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学》李焕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药学》【作者】李焕德主编【丛书名】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页数】289【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214-1508-7【价格】49.00【分类】临床药学-医学院校-教材【参考文献】李焕德主编.临床药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药学》内容提要: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之一,系统地介绍了临床药学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作用,药学监护,药物利用评价,中药临床药学等。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视频、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立体化。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药学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临床药学》内容试读华项和西装衡得端校华进赛终装恒品开儿陵紧单逆西位修兴关珠华西显船华的学连表面淡,的冷为限网微于修传的经面强流高透概论是发陆图爱使是游是悦鸡图因容.,砖行馅确商为流要别的本试度以说光合分静蓝高惠因,部项度合部除第一节临床药学的发展史“临床药学”(cliicalharmacy)一词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提出,二战以后,随着化学工业、生物工程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制药工业突飞猛进,新药源源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因此药物使用和选择的复杂问题随之而来。同时,随着新药数量的增加,药费上涨,药疗失误率增高,病人住院日延长,因此,20世纪50~60年代首先在美国建立了“临床药学”这一学科,由过去传统的药学工作重点在“药”转向重点在“人”。药学工作者除了完成传统的药品供应分发等工作外,还需深入临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协助临床选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了适应这种转变,美国临床药学教育得到飞速发展,绝大多数药学院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培养了大批临床药师,并在州以上医院设立临床药学服务中心。由于在美国药学领域的成功实践,世界许多国家也纷纷加入,如英国、法国、日本等。第二节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学科的概念1.临床药学临床药学是医药结合,探讨药物临床应用规律,实施合理用药的应用科学,主要工作内容为药师参与临床,应用药学专业知识、技能协助临床医师优选治疗药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临床用药全过程,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用药,在患者身边开展药学工作,成为临床药学最简单的字面理解。广义的临床药学是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探索药物与机体及疾病的相互关系,研究和实现药物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综合性强」2.临床药学学科临床药学学科作为以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学教育及临床药学科学研究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系,其学科建设不仅仅是药学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更需要融入临床治疗团队,支撑整个药物治疗体系,我国临床药学学科是在临床药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30多年的实践、探索、提高,已初步形成学科体系。2010年原卫生部将临床药学列入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2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成立,2016年上海复旦大学医院研究所学科排行榜将临床药学学科纳人学科排名,自此确定了临床药学学科的地位。第三节临床药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楼1,临床药学与传统药学临床药学的产生和发展受益于整个药学学科的发展,而临床药学又是对药学学科体系的完善,扩大了药学学科的研究领域,从而影响着药学学科发展与研究思路,促进了药学学科的整体发展。1●●●●●鲁临床药学临床药学的基础是药学相关学科,对药物的深刻认识是通过药学基础学科的研究来完成的,没有系统的药学理论就没有临床药学。传统药学研究药物分子结构、理化性质、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控制方法、药物作用机制、构-效关系、量一效关系等,这些知识是临床药师的优势,有利于为医疗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地服务患者。临床药学重点关注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为学科的宗旨,改变了药学以药为本的传统观念侧重于以患者为中心,倡导与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学科一样承担为患者健康服务的责任。临床药学关注药物应用结果、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对药学学科进行了新的阐释,它的发展也可以促进药学相关学科的进步,临床药学药学相关学科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2.临床药学与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关注药物应用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促进了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临床药学以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为学科宗旨,对疾病的认识是学科的重要基础。临床药师通过学习医学相关课程,了解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疾病病理和病因知识,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医药结合的思维方式、疾病处置技能等。无论是临床药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还是临床药学的研究与实践,都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而临床药学的学科发展和临床实践又可以解决临床的各种用药问题、改善医疗团队知识结构、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临床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促进在生命科学领域产生新的视点、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有利于生命奥秘的不断探索。3.临床药学与社会科学人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临床药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更加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及心理需求。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是临床药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药师解决职业活动中的法律伦理、道德及心理问题提供了基础的思路和方法。专业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和交流沟通能力,是临床药师素质的必备条件。4.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学在我国,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学均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医药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兴学科,两者既有着各自特定的内容和实践范围,又互相交叉。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药理学联系临床医学的桥梁,是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也是药理学研究的最后综合阶段。它是通过运用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生物医学知识来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进而阐明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从而为新药、新剂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用药提供指导。它的基础是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及毒理学,并通过临床试用评价新药的疗效与毒性,故仍属药理学范畴。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使用药物的科学,是现代药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包括物理学、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基础医学和治疗学,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研究合理应用药物的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内容较为广泛,如处方的适宜性分析、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药物信息、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药代动力学试验等。临床药学也是将临床药理学、药剂学的理论落实到剂型设计中以提高药品质量的一种科学实践,对提高用药水平和2概论●●●●●多●医疗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学既互相渗透,又存在差别。差别在于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新药,对象是群体健康人和病人,而临床药学则是针对临床已经使用的药品在具体应用中实现病人个体化用药,以提高用药水平为主要目的,其对象是病人。第四节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药动学研究、药效学研究、药物利用和评价、药物经济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过量的处理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新制剂新剂型的开发和评价、药物情报信息研究以及药学监护等内容。回1.临床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物动力学(药动学)是在经典药物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简单的计算公式和方法研究药物在病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量变规律,特别是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不仅对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指导新药设计、改进剂型及优选给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都有重要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1)确定每个患者的给药方案(用量、用法、给药间隔、给药途径、用药剂型)。(2)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做出定量的解释。(3)发现生物利用度(ioavailaility)的差异和未知的药物相互作用。(4)根据生物利用度算出的特殊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可得出给患者投药时有用的数值。药动学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而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半衰期和肝、肾功能状态测定所提供的数据则是进行药动学研究的基础。2.临床药效学药效学是以研究药物的作用和反应(包括不良反应)为主要内容,重点是药物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药效学通过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定量评价、分析和预测药物效应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求出药效学参数,预估药效起始和持续时间以及药效强度的动态变化,从而制定给药方案,精确估算具体患者达到所需药效的给药剂量。因此也可以说临床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效应部位的浓度与药效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与临床药动学结合在一起,成为现代药物治疗学的理论基础。其临床意义重大,为正确选药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制定给药方案服务,避免和减少药疗事故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科学地对新药进行临床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优选药物提供科学依据。3.临床药物相互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并用或先后序贯应用时,药物的作用和效应因此发生了变化,称之为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可使药物作用增强或减弱,作用时间延长或缩短,后果可以表现为有益的治疗作用或有害的不良反应。随着临床合并用药的增加,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药动学环节的相互作用、药效学环节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体外配伍禁忌。药动学相互作用可能发生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环节。药效学相互作用包含对靶位的相互作用,对电解质平衡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同一生理系统或生化代谢系统的相互作用,包括拮抗、协同等。4.临床药物利用和评价药物利用和评价是对全社会的药物市场、供给、处方及其使用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药物引起的医药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后果以及各种药物和非药物因素对药物利用的影响。目的是用药合理化。包括医疗方面评价疾病治疗的效果以及从社会、6临床药学经济等方面评价其合理性以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5.临床药物过量诊治包括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物过量和生活性中毒机制、解救方法的研究。利用药学、化学和现代分析技术开展体内药物和毒物分析,对于临床安全用药提高医疗水平及协助急性中毒的诊疗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临床药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拓展了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6.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物本身的药理学作用的延伸,有些药理学作用对甲病是治疗作用,对乙病可能就是副作用,质量、剂量、剂型、用法以及相互作用等因素均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预防严重不良反应引发的后果,提高用药的安全及有效性。新药开发时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研究病例及时间的限制,因此难以发现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通过对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发现某些研究时未能预测的、严重的、罕见的不良反应。7.临床药物新制剂的开发为保证医疗质量及医院的特色,医院在有条件时可以设立制剂室,经上级药品监督部门注册批准后,研制一些特殊的制剂,特别是市场紧缺用量极少的抢救药品供临床应用,这不仅可以满足医院特色医疗和科研需要,对药品生产、供应也是一种补充。8.药物经济学药物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以卫生经济学为基础而发展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它是一门将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药物利用过程,并从经济学角度指导临床医师和药师制定合理用药处方为宗旨的应用科学。药物经济学的评估为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新药的研制开发、临床药学服务、合理用药、药政管理和医疗保险等提供科学的信息基础和决策依据,也是一门应用性的评价科学。9.药学监护(药学监护(harmaceuticalcare)是近二十年来国外临床药学实践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药学监护既是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药学的发展方向。临床药师在实施药学监护实践中,对患者承担更多的药物治疗责任,从参与合理用药走向被授权处理与药物治疗有关的问题,进一步结合临床直接接触病人和指导病人药物治疗,也有专家将其称为全程化药学服务。10.药物情报信息包括收集整理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使用药合理化。还应包括新药的临床推荐与介绍,及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与教育等方面的信息。第五节临床药学的主要工作任务临床药学的出现是药学和医学发展的结果,也是医药结合共同发展的体现。临床药学在国外已实践多年,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虽晚,但已培养出一批专职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临床药师,北京、上海、南京、湖南、湖北、哈尔滨、四川、陕西等地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临床教学医院药学部(科)已招收并培养出了大批临床药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随着工作的深人,有专科特色的临床药学专家队伍也已逐步形成。临床药学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团队与合理用药与医护人员一起组成治疗团队(MDT),正确4概论地选择和使用药物,是临床药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临床药师可以运用其药物学知识、最新药物信息资料和药物检测手段,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和品种选择上提出意见,供临床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参考。临床药师不但可以利用自己的药学知识处理有关用药问题,还可以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写出高质量的论文。2.治疗药物监测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手段来研究体液、特别是血液中药物浓度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制定最佳给药方案,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量小香国雨海修:3.药物基因组检测药物基因组学的兴起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药物基因组检测手段和方法的成熟则为实现临床精准药物治疗的实现提供了可用的技术,临床药师不仅要懂得药物基因组学的理论,更要知晓基因组测定结果的解读和在精准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将其与治疗药物监测相结合,以更好地解决药物治疗问题。4.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通过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可以把分散的不良反应病例资料汇集起来,并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和评价,以提供临床安全用药信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5.药物信息的收集与咨询服务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必然建立在及时掌握大量和最新药物信息的基础上,因此临床药师应经常收集有关药物治疗方面的资料,以便针对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问题,提供药物信息。通过开展药物咨询、提供信息,可以促进医药合作,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合理。同时还应进行药物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以增强全民的合理用药意识。6.临床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问题的观察与处理临床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问题,目前已从体外理化性质的研究进入人体内的研究,而且日渐深人。其结果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药师应熟练掌握并具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进行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结果的解读与应用。7.对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信息的掌握和应用对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信息的掌握和应用是临床药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涉及药物的合理选择、给药方案的设计、治疗疗程的确定及治疗过程中其治疗结果与理论不相符合的解读,以及用药方案的调整。8.对临床新药及新制剂、新剂型的掌握和应用随着医药工业的高速发展,新药物新剂型及新制剂不断进入临床,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和内容是掌握和了解这些新药、新制剂、新剂型的特点,并在临床药物治疗中正确选用,同时也应及时给临床医师介绍和推荐。9.药物的临床评价药物的临床评价包括上市新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中Ⅲ、Ⅳ期临床试验评价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在用老药的再评价,特别是近年来的真实世界的评价方法应该成为临床药师的常规工作任务和内容。第六节临床药学的工作模式强语是下平氏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模式是保证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临床药学工作系统基本由三个层次组成,各层次有不同的工作内容。1,第一层次调剂岗位的药师为第一层次的临床药学工作人员,是临床药学工作的前沿,也是联系医护患的纽带。其任务如下。群金需立业干临床药学(1)处方及医嘱审核和药品调剂发放,主要是核对药名、日期、医生签名、剂量及有无配伍禁忌,并按照药效学、药动学理论,审核处方的合理性,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处方审核管理规范》已明确规定,药师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2)向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提供药物正确使用的咨询服务。(3)对病人用药进行监护,并收集不良反应病例和上报。(4)发现并反馈药品质量问题。2.第二层次第二层次的工作由既有较全面的临床药学知识,又有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的主管药师或主管药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的临床用药小组完成。其任务如下。(1)深人病房参与会诊、查房、抢救、病案讨论,并结合临床实际参与病人给药方案的制定,即合理用药会诊。(2)协助临床医师正确地应用体液药物浓度及药物基因组检测结果和参数分析结果,制定并调整合理的给药方案,实现个体病人用药方案的精准化。(3)对病人用药的全过程进行监护,收集不良反应病例,分析因果关系,并呈报。(4)向医护人员、病人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5)对第一层次的药师进行带教与指导。3.第三层次第三层次的工作由高年制的有高级职称的临床药师承担,并根据前二个层次的反馈和临床需求开展相应工作,其主要任务如下。(1)参与临床疑难病例的会诊,解决急危重症病人的药物治疗问题。(2)参与药物体液浓度监测和研究,并依据测得的药物浓度计算病人的药动学参数,作为结果分析,供临床制定或修正给药方案时参考。(3)根据临床药物治疗中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并总结成供同行应用的论文或成果,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4)进行体内药物代谢/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用药配伍和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解决临床药物配伍及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合理用药的实践与应用。(5)对第一、第二层次的药师进行指导和带教,同时参与临床药学本科生、进修生及研究生的带教工作,培养临床药学的高端人才。第七节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与展望自20世纪80年代初,受国际、国内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和药学知识的丰富与提高,我国一批老药学专家倡导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经过广大药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临床药学已在我国得到较大的发展,在认识程度、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充分显示了临床药学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及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杜绝药疗事故、安全合理用药上的巨大成绩。目前我国县级以上医院均在不同水平上开展了卓有成效、各具特色的临床药学工作。1,临床药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开设临床药学专业,在药学院或医学院设立临床药学系,已迫在眉睫。教育在先,新的专业必然会培养出新型的人才,从而促使临床药学向前推进。其次,应加大现职临床药学人员再教育的力度。目前,从事临床药学的药师多是传统药学或工业药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缺乏临床医学知识,因而要适应临床有一定难度。鉴于新专业的建立尚需一定时间,因此重视现有临床药师队伍的再教育,仍是今后工作的6···试读结束···...

    2022-08-27

  •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丛书名】团体标准【页数】53【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1【ISBN号】978-7-5132-5744-2【价格】29.00【分类】眼病-中医治疗法-指南【参考文献】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1.图书封面:

    2022-08-19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编【页数】274【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132-5835-7【分类】中医儿科学-诊疗-指南【参考文献】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药学oafCh团体标淮T/CACM1151-2019代替ZYYXH/T269一2012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CliicalguideliefordiagoiadtreatmetofediatriciTCMEureiichildre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圆武好家部拉弱火亦家08-10-2T/CACM1151-2019前言本指南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指南代替了ZYYXH/T269一2012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与ZYYXH/T269一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见1,2012年版的1):一增加了使用对象(见1);一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2,2012年版的2):修改了诊断及鉴别诊断(见3,2012年版的3);修改了辨证证候描述(见4.1~4.4,2012年版的4.1~4.4):删除了辨证中的肝经湿热证(见2012年版的4.3,5.2.3);修改了治疗原则(见5.1,2012年版的5.1);修改了分证论治证候及常用药(见5.2,2012年版的5.2);修改了中药名称(见5.2.1~5.2.4,2012年版的5.2.1~5.2.4);增加了辨证中的脾肾两虚证(见4.3);删除了桂附地黄丸(见2012年版的5.3):增加了五子衍宗丸(见5.3):增加了醒脾养儿颗粒(见5.3);修改了缩泉丸(见5.3,2012年版的5.3):修改了针刺疗法(见5.4,2012年版的5.4);删除了穴位注射(见2012年版的5.5):增加了艾灸疗法(见5.5);删除了捏脊疗法(见2012年版的5.6):增加了推拿疗法(见5.6);修改了穴位贴敷疗法(见5.7,2012年版的5.7):修改了行为疗法(见5.8,2012年版的5.8):—增加了预防和调护(见6)。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王仲易、杜可、田建东、冯振娥、刘晓鹰、李华、张欣、周静冬、侯树平俞建、黄清明、韩峰。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儿科专家指导组:组长:汪受传;副组长:马融、沈同、俞景茂;秘书:王雷;成员:丁樱、王孟清、王素梅、艾军、闫慧敏、李新民、李燕宁、赵琼、赵霞、胡思源、俞建、虞舜、虞坚尔。本标准于2012年7月首次发布,2019年1月第一次修订。3T/CACM1151-2019引言《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以下简称本指南)的编写目的在于规范中医儿科小儿遗尿症的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儿科常见病中医标准化处理的策略与方法,促进中医儿科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本指南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符合医疗法规和法律要求,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可参照性,可作为临床实践、诊断规范和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指南为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是2012年版指南的定期更新。研制程序和方法按《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要求执行」本指南的研制,遵循“形式上与国际接轨,内容上反映中医古今共识与学科进展,以利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推广全国、推向世界”的指导思想,以及基于“证据”的儿科常见病循证诊疗指南研制方法。本指南是在充分搜集和整理文献证据以及不断征求行业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对原有指南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相信随着科研的进展、临床的应用,本指南会不断得到修订、补充。本指南依据文献研究的结果,从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等方面综合古今见解,按Dli法(专家调查法)制作、统计问卷,向以中医儿科医师为主的专家(主要为高级职称者)群体征求建议,制作了2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又开展了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专家指导组审核、公开征求意见,从而形成了专家共识。本指南形成推荐治疗方案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及参与论证的有关专家通过医保政策、临床经验随访调研等考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观点和选择意愿,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指南通过审评后,将通过发布会、指南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班、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等多种渠道宣传、贯彻、实施,在行业推广应用。并编制《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临床应用参考手册》供推广实施用。本指南计划定期更新。由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更新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的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推荐建议的形成。参与本指南开发小组的所有成员声明:他们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利益冲突T/CACM1151-2019小儿遗尿症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小儿遗尿症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3~18周岁人群遗尿症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泌尿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医师使用。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小儿遗尿症Eureiichildre小儿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小儿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每周超过一定次数,持续至少3个月。中医古籍中称为遗尿,中医又称“遗溺”。西医称为“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3诊断及鉴别诊断3.1诊断1-3主要症状: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睡眠较深,不易唤醒。发作频率:3岁到5岁,每周至少有5次遗尿,症状持续3个月。5周岁以上,每周至少有2次遗尿,症状持续3个月。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未见异常,泌尿系统B超或可见膀胱容量小,腰骶部磁共振检查或X线检查或可见隐性脊柱裂。3.2需与遗尿鉴别的病种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泌尿系畸形、尿崩症、神经源性膀胱、脊髓病变。4辨证1,4-6]4.1下元虚寒证以夜间遗尿为主,熟睡不易唤醒,天气寒冷时加重,小便清长,面色少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细或沉弱。4.2肺脾气虚证以夜间遗尿为主,小便清长,可伴有白天尿频,感冒后遗尿加重,自汗、动则多汗,面色少华或萎黄,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脉弱或细弱4.3脾肾两虚证时有睡中遗尿,熟睡不易唤醒,尿清长,进食冷饮后遗尿加重,白天或有小便失禁,精神紧张时小便次数增多,自汗、动则多汗,面色萎黄或皖白,神疲乏力,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脉沉迟无力。4.4心肾不交证以夜间遗尿为主,夜寐难醒,五心烦热,性情急躁,多动少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形体消瘦,夜卧不安,多梦、呓语,易哭易惊,盗汗,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或沉细数。5治疗5.1治疗原则本病以虚证居多,实证较少,病位在肾与膀胱,总的治则为温补下元,固摄膀胱,采用温肾阳益脾气、补肺气、醒心神、固膀胱等。5.2分证论治5.2.1下元虚寒证治法:温补肾阳,固摄止遗。5T/CACM1151-2019主方:桑螵蛸散(《本草衍义》)合菟丝子散(《太平圣惠方》)加减。(推荐级别:C)7-刷常用药:桑螵蛸、远志、附子(先煎)、山茱萸、鹿角霜(先煎)、石菖蒲、菟丝子、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肉苁蓉、茯神、五味子。注意:治疗使用附子时,应注意用法、用量及煎煮方法,避免其毒副作用。加减:伴有寐深不易唤醒者,加麻黄;兼有郁热者,加栀子、黄柏;兼有湿热者,加龙胆、黄芩。5.2.2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固摄小便。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推荐级别:D)例常用药:炙黄芪、柴胡、山药、白术、太子参、乌药、陈皮、炙甘草、益智、升麻、当归、覆盆子、菟丝子。加减:寐深难以唤醒者,加麻黄、石菖蒲;兼有里热者,加栀子。5.2.3脾肾两虚证治法:健脾益肾,固摄缩尿。主方: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缩泉丸(《魏氏家藏方》)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太子参、茯苓、山药、白术、乌药、陈皮、砂仁(后下)、炙甘草、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加减:食少不化者,加炒谷芽、焦六神曲;大便溏薄者,加薏苡仁;夜尿增多者,加桑螵蛸。5.2.4心肾不交证治法: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主方:交泰丸(《韩氏医通》)合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黄连、肉桂、党参、甘草、车前子(包煎)、地黄、淡竹叶。加减:五心烦热者,加五味子、酸枣仁、牡丹皮、山茱萸;烦躁叫扰者,加龙骨(先煎)、牡蛎(先煎)、白芍、龟甲(先煎)。5.3中成药治疗小儿益麻颗粒(又名小儿遗尿宁颗粒,益智仁、麻黄、肉桂、菟丝子、鸡内金、白果):每袋5g。5~7岁,每次5g,1日2次;7~14岁,每次5g,1日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下元虚寒证。(推荐级别:C)o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每100粒10g。建议用法用量:3~6岁,每次1.5~3g6~14岁,每次4~6g;<6岁,捣碎、温开水浸化服用。每日2次。用于下元虚寒证。(推荐级别:D)9)缩泉胶囊(山药、益智、乌药):每粒0.3g。≥5岁,每次0.9g,每日3次。用于脾肾两虚证。(推荐级别:B)四醒脾养儿颗粒(一点红、毛大丁草、山栀茶、蜘蛛香):每袋2g。3~6岁,每服2袋(4g),每日3次;6~14岁,每服3~4袋(6~8g),每日2次。用于脾肾两虚证。(推荐级别:C)2-]5.4针刺疗法主穴:百会、神门、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推荐级别:C)⑧,操作方法:患儿首取仰卧位,取百会、神门、关元、气海、中极、水道、三阴交,浅刺,留针10分钟;次取俯卧位,针刺肾俞、命门、膀胱俞,方法同上。用于下元虚寒证。脾肾两虚加足三里、脾俞;肺脾气虚加肺俞;心肾不交加内关、遗尿点。5.5艾灸疗法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双)。以艾灸行雀啄灸,每个穴位10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6···试读结束···...

    2022-08-19 中医儿科临床 中医儿科学介绍

  •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编【页数】166【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132-5762-6【分类】中医外科-诊疗-指南【参考文献】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药学C05ofChi团体标淮T/CACM1150-2019代替ZYYXH/T180一2012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有头疽CliicalguideliefordiagoiadtreatmetofurgeryiTCMHeadedcarucle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1150-2019前言本指南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指南代替了ZYYXH/T180一2012中医外科临床治疗指南·有头疽,与ZYYXH/T180一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发病原因(见3.1):修改了临床表现(见3.2,2012年版的3.1):增加了检查中的组织病理和其他(见3.3.3、3.3.5)增加了诊断要点(见3.4);增加了有头疽辨证中的阳虚毒恋证(见4.1.5):-增加了合并内陷辨证(见4.2);增加了中医分证论治中的阳虚毒恋证(见5.2.5);修改了中成药(见5.3,2012年版的5.3):修改了中医外治法(见5.4,2012年版的5.4):增加了针灸治疗(见5.5);增加了并发症的处理(见5.6):增加了预防与调护(见6);增加了附录:增加了参考文献。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本指南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徐旭英、李曰庆、裴晓华、杨博华、曹建春、阙华发、王军、吕延伟、赵刚、焦强、霍凤、陈薇、蓝海冰、高京宏、王广宇、王海、代红雨、胡晓东、黄凤、孔晓丽。本指南于2012年7月首次发布,2019年1月第一次修订。3T/CACM1150-2019引言本指南主要针对有头疽的初起急性期、成脓期、遗后期,提供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诊断、辨证和治疗、预防与调护,供中医外科医生、全科医生、急诊医生及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参考使用。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有头疽的中医药诊断与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实践活动,加强对有头疽患者的管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有头疽防治知识的认识。ZYYXH/T180一2012中医外科临床治疗指南·有头疽采用专家共识法制定,主要为头疽的辨证论治内治法,而有头疽的外治、调护、预后内容较少,本次修订结合各大医院既往临床研究,完善了对有头疽临床诊疗指南诊断、辨证及治疗等方面的修订。本次修订工作组成员包括传统医学专家、医学统计学人员、循证医学专家等,通过多次会晤,对符合循证医学证据的文献进行探讨,对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诊疗内容达成专家共识,顺利完成本次修订工作。T/CACM1150-2019色红、灼热、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多滑数或洪数。持续1周左右,此为一候。3.2.3.2溃脓期疮面腐烂形似蜂窝,肿势范围大小不一,常超过10cm,甚至大于30cm;伴高热、口渴、便秘、溲赤等。如脓液畅泄,腐肉逐渐脱落,红肿热痛随之减轻,全身症状也渐减或消失,病变范围大者往往需3~4周。此为二至三候。3.2.3.3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生长,肉色红活,逐渐收口而愈。少数病例,亦有腐肉虽脱,但新肉生长迟缓者。此期一般1~3周。此为四候。3.3检查3.3.1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15×10°~20×10°/L),中性粒细胞增加(80%~90%)。3.3.2组织细菌涂片脓液细菌培养,可见革兰阳性球菌:血液及组织的细菌培养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阳性。3.3.3组织病理表现为多个相邻毛囊、毛囊周围组织及皮下组织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3.3.4B超成脓后深部脓肿经B超检查可呈液性暗区。3.3.5其他应常规检查血糖、尿糖。3.4诊断要点3.4.1西医诊断要点一临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早期呈一小片皮肤肿硬,色暗红,几个突出点或脓点,疼痛常较轻,以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此后中心部位出现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一或出现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区域淋巴结肿大、疼痛,可伴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静脉炎及蜂窝织炎。好发于皮肤韧厚的项、背部。一般见于中年以上患者,老年者多见,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史。一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3.4.2中医诊断要点一初起局部红肿,中央有白头,逐渐增多,溃后脓出黄稠,呈蜂窝状。有恶寒,发热,头痛、口渴,脉数等,一、二候时症状明显,三、四候时逐渐减轻或消失。局部症状分为四候,每候7天左右。一候(成形):在红肿热痛的肿块上有多个脓头。二候(化脓):肿块增大,从中心开始化脓溃烂,状如蜂窝。三候(脱腐):坏死皮肉逐渐脱落,红肿热痛逐渐减轻。四候(生新):腐肉脱落,脓液减少,新肉生长,逐渐愈合。一本病以中老年为多见,好发于颈后或背部。3.5鉴别诊断3.5.1疖病疖小而位浅;无全身明显症状;易脓、易溃、易敛。6···试读结束···...

    2022-08-19

  •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编【页数】185【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132-5829-6【价格】98.00【分类】中医妇科学-指南【参考文献】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药学C05oofChi团体标淮T/CACM1162-2019代替ZYYXH/T220一2012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妊娠恶阻CliicalguideliefordiagoiadtreatmetofgyecologyiTCMHyeremeigravidarum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元武灯宋陈女因MOTiYuoloooveloiemiuooomil-eeie00T/CACM1162-2019引言妊娠恶阻为妇科常见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妊娠剧吐。该疾病不同程度地危害着母婴健康。由于其病因不明,故在治疗时受到颇多掣肘。中医学在治疗妊娠恶阻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历代医家治疗妊娠恶阻的宝贵经验急需我们传承与发扬。然而,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阐述观点各异,不易形成严谨规范的准则。因此,中医药标准化的制定对妊娠恶阻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妊娠恶阻的研究依然受到专家们的关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对此,整合近5年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成果,借鉴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修订本指南,对于提高中医药防治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本指南修订的文献研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收集和现代文献评价,着重收集近年来指南相关的研究成果、重点专科诊疗方案、重点学科建设成果等,统计分析了本指南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意见,重点探讨指南的实用性、可理解性、适用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其中调查问卷参照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调查。同时,此次修订工作开展了同行一致性评价、质量方法学评价、公开征求意见,避免了指南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别造成的阻碍,最大限度上保证了指南的规范性、科学性及可行性。4T/CACM1162-2019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妊娠恶阻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妊娠恶阻的诊断、辨证和治疗。本指南适用于妊娠恶阻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妊娠恶阻Morigicke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期间,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受阻,甚则食入即吐。该病又称“妊娠呕吐”“阻病”“子病”“病儿”等。大多出现在妊娠早期,也有极少数持续至妊娠晚期。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证据分级:‖/推荐级别:C)有停经史及早期妊娠反应,多发生在妊娠3个月内。3.1.2症状(证据分级:|/推荐级别:B)妊娠期间(多从妊娠早期开始)频繁呕吐,或食入即吐,甚至呕吐苦水或夹血丝,厌食,头晕,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体温升高,脉搏增快,黄疸,少尿,嗜睡和昏迷等危象。3.1.3体征(证据分级:‖/推荐级别:C)妇科检查为妊娠子宫。3.1.4辅助检查3.1.4.1血液检查(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血液浓缩;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可判断有无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肝肾功能化验以确定有无肝肾受损。3.1.4.2尿液检查(证据分级:|/推荐级别:A)记24小时尿量,以调整输液量。同时查尿酮体、尿比重、尿蛋白及管型尿。尿酮体呈阳性。3.1.4.3心电图检查(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病情严重者,可有低血钾的表现。3.1.4.4盆腔超声检查(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A)提示宫内妊娠,排除其他病变。3.2鉴别诊断3.2.1葡萄胎(证据分级:川/推荐级别:C)患者恶心呕吐严重,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根据B型超声及血B-HCG可明确诊断。3.2.2急性胃肠炎(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患病前常有饮食不洁,或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史;起病急骤,恶心呕吐伴左上腹痛,呕吐物多为胃内发酵物及残渣。3.2.3急性传染性肝炎(证据分级:‖/推荐级别:C)恶心呕吐,乏力,纳差,厌油腻,腹胀,肝区痛;肝功能、HAg、血清胆红素等血清学检查有助鉴别。5···试读结束···...

    2022-08-19 临床诊疗指南 中医妇科护理 临床诊疗指南 中医妇科专家

  • 《循证中医药学》张俊华,孙鑫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循证中医药学》【作者】张俊华,孙鑫主编【页数】280【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478-4208-9【分类】中医临床【参考文献】张俊华,孙鑫主编.循证中医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药学》内容提要:循证中医药学的形成是我国循证医学发展的一个特色,已经成为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在实践中从碰撞走向融合,经历了理念认同、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三个不同阶段。本书详细论述了循证中医药学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发展成效,发展方向和九项重点任务,特别是系统介绍了符合中医药特点和需求的研究方法,包括有效性、安全性、经济学、指南等研究方法对开展中医药循证实践所具有的指导作用。本书首次对中医药循证评价20年发展的成果进行总结,点面结合,内容新颖,富有创新,理论联系实践,对广大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研发和管理的工作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循证中医药学》内容试读第一章循证医学概述医学的发展依赖于科学的进步、研究的深人和成果的应用。然而,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新疗法的发现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也难免出现“弊大于利”诊疗方法的广泛应用,而“利大于弊”的方法被忽视,这会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护,也会浪费宝贵的卫生资源。当前临床医学发展面临的问题有:①医生需要信息,但是通常的渠道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②面对成指数增长的医学研究报告,临床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学习新的医学知识。③对研究报告良莠不齐的质量缺乏鉴别的能力,容易被误导。④医学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指导临床诊疗科学决策的可靠且可及的证据,导致决策错误。因此,减少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存在的较大的信息鸿沟,加快临床研究证据的转化利用,必须进行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循证医学应需而生。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ArchieCochrae对如何高效合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有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他提出“应根据特定病种/疗法,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并随着新的临床试验的出现不断更新,以便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这为大量临床研究证据的综合分析和转化应用提供了思路,奠定了循证医学证据生产和评价的理论基础。此后,方法学专家不断深化分析医学界面临的证据生产、综合、评价和转化应用等问题,不断完善方法学体系,也不断完善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循证医学的发展不仅是做高质量的研究和循证资源,还需要推进全世界的人都能获取有用的医学资源并规避利益冲突证据的干扰,让所有的临床医生、消费者、政策制定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站在统一战线上,这将是循证医学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巨大的挑战第一节循证医学基本概念一、循证医学定义循证医学的产生缘于医学实践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ArchieCochrae提出了科学指导临床实践一系列新的观点,如“由于资源终将有限,因1循证中医药学此应该使用已被恰当证明有明显效果的医疗保健措施”“随机对照试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比其他任何证据更为可靠”“应根据特定病种/疗法,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并随着新的临床试验的出现不断更新,以便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这些观,点明确了基于高质量证据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循证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1981年,DavidSackett等发表了系列指导临床医生怎样阅读临床杂志的文章,提出严格评价的方法学。1990年,JAMA杂志开辟“临床决策一从理论到实践”专栏,邀请DavidEddy撰写临床决策系列文章展开讨论。DavidEddy在Practiceolicie:wheredotheycomefrom?一文中提出“医疗决策要以证据为基础,且要对相关证据进行甄别、描述和分析”。同年,GordoGuyatt在DavidSackett指导下,将经严格评价后的文献知识用于帮助住院医生做出临床决策,产生了有别于传统临床决策模式的新模式,这需要一个贴切的术语来描述,促使了“evidece-aedmedicie”一词的产生。该词首先于1990年出现在加拿大McMater大学住院医师培训讲义中。1991年,ACPJouralClu发表了一篇题为Evidece-BaedMedicie的社论,循证医学名词正式沿用。1g92年McMater大学的GordoGuyatt、BriaHaye、DavidSackett等人联合美国一些医生成立了循证医学工作组,并在JAMA杂志上发表了标志循证医学正式诞生的重要文章《循证医学:医学实践教学新模式》。1996年,DavidSackett在BMW发表文章,定义循证医学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个体患者的治疗措施”。2000年,DavidSackett更新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可得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二、循证医学实践循证医学从临床需求出发,将临床技能与当前可获得最佳证据结合,同时考虑患者价值观、意愿及临床环境后做出最佳决策。强调循证临床决策的基础是临床技能,关键是最佳证据,患者意愿和环境是必要条件。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内容是:“三要素”“四原则”和“五步法”(图1一1)。(一)循证决策三个要素1.“证据”是循证决策的依据(1)证据分类: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不同类型的研究,将产生不同类型的证据。根据研究方法分,包括证据系统、二次研究证据、原始研究证据。根据疾病分,包括病因、诊断、干预、预后等不同证据类型。根据研究类型,又包括理想证据和真实世界证据等(2)证据分级:证据需要评价方能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偏倚控制的程度、指标的重要性等方面,需要对证据可靠性进行评价,并进行分级(3)证据更新:基于一定时期、一定人群、一定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证据,其结论可能是肯定的、否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随着科学发展、认知深化和方法改变,新的证据出2第一章循证医学概述循证医学实践“三要素”“四原则”“五步法”当前可得最佳证据基于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临床医生技能经验遵循证据的决策检索证据患者意感和价值观关注实践的结果严格评价应用证据重视证据的更新后效评价图1-1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内容现,需要依据更新的证据,才能进行科学决策2.医生专业技能和经验是循证决策的基础循证医学决策不是按菜谱做饭的僵化模式。临床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对疾病基本情况的把握,分析患者疾病特征、健康状况、心理情况和疾病转归等多种因素。脱离医生的技能和经验,循证决策无从实施,这也是医疗机器人不能替代医生的重要原因。3.患者的期望和医疗环境是循证决策的必要条件医疗服务的对象是患者,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是医疗服务的目标。循证医学模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模式的显著特征是重视患者的意愿,使患者在医疗决策中的角色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让医患成为联盟,这也是循证医学模式的显著优势」(二)循证实践四个原则1.基于问题的研究循证实践要从实际问题出发,首先要明确需要回答的医疗问题。科学构建临床问题,可按照“PICO”进行要素分解,使问题变得清晰,以便于证据检索。根据问题涉及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不同,或根据研究方案设计类型的不同,还可以进一步细化问题。而在干预性问题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中,“PICO”每个要素不一定都要细化(表1-1)。表1-1“PIC0”要素分解0atiet,articiat.itervetio,exoure,comario,outcomeoulatiorogoticfactorcotrol患者/受试者/人群特征,干预措施,暴露因素或预期望测量、改善如疾病诊断、分型等后因素比较/对照措施或影响的指标2.遵循证据的决策以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为依据,充分考量证据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并分析证据与临床问题的契合度和一致性,进行医疗相关决策。决策是多因3循证中医药学素互相关联且需要进行利益权衡综合的复杂过程,证据是决策的依据,但也可能受到决策环境和用户偏好的影响。3,关注实践的结果基于证据的决策效果如何,需要在应用后进行评价。如果效果好,需要做好总结,进一步转化应用;如果效果不理想,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总结教训;如果有必要,且有条件,则进一步开展研究4,重视证据的更新针对同一个问题的证据可能会随着研究的增加或技术进步变得更加丰富,相反,也可能变得过时甚至被证明错误。因此,需要重视证据的更新,加强后效评价,以止于至善。(三)循证实践五个步骤(1)提出问题:包括临床问题、卫生政策问题等。(2)检索证据:制定科学、严谨的检索策略,系统、全面地收集证据,并进行分类整理。(3)证据评价:采用科学的方法、公认的工具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严格评价,从证据内在真实性、外在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适用性等角度,综合分析证据并进行推荐。(4)应用证据:依据检索获得的并经过评价的最佳证据,指导决策,制定实施方案。(5)后效评价:对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做出决策的效果进行评估。若效果很好,思考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如果效果不理想,要分析原因,开展进一步循证研究,探索新的解决方案。第二节循证医学发展及影响一、国际循证医学的发展1979年,英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ArchieCochrae提出“应根据具体疾病/治疗,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联合起来分析,并随新临床试验结果的出现不断更新,以便得出最可靠的结论”,并推动理论付诸实践。1987年,laiChalmer等根据妊娠与分娩的RCT结果撰写的系统评价,肯定了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早产倾向的女性有效。该结果在欧洲的推广,减少了欧洲新生儿死亡率的30%~50%。系统评价的结论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系统评价发展应用的一个里程碑,Cochrae协作网的logo也据此结果设计。1992年,在英国国家服务中心的资助下,由IaiChalmer在牛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以Cochrae命名的中心,旨在开展、保存和传播医疗保健方面的系统评价。1993年,在牛津召开首届Cochrae年会,正式成立了国际循证医学组织Cochrae协作网(CochraeCollaoratio)。此后每年在全球不同的地区召开Cochrae学术年会(CochraeColloquium),2018年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第25届年会。Cochrae协作网的宗4第一章循证医学概述旨是通过生产高质量的系统评价和证据综合,推动健康领域的知证决策;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让Cochrae证据进人全球卫生决策制定的核心位置。目前,Cochrae协作网已在全球建立45个Cochrae地区中心,包括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名成员和35000名支持者。1gg6年,CONSORT声明(coolidatedtadardofreortigtrialtatemet)发表,这是首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推动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提高和方法学进步。2000,GRADE(gradigrecommedatioaemet,develometadevaluatio)工作组成立,2004年推出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并于2011年更新。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建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teratioalcliicaltrialregitrylatform,ICTRP),为全球临床试验注册和信息检索搭建了国际化平台,推动了临床试验透明化进程。2o09年,WHO与Cochrae协作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高质量证据生产、传播、更新和转化应用,推进全球循证决策和实践。2011年,Cochrae协作网和WHO确定了包括“WHO生殖健康图书馆”“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指南制定”等一系列合作项目,推动国际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推动建成更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体系。国际循证医学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以及Cochraelirary的发展,为全球循证研究合作、数据共享和转化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学家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建立规范并向全球推广,保障了全球循证实践的同质性和相容性。二、中国循证医学的发展1996年3月,原华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华西医院)刘鸣向Cochrae中心创始人IaiChalmer提出建立中国Cochrae中心的想法。同年中国卫生部代表团访问Cochrae协作网,laiChalmer建议中国成立Cochrae中心。李幼平负责推进中国循证医学中心/Cochrae中心筹建工作。1997年7月,卫生部正式批准在华西医科大学建立中国循证医学中心/Cochrae中心1997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在成都召开了首届中国国际Cochrae学术研讨会1998年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州举办中医学术带头人培训班,李振吉、刘保延、李幼平讨论了中医药系统引进循证医学的设想和规划。1999年3月,Cochrae协作网批准中国Cochrae中心,成为Cochrae协作网第13个国家中心。2001年,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创办《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2年批准四川大学牵头5循证中医药学建立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2003年聘请李幼平为网合中心主任。2004一2007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连续4年举办“教育部循证医学师资培训班”,为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35所医学院校、17家医院培训了400余名骨干师资和后备人才。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教育部批准建成18个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遍布全国15个省市区。2007年,经WHO和国家卫生部批准,建立WHO临床试验平台一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国循证医学中心采取学科、平台、梯队、知名度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循证医学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使我国循证医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三、循证医学影响自诞生后短短25年来,循证医学以其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快速兴起。得到管理部门、医护人员、研究人员和公众的接受和认可,传播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国医学杂志》(BMW)在2007年发起了一项活动,请读者回顾自1840年BM0创刊以来的医学历史,并提出最重要的医学里程碑。一组编辑和评审者从70多个提名中最终确定了15个里程碑,其中就包括循证医学,使其与抗生素、麻醉药、疫苗、医学影像、DNA结构发现等重大医学成果处于同一行列,成为20世纪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新兴学科。循证医学深刻影响到全球医疗卫生决策、实践、教育和研究的各个方面,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和医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循证医学与各国各地区的医疗实践相结合,本土化发展不断深化,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循证医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使其应用范围和效率大大提升,显示出更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循证医学进人发展的新时代。(一)医学决策科学化循证医学的发展推动了临床研究的开展和证据的丰富及转化应用。从临床实践层面,不同的疾病类型均制订了循证指南,对不同疗法的证据进行分级评价,并给出推荐强度;随着证据的变化,不断更新完善诊疗指南。这使临床医疗行为得到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不合理的诊疗行为。从政策层面,循证医学影响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保、医疗和基本药物政策的制定,使在有效、安全、价廉、可及等方面更优质的疗法进入到政府采购或报销目录,而成本/效果欠佳的产品不能被纳入公共财政支付范围,这有助于节约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有助于基本医疗保健制度的落实。(二)临床研究透明化循证医学的发展,推动了高质量证据生产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临床试验注册和规范发表,到临床试验过程控制和数据共享,从设计、实施和报告的上游、中游、下游加强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建设,实现临床试验全过程透明化1.入口把关,实施临床试验方案注册为了保障临床研究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避6···试读结束···...

    2022-08-19 深圳出版集团张俊皞 张俊华发表的文献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