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溃疡性结肠炎可以自愈吗吃什么药(溃疡性结肠炎可以自愈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会导致结肠和直肠的内衬出现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导致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和疲劳。溃疡性结肠炎无法自愈,但可以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减少结肠和直肠的炎症。皮质类固醇: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从而减少炎症。免疫调节剂: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从而减少炎症。生物制剂:这些药物可以靶向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特定分子,从而减少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高纤维的食物。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症状:充足的休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很容易感到疲劳,因此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压力:压力يمكنأنتؤديإلىتفاقمأعراضالتهابالقولونالتقرحي،لذلكمنالأفضللمرضىالتهابالقولونالتقرحيتجنبالمواقفالعصيبة.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症状。保持良好的心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感到沮丧和焦虑,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

    2024-01-09

  •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手册》江学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手册》【作者】江学良主编【页数】214【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576-7731-2【分类】溃疡-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直肠疾病-外治法【参考文献】江学良主编.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3.图书目录:《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手册》内容提要:本书为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内容。突出了中西医结合特色,每部分都包含中医和西医以及二者结合应用的情况。强调实用性,临床上遇到的情况,基本都能在目录中都能找到,中西医如何诊断,如何治疗,简洁明了。具有全面、实用、简明、新颖的特点。对中医、西医、肛肠、外科等相关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都有很好参考价值。《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手册》内容试读第1章概述第1章概述第1节溃疡性结肠炎概况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UC)1859年由Wilk首先描述,1920年被医学界公认,我国于1956年首次报道。过去认为该病在欧美国家多见,亚非国家少见,因而对其重视不够。但近十几年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并且正逐渐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尽管我国目前还缺乏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据《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3月对1978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该病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1978年杭州第一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报告的病例为337例,1999年西安第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报告病例为1627例,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研讨会报告的病例为581例,1996年江西全国肠病研讨会报告的病例为1412例:特别是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报告的病例达3065例,远远超过溃疡性结肠炎高发区全欧洲同期(1991~1993年)新诊断的患者数1397例。最近10余年,国内文献报道的病例数超过2万例。尽管这些资料统计还不够全面,有些未必符合诊断标准,但仅以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资料分析:1981~1990年为57例,1991~2000年为213例,这除与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水平提高和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有一定关系外,说明其患病率可能明显升高,这是促使溃疡性结肠炎逐渐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热点的客观原因。文献报道的病例数更是逐年增多,世界消化学网数据库(ht:/www.wjget.com)中收录的我国近10年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超过1560篇。国内的《炎症性肠病》专著已出版,但主要介绍国外在炎症性肠病方面研究的进展,尚没有一本主要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映我国在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病特点及治疗对策的专著,这也是编著本书的重要原因。国内排名第一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3年创f刊)和《WorldJouralGatroeterolgy》(1995年创刊)自创刊以来共发表有关溃疡性结肠炎文章79篇,内容涉及动物模型、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方法、治疗(包括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手术、介入治疗)等诸方面,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情况,但还不能全面反映国内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2000年3月,笔者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焦点论坛”专栏专门就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发表见解,对加深、认识该病,提高诊治水平,推动其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和热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就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逐一介绍。一、流行病学中国在溃疡性结肠炎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缺乏流行病学的资料,尽管国内近年来报道的病例数明显增多,但大多数为住院病例和临床分析,对该病在我国确切的发病率、患病率、高峰年龄、种族地理分布、发病规律、环境及致病危险因素等知之甚少,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应加强以下工作。(一)建立多中心的协作组这是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组织保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先成立以省区为单位的研究中心,如在山东省成立了由世界消化学网山东分中心会员单位组成的溃疡性结肠炎山东研究中心,由省级及各地市具代表性的三级甲等医院组成,吸收从事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专家参与,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研究方法,为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待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世界消化学网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多中心研究协作组。(二)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规范进行研究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广泛,也有许多资料,但因2第1章概述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确认水平,加之研究时期不同,对发病率等结果难以进行比较。我们应从这些研究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一开始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就采用规范的要求,包括有一定的调查区域和人口数量(gt500000):统一诊断标准、时间和方法;发病和患病病例诊断必须正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起步晚、起点高,尽快缩短同先进国家的研究差距。(三)建立分阶段研究目标第一步可先进行关于人口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描述性调查,得出中国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确切资料;第二步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或回顾性对照病例分析,以期找出疾病与环境暴露因素之间的病因关系:有条件时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研究遗传易感基因和特殊的环境因素,了解其致病基因的规律。二、动物模型(一)现状1.自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一难以作为模型为实验所用在马、猴、猪中都有自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散发,但因病因不明、病情轻重不一,难以作为模型为实验所用。近年来发现,Cottototamari(一种新型界猴)溃疡性结肠炎在组织学、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等方面都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但因其价格昂贵,难以控制,因此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实验。2.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一与人类存在较大差距近30年来,为探讨一个可以用来模拟本病的模型,人们先后采用药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病人来源物质等多种方法建立了多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生物学行为等,但至今仍无一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对药物治疗等各方面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的理想动物模型。大多数模型是通过采用一定方法,诱发产生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程度上相似的病理改变而建立的,但因肠道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这些变化往往难以维持,如2,4-二硝基氯苯法造成的模型只维持2周左右,而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为慢性反复发作性,尽管3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存在自发性缓解或治疗性缓解的可能,但仍具高度复发性。因此,制备理想的动物模型仍是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二)对策1.明确研究目的进行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①利用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动物模型,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②利用动物模型筛选和评价治疗方法,为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2.制定可行的动物模型制备标准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加之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种属差异,因此要制备一种完全与人类类似的理想动物模型,现阶段还难以实现,但一个可行的模型至少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临床表现与人类似:②在病理上能反映疾病特点;③与人有类似的免疫学反应及相似的治疗手段;④模型容易制备并可以重复。3.确定研究方向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现己有多种造模方法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但大多不具备慢性复发性特点,因此,今后研究方向除继续研究新的更为理想的模型外,还应重点解决:①维持问题。模型的诱发和维持机制并不完全一致,如何解决溃疡性结肠炎的慢性化和维持问题,以及维持多长时间才比较符合该病的特点,应是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②复发问题。给予与人类类似的治疗手段,可使溃疡性结肠炎缓解,停止治疗后又出现复发,这是动物模型中又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三、病因和发病机制尽管病因和发病机制是溃疡性结肠炎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而且近年来进展很快,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现有的重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种。(一)感染因素本病的病原体至今不明,迄今未确切证明哪种微生物与溃疡性结肠炎病第1章概述因有关,感染因素的研究需要重点解决3个问题:第一,有无特异性病原体:第二,感染因素是否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促发因素;第三,感染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慢性化之间的关系。(二)免疫学因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多种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学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公认,但对免疫反应如何促发,如何维持以及免疫调节异常的很多重要环节仍不清楚,确切机制仍未阐明,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也是免疫学研究需要解决和努力的方向。(三)遗传因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存在多基因多环节的遗传背景,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目前还没有确定引起本病的基因位点,对遗传学的改变是通过哪种病理、生理机制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这个复杂问题仍未给出满意解释,应将临床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等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家族基因库,为开展大规模的易感基因连锁分析创造条件,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刚刚起步,国内尚属空白。在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中应强调综合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学说较多,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研究某一致病因素时必须明确,该因素是否有变化: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原因还是结果:是主要因素还是次要因素: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可导致什么结果等。近年来对引起免疫反应中间环节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研究较多,已经明确,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过程中,有许多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对此,除观察某一单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多因素分析,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和客观地评价某一因素的作用,才可能避免因研究的局限而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颇。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四、诊断分型标准(一)西医诊断标准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是Leard-Joe标准和WHO标准。1978年,我国在杭州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了第一个《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标准(草案)》,之后经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研讨会,特别是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讨论、修订,颁布了新标准(太原标准),经过7年多的实践,证明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与国际上比较通用的Leard-Joe标准相比,尽管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在强调排除诊断、综合诊断、完整诊断三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比较符合我国国情。1994年1月《新消化病学杂志》即全面介绍了该标准,2000年3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又对该标准进行了回顾性探讨,对宣传和推广标准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实际效果看,尽管1996年全国肠病会议和1999年全国消化会议报告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例数较1993年太原会议少,但符合标准的病例数却在增加,说明该标准已经逐渐被重视,并得到贯彻和执行,然而力度还不够。统计近年文献资料不难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未能严格按此标准执行,当然该标准在黏膜活检诊断标准、疗效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在治疗方面缺少一个规范化建议,使本病的治疗没有一个共同的尺度。为此,2000年中华医学会在成都提出了《对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的建议》,希望能贯彻执行并能得到广泛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病人诊治,又有利于学术交流,并且在应用中使标准更加完善实用。为了便于了解我国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标准的演变,本书将全面介绍我国1978年、1993年和2000年制定的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标准或建议,从中可以看出,每一次补充和修改都反映了我国对该病认识水平的提高。(二)中医诊断标准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在全国肛肠学会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上通过了《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治疗标准(讨论稿)》,该方案既突出了中医的辨证分型特点(中医辨证),又在诊断及疗6···试读结束···...

    2022-10-25 epub电子书官网 epub 电子书库

  • 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韩捷,袁媛,殷景远,牛锦锦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作者】韩捷,袁媛,殷景远,牛锦锦编【页数】208【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725-0327-6【分类】结肠炎-中医治疗法;直肠炎-中医治疗法【参考文献】韩捷,袁媛,殷景远,牛锦锦编.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内容提要: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理论篇,首先阐述了结肠炎与直肠炎古医籍中的相关名称;其次论述了结肠炎与直肠炎在古医籍中的病因病机,包括五脏相关理论、典籍中的相关理论、六淫及情志因素、特殊类型泄泻等;其后是结肠炎与直肠炎在古医籍中的治疗方法,包括脏腑辨证,六淫、外邪、心理因素的一般治疗和特殊治法,以及特殊类型的治疗。下篇是临床篇,重点提出了由结肠炎与直肠炎衍生的“低级别炎症结肠炎”的概念,并阐述了根据古方衍化的治疗低级别炎症结肠炎的常用方,当代医家治疗低级别炎症结肠炎经验荟萃及特色治疗和调治原则。本书行文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对广大结肠炎与直肠炎患者是一个福音,对患者了解病情、增强信心大有裨益。同时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本书也是一本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的书籍。《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内容试读理论篇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一、肠癖在古医籍中的相关名称西医所说的结肠炎、直肠炎相当于中医所说的肠癖。肠癖又称“痢疾”“下利”“久痢”“久泻”“滞下”“大瘕泻”“休息痢”等,随着对疾病本身认识程度的加深,不同时期对肠癖的称谓与认识也有所不同,因此形成了中医诊治肠癖特有的历史沿革。1.秦汉魏晋:肠癖认识的开端《黄帝内经》中描述了以“腹痛”“便血”“下白沫”“下脓血”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并将其命名为“肠癖”,这或许是关于肠癖的最早论述,后世诸多医家著作均曾以“肠癖”论述痢疾。《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有:“肠癖便血何如?…身热则死,寒则生。…下白沫何如?…脉沉则生,脉浮则死。…肠癖下脓血何如?…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可见,当时不仅描述了该病症的具体表现,还强调了其不良预后,是较严重的疾病。几乎在同一时期的秦汉《中藏经·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中载:“病肠癖者,下脓血,病人脉急,…目瞪者,死;或一身厥冷,脉沉细而不生者,亦死;食如故,脉沉浮有力而不绝者,生。”《中藏经·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日:“病肠癖,下白脓者死。…下脓血,脉悬绝者死。…下脓血,身有寒,脉绝者死。”再一次强调了肠癖这种疾病病情较重,预后不良。《难经》中将肠癖称为“小肠泄”或“大瘕泄”,并在此时指出了肠癖主要表现为“里急后重”,为后世肠癖的诊断提供了依据。汉代以后,肠癖在古医2籍中称为“痢疾”“泄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下利”统称各种泄泻、痢疾之病症,其对痢疾的描写不仅包括症状,还明确了治疗方药,对痢疾的诊治有重要影响,如“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由此可见,春秋、秦汉时期的医家,已经对痢疾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尽管病名尚未统一,但对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已有较明确的认识,这也为后世医家进一步认识痢疾奠定了良好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痢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将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逐渐分为“泄泻”和“痢”,认识到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此时痢疾被称作“滞下”或“痢”。如《小品方·卷第一》在《治心痛腹胀满冷痛诸方》篇和《治下利诸方》篇中分别提到“温脾汤方,…始作滞下,腹痛自下佳”和“治冷彻赤白滞下不断,变成赤黑血汁,…腹痛枯瘦,不能饮食方”,首次提出了“滞下”之名,并对其病机、临床表现进行了生动描述,使后世医家对本病有了更直接的认识。2.隋唐时期:肠癖的分类认识进入隋唐时期,肠癖更多地被称为“痢疾”或“下利”,并着重对其分类进行了精彩阐释。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泄泻下利有较详细的论述,包括水谷痢、泄痢、冷痢、热痢、脓血痢、赤白痢、赤痢、血痢、杂痢、休息痢等,如日久不愈则成久痢。其中脓血痢、赤白痢、休息痢与现代所说痢疾较为相似,如《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篇中有言:“夫春阳气在表,人运动劳役,腠理则开…其遇大肠虚,血渗入焉,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肠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另有“休息痢者,肠胃虚弱,易为冷热,其邪气或动或静,故其痢乍发乍止,谓之休息痢也”,以及“夫冷热痢者,由肠胃理虚弱,…冷热相乘,其痢乍黄乍白是也。若热搏于血,血渗肠间,则篇变为血痢也;而冷伏肠内,搏津液,则变凝白,…亦变赤白痢也”,详细描述了脓血痢、休息痢和赤白痢这三种痢疾类型的临床表现,同时阐述了病因病机,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的肠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对痢疾也有独到的见解,《千金要方·卷十五炎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大凡痢有四种,谓冷热疳蛊。冷则白。热则赤。疳则赤白相杂无复节度,多睡眼涩。蛊则纯痢瘀血。”同时,孙思炎邈针对产后、小儿及不同脏腑的不同之痢分别进行论述,并有针对性地中医用药。王焘则在《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五·许仁则痢方七首》中将痢疾分为6种类型,“此病有数种,有水痢,有谷痢,有血痢,有脓痢,有法脓血相和痢者,有肠癖痢”;在《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五·重下方六首》中日:“病源此谓今赤白滞下也,令人下部疼重,故日重下,去脓血如鸡子白,…绕脐痛也。”可见,隋唐时期医家对肠癖(痢疾)的认识更加系统,并有各自的分类和治法。3.宋金元时期:肠癖的系统认识宋金元是一个医学繁荣、百家争鸣的时期,对肠癖(痢疾)的认识更加深入,对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均有系统阐述。《圣济总录》中已有“痢疾”病名,同时还描述了“痢”和“泄痢”,认为泄泻与痢疾皆源于肠胃病变,并对泄痢进行了系统描述:“今脾胃气虚,冷气乘之,…大肠得冷,则不能固敛,故为泄痢。”但在其后的论述中多记载为“痢”,并将其分为冷痢(白滞痢)、热痢(赤痢)、赤白痢、气痢、血痢、脓血痢、蛊痢、休息痢、久痢等9种类型,还单列出《泄痢门·下痢里急后重》篇,阐述了各种伴有里急后重的痢疾的治法、方药。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二·滞下叙论》中论述:“…近世并为痢疾,…但以寒、热、疳、蛊,分为四门,未为当。…疳蚀虽下赤白,当在疳湿疮门;蛊利清血,当在中毒蛊门。今之滞下赤白者至多,皆是冷热相搏,非干疳湿蚀疮类…”陈无择认为滞下与痢疾本是一病,但其对将痢疾分为寒、热、疳蛊四种并不认同,将痢疾与疳湿疮、中蛊在病位、病性方面做了鉴别,并规范了痢疾的概念,对痢疾病名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到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正式命名了痢疾:“论痢疾证候,皆因饮食失调…冷热相搏,遂成痢疾。”并指出“冷气相搏其色白,热气相搏其色赤”,强调了痢疾之大便赤白相间的特点。尽管宋代医家已正式提出了“痢疾”病名,但在百家争鸣的金元时期,诸多医家依然习惯以“痢”或“泄痢”代称痢疾,同时在治疗上注重以清利湿热为主要治法。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泄痢论第十九》有言:“脏腑泻痢…轻则飧泄身热脉洪,谷不能化,重则下痢脓血稠黏,皆属于火。”“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久而不愈,脉洪疾者,及下痢脓血稠黏。黄芩、芍药…”“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黏,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所用之药也是历代医家治疗痢疾的要药,并通过用药阐述了痢疾相关的可能症状。朱丹溪则在《丹溪心法·卷二痢九》中论述:“赤痢乃自小肠来,白痢乃自大肠来,皆湿热为本。”“痢赤属血,白属气。有身热、后重、腹痛、下血。”4.明清时期:肠癖的综合认识进入明清时期,祖国医学对肠癖(痢疾)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不少医家撷取历代各种学术观点的合理部分加以综合,同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认识,故各医家著作中几乎均有专门论述痢疾的章节进一步阐发了痢疾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读·痢疾》中曰:“即《内经》之肠癖也,…又谓之滞下。其证则里急后重,或垢或血,或见五色,或多红紫,或痛或不痛,或呕或不呕,或为发热,或为恶寒。”较全面地阐述了痢疾的临床表现,反映了当时医家对痢疾的系统认识。《医方考·卷二·痢门第十一》对痢疾的辨证进行了扼要分析:“痢,滞下也。…热伤气,故下白;热伤血,故下赤;热伤大肠,…故里急后重。”另外,重点对治疗便脓血、血痢、白痢、噤口痢等各种证型痢疾的方药进行了阐述,较为具体地指导了痢疾的辨证论治。清代《证治汇补·卷之八·下理窍门·痢疾》篇对滞下、肠癖和痢疾从病因病机方面做了对比鉴别,篇谓:“饮食不节…闭塞滞下,为飧泄肠癖,《内经》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癖者;渭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并对不同类型的痢疾腹痛的辨证意义进行了分析,“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肠大肠,…因积滞者,腹必胀满;血虚者,痛必喜按”。在《证治汇炎补·卷之六·腹肋门》中提到“痢疾痛者,后重逼迫”。肠唐容川在《血证论·卷四·便脓》中详细论述了痢疾便脓、里急后重的特征性表现和病机,“痢症便脓者,其症里急后重,欲便不便,中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或下痢垢浊,皆非脓而似脓者也。…病气分则水混而为白痢,病血分则血扰而为赤痢”。还补充论述久痢、休息痢法和噤口痢,较全面地阐述了这些痢疾的病机规律及调治之法。如文中言:“久痢不止,肺气下泄,…治宜调补肺气”“休息痢者,止而复作,…治宜按上治痢之法”“噤口者,下痢不食,是火热浊攻、胃气被伤而不开。”同时,还对比了噤口痢与霍乱,尽管二者病症不同,但治则一致,而具体治法又有区别,可见对痢疾的认识十分深刻,“又补论曰:凡噤口痢,上噤下痢,法宜和中;此与霍乱对看自明,霍乱上吐下泻,必以和中而愈;则知噤口痢,上噤下痢,亦必以和中而愈。”到了《三指禅·卷三·痢症脉论》,医家对痢疾病名的演变过程进行了介绍,“痢有不与世相递嬗,而名则因时而变易。…《素问》谓之肠癖;《难经》谓之里急后重;汉谓之滞下;晋谓之秋燥;至唐方谓之痢。即其名而绎其义,便血曰癖,痛甚曰急,壅塞曰滞,皱裂曰燥,不利日痢,痢之情形已显示于称名之表”。5.历代医籍对泄泻的记载肠癖也可命名为泄泻。泄泻之名首载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以“泄”称之,有“濡泄”“洞泄”“注泄”“飧泄”等称呼。《难经》中对泄泻有较详细的描述,如《难经·论病》中提到:“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周而不能便,茎中痛。”“脾泄”病名首见于《难经》,是指以腹部胀满、泻下如水、进食呕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症,与《内经》“濡泄”及后世医家所言之“湿泄”相似。《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气所病…小肠大肠为泄。”明言泄泻之生,乃肠中气机失和6···试读结束···...

    2022-10-21

  •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手册》江学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手册》【作者】江学良主编【页数】214【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576-7731-2【分类】溃疡-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直肠疾病-外治法【参考文献】江学良主编.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3.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手册》内容提要:本书为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内容。突出了中西医结合特色,每部分都包含中医和西医以及二者结合应用的情况。强调实用性,临床上遇到的情况,基本都能在目录中都能找到,中西医如何诊断,如何治疗,简洁明了。具有全面、实用、简明、新颖的特点。对中医、西医、肛肠、外科等相关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都有很好参考价值。...

    2022-07-27 epub电子书官网 epubee电子书库

  • 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韩捷,袁媛,殷景远,牛锦锦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作者】韩捷,袁媛,殷景远,牛锦锦编【页数】208【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725-0327-6【分类】结肠炎-中医治疗法;直肠炎-中医治疗法【参考文献】韩捷,袁媛,殷景远,牛锦锦编.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内容提要: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理论篇,首先阐述了结肠炎与直肠炎古医籍中的相关名称;其次论述了结肠炎与直肠炎在古医籍中的病因病机,包括五脏相关理论、典籍中的相关理论、六淫及情志因素、特殊类型泄泻等;其后是结肠炎与直肠炎在古医籍中的治疗方法,包括脏腑辨证,六淫、外邪、心理因素的一般治疗和特殊治法,以及特殊类型的治疗。下篇是临床篇,重点提出了由结肠炎与直肠炎衍生的“低级别炎症结肠炎”的概念,并阐述了根据古方衍化的治疗低级别炎症结肠炎的常用方,当代医家治疗低级别炎症结肠炎经验荟萃及特色治疗和调治原则。本书行文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对广大结肠炎与直肠炎患者是一个福音,对患者了解病情、增强信心大有裨益。同时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本书也是一本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的书籍。《结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内容试读理论篇肠炎、直肠炎中医疗法一、肠癖在古医籍中的相关名称西医所说的结肠炎、直肠炎相当于中医所说的肠癖。肠癖又称“痢疾”“下利”“久痢”“久泻”“滞下”“大瘕泻”“休息痢”等,随着对疾病本身认识程度的加深,不同时期对肠癖的称谓与认识也有所不同,因此形成了中医诊治肠癖特有的历史沿革。1.秦汉魏晋:肠癖认识的开端《黄帝内经》中描述了以“腹痛”“便血”“下白沫”“下脓血”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并将其命名为“肠癖”,这或许是关于肠癖的最早论述,后世诸多医家著作均曾以“肠癖”论述痢疾。《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有:“肠癖便血何如?…身热则死,寒则生。…下白沫何如?…脉沉则生,脉浮则死。…肠癖下脓血何如?…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可见,当时不仅描述了该病症的具体表现,还强调了其不良预后,是较严重的疾病。几乎在同一时期的秦汉《中藏经·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中载:“病肠癖者,下脓血,病人脉急,…目瞪者,死;或一身厥冷,脉沉细而不生者,亦死;食如故,脉沉浮有力而不绝者,生。”《中藏经·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日:“病肠癖,下白脓者死。…下脓血,脉悬绝者死。…下脓血,身有寒,脉绝者死。”再一次强调了肠癖这种疾病病情较重,预后不良。《难经》中将肠癖称为“小肠泄”或“大瘕泄”,并在此时指出了肠癖主要表现为“里急后重”,为后世肠癖的诊断提供了依据。汉代以后,肠癖在古医2籍中称为“痢疾”“泄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下利”统称各种泄泻、痢疾之病症,其对痢疾的描写不仅包括症状,还明确了治疗方药,对痢疾的诊治有重要影响,如“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由此可见,春秋、秦汉时期的医家,已经对痢疾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尽管病名尚未统一,但对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已有较明确的认识,这也为后世医家进一步认识痢疾奠定了良好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痢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将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逐渐分为“泄泻”和“痢”,认识到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此时痢疾被称作“滞下”或“痢”。如《小品方·卷第一》在《治心痛腹胀满冷痛诸方》篇和《治下利诸方》篇中分别提到“温脾汤方,…始作滞下,腹痛自下佳”和“治冷彻赤白滞下不断,变成赤黑血汁,…腹痛枯瘦,不能饮食方”,首次提出了“滞下”之名,并对其病机、临床表现进行了生动描述,使后世医家对本病有了更直接的认识。2.隋唐时期:肠癖的分类认识进入隋唐时期,肠癖更多地被称为“痢疾”或“下利”,并着重对其分类进行了精彩阐释。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泄泻下利有较详细的论述,包括水谷痢、泄痢、冷痢、热痢、脓血痢、赤白痢、赤痢、血痢、杂痢、休息痢等,如日久不愈则成久痢。其中脓血痢、赤白痢、休息痢与现代所说痢疾较为相似,如《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篇中有言:“夫春阳气在表,人运动劳役,腠理则开…其遇大肠虚,血渗入焉,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肠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另有“休息痢者,肠胃虚弱,易为冷热,其邪气或动或静,故其痢乍发乍止,谓之休息痢也”,以及“夫冷热痢者,由肠胃理虚弱,…冷热相乘,其痢乍黄乍白是也。若热搏于血,血渗肠间,则篇变为血痢也;而冷伏肠内,搏津液,则变凝白,…亦变赤白痢也”,详细描述了脓血痢、休息痢和赤白痢这三种痢疾类型的临床表现,同时阐述了病因病机,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的肠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对痢疾也有独到的见解,《千金要方·卷十五炎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大凡痢有四种,谓冷热疳蛊。冷则白。热则赤。疳则赤白相杂无复节度,多睡眼涩。蛊则纯痢瘀血。”同时,孙思炎邈针对产后、小儿及不同脏腑的不同之痢分别进行论述,并有针对性地中医用药。王焘则在《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五·许仁则痢方七首》中将痢疾分为6种类型,“此病有数种,有水痢,有谷痢,有血痢,有脓痢,有法脓血相和痢者,有肠癖痢”;在《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五·重下方六首》中日:“病源此谓今赤白滞下也,令人下部疼重,故日重下,去脓血如鸡子白,…绕脐痛也。”可见,隋唐时期医家对肠癖(痢疾)的认识更加系统,并有各自的分类和治法。3.宋金元时期:肠癖的系统认识宋金元是一个医学繁荣、百家争鸣的时期,对肠癖(痢疾)的认识更加深入,对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均有系统阐述。《圣济总录》中已有“痢疾”病名,同时还描述了“痢”和“泄痢”,认为泄泻与痢疾皆源于肠胃病变,并对泄痢进行了系统描述:“今脾胃气虚,冷气乘之,…大肠得冷,则不能固敛,故为泄痢。”但在其后的论述中多记载为“痢”,并将其分为冷痢(白滞痢)、热痢(赤痢)、赤白痢、气痢、血痢、脓血痢、蛊痢、休息痢、久痢等9种类型,还单列出《泄痢门·下痢里急后重》篇,阐述了各种伴有里急后重的痢疾的治法、方药。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二·滞下叙论》中论述:“…近世并为痢疾,…但以寒、热、疳、蛊,分为四门,未为当。…疳蚀虽下赤白,当在疳湿疮门;蛊利清血,当在中毒蛊门。今之滞下赤白者至多,皆是冷热相搏,非干疳湿蚀疮类…”陈无择认为滞下与痢疾本是一病,但其对将痢疾分为寒、热、疳蛊四种并不认同,将痢疾与疳湿疮、中蛊在病位、病性方面做了鉴别,并规范了痢疾的概念,对痢疾病名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到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正式命名了痢疾:“论痢疾证候,皆因饮食失调…冷热相搏,遂成痢疾。”并指出“冷气相搏其色白,热气相搏其色赤”,强调了痢疾之大便赤白相间的特点。尽管宋代医家已正式提出了“痢疾”病名,但在百家争鸣的金元时期,诸多医家依然习惯以“痢”或“泄痢”代称痢疾,同时在治疗上注重以清利湿热为主要治法。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泄痢论第十九》有言:“脏腑泻痢…轻则飧泄身热脉洪,谷不能化,重则下痢脓血稠黏,皆属于火。”“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久而不愈,脉洪疾者,及下痢脓血稠黏。黄芩、芍药…”“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黏,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所用之药也是历代医家治疗痢疾的要药,并通过用药阐述了痢疾相关的可能症状。朱丹溪则在《丹溪心法·卷二痢九》中论述:“赤痢乃自小肠来,白痢乃自大肠来,皆湿热为本。”“痢赤属血,白属气。有身热、后重、腹痛、下血。”4.明清时期:肠癖的综合认识进入明清时期,祖国医学对肠癖(痢疾)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不少医家撷取历代各种学术观点的合理部分加以综合,同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认识,故各医家著作中几乎均有专门论述痢疾的章节进一步阐发了痢疾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读·痢疾》中曰:“即《内经》之肠癖也,…又谓之滞下。其证则里急后重,或垢或血,或见五色,或多红紫,或痛或不痛,或呕或不呕,或为发热,或为恶寒。”较全面地阐述了痢疾的临床表现,反映了当时医家对痢疾的系统认识。《医方考·卷二·痢门第十一》对痢疾的辨证进行了扼要分析:“痢,滞下也。…热伤气,故下白;热伤血,故下赤;热伤大肠,…故里急后重。”另外,重点对治疗便脓血、血痢、白痢、噤口痢等各种证型痢疾的方药进行了阐述,较为具体地指导了痢疾的辨证论治。清代《证治汇补·卷之八·下理窍门·痢疾》篇对滞下、肠癖和痢疾从病因病机方面做了对比鉴别,篇谓:“饮食不节…闭塞滞下,为飧泄肠癖,《内经》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癖者;渭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并对不同类型的痢疾腹痛的辨证意义进行了分析,“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肠大肠,…因积滞者,腹必胀满;血虚者,痛必喜按”。在《证治汇炎补·卷之六·腹肋门》中提到“痢疾痛者,后重逼迫”。肠唐容川在《血证论·卷四·便脓》中详细论述了痢疾便脓、里急后重的特征性表现和病机,“痢症便脓者,其症里急后重,欲便不便,中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或下痢垢浊,皆非脓而似脓者也。…病气分则水混而为白痢,病血分则血扰而为赤痢”。还补充论述久痢、休息痢法和噤口痢,较全面地阐述了这些痢疾的病机规律及调治之法。如文中言:“久痢不止,肺气下泄,…治宜调补肺气”“休息痢者,止而复作,…治宜按上治痢之法”“噤口者,下痢不食,是火热浊攻、胃气被伤而不开。”同时,还对比了噤口痢与霍乱,尽管二者病症不同,但治则一致,而具体治法又有区别,可见对痢疾的认识十分深刻,“又补论曰:凡噤口痢,上噤下痢,法宜和中;此与霍乱对看自明,霍乱上吐下泻,必以和中而愈;则知噤口痢,上噤下痢,亦必以和中而愈。”到了《三指禅·卷三·痢症脉论》,医家对痢疾病名的演变过程进行了介绍,“痢有不与世相递嬗,而名则因时而变易。…《素问》谓之肠癖;《难经》谓之里急后重;汉谓之滞下;晋谓之秋燥;至唐方谓之痢。即其名而绎其义,便血曰癖,痛甚曰急,壅塞曰滞,皱裂曰燥,不利日痢,痢之情形已显示于称名之表”。5.历代医籍对泄泻的记载肠癖也可命名为泄泻。泄泻之名首载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以“泄”称之,有“濡泄”“洞泄”“注泄”“飧泄”等称呼。《难经》中对泄泻有较详细的描述,如《难经·论病》中提到:“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周而不能便,茎中痛。”“脾泄”病名首见于《难经》,是指以腹部胀满、泻下如水、进食呕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症,与《内经》“濡泄”及后世医家所言之“湿泄”相似。《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气所病…小肠大肠为泄。”明言泄泻之生,乃肠中气机失和6···试读结束···...

    2022-07-26

  • 溃疡性结肠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陈延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溃疡性结肠炎试读:前言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少见、疑难疾病,其发病率在亚洲仅为1.0/10万~2.0/10万,目前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治疗周期很长,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维持稳定的规范治疗和合理的生活调摄是保证疗效的关键,但现在社会上的相关内容鱼龙混杂,使患者及家属无所适从;给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合理、可实施的诊治、调摄方案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受人民卫生出版社之邀,组织在本病诊治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5个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和调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由于参与编写的人员都来自临床一线,因此保证了所介绍的内容都是遵循医疗原则、能够在临床中实施和运用的,从而保证了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书以疾病为载体,因此主要推荐给本病的患者以及家属阅读;另外,由于内容丰富,涉及诊断、治疗以及中西医两方面的知识,对于本病的诊治有兴趣的低年资医生以及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应该也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书中颇具特色的内容是“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这些内容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生活锻炼、饮食、中药方剂、成药等多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为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和生活调理提供了方向。当然,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疑难疾病,对其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所提供的知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书会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定期进行修订再版,以不断适应患者诊治的需要。编者2013年7月一基础知识导航(一)结肠、直肠在哪里,它们有什么作用?结肠位于盲肠与直肠之间,长约1.3~1.5米,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直肠就是结肠与肛管的连接段,长约9~11厘米,结、直肠整体呈方框状包围于小肠周围。结肠在人体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收水分,使大便成形;它能吸收盐分,保持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它还能和肠道的细菌共同作用产生维生素K和维生素B复合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它的蠕动可以使大便顺利排出体外,因此结、直肠是维持人体正常排便的重要环节。(二)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出现溃疡的疾病,但这种溃疡与一般的肠道损伤、炎症等引起的溃疡不同,它首先从直肠开始出现,然后逐渐沿肠道向上发展,最后会使整个结肠都出现溃疡,而且这些溃疡在结肠中是连续存在的;由于肠道出现溃疡,因此本病患者多数会表现为腹痛、大便带血或夹有黏液,发生在直肠的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本病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但一般以20~40岁多见,男女之间没有太大差别。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因此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的方案,目前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造成了本病慢性持续、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三)哪些情况需要怀疑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便血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尤其是便脓血的患者,或者便中带脓的患者都需要注意本病;便血合并腹痛,尤其是左下腹部或下腹部疼痛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便血不明显,但大便中长期夹有黏液(尤其是黄色黏液)、大便长期不成形等情况也需要排除本病。如果在腹泻的同时合并有关节的疼痛、口腔溃疡、眼部的虹膜炎等情况,又能够排除各专科疾病的,要高度怀疑存在本病的可能,应该请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诊治,以免延误诊治。(四)溃疡性结肠炎会带来哪些危害呢?直接的危害首先是排便的异常,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质变烂,排便前或排便后出现腹痛等,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然后,由于长期排血便,会造成贫血以及营养不良;对于全结肠都出现溃疡的病人还会造成维生素吸收不良而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如果没有治疗或没有控制病情发展,就会出现肠腔变窄,产生炎症性的息肉,病程较长、病变范围较广、病情较重的病人还有可能出现癌变的情况。对于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能会由于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有效的维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五)如何确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是世界范围内的疑难疾病,单纯依靠患者很难确诊。因此,当患者出现便脓血等可疑症状时,应该到有诊治经验的相关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才能诊断。这时医生会进行抽血检查,多次行大便培养以排除感染性结肠炎等。结肠镜检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不仅对诊断有帮助,也能对病位、范围、程度、是否癌变进行评估,所以患者不要惧怕结肠镜检查,以免漏诊、误诊。如果实在无法克服畏惧心理,也可选择无痛肠镜,患者可在麻醉药作用下的“睡梦”中完成全结肠的检查。(六)诊治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做哪方面的检查?(1)抽血检查:抽血检查虽然不能明确诊断,但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疾病对身体造成了哪些影响,并能为临床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抽血检查比较简单方便、结果回复比较快、对医院的等级要求不严格、不受场地和医生经验的影响,结果比较客观。1)血常规:在血常规中白细胞(WBC)数过高提示炎症反应比较明显,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降低提示存在贫血的情况。2)血沉:血沉加快提示病变处于活动状态。3)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可以用来鉴别功能性与炎症性肠病,同时也能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4)生化检查:主要检查钠、钾、氯等电解质,因为腹泻明显者会出现电解质降低,严重者会出现疲倦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5)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中如果白蛋白降低则提示患者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更为关键的是,治疗本病的药物多数对肝肾功能存在影响,因此在治疗前检查这些项目,能够确定一个基线,对判断服用药物后是否存在副作用引起肝肾功能损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粪便检查上表是粪便检查的常规项目,各个医院会略有不同,但基本应该涵盖以下内容:1)粪便颜色:正常的粪便是黄色,如果为红色则要注意是否存在肠道出血,如果为黑色也要注意是否存在肠道出血可能,当然还需要结合下面的内容一起分析。2)粪便性状:一般为成形软便,如果表面为烂便或稀烂便则提示存在腹泻的可能。3)黏液:正常应该是没有黏液的,黏液与肠道内渗出有关,便秘的患者或大便较硬的患者也会出现大便夹有黏液的情况,但黏液较为清晰,多呈透明或白色,没有异常的气味,如果黏液为黄色,较为黏稠,甚至有偏臭的气味时,就要注意排除肠道炎症了。4)白细胞:正常应该是没有白细胞的。大便常规中检查发现有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炎症存在,当然这种炎症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引起的,也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等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需要进一步鉴别。5)红细胞:正常应该是没有红细胞的。大便常规中发现红细胞,尤其是红细胞较多时,可以明确肠内一定存在损伤,而且损伤应该已经伤到血管,造成了出血;在排除痔疮的情况下,如果发现大便常规中有红细胞,一定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性质。6)寄生虫:很多寄生虫感染会造成与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鉴别。对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平时喜欢吃生食的人来说,应该进行该项检查。反复多次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是诊断寄生虫感染较为方便的方法,而且也比较经济。7)潜血试验:正常应该是阴性。潜血试验阳性也提示肠内有损伤和出血的情况,但病变部位可能会涉及整个消化道,并不一定局限在结肠,因此也需要进行肠镜检查。8)粪便培养检查:粪便培养检查不同于普通的常规检查,但也属于粪便检查的一种,对于各种细菌感染(沙门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杆菌、需氧及厌氧菌)有诊断的价值,但检查申请单与大便常规检查不同,因此要注意检查的项目。(3)肠镜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并可确定病变范围,而且可监测癌变,是诊断本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对病变部位进行多段多点活检肠黏膜送检病理,所以病人在检查完毕后可能会出现便血增多的情况,一般2~3天就会减轻,因此无需担心,医生只有在明确诊断及病情程度后才能对症用药,所以肠镜检查及活检是利大于弊的。(4)钡灌肠检查:由于钡灌肠检查不够直观,无法钳取病理,因此目前已经不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来说,如果医疗机构条件允许,一般首选结肠镜检查。但对于肠腔狭窄肠镜无法通过的情况以及医疗机构没有结肠镜检查时,也可用钡灌肠代替。但重症或暴发型患者一般不做钡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七)如何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轻重?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类。主要通过大便次数、便血情况、体温、脉搏、血红蛋白(H)、血沉(ESR)等数值进行判断,因此患者在平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轻度:大便次数<4次/日,便血情况很轻或没有,体温正常,脉搏正常,血红蛋白正常,血沉<30毫米/小时;重度:大便次数>6次/日,便血情况较为严重,体温>37.5摄氏度,脉搏>90次/分钟,血红蛋白<75%(与正常值相比),血沉>30毫米/小时;中度则介于两者之间。(八)如何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型和分期?本病临床上分两大类型: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慢性复发型指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病情分期也分为2类:活动期和缓解期。主要根据下表计算相应的分数。注:总分为各项之和。≤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九)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有哪些西药可以治疗?下图显示的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阶梯治疗层次图,位于最底层的是5-ASA类药物和抗生素,其中5-ASA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第二层是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和布地奈德;第三层是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第四层是生物制剂,包括英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第五层则是外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除外科手术外,先使用低层次药物,疗效不佳时治疗逐渐向高层次药物转移的方法称为升阶梯疗法,这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优势是价格便宜、副作用少,但控制病情的效果欠佳,尤其是对于中、重度患者。先使用高层次药物,迅速控制病情后维持或给予使用低层次药物的方法称为降阶梯疗法,国际上较多医生采用这种方法,优势是能够迅速缓解病情,但价格较为昂贵(使用生物制剂)或者副作用较大(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有较好的疗效,国外已经批准用于本病,但国内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十)溃疡性结肠炎现在有哪些中药可以治疗?中医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根据专家共识,提出本病可诊断为“久痢”,脾虚湿盛是贯穿本病的基本病机,病性为虚实夹杂,活动期以湿热等实邪为主,缓解期以脾虚等正虚为主,持续期病情缠绵不愈则出现正虚邪恋,由于病程较久,一方面可累及肾出现脾肾两虚,一方面入血入络出现血瘀。便血、里急后重、腹痛、痛泻等是临床对症处理时常常考虑的症状,所以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和中医证型,进行个体化治疗。(十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因此在急性期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在中、重度患者能够迅速控制症状,但其副作用较多,有些患者由于体质的原因很难接受;中医治疗从体质入手,能够促进黏膜愈合,减少复发,副作用少,但对于急性炎症反应则控制能力有限;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体质情况、经济条件、耐受程度、心理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符合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方案。一般来说,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及各型溃疡性结肠炎恢复期的维持缓解以及复发的预防,建议使用纯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疗效欠佳、耐药及出现副作用等时,建议采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方法。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建议使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出现并发症时,建议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治疗。(十二)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根治吗?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确切病因不明,所以目前各种治疗方法主要以缓解症状、改善全身状况、减轻结肠炎症,减少复发为主。换而言之,本病难以完全治愈,临床缓解是目前的治疗目标。虽然它是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经过规范治疗,一般来说很少致命,其次只要控制了症状,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育。(十三)溃疡性结肠炎要吃多久的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还没有根治的办法,还存在着复发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医生都建议以长期治疗为主,患者应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但也有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达到临床痊愈的效果。一般来说,一个疗程不应该少于1年,当疾病从活动期变为缓解期后,应定期复查肠镜并维持治疗至少1年,若连续2年复查肠镜均未发现异常,考虑为临床痊愈,可以在医生的监测下逐渐减药直至停药。但如果病情不能稳定或时有反复,则建议长期维持治疗较好。二个人调理攻略(一)锻炼方式需适宜1.呼吸操呼吸对健康影响很大。氧气不能在体内贮存,人们必须一刻不停地吸进新鲜空气。然而,大多数人只利用了自己肺活量的1/3。充分利用肺活量,向血液提供更多的氧气,各大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功能,充足的氧气供给也是肠黏膜修复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气机受肺的呼吸所调节。深呼吸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使肺的下部充满空气。吸气过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横膈向下,腹部会慢慢鼓起。然后再继续吸气,使肺的上部也充满空气,这时肋骨部分就会上抬,胸腔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秒。最后屏住呼吸5秒。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以将屏气时间增加至10秒,甚至更多。肺部吸足氧气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来位置。停顿一二秒后,再从头开始,反复10分钟。练习时间长了,能成为一种正常的呼吸方法。静呼吸将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深呼吸,有意识地让空气朝前额流去。当肺部空气饱和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屏气10秒再呼出。然后按住左鼻孔重新开始。每遍各做5次。睡眠呼吸睡前做这种呼吸,对合并失眠者特别有效。躺在床上,两手平放身体两侧,闭上眼睛开始做深呼吸。慢慢抬起双臂举过头部,紧贴两耳,手指触床头。这一过程约10秒,双臂同时还原,反复10次。此法可助您安然入睡。2.八段锦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八段锦由八节动作组成,全套动作精炼,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因其主旨在于调节全身,运动量适度,很适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练习。下面介绍八段锦的动作要领:(1)“两手托天理三焦”: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2)“左右开弓似射雕”: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3)“调理脾胃需单举”: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4)“五劳七伤望后瞧”: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如配合呼吸,则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5)“摇头摆尾去心火”:两足分开,相距约3个足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做圆环形转摇,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摇。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6)“两手攀足固肾腰”: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如碰不到,不必勉强),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反复进行。本式采用自然呼吸。(7)“攒拳怒目增气力”: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击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然后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左右交替进行。如配合呼吸,则击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8)“背后七颠百病消”:直立,并足,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足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时昂首,作全身提举势。然后足跟轻轻着地复原。反复进行。如配合呼吸,则足跟提起时吸气,足跟着地时呼气。3.气功(1)功法一1)姿势:端坐,腰背挺直,口眼微闭,正视前方,两掌心朝下按于膝上内侧。2)呼吸:鼻吸气满后,撮口呼气发“夫”字音,进而转韵为“五”柔音。如此反复呼吸。3)意念:始终意守病变处或脐周围。4)功后引导:闭目,眼球左右旋转各3~5圈,而后头颈轻摇3~5次,继之上下叩齿36次,舌尖在口腔内顺逆各转12圈,以搅口中津液,鼓腮36次,分3口吞咽,意送至脐之周围,随之慢慢睁目。最后以肚脐为中心,两掌心抚腹揉摩,正反各转36圈。(2)功法二1)姿势:站势身法,平足屈膝圆裆、松胯、松腰、悬顶:抵腭、含胸、垂臂弯肘、凝神合目,做到松静自然。随之将两手自身体两侧缓慢移至中丹田(在肚脐向下4.3厘米)部位,合拿(掌心正对丹田)置其上,做3次嘘息,3次开合。三田开合势,右脚向前迈出半步,脚尖先着地,双手合拢,掌心向上,沿胸腹中线提升,身体重心移至前脚,后脚跟提起;手升到上丹田(即印堂穴),两手心向外,手背相对,缓慢向两侧移开,重心随之移至后脚,同时,用嘴做深呼吸,并前脚放松,脚尖着地,此为“开”。手开至齐肩宽时,转为掌心相对,慢慢向上丹田前方聚拢,重心又移至前脚,后脚跟随之提起,同时行走吸气,此为“合”。至此已完成上丹田开合势。以后双手合拢,掌心向上、下移至中丹田,做中丹田开合势,开合时身体重心位置和呼吸的配合要求均同上。再做下丹田(即会阴穴)开合势,做时要求两腿下蹲(幅度可大可小)。最后,双手掌心向上,随之两腿站起而提升,至腹中穴水平,又下降至中丹田前,再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三田开合势要求反复做8遍。次序是,先朝北面做1遍,再朝西、南、东各做1遍;又由朝东而南、西、北各做1遍。2)正功:左脚在前时,两手摆,上身略左转,身体重心随之移向右腿;当左手摆至左胯,右手摆至胸前时,用左脚跟轻轻点地,默数“一”字,为第一步。然后,两手右摆,重心随之左移,上身略向右转;当左手摆至胸前,右手摆至右侧胯外时,重心移至左腿之际,右脚跟提起,趁势向前迈出一步,同时默数“二”字,为第二步。如此每次进9步便暂停片刻,使重心在两腿之间,两手开至膻中穴水平,中指相接,做向下导引动作。然后,继续缓步迈进。一般以行走20~30分钟为宜。要求缓慢行走(大约每半分钟迈1步),步步柔和,向后摆动的胳臂下垂35度(体质虚弱者幅度更小),并努力做到“缓节柔筋而心和调”。3)收势:先缓慢地做上、中二田开合势,借着动作导引内气归于中丹田。然后平站,双手重叠,做揉腹势,左右各做36圈。最后,做丹田三嘘息,使意念恢复常态,两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原地站立3~5分钟。待意念完全离开中丹田,慢慢睁开双眼,原地或缓步活动片刻。(3)功法三1)姿势:根据体质情况,可采用卧势或坐势练功。体弱者以卧势(侧卧、仰卧)为主,体质较好者以坐势为主,或练卧势功体力恢复后,再加练坐势功。练功宜忌要知道:溃疡性结肠炎暴发或急性发作者,应暂停练气功,要卧床休息。练功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除了练功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除情绪紧张。侧卧势:侧卧于床上,头微前俯,头之高低,以枕调节。头颈保持在左右不倚稍许抬高的位置。脊柱微向后弓,呈含胸拔背之势。四肢体位,于右侧卧时,右臂自然弯曲,五指舒伸,掌心向上,置于身前枕上,距身2寸左右;左臂自然伸直,五指松开,掌心向下,放于同侧髋部;右腿自然伸直;左腿屈膝约成120度角,放在右腿上。如为左侧卧,则四肢体位相反而置。双目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其口按呼吸法之需而定开合。仰卧势:平身仰卧床上,头微前俯,躯干正直。两臂自然舒展,十指抬展,掌心向内,放于身侧;两腿自然伸直,脚跟相靠,足尖自然分开。口目动作同侧卧势。坐势:端坐于椅上,头微低俯,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两大腿膝部,两脚左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90度。口目动作同侧卧势。2)呼吸:呼吸采取吸—停—呼方式,逐步做到腹式呼吸。轻轻闭口,以鼻呼吸,先行吸气,同时用意领气下达小腹,吸气后不行呼气,而要停顿呼吸(即不吸也不呼),停顿后再将气缓缓吐出。此法的呼吸运动形式是:吸—停—呼,默念字句的配合,一般以3个字开始,以后可适当增多字数。以默念“自己静”3个字为例,吸气时默念“自”字,舌抵上腭;停顿时默念“己”字,舌不动;呼气时默念“静”字,舌随之落下。3)意念:意念始终集中在气海穴,但也可意念丹田或膻中穴。每日练功4~6次,每次30~60分钟。(4)呼吸强肌法1)正坐,仰头,挺胸,屏气。用力提缩肛门括约肌,然后深呼吸1次,共9次。2)正坐,双手从身后上举,同时收腹,共做9次。3)正立,双脚与肩同宽,一手护胸,一手做由后向前的抛物动作,左右手交替,各9次。然后以腰为轴旋转肢体3次。4)正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身体尽量向后仰,同时收腹,共9次。以上体疗活动可每天早晚练习。(二)饮食调养有忌宜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原则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应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足够热量为原则。在急性期,需要静脉补充或进食一些医院定制的营养餐。在缓解期,也需对自己有饮食管理,缓解期总的原则可概括为“三多三少”。2.溃疡性结肠炎饮食中的三多与三少(1)三多指的是:多精制食品,多优质蛋白,多维生素。多精制食品:主食应选精制面粉、上等好大米等能提供糖分的精制食物,因为粗制粮食,如玉米面、小米、全麦粉制成的食品,进入肠道后团块较大,会增加肠道蠕动,会导致腹痛、腹泻症状。多优质蛋白:一般食物蛋白来源分为植物蛋白及动物蛋白,动物蛋白就是优质蛋白。这里“多优质蛋白”的意思不是拼命吃肉的意思,而是指选用蛋白质补充营养时,首选肉类蛋白而不是如大豆等植物蛋白,而且应该选用质地细嫩的动物蛋白,如嫩瘦肉、淡水鱼、鸡、肝等作为提供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活动期要限制牛乳等乳制品。多维生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数存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这不仅会加重营养不良,更不利于肠黏膜的修复。所以在饮食上应该重视补充,一般通过进食水果及蔬菜获得这些原料,但如果进食水果及蔬菜有限制,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片剂补充。为了提高吸收利用率,可以在早饭后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及锌、铁、钙、钾等微量元素。(2)三少指的是:少油少渣,少食多餐,少纤维素。少油少渣:众所周知,多吃油会拉肚子,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尽量少吃油,凡是煎炸、焖煲等多油食物应给予控制。食物以蒸、煮、炖为适宜,要煮熟、煮透,半生的、生的也不宜食用。少食多餐:由于肠道炎症甚至狭窄,为了让食物通过得更顺利,食物应该少渣,质地要柔软,同时对于症状比较明显或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建议少食多餐,每天需要5~6餐。少纤维素:纤维素不能被肠道吸收,所以会使粪量增加而促进排便,当纤维素通过质地脆弱的肠黏膜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黏膜损伤而出血。(三)适宜药膳知多少1.中药药膳调养原则应遵循中医对本病认识的原则。本病初起或反复发作较重之时,多属湿热俱重,呈实象,应以消导清热化湿为主,食性当偏凉;在缓解期,便次便血不甚多,则以补益为主,食性宜平和或偏温;便次较多时,亦可酌用酸涩收敛之食物以助止泻。其次,本病无论虚实,脾虚是病本,食疗应以调养脾胃为主。2.善用包菜健脾好包菜又名包心菜、甘蓝、卷心菜、蓝菜,为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包菜性平、味甘,可入脾经、胃经,有健脾养胃、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腹部胀满或疼痛等症。《千金食治》中记载,包菜“久食大益肾,填脑髓,利五脏,调六腑”。营养分析表明,包菜是一种天然的防癌食品,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西红柿多3倍,所含的维生素U在绿色蔬菜中居于首位,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纤维素以及微量元素钼。由于维生素U样物质能缓解平滑肌痉挛、促进溃疡愈合,因此食用包菜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好处。下面就介绍几种利用包菜来调理脾胃的食疗方:(1)包菜饴糖饮:包菜300~400克,饴糖(麦芽糖)10~20克。放至清水中煮约30~40分钟。每日饮2次,1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饮2~3个疗程。可缓急止痛。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属疲倦纳差,伴见腹部疼痛、烦躁易怒等情况者。(2)包菜粥:包菜150克,大米100克,调味品适量。将包菜洗净、切碎,再将洗净后的大米与包菜一起加水煮成烂粥,待粥熟后加入调味品即可。每日分早、晚2次服食。可行气和胃。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腹部胀满、纳差食少等情况者。(3)羊肉包菜汤:羊肉500克,包菜200克,调味品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高压锅中,再用清水将羊肉煮熟,然后放入洗净且切碎后的包菜稍煮即可。每日1~2次,可将此汤佐餐服用。可温中暖胃。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腹部冷痛,且胀满不适、纳差食少等情况者。(4)肚片包菜汤:包菜200克,熟肚1个(猪肚或牛肚或羊肚)及调味品各适量。将肚切成片,再用清水将其煮沸,放至高压锅中煮烂,然后放入洗净且切碎的包菜,待菜熟后放入调味品即可。每日1~2次,佐餐服食。可补虚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腹部胀满、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情况者。3.补益法调理气血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人参莲肉粥:人参10克(党参30克),莲子(去心)10枚,米100克。将人参(党参)、莲子放在碗里,加清水泡发,与粳米同入锅内,文火熬成粥。空腹,日服2~3次。功能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虚所致大便稀烂,以及病后体弱,气虚,食少,倦怠乏力,自汗等情况。(2)补虚正气粥:黄芪30克,人参3克(或党参15克),山药30~50克,米100克,白糖适量。先煮米于半熟后放入山药(去皮切片)、黄芪、人参,煮至粥熟时加入白糖,做早餐食用。常服可益气养阴。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久泻伤气耗阴之症,也适用于使用西药后出现白细胞减少情况的调理。(3)神仙粥:山药、芡实、韭菜各30克,米100克。将韭菜切成细末,另将芡实煮熟去壳,捣碎,将山药研成粉末,上三味与粳米同入锅内,文火熬成粥。空腹,日服2~3次。功能温阳补虚,益气强志。适用于阳虚气弱,久泻,少气懒言,精神不振等症。(4)参苓粥: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白茯苓15~20克,生姜3~5克,怀山100克,米100克。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成粉末,浸泡半小时煎取汁,然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2次同怀山煮粥服食。可健脾化湿。除重度活动期便血较多不适宜食用外,其他各期均可食用。(5)糯米阿胶粥:阿胶30克,糯米60克,红糖适量。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阿胶,煮至阿胶溶化,放红糖搅拌和匀即可。功能养血补虚。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气血不足者。每服食3天,间歇3天。可与健脾补气之药膳间隔服用,以求气血双补。(6)粳米牛肉饭:鲜牛肉150克,粳米200克,姜汁、黄酒、酱油、麻油葱适量。先将牛肉剁成肉糜,加入姜汁、黄酒、酱油、葱、麻油等调料调匀,再与粳米一起蒸煮成饭,即可作正餐食用。功能益气养血、强筋骨。适用于脾肾亏虚、大便稀烂、四肢不温、腰膝酸软、体虚浮肿等情况。(7)芪枣黄鳝汤:黄芪50克,黄鳝500克,生姜5片,红枣5个,少量酒,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供用。可补益气血。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反复不愈,气血两虚见久泻、头晕、肢麻无力者。(8)怀山药鳝糊:怀山药(打粉)15克,水淀粉30克,鳝丝250克,葱姜、白糖、味精、酒、麻油、酱油等适量。将鳝丝洗净切段,放入炒锅煸透,加入姜末、黄酒、酱油、白糖、味精,烧几分钟后加进白汤适量烧开,用已溶解于水淀粉中的怀山药粉倒入其中。翻身搅拌,加热油10克,翻身,装入汤盆内,用铁勺在盆中心揿一个窝,放入葱和麻油即成。功能益气健脾养血。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特别适用于使用西药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情况者。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2

  • 溃疡性结肠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陈延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溃疡性结肠炎试读:前言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少见、疑难疾病,其发病率在亚洲仅为1.0/10万~2.0/10万,目前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治疗周期很长,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维持稳定的规范治疗和合理的生活调摄是保证疗效的关键,但现在社会上的相关内容鱼龙混杂,使患者及家属无所适从;给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合理、可实施的诊治、调摄方案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受人民卫生出版社之邀,组织在本病诊治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5个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和调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由于参与编写的人员都来自临床一线,因此保证了所介绍的内容都是遵循医疗原则、能够在临床中实施和运用的,从而保证了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书以疾病为载体,因此主要推荐给本病的患者以及家属阅读;另外,由于内容丰富,涉及诊断、治疗以及中西医两方面的知识,对于本病的诊治有兴趣的低年资医生以及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应该也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书中颇具特色的内容是“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这些内容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生活锻炼、饮食、中药方剂、成药等多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为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和生活调理提供了方向。当然,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疑难疾病,对其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所提供的知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书会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定期进行修订再版,以不断适应患者诊治的需要。编者2013年7月一基础知识导航(一)结肠、直肠在哪里,它们有什么作用?结肠位于盲肠与直肠之间,长约1.3~1.5米,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直肠就是结肠与肛管的连接段,长约9~11厘米,结、直肠整体呈方框状包围于小肠周围。结肠在人体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收水分,使大便成形;它能吸收盐分,保持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它还能和肠道的细菌共同作用产生维生素K和维生素B复合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它的蠕动可以使大便顺利排出体外,因此结、直肠是维持人体正常排便的重要环节。(二)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出现溃疡的疾病,但这种溃疡与一般的肠道损伤、炎症等引起的溃疡不同,它首先从直肠开始出现,然后逐渐沿肠道向上发展,最后会使整个结肠都出现溃疡,而且这些溃疡在结肠中是连续存在的;由于肠道出现溃疡,因此本病患者多数会表现为腹痛、大便带血或夹有黏液,发生在直肠的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本病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但一般以20~40岁多见,男女之间没有太大差别。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因此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的方案,目前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造成了本病慢性持续、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三)哪些情况需要怀疑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便血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尤其是便脓血的患者,或者便中带脓的患者都需要注意本病;便血合并腹痛,尤其是左下腹部或下腹部疼痛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便血不明显,但大便中长期夹有黏液(尤其是黄色黏液)、大便长期不成形等情况也需要排除本病。如果在腹泻的同时合并有关节的疼痛、口腔溃疡、眼部的虹膜炎等情况,又能够排除各专科疾病的,要高度怀疑存在本病的可能,应该请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诊治,以免延误诊治。(四)溃疡性结肠炎会带来哪些危害呢?直接的危害首先是排便的异常,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质变烂,排便前或排便后出现腹痛等,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然后,由于长期排血便,会造成贫血以及营养不良;对于全结肠都出现溃疡的病人还会造成维生素吸收不良而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如果没有治疗或没有控制病情发展,就会出现肠腔变窄,产生炎症性的息肉,病程较长、病变范围较广、病情较重的病人还有可能出现癌变的情况。对于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能会由于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有效的维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五)如何确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是世界范围内的疑难疾病,单纯依靠患者很难确诊。因此,当患者出现便脓血等可疑症状时,应该到有诊治经验的相关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才能诊断。这时医生会进行抽血检查,多次行大便培养以排除感染性结肠炎等。结肠镜检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不仅对诊断有帮助,也能对病位、范围、程度、是否癌变进行评估,所以患者不要惧怕结肠镜检查,以免漏诊、误诊。如果实在无法克服畏惧心理,也可选择无痛肠镜,患者可在麻醉药作用下的“睡梦”中完成全结肠的检查。(六)诊治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做哪方面的检查?(1)抽血检查:抽血检查虽然不能明确诊断,但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疾病对身体造成了哪些影响,并能为临床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抽血检查比较简单方便、结果回复比较快、对医院的等级要求不严格、不受场地和医生经验的影响,结果比较客观。1)血常规:在血常规中白细胞(WBC)数过高提示炎症反应比较明显,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降低提示存在贫血的情况。2)血沉:血沉加快提示病变处于活动状态。3)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可以用来鉴别功能性与炎症性肠病,同时也能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4)生化检查:主要检查钠、钾、氯等电解质,因为腹泻明显者会出现电解质降低,严重者会出现疲倦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5)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中如果白蛋白降低则提示患者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更为关键的是,治疗本病的药物多数对肝肾功能存在影响,因此在治疗前检查这些项目,能够确定一个基线,对判断服用药物后是否存在副作用引起肝肾功能损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粪便检查上表是粪便检查的常规项目,各个医院会略有不同,但基本应该涵盖以下内容:1)粪便颜色:正常的粪便是黄色,如果为红色则要注意是否存在肠道出血,如果为黑色也要注意是否存在肠道出血可能,当然还需要结合下面的内容一起分析。2)粪便性状:一般为成形软便,如果表面为烂便或稀烂便则提示存在腹泻的可能。3)黏液:正常应该是没有黏液的,黏液与肠道内渗出有关,便秘的患者或大便较硬的患者也会出现大便夹有黏液的情况,但黏液较为清晰,多呈透明或白色,没有异常的气味,如果黏液为黄色,较为黏稠,甚至有偏臭的气味时,就要注意排除肠道炎症了。4)白细胞:正常应该是没有白细胞的。大便常规中检查发现有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炎症存在,当然这种炎症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引起的,也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等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需要进一步鉴别。5)红细胞:正常应该是没有红细胞的。大便常规中发现红细胞,尤其是红细胞较多时,可以明确肠内一定存在损伤,而且损伤应该已经伤到血管,造成了出血;在排除痔疮的情况下,如果发现大便常规中有红细胞,一定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性质。6)寄生虫:很多寄生虫感染会造成与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鉴别。对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平时喜欢吃生食的人来说,应该进行该项检查。反复多次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是诊断寄生虫感染较为方便的方法,而且也比较经济。7)潜血试验:正常应该是阴性。潜血试验阳性也提示肠内有损伤和出血的情况,但病变部位可能会涉及整个消化道,并不一定局限在结肠,因此也需要进行肠镜检查。8)粪便培养检查:粪便培养检查不同于普通的常规检查,但也属于粪便检查的一种,对于各种细菌感染(沙门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杆菌、需氧及厌氧菌)有诊断的价值,但检查申请单与大便常规检查不同,因此要注意检查的项目。(3)肠镜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并可确定病变范围,而且可监测癌变,是诊断本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对病变部位进行多段多点活检肠黏膜送检病理,所以病人在检查完毕后可能会出现便血增多的情况,一般2~3天就会减轻,因此无需担心,医生只有在明确诊断及病情程度后才能对症用药,所以肠镜检查及活检是利大于弊的。(4)钡灌肠检查:由于钡灌肠检查不够直观,无法钳取病理,因此目前已经不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来说,如果医疗机构条件允许,一般首选结肠镜检查。但对于肠腔狭窄肠镜无法通过的情况以及医疗机构没有结肠镜检查时,也可用钡灌肠代替。但重症或暴发型患者一般不做钡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七)如何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轻重?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类。主要通过大便次数、便血情况、体温、脉搏、血红蛋白(H)、血沉(ESR)等数值进行判断,因此患者在平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轻度:大便次数<4次/日,便血情况很轻或没有,体温正常,脉搏正常,血红蛋白正常,血沉<30毫米/小时;重度:大便次数>6次/日,便血情况较为严重,体温>37.5摄氏度,脉搏>90次/分钟,血红蛋白<75%(与正常值相比),血沉>30毫米/小时;中度则介于两者之间。(八)如何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型和分期?本病临床上分两大类型: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慢性复发型指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病情分期也分为2类:活动期和缓解期。主要根据下表计算相应的分数。注:总分为各项之和。≤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九)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有哪些西药可以治疗?下图显示的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阶梯治疗层次图,位于最底层的是5-ASA类药物和抗生素,其中5-ASA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第二层是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和布地奈德;第三层是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第四层是生物制剂,包括英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第五层则是外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除外科手术外,先使用低层次药物,疗效不佳时治疗逐渐向高层次药物转移的方法称为升阶梯疗法,这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优势是价格便宜、副作用少,但控制病情的效果欠佳,尤其是对于中、重度患者。先使用高层次药物,迅速控制病情后维持或给予使用低层次药物的方法称为降阶梯疗法,国际上较多医生采用这种方法,优势是能够迅速缓解病情,但价格较为昂贵(使用生物制剂)或者副作用较大(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有较好的疗效,国外已经批准用于本病,但国内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十)溃疡性结肠炎现在有哪些中药可以治疗?中医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根据专家共识,提出本病可诊断为“久痢”,脾虚湿盛是贯穿本病的基本病机,病性为虚实夹杂,活动期以湿热等实邪为主,缓解期以脾虚等正虚为主,持续期病情缠绵不愈则出现正虚邪恋,由于病程较久,一方面可累及肾出现脾肾两虚,一方面入血入络出现血瘀。便血、里急后重、腹痛、痛泻等是临床对症处理时常常考虑的症状,所以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和中医证型,进行个体化治疗。(十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因此在急性期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在中、重度患者能够迅速控制症状,但其副作用较多,有些患者由于体质的原因很难接受;中医治疗从体质入手,能够促进黏膜愈合,减少复发,副作用少,但对于急性炎症反应则控制能力有限;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体质情况、经济条件、耐受程度、心理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符合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方案。一般来说,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及各型溃疡性结肠炎恢复期的维持缓解以及复发的预防,建议使用纯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疗效欠佳、耐药及出现副作用等时,建议采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方法。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建议使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出现并发症时,建议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治疗。(十二)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根治吗?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确切病因不明,所以目前各种治疗方法主要以缓解症状、改善全身状况、减轻结肠炎症,减少复发为主。换而言之,本病难以完全治愈,临床缓解是目前的治疗目标。虽然它是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经过规范治疗,一般来说很少致命,其次只要控制了症状,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育。(十三)溃疡性结肠炎要吃多久的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还没有根治的办法,还存在着复发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医生都建议以长期治疗为主,患者应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但也有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达到临床痊愈的效果。一般来说,一个疗程不应该少于1年,当疾病从活动期变为缓解期后,应定期复查肠镜并维持治疗至少1年,若连续2年复查肠镜均未发现异常,考虑为临床痊愈,可以在医生的监测下逐渐减药直至停药。但如果病情不能稳定或时有反复,则建议长期维持治疗较好。二个人调理攻略(一)锻炼方式需适宜1.呼吸操呼吸对健康影响很大。氧气不能在体内贮存,人们必须一刻不停地吸进新鲜空气。然而,大多数人只利用了自己肺活量的1/3。充分利用肺活量,向血液提供更多的氧气,各大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功能,充足的氧气供给也是肠黏膜修复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气机受肺的呼吸所调节。深呼吸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使肺的下部充满空气。吸气过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横膈向下,腹部会慢慢鼓起。然后再继续吸气,使肺的上部也充满空气,这时肋骨部分就会上抬,胸腔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秒。最后屏住呼吸5秒。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以将屏气时间增加至10秒,甚至更多。肺部吸足氧气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来位置。停顿一二秒后,再从头开始,反复10分钟。练习时间长了,能成为一种正常的呼吸方法。静呼吸将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深呼吸,有意识地让空气朝前额流去。当肺部空气饱和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屏气10秒再呼出。然后按住左鼻孔重新开始。每遍各做5次。睡眠呼吸睡前做这种呼吸,对合并失眠者特别有效。躺在床上,两手平放身体两侧,闭上眼睛开始做深呼吸。慢慢抬起双臂举过头部,紧贴两耳,手指触床头。这一过程约10秒,双臂同时还原,反复10次。此法可助您安然入睡。2.八段锦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八段锦由八节动作组成,全套动作精炼,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因其主旨在于调节全身,运动量适度,很适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练习。下面介绍八段锦的动作要领:(1)“两手托天理三焦”: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2)“左右开弓似射雕”: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3)“调理脾胃需单举”: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4)“五劳七伤望后瞧”: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如配合呼吸,则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5)“摇头摆尾去心火”:两足分开,相距约3个足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做圆环形转摇,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摇。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6)“两手攀足固肾腰”: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如碰不到,不必勉强),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反复进行。本式采用自然呼吸。(7)“攒拳怒目增气力”: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击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然后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左右交替进行。如配合呼吸,则击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8)“背后七颠百病消”:直立,并足,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足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时昂首,作全身提举势。然后足跟轻轻着地复原。反复进行。如配合呼吸,则足跟提起时吸气,足跟着地时呼气。3.气功(1)功法一1)姿势:端坐,腰背挺直,口眼微闭,正视前方,两掌心朝下按于膝上内侧。2)呼吸:鼻吸气满后,撮口呼气发“夫”字音,进而转韵为“五”柔音。如此反复呼吸。3)意念:始终意守病变处或脐周围。4)功后引导:闭目,眼球左右旋转各3~5圈,而后头颈轻摇3~5次,继之上下叩齿36次,舌尖在口腔内顺逆各转12圈,以搅口中津液,鼓腮36次,分3口吞咽,意送至脐之周围,随之慢慢睁目。最后以肚脐为中心,两掌心抚腹揉摩,正反各转36圈。(2)功法二1)姿势:站势身法,平足屈膝圆裆、松胯、松腰、悬顶:抵腭、含胸、垂臂弯肘、凝神合目,做到松静自然。随之将两手自身体两侧缓慢移至中丹田(在肚脐向下4.3厘米)部位,合拿(掌心正对丹田)置其上,做3次嘘息,3次开合。三田开合势,右脚向前迈出半步,脚尖先着地,双手合拢,掌心向上,沿胸腹中线提升,身体重心移至前脚,后脚跟提起;手升到上丹田(即印堂穴),两手心向外,手背相对,缓慢向两侧移开,重心随之移至后脚,同时,用嘴做深呼吸,并前脚放松,脚尖着地,此为“开”。手开至齐肩宽时,转为掌心相对,慢慢向上丹田前方聚拢,重心又移至前脚,后脚跟随之提起,同时行走吸气,此为“合”。至此已完成上丹田开合势。以后双手合拢,掌心向上、下移至中丹田,做中丹田开合势,开合时身体重心位置和呼吸的配合要求均同上。再做下丹田(即会阴穴)开合势,做时要求两腿下蹲(幅度可大可小)。最后,双手掌心向上,随之两腿站起而提升,至腹中穴水平,又下降至中丹田前,再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三田开合势要求反复做8遍。次序是,先朝北面做1遍,再朝西、南、东各做1遍;又由朝东而南、西、北各做1遍。2)正功:左脚在前时,两手摆,上身略左转,身体重心随之移向右腿;当左手摆至左胯,右手摆至胸前时,用左脚跟轻轻点地,默数“一”字,为第一步。然后,两手右摆,重心随之左移,上身略向右转;当左手摆至胸前,右手摆至右侧胯外时,重心移至左腿之际,右脚跟提起,趁势向前迈出一步,同时默数“二”字,为第二步。如此每次进9步便暂停片刻,使重心在两腿之间,两手开至膻中穴水平,中指相接,做向下导引动作。然后,继续缓步迈进。一般以行走20~30分钟为宜。要求缓慢行走(大约每半分钟迈1步),步步柔和,向后摆动的胳臂下垂35度(体质虚弱者幅度更小),并努力做到“缓节柔筋而心和调”。3)收势:先缓慢地做上、中二田开合势,借着动作导引内气归于中丹田。然后平站,双手重叠,做揉腹势,左右各做36圈。最后,做丹田三嘘息,使意念恢复常态,两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原地站立3~5分钟。待意念完全离开中丹田,慢慢睁开双眼,原地或缓步活动片刻。(3)功法三1)姿势:根据体质情况,可采用卧势或坐势练功。体弱者以卧势(侧卧、仰卧)为主,体质较好者以坐势为主,或练卧势功体力恢复后,再加练坐势功。练功宜忌要知道:溃疡性结肠炎暴发或急性发作者,应暂停练气功,要卧床休息。练功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除了练功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除情绪紧张。侧卧势:侧卧于床上,头微前俯,头之高低,以枕调节。头颈保持在左右不倚稍许抬高的位置。脊柱微向后弓,呈含胸拔背之势。四肢体位,于右侧卧时,右臂自然弯曲,五指舒伸,掌心向上,置于身前枕上,距身2寸左右;左臂自然伸直,五指松开,掌心向下,放于同侧髋部;右腿自然伸直;左腿屈膝约成120度角,放在右腿上。如为左侧卧,则四肢体位相反而置。双目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其口按呼吸法之需而定开合。仰卧势:平身仰卧床上,头微前俯,躯干正直。两臂自然舒展,十指抬展,掌心向内,放于身侧;两腿自然伸直,脚跟相靠,足尖自然分开。口目动作同侧卧势。坐势:端坐于椅上,头微低俯,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两大腿膝部,两脚左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90度。口目动作同侧卧势。2)呼吸:呼吸采取吸—停—呼方式,逐步做到腹式呼吸。轻轻闭口,以鼻呼吸,先行吸气,同时用意领气下达小腹,吸气后不行呼气,而要停顿呼吸(即不吸也不呼),停顿后再将气缓缓吐出。此法的呼吸运动形式是:吸—停—呼,默念字句的配合,一般以3个字开始,以后可适当增多字数。以默念“自己静”3个字为例,吸气时默念“自”字,舌抵上腭;停顿时默念“己”字,舌不动;呼气时默念“静”字,舌随之落下。3)意念:意念始终集中在气海穴,但也可意念丹田或膻中穴。每日练功4~6次,每次30~60分钟。(4)呼吸强肌法1)正坐,仰头,挺胸,屏气。用力提缩肛门括约肌,然后深呼吸1次,共9次。2)正坐,双手从身后上举,同时收腹,共做9次。3)正立,双脚与肩同宽,一手护胸,一手做由后向前的抛物动作,左右手交替,各9次。然后以腰为轴旋转肢体3次。4)正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身体尽量向后仰,同时收腹,共9次。以上体疗活动可每天早晚练习。(二)饮食调养有忌宜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原则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应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足够热量为原则。在急性期,需要静脉补充或进食一些医院定制的营养餐。在缓解期,也需对自己有饮食管理,缓解期总的原则可概括为“三多三少”。2.溃疡性结肠炎饮食中的三多与三少(1)三多指的是:多精制食品,多优质蛋白,多维生素。多精制食品:主食应选精制面粉、上等好大米等能提供糖分的精制食物,因为粗制粮食,如玉米面、小米、全麦粉制成的食品,进入肠道后团块较大,会增加肠道蠕动,会导致腹痛、腹泻症状。多优质蛋白:一般食物蛋白来源分为植物蛋白及动物蛋白,动物蛋白就是优质蛋白。这里“多优质蛋白”的意思不是拼命吃肉的意思,而是指选用蛋白质补充营养时,首选肉类蛋白而不是如大豆等植物蛋白,而且应该选用质地细嫩的动物蛋白,如嫩瘦肉、淡水鱼、鸡、肝等作为提供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活动期要限制牛乳等乳制品。多维生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数存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这不仅会加重营养不良,更不利于肠黏膜的修复。所以在饮食上应该重视补充,一般通过进食水果及蔬菜获得这些原料,但如果进食水果及蔬菜有限制,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片剂补充。为了提高吸收利用率,可以在早饭后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及锌、铁、钙、钾等微量元素。(2)三少指的是:少油少渣,少食多餐,少纤维素。少油少渣:众所周知,多吃油会拉肚子,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尽量少吃油,凡是煎炸、焖煲等多油食物应给予控制。食物以蒸、煮、炖为适宜,要煮熟、煮透,半生的、生的也不宜食用。少食多餐:由于肠道炎症甚至狭窄,为了让食物通过得更顺利,食物应该少渣,质地要柔软,同时对于症状比较明显或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建议少食多餐,每天需要5~6餐。少纤维素:纤维素不能被肠道吸收,所以会使粪量增加而促进排便,当纤维素通过质地脆弱的肠黏膜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黏膜损伤而出血。(三)适宜药膳知多少1.中药药膳调养原则应遵循中医对本病认识的原则。本病初起或反复发作较重之时,多属湿热俱重,呈实象,应以消导清热化湿为主,食性当偏凉;在缓解期,便次便血不甚多,则以补益为主,食性宜平和或偏温;便次较多时,亦可酌用酸涩收敛之食物以助止泻。其次,本病无论虚实,脾虚是病本,食疗应以调养脾胃为主。2.善用包菜健脾好包菜又名包心菜、甘蓝、卷心菜、蓝菜,为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包菜性平、味甘,可入脾经、胃经,有健脾养胃、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腹部胀满或疼痛等症。《千金食治》中记载,包菜“久食大益肾,填脑髓,利五脏,调六腑”。营养分析表明,包菜是一种天然的防癌食品,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西红柿多3倍,所含的维生素U在绿色蔬菜中居于首位,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纤维素以及微量元素钼。由于维生素U样物质能缓解平滑肌痉挛、促进溃疡愈合,因此食用包菜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好处。下面就介绍几种利用包菜来调理脾胃的食疗方:(1)包菜饴糖饮:包菜300~400克,饴糖(麦芽糖)10~20克。放至清水中煮约30~40分钟。每日饮2次,1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饮2~3个疗程。可缓急止痛。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属疲倦纳差,伴见腹部疼痛、烦躁易怒等情况者。(2)包菜粥:包菜150克,大米100克,调味品适量。将包菜洗净、切碎,再将洗净后的大米与包菜一起加水煮成烂粥,待粥熟后加入调味品即可。每日分早、晚2次服食。可行气和胃。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腹部胀满、纳差食少等情况者。(3)羊肉包菜汤:羊肉500克,包菜200克,调味品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高压锅中,再用清水将羊肉煮熟,然后放入洗净且切碎后的包菜稍煮即可。每日1~2次,可将此汤佐餐服用。可温中暖胃。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腹部冷痛,且胀满不适、纳差食少等情况者。(4)肚片包菜汤:包菜200克,熟肚1个(猪肚或牛肚或羊肚)及调味品各适量。将肚切成片,再用清水将其煮沸,放至高压锅中煮烂,然后放入洗净且切碎的包菜,待菜熟后放入调味品即可。每日1~2次,佐餐服食。可补虚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腹部胀满、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情况者。3.补益法调理气血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人参莲肉粥:人参10克(党参30克),莲子(去心)10枚,米100克。将人参(党参)、莲子放在碗里,加清水泡发,与粳米同入锅内,文火熬成粥。空腹,日服2~3次。功能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虚所致大便稀烂,以及病后体弱,气虚,食少,倦怠乏力,自汗等情况。(2)补虚正气粥:黄芪30克,人参3克(或党参15克),山药30~50克,米100克,白糖适量。先煮米于半熟后放入山药(去皮切片)、黄芪、人参,煮至粥熟时加入白糖,做早餐食用。常服可益气养阴。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久泻伤气耗阴之症,也适用于使用西药后出现白细胞减少情况的调理。(3)神仙粥:山药、芡实、韭菜各30克,米100克。将韭菜切成细末,另将芡实煮熟去壳,捣碎,将山药研成粉末,上三味与粳米同入锅内,文火熬成粥。空腹,日服2~3次。功能温阳补虚,益气强志。适用于阳虚气弱,久泻,少气懒言,精神不振等症。(4)参苓粥: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白茯苓15~20克,生姜3~5克,怀山100克,米100克。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成粉末,浸泡半小时煎取汁,然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2次同怀山煮粥服食。可健脾化湿。除重度活动期便血较多不适宜食用外,其他各期均可食用。(5)糯米阿胶粥:阿胶30克,糯米60克,红糖适量。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阿胶,煮至阿胶溶化,放红糖搅拌和匀即可。功能养血补虚。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气血不足者。每服食3天,间歇3天。可与健脾补气之药膳间隔服用,以求气血双补。(6)粳米牛肉饭:鲜牛肉150克,粳米200克,姜汁、黄酒、酱油、麻油葱适量。先将牛肉剁成肉糜,加入姜汁、黄酒、酱油、葱、麻油等调料调匀,再与粳米一起蒸煮成饭,即可作正餐食用。功能益气养血、强筋骨。适用于脾肾亏虚、大便稀烂、四肢不温、腰膝酸软、体虚浮肿等情况。(7)芪枣黄鳝汤:黄芪50克,黄鳝500克,生姜5片,红枣5个,少量酒,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供用。可补益气血。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反复不愈,气血两虚见久泻、头晕、肢麻无力者。(8)怀山药鳝糊:怀山药(打粉)15克,水淀粉30克,鳝丝250克,葱姜、白糖、味精、酒、麻油、酱油等适量。将鳝丝洗净切段,放入炒锅煸透,加入姜末、黄酒、酱油、白糖、味精,烧几分钟后加进白汤适量烧开,用已溶解于水淀粉中的怀山药粉倒入其中。翻身搅拌,加热油10克,翻身,装入汤盆内,用铁勺在盆中心揿一个窝,放入葱和麻油即成。功能益气健脾养血。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特别适用于使用西药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情况者。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3

  • 溃疡性结肠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陈延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溃疡性结肠炎试读:前言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少见、疑难疾病,其发病率在亚洲仅为1.0/10万~2.0/10万,目前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治疗周期很长,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维持稳定的规范治疗和合理的生活调摄是保证疗效的关键,但现在社会上的相关内容鱼龙混杂,使患者及家属无所适从;给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合理、可实施的诊治、调摄方案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受人民卫生出版社之邀,组织在本病诊治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5个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和调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由于参与编写的人员都来自临床一线,因此保证了所介绍的内容都是遵循医疗原则、能够在临床中实施和运用的,从而保证了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书以疾病为载体,因此主要推荐给本病的患者以及家属阅读;另外,由于内容丰富,涉及诊断、治疗以及中西医两方面的知识,对于本病的诊治有兴趣的低年资医生以及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应该也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书中颇具特色的内容是“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这些内容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生活锻炼、饮食、中药方剂、成药等多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为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和生活调理提供了方向。当然,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疑难疾病,对其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所提供的知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书会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定期进行修订再版,以不断适应患者诊治的需要。编者2013年7月一基础知识导航(一)结肠、直肠在哪里,它们有什么作用?结肠位于盲肠与直肠之间,长约1.3~1.5米,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直肠就是结肠与肛管的连接段,长约9~11厘米,结、直肠整体呈方框状包围于小肠周围。结肠在人体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收水分,使大便成形;它能吸收盐分,保持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它还能和肠道的细菌共同作用产生维生素K和维生素B复合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它的蠕动可以使大便顺利排出体外,因此结、直肠是维持人体正常排便的重要环节。(二)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出现溃疡的疾病,但这种溃疡与一般的肠道损伤、炎症等引起的溃疡不同,它首先从直肠开始出现,然后逐渐沿肠道向上发展,最后会使整个结肠都出现溃疡,而且这些溃疡在结肠中是连续存在的;由于肠道出现溃疡,因此本病患者多数会表现为腹痛、大便带血或夹有黏液,发生在直肠的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本病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但一般以20~40岁多见,男女之间没有太大差别。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因此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的方案,目前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造成了本病慢性持续、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三)哪些情况需要怀疑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便血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尤其是便脓血的患者,或者便中带脓的患者都需要注意本病;便血合并腹痛,尤其是左下腹部或下腹部疼痛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便血不明显,但大便中长期夹有黏液(尤其是黄色黏液)、大便长期不成形等情况也需要排除本病。如果在腹泻的同时合并有关节的疼痛、口腔溃疡、眼部的虹膜炎等情况,又能够排除各专科疾病的,要高度怀疑存在本病的可能,应该请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诊治,以免延误诊治。(四)溃疡性结肠炎会带来哪些危害呢?直接的危害首先是排便的异常,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质变烂,排便前或排便后出现腹痛等,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然后,由于长期排血便,会造成贫血以及营养不良;对于全结肠都出现溃疡的病人还会造成维生素吸收不良而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如果没有治疗或没有控制病情发展,就会出现肠腔变窄,产生炎症性的息肉,病程较长、病变范围较广、病情较重的病人还有可能出现癌变的情况。对于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能会由于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有效的维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五)如何确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是世界范围内的疑难疾病,单纯依靠患者很难确诊。因此,当患者出现便脓血等可疑症状时,应该到有诊治经验的相关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才能诊断。这时医生会进行抽血检查,多次行大便培养以排除感染性结肠炎等。结肠镜检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不仅对诊断有帮助,也能对病位、范围、程度、是否癌变进行评估,所以患者不要惧怕结肠镜检查,以免漏诊、误诊。如果实在无法克服畏惧心理,也可选择无痛肠镜,患者可在麻醉药作用下的“睡梦”中完成全结肠的检查。(六)诊治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做哪方面的检查?(1)抽血检查:抽血检查虽然不能明确诊断,但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疾病对身体造成了哪些影响,并能为临床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抽血检查比较简单方便、结果回复比较快、对医院的等级要求不严格、不受场地和医生经验的影响,结果比较客观。1)血常规:在血常规中白细胞(WBC)数过高提示炎症反应比较明显,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降低提示存在贫血的情况。2)血沉:血沉加快提示病变处于活动状态。3)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可以用来鉴别功能性与炎症性肠病,同时也能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4)生化检查:主要检查钠、钾、氯等电解质,因为腹泻明显者会出现电解质降低,严重者会出现疲倦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5)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中如果白蛋白降低则提示患者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更为关键的是,治疗本病的药物多数对肝肾功能存在影响,因此在治疗前检查这些项目,能够确定一个基线,对判断服用药物后是否存在副作用引起肝肾功能损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粪便检查上表是粪便检查的常规项目,各个医院会略有不同,但基本应该涵盖以下内容:1)粪便颜色:正常的粪便是黄色,如果为红色则要注意是否存在肠道出血,如果为黑色也要注意是否存在肠道出血可能,当然还需要结合下面的内容一起分析。2)粪便性状:一般为成形软便,如果表面为烂便或稀烂便则提示存在腹泻的可能。3)黏液:正常应该是没有黏液的,黏液与肠道内渗出有关,便秘的患者或大便较硬的患者也会出现大便夹有黏液的情况,但黏液较为清晰,多呈透明或白色,没有异常的气味,如果黏液为黄色,较为黏稠,甚至有偏臭的气味时,就要注意排除肠道炎症了。4)白细胞:正常应该是没有白细胞的。大便常规中检查发现有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炎症存在,当然这种炎症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引起的,也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等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需要进一步鉴别。5)红细胞:正常应该是没有红细胞的。大便常规中发现红细胞,尤其是红细胞较多时,可以明确肠内一定存在损伤,而且损伤应该已经伤到血管,造成了出血;在排除痔疮的情况下,如果发现大便常规中有红细胞,一定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性质。6)寄生虫:很多寄生虫感染会造成与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鉴别。对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平时喜欢吃生食的人来说,应该进行该项检查。反复多次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是诊断寄生虫感染较为方便的方法,而且也比较经济。7)潜血试验:正常应该是阴性。潜血试验阳性也提示肠内有损伤和出血的情况,但病变部位可能会涉及整个消化道,并不一定局限在结肠,因此也需要进行肠镜检查。8)粪便培养检查:粪便培养检查不同于普通的常规检查,但也属于粪便检查的一种,对于各种细菌感染(沙门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杆菌、需氧及厌氧菌)有诊断的价值,但检查申请单与大便常规检查不同,因此要注意检查的项目。(3)肠镜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并可确定病变范围,而且可监测癌变,是诊断本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对病变部位进行多段多点活检肠黏膜送检病理,所以病人在检查完毕后可能会出现便血增多的情况,一般2~3天就会减轻,因此无需担心,医生只有在明确诊断及病情程度后才能对症用药,所以肠镜检查及活检是利大于弊的。(4)钡灌肠检查:由于钡灌肠检查不够直观,无法钳取病理,因此目前已经不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来说,如果医疗机构条件允许,一般首选结肠镜检查。但对于肠腔狭窄肠镜无法通过的情况以及医疗机构没有结肠镜检查时,也可用钡灌肠代替。但重症或暴发型患者一般不做钡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七)如何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轻重?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类。主要通过大便次数、便血情况、体温、脉搏、血红蛋白(H)、血沉(ESR)等数值进行判断,因此患者在平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轻度:大便次数<4次/日,便血情况很轻或没有,体温正常,脉搏正常,血红蛋白正常,血沉<30毫米/小时;重度:大便次数>6次/日,便血情况较为严重,体温>37.5摄氏度,脉搏>90次/分钟,血红蛋白<75%(与正常值相比),血沉>30毫米/小时;中度则介于两者之间。(八)如何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型和分期?本病临床上分两大类型: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慢性复发型指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病情分期也分为2类:活动期和缓解期。主要根据下表计算相应的分数。注:总分为各项之和。≤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九)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有哪些西药可以治疗?下图显示的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阶梯治疗层次图,位于最底层的是5-ASA类药物和抗生素,其中5-ASA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第二层是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和布地奈德;第三层是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第四层是生物制剂,包括英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第五层则是外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除外科手术外,先使用低层次药物,疗效不佳时治疗逐渐向高层次药物转移的方法称为升阶梯疗法,这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优势是价格便宜、副作用少,但控制病情的效果欠佳,尤其是对于中、重度患者。先使用高层次药物,迅速控制病情后维持或给予使用低层次药物的方法称为降阶梯疗法,国际上较多医生采用这种方法,优势是能够迅速缓解病情,但价格较为昂贵(使用生物制剂)或者副作用较大(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有较好的疗效,国外已经批准用于本病,但国内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十)溃疡性结肠炎现在有哪些中药可以治疗?中医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根据专家共识,提出本病可诊断为“久痢”,脾虚湿盛是贯穿本病的基本病机,病性为虚实夹杂,活动期以湿热等实邪为主,缓解期以脾虚等正虚为主,持续期病情缠绵不愈则出现正虚邪恋,由于病程较久,一方面可累及肾出现脾肾两虚,一方面入血入络出现血瘀。便血、里急后重、腹痛、痛泻等是临床对症处理时常常考虑的症状,所以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和中医证型,进行个体化治疗。(十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因此在急性期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在中、重度患者能够迅速控制症状,但其副作用较多,有些患者由于体质的原因很难接受;中医治疗从体质入手,能够促进黏膜愈合,减少复发,副作用少,但对于急性炎症反应则控制能力有限;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体质情况、经济条件、耐受程度、心理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符合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方案。一般来说,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及各型溃疡性结肠炎恢复期的维持缓解以及复发的预防,建议使用纯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疗效欠佳、耐药及出现副作用等时,建议采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方法。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建议使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出现并发症时,建议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治疗。(十二)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根治吗?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确切病因不明,所以目前各种治疗方法主要以缓解症状、改善全身状况、减轻结肠炎症,减少复发为主。换而言之,本病难以完全治愈,临床缓解是目前的治疗目标。虽然它是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经过规范治疗,一般来说很少致命,其次只要控制了症状,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育。(十三)溃疡性结肠炎要吃多久的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还没有根治的办法,还存在着复发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医生都建议以长期治疗为主,患者应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但也有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达到临床痊愈的效果。一般来说,一个疗程不应该少于1年,当疾病从活动期变为缓解期后,应定期复查肠镜并维持治疗至少1年,若连续2年复查肠镜均未发现异常,考虑为临床痊愈,可以在医生的监测下逐渐减药直至停药。但如果病情不能稳定或时有反复,则建议长期维持治疗较好。二个人调理攻略(一)锻炼方式需适宜1.呼吸操呼吸对健康影响很大。氧气不能在体内贮存,人们必须一刻不停地吸进新鲜空气。然而,大多数人只利用了自己肺活量的1/3。充分利用肺活量,向血液提供更多的氧气,各大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功能,充足的氧气供给也是肠黏膜修复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气机受肺的呼吸所调节。深呼吸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使肺的下部充满空气。吸气过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横膈向下,腹部会慢慢鼓起。然后再继续吸气,使肺的上部也充满空气,这时肋骨部分就会上抬,胸腔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秒。最后屏住呼吸5秒。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以将屏气时间增加至10秒,甚至更多。肺部吸足氧气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来位置。停顿一二秒后,再从头开始,反复10分钟。练习时间长了,能成为一种正常的呼吸方法。静呼吸将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深呼吸,有意识地让空气朝前额流去。当肺部空气饱和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屏气10秒再呼出。然后按住左鼻孔重新开始。每遍各做5次。睡眠呼吸睡前做这种呼吸,对合并失眠者特别有效。躺在床上,两手平放身体两侧,闭上眼睛开始做深呼吸。慢慢抬起双臂举过头部,紧贴两耳,手指触床头。这一过程约10秒,双臂同时还原,反复10次。此法可助您安然入睡。2.八段锦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八段锦由八节动作组成,全套动作精炼,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因其主旨在于调节全身,运动量适度,很适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练习。下面介绍八段锦的动作要领:(1)“两手托天理三焦”: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2)“左右开弓似射雕”: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3)“调理脾胃需单举”: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4)“五劳七伤望后瞧”: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如配合呼吸,则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5)“摇头摆尾去心火”:两足分开,相距约3个足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做圆环形转摇,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摇。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6)“两手攀足固肾腰”: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如碰不到,不必勉强),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反复进行。本式采用自然呼吸。(7)“攒拳怒目增气力”: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击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然后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左右交替进行。如配合呼吸,则击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8)“背后七颠百病消”:直立,并足,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足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时昂首,作全身提举势。然后足跟轻轻着地复原。反复进行。如配合呼吸,则足跟提起时吸气,足跟着地时呼气。3.气功(1)功法一1)姿势:端坐,腰背挺直,口眼微闭,正视前方,两掌心朝下按于膝上内侧。2)呼吸:鼻吸气满后,撮口呼气发“夫”字音,进而转韵为“五”柔音。如此反复呼吸。3)意念:始终意守病变处或脐周围。4)功后引导:闭目,眼球左右旋转各3~5圈,而后头颈轻摇3~5次,继之上下叩齿36次,舌尖在口腔内顺逆各转12圈,以搅口中津液,鼓腮36次,分3口吞咽,意送至脐之周围,随之慢慢睁目。最后以肚脐为中心,两掌心抚腹揉摩,正反各转36圈。(2)功法二1)姿势:站势身法,平足屈膝圆裆、松胯、松腰、悬顶:抵腭、含胸、垂臂弯肘、凝神合目,做到松静自然。随之将两手自身体两侧缓慢移至中丹田(在肚脐向下4.3厘米)部位,合拿(掌心正对丹田)置其上,做3次嘘息,3次开合。三田开合势,右脚向前迈出半步,脚尖先着地,双手合拢,掌心向上,沿胸腹中线提升,身体重心移至前脚,后脚跟提起;手升到上丹田(即印堂穴),两手心向外,手背相对,缓慢向两侧移开,重心随之移至后脚,同时,用嘴做深呼吸,并前脚放松,脚尖着地,此为“开”。手开至齐肩宽时,转为掌心相对,慢慢向上丹田前方聚拢,重心又移至前脚,后脚跟随之提起,同时行走吸气,此为“合”。至此已完成上丹田开合势。以后双手合拢,掌心向上、下移至中丹田,做中丹田开合势,开合时身体重心位置和呼吸的配合要求均同上。再做下丹田(即会阴穴)开合势,做时要求两腿下蹲(幅度可大可小)。最后,双手掌心向上,随之两腿站起而提升,至腹中穴水平,又下降至中丹田前,再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三田开合势要求反复做8遍。次序是,先朝北面做1遍,再朝西、南、东各做1遍;又由朝东而南、西、北各做1遍。2)正功:左脚在前时,两手摆,上身略左转,身体重心随之移向右腿;当左手摆至左胯,右手摆至胸前时,用左脚跟轻轻点地,默数“一”字,为第一步。然后,两手右摆,重心随之左移,上身略向右转;当左手摆至胸前,右手摆至右侧胯外时,重心移至左腿之际,右脚跟提起,趁势向前迈出一步,同时默数“二”字,为第二步。如此每次进9步便暂停片刻,使重心在两腿之间,两手开至膻中穴水平,中指相接,做向下导引动作。然后,继续缓步迈进。一般以行走20~30分钟为宜。要求缓慢行走(大约每半分钟迈1步),步步柔和,向后摆动的胳臂下垂35度(体质虚弱者幅度更小),并努力做到“缓节柔筋而心和调”。3)收势:先缓慢地做上、中二田开合势,借着动作导引内气归于中丹田。然后平站,双手重叠,做揉腹势,左右各做36圈。最后,做丹田三嘘息,使意念恢复常态,两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原地站立3~5分钟。待意念完全离开中丹田,慢慢睁开双眼,原地或缓步活动片刻。(3)功法三1)姿势:根据体质情况,可采用卧势或坐势练功。体弱者以卧势(侧卧、仰卧)为主,体质较好者以坐势为主,或练卧势功体力恢复后,再加练坐势功。练功宜忌要知道:溃疡性结肠炎暴发或急性发作者,应暂停练气功,要卧床休息。练功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除了练功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除情绪紧张。侧卧势:侧卧于床上,头微前俯,头之高低,以枕调节。头颈保持在左右不倚稍许抬高的位置。脊柱微向后弓,呈含胸拔背之势。四肢体位,于右侧卧时,右臂自然弯曲,五指舒伸,掌心向上,置于身前枕上,距身2寸左右;左臂自然伸直,五指松开,掌心向下,放于同侧髋部;右腿自然伸直;左腿屈膝约成120度角,放在右腿上。如为左侧卧,则四肢体位相反而置。双目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其口按呼吸法之需而定开合。仰卧势:平身仰卧床上,头微前俯,躯干正直。两臂自然舒展,十指抬展,掌心向内,放于身侧;两腿自然伸直,脚跟相靠,足尖自然分开。口目动作同侧卧势。坐势:端坐于椅上,头微低俯,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两大腿膝部,两脚左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90度。口目动作同侧卧势。2)呼吸:呼吸采取吸—停—呼方式,逐步做到腹式呼吸。轻轻闭口,以鼻呼吸,先行吸气,同时用意领气下达小腹,吸气后不行呼气,而要停顿呼吸(即不吸也不呼),停顿后再将气缓缓吐出。此法的呼吸运动形式是:吸—停—呼,默念字句的配合,一般以3个字开始,以后可适当增多字数。以默念“自己静”3个字为例,吸气时默念“自”字,舌抵上腭;停顿时默念“己”字,舌不动;呼气时默念“静”字,舌随之落下。3)意念:意念始终集中在气海穴,但也可意念丹田或膻中穴。每日练功4~6次,每次30~60分钟。(4)呼吸强肌法1)正坐,仰头,挺胸,屏气。用力提缩肛门括约肌,然后深呼吸1次,共9次。2)正坐,双手从身后上举,同时收腹,共做9次。3)正立,双脚与肩同宽,一手护胸,一手做由后向前的抛物动作,左右手交替,各9次。然后以腰为轴旋转肢体3次。4)正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身体尽量向后仰,同时收腹,共9次。以上体疗活动可每天早晚练习。(二)饮食调养有忌宜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原则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应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足够热量为原则。在急性期,需要静脉补充或进食一些医院定制的营养餐。在缓解期,也需对自己有饮食管理,缓解期总的原则可概括为“三多三少”。2.溃疡性结肠炎饮食中的三多与三少(1)三多指的是:多精制食品,多优质蛋白,多维生素。多精制食品:主食应选精制面粉、上等好大米等能提供糖分的精制食物,因为粗制粮食,如玉米面、小米、全麦粉制成的食品,进入肠道后团块较大,会增加肠道蠕动,会导致腹痛、腹泻症状。多优质蛋白:一般食物蛋白来源分为植物蛋白及动物蛋白,动物蛋白就是优质蛋白。这里“多优质蛋白”的意思不是拼命吃肉的意思,而是指选用蛋白质补充营养时,首选肉类蛋白而不是如大豆等植物蛋白,而且应该选用质地细嫩的动物蛋白,如嫩瘦肉、淡水鱼、鸡、肝等作为提供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活动期要限制牛乳等乳制品。多维生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数存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这不仅会加重营养不良,更不利于肠黏膜的修复。所以在饮食上应该重视补充,一般通过进食水果及蔬菜获得这些原料,但如果进食水果及蔬菜有限制,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片剂补充。为了提高吸收利用率,可以在早饭后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及锌、铁、钙、钾等微量元素。(2)三少指的是:少油少渣,少食多餐,少纤维素。少油少渣:众所周知,多吃油会拉肚子,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尽量少吃油,凡是煎炸、焖煲等多油食物应给予控制。食物以蒸、煮、炖为适宜,要煮熟、煮透,半生的、生的也不宜食用。少食多餐:由于肠道炎症甚至狭窄,为了让食物通过得更顺利,食物应该少渣,质地要柔软,同时对于症状比较明显或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建议少食多餐,每天需要5~6餐。少纤维素:纤维素不能被肠道吸收,所以会使粪量增加而促进排便,当纤维素通过质地脆弱的肠黏膜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黏膜损伤而出血。(三)适宜药膳知多少1.中药药膳调养原则应遵循中医对本病认识的原则。本病初起或反复发作较重之时,多属湿热俱重,呈实象,应以消导清热化湿为主,食性当偏凉;在缓解期,便次便血不甚多,则以补益为主,食性宜平和或偏温;便次较多时,亦可酌用酸涩收敛之食物以助止泻。其次,本病无论虚实,脾虚是病本,食疗应以调养脾胃为主。2.善用包菜健脾好包菜又名包心菜、甘蓝、卷心菜、蓝菜,为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包菜性平、味甘,可入脾经、胃经,有健脾养胃、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腹部胀满或疼痛等症。《千金食治》中记载,包菜“久食大益肾,填脑髓,利五脏,调六腑”。营养分析表明,包菜是一种天然的防癌食品,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西红柿多3倍,所含的维生素U在绿色蔬菜中居于首位,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纤维素以及微量元素钼。由于维生素U样物质能缓解平滑肌痉挛、促进溃疡愈合,因此食用包菜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好处。下面就介绍几种利用包菜来调理脾胃的食疗方:(1)包菜饴糖饮:包菜300~400克,饴糖(麦芽糖)10~20克。放至清水中煮约30~40分钟。每日饮2次,1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饮2~3个疗程。可缓急止痛。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属疲倦纳差,伴见腹部疼痛、烦躁易怒等情况者。(2)包菜粥:包菜150克,大米100克,调味品适量。将包菜洗净、切碎,再将洗净后的大米与包菜一起加水煮成烂粥,待粥熟后加入调味品即可。每日分早、晚2次服食。可行气和胃。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腹部胀满、纳差食少等情况者。(3)羊肉包菜汤:羊肉500克,包菜200克,调味品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高压锅中,再用清水将羊肉煮熟,然后放入洗净且切碎后的包菜稍煮即可。每日1~2次,可将此汤佐餐服用。可温中暖胃。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腹部冷痛,且胀满不适、纳差食少等情况者。(4)肚片包菜汤:包菜200克,熟肚1个(猪肚或牛肚或羊肚)及调味品各适量。将肚切成片,再用清水将其煮沸,放至高压锅中煮烂,然后放入洗净且切碎的包菜,待菜熟后放入调味品即可。每日1~2次,佐餐服食。可补虚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腹部胀满、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情况者。3.补益法调理气血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人参莲肉粥:人参10克(党参30克),莲子(去心)10枚,米100克。将人参(党参)、莲子放在碗里,加清水泡发,与粳米同入锅内,文火熬成粥。空腹,日服2~3次。功能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虚所致大便稀烂,以及病后体弱,气虚,食少,倦怠乏力,自汗等情况。(2)补虚正气粥:黄芪30克,人参3克(或党参15克),山药30~50克,米100克,白糖适量。先煮米于半熟后放入山药(去皮切片)、黄芪、人参,煮至粥熟时加入白糖,做早餐食用。常服可益气养阴。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久泻伤气耗阴之症,也适用于使用西药后出现白细胞减少情况的调理。(3)神仙粥:山药、芡实、韭菜各30克,米100克。将韭菜切成细末,另将芡实煮熟去壳,捣碎,将山药研成粉末,上三味与粳米同入锅内,文火熬成粥。空腹,日服2~3次。功能温阳补虚,益气强志。适用于阳虚气弱,久泻,少气懒言,精神不振等症。(4)参苓粥: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白茯苓15~20克,生姜3~5克,怀山100克,米100克。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成粉末,浸泡半小时煎取汁,然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2次同怀山煮粥服食。可健脾化湿。除重度活动期便血较多不适宜食用外,其他各期均可食用。(5)糯米阿胶粥:阿胶30克,糯米60克,红糖适量。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阿胶,煮至阿胶溶化,放红糖搅拌和匀即可。功能养血补虚。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气血不足者。每服食3天,间歇3天。可与健脾补气之药膳间隔服用,以求气血双补。(6)粳米牛肉饭:鲜牛肉150克,粳米200克,姜汁、黄酒、酱油、麻油葱适量。先将牛肉剁成肉糜,加入姜汁、黄酒、酱油、葱、麻油等调料调匀,再与粳米一起蒸煮成饭,即可作正餐食用。功能益气养血、强筋骨。适用于脾肾亏虚、大便稀烂、四肢不温、腰膝酸软、体虚浮肿等情况。(7)芪枣黄鳝汤:黄芪50克,黄鳝500克,生姜5片,红枣5个,少量酒,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供用。可补益气血。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反复不愈,气血两虚见久泻、头晕、肢麻无力者。(8)怀山药鳝糊:怀山药(打粉)15克,水淀粉30克,鳝丝250克,葱姜、白糖、味精、酒、麻油、酱油等适量。将鳝丝洗净切段,放入炒锅煸透,加入姜末、黄酒、酱油、白糖、味精,烧几分钟后加进白汤适量烧开,用已溶解于水淀粉中的怀山药粉倒入其中。翻身搅拌,加热油10克,翻身,装入汤盆内,用铁勺在盆中心揿一个窝,放入葱和麻油即成。功能益气健脾养血。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特别适用于使用西药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情况者。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5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