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病茶疗十六方》柯政,程小芹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慢病茶疗十六方》【作者】柯政,程小芹编著【页数】166【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7.12【ISBN号】7-5192-0591-1【价格】CNY68.00【分类】茶叶-食物疗法【参考文献】柯政,程小芹编著.慢病茶疗十六方.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7.12.《慢病茶疗十六方》内容提要:本书作者从数以千计的茶疗方剂中遴选出蜂瓜茶、柿菊茶、沙竹茶、黄精枣仁茶、桑椹清通茶等校验茶疗养生名方并进行综述,同时收录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神经衰弱、顽固性便秘等慢性疑难病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使读者知病理、晓疗法、祛病苦,为广大读者按图索骥、选方用药提供有益指南。...

    2024-01-04 慢病茶疗十六方 茶疗法是什么

  • 中考文言文必考十六篇【杨巧玲】|百度云网盘

    中考文言文必考十六篇【杨巧玲】8讲...

    2023-03-25 文言文中考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中考占多少分

  • 诸葛学堂满分地理十六讲陈周主讲|百度云网盘

    ...

    2022-12-16

  • 杨巧玲 中考文言文必考十六篇|百度云网盘

    杨巧玲中考文言文十六篇目录:├─第一讲《醉翁亭》《岳阳楼》考点分析│├─(1)《醉翁亭》《岳阳楼》考点分析第一段.m4│├─(2)《醉翁亭》《岳阳楼》考点解析第二段.m4│├─(3)《醉翁亭》《岳阳楼》考点解析第三段.m4gt│├─(4)《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考点分析,第四段.m4│└─《醉翁之事》考点分析亭》与《岳阳楼记》.doc│├─第二讲《小石湖记》与《桃花源记》中学考点的秘密测试│├─(1)《小石湖的故事》和《桃花源的故事》试题第一段.m4│├─(2)《小石湖的故事》《小石湖》和《桃花源记》第二部e考点reveal.m4│├─(3)《小石湖记》第三部《桃花源记》.m4│├─(4)《小石湖的故事》和《桃花源的故事》第四部分考点揭晓.m4│├─(5)《小石湖的故事》第五部分和《桃花源的故事》桃花源.m4│└─《小石湖》和《桃花源》考点揭晓.doc│├─第三讲《名师表》和《承天寺夜游》》中考难点│├─(1)《师表》《承天寺夜游记》中考难点第一段.m4ltrgt│├─(3)《名师榜》与《吉承天寺夜游》中考第三部.m4│├─(4)《名师榜》与《净城寺夜游》游》第四段难点.m4│└─《师表》》和《承天寺夜游记》.doc│├─第四讲《陋室铭文》和《爱莲说》命题│├─(1)第一段《陋室铭》和《爱恋说》中的中考命题点。Sectio2.m4│└─《陋室铭文》与《爱恋说》中考命题要点.doc│├─第五讲【www.xue-a.org学霸网】│├─(1).m4│├─(2).m4│├─(3).m4│└─详解.doc│├─第6讲《论语》《我要鱼》│├─(1)《论语》《我要鱼》中考第一段试题.m4│├─(2)考于《论语十言》和《我要的鱼》第二段试题.m4│├─(3)《论语十言》和《我要的鱼》第三段试题.m4│├─(4)《论语十言》第四段试题《我要的鱼》.m4│└─《论语十言》和《我要的鱼》.doc│├─第7讲“生于忧患,死于安宁”和“曹刿之辩《命题法》│├─(1)“生于忧患,死于安宁”e》《曹妪之辩》命题法第一段.m4│├─(2)《生于忧,死于安》命题法第二段.m4│├─(3)《生于忧虑而死于安宁》与《曹刿之辩》命题规律第三段。m4│└─“生于悲哀,死于安宁”与“曹刿之争”命题规则.doc│└─第八讲《邹忌讽齐王劝》《马《说》考点及答题技巧│├─(1)《邹忌讽齐王受教》与《马说》.m4├─(2)《邹忌讽齐王听劝》.m4├─(2)《邹忌讽齐王《谪诫》《马说》第二段考点及答题技巧.m4├─(3)《邹忌讽齐王》第三段考点及答题技巧齐受劝”与《马说》.m4└─《邹忌讽齐王受劝》与《马说》中学考点与答题技巧.doc...

    2022-12-09 醉翁亭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 南画十六观PDF高清插图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南画十六景》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文笔流畅优美,充满韵味和意境,适合愉快的阅读,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审美享受。议论真谛,也自成其美,这才是好书的境界。简介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一个至今仍引起人们兴趣和研究价值的问题。本书不是对文人画的平面研究,也不是对文人画发展史的梳理,而是着眼于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本真”,这是文人画的一个根本问题。文人画的发展。它突出了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本书共有十六章。选择了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一章都围绕一个关乎文人画大局的关键问题展开。例如,通过明代画家陈鸿寿,他把注意力集中在“高谷”问题上。十六位画家是十六个视点,共同构成了文人画追求本真的整体表现。本书秉承了作者一贯以优美的文字表达深刻思想的写作风格,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关于作者朱良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北京美术学院外聘专家,北京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究员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特别是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与艺术的关系,注重从艺术中汲取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着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屈原风莲》、其他作品。南画十六景PDF预览《南画十六景》试读:序:文人画的本真性让我们从书名开始。《南画十六景》的观众是谁?画作的真实性。所谓江南画家,特指中国传统文人画。因此,本书的重点在于:文人画的真实性。以前读过陈老莲的《隐士十六景》,深有感触。十六幅画,十六个观景点,依次为:游村、酿桃、倒书、醒石、喷绘、味香、蜀黍、沾菊、浣颜、函谷、文月、福泉、囊幽、孤寂、香、味梵天。这十六幅画是他晚年隐居生活的写照,是他这一时期精神追求的缩影,是他人生种种问题的“形象答案”。因此,那些说“观察”的人是在思考生活的现实。老练的画名来源于佛经。《见无量寿经》有十六门。经上说,念佛的修行人,想生西方极乐世界,请佛陀说明修行的方法。视界、地界视界、宝树视界、八功水视界、全视界、华祖视界、像视界、佛身视界、观音视界、大通视界、普世视界、杂视界、上位观、上位观,中下观。每个视图都显示了一种特定的实践方法。想它像水,看水清澈纯净,想它不散,想它会变成冰,想玻璃从冰。观照不是肉眼观察,而是心观照,进入净土、真理之门。之所以取名十六观,不是要根据佛经创作一本书,也不是讨论老练的《闭关十六观》,而是引出一种观实的思想。因为,在我看来,推动传统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一个“真”的问题。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这道“真理之门”。在文人画发展的初期,就提出了“真”的问题。景浩的天才散文《笔法记》探讨了唐代以来绘画界出现的新水墨形式。看法。审判者,也审判者。画必有形,形必有物,画必有物,是吗?水墨的轻盈与色彩的生动世界如此不同。可以说是真的吗?文章从绘画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问答的形式,提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画家,画野”。这是传统绘画的主流观点,即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用丹青的美妙色彩来描绘世界和万物。画叫“丹青”,就是这个意思。景昊认为,“花”只能是“勾”,只是表面上的相似。一种是“画家,绘画”。“画”就是“写实”,表现世界的“真实气氛”,展现“物的本源”。后来北宋人托名王维的《山水诀》,说“天道之性,造化之力”,亦是此意。画家也画,对同一个词的这种解释强调了“如实呈现世界”的想法。这里的真理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形象的真理(可以称为科学真理),一种是生活的真理。景浩认为,绘画作为一种表达人类精神性的艺术(接近今天人们所说的“艺术”),必须反映生活的现实,所以外在形象的现实被排除在“真实”的现实(现实生活)。范围。由于他追求生活现实的倾向,水墨被他推广为一种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图0-1)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确立,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真”的问题展开的。苏轼有一个故事:“东坡在考场用笔画竹子,见了就说:‘世间哪有竹竹?阿宝曰:“天下何有墨竹?”超越离煌,更应该被欣赏。”苏轼的反问是中国文人画史上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它凸显了绘画的真正问题。你见过世上的黑竹吗?黑竹和红竹实际上不是绿竹。为什么艺术家要违背常理,画出一个虚幻的存在?东坡等人。相信对相似形状的描绘无非是对一个物体的表示,这是不正确的。文人画与普通画的根本区别在于“百合黄女之外”求真,画家绘画是为了拍出自己的灵魂。这种文人画家所追求的超越表象的真理,只能说是“人生的真理”。元代以来,关于绘画真题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倪云林在回忆自己作画经历的诗中写道:“我初学作画,所见所闻皆如画。在郊游、城游时,一切皆画。我问方雅士,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墨池《诺危》蕴含我无量春。”他开始学习绘画,模仿异物,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后来他意识到他所描绘的外部世界是假的,无论多么真实。,没有意义。他认为,生活的本真才是他在画中真正追求的,是一种隐含着生命“春天”的真理。“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真的”对云林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许巍从幻象的角度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思考。他写了《老傀儡画鱼做这个》这首诗,从云林的画开始说:“元祯作墨竹,随意画墨。谁叫画?还是芦苇麻。我画尺子鳞,人问。什么鱼?答不上来,张典狂写草书。最近有鱼农,水晶杂玻璃,玳瑁海犀,紫贝,与车渠相连,上百种,还有有一千万个池塘,鱼有两尾,三尾,四尾,不知道有多少。问鱼,这鱼叫什么名字?竹子画得像芦苇和麻。他自己的画是鱼,但又不像鱼。在他看来,“新旧是天地造物”。事物没有一定的形状,一切都是虚幻的。如果停留在模仿上物,离现实会越来越远。白杨评价沉舟,援助:“事物之外的事物的画面让我对我嗤之以鼻。风景是艰难的,变化最初是看不见的。关上门去寻找真意,表现出转化和扭曲。”而不是山水花鸟形态本身。他作画时,每一次被外物束缚,就失去了“真”的意义。他受到启发,在沈周的画中寻找“真”的意义。目录前言:文人画的真实性一窥黄公望的“浑”1、秩序:神性与秩序第二,真实:不要看风景3、一切:在山满山水满水的境界中二观:道家梅花的“水禅”1、“渔父”话题2、超越“隐士”思维3、破坏“终极”价值云雾林三观一个,深沉的2、远3、安静4、幽秀四观:沈周的“和平”1、落花下的忧伤第二,时刻准备好了3、心与天的自我满足4、倪沉:寂寞的河边和温暖的河边五观,文征明的“浅”一个,婷玉2、往复3、关闭对象4、真赏六观:唐寅的“视觉典故”1、关于视觉典故2、古典与现代3、旧迹与真伪4、用事无为七观:陈道夫的“幻觉”一个“尚”和“旅程”两个“景”和“影”三个“病”与“冰”八景:徐渭的“水墨戏”1、画人间戏二是外观和外观3、打开方便门4、千年调九官董其昌《法门无相》1、真相只是空虚第二,我不能说3、懒得写名山4、无纵横大气5、放大光线6、节奏学不来十景:陈洪寿的“高谷”一,觉醒石2、品味形象3、香4、汉沽十一景龚贤的《荒原》一,忽然有山有水2、为什么总是荒地3、活笔墨4、创新“画家”说八大山人“参与”的“十二观”1、“参与”的概念2、“参与”的含义3、“涉”及权利4、“涉”与形5、“涉”与真十三景,吴玉山的“旧式”1、设立玉山老歌2、玉山老歌的特点3、天雪与老吉4、玉山古风与文人画传统十四景:云南天的“乱”1、显示生命本色的“混沌”2、“乱”的悲剧3、“乱”之美十五景:石涛的“冲动”1、消除混乱2、旋转静态3、擦去阴霾第四,做坏墨水金农“金石气”十六观一,玩金石2、悟清因3、筒领冷香主要参考文献名称索引后记推荐理由该书出版后,迅速引起各方关注。从内容到装订,深受学界和读者好评:著名美学家、学者北京大学叶浪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发教授强烈推荐本书。人们是“令人耳目一新”和“稀有”。国家图书馆文锦大讲堂、凤凰网书社推荐专题讲座,以及《中国文化报•艺术周刊》、《广州日报•博雅典集》、《中国科学报•都市书》等专访,《文汇阅读》周刊》《中国读书报》、《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艺术报》、《中国画报》、凤凰网、人民网等近20家平面及网络媒体、搜狐阅读等已发表书评、推荐和连载。...

    2022-05-06 文人画画家代表人物 文人画画家季酉辰

  •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在线阅读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中国财政史网络阅读十六讲金融与国家增长的内在关系一方面体现在金融对工具国的日常资源支持和目的国的管理作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财政危机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上。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金融史十六讲,欢迎下载阅读简介国家富强之路的金融逻辑刘首钢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中国的延续,那么历史朝代兴衰背后的金融原因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两千多年的帝王治国有何智慧和教训?《中国金融史十六讲》一书不注重传统史料的积累,也不以简单的时空框架为编排形式,而是致力于运用财政学理论重新解读从商周到当代财政史料的时代,从金融的角度揭示中国国家的发展规律,通过将财政思想的演进与财政制度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运用财政工具治国的奥秘和现代转型的艰难道路。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关于作者刘守刚,男,1971年出生,江苏建湖人。2000年和2004年分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他的研究兴趣包括金融史、财政思想史和金融政治。出版有《中国公共生产的起源与政策选择》、《西方宪政的历史基础》、《国家增长的财政逻辑》《家族财富帝国及其现代转型》等专着,以及研究生教材《金融九讲经典文献》,并在《管理世界》、《财经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目录第1课简介第二讲概念与理论第3课:从城邦到帝国的过程中的财政国家第四课:*帝国家庭金融的形成第五课:帝国初期财政理论的反思第六讲*帝国的衰落与金融救援第7课:第二帝国“税地”金融的实现第八课:民族生存竞争下第二帝国的金融创新与失败第9课:关于帝国发展时代财政思想的辩论第10课:第三帝国成熟且不灵活的财政收入体系第十一课:第三帝国被动功能概念主导下的财政支出体系第12课:继续集权但难以理性的第三帝国财务管理体系第十三讲:晚清财政转型与工具性国家改革第十四讲:民国目的国变迁与财政转型的失败第15课:新中国现代财政建设与国家转型进程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金融逻辑第十六讲读者评论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从金融史看中国历史。作为一个农业国家,近代以前总是在赋税和赋地之间做出选择,而皇朝历代的改革,由于历史的限制,也只是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例如,汉武帝重点改革暴利资源商品的管理方式;唐二税法改革主要着眼于“一亩三分地”的实施;宋中叶以经营暴利资源为主;明张居正的改革重点是节约开支、开垦土地、加强行政管理;清雍正着力落实纳税,加强行政管理。人口众多,国情复杂,技术条件落后,决定了任何系统都需要不断演进以适应新环境。从量入为出,到量入为出,不仅让财政更加灵活,也迫使政府与民众妥协和谈判。因此,促进了民主的发展。从来没有一步到位,空谈误国,实干兴国。中国金融史十六讲义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的历史重演1、改写现代性:(1)返回起点(2)深加工2、现代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基于一个假设:一种理论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并且对历史和地区差异不够敏感3、当前的经济研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数学和定量分析4、财政史不能止步于历史数据,需要愚弄理论,经济学也不能为财政史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5、回到起点:让金融回归政治学学科财政活动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具有政治属性6、探索一种新的基于解释的写作方法(即深加工),解释所用的理论主要是政治理论7、财政政治:研究财政活动中的政治问题的学科,或从政治角度审视财政活动的学科8、政治活动:权利活动,将政治过程视为权力的分配和实现了解权力的来源、权力的目标、权力的静态配置、权力的动态运行等。这些涉及到财政权力的合法性、公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9。熊彼特:财政史使人们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变迁的规律,一个国家命运发展的动力,以及现实情况发展和消失的方式10。金融史研究:蜜蜂型加工材料并形成新见解11.坚持两个立场:从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和物质惩罚来看坚持以中国为中心的立场将中国当前的现实视为民族有机体自然生长的结果12.这本教科书的主角是帝国第一帝国、西汉、东汉唐宋第二帝国明清第三帝国13.叙述的重点是帝国类型前后的历史时期从西周初、清末、民国到当代末期概念与理论第二讲在解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经济学理论14、国家两种含义(1)用来指在特定时期,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由公共权力主导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即共同体意义上的国家这里的社区是指从事政治活动、扮演政治角色的稳定群体,以共同权力为核心这里的国家是指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共同体(2)用来指行使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力体系前者强调人口——目的国家,后者强调政权组织——工具国家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显然更关注工具状态,因此他们往往将工具状态直接称为状态目的状态:被统治者工具国家:统治者工具国家:政治和军事力量目的状态:经济和思想力量工具性国家最重要的特征是有效性,即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发挥作用目的性国家最重要的特征是合法性:认同15、国家类型:城邦:人口帝国:领土现代国家:主权16、城邦:大部分资源属于共同所有权人口增长,土地资源不足部分离开,创建一个新社区17.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资源就不足了移民不能解决问题如何解决?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一是使用战争战术,二是内部采用更高效的制度结构18.主权:主权者作为权力的源泉,占据最高地位,然后宣布拥有所有土地的财产权,然后在此基础上行使公共权力。为了协助君主行使这种权力,官僚机构不断发展,这意味着人类进入了帝国时代19.在逐渐固定的领土上,人口相对固定,国家很难依靠外部扩张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能更多地依靠制度创新来协调内部关系20。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超越了农业经济的水平。工商业活动高度依赖个人努力,国家需要为其建立私有财产关系和自愿交换制度。同时,君主亲自行使公权的制度弊端也很突出21、此时,共同体的宗旨要求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并经公众同意而形成的组织行使公共权力。也就是说,目的性国家向工具性国家提出了发展主权的要求22、状态转换:工具状态的重大变化,也表现为目的状态的重大变化23.金融:在所有类型的国家,政府的生存和公共事务的建立都需要资源的支持。筹集和使用此类资源的活动通常称为财务24.财务活动分为:收入、支出和管理25、支出:军费和官俸支出是皇朝时期最重要的支出26、现代国家的支出:经济支出和福利支出27、财政管理活动:在现代国家,只能实现基于公众同意(即现代预算)的财政管理28、财政收入(1)税收政府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固定地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基于社会普遍意志而形成的立法权,是对公众的收入或财产进行普遍、平等、直接、规范的征收而形成的财政收入政府收费:行政部门以向特定人群提供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收费形式弥补部分成本。它本质上是行政部门与人民之间的交易。(2)公共债务政府无力支付财政赤字时通过借贷获得的财政收入(3)国有财产性收入政府以国家共同体的名义拥有、控制或转让财产的各种收益对于天府是租还是税,学界众说纷纭本书观点:帝国越早,地租性越强,帝国越晚,赋税性越强当代中国国有财产收入主要分为三种:(1)土地出让费(2)自然垄断国有企业的利润(3)行政垄断国有企业的利润通过配额分配、特别拍卖或企业利润等方式获得高额收益。(4)特价出租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从富裕的欧美国家获得部分经济盈余主要指:一是自然资源租金另一个是战略租金:来自有效战略位置的外国军事援助和财政援助29、财务类型按主要财政收入形式划分如果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来自税收,则定义为税基财政可以定义相同的方法,家庭财富型金融、公债型金融和特殊租金型金融以税收为基础的金融和以家庭财富为基础的金融最为典型30。当代金融:公共财政。现代税收是真正的税收。税收金融是现代金融的象征31、家庭金融:财政收入的来源是政府拥有或控制的财产,是公私合一的财产拥有或控制财产的三种不同方式:(1)西欧封建时代的家庭风貌(2)中华帝国时期的家族国家风格(3)1978年前中国的国家制32.本书用家族式和家族式来描述西欧封建君主与中国帝王在财产权上的差异前者:只有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的领土来获取财政收入,而其他的土地则作为领土分配给各级贵族。国王和贵族的土地所有权方式几乎相同后者:宣布天下所有土地为自己所有,其他人只在君主允许的情况下占有和耕种一部分33.城邦:以人口为支撑点,财政收入主要靠人34、帝国:土地为支撑点,主要收入形式为直接向土地使用者征收或村社征收的地租或其他资源租金35、现代国家:主权,使用主权权力直接对公众的个人收益或私有财产征税36、熊彼特:国家转型的原因是:中世纪后期的金融类型从家庭财富类型转变为税收类型37.财政社会契约:(1)在国家间程序战的背景下,哪些国家能够有效地获得物质资源将赢得战争(2)那些征收压迫性税而没有建立纳税人代表制度的国家是无法获得生产的,因为征收压迫性税会引起阻力,使征税成本过高,而通过压迫获得收入的代理人,会保留一个自己的收入很多,压迫性的税收是低效的(3)纳税人同意征税制度较好;代表系统可以有效监控(4)如果统治者的收入依赖于纳税人,那么将自己的命运与公民的财富联系起来38、协商模型财政社会契约统治者交换臣民税收的代表39。合法化模式财政社会契约统治者提供它作为纳税的奖励,它实际上是统治者使税收合法化的工具40。并非所有税收都能促进现代国家建设,包括三种情况:(1)主要对农业收入征税时。农业税,政府可能会使用压制性策略而不是谈判这个时候民主很难产生,因为土地不能移动,如果农民被征税,他们就没有多少避税的选择如果对流动资产征税,由于纳税人实际或潜在的避税能力,政府倾向于与纳税人分享权力(2)以关税为主时拉丁美洲依靠进出口税提供财政收入的国家,不需要建立复杂的金融机构,也不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来换取纳税人的合规性(3)税收主要靠企业寡头政府选择对大企业征税,官僚化和对寡头的压迫41、国家增长的金融逻辑国家增长:国家类型内的发展和变化互动:最初,工具性国家和目的性国家是政府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工具状态塑造了目的状态,使目的状态像工具状态一样服从并提供资源后来,目的性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工具性状态继续调整看完中国金融史十六讲1、人的本性是饿时求食,劳苦时求失,受苦时求享乐,屈辱时求荣。这是人民的心声。在商鞅看来,有好人心不是坏事,值得建设。可以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目的的依据。利用人性,充分利用情况。2、儒家认为现在不如从前,挽救现状的关键是恢复三代统治。孔子的思想是从周朝恢复周礼。孔子认为,天下动乱的原因是国家的弃权。因此,他极力主张尊重周家和统治者,恢复世界秩序。天真太天真了,如何从礼乐的崩溃中恢复过来?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儒家所倡导的周朝礼制已不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法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明智之举3、老子所倡导的世界秩序是一个人烟稀少、相互隔绝的小国。享美食美衣,安居乐业,尽享风土人情。邻国相望,耳闻鸡犬之声。直到老死,人们才相互交流。没有统一的环境,就不可能实施这种政策,但如何统一世界,用战争​​消除战争,让战争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4、商鞅改革内容:主要包括金融体制、地方政府体制和文化教育体制财政经济体制:建立土地产权基础(确立君主对国家土地的财产权和土地私有制,100步改为1亩,240步改为1亩),构建实用的金融体系制(重农,克农)商),统一度量衡。地方政府制:广兴县制,代替分封制。商鞅后,县数不断增加,设县文化教育体系:弱者,无知者。提出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不利于国家治理。第一次改革要求焚烧儒家经典《诗》、《书》,提倡农战教学和法制教育。5、捐赠:军费税:行政费用为战车战马的士兵和士兵的战斗捐赠,以丰富国库。城郊祠堂祭祀百神,皇帝赡养,百官、饮食、民政开支6、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汉初的田野工作水平低下,不值得历代史书所称颂。国家要履行职能,就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收入水平过低,要么是以削弱国家职能为代价,要么在现实中发展大量非标准收入来补充。一开始是30税和1税。实际上到了武帝末年,已经变成了定额的亩租。后来,土地税变成了人头税。纳税人7、汉代财政改革包括:1、借货币改革之机,攫取暴君的财富。您不得铸造硬币。朝觐期间必须使用特殊且昂贵的白鹿皮币和铂金币。二是增加财政收入,削弱强者的财力。对被指控的商人,没收其全部财产,对主动举报的,处以财产一半的罚款。三是调整财务管理方式,实行盐铁垄断。平民煮盐,政府购买,农民工或囚犯生产的铁器归国家所有。第四,一路,地方贡品,一部分收藏,其余的中央长途贩卖贸易,哪个地方缺什么,中央卖什么平准政策:通过调整材料供需,稳定市场价格波动买官贵人,用钱买来8、《论盐与铁》主要涉及三大问题:1、财政支出规模是大是小?这个问题涉及国家运作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第二,工商业能否成为财政收入的来源?这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基本政策问题。3、暴力资源商品如何管理?这涉及到国家的财政管理和国家治理的问题。9。财政支出规模是大是小?博士。共青:太好了,我们必须用暴力和法治的工具来实现外部安全和内部秩序稳定。并积极干预经济社会。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满足支出需求。他们对财政支出能够发挥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充满信心。文学先良:越小越好。安全和秩序的需求确实在经济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治国理政要遵循过去时代的道德要求,以身教为手段,实现外在和平,内向安定。政府和皇室消费扩大,会对社会生产造成危害。财政支出规模越小,财富越能积蓄,财税越少,人民就越富足。10。工商业能否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公共秘书:当然。把它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对特殊商品实行国家垄断。文贤:你最好不要。工商业对财富增值有很大的作用,但工商业的发展会破坏社会风气和道德基础。此外,工商业也将成为政府和大小官员剥削人民的工具。(如垄断)11、如何管理暴力资源商品?(盐铁酒茶等)共青博士:完全垄断。从无形中取之,使人不怒。并且可以实行规范化管理,平衡社会力量,避免强权崛起。文德:让人民操作。国家垄断破坏了国家的道德和农业工业基础。虽然是无形的,但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伤害着人们。完全垄断超出了国家的管理能力。国家垄断不压制私人权力,垄断行为只是将其转移到掌权者手中,获得巨额财富。...

    2022-05-05 统治与岁入 国家统治者4税收

  •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第一辑套装共十六册电子版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以新视角、新方法研究中外史的杰作新史学与多样性对话系列第一卷共16卷,豆瓣平均分8.5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历史”品牌重点丛书之一!"从梁启超《新史》的思考与构想开始!以新视角、新方法研究中外史的杰作!新史学与多方对话丛书第一期电子版图片预览简介“新史学·多重对话系列”是“新史学”品牌的第一个系列。这套书是《新史学与多样性对话》系列的第一卷。主要收录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著名著作,以史学为主,同时吸收人文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该系列共有十六幅作品:★《法式风格:革命的政治文化(增刊)》豆瓣8.0高分推荐!国家教委“跨世纪高校历史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以礼撰稿!揭示大革命时代群众现象的基本特征,强调大革命的群众现象对于了解法国大革命以来乃至整个大革命的政治风格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清代江南瘟疫与社会:医学社会史研究(修订版)》豆瓣8.0高分推荐!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于新忠的杰作!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的互动的详细介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清代江南社会的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讨论过。是我国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着!★《重塑中国: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研究》先生。黄兴涛,中国“新文化史”和“观念史”研究有影响的探索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面呈现“中华民族”重要概念,深刻揭示现代中国的民族身份和民族命运的历史征程!★《施恩育人:明清慈善组织》豆瓣8.8高分推荐!中国科学院人文学科组院士、香港大学教授梁启子!通过慈善组织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变迁与价值观变迁的关系,并与海外汉学对话,回应中国是否有“福利国家”的传统,为明清社会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历史场景丰富了世界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中观:东西方思想结合下的中国史研究(更新版)》豆瓣8.4高分推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的杰作!中层理论的构建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意义,不仅可以让我们摆脱宏大叙事的纠葛,更可以探讨如何改变历史圈子里只有拉车的工匠式的历史观。并且不看路!作者新的长序,包括他十年来的感悟,更趋于和谐的历史叙事!★《能夏泽达与渐沐化风:政治体视域下的华夏与华夏》豆瓣8.9高分推荐!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中国三九世纪研究院胡宏的杰作!从政治体的角度,尝试为理解古代中国提供一条新的路径!★《郡下不是皇权吗?——清代行政区划与基层社会治理》豆瓣8.3高分推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胡恒!系统全面地收集清代档案、档案、政治文献,探讨清代县级行政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国异乡:现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豆瓣8.1高分推荐!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东杰的杰作!本书通过对清末民国四川社会文化史的几个片段的勾勒,试图更深入地思考现代中国的地方、国家和身份,特别希望突出四川的两个方面。“民族地方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互补文化现象的重要性!★《明清社会礼仪》豆瓣8.5高分推荐!柯大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兼讲座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院士!它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可观察到的地方礼仪传统的表现形式,并重构了这些礼仪适用的地方制度的历史,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1766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类转型》豆瓣8.5高分推荐!法国青年学者徐进进的杰作!我们能否从卢梭的人生跌宕起伏中发现现代法国历史的悲剧?1766年的卢梭”是一个具有多种可能性的起点!★《危机与重建:大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豆瓣9.1高分推荐!聂隐娘的年龄和环境如何?封建领主的割据统治是如何导致大唐帝国的重建和自己的终结?笔者将竹笋从纠结中解脱出来,给人一种阅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觉!★《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现代人文东西方研究背景》本书主要研究陈寅恪学术研究的世界学术背景,特别关注陈寅恪时代国际东西方研究对其学术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影响!★《长安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文化》豆瓣9.2高分推荐!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邱路明的杰作!从政治的动态演变和诸侯镇内部变迁入手,探讨唐朝诸侯诸侯问题,探寻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约定俗成与默契!★《阳明学的乡村实践——以明中后期江西省吉水县和安福县为例》豆瓣8.3高分推荐!以江西省吉水县和安福县为中心,探讨两地阳明学的草根进程,包括学术在当地的发展、学术团体的动员能力、阳明学者如何处理与当地村庄的关系!★《维护正义的奉献:清朝(1730-1911)的天府与国家财政》★豆瓣8.8高分推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周健!以大量清代档案、政治书籍、选集和地方志为基础,通过“古”和“现代”,结合制度、人物和历史事件,对清代的土地财产制度、政府财政进行了扎实的论述和国家治理问题!目录1766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类转型封面标题页版权页人物介绍前言目录第一章卢梭的病第1部分:无法避免的问题第2节急性间歇性卟啉症第三节补充证据和佐证第四节迫害妄想第5节理解卢梭第二章1766年的卢梭和休谟活动第一部分第2节天气、舆论和卢梭休谟争议第三节卢梭休谟之争与卢梭在英法的形象第四节“自白”的写作:情境与意图第三章卢梭与文学共和国第一节文学共和国的结构第二节文学共和国的主题第三节文学共和国的精神第四节卢梭进入文学共和国第5节1766年卢梭的转变第六节文学共和国的解体第七节萨德问题第四章:法国大革命时期卢梭的形象第一节卢梭的革命话语体系前奏第2节1778-1782:模糊理解第III节1782-1789:阅读趋势和道德争议第IV节1789-1794:夸张的神化和愤怒的沉默第5节1794-1799:反击和妥协第6节卢梭和日内瓦:背后的荣耀结论卢梭的蜕变一个第二三个附录卢梭书信全集的身体话语参考文献我。中国文学二、外文文件后记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结合下的中国史研究(更新)封面标题页版权页重新审视“中间论”的应用:基于跨学科演化的分析自订目录第一章:“正统观念”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起源与反思我。“国史观”的兴起与现代国家的形成二、社会历史表达与世界体系的关系3。美国汉学思潮中的“世界观”与国内史学的关系4。中国史学的传统渊源:“正统”与现代意识的矛盾关系5。起源神话:现代意识的陷阱6。“还原论”的幽灵:对实证主义的误解7。克服“正统”束缚的可能性:一种推测第二章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国思想史上问题意识的演变我。启蒙话语与“心理”阐释传统的回归2。如何创造性地改变传统?三、超越“激进”与“保守”二元对立框架4。中国思想史与“现代性”问题研究V。从西到东:“理论旅行”的现代意义第三章:“公民社会”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1。“国家—社会”的对抗性框架与地方史研究的兴起2。“公有领域”的概念与中国经验3。“韦伯陷阱”与中国城市史研究4。冲突与控制:汉口的现代化模式V。“汉口模式”的批判与反批判6。“公民社会”概念在中国史研究中的应用局限七。中国“公民社会”研究展望第四章从“士绅统治”到“地方自治”:基层社会研究的范式转变我。君子论:从“身份论”到“支配模式”二。村落社区的功能演变与地方组织解读的模糊性三、从结构功能分析到社区历史研究第五章“中层理论”的构建与中国历史问题意识的积累与突破我。“中间论”的解读与合理运用2。“现代化叙事”真的取代了“革命历史叙事”吗?3。黄宗之“过密”观对“中层理论”建设的指导意义4。“儒学区域化”的概念:知识社会学建构的得与失5。“儒学区域化”概念在西学语境中的定位6。构建中国式“中层理论”解释的多种资源第6章:后现代思想中的我们:如何改写历史?1。从“后现代”到“后殖民”:中国语境的差异与选择二、后现代方法在中国史研究中的具体实践3。“现代叙事”与“后现代叙事”之争:几个研究问题分析4。后现代研究取向的自我调整与发展5。《常识批判》:如何区分立场和方法?主要参考文献危机与重建:大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封面标题页版权页顺序目录简介第1章河南:对抗开始的地方第一节:河南节度使与张迅第2节元帅时代第三节永平军的成长与转型第四章平陆县的解体总结第二章关中:关于空间的命题第1部分:外星人威胁和空间重建第2节派系危机和太空崩溃Sectio3东大门的空间塑造第四节:申策军镇空间演变总结第三章河北:“转型之地”的异同第一节:安禄山叛乱与河北第二节后安禄山时代的造反第三节和硕三镇的性格差异第四节帝国东北地区总结第四章江淮:新旧交替的舞台第一节:永旺东征图第二节刘战造反的真相第三章:时代来临第4节叛乱和动荡时期的结束总结封建城镇时代的意义附录后记中国的“异域”:现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封面标题页版权页目录简介第一章“家乡神”的建构与重构:从地方志看移民协会崇拜的地域认同一、“神”的诞生第二,“一个角落”连接“世界”三、成为“四川人”四个。结论第二章地方认同与学术意识:晚清民国的“蜀学”理论1。近代“蜀学”兴起的各种理论述评二、近代学风的转变与“蜀学”的兴盛三个。近代四川本土认同与学术自信的提升4。现代“蜀学”的意识五,剩下的第三章“异乡”:1920-1930年代四川人认知中的国家与四川一、中学里的“异乡”二、四川在川老外的评价三、四川是外国吗?四个。结论第四章高等教育的国家与地方:四川大学的国有化进程(1925-1939)我。国大与省大名实错位二、“国有化”与“中心化”的纠葛三、从“国有化”到“党化”四个。结论第五章制度与学风:民国时期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首先,学科成立第二,前主流三个。结论参考文献索引后记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现代人文的东西方背景封面标题页版权页谢谢目录简介第一章陈寅恪在哈佛的学习及相关问题简介第一节:陈寅恪参观哈佛花园第二部分:哈佛花园的杜英杰结论第二章:陈寅恪早期与德国学术联系的新证据简介第一节陈寅恪与德国东方学会第二节陈寅恪、白乐日与近代唐史研究陈寅恪和于靖是朋友结论第三章东方学、西方学与历史:陈寅恪的学术世界简介第一节开始于陈寅恪关于港河台的一封信第二部分:陈寅恪著作中的西方经典第三节:1940年代陈寅恪获得的英美学术荣誉的起止结论第四章陈寅恪所谓东方学的书目渊源简介第1部分:东方研究参考书目第2节东方研究书目结论第五章佛教与新人文主义:巴比特对中国学者的影响简介第1节巴比特和早期东方学第二节巴比特的佛教思想及其历史背景第三节巴比特对哈佛早期中国学生的影响结论第6章佛教、佛教、佛法:中国佛教与现代性简介第一节佛教在欧洲的发现与现代佛教教义的兴起第2节现代佛教在日本的兴起第三节中国佛教与现代性:以王恩阳为中心结论第七章:文献主义与民族主义:现代佛教视角下的陈寅恪简介第一节陈寅恪的佛教与文献主义第二节陈寅恪的佛教与文化民族主义结论第8章陈寅恪和牧人简介第1部分:理解的同情第2节民族和文化观点结论第九章美学与启蒙:现代中国的牧人简介第一节王国维与赫尔德第二节赫尔德美学思想进入中国第三节李昌之牧民与艺术史结论第十章民俗与民族:周作人和牧人简介第一节民俗与民族文学第二节国籍和国籍结论第11章自由与真理:个人倡导与现代思想简介第1节思想自由第2节少数派第3节民族研究结论附录1:1919年哈佛中日学生的比较研究简介我。1919年哈佛教育政策与制度概览2。1919年哈佛中日学生的相似之处三、哈佛中日学生的区别结论附录II没有过去的历史:学术史中的日本东方研究附录3黑田敏夫,日本中古史上的巨擘参考文献心声:普通话运动与现代中国封面标题页版权页目录简介:语言和历史我。语言与民族主义2。民族语言运动研究的各个方面三、民族语言运动简史四、宇宙膨胀5。历史领域的语言史第一章:从文字的变迁看清代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剪音运动一、文字与繁荣二、中西学之战与断音运动三、语言与语言融合的概念四、文字与演变五,剩下的第二章一国两种语言:曲音运动中的“民族”与“民族本质”一、打造“民族”二、“保存国粹”与剪音运动三、“简字”不“简”四,剩下的第三章:声音能入心吗?1。“声音文化”与剪阴字运动的兴起二、切音节的运动及“语言统一”的提议三步走“两条路”四,剩下的第四章:词源于音:汉语拼音思想对“音求义”的传承颠覆一、因声求义二、因声造词三、以继承打破传统四,剩下的第五章:弃字救国:白话运动与汉语拼音辩证策略的调整1。“只是废掉汉字吗?废掉中文?”2。“打破不进步的话,说日常进步的语言”3。“汉字有文言,拼音有格调”四个。结论第六章“回归独立”:中国进步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与政治理想我。语言形态分类及其在中国的早期传播2。中国语言学家对问题的重新定位:胡以禄的观点3。中国语言学家对问题的重新定位:来自其他语言学家的例子4。对高级汉语理论的否定与语言演化的另一种观点五,剩下的第七章“代表国家”:论国家建设与国语标准一、单独使用北京话与会议交流第二,取决于“多数”三、采用“活的语言”4。反对“北京话”V。结论第八章汉语为“一”:民族语言运动与汉语“方言”的确立一、“方言”的语义缩进二、论证汉语方言的同源性三、“当代”定位与历史追寻四、左翼文化人士的意见五,剩下的第九章“打折”统一:国羽运动中的“不统一”我。“民族语言不统一主义”的命题二、“双语”制度的实践三、改进的“兰庆普通话”4。文化传统与中国特色五,剩下的第10章:必须更正名称:现代政治和标准语言的名称替换1。从“国语”到“国语”二、“普通话”对“普通话”三、“国语”胜四个。结论结论:普通话运动与现代中国1。普通话运动与民族国家:外部与内部2。国语运动与“现代性”3。文字与语言:普通话运动的中国特色清代剪黄字图例一览表参考文献后记仁爱教育:明清慈善组织封面标题页版权页自订目录简介我。研究视角二、要讨论的问题三、其他值得注意的相关历史现象4。中国与江南学会V。所用材料第一章明末前的慈善事业一、古老的贫困观二、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关系3。摘要:社会文化认同与经济地位关系的模糊性慈善组织的历史第二章:明末清初民间慈善组织的兴起一、晚明慈善社的兴起二、慈善协会兴起的原因三、明末清初“好人”的背景及活动第三章慈善组织的制度化(1655-1724)我。明清慈善组织的变迁——以扬州苗圃为例二、清初慈善组织的发展与制度化三、清初善堂的理想4。“女仁慈”的政治:中央政府对慈善组织的态度第四章慈善机构的“官僚化”(1724-1796)一、官方积极干预二、新铜山会——与晚明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三、官僚与地方慈善家的关系四个。总结第五章乾隆中期以来的慈善“儒学”一、惜言二、清解堂三、章节总结第六章:嘉庆以来慈善组织和小社区的发展1。符合家庭制度的保姆协会2。棺材与综合善堂的发展结论我。慈善组织是“福利国家”的前身吗?2。慈善组织领导层和意识形态的变迁:“儒家”的发展3。公共领域与公民社会的争论附录“明清慈善活动(公元1600-1850年)”研究项目报告附录1托儿所附录2:清节善堂附录3:分棺山堂附录4综合山塘附录5地方志参考书目作品目录明清社会礼仪封面标题页版权页出版说明目录从礼仪到国家宗族公式:16世纪的礼仪革命与中国帝制晚期的国家珠三角的祭祀革命“礼仪革命”在中国的渗透程度公民社会,礼仪合二为一来自社会历史人类学与中国现代社会史:影响与展望19世纪的天地会:一种解释独立组织半文盲环境中的文本叛逆的传统19世纪的演变正统与异端的区别从祖先到皇帝TheIformalEmireofChieeEmeror:TheItegratioofReligioadLocalSocietyitheMigDyatyTakethePearlRiverDeltaaaexamleOrthodoxreligiouelieverItegratioofregioalacrificeBroadimlicatioofthePearlRiverDeltaexamleItheearlyyearofJiajigitheMigDyaty,thecaueadcoequeceofthedemolitioofthe"rotitutiotemle"aditimactothePearlRiverDeltaaditimactothePearlRiverDeltaTheemerorithevillage:theemodimetofthetateioutherChiaThelegedadetiquetteoftheNewTerritorieofHogKogThehitoricalevolutioofthePearlRiverDeltaCocluio:CoutryadCoutryFromtheMigDyatytotheReulicofChiaWritteadUwritte:ThePoliticalAgedaofWritteGeealogyLiteracyCultureGrouEligiilityAgeealogyiatreatydocumetIteralizedclaThelieagerecordaftertheformatioofthecla结论WhydidFohaecomeatow?TheevolutioofChia'uraadruralidetityitheMigadQigDyatieTwoviewofFohaLoyaltyadRighteoueGoveraceofthetow:hoadmaSocialBoudarie:NewcomertoFohaDiet:BatuadtheGetlemaCocluio:HowdidFohaecomeatowClaiaculturalcreatio——TakigthePearlRiverDeltaaaexamleThelaguageoftheclaCulturalTraformatioitheMigDyaty:TwoExamleClagrowthadecoomicdevelomet结论ClaSocialimadPulicCotrol:TagagTowhiithe1920ad1930组织TheworkofthetowhigovermetAritratio:HometowtoVillagerLadMaagemetRuralRelatioPoliticadaccetace战争结束Cocluio:ClaSocialim,Cotrol,adCulturalTraformatioFromSouthChiatoNorthChiaFarewelltoSouthChiaStudieWhatWeerDid'tKow:TowadEcoomicDevelometiChiaitheMigadQigDyatieMarketadRegioalCommuitie:TheCaeofSoutherChiaScholar'PowerThetowhigoveraceitheouthoftheYagtzeRiverSomecommetLiturgicalLeaderNoteotheladadclaofSimaGuag'tomiXiaCouty,ShaxiLocatioBuildigaSocietyDetermielieage结论Uret,govermetadlocalociety:readthe"XikaiLu'aFuZhiJiJi""TheReellioofQigyagMoutai"BuildiglocalcommuitieTherelatiohietweeLu'aadthefeudalgovermet结论FromidetitytoetiquetteThe"Ra"ithemiddleofMigDyatyaditiflueceothe"Rfamily""Crazy"PoliticaltruggleWhoarethe"eole"?Acetralhalladfamilytemle:theevolutioofclaetiquettefromtheedoftheSogDyatytothemiddleoftheMigDyatyFamilytemle,acetralhalladetiquettereformdurigtheJiajigeriod"AcetralHall"ithePearlRiverDeltaetweeSogadMigDyatieTheevolutioofacetralhallithePearlRiverDeltaitheMigDyaty结论ThetateadetiquetteimoderChia:areviewofthe"civilociety"deate简介Theevolutioof"tate"ithePearlRiverDeltaregioSocialormadetiquetteorm,whichimoreimortat?StateadEtiquette:TheNatioalIdetityofLocalSocietyithePearlRiverDeltafromSogtoMid-Qig后记FrechStyle:ThePoliticalCultureoftheRevolutio(Sulemet)顺序简介Itroductio:OthePoliticalCultureoftheFrechRevolutioPart1Breakig-StruggligwithTraditioChater1TheDilemmaoftheCotitutio我。TheorigioftheFrechCotitutioSecod,theourceofthemetalityoftheFrechcotitutioalturmoilThree,thevetoadthehiddeworrieehidtheuicameralytem4。"NoCotitutio,orDeath"!?ChaterIITheDilemmaoftheRereetativeSytem我。ThecoflictetweeidealimadrealimSecod,theattemttogetridofthecomuloryowerofdelegatioThree,therereetativeauthorityetalihedutotetalihedFourth,theiterfereceofdirectdemocracythoughtFive,"rereetativedemocracy"attemtSix,theghotofdeotimthatcaoteecaedChater3TheDreamofEquality我。UrecedeteddeireSecod,theaurddiviioofcitizeThree,theorrowoffemalecitizePartII"TheMotherladiCrii"ChaterFour:TheRevolutioofUcertaityOe,"revolutio"-curedturmoilSecod,"revolutio"-ratioalrogreThree,"revolutio"-ocialcrii4。"Revolutio"-SytheiofCotradictioChater5Fightigforthe"Reirth"oftheNatio1。"Regeeratio"haorolemodelSecod,"regeeratio"haalogwaytogoThree,"regeeratio"eededucatioChater6TheReligiouRitualizatiooftheRevolutio1。The"religiourevolutio"thatdetroyedtheoldymolSecod,theeole'characteriticofrevolutioaryymolThree,carivalcultureirevolutioaryfetival4。RevolutioizatioofdailylifeChater7ThefloodofrumorOe,theorigioftherumor2。RumoradCriiAwareeThree,thefuctioofrumorChater8TheOeeofRevolutioaryPolitic我。Oee:TheIroLawoftheFrechRevolutioSecod,oeeadcriiawareeThree,ati-artiaoliticadautocraticdictatorhi4。ThemetalityfactorthatledtothedeclieoftheJacoiCocluio:TheMaPheomeoadtheFormatiooftheFrechCivilWarPoliticalStyle参考书目Aedix1:TheHitoricalIteractioofChieeadFrechCultureotheIueoftheFrechRevolutio120AedixIIFrechRevolutioaryVioleceadModerChieePoliticalCulture173后记AdditioalotcritPlagueadSocietyiJiagaiQigDyaty:AStudyofMedicalSocialHitory(ReviedEditio)Reritedreface第1节第2节第一章介绍我。TheorigiofthetoicSecod,thecocetdefiitio(1)Plague(2)JiagaThree,reearchidea(1)ProlemofocialdevelometiMigadQigDyatie(2)Therieofthe"ulic"fieldiChiaicetheMigadQigdyatieadtherelatiohietweethetateadociety4。AcademicReview(1)Reearchithefieldofmedicalhitory(2)Reearchithefieldofhitory1。Comreheivereearch2。Plague,SmalloxadCholera3。LeroyadotherV。DataDecritio(1)OfficialBook(2)LocalChroicle(3)Poem,NoteadNovel(4)MedicalBook(5)TheMedicalReortofTheImerialMaritimeCutom(6)DataComilatioChaterII:TheEcologicaladSocialBackgroudofthePlagueiJiagaitheQigDyatySectio1EcologicalBackgroudSectio2SocialBackgroud我。Theroductioadoeratioofthecomiatioofagriculture,idelieadhadicraftidutrywithfullutilizatiooflaorforceSecod,thecoveiettraortatiocotructedy"oat"ad"ridge"Three,dottedtowadamarketetworkofiteraladexterallik4。DeeoulatioadfrequetoulatiomovemetFive,thedailylifeoffoodadclothigadalittleailitytoreitdiaterSix,roerouadrelativelyoularculturaleducatio7。FolkeliefofgoodghotadwitcheSectio3MedicalBackgroudofEidemicDieaeChaterIIITheEidemiciJiagaitheQigDyatySectio1AouttheEidemicTimelieSectio2Thetemoraladatialditriutiooftheeidemic我。SatiallayoutSecod,timelayout(1)FourSeaoDitriutio(2)Hitoricallayout(3)PlaguefrequecySectio3TyeofPlague1。Smallox,mealeadchickeox2。Cholera,tyhoidaddyetery(1)Cholera(2)TyhoidFever(3)DyeteryThree,rottethroathaaddihtheria4。Malaria5。Bigheadlague,hrimtoadlague,twitecklague,woollagueadotherChater4:TheudertadigofthelagueiJiagaitheQigDyatySectio1PathogeOe,ghotadgodcotroltheeidemicSecod,theeidemiccauedtheeidemicSectio2Caue我。MoralFactorSecod,therealityfactor(1)Iteralfactor(2)Exteralfactor1。Famieadwar2。Badcutom3.CrowdedordeelyoulatedSectio3:ModeofIfectioOe,maitreamytematicudertadigSecod,idividualexeriecekowledgeSectio4TheitroductioofWeteracteriologyithelateQigDyatySectio5SummaryChaterFive:AalyioftheCaueofthePlagueitheSouthoftheYagtzeRiveritheQigDyatySectio1:AalyioftheCaue1。Famie(icludigwar)factorSecod,demograhicfactor(1)ChageioulatioadlagueiJiagaitheQigDyaty(2)PoulatiodeityadoccurreceoflagueieachcoutyThree,evirometalfactor(1)TheevirometadlagueitheouthoftheYagtzeRiver(2)EvirometalchageadlagueeidemicFourth,thecutomfactor(1)Waterueadrelatedcutom(2)FueralCutom(3)OthercutomSectio2RemarkChater6:TheIteractioetweethePlagueadtheSocietyiJiagaitheQigDyatySectio1:Peole'HygieeadEidemicPrevetioCocetadBehaviorOe,towardofflagueghotSecod,revetioadhygiee(1)Prevetio(2)Hygiee1。Peroalhygiee2。Pulichealth3。UdertadigoftheattitudeadehaviorofhygieeitheQigDyatyThree,avoideidemic,iolatioadquaratie(1)Eidemicavoidace(2)Iolatio(三)检疫四、人工免疫(一)清代人工免疫概论(二)人痘术在江南的引入及推广(三)牛痘术在江南的引入及推广(四)人痘、牛痘的实际接种率(五)种痘术对人口增长的影响第二节各界救疗瘟疫之举措一、朝廷和官府(一)朝廷对瘟疫救疗的态度(二)地方官府的救疗举措1.设局延医诊治2.制送丸药3.建醮祈祷4.刊刻医书二、社会力量(一)临事性救治1.尽心诊治2.施医送药3.建议官府救疗4.刊刻散送医方5.祈神驱疫(二)日常性施疗1.个人2.家族与行业3.慈善机构三、病家(一)祈禳(二)求医(三)自我诊治四个。总结第三节医学与瘟疫一、医疗技术的发展二、医疗资源的社会化(一)医药知识的普及(二)医生职业的渐趋开放(三)乩方、仙方的盛行和不时取效(四)成药店等代表的药材业的发达第四节瘟疫的社会影响一、社会人口影响(一)个案研究1.康熙二年(1663年)松江之疫2.康熙十七年(1678年)华娄之疫3.雍正十一年(1733年)苏松大疫4.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前后江南大疫5.嘉道之际江南大疫6.咸同之际江南大疫7.光绪十三年(1887年)剡源之疫8.清末上海之疫(二)瘟疫对江南人口的总体影响二、生态体系的调节三、余论第七章结语一、清代江南瘟疫之特点(一)瘟疫的频数基本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系(二)以霍乱、伤寒和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为主(三)疫病多发于夏秋两季(四)水传播在诸种疫病传播途径中意义重大(五)不时有新的疫病出现(六)瘟疫的频数增加,而杀伤力减弱二、清代江南社会的活力与不足三、从江南各界对瘟疫的反应看清代的国家和社会四、清代江南的社会生态体系附录清代江南分府疫情年表一、江宁府二、苏州府三、松江府四、镇江府五、常州府六、太仓州七、杭州府八、嘉兴府九、湖州府十、绍兴府十一、宁波府重要人名和术语索引BCDFGHJKLM没有PQRSTWXYZ参考文献我。基本历史数据(一)地方志(二)诗文集(三)笔记小说(四)医书(五)资料汇编(六)其他二、今人论著后记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封面标题页版权页顺序简介一、为什么要提出县以下区划的研究二、“县辖政区”的提出及其对“皇权不下县”论说之意义三、既有研究、史料评述与总体思路第一章清代州县“分防”制度与县辖政区的类型一、定额观念与清代地方行政中的“分防”制度二、清代县辖政区的类型第二章清代县辖政区的设置、变革及其空间分布一、宋元明时期县辖政区的萌芽二、清代县辖政区的设置与变革三、县辖政区的空间分布:以巡检司为中心第三章京畿之地:京县大兴、宛平的佐杂分防与地方治理一、大兴、宛平的分防佐杂官设置及辖地变迁二、分防佐杂官与地方社会三、唯一的一部巡检司志――《齐家司志略》第四章次县辖区:“司”的设立与明清广东基层行政一、明代粤东之盗、巡检司及其与保甲之关系二、佐治乡都:清代捕巡各官的分辖与“司”的设立三、闲曹与冗官?――捕巡官员及其行政实践四、“司”作为一种地域观念的呈现五、“司”、“汛”关系蠡测:文武协同下的地方治理体系六个,剩下的第五章分司细故:《南部档案》所见县丞、巡检司及其政务运行――再论佐杂的司法权限一、清代南部县辖政区的设置与变迁二、县辖政区行政职能的行使及与地方社会的关系三、南部县辖政区的“典型性”与“普遍性”:再论佐杂的司法权限第六章市镇管理:基于江南苏松二府佐杂分防为例的商榷一、明清市镇中的“国家”存在――一个问题史的回溯二、佐杂官的分防及其辖地――以苏松二府为中心三、走出江南:关于佐杂分防与市镇管理的新认识第七章经征钱粮:福建、甘肃分征佐贰的形成及其运作一、福建“分征县丞”的设置及其成因二、“经征钱粮”所引起的知县、县丞权力分野三、分征县丞与分守县丞四、甘肃佐贰分防趋势及其成因五、经征钱粮与分征佐贰职责之完备六、“分县志”、“分州志”的编修与地域观的形成七、佐贰分征的个别授权与有限分布第八章辖区转换:州县置废与县辖政区一、新县设置与县辖政区:清末设省中的新疆与东三省二、改土归流、地区开发与云贵县辖政区三、清代州县裁撤、善后处置与县辖政区四、佐杂分防与新县、旧县的地域融合第九章清代佐杂的新动向与乡村治理的实际――质疑“皇权不下县”一、何谓“皇权不下县”二、县以下的职官体系及其性质三、国家在乡村的政权建设始于何时?――基于中国本土实践的考察第十章清代县辖政区实践与当代“县下辖市”改革臆想一、当代“县下辖市”改革的讨论二、清代“县辖政区”的实践经验分析三、“县下辖市”改革臆想附录《清史稿・地理志》分防佐杂项校正一、不明废置年代而误二、不明归属而误三、不明名称而误四、漏记五、误驿丞兼巡检事为巡检司六、存疑七、点校之误引用后记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封面目录简介一、清代的田赋二、田赋制度与财政结构三、本研究的侧重四、基本思路与史料利用第一章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财政――以嘉庆二十五年清查陋规一事为线索一、陋规二、摊捐三、陋规背后:财政结构与吏治四、清查陋规所见之财政理念五、小结第二章“漕耗归公”之后:尹继善改革与18世纪江苏漕务一、雍正七年尹继善的漕务改革二、改革之后:18世纪后半期的江南漕务三、嘉庆初年清厘漕弊之尝试四个。总结第三章清代漕粮河运的解体:嘉道年间江南漕弊之探析一、帮费问题二、大小户问题三、漕粮盈余与亏空四个。总结第四章仓储与漕务:道咸之际漕粮海运的展开一、道光末年的河海并运二、咸丰年间漕粮海运的再启与中止三、漕粮海运下的督抚、州县与民众四个。总结第五章清代的地丁银制度――以19世纪中期湖北各州县收支结构为中心一、收入:地丁征价及相关问题二、支出:地丁盈余的分配三、小结第六章改折与海运:胡林翼改革与19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二、清厘粮亩:革除征收积弊三、同光年间的漕粮折征与采买海运四个。总结第七章第二次耗羡归公:同治年间江苏的钱漕改章一、同治年间钱漕新章之确立二、同治、光绪年间钱漕征价制度之实态三、小结第八章江南重赋的终结:同治初年江苏减赋新探一、同治二年减赋之酝酿与初奏二、同治四年减赋定案三、减赋之后:同光年间的漕粮征解四个。总结第九章中央与地方间的失衡:光宣之际的平余提解与钱漕加捐一、甲午至庚子间的钱漕减征与提解平余二、庚子至清末的钱漕规复、加捐与提解平余三、从银贱钱贵到银贵钱贱:州县的财政困境四个。总结第十章自封投柜与书差包征:清代中后期的田赋征收一、自封投柜与包揽二、书差与田赋征收三、书差包征成立之结构四、太阿倒持:书差包征与财政管理结论一、额外财政与“包征包解”二、漕务变革:贡赋逻辑与市场逻辑三、清季改正田赋之困局参考文献后记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封面标题页版权页目录导论走出族群看华夏第一节民族和族群视角下的华夏第二节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第三节本书的思路与各章主旨第一章华夏的出现及其性质第一节西周的“有夏”和“周人”第二节从诸夏列国到华夏帝国第二章秦汉华夏帝国扩张的界限与突破口第一节秦汉帝国的扩张与不稳定的边境第二节制约秦汉帝国扩张的因素第三节华夏帝国扩张的突破口:南方山地第三章帝国符号秩序中的夷狄第一节帝国的角落:华夏帝国礼乐制度中夷狄的位置第二节星空中的华夷秩序:两汉至南北朝时期有关华夷的星占言说第四章塑造他者:华夏有关异族群的知识建构第一节经学子学中的四夷说第二节史学有关异族的知识建构第五章华夏网络断裂与南方山地人群的华夏化第一节华夏网络与南方山地第二节六朝华夏网络的断裂与华夷关系的局部逆转第三节南方山地的政治体演进方向第六章十六国的华夏化:“史相”与“史实”之间第一节“十六国”及其华夏化“史相”的反思第二节十六国“史相”辨析之一:“僭伪诸君有文学”第三节十六国“史相”辨析之二:君主的诞载之异与奇表之异第四节十六国“史相”辨析之三:模式化叙事举例第七章北朝华夏化进程之一幕:北魏道武、明元帝时期的“爵本位”社会第一节独具一格的“天赐品制”第二节天赐品制的实际运行情况第三节道武、明元时期的“爵本位”社会第四节爵本位的政治文化渊源第五节攀附的华夏官僚制结语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附录一南北朝时期的氏族之辨――从《南齐书・高逸传》“民族弗革”一语说起附录二纸笔驯铁骑――当草原征服者遇上书面语附录三江到东北――古代东亚世界文化交流之一例参考文献后记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绪论“中华民族”:近代国人民族自觉的新概念与新符号第一章清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酝酿一、延续与转换:从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说起1。“中国”“中华”及其历史上的认同2.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及其现代转换――兼谈作为现代国名的“中国”究竟始于何时二、新的思想资源:现代“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形成1.郭士立与传统汉文里“民族”一词的早期转化2.清末现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主要来源三、“大民族”观念的创发及最初的指代词1.梁启超与“大民族”观念的创发和“中国民族”说2。“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及其早期观念内涵――两种“中华民族”概念问世记四、寻归“大同”:立宪运动与各民族平等融合的新自觉――以满人官员和留日旗人的民族观念为中心1。“五族大同”:立宪运动期间的民族一体融合论2。“同民族异种族之国民”说的发轫及其民族观依据3.现代“国族”一词的出现、概念内涵及其他第二章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确立与传播一、民国建立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基本形成1。“五族共和”论及其引发的“中华民族”观念2.袁世凯与民初民族融合的新背景及实际效应3。“中华民国”国号、早期国歌的意义与影响4.李大钊、申悦庐与“中华民族”旗帜的高揭二、五四运动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逐渐传播开来(76)1.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得以确立的诸多因素2.孙中山的有关倡导及其深远影响3.梁启超专研“中华民族”:思想来源及意义4。“国家主义”派的关切和外蒙古“独立”事件的刺激5。“中华民族”的认知进展与标志词符进一步流通第三章“中华民族”符号认同的强化与深化一、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符号的强化1.两部代表性史著之诞生及其“中华民族”观念内涵2.国民党政府和学界精英“整合”民族的继续努力――“蒙藏宣化”、黄陵祭祖与“民族”重审二、日本侵华与“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化――以“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为中心的透视1。“九一八”和“七七”事变的巨大影响――以少数民族人士的“中华民族”认同为例2。“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和话语的兴起3.国共两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4.民族复兴论的高涨、内涵及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联三、“民族英雄”“汉奸”与历史教科书的“中华民族”书写1.抗战开始之后的“民族英雄”问题2。“汉奸”与“华奸”之辩3.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中华民族”书写第四章全面抗战前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大普及一、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社会化与多媒介的认同表达二、单一性民族的“中华民族”观之强烈诉说与回响1.顾颉刚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说及其争论2.民族一元论的由来、其他形态与黄帝子孙说的新解释――兼及吴文藻“文化多元、政治一体”之回应3.蒋介石以“宗族说”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一体观三、“中华国族”入宪讨论与芮逸夫的“中华国族”解1.孙科等人与“中华国族”入宪的努力2.芮逸夫的“中华国族”解说四、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及其与其他各方之互动1.抗战时期中共“中华民族”观念的变化2.国共两党和其他各方的观念互动及其结局结语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及其认同特征的再认识一、“NATION”内涵的历史性、复合性与现代中华民族认同之特质二、“一元”抑或“多元”?“建构”还是“演化”?三、一点感悟附录情感、思想与运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检视(1)1.从传统“民族”意识到近(现)代“民族主义”:不容忽视的历史过程与内涵转换2.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值得深入透视的几个现象与特点3。“新文化史”研究方法的运用与思想分析的强化问题参考文献后记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封面标题页版权页顺序目录第一章五星会聚与安禄山起兵的政治宣传一、小引二、四星聚尾与玄宗朝的德运之争三、金土相代:安禄山起兵的政治宣传四、严复的死亡与哀荣第二章一位“贰臣”的生命史:王�圃诎彩分�乱中的沉浮一、赵骅:《忠义传》中的“贰臣”二、四易其主:安史乱中的王��三、唐廷处置“贰臣”政策的形成与转变四、张巡、许远之外:唐人眼中的陷伪臣僚五、“忠”的观念强化与扩展:社会与思想层面的互动第三章墓志书写与葬事安排:安史乱中的政治与社会一瞥一、伪号行用与正朔认同关系辨考二、国号与年号:安史政权内部的正统之争三、动乱中的葬礼Four,theret第四章权力与观众:德政碑所见唐代的中央与地方一、作为政治景观的纪念碑二、德政与秩序三、控驭之道:德政碑的政治学四、尾声第五章政治的表达与实践:田氏魏博的个案研究一、长安与魏州:政治景观的建造二、纪念碑中的政治:田氏魏博时代刻石表微三、魏博田氏的双重镜像四、政治默契的形成第六章刘广之乱与晚唐昭义军一、李裔家世与高��出镇昭义的背景二、咸通、乾符之际昭义节度使人选订误三、隐没的三十年:刘广之乱与会昌伐叛的善后四、唐代藩镇变乱模式的演化第七章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以罗让碑为中心一、罗让碑的发现与调查二、唐末变局中的魏博镇三、魏博政治中的罗氏家族四、作者与读者:罗让碑中的政治书写五、记忆与诠释:罗弘信的符谶制作附录:罗让碑录文第八章深描与重绘:中晚唐历史演进线索的再思考一、“胡化说”的射程二、长安与河北之间三、藩镇研究史的反思四、重绘中晚唐历史线索的尝试参考文献本书各章初载刊物及修改情况后记阳明学的乡里实践: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两县为例封面标题页版权页目录简介第一节研究缘起第二节研究回顾第三节本书主旨第一章宋元明初以来江西、浙江地区的理学发展第一节宋元明初理学史图像第二节宋元明浙江地区的理学发展第三节宋元明江西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理学发展第四节宋元明江西中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理学发展第五节王学的崛起与吉安王学总结第二章吉安王学思想与经世理论第一节王学的基本学术内容及其特色第二节安福与吉水的思想流变第三节吉安王学的圣人观第四节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及其经世论总结第三章吉水王学与家族第一节吉水王学兴起的背景第二节王学在同水乡的发展:六十一都及都外第三节秀川罗氏本支源流以及各房支之间的关系第四节王学在仁寿乡的发展第五节邹元标、王学与县城各族第六节文昌、折桂两乡王学的发展第七节罗/邹异同总结第四章安福王学与家族第一节地理环境与书院位置第二节王学与南乡各族第三节晚明南乡王学的发展第四节北乡王学与澈源邹氏家族第五节王学在县城周围三乡第六节刘元卿与西乡王学第七节王学与西乡各族第八节安福与吉水的比较总结第五章明中期吉安王学与地方工作第一节联宗合族的趋势第二节凤林桥的例子第三节乡约:安福与吉水的例子第四节安福丈量第五节安福赋役改革第六节吉水丈量与清除虚丁第七节“一体说”的理论与实际:三县之争总结第六章晚明吉安王学与地方工作第一节禁毁书院第二节转变:安福的例子第三节转变:吉水的例子第四节吉安王学与晚明政局总结结论附录一安福刘姓联宗附录二吉安府价值观的转变――以两本府志为中心的分析参考书目附表附图索引后记内容精彩试读全中国我最熟悉的地区是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在这里,“礼仪革命”表现得相当清楚确凿。我的意思是,我们知道那些礼仪是什么人和什么时候引进的,也有掌握礼仪变迁前后的记载可供比较,而且我们能描述伴随礼仪变迁而来的社会变迁。要了解某些史料,须具备丰富的地方知识,所以,重要的是把焦点集中在地区内。因此,我将从珠江三角洲的经验开始,进而及于全中国。要理解“礼仪革命”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便得先指出,直至南宋(1127―1279)那里的社会风貌仍不过是只有几座佛寺,周围是木棚和船只,居住着当地人。数座有长久地区意义的神龛,供奉着当地的神�o,而城市生活仅限于港口城市――广州,那里居住着大量自称阿拉伯裔的人,并与东南亚和中国沿海的商人往来频繁。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淹在水里,直至长江下游城市急速发展起来,稻米市场和赋税之利使得重要的排水工程实施后,才“问海取地”。但是,赋税是和科举一同引进的。12世纪时,政府颁令兴建府学,而在新建的学校里祭孔,便是早期社会所引进的一种重要礼仪。[3]在这个背景中,朱熹(1130―1200)的理学被引进。朱熹的生平和思想毋庸细表,本文集中在他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方面。这方面只需提出两点观察。第一,理学是西方所谓的新儒学的一个标志,其道统的传承有文献可考。换言之,朱熹的门生十分在意思想的一脉相承,在他们的传记里时有所载。思想溯源维系了对道统的信念,虽然所谓道统之学也因时而异。第二,在内容方面,朱熹的学说倡议把家族礼仪而不是祭孔,作为地方礼仪的核心。因此,朱熹的家族礼仪论提倡庶人也可以在家中保留奉祀祖先的神龛,并且把冠、婚、丧、祭之礼划一。这些礼仪的采纳可视为礼仪革命的开始,可是这样一来便会忽略了革命全面展开后便消失的社会阶级因素。[4]阶级因素往往隐藏在中国礼仪辩论的复古原则背后。按照古代的礼仪,朱熹及其同时代人所欲复兴的一套是合理的。道统的基础,建立在诉诸自然的信念以及对经书的条分缕析之上,而在道统之中,清楚地表明用于贵族的礼仪与用于庶人的礼仪并不相同。常言道:“礼不下庶人。”而朱熹的修正,是这个原则的拓展,而不是彻底推翻。[5]朱熹认为,由于礼仪界定社会地位,礼仪的规模必须按照执礼者的社会地位来确定。法律规定,皇帝可以拥有特定规模的宗庙和陵寝,贵族的规模次之。朱熹删繁就简,以便庶人有准则可循。问题并不出在坟冢:自贵族以至庶人,皆有坟冢,庶人之灵也如贵族之灵一样,须入土为安,以免扰害生者。很多记载显示,宋朝时候,平民上坟祭祀,规模之盛大已屡见不鲜。社会的划分,并非取决于坟冢,而是取决于祠堂里供奉祖先之灵的祭品。宋朝时候,贵族获准兴建祠堂,庶人则把先灵安放到佛堂(功德祠)。朱熹建议,应该让庶人在家中设立神坛供奉先灵,他们也有责任在兴建居所时,给先灵安排一个安居之所。祭祖应该祭多少代,与祖先灵位的建筑格局相配合:太庙里有多少先祖,皇帝便祭多少先祖;贵族和高官在按法律规定的家庙里祭祀先祖的数目,根据其品位而递减;庶人在家中神坛所祭则不过三代。故此,宋朝的礼仪改革,旨在维持社会现状,而非推动社会革命。[6]朱熹在身后被誉为哲学家,但他生前是毗邻广东的福建和江西两省的地方官,那里有他的朋友和支持者。他在世时已有影响,只是在他身后百年里,广州出现了一个士大夫阶层,其影响才广为扩展。这个阶层的崛起一方面关系到国家的力量延伸至珠江三角洲,另一方面也与其后数百年这个阶层深深扎根社会里有关。在新学说的接受上所出现的决定性变化,可追溯至13世纪。此前,派任广州的官员通过推动教育几乎是独力维持道统的观念。大约在13世纪的时候,在崔与之(1159―1239)周围集合了一群广州士大夫。崔与之是广州人,一度在朝为官,他曾含糊地表示过自己是朱熹的门生。对于地税的日益依赖,以及文书的采用,都可能与这个阶层的出现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热衷官场又爱舞文弄墨的小阶层,颇为自觉到自己的新生地位。这种自觉意识的表现,可以见于地方礼仪的制订和辩论上。我们很幸运地看到1244年,可能是广州第一次乡饮酒仪式的记载,其中有规定出席、服饰和礼仪的条文。远早于这个时间,地方神坛的祭祀在这里已相当普遍,但是,采用非地方神�o而以遵行朝廷礼仪为中心的士大夫仪式,则是地方领导力量与国家象征性整合的重要的第一步。1279年,宋朝亡于蒙古,直至1368年元亡明兴,这些礼仪才重新恢复。[7]...

    2022-04-16

  •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在线阅读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经典讲座:文艺网络阅读十六讲经典文学艺术十六讲,被誉为“阅读指南和写作指南”,美国文学大师朱自清的代表作,大人能读懂中国经典的精髓,孩子能快速提高写作水平。朱自清三十年教学经验的结晶,每一章都是经典,读后受益!独家手绘精美插画,在愉悦中享受经典之美图书特色传世经典:美国文学大师朱自清传世经典,汪曾祺惊讶:“用口语写学术文章,天下无第二人。”超值收藏:除了《经典语录》外,还收录了朱自清三十年教学经验的结晶《文艺十六讲》。仅仅十六堂课,每一章都是经典!精美插画:添加精美手绘插画,作品之余,了解美文大师朱自清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现代装订:全新设计的版面布局,版面稀疏,设计美观,易读阅读更舒适。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1948)诗人、学者、散文家,被公认为“美国散文大师”。原名紫花,号秋实。后改名紫青,字沛县。1898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25年,27岁的他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8年,40岁赴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期间与叶圣涛合着《汉语教学》等书;lt/gt1948年病逝于北平,享年50岁。他一生着书甚多,教学和文学研究极其严谨。汪曾祺曾评价朱自清先生:“用口语写学术文章,好像天下没有第二人。”》《荷塘月光》等精选中文教材。简介美国文学大师朱自清传世经典,被誉为“阅读指南和写作指南”如何阅读中国经典?朱自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古代经典一一解读分析,写出了通俗易懂的《经话》。先从课文讲解开始,再讲易经、尚书、诗经、三礼……短短十三篇精彩的介绍,让你轻松领会中国十三部经典的精髓,瞬间开启阅读经典的新视角。如何提高我的写作技巧?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朱自清让读者理解“如何注意每个词的意思,每个句子的排列和音节,以及每个段落的长度和连接”。.短短的十六讲,都是经典。读完你会惊喜地发现,控制语言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技巧。媒体评论先生。沛先……往往最繁琐的事实,或者最复杂的理论,都被处理得极其轻松生动,让人看了先生的文章后不仅健忘,而且理解起来毫不费力。这个“经典谈话”是我所说的一个明确的证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小茹如果说年轻人刚开始需要一些启蒙,我很乐意为大家介绍朱自清的《经典语录》,这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古籍入门书,对学习很有帮助。年轻人。——著名演员梁朝伟读名著(经典)是因为浓缩了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精神精华,汇聚了人类最美好的创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立群对于那些需要一点语言训练和写作技巧的人来说,他的文章确实堪称典范。————文学史家王耀逐渐回归朴素和朴素,说明经验和知识都已经成熟。用口语写学术文章,天下无第二人。——王增奇...

    2022-04-16 朱自清文学家 朱自清的文学作品

  • Sherry推荐图书(十六)—— 孩子的心理

    在教育孩子时,复制错误是强大的潜在力量,强大到根本意识不到。父母总在不经意间给给孩子贴标签,或者随口否认孩子的感受来试图安抚TA人们,而不是理解。阅读一些儿童心理学书籍可以让父母更多地观望自己,了解他们的孩子,从而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这些书不仅适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适用于每个人之间的沟通。一、孩子,给我你的手作者:[美]海姆·G.吉诺特评分:8.8假如我的混乱情绪能被理解,那么它们就不会那么混乱了。有很多好的育儿书,强烈推荐给所有的父母,尤其是那些即将成为父母的人。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性。他们发现他们说的是他们的父母以前对他们说的,他们发现他们用他们不喜欢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他们不打算这样做。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很多爱的技巧,而且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更平静地面对自己,接受自己。二、怎么说孩子会听,怎么听孩子会说作者:[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评分:8.9当孩子的感情不断被否定时,他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暗示着孩子不要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书名是实用手册,乍一看有大字、多图、乱泼鸡汤的嫌疑……再往里看,就能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从来没有一本书教会我们如此具体地与孩子交流,从一句话、一句话、一句话到一句话。有很多书打着家庭教育的旗号华而不实,但爱孩子的起点是找到一本好的育儿书,反复学习,从提高自己和改变自己开始。如果你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你应该对他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负责。立即购买三、《童年的秘密》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评分:8.8蒙台梭利教育的经典。我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当今社会宣传的蒙台梭利,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理解蒙台梭利,各种蒙台梭利主题的结合甚至参与,但有些人只是用来赚钱的噱头。面对蒙台梭利的中国化,最好多读几本育儿书。蒙台梭利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真正开始从生活的角度研究人和围绕人的教育。对人性的研究并没有过时。立即购买四、儿童纪律教育作者:费尔兹评分:9.7在自由尊重教育中,如何恰当地谈论纪律界限是值得研究的。儿童的成长依赖于自我驱动,需要成长环境的指导。在尊重的同时,这种指导是纪律教育。它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纠正和约束(这失去了尊重和内部驱动的意义),而是没有任何情感和成人控制的客观指导。这种客观的态度很容易知道,也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最好的指导(教育)是默默地言行。五、正面管教作者:[美]简·尼尔森(JaeNele)评分:8.8继续上一本书的纪律教育。积极纪律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被宠坏的纪律儿童的方式。只有在一种善良而坚定的氛围中,孩子们才能培养自律、责任感、合作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习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积极纪律中的积极强调了地位平等的原则。无论是我对你的错误的俯视,还是围绕着孩子利益的仰视,都不是平等的面对面。立即购买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评分:9.1以上都是国外经典作品,然后阅读国内优秀作品。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好母亲比好老师好。虽然有成功学习和畅销书的书皮,但内容仍然有营养。许多家长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看着理想的想法,但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教育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最好的可执行计划。这本书诞生于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中,这为它增加了许多实际的参考价值。立即购买...

    2022-04-03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