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金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金蓉著【页数】188【出版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23.02【ISBN号】978-7-226-05877-0【价格】57.00【分类】旅游业发展-研究-中国【参考文献】金蓉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23.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与研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基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述日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变压力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①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做出了新的重大判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重点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可见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指引,也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8-12-22(001)。②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0L].人民网,2017-10-28。htt://cc.eole.com.c/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001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略指引和基本遵循。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国家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质量、效率以及动力变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相关要求。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而是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精神上的充实。作为幸福产业的龙头,旅游逐步成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旅游消费有利于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需求,增强获得感和福幸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是传统发展方式的延续,而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智慧、绿色、共享等为特征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同时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7年以前,属于旅游业发展质量内涵与测度的探索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17年以后,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指引发展阶段。(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强劲,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增速均在6.0%以上。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已经突破100万亿元,达到1015986亿元,同比增长2.3%(图1-1),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17%,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不断缩小(2016年划分标准为12475美元)。全国居民收人和消费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中位数40378元,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9-12-12。htt://www.xihuaet.com/olitic/leader/2019-12/12/c_1125340392.htm002第一章概述日数15204元,增长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比值较上年缩小0.08。①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支出水平的提升,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用于餐饮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生活服务的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到9037元。从社会发展水平看,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党的十八大以来,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社会保障实现全面覆盖,基本养老金标准逐步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一比上年增长(%)120000020.09865151015986100000091928183203674639515.080000060000010.06.86.94000006.76.05.02000002.30.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图1-12016一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旅游需求大众化不仅是规模化,而且呈现细分化和中高端化发展势头。传统旅游消费模式将因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代际更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温饱阶段走马观花的旅游消费模式将日益弱化,小康阶段的体验性消费、参与式消费和休闲度假旅游消费模式磅礴兴起。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广大游客对目的地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求会越来越高,对旅游的便捷、安全、舒适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对旅游的品①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1-02-28。ht:/www.xihuaet..com/olitic/1eader/2019-12/12/c_1125340392.htm003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质化和优质旅游的要求将进一步凸显。品质化和中高端化将成为新时代旅游消费的突出特征。为此,建构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跃升在旅游领域的客观体现,是新时代我国整体消费结构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转变发展思路的时代呼唤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从依赖入境旅游的开放封闭红利、国内旅游的人口红利转向资源、资本和技术多要素驱动①。党的十九大以后,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政策促进对旅游业的提质升级特别是内容创造和文化引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国家撤销文化和旅游部,重新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旅游业发展进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2019年,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人次分别达到60亿、1.55亿,国民平均出游率达到4次②,开始进入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旺盛而多元的消费需求孕育了强大的市场主体,多元市场、个性定制、内容创新成为旅游需求和消费升级的发展方向。与此相对应,面向游客满意、企业活力和动能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未来方向。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国民对旅游的向往以及旅游消费的普及、旅行经验的丰富,原有的标准化产品、流程化服务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广大游客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③。从企业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旅游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大规模的旅游项目投资对扩大旅游业总供给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政府层面来看,许多地方政府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不再唯GDP导向,将关注的重点投向当地旅游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上,通过选择好项目、整治好环境和涵育文化品位,建设高质量旅游目的地,大力提升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急功近利、盲目①戴斌:《从改革开放前沿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心》,载《中国旅游报》,2017-08-21(004).②戴斌:《智慧旅游:小康旅游时代的新期待》,载《北京日报》,2020-12-14(014).③戴斌:《努力让旅游从堵心到舒心》,载《环球时报》,2019-05-05(007).004第一章概述迎合市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和“一锤子买卖”方式逐渐被摒弃。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在全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进旅游业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迈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统筹解决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产能、新动能,必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受益者和发展方向之一。(三)良好的发展环境倒逼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成效显著。从国内旅游发展看,我国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持续增长,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升。国内旅游收入从2010年的1.26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92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3.62%,呈快速发展态势。从国际旅游发展看,2019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69亿人次,出境消费超过14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和境外旅游支出均居全球第一位,显示出强大的消费购买力。2009一2019年,我国入境旅游呈现小幅增长态势,接待入境游客从2009年的1.26亿人次到2019年的1.45亿人次,增长了15.08%。旅游业有较长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协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各环节之间趋于平衡,地区旅游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传统“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更加完善和充分,要素内部的发展也更加趋于合理。合理的要素结构为优化旅游业发展结构提供了动能,表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和互利共赢,以往的单点和分散化配置向全域化发展,效益的最大化更加凸显。一大批旅游功能区、特色旅游区、旅游风景道等旅游载体建成,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旅游集聚发展和高效管理特征更加明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能。作为外部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旅游业能优化当地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保护传承并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这种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发展热情更高,对相关旅游项目的土地优惠、政策扶持方面不遗余力,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005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四)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迎接时代变革的需要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旅游业正发生着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新发展阶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持续推进旅游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变革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先后公布了两批共500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并多次召开全国全域旅游推进工作会议,全域旅游成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并迅速凸显与国家战略体系对接和融合发展的优势。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明确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5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让旅游成为世界和平发展之舟》中指出,“中国将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行动。”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全面推动全域旅游落地实施。全域旅游的兴起,为认识旅游提供了新的视野,系统而深刻地推动着旅游变革。全域旅游的本质是以新发展理念来指引旅游,把旅游置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视野来审视,这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落实,旅游业正逐渐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纽带。二、研究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新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006···试读结束···...

    2023-12-12

  • 《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影响与对策研究 振兴重塑与健康革命》石培华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影响与对策研究振兴重塑与健康革命》【作者】石培华作【页数】356【出版社】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032-6548-8【价格】59.80【参考文献】石培华作.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影响与对策研究振兴重塑与健康革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影响与对策研究振兴重塑与健康革命》内容提要:本书对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进行系统研究,分类提出相应对策。除了从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总体影响、恢复预测、对策措施、危机管理等进行综合研究之外,还分别针对疫情对旅行社业、酒店业、旅游景区业、餐饮业、度假旅游业、乡村旅游目的地业、民宿行业、海洋旅游业、会展业、旅游演艺业、中医药健康旅游业等不同旅游业态,以及对旅游小微企业、旅游就业、出入境旅游的影响与对策等都进行了系统研究,也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将这次新冠疫情与2003年“非典”对旅游的影响进行比较,并研究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机制路径等理论问题,分析引发的旅游变革,以期更清晰地认识相应规律。本书对研究各类公共卫生事件乃至公共安全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也具有价值。《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影响与对策研究振兴重塑与健康革命》内容试读褪旅红点保●g四c灼史竖阳柳烂狗塑盛账蟹器尺艘g店欧●燃匹塔为紧米帚不帐综以然州怜胸经製●燕隙g四皮塔贺←惫付盈跳叩过皮抵留。屈●.惊g四安岩特指泾端晷叩皮据●2020興2003“”安常图岩名出结疫情常态化防控与旅游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流行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7月,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5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60万例,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世界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危机和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突发事件的种类、频率及规模不断变化,影响程度不断加深。本文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提出疫情常态化防控与旅游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研究课题。大规模的跨国跨区域的现代旅游人员流动给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带来新挑战和新要求,构建常态化防控机制和提升旅游业健康保障能力,不仅对疫情后旅游业振兴发展有现实价值,而且对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确保人的生命健康既是旅游发展要坚守的底线,也是旅游业疫后振兴重塑的动力线。在中国知网(CNK灯)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检索(中文),截至2020年7月1日,以“新冠疫情”和“旅游”为主题词共检索到74篇文献,主要集中在研究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策略、旅游危机管理等方面;以“健康旅游”为主题词共检索到557篇文献;以“医疗旅游”为主题词共检索到737篇文献,主要聚焦于“养生旅游”“医疗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研究领域。现有研究成果缺乏对提升旅游业健康保障能力的系统化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是分析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冲击,探究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二是重点研究如何全面系统地提升旅游业健康①石培华,陆明阴.疫情常态化防控与旅游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研究一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影响与对策研究的健康新视角与新变革[U/○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13[2020-08-24]:2上篇综合研究保障能力,提出旅游业常态化防控和提升健康保障能力的路径,构建旅游业健康能力保障体系;三是研究疫后旅游业振兴重塑的对策,提出创新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一、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冲击分析现代旅游具有大规模、大流动、高集聚、国际化、跨区域、广辐射、社交性、全域化等特点,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具有高度敏感性。旅游业也更易受到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的直接影响,从而在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中,旅游业都会最先受到冲击。此次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使我国旅游业和全球旅游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一)新冠疫情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全方位影响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各类旅游活动全部暂停,对景区、酒店、交通运输、餐饮、旅行社、旅游OTA企业、购物、文化娱乐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旅游业整体停摆,旅游企业经营进入“寒冬”。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都受到了全面冲击,特别是出入境旅游,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近期内很难恢复发展。相关机构和专家根据往年旅游发展数据评估分析,迄今新冠疫情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损失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旅游业GDP损失将高达2.1万亿美元,全球7500万名旅游从业者失业,其中亚太地区是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我们不但需要清醒地认识此次疫情对中国的旅游发展产生的严重冲击,还需要关注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同时国际环境也更加复杂,中美贸易摩擦等各种风险叠加,不断冲击旅游业的发展。此次新冠疫情影响面更宽、持续时间更长、影响程度更深、国际环境形势更复杂,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2003年“非典”疫情等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给旅游业带来的损失。而且,由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对旅游业的影响还将持续,实际上,已经过去的“五一”“清明”等节假日,并未出现如一些旅游研究机构和规划机构所预测的旅游“报复性”增长的情况,这也充分说明此次疫情对旅游业影响的复杂3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影响与对策研究:振兴重塑与健康革命性和不确定性。(二)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冲击应引起高度重视新冠疫情对旅游企业形成的实际冲击和影响体现如下:一是从旅游企业的收人结构看,出境旅游、跨省跨城市的旅游、会议会展、节庆、婚庆、度假、购物、文化娱乐等花费较高、组织化程度高的旅游,是近年旅游企业经营收益的重要利润来源,而此次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旅游消费;二是从旅游经营收益的时间结构看,旅游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间的不均衡性,不同时间段的旅游经营的价值和收益不同,旅游花费结构和时间结构各异。此次疫情不但影响了春节等旅游花费最高、经营效益最好的黄金时段,其冲击还将持续,而出境旅游,特别是入境旅游受影响的时间将会更长。旅游企业是旅游业的关键支撑和运行主体,也是受疫情冲击最直接的主体。从旅游企业的结构看,85%以上的旅游企业是小微企业,抗风险冲击能力弱,大量的景区和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等或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或采用旅游+房地产、旅游+金融等模式,负债较重,加之旅行社等企业高度依赖经营现金流,OTA企业主要依靠流量等。整体而言,旅游经营企业普遍利润薄、抗风险能力不强。中国出境旅游O2O百程旅行网宣布破产清算、河北野三坡成为疫情下首家申请破产重组的5A级景区、山水文园投资方美国六旗娱乐集团已撤资项目被融创文旅集团接盘等。这些现象不仅反映出疫情对旅游企业的冲击,而且反映出旅游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以往单纯依赖大投资拉动、资本扩张、旅游+地产、拼流量、拼价格等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同时,政府部门发布的宏观旅游经济统计数据与企业旅游经营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宏观旅游经济统计数据不能直接反映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更不能直接反映旅游企业的经营收益。宏观旅游经济统计数据反映了人员的旅游流动和空间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综合性的旅游发展统计数据。因此,旅游企业实际受到的冲击,要比总体宏观旅游经济统计数据反映出的情形更为严峻。用宏观旅游经济统计数据测算疫情给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往往会出现在宏观上被高估,在微观上被低估的状况(三))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会带来全局性影响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就业、消费、扶贫、服务业、投资、国际贸易发展等方面地位的不断提升,此次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4上篇综合研究“六保六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将会产生综合影响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间接和综合就业人数超过7000万人,其中90%以上的就业岗位由小微企业提供。旅游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人数多,整体行业收入和社会保障低,这次疫情不仅造成旅游小微企业和经营户面临生存危机,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各类旅游院校、与旅游相关的专业在校学生有80多万,每年有近20万人毕业,旅游专业毕业生将面临阶段性就业压力。旅游已经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对脱贫的贡献率超过10%,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贫困人口有许多都依靠旅游脱贫。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茶,旅游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乡村旅游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载体。新冠疫情期间农家特色庙会、各类年味活动、民宿餐饮、文化体验活动等都被取消。因此,此次疫情对旅游扶贫、乡村振兴和富民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旅游消费能否振兴是国民消费信心能否提振的重要反映,对稳预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进入黄金期,涉及旅游的大规模投资增长迅速,处于投资建设的关键期,很多旅游项目由政府平台公司投资,或采取旅游+地方+金融、PPP等模式推进。因此,旅游发展还涉及稳投资、稳金融。在外贸和外资方面,旅游是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和催化剂,其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四)新冠疫情将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结构性变革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将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疫情倒逼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业未来将面临新机遇、新形势、新场景、新格局、新业态疫情的冲击将进一步凸显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带来三大市场(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格局的变革。全球疫情仍在快速蔓延,疫情在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带来国际关系的深层次变化。因此,入境旅游市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我国旅游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更多地依靠国内市场,这给旅游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可以将出境需求转化为发展国内旅游,从而使国内旅游得到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期加快发展国内旅游,并在促进开放中增强我国旅游业新的吸引力和优势,此举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旅游发展新格局。6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影响与对策研究:振兴重塑与健康革命疫情冲击将加快促进我国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过去的粗放型旅游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内涵式增长,推进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形成。单纯依靠资源和大规模投资、旅游+房地产、旅游+金融、平台+流量等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旅游企业需要适应服务大众旅游时代,在经营上节能,全面提升效能,提升综合效益。“新基建”对旅游业的发展格局和趋势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旅游业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另外,数字化革命给旅游发展带来新变革,成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疫情加速了全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数字化,也推动了旅游行业的数字化变革,云娱乐、云直播、云看展等新业态涌现,以在线旅游、虚拟景区、线上博物馆、智慧旅游等为代表的数字文旅消费成为行业新热点、新趋势。疫情的冲击让人们更加关注健康价值,生态健康旅游产品或可成为时尚」未来旅游需要与教育、健康、文化、农业等深入融合、相互赋能,提升旅游综合价值。同时,旅游业需要通过“旅游+”和“+旅游”的模式,释放旅游企业产能,推进跨界融合发展。(五)新冠疫情不影响我国旅游业黄金发展期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冠疫情虽然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但不会改变我国旅游业发展仍处于黄金发展期的总体态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旅游业黄金发展期的阶段性特征不会改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改变、旅游业发展的支撑条件不断向好不会改变。中国正处于调整发展方式和结构性变化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结构的调整孕育了强大的发展动能,也孕育出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能。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海南国际自贸港建设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交通强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都市圈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等,为旅游业的发展蓄积能量。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日新月异,为我国旅游业整合释放巨大能量创造了条件。6···试读结束···...

    2022-11-01 中国旅游业重创 中国旅游业恢复

  • 旅游业与国家公园》理查德·巴特勒,斯蒂芬·博伊德编著;张凌云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旅游业与国家公园》【作者】理查德·巴特勒,斯蒂芬·博伊德编著;张凌云等译【丛书名】当代西方旅游经典译丛【页数】347【出版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680-4788-3【价格】158.00【分类】国家公园-研究【参考文献】理查德·巴特勒,斯蒂芬·博伊德编著;张凌云等译.旅游业与国家公园.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旅游业与国家公园》内容提要:1872年黄石被确立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其概念传播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多样化的嬗变过程。近年来,国家公园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本译著通过历史追踪、国际比较、案例分析,澄清各种学术争论带来的“国家公园”认知混淆,清晰地抓住国家公园运动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影响。对旅游与国家公园相关研究者在未来学术研究中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全书包括4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第一部分,旅游与国家公园历史渊源部分,阐释旅游与公园之间悠久但不和谐的关系,旅游与国家公园最初的概念,以及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旅游与国家公园建设的历史发展。第二部分,旅游与国家公园发展中与环境中其他部分的关系,包括旅游和国家公园发展过程中与原住民、当地社区、私人土地、生态脆弱区以及野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旅游和国家公园在极地的发展。第三部分,旅游和国家公园发展中的问题及应答,包括旅游和国家公园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冲突问题,以及与影响因素的管理、旅游观光者的管理,同时还阐述了旅游与国家公园发展中的合作关系以及在新兴旅游国家中的发展问题。第四部分,旅游与国家公园未来发展展望。全书16位作者来自英国、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瑞士等6个国家不同的大学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具有广泛的国际代表性,有助于读者一窥旅游与国家公园运动的全球发展路径的整体全貌。《旅游业与国家公园》内容试读第一部分历史背景本书各章节所讨论的内容如图I所示,这个框架涵盖了全书的内容。历史背景第一部分:旅游与公园的创建目的1一4章早期发展自然环境感知变化旅游环境公园与人公园与自然环境第二部分:第一批人野生生物主题国家公园环境5一10章当地社区生态敏感主题私有制,定居区北极地区问题与对策公园与可持续发展潜力资源冲突第三部分:游客管理旅游业的问题与对策减轻旅游业带来的影响11一17章伙伴关系国际合作新区域的公园创建未来展望旅游业与国家公园第四部分:公园的扩张结论与展望公园的创建18-19章规划和管理问题向题与影响公园将扮演更广泛的角色图Ⅰ概念框架图2本书的重点是关注国家公园中的旅游业。本书涉及的问题包括国家公园的起源、功能、管理问题和未来(所有这些都是从旅游业的角度来探讨的),以及旅游业给国家公园带来的收益和问题。书中会有章节涉及旅游业对当地人口和原住居民,以及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但这都是基于国家公园的背景。这样的探讨也会带来一些问题,首先,如前所述不能涵盖国家公园和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其次,不可能涉及全球范围内所有的国家公园。本书选取了世界上六个大陆上的案例,但重点是讨论在不同背景下公园系统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具体分析某个国家的公园体系。本书各章节所讨论的内容如图I所示,这个框架涵盖了全书的内容,标示出国家公园概念的历史沿革以及在国家公园系统和理念中产生的旅游和休闲。这部分的讨论涉及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这几个国家的公园系统在旅游业起的作用方面基本是相同的,早期的公园还是非常重视旅游业和游客的。虽然很多变化发生在公园出现后的几十年中,但早期的原则仍然适用,这不难理解,因为不论公园和旅游怎么变化,两者面临的很多问题其实与一个世纪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规模和问题所带来的后果及反应不同而已。■二、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形象和公众接受度一般都比较正面,除了有些当地人觉得国家公园的建立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国家公园最初的设立是受到普遍支持的,正如霍尔所说,这些公园土地如果不建公园似乎也没什么其他利用价值,因此机会成本比较低。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相关问题,如大面积未被治理的荒漠环境(北美在这方面的抱怨尤其多),无法利用公园的资源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旅游业对公园及其周边带来的影响,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公园管理的不同意见及冲突,这些问题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存在。今天,尽管在公园出现之初代表了比较旅广义的环境保护区,国家公园只是各类保护区中的一种(其保护区还有生物圈保护区、海洋保护区、拉姆萨湿地公约保护区和世界遗产地)。国家公园的定义是196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自然保护区大会上确定园的,会上明确指出国家公园的特征:问(1)一个或多个未被人类利用和占有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动物和响植物、地貌特征或某个种群具有科考、教育和休闲意义,或者存在一6个极为壮美的自然地貌景观。4(2)国家最高权力当局能采取措施保护或削减人类活动对整个区域的利用和占领,对整个区域进行有效的生态、地貌或美学特征的为历保护。背景分(3)在特定的条件下,游客可以进入以达到激发灵感、受教育和娱乐目的。(引自VaOte,1972)国家公园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地域广袤、未被人类触及(或相对较少触及)的自然环境区域,其主要特征是受到最高级的保护用于休闲(旅游)等目的。当然也有些例外,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公园(Hall,Weaver)比较小,有些国家公园(Timothy)还有其他功能,如北极的一些地方还不是正式的公园(Marh),英格兰和威尔土的一些国家公园(ParkeradRavecroft)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被认为名不副实。不过,所有这些都被称为国家公园,都面临着国家公园普遍存在的旅游管理问题,当然我们讨论的主要是传统的“老式”北美模式的公园。未来,如果国家公园全球体系得以完善,可能会包括更多的国家公园类型和功能,使得国家公园有更大的竞争力,能满足全球化环境下更复杂的需求。■Ⅱ三、国家公园中的旅游、娱乐与休闲如前所述,本书的关注点是国家公园里的旅游,因此有必要说明共同使用国家公园之类区域的旅游与娱乐之间的区别。关于旅游、娱乐与休闲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不在此做讨论,这方面的书很多(如JackoadBurto,1999),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旅游是个广义的词,就是指以享受和愉悦为主要动机的度假旅行。娱乐一般是指非度假性的、出于愉悦目的的到访,一般是国内旅行。本书没有一个作者会特别强调国家公园的旅游和休闲的不同,因为这与本书编者的初衷无关。他们会更多关注人们出于愉悦目的对公园的使用,全书所说的旅游包括了公园的娱乐用途,除非特别说明。虽然这种做法可能有失精准,但如下面所列举的理由,公园的旅游用途与娱乐用途是高度相关的,而且常被同质化处理。如本书其他章节所述,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建立是服务于旅游的。虽然旅游对公园的利用有时被视为是不妥当的,但确实给公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些收入可用于公园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铁路和饭店。当时国家公园的旅游用途与其他形式的游憩用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当时公共部门和私营5部门是共同合作的,至少在公园设施和旅游开发方面不会背道而驰(Brow,1970Hart,1983)。国家公园旅游开发方面的争议发生在近代,特别是在西方国家,而在公园开发历史上最初的20年内几乎没有发生过。公园被视为是人们造访和赏景的地方。早期的大部分公园都远离人口中心,因此任何一个到访公园的人都是旅游者,因为他们必须旅行相当长的距离并在公园过夜,而不仅仅是访客。人们早期对旅游的定义也是非常模糊的,不过在19世纪人们对公园旅游者的印象是富有的、有特权的个人,通常是外国人,可以长时间(几个月)旅行,去探索新公园、新世界(特别是在北美和澳大利亚)。住宿和一些基础设施是必需的,人们通常把火车当成旅行中的饭店(Hrt,1983)。国家公园的娱乐用途非常少,因为很少有公园周边的人到访公园。以加拿大国家公园为例,公园最早的娱乐用途始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国家铁路的铁路工人。这种使用模式在很多国家后来有很大转变,特别是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的娱乐用途已经超越旅游用途成为公园的主要活动形态。其实从很多方面来讲,公园的旅游用途与娱乐用途其实在活动方面区别不大,徒步、野生动物观察、露营、钓鱼和放松消遣用到的设施是一样的,如住宿、卫生间互动设施、交通工具和步道。一般来讲,娱乐休闲者都是本地居民,他们在公园里逗留的时间比较短,通常不过夜,他们一般会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对当地环境比较熟悉而且会经常重复光顾。旅游者则会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即他们居住在距离公园较远的地区或国家,一般会在公园过夜甚至是逗留几晚,会较多地用到商业住宿设施,较少用到露营地,重复光顾的可能性很低,一般使用公共交通或商业交通工具。整个群体的一个极端是住在公园旁边的休闲客,另一个极端是长线国际旅游者,两者在需求、体验和期望值上都有很大差异,但在实际的活动中这种差异却反应不明显。旅有些系统中(如北美)国家公园的娱乐(含国内旅游者)使用量远超传统游旅游者,而有些著名的国家公园(如班夫、黄石等)则是重要的国际旅游的标国志和主要吸引源,在旅游推广中被大肆宣传。还有一些,像非洲的国家公园则园主要针对外国旅游者(见利耶霍尔姆和罗姆妮的第10章,以及古德温的第15章),尽管南非国家公园的国内游客接待量一直在增长。在英国(见帕克和瑞恩题斯考夫特的第7章),国家公园主要接待的是国内游客,一方面因为如果没有私响人交通工具有些国家公园是很难进入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国家公园没有吸引国际游客的标志性景观。部分原因是有些国家公园出于土地景观等的保护只允许英国本国人进入,这种模式让反复进入国家公园的游客仅限于进入一些6···试读结束···...

    2022-07-23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