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研究 以后发追赶为视角》何建洪,李林,朱浩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研究以后发追赶为视角》【作者】何建洪,李林,朱浩著【页数】252【出版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01【ISBN号】978-7-5194-6096-9【价格】95.00【分类】企业管理-国际化-研究-中国【参考文献】何建洪,李林,朱浩著.中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研究以后发追赶为视角.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研究以后发追赶为视角》内容提要:本书以我国企业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的必要性、体系设计为主题,以文献研究和探索性案例形成研究前提和假设,应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建立动态回归模型、门限效应模型和二元选择模型讨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约束因素,分析国际化研发网络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中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研究以后发追赶为视角》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问题的提出国际化研发(RamD)网络是指由特定企业主导,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建立研发合作关系而形成的网络,其构建是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延伸。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知识资源、保持技术领先优势、适应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配置于海外。目前,全球500强公司研发海外化比率已接近40%,其中德国、英国和美国公司的这一比率分别高达66%、60%和31%,微软、西门子、三星等著名公司均建立了庞大的国际化研发网络,成为其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企业也在国际化研发网络的构建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联想公司通过从BM和谷歌公司收购部分业务以获取海外技术人才和研发机构;长安公司在意大利、英国等地设立研发机构,但这些研发网络规模十分有限,致使我国企业始终处于研发国际化分工的底端,被排斥在重要的技术联盟之外,制约了其作为后发企业进行创新追赶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激发我国企业设立国际化研发网络,提高研发网络中知识吸收和扩散的效率,推进自主创新战略,提升在国际研发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中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研究gtgtgt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动因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动因在于扩散、转移知识和技术,以适应特定海外市场的需要。研发国际化使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全球子公司网络寻找多样化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替代方案,寻求互补资源,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增强企业技术/知识存量的多样性(Diverity),母公司还能将相关知识或技术扩散到其他子公司,这构成了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初始动机(陈岩,2011)。类似地,Mafield(1979)发现美国公司在国外创建RamD机构的动机是进行技术扩散;Hewitt(1980)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RamD国际化有利于企业适应当地市场;PateleamVega(1999)认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的功能在于为海外制造性分支机构提供技术支持。21世纪以来,这一动机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国际化研发网络实现知识获取,进而取得技术优势。除了母国技术应用(HBE)外,跨国公司还尝试着通过国际化的研发投资促进母国技术增加(HBA)(Kuemmerle,1997),应用比较优势,低成本地培育并应用吸收能力(范兆斌,苏晓艳,2008),吸收东道国智力资本存量并将其转化为跨国公司本部具有持续性的创新能力(PitoMetal,2011)对于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研发国际化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动机。例如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借由对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寻求型并购来实现的研发国际化,其动机在于实现技术追赶和能力更新,实现战略过程中“惊险的一跃”(吴先明,苏志文,2014):从对我国企业的经验观察来看,企业国际化研发更易受到“技术能力”和“市场动机”的双重影响,既可能推动企业的渐进式创新也可能促进颠覆式创新(钟昌标,黄远浙,刘伟,2014),意味着在既有的时空限制下,这些公司正尝试着同时实现“知识搜索利用”和“知识供给”的功能(朱琴,朱雪祎,2008)。但是,有的研究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研发中获得创新竞争力的差异,发现发达国家公司在海外研发机构中更多地从事基础研究,而发展中国家公司在海外更多地从事追随性的技术研究,因此后者更难以提升技术竞争力(AwateS,LareM,MudamiR,2015:JRVollhardt,2013)2女ltlt(2)研发国际化与逆向技术溢出的动液桥研发国际化的目标在于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这种目标的达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逆向技术溢出和企业的吸收能力禀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投资的反向技术逆向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证实(FilatotchevI,StrageR,PieeJ,LieC.2007赵伟,古广东,何元庆,2006)。Bracoier,Ekholm(2002)还用一个简洁的模型证实了外向研发投资中外国研发存量与母国生产率间的正相关性。有证据表明,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滞后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获得领先者的技术(Fofuri,Motta,2009),但问题在于,这种逆向溢出效应并不总是存在,并不总是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我国企业外向研发投资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发达国家企业有着显著差异,无论是面向发达工业化经济体、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E)或发展中经济体,这种外向研发投资带来的技术逆向溢出并不一定显著(赵伟,古广东,何元庆,2006刘明霞,王学军,2009)。究其原因,在于各种调节性因素的存在。首先,通过逆向溢出获取技术与母国在国际贸易网络中是否具有枢纽地位密切关联(许和连,孙天阳,吴钢,2015);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研发投入的强度制约着企业通过逆向溢出获取技术的努力(许和连,孙天阳,吴钢,2015;孙玉涛等,2015);最后,母国经济体的各吸收能力因素,如人力资本存量、经济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都具有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特征(李梅,柳士昌,2012),这就要求不同规模和资源禀赋的企业应选择不同的技术研发国际化战略(陈劲,吴沧澜,景劲松,2004)。(3)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的区位选择与空间布局总体上看,企业国际化研发的组织模式存在着由单中心、多中心向网络型发展的趋势。1985年至2000年企业间研发跨国合作形式较松散(AlexaderamGdo,1999),但此后企业致力于构建更有组织的国际化研发组织,倾向于利用不对称信息优势在全球发布研发活动,形成复杂的分工合作网络(范兆斌,苏晓艳,2008),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活动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使其地理分布分散化(Patel,Pavit,1996),这引发了研究者们应用网络范式研究国际研发合作的兴趣(陈劲,等,2004)。对于影响国际化研发网络空间布局的因素,部分以结果为导向的研究表明,P中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研究gtgtgt那些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城市将自身定位于以研发、创新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国际城市,逐渐成为产业、区域甚至全球知识生产中心、技术资本控制中心或技术交互中心,因此成为企业研发国际化投资的优先选项(刘筱,2013),因此,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网络空间切入规律的分析可以通过对网络中节点城市的地理格局来展现,并借以形成识别与判定国际研发城市的核心特征指标(黄亮,盛垒,2015)。对于战略决策者而言,企业研发国际化网络节点的选择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东道国知识要素禀赋和经济地理因素(陈健,徐康宁,2009)、东道国市场规模或者产业优势、大学和研究机构知识溢出的规模,以及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等(Hegde,Hick,2008VoBeer,etal,2008Richard,Yag,2007)(4)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中的关系管理与网络治理国际化研发投资通常以项目式合作研发、开设独立机构、组成研发联盟等方式开展,无论哪种形式都会构建出国际化研发网络,因此需要强化对合作关系的管理和对合作网络的治理。事实上,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是组织边界、地理边界和知识边界(KowledgeBoudarie)共同演化的结果(Davi,Eehard,2011Leioe,Helfat,2011Liehtethaler,Vogt,2011刘洋,魏江,江诗松,2013)。有的时候,国际合作关系网络以联盟的形式表现出来,此时对关系网络的治理就变成了对联盟的治理。相对于直接合资,组建国际研发联盟更能促进中国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但这种作用受到联盟既有知识池的约束,从而需要有效的联盟治理(高太山,柳卸林,2016)。企业倾向于在国际化研发网络中采取什么样的关系管理或网络治理策略与其所受到的资源、环境约束有关。例如,当企业拥有强的技术能力优势时,在国际研发合作中倾向于采取排他性许可;东道国市场吸引力、企业技术多样性与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倾向间也存在负向关系(熊磊,吴晓波,朱培忠,陈小玲,2014)尤其是在东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外向研发投资中关系管理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族式治理结构、企业所有人风险偏好,以及人际网络基础上的商业文化(IgorRoger,StrageJ,YugchihLie,2007),典型事例包括三星公司以组织或人员为纽带来拓展国际研发网络,华为公司以资金为纽带以实现国际技术获取(刘凤朝,马逸群,2015)。4ltlt(5)简要评述第一,总体趋势上,新兴经济体企业研发国际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将中国、印度等纳人国际化研发网络有积极效应,有助于降低知识边际产出递减的压力(Joe,2015Bratetal,2013Bejami,2009),同时,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也是后发企业创新追赶的重要手段。但不少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研发网络中的位置与角色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Lu,Wag,2012Peg,2012杨震宁,等,2010),被动地嵌人国际化研发网络使我国企业有被锁定在价值网络末端的危险,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在技术能力禀赋、知识基和制度体系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情境下,新兴经济体企业(尤其是我国企业)应当如何定位研发国际化战略,如何治理合作网络关系,才能规避对外研发合作风险,形成知识汇聚效应。第二,对于我国企业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部分研究给出了一些相互冲突的结论。例如,虽然不少研究都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研发中应当同时寻求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吴先明,苏志文,2014;钟昌标,黄远浙,刘伟,2014),但也有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在海外应当更多从事追随性的技术研究,否则很难提升技术竞争力(AwateS,LareM,MudamiR,2015JRVollhardt,2013)有研究认为转型经济体中企业在国内外开展研发活动的网络规模越大,创新绩效越高(魏江,应瑛,刘洋,2013),而另一些研究认为企业国际研发合作的地域广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吴剑峰,杨震宁,邱永辉,2015),表明我国企业在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的研究中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验证的问题。1.1.3研究价值与意义从理论上看,新兴经济体实现创新追赶必须进行研发国际合作,但其制度缺失和企业知识存量不足又使这种合作充满风险,形成了后发企业参与研发国际合作的悖论,本研究探讨了我国企业应当如何定位国际研发网络,如何激发国际研发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以及如何治理合作网络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后发企业研发国际化理论、丰富我国跨国公司培育的研究。从实践上看,建立国际化研发网络是跨国公司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有力举措,本研究探讨了作为后发企业的我国企业5中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研究gtgtgt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的时间切入、空间布局,分析网络中技术知识溢出、扩散的路径和效率,有利于企业规避政策及技术能力禀赋约束,形成网络关系管理的操作建议,增强国际研发合作效率,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1.2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我国企业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的必要性、体系设计为主题,以文献研究和探索性案例形成研究前提和假设,应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建立动态回归模型、门限效应模型和二元选择模型讨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约束因素,分析国际化研发网络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讨论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中的关系管理与治理问题,明确国际化研发网络构建对于我国企业实现创新追赶、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的重大意义,并提出构建网络的动机及目标选择、空间布局和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建议。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法。本书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了解研发国际化、后发企业创新追赶、国际化研发网络内技术逆向溢出、知识吸收和扩散等理论,提出理论假设。(2)“目的性”抽样调查。本书从我国不同行业中抽取有研发国际合作的企业数据,分析其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的动机、模式选择,并评价其成效。(3)探索性案例研究。本书选取微软、三星、华为等成功构建国际研发网络的国际企业,应用文本分析与扎根方法提炼数据,对结果进行竞争性解释,系统分析其研发网络的结构特征、知识吸收和扩散路径。(4)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本书构建动态回归模型、门限效应模型和二元选择模型讨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约束因素,分析国际化研发网络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5)博弈分析。本书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各特征值与技术获取间的关系模型,讨论我国企业应选择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构建什么规模的合作网络,以及应用市场纽带、资金纽带还是人员纽带维系合作研发关系等问题。6···试读结束···...

    2022-10-25 朱浩东 朱浩然

  • 《基于搜索社交电商视角的互动营销研究》郭鹏|(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于搜索社交电商视角的互动营销研究》【作者】郭鹏【页数】196【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180-6914-9【分类】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研究【参考文献】郭鹏.基于搜索社交电商视角的互动营销研究.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基于搜索社交电商视角的互动营销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主要是以搜索营销、社交营销、电商营销为例来全方位地分析互动营销。之所以选取上述三种方式,主要是基于当前网络的流量主要来自于搜索、社交、电商这三大领域。此外,还总结了不同营销模式的特点,搜索营销是企业利用搜索平台上的关键词等要素,将带有特定需求的用户吸引过来并产生影响的过程。社交营销是企业利用社交平台上的一系列要素,引发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分享。而电商营销则是利用特定的互动产品,促进用户与商品的互动。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挖掘了互动营销的自身价值,对于互动营销的未来作出了趋势性的判断。《基于搜索社交电商视角的互动营销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缘起互动营销是相对于传统营销而言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营销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互动营销的出现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然性。本书研究互动营销模式,主要是基于消费、媒介、技术、企业等几个因素在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及传统营销自身存在许多问题。一、消费方面发生的变化从消费特点来看,消费者过去购买产品主要考虑产品价格、质量、性价比等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自我意识的增强,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消费行为之中,表现为消费者愿意为好的产品或服务接受更高的价格,消费者不乐意接受冷冰冰、没有情感的产品或者品牌,更喜欢富有情感,具有较强的人格化的产品。从大众化消费转变为个性化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追求个性化使得品牌的感性层面越来越重要,而品牌的感性层面通过传统的单向营销传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传播效果越来越弱,而以“互动”为主要特点的互动营销方式则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可以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深度的沟通。从消费者角色的变化来看,作为营销中重要一方的消费者对既有的类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反感,希望与品牌进行沟通,希望品牌与自身的价值观一致,甚至参与到品牌的建设中,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或体现自身的价值。近年来,001基于搜索·社交·电商视角的互动营销研究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例如消费者行为模式从AIDMA到AISAS的变化。。在AIDMA行为模式中,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意味着整个流程的终结,而在AISAS模式中,伴随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而来的是消费者在互动媒体上的分享行为,而这种分享行为往往很容易带来新的消费行为,如此进行不断往复和循环。消费者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还是一个新的信息传播节点,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传统营销模式下,消费者是接收者,而互动营销模式下,消费者既是接收者,同时又是传播者。二、媒体环境发生的变化长久以来,消费者通过接触传统媒体中的营销内容作为产品购买的重要参考。广告对消费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告可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可以给消费者造梦,这些都会对消费者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近年来,从整体市场来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中的绝大多数个体已经出现严重的下滑,报纸的持续萧条、电视收视率及经营的滑坡不绝于耳,消费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媒体的接触习惯处于持续变化之中,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大众媒体到网络媒体,到今天的移动网络媒体。消费者的媒介接触很大一部分已经转移到互联网上,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哪里,企业的营销自然也要关注到哪里。互联网上的营销有广播式的成分,这是与传统营销相似的地方。但是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互动营销,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互动媒体,提供了一系列的互动方式,例如搜索引擎营销、电商营销、社交营销、视频营销等多种方式。通过上述不同的营销方式,企业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双向互动。这种互动方式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更好地参与①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消费者行为模式,AIDMA,即Attetio(注意)Iteret(兴趣)、Deire(爱好)、Memory(记忆)、Actio(购买)。电通在2007年提出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AISAS,即Attetio(注意)、Iteret(兴趣)、Search(搜索)、Actio(购买)、Share(分享)。002第一章绪论‖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三、技术方面发生的变化从技术的视角来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为互动营销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互联网改变了过去单向的传播模式,技术上的双向性为双方的互动打下了基础,互动成为重要的特点。基于这种互动媒体基础上的营销自然也在发生变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通过传统媒体上进行的单向式营销有点像企业的“自言自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营销是有效的,会对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在企业提升知名度方面。但是今天,这种方式的影响力则持续下降,比如,在与消费者之间深层次的互动方面难以达成良好效果,消费者甚至可以主动进行设置来屏蔽掉这种形式。而基于网络上的互动营销,更多时候像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双方通过对话,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对方。既然是对话,双方之间就必须倾听,倾听对方的声音、语调、内容,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双方的对话才可以持续。显然,传统营销基本上是难以听到消费者的声音的,反馈渠道非常有限,很多时候要靠产品的销售来模糊地判断营销的效果。实际上,引起产品销售的因素是多元的,销售做得好,不一定意味着传统营销开展得好,有可能是市场处于急速上升期。传统营销模式下的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营销方式,赞成还是反对,积极还是无感,作为企业来说是很难准确评定的,以往是通过市场调研,以通过个体来推断总体的方式进行判断。互动营销则不同。互联网技术使得在互联网上开展的互动营销效果更容易检测,精准性更高。例如,对于一个活动带来的即时销售效果方面,互动营销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会常用到LBS这一技术。LBS技术是基于消费者当前位置开展一定的服务。作为企业,并没有在此时像开展传统营销那样向消费者进行广告信息的传递,而是基于消费者所在的位置这一特定的场景,根据消费者的一系列特征和数据,对其推送与之相关的信息或服务。由于针对性003‖基于搜索·社交·电商视角的互动营销研究强这一特点,很容易产生好的营销效果。四、企业自身需求的变化过去企业开展营销活动,往往假定其目标客户群是具备某一特征的一群人,喜欢短时间内对一个较大的群体实施密集的广告轰炸,让营销信息在短时间内打通一个市场,追求知名度、美誉度等,因此会对覆盖率、收视率有一定的要求。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今天对这些指标有所弱化,但是往往会有其他新的要求。例如,精准到达目标受众、与目标受众进行一对一沟通、品牌打造与产品销售的考量。要达到这样的沟通目的,传统营销方式显然无法达成,而互动营销则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五、传统营销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营销模式在过去的营销环境下对企业的营销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今天,这种模式的弊端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传统营销是一对多,它假定众多的消费者有着共同的需求。在物质不够充裕、信息不对称的时代,这种营销模式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实际上,每个消费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除了共性的需求之外,自然有大量个性化的需求,传统的一对多的营销方式难以充分满足个性化的个体。缺乏针对性的传统营销弊端显露出来,例如营销过度易引起反感、难以确定转化效果、传播效果难以科学检测等问题。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在2014年公司年会上说道:“对海尔来说,无价值交互平台的交易都不应存在。硬广投放的对象报纸、杂志等都已经被海尔列入‘无价值交互平台’。”。加上近几年纸媒等媒体的持续衰退,这种传统的营销模式自身的价值也在持续走低。前几年,传统硬广的价格一路走高,就连作为“全球最大广告商”的宝洁都坦言广告费用偏高,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公司自然更加难以承受。企业有营销的需求,但是营销的费用过高)钛媒体.海尔说,我们不跟硬广做朋友了.ht:ww.tmtot..com/90439.html.201401-21,004第一章绪论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营销活动的开展。而互动营销则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营销模式的缺点,从营销费用、传播效果上都有着与传统营销截然不同的特点。可见,基于上述多个因素的变化,加上传统营销自身的问题,企业纷纷发力互动营销市场。基于互动营销产生的背景,本书系统梳理互动营销的基本理论,结合互动营销不同模式下的相关实践,了解互动营销不同的模式背后共通的东西。互动是表象,在不同的媒体形式上,互动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同,例如搜索营销、电商营销、社交营销上的互动,每一种营销方式下的互动都呈现不同的特点,那互动背后的动因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营销模式下,企业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互动的原因、表现形式也有差异性。本书选取三种典型性的营销模式,分析背后互动的原因、互动产品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对这种营销模式进行评价。最后进行综合的分析,对未来的互动营销发展做出预判。通过分析,本书会对当前处于蓬勃发展状态的互动营销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分析,从而为企业的互动营销实践提供理论的借鉴和支持。第二节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是研究该课题的背景,为什么要研究互动营销这一核心的问题,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量。通过进行系统的文献的梳理工作,了解前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借鉴。同时,结合不同的学科,找出具体的理论作为支撑,此外,还介绍了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互动、营销与互动营销。主要是了解互动、营销、互动营销这三个概念的内涵。本章从关键词“互动”出发,了解互动的本质,重点梳理了不005‖基于搜索·社交·电商视角的互动营销研究同的历史时期的互动是如何表现的,不同学科背景下的互动,例如营销学、传播学、社会学有哪些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互动的观点。互动是双方之间基于某种规范、利益、兴趣、情感等而展开的一方作用于另一方,另一方再反作用回来的一种关系。通过互动,双方之间可以传递信息、情感或者行为,从而使双方之间建构起一种关系。互动可以使互动主体之间更好地建立联系。然后对营销、互动营销的概念进行了梳理,重点了解了不同时期营销活动中的主体是如何互动的,提出了本文对于互动营销这一概念的理解。然后梳理了互动营销的要素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本文为什么以搜索营销、社交营销、电商营销为代表来对互动营销进行论述第三章:搜索营销:引导用户与搜索引擎的互动。首先介绍搜索营销的整体市场情况,搜索营销市场的构成要素,在这个大的市场上有哪些典型的营销产品,这些营销产品分别如何体现企业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等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其次,对35个搜索营销的典型案例从营销诉求、互动产品、互动特征等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搜索营销的互动机制:最后对搜索营销的本质及运作机制做出分析。第四章:社交营销:引发用户与用户的互动。首先介绍社交营销的构成要素、典型产品,这些产品如何体现企业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其次,对40个典型的社交营销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社交营销的互动机制;最后分析社交营销的重要价值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第五章:电商营销:促进用户与商品的互动。先介绍电商营销的构成要素,该领域的典型产品,这些产品如何实现企业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基于对电商营销的25个典型性案例进行多维度的梳理分析,探讨电商营销的互动机制,再提出对电商营销的发展及问题的思考。第六章:对互动营销的思考。在分析完上面几种主要的互动营销模式之后,本章对几种模式进行总结,既分析三种模式的差异,又寻找三种营销模式的共同点,而这些共同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互动营销的重要特点。最后对互动营销的价值以及未来的趋势做出了预判。006···试读结束···...

    2022-10-17 看epub epub解析

  • 《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袁进霞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作者】袁进霞著【页数】264【出版社】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116-10732-8【价格】29.9【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袁进霞著.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05.图书目录:《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内容提要:本书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进行统筹研究,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具体来说系统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并且以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详尽地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内容。本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可读性强,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内容试读第一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每年大学生的数量都持续增长,并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就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落后,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创新能力低下、综合素质不高,这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极为不协调的,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切实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第一节人才的内涵界定对“人才”一词的界定一直是从古至今人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对人才的内涵和特征的探讨,则既是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同时也制约着人才培养、开发、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一、人才的定义什么是人才,如何给人才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一直是人们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在研究人才含义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科对人才下过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个。。1丛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一)语义学对人才的定义2002年增补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才的定义: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指美丽端庄的相貌。1999年缩印本的《辞海》对人才的定义:有才识学问的人;指才学、才能;指人的品貌。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辞海》,对人才的定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的内在素质;二是指人的外在相貌。显然,语义学是从素质的角度给人才下的定义。(二)教育学对人才的定义教育学给人才下的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中专以上毕业文凭的人。”教育学是从文凭的角度给人才下的定义。为了便于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等部门对人才下了这样的定义,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以上职称者”。还有一些国家部门统计人才的方式是,将文凭和职称作为统计人才的标准。上述中对人才的定义,有的是以素质为标准,有的是将文凭和职称作为评价人才的保准,这两种对人才的定义方式都有一定的漏洞和局限,需要对其进行完善。1.以素质论人才的局限性将素质作为评价人才的标准,有一定的正确性,其抓住人才评价的内在依据,说明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但这并不是全部。被称为人才的人,其必定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是人才的必备条件。但是,仅仅具有良好的素质还不够全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还必须要将人所具备的良好素质转化为精神或物质成果,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人有了成果,才谈得上他对社会有贡献。人的素质不经过实践活动这一重要环节,就无法转化为成果,而物质成果或精神成果则是评价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依据。没有成果,也就无法判断这个人是否是人才。通过上述分析,要认定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关键要看两点:·2·第一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第一要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第二要看他是否取得了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语义学以素质为标准给人才下的定义,只强调了第一点,却忽视了第二点。这一忽视,就回答不了以下问题,即一个人具有良好的素质,就一定能够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吗?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社会的复杂性,良好的素质在外化出来创造劳动成果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第一,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如果受到打击、压制,用人单位不给他提供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施展自己本领的机会,良好的素质就不可能外化出来转变为有价值的成果。第二,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人才在错误思潮的干扰下,不去从事创造性劳动,而是从事重复性劳动,其素质外化的程度低,取得的成果价值小,也不能成为人才。第三,人才的生理素质变差。生理素质是人才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发挥作用的载体。生理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这些素质作用的发挥。人才的生理素质变差了,其他素质发挥的程度必然会降低。第四,人才自我埋没。人才如果自我埋没,不愿发挥自己的作用,素质再高,也难以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综上所述,具有良好素质的人,他还必须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机会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条件,才能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经过社会承认后而成为人才。所以,以素质为标准给人才下定义是片面的。2.以文凭、学历或职称论人才的局限性以文凭、学历或职称作为标准认定人才的好处是对人才好界定,对人才好量化统计,但同样有片面性。第一,以文凭、学历画线认定人才有可能滥竿充数。有的人有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但没有真才实学;有的还可能是弄虚作假的。如果以文凭、学历画线认定人才,就会使有文凭、学历或职称,但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进人人才队伍。第二,以文凭、学历或职称作为标准认定人才可能会造成人。30A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才的浪费。当前社会上的很多工作岗位,不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一味追求高学历的人员。这就导致很多工作岗位所聘用的人才超出了岗位职能的实际需求,让硕士生或是博士生来做本科生就可以承担的工作,从而造成硕士、博士人才的浪费。第三,将学历和职称作为评定人才的标准不够全面,不能涵盖所有的人才。有一些人尽管没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但是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拥有满身的才华,这样的人也应被称为人才。第四,教育与成才之间应该是一种间接相关性的关系,却被转为了直接相等性,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学校的教育系统,教育才对受教育者产生了作用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进入社会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受教育者在储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之后,还必须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知识进行转化,只有人们对其取得成果认可之后,他们才能被称为人才。由于教育与成才之间要经过若干的环节,因此,教育与成才的关系是间接相关性而不是直接相等性。以文凭、学位或职称为标准界定人才的要害是没能抓住人才的本质属性,即人才的创造性。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人才的认定以文凭、学位或职称作为标准是不科学的,这种行为会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是只拥有学历或职称,但是缺少业绩的人被认定为人才,这样可能会产生滥竿充数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业绩突出,但是由于没有高等学历或职称,因此不被认定为人才,这样则会埋没人才。这两种结果对人才的认定和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对未来企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消极影响。(三)人才学的定义1.不同学者对人才学的定义(1)王通讯对人才的定义及定义要点人才学创立之时,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定义是人才学创始人。4。第一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之一王通讯提出来的,他认为:“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①这一定义抓住了人才的本质属性,为科学揭示人才的内涵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强调了人才劳动的特征是创造性劳动。第二,强调了人才的贡献大于一般人。第三,强调了人才通过自己在劳动岗位的活动,产生的社会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这一定义由于抓住了人才的本质属性,其深刻性比以往人们对人才所下的定义前进了一大步。这一定义还为以后人们更深入地揭示人才的科学内涵奠定了基础。(2)叶忠海对人才的定义及定义要点随着人才学研究的深人,学者们对人才定义的探索也在深入。叶忠海教授给人才是这样下定义的:“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这个定义,在继承和保留王通讯定义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其意义概括起来讲有两点。第一,强调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定义提出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人才能够对社会发展做出某种较大的贡献,素质是其内在依据。没有良好的素质,就无法做出较大的贡献。第二,“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说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人才的劳动必须要具有社会性。在人才的成长和劳动过程中,必定会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的支持,这就表明人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这一点强调,使我们认识到人才的成长和发①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2.②叶忠海.人才学基本原理[M们.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115.·5·位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论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同时也表明一些社会条件会限制人才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认识人才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人才。不仅要看到人才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为社会做出的超出一般人的贡献;同时也要看到,时代的限制对人才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限制。这两点克服了王通讯给人才所下定义的不足,把对人才内涵的探讨推进了一步。(3)王通讯和叶忠海对人才学定义的局限性以上两个关于人才的有代表性的定义,对深化认识人才的内涵和促进人才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学者的贡献在人才学理论界得到了高度的认同。但是,人才学的理论不断地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以上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存在的不足也暴露出来。其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一定社会条件下”,这一提法抽象得不够。人才的成长和劳动不仅需要社会条件,同时还需要自然条件。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才同样如此,没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他们提供条件和活动的空间,他们是无法成才的。人才的劳动也离不开环境,无论是进行经济活动,还是进行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都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比如农业人才种地需要肥沃的土地和风调雨顺的天气,工业人才生产产品需要原材料,这些都来自自然环境。人才的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也与自然环境有关。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环境同样对人才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人才活动的效果一般来讲比西部地区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西部地区好。因此,人才的活动既需要社会条件,还需要自然条件。所以,将“一定社会条件下”改为“一定条件下”就较为准确。用词改动之后,不仅可以包含上述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可以表明人才在从事社会活动中,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作为支撑。如果缺少这些外部条件,那么人才也就不会实现成长和发展。第二,主要强调的是人才做出贡献的方式是创造性劳动。。60···试读结束···...

    2022-10-16 国家的视角电子书 有限视角书籍

  • 《素质教育视角下学校篮球价值探析与实践研究》张轩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素质教育视角下学校篮球价值探析与实践研究》【作者】张轩著【页数】249【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692-5326-9【价格】76.00【分类】篮球运动-体育教学-教学研究【参考文献】张轩著.素质教育视角下学校篮球价值探析与实践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素质教育视角下学校篮球价值探析与实践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以素质教育为视角,对学校篮球运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情况;接着对学校篮球运动在健身健心与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学校篮球运动技术、战术及游戏学练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本书论述严谨,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素质教育视角下学校篮球价值探析与实践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是现今备受推崇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素质教育包含很多内容,其中以身体锻炼为手段的体育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此,本章就重点对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以期使人们对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一节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的概念首先,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①从定义中可知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非某个特殊的群体,然后它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全面素质而非某项单一素养。在明晰了定义的基础上,更便于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发掘新的教育内容和模式。二、素质教育的含义通过素质教育的概念,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含义。这个含义重①张丽荣,体育教学的价值回归探索[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1-●素质教育视角下学校篮球价值探析与实践研究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素质教育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理念的出现还要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在教育领域中接收的新信息,这一理念从国外而来,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有所碰撞。一开始,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这种教育理念更适用于致力于发展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然而这种认识存在着些许误区,它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是要将群体(指国民群体)素质转化为个体(指公民个体)素质,并通过个体素质的完善来促进整个群体素质的提高。当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便重新认识素质教育,认为它的实施应落实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包括成人教育在内。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最终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那类人才。(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剑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关键,同时这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素质教育所面向的正是全体学生,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够支撑这种创新精神的能力。相比素质教育,传统教育更加注重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常用的教育方法也是枯燥的记忆、模仿和重复,最终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会束缚和压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培养出的学生没有个体特点,就好似批量生产出的“产品”一样。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恰恰就是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到重要地位,为此在教学中就会因材施教,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尽量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大大降低了传统应试的比重,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2第一章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在谈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时,首先就要明确这是人的一种人格特征,它标志着一个人乐于积极改变自己并努力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创新并不容易,它需要人具备足够的智力,当然还要具有很多非智力的能力。从这点上再看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力求将传统的、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在发展智力诸因素的同时关注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并使它们协调全面地发展成为新型教育模式,如此才能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学校不仅要开展智育,还要将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一并兼顾,即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各种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这是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回避和消极开展的教育新形式。为此,学校要在做好以往各项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引进或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保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任务的素质教育的顺利落实,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素质教育的特征素质教育之所以与传统教育有很大不同,主要就在于其具有一些显著特征。下面就对这些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一)基础性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其众多特征中最显著的一个。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特征直接决定了这种教育形式不是人们意识中的那种精英教育,而是为未来人才的成长奠定的基础教育。具体来看,这种基础性包含如下两层含义。-3素质教育视角下学校篮球价值探析与实践研究(1)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2)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整个民族具有全面素质的基础。(二)主体性主体性,是指在素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健全学生的个性。就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获取未知知识的的活动,只有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精神,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习,而不能单单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灌输过程。我国的传统教育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多以单项灌输为主,如此就不免给人更多的枯燥感,让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对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和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生活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求感。因此,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正是在这种主体性的特征下,素质教育必然遵循个性化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个性,让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减少教育给学生成长带来的趋同性,鼓励他们发散思维,敢想、敢实践,在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三)全面性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全面”上,即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点完全符合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它力争使每名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四)创新性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说,教育活动的确也为经济建设提供了4第一章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服务,宏观上说,教育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助力。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需要超前发展,即要走在未来社会发展的前面,甚至是要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如此才能培养出与之相适应和帮助其发展的人才。为此,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就需要重新筛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时,对方法和内容两方面都要重新审视,开展专门的创新性教育活动。创新性的教育活动要以教育规律为根本,强调课堂学习的质量,注重课外学习活动地位的提升,这些都是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的必要形式。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当下社会现实,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激发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的基础。第二节素质教育概念的产生与实质一、应试教育的历史渊源与素质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素质教育在我国从被重视到今天取得初步成绩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素质教育理念的出现和被认可不是偶然的,其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践行的教育形式,其与素质教育之间有着许多本质上的不同。应试教育,是指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及模式。以现代教育发展的阶段来看,尽管应试教育在一个阶段确实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其许多环节和理念并不符合教育科学规律。谈到我国的应试教育,就不能不提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科举制度,该制度于20世纪初期被废除,但其对我国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还在延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5素质教育视角下学校篮球价值探析与实践研究方式被保留了下来,进而使得判断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学生的好与坏,都从考试成绩中来判断,这无疑是非常片面的。数这里总结了应试教育被公认的几点不足。第一,不符合教育科学规律,且没有参考青少年的成长发育规律,考评方法为简单的唯分数论,如此培养出了高分低能的学生。第二,通过考试选拔精英学生进行精英教育,面向的并非所有学生,压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才华且消磨了他们的上进心。第三,教学内容偏重文化知识,忽视德、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第四,过多地利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智育,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无论是我国的教育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其本质都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是在一些形式和理念上有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教育方针中也强调了诸多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并没有高质量落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教育的形式越发脱离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得应试教育几乎成为了教育的主要形式。不难看出,应试教育本身体现了浓厚的急功近利色彩,将本应是培养人的全面性的教育局限在了智育之中,且应试教育中所谓的智育的表现形式也只是“分数”和“升级”,考试分数成为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更不要谈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了。这种只是为了获得高分的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完全相左。广大教育学者和专家在看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素质教育的优势与必然性后,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实践和未来社会所需的,带有明显的纠偏性质。二、素质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85年,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关于教育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我—6···试读结束···...

    2022-10-16 第一视角篮球 篮球第一视角投篮

  • 《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范逢春,谭淋丹,张天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作者】范逢春,谭淋丹,张天作【页数】235【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04【ISBN号】978-7-214-25651-5【分类】县-社会管理-现代化管理-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范逢春,谭淋丹,张天作.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内容提要:本书通过构建由1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县域社会治理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抽样所得50个县域社会治理质量进行评价,发现我国县域社会治理质量的时空差异特征:从“历时性”看,我国县域社会治理质量状况虽在逐步改善,但整体仍只处于“合格”水平;从“共时性”看,不同区域的县域社会质量差异也较大,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且内部差异愈发扩大。最后基于“政治-经济-社会”三维分析框架提出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6BZZ061)。《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内容试读1绪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场域中,社会治理已然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重点。近年来关于社会治理的理念转变、职能范围调整、体制变革、制度创新等问题的理论思考,已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治理研究的纵深拓展,也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优化社会政策提供了学理支撑。本研究针对“县域社会治理”,基于质量视角,采用实证方法研究治理质量差异状况及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力求准确定位我国县域社会治理质量现状,并发现其形成机理。要针对“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实证研究,需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明确。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郡县治,天下安”①。“县”作为行政建制,学界普遍认为其肇始于西周,在春秋时候定型,最终确立于秦,随后一直沿用至今,具有“政治上的超稳定性”。县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在中国的政①出自荀悦(东汉)的《前汉纪·前汉孝惠皇帝纪卷第五》,原话:“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制,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从制则天下安矣。”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权结构中,县是具备“功能完整性、职能同一性、历史延续性”三大特征的基层政权,始终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其功能发挥、职能运行既受到上级政权组织管理制度的限制,又对下面乡村两级的治理具有明显影响①,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从地缘层面看,县域是整合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场域;从政策落实层面看,县域是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政策的最后落脚点;从治理层面看,基于不同层级政权的政治应力差异,县域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地方治理中明显薄弱的区域。@县域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民生”,而且关系到“国计”。③十九大提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基础性价值与战略性意义。④描述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差异,梳理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学术层面是必要的。1.1.1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⑤,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新征程。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与更高的挑战,社会治理创新也需要有新定位与新方向。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历史检视、现实反思、未来展望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新任务,并确定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开创并达到“共建共治共享”,如何增加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都是理论上的新课题。①高俊,罗士轩,温铁军.宏观制度变迁条件下的县级“治权残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3):54-59,129-130.②徐勇,邓大才,丁文,等.中国乡村政治与秩序[M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7.③李志兴.提高县域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刀.新西部(理论版),2014(13):8,11.④徐双敏,宋元武.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县域社会治理创新路径研究[J门.学习与实践,2014(9):69-76,2.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21绪论一、社会治理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公共治理的中心问题在100多年前,政治学的核心话题是如何建立高效率、强控制的政府机构:进人21世纪,政府改革更加类似于“一个以公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的复兴实验过程”。①治理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已成为西方政府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新公共管理理论主旨在于强调政府企业化、管理市场化、机构网络化和层次扁平化经过40来年的流变,新公共管理理论不断分化与演变,形成多中心治理、网络化治理、协同性政府治理、整体性政府治理等多种学术流派。③其中,政府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心话题.④(一)社会治理理论成为公共治理的时代显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国家致力于通过政府变革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方式,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上寻求突破,力图通过“协同”构建新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改革上比较激进的西方国家政府提炼出了“更少的统治,更多的治理”(legovermet,moregoverace)的口号,打出了“良好治理”的旗帜,追求“善治”之道。“治理”理论在“许多语境中大行其道”⑤,发展成为“理解当代社会现实的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iooGloalGoverace))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①参见「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文修订版)「M.孙柏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②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门.社会学评论,2014(3):12-20.③曾维和.当代西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化系谱—整体政府改革时代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解析及启示[J刀.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72-78.④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门.社会学评论,2014(3):12-20.⑤[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门.漆蕪,译.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1):31-48.⑥楼苏萍.治理理论分析路径的差异与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05(4):82-85.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OurGloalNeighorhood)的研究报告,把“治理”界定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时代变化需要理论回应,全球各国都在思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到底该如何重构,导致“治理”理论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已然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门显学。尽管“有多少民族国家就有多少公共领域”①,但是,如何应用治理理论、利用治理思维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话题。(二)社会治理领域成为国家治理的焦点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快速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之中,社会系统复杂性、社会运行不确定性、社会稳定脆弱性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全球社会治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推动社会治理变革成为当今时代的焦点话题。在思考社会治理的变革计划时,我们必须看到,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变革,不但是一场需要顺应全球化、后工业化的社会治理变革,同时也是一场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变革。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化、后工业化把全球置于同一个变革的平台之上,唯有通过社会治理创新,才能走在历史进步的前沿。适应时代潮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焦点课题。今天,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全面纵深发展,如何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提高社会自我发育、推动社会自我成长,无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我们国家改革存在着发展不均衡情况,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绩的同时,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以至于社会治理状况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与认同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调整社会治理格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作①[斯洛文尼亚]斯拉夫科·斯普里查.全球治理与公共领域的跨国化[J门.石力月,译.新闻大学,2012(5):81-90,71.41绪论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①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目标在于化解社会矛盾,发展社会公平,增加社会活力,推动社会成长,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②(三)社会治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当前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面临着诸多难点问题,主要有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加剧、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对自由市场的信心不足、西式民主体制的失灵、不同社会群体难以多元共处、“法治”异化为“律师之治”、体制创新难以推进等问题。我们国家在社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社会治理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流动人口管理带来的矛盾、征地拆迁补偿引发的矛盾、劳资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社会敏感问题引发的矛盾等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包括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调整问题、社会自治组织的培育与发展问题、快速城市化的利与弊问题、不同群体公民权利问题等社会发展和建设的基本层面问题。这些社会发展问题都需要运用创新性思维及进行社会体制变革来解决!然而,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重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国地方社会治理创新,更多的不是主动作为,而是一种“问题倒逼”的被动应对;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逻辑之下,社会领域的改革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改革很难同步发展。③在公共职能弱化、社会治理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在地区差异中推进“在地化”的社会治理多元模式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难题。④在社会治理创新宏观语境的导引下,如何准确展现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层次,实现地方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调整与功能耦合是一个难点问题。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构建县域社会治理质量评估体系对县域社会①向春玲.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思路与对策[刀.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3):14-18.②贾玉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目标、条件及关键议题[J门.社会科学战线,2014(8):159-165.③熊觉.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生成逻辑与基本形态[J门.求实,2016(7):75-81.④康之国.社会治理创新与地方政府治理的路径选择[」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2):63-655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治理质量进行科学测评并寻求社会治理质量差异内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社会治理主体结构调整,实现社会治理高水平创新,进而达致“良善”的社会治理之道.①二、党和政府对社会治理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果断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点的战略抉择,绘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结构,极大推进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会面貌:我国由极端贫困国家向小康社会国家转变,从完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但是,在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由于社会转型,在诸多社会领域也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在社会利益深层大调整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推进社会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理格局,变革社会治理方式,从而促进公平正义、保障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确保社会秩序。通过对四十多年来社会治理创新的整体审视,可以发现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不同阶段。马克思说“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②。我国社会治理创新既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内在的连续性。(一)“社会管控”阶段(1978一1992)。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召开之前,此阶段“社会管控”作为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类型彰显出特有的时代特征: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并没有协调跟进,原有社会管理体制在总体上仍然得以延续,全能型社会管理体制并没有实质性变革,“社会管控”的特征非常明显。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党面临的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低①熊觉.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生成逻辑与基本形态[J门.求实,2016(7):75-81.②[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4.6···试读结束···...

    2022-10-11 看epub epub解析

  • 《政府治理现代化 国家与地方视角》王勇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视角》【作者】王勇著【丛书名】改革开放40周年丛书【页数】290【出版社】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178-2982-9【价格】49.00【分类】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现代化管理-中国【参考文献】王勇著.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视角.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视角》内容提要:本书对于政府治理现代化与善治的价值关联,善治为旨归的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指标体系和实践诉求,以及中国式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较之西方国家的异同等命题作出严谨、持续的研讨,从而可以对于诠释、指导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实践有所助益。作者做出了自己的初步探索,论题涉及了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维度的诸多方面,具有理论创新与指导意义。《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视角》内容试读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境遇与径路*政府治理现代化:概念理解与新时代境遇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观点,这被国内外学界乃至官方形象指称为“第五个现代化”。相比1954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其是由一届人大提出,主要涉及经济与物力层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由执政党重大会议提出,在中国政治体制下无疑更具政治性和权威性的色彩;内容上则体现出“五位一体”的系统设计,亦即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缘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上涵括了“四个现代化”的追求,却又不限于此,境界已大大提升,体现出更高、更广的战略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被不少学者简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其可以被界定为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过程中,多主体共同规范权力运行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而形成和建构的制度规则、治理工具及执行能力;其状态特征体现为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和科学化的水平:过程特征则体现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党等多领域、多层次的治理结构的整体变革与协同一致。一个具备充足治理能力,具有与现代治理结构相匹配的职能边界的有效政府应当成为这个治理体系运行的基本组织框架①。对此,学者多予以认可和强调。*原文发表于《观察与思考》2018年第7期。①薛澜、李宇环:《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系统思维与改革取向》,《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5期。政府治理现代化一国家与地方视角OModerizatioofGovermetAdmiitratio-Fromtheviewofcetraladlocal“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议题,无论是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法治建设,还是加强文化体制机制与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①“政府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子系统。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研究政府治理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改革与创新。”②甚至有学者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实际上就是政府治理能力”③。所谓政府治理现代化,即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多主体共同治理,形成‘一元主导、多方参与、协同治理、交互作用’的基本格局和体系结构,并且提升相关主体的治理能力”①。由政府治理现代化上述地位及定义出发,其核心诉求在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转移,并且一定不是外围的、碎片状的和边边角角的调整,而是要实现政府管理形态的根本性变化,此即走向世界银行首倡的“善治”(GoodGoverace)。善治基本要素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性、有效性,若就这些方面而言,善治与善政(GoodGovermet)没有明显差异,不过,如果简单地认为二者可以完全等同,也是不恰当的⑤。善治相较于善政的传统文化追求或政府模式,不局限于好政府,而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好治理,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政府利益或某个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基于这一追求,善治的基础与其说是在政府或国家,还不如说是在公民或民间社会。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更宽广范围内,基于国家一市场一社会三分视角,善治要求形成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互动”。①唐兴军、齐卫平:《治理现代化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②何增科:《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治理改革》,《行政科学论坛》2014年第2期。③刘建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④王浦劬:《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策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0页。⑤郁建兴、王诗宗:《当代中国治理研究的新议程》,《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1期。⑥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⑦同⑥,第92-95页。2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境遇与径路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通常被认为发轫于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但善治的各项要素或关系特征同样逐步显现于1970年代末以来启动的中国政府改革历程中。尽管西方国家已经走完现代化进程,政治行政体制相对处于“稳定态”,政府治理改革更多地在管理层面展开,技术主义特征比较明显,而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改革的任务、方式及效果均显著地具有“发展态”特征,改革的政治性与行政性之间存在深度的勾连关系,从而改革的方式选择与目标达成之间,常常有深刻的政治稳定等因素的考量。因此,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必须在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协调下展开,势必在改革的内容、方式与路径上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①,但究其本质而言,中西方政府改革在善治的诉求和目标上实质是一致的:均体现为致力于拆卸传统政府单中心统治机器、加强市场与社会的自主力量。以西方国家来说,战后凯恩斯主义赢得广泛认同,政府福利职能随之急剧扩张,最终生成“大政府”模式,导致“政府失灵”,1970年代出现十分严重的财政危机、效率危机和信任危机,推动里根、撒切尔等保守人士上台发起新公共管理改革,通过民营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举措让政府仅承担“掌舵”职能,“划桨”职能交由独立机构、私营部门或第三部门,进而打造“小政府、大社会”。而以中国来说,1978年之前,高度合一的党政组织将其分支机构延伸至社会每一个角落,进一步通过城市“单位制”和农村“人民公社”等体制安排,建立“全能政府”,造成“国家吞并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陷于停滞。1978年改革艰难启程,力图“重新发现社会”。以往那种全知全能式的政府形态,正在缓慢而艰难地退场。政府依次放开农民和企业,促其转变为自主的市场主体,认可与推广村民自治:2003年以来进一步实施审批制度改革,强调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和民主行政;公共服务引入外包做法:2011年起决定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013年以来以至新时代,政府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发起更大规模的行政审批改革,通过“打虎拍蝇”的反腐推动依宪依法行政等,所有这些举措均可认为指向善治,进而指向政府治理现代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夯实最为关键的部分。①金太军:《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国特色》,《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0期。3政府治理现代化一国家与地方视角OModerizatioofGovermetAdmiitratio-Fromtheviewofcetraladlocal然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①,惟其如此,推动和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走向善治绝非易事。以十八大以来轰轰烈烈开展的新一轮政府改来说,任务重,项目多,影响大,举世瞩目,一方面浓墨重彩致力于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要求“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此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要求“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②。所有这两方面共同指向善治的政府改革部署,目前均已取得显赫、喜人的成果。各自标志性成果分别是截至2017年2月共分9批审议通过取消和下放的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共618项,其中取消491项、下放127项,直接效应已然呈现,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6全球最具行政效率国家排行榜,中国难以置信地位居全球第一④;各类社会组织增加迅猛,从2013年到2015年底仅仅3年时间,社会组织就以历史未有速度发展到66.2万家,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会有100万家左右社会组织⑤。但是无论如何,推动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确属不易,而这其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既得利益集团所设置的阻碍。李克强总理形容为“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之所以如此,源于“对于既得利益者①《习近平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人民日报》2013年6月18日。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5日。③国务院审改办:《2013年以来国务院已公布的取消和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人民日报》2017年2月10日。④黄学民:《“2016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全球发布》,htt:/www.zgwc.com/2017/0104/755581.htm1。⑤马庆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设计》,《学会》2017年第2期。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境遇与径路来说,他们不会放弃利益,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利益才是根本。我们即使把道理说透了,他们也不会把利益拿出来。相反,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借口,甚至明知荒谬、站不住脚的借口,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触及灵魂’,只要思想想通了,就可以顺利执行;但是‘触动利益’,即便是想通了,既得利益者也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哪怕这个利益是不合理的。所以,触动利益当然比触及灵魂还难”。①上动下不动、改革落实难的问题在本轮政府改革过程中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有学者感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目前仍存在改革不到位、不配套、不衔接等问题。改革落地难,难在何处?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②。对此,另有学者概括为,“从经济视角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难;推进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难。从社会发展视角看,通过培育和发展公益类社会组织,转移政府社会服务职能,激发社会活力难;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长期形成的行政化思维与体制机制范式制约,推动深化改革难”③。“简政放权”的核心举措是行政审批改革,尽管在这方面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结果并不容乐观。例如,国务院2013年以来共分三批清理规范298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但多级政策执行效果仍不理想,截至2017年7月,近一半的国务院部门未公布本部门清理规范清单。地方层面,虽然逾90%的省份公布了本级改革方案,但仅有约25%的地级行政区公布了本级方案,而且越往基层,改革执行越难。不单单这一方面,总体上,有调研显示,本轮行政审批改革还有不少地方该放的权力没有放,或是放虚不放实,放轻不放重,放责不放权,放小不放大,明放暗不放,放一不放二,上面放下面不放,或上面放,下面没有人接盘,责任更加不明了,部门、责任人之间的衔接、配套、统筹不够,依据不明,集中反映①王长江:《触动利益缘何难于触及灵魂》,《人民论坛》2013年第21期。②贾立政:《改革落地难,到底难在哪》,《人民论坛》2016年11月(中)。③程萍:《哪些改革新举措最难落实》,《人民论坛》2016年11月(中)。政府治理现代化一国家与地方视角OModerizatioofGovermetAdmiitratio-Fromtheviewofcetraladlocal在“事情还是办不成”①。就此,基于善治视界,概括来评价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诚如有学者指出:“我国政府作为全能政府,除了履行政府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职责,还担当着市场主要投资主体、社会主要建设主体的角色,以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通过既参与经营又审批经营,代庖了许多应该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自主决定的事项;并以行使行政审批权、僭越内部微观管理权为手段干预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本职,造成市场规律对企业发展、经济建设的引导作用减弱,社会环境对社会组织发展、公共服务提供、行业组织自律的引导作用减弱,市场和社会发展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与活力。”②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十八大以来,改革的呼声明显占有压倒性优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非常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时成立了中共中央深化全面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力求突破部门既得利益对于改革的“封锁”或“围猎”,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与部门间协调。在多个场合,习近平均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合规的、让民众有获得感的改革,形成许多妙言隽语,成为广为流传的“改革金句”,例如“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③;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讲话中,习近平面向各国首脑宾朋郑重强调:“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有言必有行,截止到2017年10月,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央深改组在45个月里召开了3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0多份改革文件,不断为深化改革完善顶层规划,从而使得政府治理现代化①蓝志勇等:《从“不破不立”到“以立促破”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考》,《理论与改革》2017年第1期。②石亚军、高红:《政府在转变职能中向市场和社会转移的究竞应该是什么》,《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4期。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日。6···试读结束···...

    2022-10-11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世界史导航 全球视角的构建》(美)帕特里克·曼宁著;田婧,毛佳鹏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作者】(美)帕特里克·曼宁著;田婧,毛佳鹏译【丛书名】全球史译丛【页数】518【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08【ISBN号】7-100-12371-6【价格】68.00【分类】世界史-研究【参考文献】(美)帕特里克·曼宁著;田婧,毛佳鹏译.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08.《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内容提要:《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旨在对作为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世界历史加以概述和评论,适合历史学者、教师、学生及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在这部著作中,帕特里克·曼宁教授对世界史进行了全面而翔实的总结,内容涵盖了世界史作为一门历史学二级学科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研究与教学现状等。《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内容试读前言十本书在学术和教学领域对世界历史作了纵览和评判。在本书中,我将回顾那些关注历史上大规模进程与联系一从地球的形成到我们今天的时代一的历史学家的叙述与分析。对于研究人员、教师和普通读者,我将提供一些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世界历史文献的线索,为他们从事全球史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研究生们、那些试图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宽世界历史知识的热心的教师和学者、那些试图在自己的领域拓宽视野的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本书推荐了一些应当学习的课程。虽然我着力于界定世界历史学科及其组成要素,但我并不打算就世界历史提出一个权威性的说法,与之相反,我回顾了相关研究模式演进的历程,以便揭示世界历史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我围绕着五个主要目的来编写这本书,每一部分服务于其中一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从目前快速发展的模式及先前著述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来定义世界历史。该部分集中描述了界定和研究世界历史的长期不间断性,揭示世界历史学家的思想和习惯是如何对世界历史教学与研究现今的扩展产生影响的。第二个目的在于着力展现世界历史现今的扩展如何成为广泛存在的史学研究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体来看,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新理论和新资料的出现已把史学研究的范围推回到从前,并创造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世界中心”观。作为回应,区域研究的发展以及几种类型的全球研究的兴起,则大大地拓展了世界历史的研究领域。第三个目的是总结世界历史的每个二级学科新近的发展,审视世界历史学家当下的主要争论。在评述的过程中,我将把全球政治和经济史(历史学的两个最重要二级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史的新近发展,技术史、生1前言态史和健康史的交互影响和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文化史方面进行比较。第四个目的是阐明一些指导原则,以便进行合乎情理的世界历史分析。这项工作包括总结历史学家在选择地理范围、时间断限和热门课题等方面所作的判断,概述研究和阐释全球历史的策略,详细解释证明理解是否正确的技巧。总的说来,这些指导原则就是在全球历史的语境中重新阐释历史学这门学科,这门用艺术、技艺和科学方法收集史料并用之理解和描述人类历史的科学。最后,我推荐了一组方案和课程,它们是为推动有成效地学习和研究世界历史而专门设计的。这些指导性建议特别适合系统学习世界史的人们,例如历史学的研究生或本科生,也适合教师职业培训研讨班。当然,对于独立研究世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些建议也应该是有用的。我写这本书既是为了对史学研究领域进行回顾,也是为了给那些试图提高纵览世界历史能力的人以指导。作为对这些人的帮助,我将给他们提供一些可靠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史的文献和资源。纵览世界历史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但却是可行的,不像“掌握”世界历史那样难以企及。没有人能够学会所有的世界历史,如果有人以此为目标,到头来肯定会感到失望。打个比方,所有那些试图征服世界的人们都失败了,而许多周游世界的人却得到了快乐,增长了见识。同样,我的目的是要找到一些技巧,它们可以帮助读者在纵览世界历史的旅途中找到从此处到彼处的道路。仔细品读这本书的研究人员也许包括撰写论著的职业历史学家、正准备通过考试的研究生、希望增加知识和经验的高年级本科生。这些群体中的教师们也许正在为初中或者高中、研究生或者本科生准备课程,他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在课堂上讲授世界历史课程。试图大致了解世界历史的普通读者也许包括探索更广泛联系的民族史的学生,或者还有经济学或生物学领域的学者,他们试图把研究课题放到经年变化的背景中来开展。这些群体中的人们需要找到回答他们在全球史方面的具体问题的书籍,也需要学会以批判的眼光阅读全球史书籍的技巧。很多人会希望对世界历史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些人急需在规划和开展研究方面得到帮助,不论这些研究是写书那样的大工程,还是准备一小时课程的那样的小前言2计划。世界历史教师一包括正在从业的和准备走上教学岗位的一都面临着沉重的责任:他们传授的全球史应当涵盖世界的每个地区,绵延两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并审视人类活动与思想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些互相重迭的读者群中的任何一个群体,我都会对他们在世界历史领域开展的一些主要的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对于研究人员,我推荐他们采取逻辑分析的方法,包括在论证和实施研究的程序方面。我还举例说明图书馆、历史系和资助机构的重要性,特别强调这些机构在提供资料、帮助确定研究方向方面所能提供的便利。对于教师们,我首先指出Xi要有非常广泛的资料可以利用,然后要注意在叙述世界历史中维持延续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并且,在联系、比较、时间断限和规则方面,我也提供了寻找机会、作出判断的技巧。我还鼓励教师们紧跟世界历史的学术进展,把他们的以及学生们的问题转达给研究人员。对于其他领域的读者,我要向他们展示如何把其他诸多领域的知识与世界历史的进程和模式连接起来,并推荐了一些在实践中建立这种历史联系的方法。除了这五个主要目的外,我还在书中穿插了一些其他主题。第一个主题前面已经提到了:学习世界史的学生能够掌握一种“导航”的方法来理解世界历史,尽管这种方法并不权威,但却很有用。第二,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历史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总结过去。它还令人赞叹地创立了一些模式:与人口比较史有关的模式、主要文明模式、全球经济的早期联系模式、地球生态演化模式,还有就是定位世界主要区域间重要交流的模式。第三,研究世界历史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窘境。在把涵盖两千多年、七大洲和从性别到生态的各种主题的世界历史意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们遭遇到巨大的障碍。而对研究人员来说,要为比较12世纪与18世纪的贸易这样的课题查找资料亦非易事。第四,我在勾勒世界历史的过程中,特别优先考虑非洲的例子。采用这种方法部分地是由于我本人是非洲史学家。但更确切地说,我强调非洲的例子是由于这些例子重视世界历史上的相互联系而不是支配地位。尽管非洲在几千年前就丧失了对人类和人类历史的支配地位,但它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是大量人口的家园,是革新的重要中心,是一个与世界其他大多地区保持联系的地区。我发现阐释世界历史如果忽视非洲是会遭3前言到质疑的。找寻世界霸主或关注两大强权争斗(18世纪的英国与法国、20世纪中期的美国与苏联)的历史故事所注重的是世界历史上的强权而不是体系。我发现包含更复杂的互动的故事才更有趣、更有代表性。甚至就现今的大众文化而言,我也更倾向于那种强调在加勒比、中非和南亚的音乐家与在巴黎、伦敦和洛杉矶的音乐家相互影响的说法,而非认为以美国为中心的音乐电视(MTV)的巨大影响力胜过一切。我并不主张世界历史上每个地区都地位平等且有同样的权利,但我确实认为世界历史学家们应当超越强权的局限,而去关注互动。第五,通过越来越多的学者的不断努力,世界历史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世界历史的研究正遭遇严重的瓶颈。如果世界历史学家不能为他们的努力筹集大量的经费或者寻求其他机构的支持,他们将不能继续xii近几年在教学和研究领域呈现过的极具前景的工作。就当前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来看,世界历史仍然是业余爱好者活动的场所。只有得到充足的支持,并建立起数量可观的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中心,世界历史才能成为一个专业研究的学科。本书各章节涉及了非常广泛的题目。因此,有些读者也许希望按照不同的顺序来阅读这些章节,跳过其中几章,或者标出几章供以后阅读。为此我为每部分和每章都撰写了导言,其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那些希望按顺序或者有选择地阅读的人们。但是,在此概述一下本书的内容和结构也许更有助于读者对本书学术思想的组成及其逻辑演进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也是我接下来所述之目的。本书最后的“参考文献”包括了一千多种引用文献,有世界历史的研究专著,也有与世界历史有关的著作,其顺序是按照本书第二章到第五章论述的四个时期来编排的。一半以上的引用文献是1989年以来出版的著作。在全书的脚注中,每本书在第一次被引用时全面标引,再次引用时则简化标引。第一部分“世界历史的演进”追溯世界历史在古代的源头以及从那时到今天的发展。第一章给出今天的世界历史定义,预测该学科在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发展方向。第二章评述从文艺复兴到1900年的世界历史研究,首先关注的是欧洲著者,然后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传统。第三章的内容则推进到20世纪,评述的中心内容是奥斯瓦尔德·施宾格勒前言4(OwahdSegler)、阿诺德·J.汤因比(AroldJ.Toyee)和威廉·H,麦克尼尔(WilliamH.McNeill)的宏观历史综合体。第四章涉及的年代范围是1965一1990年,评述的中心内容是主题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菲利普·D.柯廷(PhiliD.Curti)、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uelWallertei)和阿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AlfredW.Croy)的著作。第五章探讨诸如期刊、研究生教育项目这些世界历史新机构的发展以及相伴而来的和由其而生的研究成果。第六章通过叙述对世界历史阐释的变化,来评述全球历史著作的编撰。第二部分“历史研究的革命”描述由于各个研究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而给整体历史研究带来的引人注目的转变。第七章集中论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第八章追溯区域研究的兴起,重点是其跨学科的方法。第九章缕析稍后兴起的全球研究,包括它所涵盖的环境研究、经济分析以及主要由地理学家所发起的把全球研究推向课堂运动。本章还指出了世界历史在全球研究中的进退两难境遇在第三部分“近期研究成果”中,我回顾了研究方法的革命对世界历史研究成果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的各章是按照世界历史的二级学科来安排的。第十章揭示政治史和经济史的新进展;第十一章关注社会史;第十二章涉及技术史、生态史和健康史的交叉综合:第十三章则评述文化史;第十四章对目前世界历史学科中存在的争论进行评价,以此结束本部分。第四部分“世界历史的分析逻辑”揭示研究方法的革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技巧所造成的影响。第十五章揭示在各种研究所采用的地理范围、时间框架和主题局限下世界历史的领域到底有多大;第十六章对于研究方案的一些方面进行指导,包括研究进度、框架、策略和历史学分析模式:第十七章的内容是研究成果的核实与展示:第十八章概括世界历史分析的方法,以此结束本部分。第五部分“世界历史的学习与研究”回顾并提出了一些研究生教育项目和世界历史学家独自研修项目。第十九章评述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第二十章推荐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项目:第二十一章的主题是学习世界历史的资料:第二十二章对于世界历史研究项目的开展提供另外些指点:第二十三章提出了学习和研究世界历史的一系列原则,以此结束本书。前言世界历史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但世界历史学家还不能与民族史学家展开卓有成效的争论,原因就在于缺乏开展全球研究的组织机构。相应地,年轻学者研究成果的匮乏也与以下因素有关:研究生学习项目的缺乏、出自如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协会那种高级研究中心的世界历史学家稀少。我希望有更多的历史学家在历史上的大范围模式与互动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专题,还希望大学和资助机构能够认识到世界历史对于历史的新发现和新阐释的潜在价值,投入人力和物力支持世界历史学家的研究。前言6···试读结束···...

    2022-10-05 世界史 全球视角分析 全球史视野

  • 《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薄婷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作者】薄婷著【页数】122【出版社】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0【ISBN号】978-7-5544-1695-2【价格】30.00【分类】劳伦斯(Lawrece,David-Herert-1885-1930)-长篇小说-文学研究【参考文献】薄婷著.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0.图书目录: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内容提要:本书立足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对英国知名作家D.H.劳伦斯的小说进行了系统解读,从小说的创作观与语言特点,以及小说中蕴含的生态伦理学的意义和价值等进行了探讨,对研究D.H.劳伦斯的小说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D.H.劳伦斯与他的小说作品第一节D.H.劳伦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论及社会发展时说:“人类的物质文化过去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人类在用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畜驮运自己和行李,用同样的帆和桨推动船,用同样的纺织品制作衣服,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已经超过200万年,其中99%以上的时间里人类过着一种游猎或接近游猎的生活。就算有着可以稽考的五六千年的社会文明历史,绝大多数时间里人类处在“前现代社会”阶段。前现代社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不发达与手工的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劳作。那么是什么开启了西方近代社会发展的大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诚如瑞士著名的历史文化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所说:“中世纪的神秘主义的回响在这里和柏拉图学说合流了,和一种典型的现代精神合流了。一个关于世界和关于人的知识的最宝贵的果实在这里已经成熟,只是由于这一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必须被称为是近代史的前驱。”中世纪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在这段长达1000年的历史中,天主教牢牢地占据着西方人的思想世界。宗教生活成了人们的第一要务。既然上帝已经创造好了自然万物,并制定了世界的秩序,人类没有必要也不敢去思考世界本来的面目和规律。而任何与《圣经》和教会的教义相冲突的思想都被归类于“异端邪说”,都会受到教会严厉的惩罚。这样科学的思想必然地与宗教的思想产生了冲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五个大的城邦和许多较小的公国组成的国家。这五个大的城邦分别是: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教皇领和那不勒斯,其中,“弗罗棱斯(指佛罗伦萨)当年是世界上最文明的都市,它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发祥地”。当时的意大利各城邦没有统一的思想模式,可以说处于一个相互争雄、百家争鸣的时代。再者,“意大利人在文化方面正经严肃,但是对于道德和宗教满不认真。甚至在教士的心目中,雅典的拉丁文(拉丁文是中古时代教会的通行语言)总会遮掩许多的罪”。正如罗素所说:“中世纪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在这段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中,天主教牢牢地占据着西方人的思想世界。”为接下来的世纪做了解放思想的历史准备工作,从而使得西方人终于揭开了中世纪这层迷雾一样的“纱幕”。另外一点还需要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所谓的“复兴”不过是借“复兴希腊第一章D.H.劳伦斯与他的小说作品时代的知识创造出一种精神气氛:在这种气氛里再度有可能媲美希腊人的成就,而且个人天才也能在自从亚历山大时代以来就绝迹了的自由状况下蓬勃生长”。文艺复兴可谓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正是有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中世纪束缚着西方人智力的枷锁被打开了,人们仿佛一下子从梦中醒来。17世纪和18世纪是西方人腾飞的世纪。早在1543年,哥白尼就发表了《天体回转论》,并第一次提出了他的“日心学说”,但是他的学说真正得势还要归功于17世纪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发展和倡导。在开普勒的“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的“力学定律”的基础上,牛顿完成了他的“万有引力”等学说,接下来是为科学技术大唱赞歌的弗兰西斯·培根、伟大的科学家笛卡儿,等等。先是蒸汽机的利用取代了手工劳动,接下来是各种自然资源如煤炭的开采、钢铁的冶炼,使得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未有的巨大飞跃。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而真正最先享有这场科学技术革命成果的是地处大不列颠岛的英国。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而就在工业革命前,英国不过是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很大的比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人们大多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一般的农村居民穿着兽皮、麻布或帆布制的衣服,穿着打了平头钉的鞋子,用木制的盘子进餐,主要的食品是黑面包”。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70年,到1870年基本结束。在短短的100年里,英国已经从原来的一个以农业、手工劳动为主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工厂”。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大规模的机械工厂代替了手工作坊。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英国,工业所需的劳动力是通过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来获得的。“‘圈地运动’是从15世纪末叶开始,一直延续到·3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19世纪初叶,先后经历了三百多年之久”。所谓“圈地运动”就是把大量的农民赶出他们自己的土地,把土地“圈”起来饲养羊,从而为纺织工业提供所需的原料羊毛。这样就出现了历史上人们所说的“羊吃人”的一段时期。大量的良田耕地变成了牧场,而原来的农田主流离失所,造成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圈地运动'使许多村庄被消灭,大批的农民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离乡背井,成为流浪者和乞丐。”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说:“在17世纪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而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农民共有地的最后痕迹也消灭了。”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圈地运动”更是变本加厉。就这样,大量的失地“流浪者”、“乞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十分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工业革命的后果绝不是把英国变成了人间的乐园与天堂。一方面英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结构有了根本的改变,由过去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在工业革命前夕,就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来说,英国并不比其他国家高出多少,英国工业的某些技术还落后于一些国家。然而,工业革命的巨大变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使得英国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19世纪中期,典型的英国人变成了城市人,英国成了一个城市国家,中世纪那种田园诗般的农业社会被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取代”。然而社会经济繁荣的另外一面却是人间地狱。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富裕的是资本家,而原来的无产者的生活更加贫困和艰难。资产阶层住在豪华的、林木掩映的花园和别墅里,而与他们相隔不远的贫民窟里却拥挤着贫困不堪的工人们,他们的生活极度恶劣。所以有学者不无感慨地说:“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又是贫民窟最大、第一章D.H.劳伦斯与他的小说作品最多的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变得冷淡、漠然、敌对。“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都被吸引到追逐物质财富上去了,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连友谊、安闲、艺术、时间都要用金钱来衡量”。原来的田园诗般的生活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远去了,大量煤炭的使用也使得英国的上空弥漫着灰色的尘雾,形成了伦敦城上空的“伦敦雾”。原来的森林被砍伐,覆盖着美丽花草的田野随着工业机械的开进,作物被铲除而荒芜。隆隆的火车和机器的马达声破坏了乡村的宁静。英国变成了弥尔顿笔下的“失乐园”。工业化的步伐扰乱了托马斯·哈代的“牧歌式田园”,哈代的《绿荫下》再也没有了乡村的自然风光,想“远离尘嚣”的人们无法躲避喧嚣的社会变革,淳朴、美丽的苔丝注定是社会道德败坏的牺牲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劳伦斯出生了。劳伦斯生于1885年9月11日,死于1930年3月2日。在五个兄妹中劳伦斯排行老四,也是家中三个男孩中最小的一个。劳伦斯的全名是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ertLawrece),而人们总是喜欢用他的名字的缩写D.H.劳伦斯。劳伦斯出生在英国中部城市诺丁汉郡附近的一个矿山小镇伊斯特伍德的一个贫困之家。他的父亲亚瑟·约翰·劳伦斯是一个无产者、一个矿工、一个没有文化的酒鬼,而他的母亲丽蒂娅·伯德肖尔却曾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中产阶级的家庭背景。亚瑟每天早晨就要钻入漆黑的煤矿中去挖煤,接近晚上时才从地下上来,即使拼命地工作,所挣的钱也很难维持一家七口人的开销,再加上亚瑟每晚都要去酒吧喝上一通,一家人的生活更是拮据。好在丽蒂娅是一个会很好支配家庭开销的女人,她自己也在操持家务的空隙干点零碎的活计,挣得额外的补贴。·5生态伦理视角下的D.H.劳伦斯小说研究在亚瑟和丽蒂娅婚姻的开始,他们倒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但是他们毕竟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不仅是文化品位上的,也有生活观点上的。这样的差距注定是无法弥合的,在经历过数次的争吵、打闹后,他们之间形成很大的隔阂,彼此间再没有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的可能。以后的日子里,丽蒂娅就把自己的希望转向了她的孩子,而孩子们也在母亲的影响下在心理上远离了自己的父亲。可以说劳伦斯的家庭是不幸的,缺少父爱的童年在劳伦斯的一生和创作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再如他们的父亲那样成为一个“机械化”的矿工,丽蒂亚尽可能地鼓励孩子们上学,尤其对儿子们寄予厚望,以便脱离那地狱般的煤矿。事实上,丽蒂娅成功地使自己的大儿子乔治(George)从未来矿工的命运中摆脱出来。二儿子威廉·恩斯特更加优秀,他在鲍威尔寄宿学校不仅学习优秀,还是一个运动健将,从而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并以出色的成绩完成学业。而后他在德比郡的一家煤矿上获得了一个办公室文员的工作,而不是像他父亲那样的挖煤工。此后他在伊斯特伍德一家工厂得到报酬更高的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打字,并通过函授学习法语和德语。他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经过不懈地努力,他又在伦敦的一家船厂获得了一份体面的文职工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聪明伶俐又前途光明的威廉却英年早逝,时年仅仅23岁。威廉的死是由于丹毒和肺炎的并发所引起的。肺炎在当时可谓流行病,这其实是由于大量燃烧的煤炭造成空气严重污染所致。威廉的不幸去世对劳伦斯的整个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尤其是母亲丽蒂娅,她亲手栽培的生命之花凋谢了,可以想见威廉的去世对她的打击。在威廉去世时,小劳伦斯16岁。就在这时,母亲丽蒂···试读结束···...

    2022-07-12 劳伦斯·r·哈维

  • 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从活泼到门口的产品视角df电子书下载,这是一本由资深产品经理根据经验撰写的产品经理书籍,用独特的产品思维举例等,hel为刚接触产品经理职位的人提供帮助。产品视角df介绍本书在创造性地提出互联网产品定义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从0基础到产品交易者的产品思维训练方法!本书基于互联网产品的定义,提出了产品思维学习的RAC模型,通过产品识别、产品还原、产品创造三个阶段培养产品思维和产品认知。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觉引导方式,像零基础用户一样简单的描述一个产品经理的修身路径,并提供知识图谱、阅读雷达等工具,让读者通过一些工具和方法为自己建立了学习模式和成长路径。小白视角、理想产品经理视角、第一年视角、第二年视角、第三年视角、设计与迭代时间、运营视角、规划与交易视角,可以看出本书内容是渐进式的,由浅入深。大量图片的使用,让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但读后却是“甜甜的”。作者通过对常见产品和产品经理的知识结构进行剖析和重构,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结构看起来更“性感”,更易于阅读。本书在基本概念和重逻辑推理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案例和图标来展示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产品的解剖。其实证方法论和“显而易见”的结论,让读者在经验的基础上更能理解作者的“信念”。产品观点df作者卢克,花名卢克,资深互联网产品人。从事互联网产品设计、产品架构、产品团队管理10余年。他是一个“骨子里有互联网血统”的产品经理。2005年进入互联网,历任智联招聘产品经理、阿里巴巴高级产品经理、佳源产品总监、百度产品架构师等。设计的主导产品包括智联招聘简历中心、阿里云网、百度新首页、百度凤巢——春华产品。目前是国内前沿产品学习社区三门课程的创始人兼CEO。百度理工学院(BIT)和百度学院金牌讲师。在长期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笔者在百度开设了一门产品设计与运营课程,被评为黄金课程。本书以此为基础。产品透视df目录第1章互联网需要产品经理第二章三圈定位:产品经理胜任力模型第三章小白产品经理看产品:什么是互联网产品第四章理想产品经理的诞生:为自己做产品,专注于自己第五章产品经理第一年:执行驱动,产品意识培养第6章二年级产品经理:用户价值驱动,沟通技巧培养第7章三年级产品经理:运营和计划第8章产品设计和迭代视角制作产品第9章:从运营角度查看产品第10章:从交易员和人性角度理解产品...

    2022-05-13

  • 房地产大周期的金融视角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房地产周期的金融视角df是一本关于房地产金融的书。主要描述房地产周期和趋势,并以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案例描述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特征。内容。电子书内容简介中国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大调整正在进行中,外资进入房地产行业的趋势已经逆转;房地产金融将日趋活跃。房地产行业将从居民财富配置的“过度配置资产”转变为“标准资产”。房地产行业将改变过去10年高增长的趋势增长格局。企业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于行业的差异化和整合。由此带来的经营效率提升,已经从依靠土地和房价上涨获取高额毛利转变为依靠综合开发能力的提升,完成从房地产向房地产的转变,最终成为加工制造业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的产业。本书以1980年代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破灭为例,试图分析其发生的机制和逻辑,探讨政府和企业应对泡沫破灭的对策。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趋利避害。df作者简介博士。巴树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证监会基金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招商局博士后调剂。指导委员会委员,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历任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行长助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联办经济部副部长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师。.电子书章节预览第一章无法避免的房地产周期第1节区分周期和趋势无法控制的趋势无法避免的循环第2节为什么房地产周期很重要?房地产周期的三个实证特征美国房地产正处于“失去的十年”吗?第2章日本还在“输”Sectio1气泡是如何制成的?缺乏土地-泡沫的种子粗略图景:日本房地产市场的“四个十年”第2节第一个气泡石油危机爆发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石油危机期间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第一个泡沫的形成与破灭第3节第一次泡沫之后,基本面失去支撑支撑房价上涨的宏观基本面趋于消失金融政策条件支持房价由松转紧第二个泡沫的形成与破灭第二次房地产泡沫的特征两个气泡,两个结果第4节从泡沫到“失落的十年”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期间的监管政策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代价与政府的应对政策评估政府应对政策的得失日本的“失去的十年”在多大程度上是泡沫?第三章十年之痒: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吗?第一节十年之痒:从1998年到2008年房地产的金融资产属性房地产的顺周期波动第二节中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中日房地产市场不同发展阶段比较日本房地产市场不同阶段的突出特点与日本比较: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日本的经验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日本的经验为中国应对泡沫提供了政策窗口目前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全国性泡沫第4章当监管进行中时第1节当监管成为常态时房地产增长功能减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房地产行业周期性回调:谁将承受最大的冲击?房地产角色转移决定投资价值变化新一轮性能驱动将逐步转向消费层面房地产行业角色的转变将决定未来投资价值的变化第2部分:未来监管政策的替代方案稳定的房价和地价预期沪渝房产税试点:轻松启动lt​​/gt降低开发者杠杆:预售系统正常化扩大土地供应第三节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第一次大调整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大调整的起步阶段中国房地产行业将迎来重大行业洗牌房地产调整短期宏观影响:是否会导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第五章保障房大幕已拉开,剧本待完善第一节保障性住房:大幕已经拉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历史轨迹:从弱化到回归保障房:大幕拉开,剧本不见了第2节经济适用房:国际经验国际经验:构建模式的选择世界的教训:问题总是不可避免的第3节美国住房保障政策:试错与纠正的经验公共住房建设规划及其效果评价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税收抵免方案及效果评价租赁券计划及其效果评价低收入家庭的房屋建筑税收抵免和租赁券计划比较df读者评论作为一名房地产从业者,这本书是相当客观的。基本说明了中国房地产所涉及的问题(房价高,无法控制房价)和解决高房价问题的基本思路。理论上成立。1、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进程是判断房地产在不可避免的房地产周期中是否会下跌的关键因素。2、中国房地产存在局部泡沫,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存在明显的泡沫。3、当过分强调和利用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时,房价上涨过快是不好的现象,容易造成房地产泡沫,也就是说房地产投资过热会产生更大的泡沫;4、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要从本质入手,调控的基本方向应该是:一个。调控土地供应,目前土地供应不足;.完善房地产销售制度、预收单监管、房地产开发资格审查、房地产预售审批、政府部门监管;c。保障性住房建设d。房产税试点。我个人认为这本书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到,比如房地产公司和客户买房时政府征收的税。郎宪平说,房地产公司70%的利润都交给政府部门。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是房地产公司为每个项目向政府支付的税费、费用、通讯费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往往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这部分支出基本由客户承担,导致房价上涨。上升。这一块也需要逐步完善。总的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

    2022-05-10 房地产泡沫与房地产周期的区别 房地产泡沫时期

  • 简明银行会计程序员视角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简明银行会计程序员的观点df本书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到银行的会计制度,从记账方法到会计科目表,从银行制度到你身边的业务……从简单到深入,本书介绍了银行会计制度的基本情况由浅入深。,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简洁的银行会计程序员视角df资料,需要的请自行下载图书内容介绍本书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到银行的会计制度,从记账方法到会计科目表,从银行制度到你身边的业务……从简单到深入,本书介绍了银行会计制度的基本情况由浅入深。,基础知识点和重要知识点,省略了一些专业会计师应该注意的内容,保留了金融IT(尤其是银行IT)从业者应该知道和理解的要点,对我这种银行IT从业者来说非常实用!强烈推荐给同行业的朋友阅读!关于作者吴烟台,1966年出生,现任广东金融学院院长。学士、硕士、博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目前发表的论文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图书相关内容的部分预览图书目录关于作者1前言2第1章会计和银行会计3第1节会计概念3第II节银行和会计4第2章左右弓的记账方法7第1节会计标识7第2节左右会计8第3节平衡方向11资产负债表第4节13第5节企业和银行记账相反16第3章利润的来龙去脉17第1节所有者权益17第2节我们说平衡方向19第3节损益表23第4节结转损益25第5节损益表27第六节利润分配30第四章资金流向34第1节结算和清算34第二节第三节平衡方向35第三节汇款与转账36第4节银行内转账37第5节银行间转账43第五章外汇交易47第一节外汇管理47第二节外汇储备50第3节会计方法54第四节结售汇56第五节四谈平衡方向58第六章会计科目表62第1节主题设计62第2节科目评分64第3节重新审视资产负债表65第4节表外科目67第7章我身边的生意69Sectio1我的工资69第II节固定资产70第III节所得税73第4节我的抵押贷款76第8章贷款80第1节贷款期限80第II节贷款利息82第III节收入减记83第四节贷款损失准备金85第5节抵押品87第六节贷款损失90第VII节衍生基金92第VIII节贷款规模94第九章中间业务97第1节中间业务概念97第二节手续费及利润分配100第3节和解102第10章股票和债券104第1节金融工具会计104第2节摊销价值106第三节股票发行113第11章会计报表116第1节天平归零116第2节利润和分配影响所有者权益118第3节关于资产负债表120的三个讨论第四部分现金流量表129第5节不同表中的连接131第6节表外项目132第七节其他133第12章会计设计134第1节分行账户134第2节热点帐户137第3节日期敏感139第4节总分检查143第5节试算平衡和错误处理145第6节产品计算148第7节计算天数149编辑推荐本书并没有系统地、理论上地描述银行会计,而是从程序员的实践角度来描述银行会计,并描述了如何使用会计原理来设计银行会计系统。以简单的基础理论为基础,内容涵盖了各类银行业务,从程序员的角度,重点关注银行软件开发的关注点、重点和难点。本书涵盖了各类银行业务,图片非常丰富。问题用图片解释。...

    2022-05-06

  • 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免费版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为什么试图改变人类状况的项目失败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名誉出版]JameC.Scott的著作,ANatio'PerectiveoHowProjectAttemtAttetiotoImrovemetHumaCoditioFailed现代德国的林业,勒柯布西耶在城市规划中的遗产,苏联集体农场,非洲的强制村庄等等。国家视角df预览简介在这本内容丰富的原创书中,JameC.Scott分析了由国家主导的大型规划项目在各个领域的失败。斯科特指出,当国家权力坚持实施简单的计划计划时,中央控制的社会计划项目不太可能成功,而这些计划计划在复杂且难以理解的相互关系下尤其残酷。此外,社会组织的成功设计必须依赖于认识到本地和实践知识与传统和技术知识一样重要。作者提出了令人信服的例子并质疑“发展理论”,同时反对专制权力主导的规划项目忽视国家价值观、愿望和目标。“社会清晰性提供了大规模社会工程的可行性,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愿望,威权国家拥有决策权和行动能力,软弱的公民社会提供了等级社会作为其实现的基础。"在笔者看来,以上四个因素的结合,往往使悲剧在所难免。作者介绍JameC.Scott,斯特林政治学教授、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农业研究项目联席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AcademyofArtadScieceofArtadSciece)成员,普通农民.他的研究重点是政治经济学、比较农业社会、霸权与抵抗理论、农民政治、革命、东南亚、阶级关系和无政府主义理论。着有《统治与反抗的艺术》、《弱者的武器》、《像国家一样看待》、《逃避的艺术》、《不受治理的艺术》、《为无政府主义喝彩的两篇》:关于自治的六件简单的作品、反对粮食等。目录简介第1部分:国家澄清和简化计划第一章自然与空间国家和科学林业:一个寓言社会事实:原始和加工铸造清晰度的工具:流行指标、国家指标土地机构:地方实践和财政概况第二章城市、人民和语言姓氏的产生标准形式语言说明交通方式的集中化结论第二部分:改变愿景第3章:威权主义的超现代主义社会发现极端现代主义的激进权威20世纪的超现代主义第四章:超现代主义城市:实验与批评城市总体规划巴西利亚:有史以来最接近的超现代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昌迪加尔一个反对超现代城市规划的例子:简·雅各布斯第5章革命党:计划与诊断列宁:革命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卢森堡:革命医生和助产士AlexadraKollotai和工人反对列宁第三部分农村聚落与生产中的社会工程第六章苏联集体化,资本主义梦苏美迷信:工业农场苏维埃俄罗斯的集体化国家控制和征用的景观威权超现代主义的局限第七章坦桑尼亚的强制村庄化:美学与小型化东非殖民时期的超现代农业1973年之前坦桑尼亚的村庄和“改良”农业“住在村里是一种命令”“理想”的乡村:埃塞俄比亚的变种结论第8章驯化自然:清晰简单的农业各种农业的简化极端现代主义农业问答现代主义信仰和地方习俗极端现代主义的制度亲和力农业科学的简化假设科学农业的简单实践比较两种耕作逻辑第四部分:丢失的链接第9章弱化简和实用知识:MitiMiti:实用知识大纲梅蒂斯的社会背景及其破坏反对知识帝国主义的例子第十章结论“那是无知,傻瓜!”抽象公民项目剥离事实,看本质插画的失败与梅蒂斯的角色AffiityMeti的机构案例谢谢插图来源索引第二版译者后记功能亮点有人说,当科学向前迈出一大步时,诗歌就会后退一小步。科学思维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化和抽象为一些基本原则。无论是为了便于规划和管理,还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按照这些原则行事的人,似乎都可以事半功倍。不仅如此,科学规划产生了表面上的平等,造成了民主的假象。在科学主义和自由民主的旗帜下,所谓的“历史终结”也显得充满信心。古代作家的乌托邦大多是在纸上规划的,现代机器很难满足。在被权势巨兽掌握的科学语言之后,他开始肆无忌惮地将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政党组织、意识形态,还是城市规划、农林发展,都不例外。就好像将某个可解的公式一一摆在管理员面前,填入正确的数值,就能得到预期的结果。这本书获得了2000年的MatteiDoga奖2015年美国政治学协会维尔达夫斯基奖著名学者JameC.Scott的经典著作。对现代国家崛起的全景描绘。深入探讨乌托邦式大型社会项目的成败。评估国家干预的利弊以及地方自治的可能性。逻辑清晰,论证充分,涵盖了广泛的主题。...

    2022-05-06 弱者的武器解析 《弱者的武器》

  • 探索历史大数据历史学家的宏观视角电子版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理解历史数据分析的工具探索历史大数据历史学家的宏观视角df主要描述了如何使用开源工具来分析和解读历史,量化历史。..文本分析的方法也是NLP的基本方法,如词频、词云、主题模型和网络分析。.书中提供的一些开源包还不错。..探索历史大数据Hitoria宏观视角电子预览目录大数据带给历史学家的乐趣●第二章DH时刻●第3章文本挖掘工具:技术与可视化●第4章主题建模:大数据中的自我探索●第5章组织数据:可视化的基本介绍●第六章网络分析●第七章网络应用●结论书籍介绍数字时代的到来让人文大数据越来越容易获取,这开启了激动人心的新途径和新挑战。探索大的历史数据首先要面对一个庞大的语料库。这本书解决了这个问题,描述和展示了如何搜索数据来构建文化遗产知识、研究、教学和学习:我们如何使用它们?需要注意什么?本书开辟了新的宏观视角,帮助人文学者掌握大数据开展工作。作者介绍肖恩·格雷厄姆(ShawGraham),曾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威斯敏斯特大学、匹兹堡大学等高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学术咨询和职业指导;同时,肖恩也是一位活跃的评论员,他的文章曾发表在《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上。前言阅读一位历史学家坐在他的办公桌前,打开他的灯。她开始细读一堆18世纪的伦敦法庭记录,这些记录是质量很差的复印件,边读边抄录文本。在工作期间,她开始注意到用于描述年轻女囚犯的语言中有一些有趣的规律。“我猜……”她喃喃自语,转向OldBaileyOlie(一个在线法律数据库)进行搜索。很快,她就有了一千起涉及女囚犯的法庭诉讼。她下载了完整的副本并将其加载到文本分析工具VoyatTool中。没过多久,她就得到了文本中的关键词、它们的搭配以及它们随时间的使用频率的图表。她更加相信自己的猜测。使用MALLET(一个用于处理文本的Java工具包),她开始在文本中寻找潜在的语义结构。经过对该算法的多次探索,结果似乎表明,每个文本的大部分内容都涵盖了23个常见主题。那么,这些主题,这些单词列表是什么意思?她开始探索主题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了一个似乎与国家对女囚犯施加的道德义务密切相关的话语网络。她开始探索网络的形式特征,即哪些词、哪些想法在做语义提升的繁重工作?同时,她在语料库上运行RezoViz工具(VoyatTool中的一个工具)来提取文档中指定的个人和组织。她开始查阅她提取的社交网络,她能够识别出女性和警卫、儿童和男性的子社区,并专注于能够将监狱社区团结在一起的一小群人。不久之后,她对18世纪关于女性审判的论述,以及关键人物、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深入而广泛的理解。她看了看手表,两个小时过去了。满意的结果,她停止了历史宏观探索,关掉电脑,再次将注意力转向手头的成绩单。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文学者需要了解如何将数字媒体用于传统人文学术研究的时代,包括他们的算法、假设、用法和中介。人文与数字媒体(也称“新媒体”)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两者的互动促进了彼此的发展。从广义上看“新媒体”,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传播技术的引入以及它们代表(或“构建”)人类知识的方式相应地需要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上面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历史学家利用历史领域的“大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可能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途径。本书的三位作者探索了许多可用于历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研究的大数据工具和研究视角。这些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书选取了一些最有用的方法来介绍和描述,包括如何使用、注意什么、存在的问题以及宏观研究开辟的新视角。我们为“历史学家的宏观视角”一书加上了副标题,以表明这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研究视角。我们并不是暗示这是历史学家在遇到大数据时“做”历史的唯一方式;相反,它只是工具箱中的一个工具,也是历史学家处理无法避免的“大”数据的另一种方式。离开。更重要的是,所谓的“宏观”(观察巨大事物的工具)恰恰体现了科学家的工作平台,他们使用不同的工具来探索不同的问题,并将记录保存在笔记本上。.同样,(我们认为)历史学家通往大数据的道路需要一种开放的方法,历史学家保留公共记录,以便其他人可以通过保留的信息探索相同的路径,同时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这是一种“生成”的方法:人文学科的大数据不仅可以印证过去的故事,还可以产生新的故事、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新的工具和优势。...

    2022-05-06

  • 罩袍之刺女性视角下的阿富汗PDF高清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愿世界和平布卡之刺袁老维六年来多次往返阿富汗。他和书中的六个女人一起吃吃住过,用朴实克制的叙述和218张有力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阿富汗普通妇女的真实生活。Barqa电子书预览版的疤痕目录Badakhha:开了一家馕店的古尔赞阿姨著名的馕生命像花一样美丽山区女子电台生于坎大哈:商人雷吉娜·哈米迪艰难的决定逃跑返回数以百计的祈祷我的父亲古拉姆·哈米迪我的女儿莎拉出生于喀布尔:记者迪巴未婚一个洋葱扔过来裁缝、面料和新裙子男人的野餐三年前喀布尔女子监狱二手品牌扫地笔记出生于赫拉特:武术老师卡瓦利12寸彩电的武侠世界镇上第一个“螃蟹”女孩你当武术老师怎么样?喀布尔同步女子健身课程出生于加兹尼:残疾画家鲁巴巴名声6:30至22:00“我喜欢”不存在的老师生于伊朗:大学生Rezai简介很多“现在”都是由“过去”造成的生日礼物游行害怕的兔子后记谢谢简介罩袍,英国人称为Burka,阿富汗人称为Chardari,是一种长及脚踝的面纱长袍,由网眼织物制成。固有印象。现实是一种尊严,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探索真理、面对真理的人,更何况对于那些终于能够露出真面目的人。人们对阿富汗的印象似乎只有战争、童婚和虐待妇女。是的,以上都是事实,但事实并不止于此。几次阿富汗之行,笔者深切感受到,人们的偏见就像一根刺牢牢地钉在罩袍上,罩袍不仅遮住了他们的生活,也遮住了我们的眼睛。作者与书中六位阿富汗女性一起吃住,卡瓦利,赫拉特附近小镇的中国武术老师,被时代杂志评为改变阿富汗的女性;雇佣400名KadaharRegia,一家刺绣车间的老板,女工(其中许多是寡妇)(她的父亲是前坎大哈市长,于2011年被自杀式炸弹炸死);Dia,一位吃有机食品的记者,行为举止像个阿富汗人;鲁巴巴,一个天生发育不全、用嘴画画的说谎女孩;Gurza,一个女人,她开了一家馕店养家糊口,养育了两个好女儿,她们都是女主播;还有一个出生在伊朗的难民,现在赫拉特雷扎伊大学兽医系的一名大学生。6名女性,从16岁的残疾画家女孩到50多岁的做蛋糕的女性;6个故事,从坎大哈前市长的女儿到普通女大学生;6个视角,从不言而喻的爱到舔舐髑髅地的深情。他们出生在不同的省份,来自不同的民族,从事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性格。和我们一样,阿富汗妇女既不高尚也不谦逊。我认为我没有权利定义她们是什么样的人,我只希望以直截了当的视角呈现当代阿富汗女性的生活。关于作者袁伟,笔名袁老伟,1986年出生。中国国家地理等多家杂志特约摄影师、撰稿人。2014年出版图文集《我心中有骆驼》,覆盖非洲、中东、欧洲、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岛国等60个国家。尤果尤其喜欢跑到还没来得及被西方文明同化的地方。他在巴基斯坦呆了三个月,拍摄了北部山脉和卡拉什族群。他还居住在南部非洲的莫桑比克、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外高加索小国乔治亚州。半年。自2013年9月起,他一直专注于阿富汗的文化纪录片。五年间,他四次往返阿富汗各省,与当地人一起吃吃住过,拍摄采访当地妇女的生活状况,真诚记录这个被世界赋予太多偏见的国家。看完罩袍本月我读的第二本关于阿富汗的书。我是好奇买的,虽然不知道具体内容,但是封面上那件精美的绣花长袍(后来才知道叫Chadari)让我很好奇。佩服作者的勇气。她游历了一个在世界人民心中“危险”、对女性更加不友好的国家。她记录了六名阿富汗妇女的日常生活,以及阿富汗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间内敛却又带着一丝温柔,配合大量的照片,让人很直观的看到了离现在很近的阿富汗,对阿富汗完整的历史产生了兴趣!无论是游记、纪录片、相册,甚至是女权相关的作品,似乎都还可以。读完后我感到非常难过。我关注过伊朗和印度,认为那里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看完这本书里提到的阿富汗妇女的处境,我更觉得毛骨悚然,头皮发麻……在这个时代,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女孩因自由恋爱和强奸而入狱,就是随时可能被带到警察局进行“处女检查”。人们每天都在担心晚上能不能活着回家。难道我的生活安宁,我认为理所当然,麻木自己,不再敬畏和珍惜生命吗?作者的文笔非常好。纪实般的文字,比纪实文学有更细腻的情感,也比普通的游记更冷静、内敛。多么勇敢的女孩啊,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去阿富汗……之前在上学的火车上看到袁老维的演讲,后来找到这本书看。这本书很厚,里面有很多照片。本来以为是杂志的书,但是看了之后发现语言也很美!详细的描述很棒!如果媒体报道阿富汗的A面,袁老维想跟大家讲B面,只有六个女性角色是不够的,说不定可以称为B面。合上书,我由衷地感叹和平之美和女性自由独立的幸福。(而且,原来的老太酷了!)因为疫情,天灾人祸……这复杂的一年注定不平凡,而经过几年的波折,《布卡之刺》,终于“呱呱”了这个一年,也注定不平凡。,不应忽视。有太多不可忽视的原因。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一一发现,那些找不到出路的声音,那些看不到未来的人,那些在密密麻麻的网格下向往平等的眼睛……不该被一个人带走笔触,也不应该被吸引眼球所误导,而应该呈现在老魏这样一个尽可能真实客观的倾听者和记录者的笔下。因为最近工作比较忙,利用零碎的时间只看了一半的故事。不客观,但我尽量在阅读后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这样的故事值得仔细阅读,还剩下几个。这个故事,我想一口气体验一下读完的快感。在第二个故事中,“没有人想到他们也有梦想,有着相似但不同的生活。”受到打击,我们都是天生的人类,但非常不同。普通人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是真实的。这是不值得称赞的。久而久之,连我都觉得谈梦想太奢侈了。每天和梦想一起生活的日子不再充满希望,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感到梦想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尴尬。带着失望。所以,和更多人一样,我们对自己的梦想保持沉默,自嘲,“哈哈。活着真好。”即使你知道古拉姆的故事是不可避免的,你仍然期待着像电视剧一样的美好结局。然而,这不是TVB,更没有“做人,做重要的事就是幸福”这样的正能量,这就是阿富汗,真正的阿富汗,这就是坎大哈,恶性循环的坎大哈贫穷和腐败。(当然,无处不在。)“人死了。在美国,死于车祸,死于癌症;在阿富汗,死于子弹,死于爆炸。有什么区别?”“我可能有100个敌人,但我所做的可以让坎大哈750,000人的生活变得更好。”老头,这么简单的愿望需要在这个国家生活。这些记录让我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也变得更加豁达,仿佛在空中与老人对话,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不是什么花言巧语,而是那句话悲壮而庄严,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生活的豁达。当然,我还是很珍惜生命。愿每一个生命都被珍惜,这种珍惜不需要诉诸,而只是出于本能。我们都本能地期待每个人快乐、快乐、不愿受苦和悲伤的人都是平等的。...

    2022-05-06 坎大哈 阿富汗首都 坎大哈阿富汗

  • 《机器学习应用视角》常虹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机器学习应用视角》【作者】常虹著【丛书名】智能科学与技术丛书【页数】334【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ISBN号】978-7-111-66829-9【分类】机器学习-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常虹著.机器学习应用视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图书封面:视角》内容提要:本教材是一个机器学习工具箱,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四年级或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本书为那些想要使用机器学习过程来完成任务的人提供了许多主题,强调使用现有的工具和包,而不是自己重新编写代码。本书适用于从头至尾的讲授或阅读,不同的讲师或读者有不同的需求。...

    2022-05-05 机器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 周志华 pdf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