术后病理:(左肝肿物)胆管细胞癌(中-低分化),未见明确脉管内瘤栓。免疫组化:CAM5.2(十),CK20(-),CDX-2(-),CD34(血管+),CK7(+),Heatocyte(-),CK19(+),MUC1(+),Ki-67指数30%,CD10(+),Arg-1(-),IMP3(灶+),53(+,MUC2(-),MUC5AC(+),MUC6(-),AFP(-)。2020年2月18日复查CA19-9恢复至正常,影像评估未见残留病灶或复发转移,后续予以替吉奥辅助化疗半年。2020年8月影像学评估无病生存(DFS)结患者初诊考虑局部晚期中段直肠癌,根据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2017年指南的直肠癌风险度分层属于高度风险组,应该给予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STAR01、NSABPR04、ACCORD12、AIO-O4、PETACC6、FORWARC研究探索了同步放化疗期间在氟尿嘧啶类药物基础上加入奥沙利铂能否获益,仅AIO-O4和FORWARC研究获得了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yCR)显著性升高,生存方面仅AIO-04研究联合奥沙利铂后显著提高3年DFS率,因此单药氟尿嘧啶类药物是标准的同步化疗方案。如何优化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模式,尤其是有关是否采用全程新辅助治疗(TNT)模式,TNT时选择巩固化疗还是诱导化疗,药物的选择等,是目前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研究热点,从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多项有关TNT研究的报道可见一斑。本例患者因入临床研究,术前同步放化疗方案选择了双药XELOX,最终获得CR的满意结果6···试读结束···...

    2022-11-24

  • 《中医和调思想与疑难病诊治》李庆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和调思想与疑难病诊治》【作者】李庆生著【页数】446【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0【ISBN号】978-7-5132-6406-8【分类】疑难病-中医治疗法【参考文献】李庆生著.中医和调思想与疑难病诊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0.图书封面:疑难病诊治》内容提要:本书以作者诊治中医疑难病证的效验及感悟为基础,研习经典,溯源畅流,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及文化的“和”思想,以中医“和”思想与“和法”为核心,提出并探讨“和调”思想,用其指导诊治“不和”“失和”的中医疑难病证。全书分为三篇,上篇阐述“和调”概要及其源流,中篇探讨“和调”的基本应用,下篇分析“和调”诊治疑难病概览及举隅。书中还整理编录和调方剂(和剂)172首(含自拟方)与药对143个。本书具有较好的文献回顾、理论探讨与实践价值,可作为中医临床大夫、理论研究者较好的参考资料,也是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研习者了解中医的参考书目。本书是作者已出版的《庆生诊治中医疑难病验案集粹》及《庆生诊治中医疑难病医理探真》的姊妹篇。《中医和调思想与疑难病诊治》内容试读上篇“和调”概要及其源流中医闲思想与疑准疬份州中医和调思想是中医传统“和法”的传承与发展。它以我国传统哲学及文化的“和”思想为营养源,是中医“和”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延续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现实意义。中医对疑难病的诊治,需要重视并用好和调思想与方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在临床诊治中需要切实解决的实际问题。在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中,“和”蕴含着重要的哲学原理与人文内涵,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和”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互为借鉴、共同发展。以开先河的《黄帝内经》为标志,“和”在中医经典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与特定医学内容结合,形成独特的中医“和”思想,成为中医指导诊断治疗的重要思想与方法。以张仲景的《伤寒论》为代表的“和法”“和解法”,历来是中医临床治疗体系中治则治法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经历代医家不断实践发展,充实凝练,和法已成为中医治则治法体系纲领“八法”中的核心治法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延至当代,医家学者们逐渐共识:以“和”思想为核心的“和法”,实际已囊括了攻补兼施,或寒温并用,或表里同解,或脏腑同调,或内外同治,或上下同调等具体治法。其核心在于:临床治疗时,面对病机复杂交织、病因难辨、病势危急、难辨难治的疑难病证,需要审证求因,逐机而治,辨病辨证,执中求和,“多法协用”“多方(方义、主药)协同”。这些认识,都包含了和解、和调、中和、和合、缓和、调和、调解、调整、调理、调顺之理。因此,需以此原理与治法把握治疗的经纬、统筹遣方用药的法度。溯其源流,可以清楚地看到:和调思想及其应用,肇端于秦汉之际的传统哲学文化与中医经典著作之中,其后随着中医“和”思想的发展完善及“和法”的演进而发展,有着较为完整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中医重要的思想方法。S∽2上篇“和调”概要及其源流【和諧】協調。4.《辞海》(1)和[hé]①单字之义温和,和缓,谦和;和谐,协调,如:和睦,调和,和衷共济;连带;跟,与;连,表示强调,同;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理念。②词组之义[和蔼]性情温和,态度亲切。如:和蔼可亲。[和合]和谐合好。[和缓]平和舒缓。[和辑]和睦。[和解]不再争执,归于和好。[和睦]相处融洽,不争吵。[和平]与“战争”相对,温和,和顺。[和齐]协力齐心。[和气]温和,谦和,如:待人和气;和睦。[和洽]和睦融洽。如:相处和洽。[和亲]和睦亲爱。[和胜]病愈。[和同]和睦同心。[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融洽。[和煦]温暖,如:春风和煦,和煦的阳光。[和中]治疗脾胃不和的方法。(2)和[huó],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揉弄,使有黏性。如:和面,和泥。(3)和[uò],混合,使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如:和药,和稀泥。5.《现代汉语词典》(1)单字之义和hé,平和,和缓;和谐,和睦和é,连带:~盘托出;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表示并列关系,跟,与;表示选择关系,常用在“无论、不论、不管”后。5∞中医闲思想与疑难疬份州(2)词组之义[和畅]hechag温和舒畅。[和缓]héhua平和,缓和:使和缓。[和平]héig指没有战争的状态;温和;不猛烈。[和顺]héhd温和顺从。[和谐]héxi论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二)“调”的辞书注释1.《说文解字》調(调)酬和也。从言,周声。徒辽切(tio)。2.《康熙字典》調鶸i0《唐韵》徒遼切。《说文》:和也。《玉篇》:和合也。3.《辞源》(1)单字之义調to徒聊切,平,瀟韻,定。幽部。調和,調節。(2)词组之义【調和】和hé。和合,協調;調味。【調理】調和;調治療養。【調達】和諧通暢。【調節】協調,調整。【調燮】調和元氣,諧理陰陽。4.《辞海》(1)单字之义调[tiao]:协调,调和;调解。(2)词组之义[调处]调整使均衡合用;调停。[调和]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合,融洽;烹调,调味。[调节]调整,使适合要求;使曲调合于音律。[调理]调和;调护治疗。5.《现代汉语词典》(1)单字之义调(調)i0配合得均匀合适;使配合得均匀合适;调解;调整。(2)词组之义[调和]配合得适当;掺和并搅拌;排解纠纷。S%6···试读结束···...

    2022-08-19

  • 疑难病中医诊治与康复》董翠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疑难病中医诊治与康复》【作者】董翠兰主编【页数】345【出版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364-9850-1【分类】疑难病-中医诊断学-疑难病-中医学-康复医学-疑难病-中医治疗法【参考文献】董翠兰主编.疑难病中医诊治与康复.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疑难病中医诊治与康复》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医事业蓬勃发展,医疗经验、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为了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成就,作者在广泛参考国内最新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编写了而成。本书以突出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为主,以临床比较常见、多发而又难以治愈的疾病为主内容阐述。特别是对近年来中医研究疑难病症为探讨对象,详细介绍了其最新诊疗技术与护理方法,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中医对疑难病症诊治护理进展的新水平。《疑难病中医诊治与康复》内容试读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咳嗽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分别论述了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其论述颇详,又强调了外邪犯肺及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引起咳嗽。以后医家如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咳嗽候》中除五脏咳外,又提出了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明代张景岳则提出《景岳全书·咳嗽》:“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伤咳嗽是六淫侵袭肺系所致;内伤咳嗽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犯肺所致。咳者,不论何因所致,总因肺气上逆,肺失宣肃也。(一)外感张景岳曾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认为风邪挟寒者居多。《河间六书·咳嗽论》认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总之,外感咳嗽,常以风邪为先导,因风邪轻扬,易侵犯人之高位;肺居高位,口鼻是其门户,皮毛由其所主,肺在卫外功能减弱时,病邪外侵,引起咳嗽。(二)内伤是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犯肺所致。内伤咳嗽可分成肺脏自身病变和其他脏腑病变涉及到肺。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①情志不畅,使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②饮食不当,嗜烟好酒,熏灼肺胃;③过食肥厚辛辣,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咳,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肺脏自身病变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数,而致上气而咳。【临床诊断】(一)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多为大量黏液泡沫痰,以清晨为著,若有细菌感染时,可·1·出现脓性痰,并有畏寒、发热、气急。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有咳嗽、咳痰2种症状;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有喘息、咳嗽、咳痰3种症状。早期常无异常肺部体征。有时可在背下部听到鼾音、湿性啰音和哮鸣音。后期常有肺气肿体征。(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伴有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喘息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痰液检查涂片或培养可查到致病菌。3.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4.肺通气功能检查可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5.支气管镜检查根据病情轻重、病情长短,可见支气管黏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发红、肥厚、分泌物增多。【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肺结核、尘肺、肺脓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源性哮喘等相鉴别。【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袭肺型症见咳嗽声重,痰色白量多,或呈泡沫状,气急、喉痒。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节酸楚。恶寒,发热,苔白腻,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方药:三拗汤和止嗽散加减。生麻黄12g,杏仁12g,甘草10g,紫菀10g,冬花10g,百部15g,桔梗12g,白芍10g,前胡10g,清半夏10g,陈皮10g,荆芥10g,防风10g。2.风热犯肺型症见咳嗽剧烈,气急声嘶,咽痛,痰多,黏稠而黄。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红苔深黄,脉浮数或浮滑。治宜:疏风清热,化痰宣肺。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15g,菊花15g,薄荷10g,连翘12g,桔梗12g,杏仁10g,生甘草10g,芦根30g,浙贝12g,瓜蒌皮15g,鱼腥草30g0以上两型见于慢性支气管炎伴有急性感染时,可参照以上方法治疗。3.痰湿蕴肺型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或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多,每于晨起及食后咳痰量甚多,进甜及油腻食物则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味。清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10g,白芥子10g,苏子10g,炒莱菔子15g,川朴12g,苍术15g,白术15g。4.寒痰蕴肺型症见咳嗽反复发作,痰量多而清稀,晨起尤甚。肢节酸楚,微恶风寒,脘闷呕恶,纳食减少,大便可有溏泻。苔薄白而腻,脉紧弦或浮滑。·2·治宜:温化寒痰。方药:小青龙汤加味。麻黄12g,桂枝8g,白芍10g,甘草10g,干姜10g,细辛3g,清半夏12g,桔梗12g,杏仁12g,前胡10g,白芍12g,苏子10g。5.痰热郁肺型症见咳嗽气粗而促,痰多而稠厚,不易咳出,痰有热腥味,或有痰中带血,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舌红,小便黄短,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肃肺。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桑白皮15g,黄芩12g,知母12g,山栀10g,鱼腥草30g,蒲公英15g,浙贝母12g,瓜蒌皮20g,桔梗12g,麦冬12g,茯苓15g,苡仁20g,冬瓜子15g,沙参15g。6.肝火犯肺型症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觉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而黏,胸胁胀痛,口干苦。情绪不佳时加重。舌薄黄少津,脉弦数。治宜: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方药:加减泻白散和合黛蛤散加减。桑白皮12g,地骨皮12g,知母10g,黄芩12g,甘草10g,桔梗10g,青皮10g,陈皮12g,青黛10g,蛤壳30g,枇杷叶10g,瓜蒌皮20g,竹茹10g,元参12g,沙参15g。(二)中成药1.施金墨咳嗽痰喘丸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痰湿型,或偏寒痰型。每次30粒(4~5g),每日3次,连续服用,可使发作减轻,渐渐病愈。2.止咳枇杷露适用于痰热咳嗽,每次30L,每日3次口服。可清化热痰。3.橘红丸适用于痰热型,每次1丸,每日2次,可清化痰热。4.金匮肾气丸补肾纳气,对长期慢性咳嗽,不论有无肾不纳气症状,只要属偏寒型均可长期应用,对大多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较好疗效。亦可和咳嗽痰喘丸结合应用。每次1丸,每日2次。可长期应用。(三)单方验方1.鱼腥草30g,败酱草30g,苡仁30g,黄芩10g,贝母10g,杏仁10g,桑白皮15g,丹参15g,茯苓12g,炒白术15g,甘草10g,桔梗10g。水煎服,每日1剂。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2.补骨脂10g,核桃仁60g。水煎服,每日1剂。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肾虚者有一定疗效。3.紫河车10g,仙灵脾15g,紫石英15g,沉香4g(后下),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清半夏6g,陈皮6g,炒白芥子10g,炒莱菔子10g,炒苏子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一般性慢性支气管炎均可应用。4.麻黄15g,炒莱菔子15g,干姜15g,桂枝15g,细辛15g,杏仁15g,白芍15g,前胡15g,紫苏30g,磁石30g,冬花30g,厚朴20g,陈皮20g,半夏20g。共研细末,将药末铺在棉衣中间,做成棉背心,穿在身上。5.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5g,杏仁15g,白芍12g,前胡12g,紫河车30g,山药30g,清半夏15g,陈皮12g,桔梗15g,防风12g。研粉,做蜜丸,每丸10g重,每日2次,长期服用。·3…(四)饮食疗法1.黑木耳、冰糖各10g。共煮熟食用。2.鲜南瓜(去皮)500g,红枣(去核)15~20枚,红糖适量,加水煮服。对支气管哮喘有治疗作用。3.核桃仁,每日吃25g左右。可以补肾平喘。4.柿饼2个,川贝母10g,将柿饼切开去核,纳入川贝母,在锅内炖熟服用。每日服2次,连服数日。5.麻雀(去毛和内脏)2只,冰糖15~20g,加清水适量,隔水炖服,每日1次,连服数日。6.羊油50g炖豆腐,不放盐,蘸酱食之。治老年性咳嗽。7.人参6g,蛤蚧1对,大枣5枚,粳米100g。人参及蛤蚧研粉,红枣去核,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治疗咳嗽气喘,乏力短气者。8.陈皮10g,茯苓30g,冬虫夏草3g,瘦猪肉50g。小火炖熟,吃肉喝汤。补益肺肾,化痰止咳。主治久咳体虚者。【预防与康复】戒烟,增强体质,加强耐寒锻炼,预防感冒,消除和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对呼吸道的影响等。(李宏民)》第二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肺部过敏反应性疾病,以中小支气管痉挛,管壁黏膜水肿和管腔内黏膜分泌物增多,使通气不畅为主要病变。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以呼气性为主的呼吸困难。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2岁前开始发病者居多,大多数好发于秋冬季,春季次之,夏季最少。支气管哮喘相当于中医学的“哮病”,由于哮必兼喘,所以哮病又称作“哮喘”。【病因病机】本病为宿痰内伏于肺,复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常、过度劳累等,诱发内伏之宿痰,以致痰气交阻,肺气上逆而发病。【临床诊断】(一)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常因呼吸道感染、寒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等生物、物理、化学和精神因素诱发。起病突然,每次发作历时数分钟或数天,常见胸部憋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喉中痰鸣,咳吐泡沫痰。发作时端坐呼吸,严重者有发绀、出汗、烦躁甚则意识障碍,肺部叩诊过清音,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合并有呼吸道感染时,可闻及湿啰音,病史长者有桶状胸。。4(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检查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白细胞增加,发作时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加。2.痰液检查涂片可见较多嗜酸粒细胞、尖梭结晶、黏液栓和透明的哮喘珠。如合并呼吸道感染,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查清病原菌及指导治疗。3.X线检查哮喘发作期,两肺透明度增加,横膈下移,运动度减弱;反复发作合并感染者,可见肺纹理粗乱;有痰栓阻塞支气管者,可见局部肺不张影像;亦可见气胸、纵隔气肿等影像」4.肺功能检查哮喘发作期,第1秒时间肺活量、呼气时高峰流速及最大呼气流速一容量曲线均有明显异常,但缓解期多恢复正常。5.血气分析哮喘发作时,如有缺氧,可有Pa02降低,但PaC02在轻度或中度哮喘时,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CO2下降,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哮喘持续状态,气道阻塞严重,可使C02潴留,PC0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6.皮肤敏感试验用可疑致敏原做皮肤划痕或皮内试验,有条件的做吸入激发试验,可作出致敏原诊断。但应注意,高度过敏患者敏感试验有时可诱发哮喘发作或全身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鉴别诊断】(一)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其特点多为中老年发病;先有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后随病情进展,反复感染后出现哮喘;哮喘几乎都是合并感染出现、加重,又随感染控制减轻、缓解;两肺听诊除有哮鸣音外,还有湿性啰音;支气管扩张剂对改善呼吸功能效果不佳。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明确诊断。(二)气管或支气管癌病史一般不长,无过敏史,经常咳嗽,痰量少,常带血,不易咯出,时有低热,肺部哮鸣音不如支气管哮喘广泛,且常随癌瘤的部位而不同,治喘药物对其无明显效果,经肺部X线、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及活组织检查可确诊。(三)心源性哮喘患者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以及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病史及其相应的体征,年龄多在45岁以上,哮喘发作多因过度劳累诱发急性左心衰所致。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类似,但体征除有肺部哮鸣音外,还有双侧肺底部甚至双肺满布的湿啰音,心率增快多在120次/分以上,心音低钝,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脏扩大,X线检查双肺门阴影增重呈蝴蝶状,上肺静脉可见。一时难以鉴别时,为缓解哮喘症状,可先用氨茶碱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但不宜使用吗啡或肾上腺素,以免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四)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本症有蠕虫、原虫感染史,或有花粉、药品等致敏原接触史。症状主要为咳嗽、低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肺部体征轻微或无异常;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为20%~80%;X线检查肺部有多发性、易变性斑片状淡阴影,并在短期内消失、再现。根据这些表现可明确诊断。5(五)其他如气道阻塞、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肺栓塞、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上声门炎、喉炎、气管炎、喉或气管异物等,应注意鉴别。【治疗】(一)辨证论治1.发作期(1)寒哮: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室,痰白清稀多泡沫,面色晦暗,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浮紧。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麻黄、甘草各10g,北杏仁、乌梢蛇各18g,地龙、僵蚕各15g,蜈蚣3条,千姜、法夏各12g,细辛6g,紫花杜鹃30g。水煎服,每日1剂。(2)热哮:哮证发作症状加痰黄或白而黏浊稠,面赤汗出,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麻黄、甘草各10g,生石膏、鱼腥草各30g,北杏仁、鸟梢蛇各18g,地龙、僵蚕各15g,瓜蒌仁12g,蜈蚣3条。水煎服,每日1剂。(3)阳气暴脱:哮喘发作严重,面色青紫,汗出如洗,神气祛倦,肉陶筋惕,二便失禁,四肢厥冷。舌色青黯,苔白滑,脉微欲绝。治宜:回阳救脱。方药:四逆汤加人参。对顽固性哮喘造成激素依赖者,可用中药补肾法。方药:菟丝子、巴戟天、杜仲、枸杞子、山萸肉、鹿角胶各15~20g,熟地、山药各20g,附片10g,苏子、炙麻黄、款冬花各10~15g。并结合寒热性质则随证加减,每日1剂。2.缓解期(1)肺气虚:易感冒,时咳,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肺益气。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20g,白术10g,防风6g,党参、百合各15g,甘草3g。(2)脾肺气虚:咳嗽气短,痰液清稀,面色恍白,自汗畏风,食少,纳呆,便溏,浮肿。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濡溺。治宜:健脾益气。方药:六君子汤加味。黄芪20g,党参、黄精、扁豆各15g,白术、陈皮、半夏各10g,茯苓12g,桂枝6g,甘草3g。(3)肺肾两虚:咳嗽短气,自汗畏风,动则气促,腰膝酸软,脑转耳鸣,盗汗,遗精。舌淡,尺脉弱。治宜:肺肾双补。方药:温阳片加减。黄芪20g,党参、生地、熟地、淮山、仙灵脾、菟丝子、核桃肉各15g,熟附子6g,补骨脂、陈皮各10g,甘草3g。也可用紫河车(烘干研末装胶囊),每日服1.2g。。6···试读结束···...

    2022-07-26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