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临床流行病学》冯希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口腔临床流行病学》【作者】冯希平主编【丛书名】口腔医学精粹丛书【页数】257【出版社】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08.11【ISBN号】978-7-5062-9730-1【价格】120【分类】口腔颌面部疾病-流行病学【参考文献】冯希平主编.口腔临床流行病学.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08.1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口腔临床流行病学》内容提要:《口腔临床流行病学》是口腔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有机结合,吸取了以往几本口腔流行病学的精髓,并加入了许多口腔临床病例编撰而成。《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的编撰原则是贴近临床、适合临床。虽然从章节安排看还是按照以往流行病学的编写顺序,但每个章节的内容均从口腔临床医……《口腔临床流行病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口腔临床流行病学(oralcliicaleidemiology)判断等方面的问题。在口腔医学实践中,口腔临床医是利用流行病学的原则、机制和方法来解决口腔临师在掌握口腔临床技术以外,还需要熟悉口腔临床流床医学中的问题,包括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行病学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临床遇到的新问题。第一节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口腔临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了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即用宏观研究的方法,探索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口腔医学领域中用以制定研究解决临床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决个体病例的目计划并解释观察结果的一门方法学。换句话说,就是的。从口腔临床医学角度来看,它是口腔临床医师在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口腔临床医学中病因、医学实践中所需要掌握的一门方法学,是口腔临床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判断等问题的一门学科。从学的基础。口腔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实践、观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它是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在口腔察、总结的结果,将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是流行病学继传染病领域、慢性腔临床医学中来,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其科学性,还可病领域之后,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延伸,它进一步拓展以大大提高口腔临床医学实践的效率和准确性第二节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虽然口腔临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与口腔临床首先要判定这是一个患者还是一个正常人,这就需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但与其他学科一样,口要有诊断这种疾病的手段。使用一个好的诊断技腔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术就可以明确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来筛选好的诊断技术呢?如果是患者,医师接着遇到的问题是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口腔剑临床问题如何发现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口腔医学目前还有许多疾病的病因并不完全明了,最常见的如牙周疾在口腔临床医疗过程中,一个临床医师需要面病。对于已经明确诊断的疾病,该用什么方法治疗对的问题来自很多方面。一个患者前来就诊,医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治疗以后又如何预测这种1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疾病的转归?以后又如何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包括临床忠者,如面对这些临床问题,口腔医师除了运用自己的经验病房或门诊的就诊者,也包括社会上的普通人群,来回答外,还可以选择使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来这些人群可以来自社区,也可以来自学校、工厂或回答,而后者更加科学、准确者农村。二、实施的主体是口腔临床医师四、需有严格的抗干扰措施虽然流行病学家在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因的地位十分重要,但由于口腔临床流行病学要解决此在研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口腔的主要问题是口腔临床问题,涉及的诸多问题如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干扰来自于误差病的病因、牙周病的治疗效果、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和偏倚。常见的误差来自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方法、口腔肿瘤手术后的预后判断等,都属于口腔由于机遇不同所造成。而偏倚则是由于某些原因临床上发生的问题,因此口腔临床医师才是口腔临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如床流行病学实施的主体。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学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和无应答偏倚等。为了控制科,口腔临床医学也不例外,口腔临床技术水平的这些误差和偏倚,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需要有严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临床经验积累。一个好的格的设计,常采用随机、对照和盲法设计,尽量减少临床医师在长期临床医疗工作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来自主观和客观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还会积累很多经验。这影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平衡不同组别之间各种混些问题和经验如果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给予归纳和杂因素的干扰。总结的话,就会得出科学的结论,大大提高口腔临床医学的水平。五、要注意医学伦理问题三、研究的对象是人群在当代科学条件下,临床试验仍然是医学进步过程中难以绕过的一环,但临床试验毕竞是在人体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一样,口腔临床流行病上进行,对人的健康和生命会有风险,所以在开展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人群。口腔临床流行病学是以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时应充分考虑伦理问题。个体病例为基础、以全体人群为对象,最终达到解应该做到研究必须有正当的目的,有利于医学科学决个体疾病的目的。虽然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的对进步;实验设计必须成熟和周密;研究的内容需要象多以个体病例为主,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经过充分的基础研究和生物安全性试验:在实验过展,口腔临床医学已不限于个体病例。尤其在微观程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或专业人员严密观察,方面,已经发展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如在口有应急救治措施:一些研究虽然不危害受试者健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基因技术已成为选择的方康,但也要避免损害受试者的利益,对可能造成的法之一。但在宏观方面,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还不多损害要给予补偿;受试者应该充分知情,并有权随见。其实在口腔临床医疗中,完全可以采用宏观的时退出研究;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一般需要通过研究方法,即通过对人群的研究来解决临床问题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第一章绪论第三节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在口腔临床医学中,流行病学的用途十分广要观察,而它们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同样需要评泛,几乎可以涵盖口腔临床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价。氟化物是最常用于龋病预防的化学物质,它具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多个领域。备有效、价廉和使用方便的特点,但氟化物同时也是一种含毒性的化学物质。因此在试验氟化物防一、临床效果观察龋作用的同时,需要观察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如急性氟中毒现象、氟牙症等情况,并根据毒副作用情观察口腔治疗方法和口腔预防措施的效果是况调整氟化物使用的剂量,以达到既能保护牙齿,口腔临床流行病学最主要的目的。无论是口腔治又不损害人体健康的目的。疗方法还是口腔预防措施,一种新技术或新方法的问世,必须经过非常规范的临床试验,而临床试验三、致病原因研究是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这些技术和方法常会经过多种实验室的口腔疾病病因的研究是口腔临床流行病学中研究或动物实验,并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因研究中,描述性方法并人和动物有很大的不同,实验室和动物实验显示的不能获得致病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性的结论,只效果在人体身上并不一定显示,这就需要在人体身能得到某种疾病发病特征的证据。分析性流行病上得到证实,因此必须经过临床试验。在口腔医学中,一些治疗口腔疾病如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新学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用得比较药,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具有治疗效果,然后被用于多,而论证强度比较高的是随机化对照设计的临临床医疗。为了证明氟化物的防龋效果,也常常使床试验。但上述三种方法的研究成本相差很大,用临床试验,观察使用氟化物一段时间后的防龋以随机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成本最高,用这种方效果。法研究病因常需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因此用临床试验的方法研究病因常在其他研究方法已经使二、安全性分析用之后。在进行随机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时,先将同一人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人群口腔临床流行病学也常被用来评价各种口腔用某种危险因素实施干扰,对照组人群不作干治疗方法和口腔预防措施的毒副作用。由于新的扰,观察一段时间以后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率,技术和新的方法都是首次用于人体,它们对人体健如果实验组人群发病率高于对照组,证明这个危康产生的影响依据我们现有的知识并不能找到答险因素可能就是病因。用临床试验方法研究病因案。而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对人体产生治疗和的优点在于比较客观,它能较好地排除其他因素预防作用的同时,还会给人类带来致病作用。因的干扰,同时它又具有前瞻性研究观察整个疾病此,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人体产生的积极作用需周期的特点,所以结果比较准确3口膛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可以对临床诊断方法进行试验,评价现有的四、健康状况观测或新的诊断方法的可靠性。使口腔临床医师树立诊断概率的概念,协助他们在临床医疗中正确选择口腔临床流行病学可以用于观察口腔疾病的诊断方法,正确对待诊断结果,达到正确判断疾病患病情况。通过对某一地区人群横断面调查,可以的目的了解口腔疾病在某一人群中的患病特点和流行情况,当所要调查的人群比较小或者范围局限的时六、临床决策候,可以采用普查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口腔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特点。但是当所要在口腔临床医疗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过程中,调查的人群是一个大人群,比如要了解一个城市人口腔医师经常会作各种临床决策,以取得在效果、群的某种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就不能用普查,只成本、安全等方面的最大利益。现在口腔医师进行能采用抽样调查。如果想观察某种口腔疾病的流的各种临床决策,大多建立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行趋势,可以间隔一定时间,连续多次进行口腔流经验之上,正确的临床决策需要以策略论和概率论行病学调查,然后比较前后各次调查的结果,得出的理论为指导,经过分析、计算,以各种概率数量为某种口腔疾病的变化情况和流行趋势。依据,才能作出合理的决策。临床决策是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的一部分,是口腔医师在临床医疗中需要五、诊断方法评价掌握的方法。一名好的口腔临床医师善于运用不同的诊断七、预后判断方法来正确诊断口腔疾病,因此口腔临床医师常会面对选择诊断方法的情况。一个诊断方法的优劣口腔临床流行病学还用于对疾病预后的判断,取决于它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等。但在实际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的演化趋势常常受到医师的使用中,诊断方法经常存在灵敏度或特异性过高或关注,复发率、生存率、治愈率等是检验治疗成功与太低的现象,造成实际病情与诊断结果不一致的情否的指标,治疗以后生存质量的分析也常被列入预况,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通过口腔临床流行病学后判断的内容之一。第四节口腔临床流行病学分类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按照其性质可分为观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如描述性流行病学、分察法、实验法及理论研究等。观察法是对人群在自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法与观察法不同,实验者具有然状态下的暴露因素、疾病和健康等进行研究。研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并能控制其他混淆因素,评究者没有控制暴露的能力,尽管能控制混淆因素,价暴露与疾病的联系。这种方法中有实验流行病但不能随机分配暴露,只能客观收集人群有关暴露学等。理论研究是对疾病的病因、宿主和环境之间或疾病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的联系。这种方法是的联系所做的假设得到了反复验证之后,用数学公4第一章绪论式阐明疾病流行的规律,提出数学模型,用于研究学某个班级学生的龋病发病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预防措施的成本效益和流行病学预测。现将观察观察龋病在这个班级学生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法和实验法中较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原因,就属于这种研究。一、描述性流行病学(四)常规资料分析描述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它对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如病史记展的规律作客观的描述。这种研究的作用是描述录、疾病监测资料等。如研究某市市民拔牙原因,某种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病可研究该市若干医院近5年的病历资料,经统计分因假设。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有下面儿种。析可找出不同年龄组牙齿丢失最主要的原因,如因辆病、牙周病、外伤、修复需要等原因而拔除病牙。(一)病例报告这种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又称个例调查,是对个别发生的病例进行调查,这些病例常常原因不明,或是传染病、或是某种已知疾病的特殊情况等,这些病例需要进行专门研二、分析性流行病学究,追寻其致病因素、发病途径,分析治疗方法,追踪预后等,为以后相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分析性流行病学就是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供资料。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索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病因假设。它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二)横断面研究群组研究。横断面研究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一)病例-对照研究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上(较短的时间内)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病例对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探讨病因、相关因素对于疾病产生的影响。它先按线索。疾病状态,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三)纵向研究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程度,分析暴露是否与疾病有关。假如病例组有暴露史比例或暴露程度纵向研究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义,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某疾病存在着联系。这种也就是对一组人群定期随访,两次或若干次横断面研究方法是了解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的暴调查结果的分析。它的作用在于动态地观察疾病露情况,从病例开始以追溯办法寻找疾病的原因,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如对一小在时间上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5口腔临床流行病学非自然形成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实验性流行病学(二)群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现场试验。群组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一)临床试验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假设。临床试验是对患者或非患者志愿者进行系统如果暴露组人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统的研究,为了发现或者检验、研究产品的作用或者计学检验有显著意义,则可认为这种暴露因素与某副作用,或者研究产品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种疾病有联系。这种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出现以前分以查明其效果与安全性。临床试验中以随机对照组,追踪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疾病,在时间上是先有试验(RCT)最为经典“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群组研究的特点是只要暴露组与对照组可比性较好,资料准确完整,则(二)社区千预试验研究结果准确度高,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也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社区干预试验是临床试验的一种扩展。以社系。但由于群组研究属前瞻性研究,研究时间较长,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接受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尤其对慢性病的观察费时更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位可以是整个社区,或社区的某一有代表性人群。力,所以常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较明确的危险因素常用于某种口腔预防措施的效果研究,例如饮水氟后用于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化的效果三、实验性流行病学(三)现场试验实验性流行病学又称为流行病学实验或现场试现场试验以社会人群为观察对象,观察社会人验或干预试验,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群中未患某种口腔疾病的个体在接受预防措施或某项干预措施或施加某种因素或消除某种因素以观某种干预措施之后健康发生的变化。在现场试验察其对人群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它有两个中,研究者关心的不是疾病的后果,而是如何预防重要特点:①是实验法而非观察法:②要求设立严疾病的发生。其研究人群由健康者或可能患某种格的对照观察,即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而疾病的高危人群所组成。第五节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概括起来可从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结果去看都非常纷以用设计(deig)、测量(meauremet)和评价繁复杂,影响最后结果的因素众多。设计正确(evaluatio)来表示,一般常用这三个词的首字而得到的结果常常不一定理想,阳性的结果不母DME来代表。口腔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无论一定有意义,阴性的结果也不一定没有意义。6···试读结束···...

    2022-10-07 丛书epub 丛书epub下载

  • 《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预防》潘会明等编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预防》【作者】潘会明等编译【页数】246【出版社】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07【ISBN号】7-5430-3490-5【分类】疫苗-预防接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参考文献】潘会明等编译.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预防.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07.图书目录:《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预防》内容提要:本书重点描述了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甲型肝炎等20种传染疾病的诊断、流行病学、疫苗的运用和免疫接种副反应等内容。《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预防》内容试读1疫苗总论1.1免疫学与疫苗可预防疾病免疫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详细讨论这门学科超出了本书的范围。然而,为理解疫苗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作为疫苗使用方法建议的依据,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很有必要。下面的描述较为简略,有许多优秀的免疫学教科书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论述。免疫是人体容纳自身物质,消灭外来物质的能力。由于大多数微生物被免疫系统鉴别为外来物质(异物),因而这种识别能力为人体提供了针对传染病的保护作用。对微生物的免疫通常由其相对应的抗体显示出来。免疫一般具有高度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种或一组密切相关的生物体。获得免疫有两种基本机制一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由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保护力,这种免疫通常是持久的。被动免疫是由动物或人产生的物质通常通过注射方式转移给其他的人而产生保护作用的。被动免疫一般能提供有效的保护,但这种保护随着时间逐渐衰退,通常持续数周或数月。免疫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细胞的主要作用是鉴别被称作抗原的外来(“非我”)物质。抗原既可以是活的(如病毒和细菌),也可以是灭活的。免疫系统产生一种针对抗原的防御反应。这种防御被称作免疫反应,它通常产生被称作抗体(或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质分子和特异性细胞(即所谓细胞介导的免疫),这些细胞使清除异物更为容易。一般来说,针对活抗原的反应是最有效的免疫反应。但是,在自然感染病毒或细菌而产生免疫反应时,抗原不一定是活的。一些蛋白质,如乙肝表面抗原可以很容易地被免疫系统识别。其他的物质如多糖(组成某些细菌细胞壁的长链糖分子)是弱效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可能不会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1.1.1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是将人或动物产生的抗体转移给另外的人。被动免疫提供针对一些感染的保护,但这种保护是暂时的。抗体将在数周至数月之后消退,接受免疫者不再得到保护。被动免疫最常见的形式是婴儿接受来自母亲的免疫。抗体在孕期最后1~2个月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因此,足月的婴儿将有与母亲同样的抗体,这些抗体将保护婴儿免于感染特定的疾病长达一年以上。针对一些疾病(如麻疹、水痘、破伤风)的保护力比针对另一些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要强。事实上所有类型的血液制品都含有抗体。一些产品抗体含量相对较少(如洗涤红细胞或悬浮红细胞),而另一些产品含有大量的抗体(如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和血浆制品)。·2·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除了输血用血液制品(如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用于人类医疗的抗体有三种主要来源,这就是同源人类抗体/免疫球蛋白(homologouooledhumaatiody/immueglouli),同源人类高价免疫球蛋白(homologouhumahyerimmueglouli),异体高价免疫血清/抗毒素heterologouhyerimmueerum/atitoxi)同源免疫抗体也被称作免疫球蛋白,它由许多成年捐献者的IgG抗体片段组成。由于它来自许多不同的捐献者,含有针对许多不同抗原的抗体,主要用于甲肝和麻疹暴露后的初步预防。同源人类高价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含有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的制品,由含有高水平抗体的捐献者血清制备。但是,由于高价免疫球蛋白来自人体,它也含有少量其他抗体。高价免疫球蛋白被用于一些疾病暴露后的预防,包括乙肝、狂犬病、破伤风和水痘。异体高价免疫血清也被称为抗毒素,这种产品在动物(通常是马或马科动物)体内产生,包含的抗体只针对某一种抗原。在美国,抗毒素用于治疗肉毒中毒和白喉。这种产品存在的问题是血清病,一种对马蛋白的免疫反应(过敏反应)。来自人类的免疫球蛋白是多克隆的,含有多种不同的抗体。从20世纪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将单个B细胞分离并无限的繁殖,从而可以生产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来自单克隆的B细胞,因此,只含有针对某一种抗原的抗体或者是一组关系相近的抗体。单克隆抗体应用于许多方面,包括对某些癌症的诊断(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和治疗(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非何杰金淋巴瘤),对器官移植后机体排斥反应的预防,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克罗恩病、风湿性关节炎)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等。两种球蛋白产品可预防和治疗呼吸合胞病毒(RSV)感染,即RSV-IGV和Palivizuma(Syagi)。RSV-IGV是一种从捐献者血液中提取的高价免疫球蛋白,像其他高价免疫球蛋白产品一样,除RSV抗体外还含有其他抗体。Palivizuma是一种特异性的RSV单克隆抗体,它除了抗RSV抗体外不含任何其他抗体。1.1.2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免疫系统受刺激产生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不像被动免疫是暂时的,主动免疫通常维持许多年,甚至终生。自然感染疾病是获得主动免疫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病人一且从感染性疾病中康复,他们将终生对这些疾病有免疫力,这种感染后持续许多年的保护被称作免疫记忆。免疫系统暴露于一种抗原之后,某些细胞(记忆B细胞)可多年持续存在于血液(也可居住在骨髓)中。一旦再暴露于这种抗原,这些记忆细胞开始复制,并快速产生抗体,重建保护防御体系。产生主动免疫的另一种方式是接种疫苗。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通常产生一种与自然感染类似的免疫反应,但不会使疫苗接受者罹患此种疾病及其潜在的并发症。疫苗引起的免疫记忆类似于自然患病所获得的免疫记忆。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反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母体抗体、抗原的性质和剂量、接种途径、佐剂(如添加铝剂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源性)等。机体因素如年龄、营养状况、遗传、疾病等都可影响免疫反应。1.2疫苗的分类疫苗有两种基本类型: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特点是不同的,这些特点决定着使用疫苗的方式。疫苗总论·3·减毒活疫苗是在实验室里通过改进“野”病毒或细菌而制备的。所得到的疫苗株微生物保留了复制(生长)和引起免疫的能力,但通常不致病。在美国,现有的减毒活疫苗主要是病毒疫苗,但也有两种减毒细菌疫苗在使用。灭活疫苗既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他们的裂解片断组成。裂解疫苗既可以是蛋白质疫苗,也可以是多糖疫苗。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灭活细菌毒素)和亚单位或亚毒粒制品。大多数多糖疫苗由纯化的细菌细胞壁多聚糖组成。结合多糖疫苗是将多聚糖用化学方法与蛋白质连接而得到的疫苗,这种连接使多糖成为更有效的疫苗。一般规律疫苗与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越相似,疫苗的免疫反应就越好。1.2.1减毒活疫芭活疫苗来源于“野生”的或致病性的病毒和细菌。这些野病毒或细菌的致病力通常在实验室通过传代培养而被削弱。例如,现今使用的麻疹疫苗是在1954年从一个麻疹患儿体内分离,经过近10年的一系列组织培养将野病毒转变为疫苗病毒。为了引起免疫反应,减毒活疫苗必须在接种者体内复制(生长繁殖)。较小剂量的病毒和细菌被接种于人体后,即在体内复制增殖到足以引起免疫反应的数量。任何能损伤疫苗瓶中活的微生物(如热、光)或者干扰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循环抗体)的因素,都可引起疫苗免疫失效。虽然减毒活疫苗能复制,但它们一般不像自然(“野生”)微生物一样致病。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疾病”一般比自然疾病轻微,通常被称为副反应。减毒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实际上与自然感染产生的相同,免疫系统不能区别减毒活疫苗和野病毒感染。除了口服疫苗外,减毒活疫苗通常接种一次即有效。如果疫苗病毒的复制(生长)失去控制,减毒活疫苗可以引起严重或致命的反应。这种情况仅仅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例如白血病、某些药物治疗、HV感染)。减毒活疫苗理论上能够恢复到它原来的致病形态。目前所知这种情况仅仅发生于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由于循环抗体对疫苗病毒的干扰,减毒活疫苗可能不会引起主动免疫。任何来源的抗体(例如经胎盘输入、输血)都能够干扰疫苗生物的繁殖,导致弱免疫应答或无免疫应答(也称无效接种)。麻疹疫苗病毒似乎对循环抗体最敏感,脊髓灰质炎和轮状病毒疫苗受影响最小。减毒活疫苗不稳定,能够被光和热损伤或毁坏。因此,必须小心搬运和贮存。目前应用的减毒活疫苗包括麻疹、腮腺炎、风疹、牛痘、水痘、黄热病和流感(鼻内给药)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活疫苗,但在美国已不再使用。一种新的重组轮状病毒活疫苗不久将被允许使用。减毒细菌活疫苗包括卡介苗和口服伤寒疫苗。1.2.2灭活疫苗生产灭活疫苗是通过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病毒,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裂解疫苗的生产,是将微生物进一步纯化,直至仅仅包含疫苗所需的成分(如肺炎球菌多糖胶囊)。灭活疫苗既然不是活的也就不能复制。所有疫苗抗原通过注射方式接种。这些疫苗即使接种于免疫缺陷者也不会造成感染而致病。与活疫苗不同,灭活疫苗抗原通常是不受循环抗·4·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体的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也可以接种(如在婴儿期或使用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之后)。灭活疫苗总是需要多次接种,通常首剂不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保护性免疫反应在接种第2剂次或第3剂次后产生。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几乎与自然感染相同,与之对比,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是体液免疫,很少甚至不引起细胞免疫。针对灭活疫苗抗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一些灭活疫苗需定期加强接种以提高或增强抗体滴度。当前使用的灭活疫苗仅限于灭活的全病毒疫苗(流感、脊髓灰质炎、狂犬病和甲肝)。在美国不再使用灭活全病毒流感疫苗和全细胞灭活细菌疫苗(百日咳、伤寒、霍乱和鼠疫)。“裂解”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乙肝、流感、无细胞百日咳)和类毒素(白喉、破伤风)。在美国不再使用亚单位莱姆病疫苗。一种含有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外壳蛋白(L1)疫苗可能在将来使用。1.2.3多糖疫苗多糖疫苗是惟一由构成某些细菌表膜的长链糖分子组成的灭活亚单位疫苗。纯化多糖疫苗用于预防三种疾病:肺炎球菌类疾病、脑膜炎球菌类疾病、伤寒沙门杆菌。单纯的型嗜血流感杆菌多糖疫苗在美国不再使用。纯化多糖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典型的非T细胞依赖型免疫反应,也就是说,这些疫苗能够在没有辅助T细胞的帮助下刺激B细胞。包括多糖疫苗在内的非T细胞依赖抗原不都能在2岁以下儿童中产生免疫。年龄小的儿童不一定对多糖抗原都产生反应,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大部分灭活疫苗重复接种能引起抗体滴度进一步升高或“增强”。多糖疫苗重复接种不能引起“增强”反应。此反应不能在多糖抗原接种后出现。由多糖疫苗诱导的抗体比蛋白抗原诱导的抗体活性小,这是由于大多数多糖疫苗免疫反应产生的主要抗体是IgM,只产生少量IgG。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上述难题可通过称作“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即多糖与蛋白分子产生化学结合。结合方法将非T细胞依赖型免疫反应转变为T细胞依赖型免疫反应,导致多糖疫苗在婴儿中的免疫原性增高和疫苗多次接种产生抗体“增强”反应。第一个结合多糖疫苗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2000年一种针对肺炎球菌疾病的结合疫苗得到应用许可,2005年一种流脑结合疫苗被批准应用。1.2.4重组疫苗疫苗抗原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这些制品有时被称作重组疫苗。三种基因工程疫苗现在已在美国使用。乙肝疫苗是通过将乙肝病毒的基因片断插入到酵母细胞的基因里而生产出来的。改良的酵母细胞在它生长时表达出纯的乙肝表面抗原。活伤寒疫苗(Ty21a)是通过基因改良使沙门氏伤寒细菌不再致病。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减毒流感活疫苗在鼻咽部黏膜有效繁殖,在肺组织中不繁殖。免疫接种总论这一章讨论免疫接种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讨论比某一种疫苗更详细的问题能够在“免疫接种推荐”(免疫工作咨询委员会和美国家庭保健学会的推荐)中找到。根据需要,每3~5年对这些推荐修订一次。最近版本于2002年2月出版(MMWR200251(RR-2):1~36)。修订本期望在2006年出版。所有免疫接种工作者都应有这个文件的副本,并熟悉它的内容。可以从MMWR的网站上下载,或从美国国家免疫规划处订购这个文件。2.1疫苗接种的时间和间隔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间隔是正确使用疫苗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在免疫接种工作中最常遇到的特殊情况是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和活疫苗(特别是麻疹疫苗)的接种时间,不同疫苗同时或不同时接种,以及同一种疫苗前后两次接种之间的时间间隔。2.1.1抗体-疫苗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规律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的影响。减毒活疫苗受循环抗体的影响。针对某种疫苗抗原的循环抗体可削弱或完全消除这种疫苗的免疫反应。由循环抗体产生的干扰程度一般取决于所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抗体数量。灭活抗原受循环抗体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它们可在输入抗体之前、之后或同时接种。抗体(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同时接种可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暴露后预防,如乙肝、狂犬病和破伤风。为了产生免疫反应,所有活疫苗必须在人体内复制。针对注射活疫苗的抗体可干扰其复制。如果某种注射活疫苗(MMR或水痘疫苗)必须在使用抗体前后接种,两者必须间隔足够的时间,以便抗体不致干扰病毒复制。如果先接种活疫苗,在使用抗体之前必须至少等待2周(即一个潜伏期)。·如果时间间隔少于2周,应该为疫苗接受者做免疫检测,或者重复接种一剂疫苗。如果在接种MMR或水痘疫苗之前使用了抗体,为了降低和减少抗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必须等到抗体消退后再注射疫苗。含抗体制品与MMR或水痘疫苗之间必需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制品中抗体的浓度。使用某种抗体产品后到接种MMR或水痘疫苗的间隔时间可长达11个月。虽然被动免疫获得的抗体可干扰风疹疫苗的反应,但是没有证据显示给产后妇女注射少量的抗-ho(D)球蛋白,会降低RA27/3株风疹疫苗的免疫反应。鉴于风疹免疫对育龄期妇女的重要性,这些对风疹易感的妇女应立即在分娩后接种风疹疫苗或MMR,而不因为孕期后·6·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3个月或分娩时注射了抗ho(D)球蛋白或任何其他血液制品而推迟接种风疹或MMR疫苗。应该在分娩后立即接种,如有可能,在接种3个月或以后检测风疹抗体以确保免疫成功,如有必要也可检测麻疹免疫情况。口服伤寒和黄热病疫苗不受免疫球蛋白或血液制品的影响。它们可以与血液制品同时接种,也可间隔一些时间之后接种。这些疫苗不受干扰是因为北美人几乎对黄热病和伤寒没有免疫力。因此,在美国,由捐献血液制备的血液制品中不含有针对这些微生物的抗体。循环抗体对减毒流感活疫苗的影响还不为人所知。两种抗体产品可用于预防儿童和婴儿的呼吸道合抱病毒感染(RSV),RSV-IG(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静脉注射的人免疫球蛋白制品。RSV-IG.除含有合胞病毒抗体外,还有其他抗体,并可以干扰相关注射活疫苗长达9个月。Palivizuma(Syagi)仅含有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V)的单克隆抗体,它不干扰活病毒疫苗的免疫反应。2.1.2同时和不同时的免疫接种一般规律任何疫苗都可同时接种,没有禁忌征。·广泛应用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同时接种不减低抗体反应,也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在儿童免疫规划中,对一个适宜接种的儿童来说,所有疫苗的同时接种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增加儿童在合适的年龄获得充分免疫的机会。在1990年代的一项麻疹暴发研究表明,适合接种疫苗而没有接种的学龄前儿童麻疹病例中,约有13的病例本来是可以在接种其他疫苗时同时接种MMR而得到免疫预防的。未经DA许可,不同的疫苗不能在同一个注射器内混合。只有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生产的Hi/DtaP(TriHIBit)疫苗被允许在同一支注射器中混合使用。2.1.3不同疫苗的不同时接种原本能够同时接种的疫苗在有些情况下未能同时接种(如儿童在两个不同的接种点接种疫苗)。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如果注射活疫苗(MMR、水痘、黄热病疫苗)和减毒流感活疫苗没有同时接种,则至少应间隔4周接种。这是为了减少和消除先注射的疫苗对后注射疫苗的干扰。如果两种注射活疫苗和流感活疫苗不是同时接种而且间隔少于4周接种,在接种第二种疫苗至少4周后应重复接种一针,或者对免疫接受者进行血清学检测以确定免疫有效(不推荐做流感活疫苗的血清学检测)。黄热病疫苗是一个例外,它可在接种单抗原麻疹疫苗后4周内接种。199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后的1~27天不影响黄热病疫苗的接种效果。风疹、腮腺炎、水痘和黄热病疫苗不同时接种的效果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口服活疫苗(OPV、口服伤寒疫苗和减毒流感疫苗)不同时接种不会相互干扰,这些疫苗可以在接种其中一种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时间接种另一种疫苗。口服伤寒疫苗不允许在6岁以下儿童中接种。在美国不再使用OPV,因此,这些疫苗不大可能接种于同一儿童。一般认为注射活疫苗(MMR、水痘和黄热病疫苗)和流感活疫苗不会对口服活疫苗(OPV、·伤寒疫苗)产生影响。口服活疫苗可在注射活疫苗和流感活疫苗接种前后任何时候接种。所有其他由两种灭活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或者活疫苗(注射或口服)与灭活疫苗都可相互在接种前后任何的时间接种。···试读结束···...

    2022-10-06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史

  •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第5版》王家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第5版》【作者】王家良主编【页数】378【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478-5334-4【分类】临床流行病学【参考文献】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第5版》内容提要:《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第5版》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临床科研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复杂且非常具有挑战的研究工作,但它是为有效地保障人类健康、防治疾病,从而促进人类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所绝对需要的,也是其他任何性质的医学研究无法取代的。因此,如何做好临床科研,促进传统的临床经验医学向着临床科学转化,乃是当代临床流行病学的首要任务!本章从临床科研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学的基础,将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原理、知识和方法,用于临床医学的研究实际;对研究设计方法的要素、研究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性保障,以及课题完成后的总结性分析评价,予以针对性的论述,而其相关的具体理论知识和方法,则贯穿于全书的内容之中。一、临床科研与临床流行病学的使命临床科研的对象是患者及暴露于患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与临床紧密相关,旨在使患者所患的疾病能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有效的科学防治,从而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并提升生存质量。患了疾病的患者和作为某一疾病研究对象的患者,因其生活的具体社会与自然环境不同,人文与心理状态各异,病理损害与病程、个体体质及自体免疫功能不同,即使患同一种疾病,其临床表征与结局迥异,故而呈现出临床医学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加大了临床医疗与科研实践的复杂性,特别是对精准诊疗和高质量的临床科研,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为正确地认识患者,科学地诊治与研究疾病,就需要关注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全面系统评估疾病的影响及转归(图1一1)。以信息科学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推动临床医疗与临床科研,从既往单纯的临床经验性观察总结,进入了一个多学科交叉、多专业协同合作研究的新时代。特别是诊疗仪器、试剂、药物不断推陈出新,并用于防病治病的临床实践,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然而任何新的诊断措施(新仪器、新试剂等)、新的治疗方法(新仪器、新药物等),在投入临床应用之前,即使体外研究、动物实验结果科学可靠,也必须经过严格的人体各期临床试验(以下简称人体试验),经过实证、验证,确定其有提高疾病诊断水平、提升防病治病效果改善预后等价值,才能通过监管机构的批准,合法地应用于防病治病的临床实践:而且在推广应用中还要继续追踪、监测人群中的正、反效应,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任何实验医学研究的成果,即使科学可靠,也不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患者的,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危害人类的任何疾病,当涉及有关病因与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新的诊疗措施效果研究、疾病预后与康复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因子的研究,乃至社会经济学研究与评价,都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设计,选择与制订准确的效应指标,以测量试验效应,并予以量化,作为效果评价的客观依据。而对于试验效果的分析2第一章绪论●●●●●●●●●●●●●●●●●●●●(临床研究患者群体)社会与经济性别年龄医疗服务量疾病体质与免疫自然环境病理与病程(患者个体特点)】图1-1临床科研对象的复杂状态示意图和评价,一定要严格检测全研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存在偏倚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并用科学的标准分析与评价临床试验的结果,获得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这些临床试验成败关键问题的认知并采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学加以解答,是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精髓所在!因此,促进临床试验的高质量与高水平的发展是临床流行病学的宗旨。二、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定位与特色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服务于临床医学教学和临床科研,旨在培养高水平的临床科研人才,提升临床科研能力和水平。临床流行病学立足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作为一门现代临床科研方法学,直面患病的社会群体,从整体观的视角,研究有关疾病的诊治、发病和转归的规律性及防治措施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循证医学,进一步为人群中有关疾病的预防,推荐有效的干预措施,因此,本学科必然具有一些流行病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学的特色。临床流行病学同时也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这是因为现代临床科研,已经从传统的患者个体观察总结经验,跨入群体性、前瞻性的研究;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采用,克服了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众多影响因素的干扰,但仍涉及诸多学科的交叉、协同,方能确保研究的成功。临床流行病学是现代临床科研的工具或称之为方法学,运用其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第一章绪论3法,去科学地研究临床问题;进而通过复杂、科学、规范的临床科研,既回答了临床问题,也不断丰富与发展自己。临床流行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必须与临床科研紧密结合与应用,才可能求得自身的学科发展,并与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如果临床流行病学脱离了临床基础与临床科研实践,必然会失去自身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说明彼此的因果关系,特以图表展示(图1-2;表1-1)。(一)目靶临床研究(二)干预措施(三)临床流行病学(科研基础)D.M-E多学科合作图1-2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科研相互关系表1-1临床流行病学科研设计与千预措施的相互关系试验干预措施质量科研设计与干预措施的相互关系阳性阴性DME(临床流行病学)阳性a6阴性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科研的相互关系简图(图1-2)分三个层次:①目靶,表示临床科研假设的研究目的,即研究效应的目标,靶心为最理想的结果,向外则效应递减,离开靶标则无效:②试验干预措施,用箭头表示,其在射向目标的试验过程中,除本身质量优劣外,还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故可产生有效或无效的不同研究结果:③临床流行病学多学科综合制订的研究设计实施方案、测试指标、质控措施、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质量评价标准等,是临床科研的引擎与基础保障。表1~1表示临床流行病学对科研设计方案质量及干预措施质量的相应关系,在执行全过程中,由于互相间质量的不同水平,最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图1-2)。4第一章绪论三、临床科研与临床流行病学发展的荆棘之路(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临床科研的对象是患者,乃疾病之载体,患者除疾病本身特点之外,其自身的内外环境及人文情感、病理生理等等诸多因素表现迥异,形成了相当复杂的结构性状态,因此,传统的临床科研,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手段,只能做出颇为单纯的因果结论。例如对相对同质性的患者,应用某种药物治疗,有效率为70%,30%则无效,当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同一疾病,应用同一药物治疗,有的有效、有的却无效呢?为什么即使在有效者中,彼此间仍有差别呢,原因在哪里呢?如果试验药物真有价值的话,最佳的适应证人群是哪些患者呢?…诸如这类问题通常在文献中难有答案,这是因为研究本身将复杂的状况简单化了。(二)疾病病程的复杂性当代临床科研,十分强调疾病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如何能在疾病自然病程的早期阶段,即生物学反应期(分子、细胞、组织水平)或临床早期(有病理损伤而无临床症候)予以早期精确诊断,这是临床科研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已出现临床症状的中期、晚期阶段,则是怡床常见的患者,现在的临床科研需要解决的恰恰是这些复杂的临床问题。(三)研究资源及可持续性的保证开展临床科研所需人、财、物花费巨大,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打持久战的准备,特别是对某一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治,要取得原创性的重大成果,是要付出毕生的心血和努力,即便如此,也不一定就能成功。例如,国外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有个案报道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切除术治疗脑卒中患者成功的案例,但后续开展的临床科研以失败而告终:20世纪70年代又开展颈外-颈内动脉搭桥术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搭桥术并不优于内科非手术治疗;继之开展的微创剥离斑块术式与药物对照研究也未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到现在对“介入性支架疗效的研究与评价”这个问题历经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攻关,至今仍未有定论。因此,要开展有重大意义的临床科研,一定要有充足的资源保证:①研究人才资源的保证,重大临床科研不是3一5年就可以完成的,要视情况作相应长期规划,故领衔人物及关键执行者,应作好梯队建设的人力资源保障;②经济与研究资源的保证,这是研究实施的物质基础;③研究人员时间保证,应确保足够的研究时间。四、临床流行病学为临床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学资源一个有价值的临床科研课题,一定要有临床流行病学等多专业专家参与研究设计及执行等重要环节,并提供有力的现代科研方法学、资料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支持,力保研究质量的高水平、研究结果及其结论的真实可靠性;同时,临床流行病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也会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因此,两者形成互相促进、共存共荣的双赢局面。当代分子生物学在某些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化了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诊治新武器,推出了“精准医学(reciiomedicie)”现代科技与基础实验医学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产生出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并加快向防治疾病的临床实践转化,又催生了“转化医学(tralatiomedicie)”。特别是在临床医学领域里,呈现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第一章绪论5但要注意,无论是出自正常人体或患者病灶内的细胞或组织,所发现的“异常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之病理意义,还是新研制的药物或者医疗器械,在投入临床应用前,都必须经过严谨地临床试验验证,优胜劣汰。对此,临床流行病学大有作为,通过严格的科学设计、测量与评价,可为“精准医学”及“转化医学”提供科学量化的系列依据,如下所述。(1)病因学方面:致病效应的相对危险度与绝对危险度有多大,其精确度多高,暴露于该因素的发病率是多少?(2)诊断试验方面:新的诊断手段之敏感度、特异度及其准确度如何,预测值有多高?不宜简单以阳性与阴性表示结果。(3)新药治疗方面:也不能仅仅以有效率或无效率表示临床效果,应提供一系列的有效性、安全性数据,以及相关多因素分析和评价证据。因此,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学,若能与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双方都会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五、现代科技的春天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鉴于临床科研的复杂性、临床流行病学在方法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产出高质量的临床科研成果往往在实践中颇有难度;倘若放松标准,又会受某些偏倚/混杂的干扰影响研究的真实性,进而可能误导临床医疗实践,对患者造成某种伤害,这就是临床科研与临床流行病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现在推荐真实世界研究,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还较难以与严谨设计与实施的科研成果相比。可喜的是随着现代计算机科学、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临床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提供强大动力,更促进临床流行病学的“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地催生新理论、新知识与新方法!例如:①利用人工智能,将各种临床科研设计方案、方法予以标准化,形成系列化及形象化的研究质量评价标准,从而有助于其被掌握与应用;②在保证研究对象诊断正确、测试方法与数据可靠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尽可能地扩大研究对象,为病因学/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疾病预后研究,乃至某些治疗远期疗效研究,探索出超规模的新路,提供证实或证伪的科学依据,指引临床实践;③由于机体发病与治疗转归的内/外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图1-1),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进行临床评价,为循证个体化精确诊治、群体性疾病的精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六、设想和展望如前所述本学科的基础是临床医学;学科的使命是促进临床科研,力争产生高质量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循证医学发展,提高医疗质量本学科具有多学科、多专业性,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科研,必将多个相关学科的精华,应用系统论的原则,并紧密联系临床科研目的,综合性地设计完整的方案与方法,用于指导研究实践。此乃本学科之特点与优势,也是其他临床专科不可比的!因此,为了本学科的未来发展与兴盛,建议以学会、Chia-CLEN或有条件的医学院、组成以临床为基础,吸收有关流行病学、统计学、社会医学、经济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伦理学等多专业人才,构建本学科综合研究平台,紧密围绕国家医学重点研究课题,制订6第一章绪论科学的研究设计方案,付诸实践,这必然会产生利国利民的巨大效益:与此同时,可以反哺本学科、极大地推动本学科的健康发展。(王家良)···试读结束···...

    2022-08-27 临床流行病学慕课学堂云答案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