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火(走向自主创新2)路风PDF电子书下载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新火(迈向自主创新2)解开中国高铁、核电、半导体显示、数控机床发展之谜,讲述中国工业鲜为人知的历史,探寻中国科技进步的源泉,探寻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与方法,一部激动人心的产业和企业史,是企业高管、官员、研发人员、工程师、学者了解或参与的必读之物自主创新简介“华龙一号”的技术来源在哪里?京东方是如何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显示公司的?中国高铁创新的动力和技术成果从何而来?中国如何克服美国的技术封锁、“脱钩”威胁,保持国际合作?互联网如何进入传统行业?为什么技术只能自己做?为什么说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开发技术能力的开发平台是什么?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本书是《走向自主创新》一书的续篇,包括4篇关于中国高铁、核电、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的研究报告和1篇关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理论文章。这些研究表明,自主创新不仅在中国产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是中国企业和产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技术突破的途径。本书产业研究以实地调研和访谈为基础,结合国际主流创新理论,再现中国产业发展鲜为人知的历史,探寻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源泉。本书的主题是:技术只能自己做。书中提出,中国工业要创新,就必须掌握自己的技术,要掌握技术,就必须进行并坚持自主技术研发。该书认为,政府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鼓励、带动和支持中国优势企业的成长,并提出自主创新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本书进一步厘清了国内外关于“自主创新”的争论,比如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关系,强调自主创新是否会导致自我孤立,自主创新是否可行。技术落后的状况等等。本书观点清晰,逻辑严谨,文笔简洁,打破组合,充满激情和理性。该书部分出版后,在国内研究界、相关行业和决策层引起强烈反响和关注。关于作者陆峰,“50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系;1991年至199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82年至1991年先后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委工作。1999年在清华大学任教,2003年调入北京大学工作至今。陆峰教授长期关注中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政策问题,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为本土产业发声。他对汽车、大飞机、通信标准、核电、高铁、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等行业的系列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迈向自主创新》一书于2006年首次出版,2019年再版,滋养了中国创新研究的一代后学者;《双剩余》、能力差距与自主创新,2012年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与微观视角(与余永定合着)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2014年“研究优秀成果奖”;2016年出版的《光变》获2018年改革发展研究奖“江一伟企业奖”。目录第一章产品开发平台1.1简介1.2技术与产品的交互1.3产品开发平台的概念模型1.3.1产品开发平台的概念1.3.2产品开发平台建设1.3.3产品开发平台的演进力1.4产品开发平台——产品、技术和能力协同进化的机制1.4.1产品级和子产品级技术学习的不同效果1.4.2产品开发平台的作用1.5结论第二章:解开中国核电之谜流放的“中国制造”2.1中国第三轮核电引进路线的启示2.2主题一:中国人开发的技术不一定不先进2.3主题二:战略逆转三十年2.4主题三:被边缘化的“中国制造”2.5主题四:中国利益或部门利益最大化2.6结论“华龙一号”的技术渊源2.7中国核电发展背景(2009-2019)2.7.1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2.7.2AP1000连续错开2.7.3“华龙一号”上线2.7.4西屋破产2.7.5中国核电技术总体规划与AP1000终结2.8追寻“华龙一号”的历史渊源2.8.1核潜艇反应堆项目2.8.2“军转民”过程的磨难2.8.3“华龙一号”的技术来源2.8.4结语参考文献第三章战略与能力:把握中国液晶面板产业机遇3.1简介3.1.1从彩电行业技术替代危机看我国技术政策的启示3.1.2中国TFT-LCD产业发展相关话题3.1.3本报告内容3.2动荡的TFT-LCD产业史3.2.1TFT-LCD发展动力:“高瞻远瞩”输,“短视”赢3.2.2以日本为温床的全球化企业3.2.3TFT-LCD产业增长动力:能力、愿景与投资策略3.3比勇气更重要的是“恐惧”——京东方的液晶历史3.3.1从毁灭中重生:向有竞争力的企业转型3.3.2进取战略的形成:进入TFT-LCD产业的动力3.3.3北京五代线:获得技术能力的学习平台3.3.4骑着“虎背”扩展包:不想灭亡就疯了!3.4“液晶热”与政府能力:产业政策视角下中国TFT-LCD产业发展3.4.1“液晶热”:中国TFT-LCD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3.4.2保障我国TFT-LCD产业成功发展的战略与政策3.4.3“液晶热”与政府能力3.5结论参考文献第4章“i5”革命4.1简介4.1.1中国产业升级的任务4.1.2“i5”案例显示什么?4.2行业背景:创新者前传4.2.1数控技术的落后4.2.2复苏之路与内部变革力量的形成4.3开发数控系统的动力4.3.1领导推动4.3.2企业外部力量:组建上海团队4.3.3CNC技术的演进与后来者的机会4.3.4合作与开放的苦恼4.3.5差点让关惜友崩溃“漫长”的等待4.4“i5”的诞生4.4.1自主研发数控系统流程4、4.2只能在市场上证明自己4.5“i5”的威力4.5.1单机阶段4.5.2智能数控机床阶段4.5.3数控机床智能化、互联互通阶段4.5.4数字化工厂系统/云平台阶段4.5.5制造系统的系统:正在体现的阶段4.6讨论与结论:“i5”革命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第五章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的源头5.1简介5.2中国高铁技术政策的演进5.2.1高铁技术引进5.2.2从引入路由到自治路由的“突变”5.3中国产业技术能力基础及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5.3.1分析技术能力基础与技术引进关系的理论视角5、3.2中国铁路装备行业技术能力来源5.3.3大规模引进与中国产业技术能力的互动5.3.4两位“女将”的故事5.3.5自主技术的重生5.4中国铁路激进创新的驱动力5.4.1激进创新之路5.4.2高铁大规模建设对高铁技术进步的影响5.5以系统级创新引领未来5.5.1标准动车组发展的动机5.5.2高铁开发企业的独立作用5.5.3大型系统的创新与系统集成商的作用5.6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走向自主创新之路:正向设计01前瞻设计思维是我们中国企业走向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多年前,中国工业完全落后,基础几乎为零。工业发展初期,中国人什么都买。“波音飞机7亿件衬衫”的故事可能有点夸张,但它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时中国恶劣的工业条件。后来,除了用钱买设备和产品,中国工程师开始模仿他们。这称为逆向工程。买对方的产品,拆开看看里面的组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我们也跟着葫芦画瓢,把这些组件组装起来,然后拼凑出成品。但模仿的过程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里设计的偏差范围是多少?这种设计的操作条件是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结果,仿制品的质量很差。甚至达不到使用要求。多年后,普通的,现有的东西就会被制造出来。然后是创新的问题。所谓创新,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做什么、怎么做、原则、技巧,只能自己想。因此,积极设计的概念已经传播开来。正面设计需要我们分析客户的使用需求;我们需要根据需要设计功能;我们需要根据科学技术原理来实现功能;我们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来测试和纠正产品设计中的缺陷。这个过程不同于逆向设计的参考和模仿。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想法。有思想才有创新。02正向设计的四个步骤:需求分析、功能分析、QFD分析和组件价值分析。需求分析是产品设计的输入。这个过程就像出发前选择了一个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后面的设计就会完全不同,离真正成功的产品越来越远。所谓需求分析,就是定义一个产品的功能需求。产品服务于消费者和用户,产品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确定。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分析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发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在第一手研究数据回来后,我们还需要分析需求:哪些需求最重要;哪些要求是可选的。使用适当的分析技术(如卡诺分析)来区分吸引力需求、期望需求、基本需求和可选需求。然后最终确定产品的后续设计目标。功能分析被视为设计的第一步。承担需求分析的目标,通过功能分析确定技术实现的原则。如果目标产品是全新的产品,尤其需要通过功能分析来实现。通过逐层功能扩展产品需求,逻辑上实现产品的功能设计。一个完整的功能分析应该能够充分实现目标产品的所有功能,并且可以通过功能分析树引出后续的实际技术手段。QFD,俗称质量功能展开。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要求和工程措施,分析确定关键的工程措施。在比较市场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后,确定该产品的关键设计点。并增加相应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成分价值分析是指对最终实现产品的成分分析。组成一个产品的结构有很多,但是不同的组件对产品的贡献肯定是不一样的。通过组件价值分析,识别重要组件和可定制组件:巩固和改进重要组件,优化和调整可定制组件。...

    2022-04-25 华龙一号核电站 华龙一号核电概念股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