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运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夏文广|(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脑卒中运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作者】夏文广【丛书名】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丛书【页数】293【出版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7【ISBN号】978-7-5706-1327-4【分类】脑血管疾病-运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参考文献】夏文广.脑卒中运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脑卒中运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内容提要:《脑卒中运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内容试读第一章脑卒中康复临床医疗概述第一节脑卒中的临床基础脑卒中(cereral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rovacularaccide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其症状常持续超过24,严重者可引起患者死亡。临床上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h或存在经影像学证实的新发梗死灶,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脑卒中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7%,脑出血约占10%,其余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硬化或炎症,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局部血供发生中断,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的脑功能障碍。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腔隙性脑梗死是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基础上,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小穿通动脉血管壁管腔闭塞,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其梗死灶直径lt1.5~2.0cm),出现急性神经功能损害。脑出血又称为原发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50%~70%的病例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所致,常由动脉瘤破裂所引起。一、脑卒中的流行病学根据2017年发表的Ne-Chia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卒中发病率为345.1/(10万人·年),死亡率为159.2/(10万人·年),患病率为1596.0/(10万人·年),每年新发病例约240万,死亡病例约110万。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日趋提前。45岁后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显。1脑卒中运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著,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一8倍。脑卒中发病与环境、饮食习惯和气候(纬度)等因素有关。我国除西藏自治区外,脑卒中发病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发病趋势。寒冷季节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其中出血性卒中发病的季节性更为明显。脑卒中的发病高峰时间是清晨至中午。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1一1,7:1。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万~700万人,其中约450万患者有不同程度劳动能力丧失或生活不能自理。40%的患者遗留有中度功能障碍,15%~30%的人留有严重的残疾,主要是运动功能障碍,也包括语言、认知、言语、情感等其他障碍。国家每年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费用超过百亿元,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此病支出接近200亿元。积极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针对性预防,能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及时确诊、早期治疗和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其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卒中后进行针对性、规范化的康复治疗能够加速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功能残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节约社会资源。二、脑卒中的病因和危脸因素(一)脑卒中的病因常见病因包括以下可能,病因可为单一的,亦可为多种病因。1.血管壁病变1)脑动脉硬化。临床最为常见,包括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2)各种动脉的炎症。包括感染性动脉炎及非感染性动脉炎,如风湿性、结核性、梅毒性动脉炎等」3)先天性血管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和先天性狭窄等。4)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损伤。2,心脏病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常见高血压或低血压、血压急骤波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特别是心房纤颤,可引起心源性栓塞。3.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1)血液凝固性增加。包括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高黏血症,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缺乏等遗传性高凝状态。2)应用抗凝剂、口服避孕药等。2·第一章脑卒中康复临床医疗概述三4.其他病因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脑血管痉挛、外伤、药物过敏、中毒等。(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年龄和性别。年龄与脑卒中发生率呈正相关。2)遗传。父系与母系卒中史均增加子女卒中患病风险。3)种族。45~55岁黑种人脑卒中死亡率是白种人的45倍;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脑卒中发病率较高。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和独立的卒中危险因素,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46%。无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都增加脑卒中发病率,且与脑出血或脑梗死发病风险均呈正相关。2)心脏病。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患有心脏病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为9.75,伴无症状的心脏异常,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等体征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为5.44。缺血性卒中约有20%是心源性栓塞。高达40%的隐源性卒中与潜在的心脏栓子来源有关。3)糖尿病。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使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2.6倍,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比对照组增加3.6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4)短暂性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曾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患完全性脑卒中的危险可能比正常人高6倍以上。约20%脑梗死、约30%完全性卒中患者有TIA史,约1/3TIA患者迟早发生脑卒中。5)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增加血液黏滞度,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一31%。6)吸烟、酗酒。吸烟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约2倍,与吸烟量呈正相关。吸烟可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但对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目前仍然有争议。酒。3脑卒中运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卒中增加,包括升高血压、导致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酗酒者脑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一5倍。7)肥胖及不良生活方式。超过标准体重30%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体力活动少、饮食不当(如高摄盐量、肉类及动物油)、药物滥用和脾气暴躁等均与卒中发病有关。8)口服避孕药。绝经后雌激素加孕激素替代治疗也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9)体力活动减少。高强度及中等强度锻炼可显著降低卒中发病率及死亡风险,对预防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同等有效。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三、脑栓塞及脑出血的病理改变脑梗死发生率在颈内系统约占4/5,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常见闭塞的血管依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脑动脉闭塞数小时后缺血中心区发生肿胀、软化,灰质白质分界不清。大面积脑梗死时,脑组织高度肿胀,可向对侧移位,导致脑疝形成。镜下可见神经元出现急性缺血性改变,胶质细胞破坏,神经轴突和髓鞘崩解,小血管坏死,周围有红细胞渗出及组织间液的积聚。发病后的4~5d脑水肿达高峰,7~14脑梗死区液化成蜂窝状囊腔,3~4周后,小的梗死灶可被肉芽组织所取代;大的梗死灶中央液化成囊腔,周围由增生的胶质纤维包裹,变成中风囊。脑梗死一般形成白色梗死,如脑梗死面积较大可发生出血性梗死。在坏死的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损的脑细胞,但细胞完整性尚保存,治疗及时、正确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否则会坏死软化。脑出血时,出血侧半球可见肿胀、充血,血液可流入蛛网膜下腔或破入脑室。出血7一10d,血肿内容呈果酱状血块或未完全凝固的血液,周围脑实质被分离、推移而呈软化带。脑软化带常有点状出血。出血侧半球水肿、肿胀,可引起该侧脑室变性和向对侧移位,血肿周边毛细血管形成、巨噬细胞浸润等。出血2一3周后,血块液化,变为棕色易碎的软块,液体成分增多。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和斑点状出血消失,代之胶质和结缔组织增生,逐渐形成一层假性包膜,其内侧壁因有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呈黄褐色,可保留数月至数年不褪色。少数血肿可机化,囊壁可见钙质。小出血灶形成胶质瘢痕,大出血灶形成中风囊。较大血肿可引起脑组织和脑室的移位、变形,甚至形成脑疝。。4第一章脑卒中康复临床医疗概述三四、脑卒中不同血管受累后的表现脑部的动脉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前3/5部分的血液,主要包括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的血液。两大脑前动脉由短的前交通动脉互相接合,两颈内动脉和两大脑后动脉由后交通动脉互相接合,在脑底部形成一动脉环,叫作Wl动脉环。(一)颈内动脉发生病变时的临床症状颈内动脉发生病变时出现交叉性瘫痪,即阻塞侧视力减退和对侧上下肢不完全性瘫痪。少数病例因眼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视神经盘水肿和萎缩。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短暂性的偏瘫,可很快恢复,不久再次发作,大部分病例无视力障碍。颈内动脉虹吸部血栓形成可出现眼脸下垂、复视、霍纳综合征、眼睑痉挛。(二)大脑前动脉病变时的临床症状1)大脑前动脉干在交通后段发生阻塞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对侧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麻痹及肢体痉挛性偏瘫,出现强握反射和吸吮反射,有时有排尿困难。偏瘫下肢重于上肢,伴轻度感觉障碍,上肢近端部分比远端严重。左侧病变时可见运动性失语症和左侧失用症。影响胼胝体和额叶的血液循环时可出现精神症状。2)额前动脉和额极动脉等发生阻塞时可出现短暂性的对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亢进和抓握反射阳性3)胼胝缘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时可出现两组临床症状:(1)中央旁动脉病变时对侧下肢单瘫,主要以踝关节部和足趾受累最为严重,并伴有腱反射亢进及Baiki征阳性。(2)胼胝缘动脉干阻塞时出现皮质胼胝体综合征,对侧下肢远端瘫痪,感觉障碍,右侧病变时左上肢出现失用症(三)大脑中动脉病变时的临床症状1)大脑中动脉干完全阻塞时出现对侧严重的偏瘫、感觉障碍、偏盲,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优势半球病变时可有失语症,严重时患者可死亡。2)大脑中动脉干中央支处病变时对侧上下肢瘫痪,同时有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病变时可有运动性失语或音韵障碍。3)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容易破裂,出现壳核出血,称为外侧型出血。丘脑出血,称为内侧型出血,波及内囊,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5脑卒中运动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偏盲。4)一侧中央支发生阻塞时对侧上下肢出现同等程度的偏瘫,无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和偏盲。两侧中央支的阻塞出现假性延髓麻痹、瘫痪和括约肌功能障碍。5)中央支分出以后大脑中动脉上干处病变时出现对侧偏瘫(以上肢瘫痪为重)、感觉和实体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时出现运动性失语症,伴有书写和阅读障碍。6)顶后动脉和题后动脉病变时出现偏盲和体象障碍,优势半球病变上述症状可被感觉性失语症所掩蔽。7)优势半球的额眶动脉病变出现运动性失语症。8)中央前动脉病变出现病灶对侧面瘫和上肢单瘫及咀嚼肌障碍。优势半球病变时有构音障碍和运动性失语症9)中央动脉病变时出现对侧上肢单瘫或以上肢为重的不完全偏瘫,伴有肌肉轻度萎缩和轻度感觉障碍。10)顶前动脉病变时对侧轻瘫,感觉障碍,实体感、体象和定向障碍,痛觉缺失和失用症;优势半球病变出现假性丘脑综合征、假性手足徐动症和运动性共济失调11)优势半球角回动脉病变时出现视觉性失认症、失读症和失写症。12)题后动脉病变时出现命名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四)前脉络膜动脉病变时的临床症状前脉络膜动脉完全阻塞时,对侧肢体偏瘫和半身感觉障碍;还可有同向偏盲和病灶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丘脑受损常出现感觉过度和丘脑手。(五)大脑后动脉病变时的临床症状1)皮质、中央支病变时,出现偏盲、丘脑综合征、不同程度的偏瘫。优势半球病变时出现失读症和感觉性失语症。2)皮质支病变时,出现偏盲,优势半球病变时有失读症和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顶颞动脉受累出现命名性失语症:梭回动脉受累引起视觉失认症;舌回动脉受累出现精神性失明和对颜色失认;矩状动脉病变时引起皮质性偏盲。大脑双侧顶枕部病变时出现Balit综合征,表现为精神性注视麻痹、视觉性运动失调和视觉性注视障碍。3)旁正中分支发生阻塞时,出现Weer或Beedikt综合征。Weer综合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瘫痪和病变同侧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瞳孔扩大和眼球运动发生障碍)。Beedikt综合征表现为对侧肢体有不随意运动和肌张力。6···试读结束···...

    2022-10-25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治疗PPT

  • 《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指导》夏文广,黄晓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指导》【作者】夏文广,黄晓琳主编【页数】231【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132-6164-7【分类】日冕形病毒-病毒病-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参考文献】夏文广,黄晓琳主编.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指导.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指导》内容提要: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肺炎,传染性较强。患者经积极救治,往往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等障碍,需要适当的康复医疗干预,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康复医疗机构要为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提供肺功能损害评估,制定合理呼吸康复计划并予以康复治疗。为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患者的分层精细化管理,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提高患者整体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和康复指导意见的规范下,我们通过对新冠肺炎一线康复诊疗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拟联合工作在新冠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临床、科研一线的专家,编写一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指导》,书中较为系统的针对新冠肺炎的临床康复治疗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也重点论述了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流程、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以期给广大的康复工作者以及新冠肺患者参考。《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指导》内容试读第一章新冠肺炎的临床基础新冠肺炎是由2019-CoV(NovelCoroaviru)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其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WH0)已将该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aviruDieae2019)。本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自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在短时间内我国多个省份及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均有流行,传染性极强。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2020年1号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第一节病原学2019-CoV是一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体内的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属于B属的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属的病毒具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中华菊头蝠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at-SL-CoVZC45)最为相似,核苷酸同源性达85%以上。与曾经给我国带来巨大灾难的SARS病毒和MERS病毒,核苷酸同源性约为78%和50%。目前认为2019-CoV的最初来源为中华菊头蝠,即为病毒的自然宿主。最新在穿山甲中发现与人类冠状病毒相似度高达85.5%~92.4%的冠状病毒,可被视为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通过饲养或未煮熟食用将病毒传播给人类,最终的结论尚待进一步研究。2019-CoV感染细胞的途径主要是经病毒表面的S蛋白特异性结合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通过膜融合方式入胞后将其基因组释放到细胞质中,主要通过刺突S蛋白作用于人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S蛋白经过结构重排使病毒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从而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比SARS-CoV更高的亲和力,因此传染性更强。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CoV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对2019-CoV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研究。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第二节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目前认为,传染源主要是2019-CoV感染的患者,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存在极少数病例潜伏期超过14天,最长者甚至可达24天。部分研究发现,潜伏期患者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及部分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应激反应较弱或者自身体质特点,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本身携带病毒并可传染他人。由于没有临床症状,无症状感染者不易被发现,甚至患者本身不自知,难以及时控制和隔离,极易造成大规模的传播。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2019CoV,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有无其他传播途径尚需进一步研究。(一)呼吸道飞沫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是2019-CoV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谈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易感者吸入后导致感染。(二)密切接触传播2019-CoV也可通过与感染者间接接触而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是指含有病毒的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三)粪-口传播粪-口传播是指细菌、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然后又进入人体呼吸道以及消化道感染人。2019-CoV是否存在粪-口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也有观点认为,粪便中的病毒可能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形成气溶胶的方式再传播,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2第一章丨新冠肺炎的临床基础(四)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范围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五)母婴传播目前已经报道母亲为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新生儿出生30小时后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的病例,提示2019-CoV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引起新生儿感染,存在母婴垂直传播。但初步证据表明妊娠晚期感染不会引起垂直传播。另有研究发现,泌尿系统也可能是2019-CoV感染的潜在途径。通过科学实验目前已经证明病毒不会通过皮肤传播。三、易感人群由于是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没有抵抗力。从年龄别来看,各年龄段人群抵抗病毒能力无差异,适宜条件下均易感,且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概率增加。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四、病死率新冠肺炎总体较SARS传播速度快,病死率低,但重症死亡率要高于SARS、MERS。第三节发病机制新冠肺炎是由2019-CoV引起的以肺为主要靶器官的全身多器官损伤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炎症、发热、缺氧、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等多个基本病理过程。免疫细胞过度活化、细胞因子风暴过度氧化应激、低氧血症可能是新冠肺炎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一、过度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风暴ACE2是2019-CoV的结合受体,2019-CoV基因组第501位点碱基向T的特异突变增强了其与人体ACE2的结合能力。ACE2在人体各个组织广泛表达,最丰富的是在肺泡上皮、小肠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但此次新冠肺炎患者多以肺部表现为主,少有腹泻,提示肺脏是2019-CoV的主要靶器官。3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病毒进入细胞后可诱导释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等细胞因子,与巨噬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使之活化。活化的巨噬细胞一方面可募集大量单核吞噬细胞,一方面启动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产生释放大量白介素1B(L-1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引起组织损伤。MCP-l还可促进血管紧张素Ⅱ(agioteiⅡ,AgⅡ)的合成,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推测2019-CoV感染后激活免疫细胞,释放TNFα、IL-1、干扰素、趋化因子等,介导大量免疫细胞向肺组织聚集浸润,同时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启动瀑布式炎症级联反应,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并不断激活更多的炎症细胞,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冠状病毒与ACE,结合导致ACE,可用数量减少,AgⅡ转换为Ag(1-7)的过程受抑,而AgⅡ经ACE生成的AgⅡ不断增加,导致AgⅡ堆积,从而加重炎症反应。二、氧化应激(过氧化损伤)生理条件下体内活性氧(R0S)在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下处于低水平动态平衡状态。在病毒感染等病理因素作用下,ROS产生过多或清除不足,过量的ROS可引起脂质氧化、蛋白质损伤和DNA断裂等,导致和加重组织损伤。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是启动早期炎症反应与维持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炎症细胞除了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外,大量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激活还可通过“呼吸暴发”释放氧自由基,导致组织、细胞损伤。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糖酵解途径显著增强,为病毒的存活和复制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介导大量ROS的产生。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和持续炎症表型的维持有赖于免疫细胞通过代谢转换调控细胞因子和ROS的产生。三、低氧血症新冠肺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主要机制,一是炎症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影响氧的弥散;二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增高,导致肺泡萎陷,有效参加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严重低氧血症既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特征,反过来也是导致和加重全身各脏器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缺氧不仅可直接引起广泛的组织、细胞损伤,还可引起或加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损伤性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新冠肺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缺氧可通过上调肺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CM-1)、E-选择素(E-electi)等黏附分子表达,促进白细胞与肺血管内皮黏附,引起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激活肺泡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炎症因子,以及增强低剂量脂多糖(LPS)引起的Tol样受体4(TLR4)信4第一章丨新冠肺炎的临床基础号通路,放大炎症反应。缺氧还可引起多种组织、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第四节病理学根据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新冠肺炎的主要病理学特点总结如下:一、肺脏肺脏呈不同程度的实变。肺泡腔内见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及透明膜形成: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和巨噬细胞,易见多核巨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显著增生,部分细胞脱落。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可见包涵体。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可见单核和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肺组织灶性出血、坏死,可出现出血性梗死。部分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肺内支气管黏膜部分上皮脱落,腔内可见黏液及黏液栓形成。少数肺泡过度充气,肺泡隔断裂或囊腔形成。电镜下支气管黏膜上皮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冠状病毒颗粒。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部分肺泡上皮和巨噬细胞呈2019-CoV抗原阳性,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2019CoV核酸阳性。二、脾脏、肺门淋巴结和骨髓脾脏明显缩小。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脾脏灶性出血和坏死,巨噬细胞增生并可见吞噬现象;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较少,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脾脏和淋巴结内CD4+T和CD8+T细胞均减少。骨髓三系细胞数量减少。三、心脏和血管心肌细胞可见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血管内皮脱落、内膜炎症及血栓形成。四、肝脏和胆囊肝脏、胆囊体积增大,暗红色。肝细胞变性、灶性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肝血窦充血,汇管区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微血栓形成。胆囊高度充盈。五、肾脏肾小球球囊腔内见蛋白性渗出物,肾小管上皮变性、脱落,可见透明管型。间质充血,可见微血栓和灶性纤维化。5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指导六、其他器官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肾上腺见灶性坏死。食管、胃和肠管黏膜上皮不同程度变性、坏死、脱落。第五节临床表现基于目前的临床资料,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包括:一、流行病学特点该病潜伏期1~4天,多为3~7天。二、主要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目前有少数报道,在2019-CoV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损害,临床医生亦需对相关情况提高警惕。典型患者感染后迅速进展为肺炎,呼吸道症状加重,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人体各系统均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急性心肌损伤、突发心率进行性下降、心音减弱等心脏损害表现,还会出现蛋白尿、血浆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以及肾脏异常影像学表现。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进而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以致危及生命。三、呼吸系统体征一般认为新冠肺炎的肺部体征多无特异性。患者可因缺氧而出现呼吸频率增快,严重呼吸困难者甚至可表现为端坐呼吸;肺部听诊可在累及的肺段出现异常呼吸音,多数表现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湿啰音少见。四、临床转归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进展或转归各不相同。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患有新冠肺炎的6···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杜廷海,牛琳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作者】杜廷海,牛琳琳主编【页数】416【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349-9241-4【价格】98.00【分类】心脏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杜廷海,牛琳琳主编.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内容提要:本书根据心脏康复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冠心病中西医研究成果,提出了中西医有机结合、综合、系统、优化的心脏康复理念,系统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优势和实施方法,从康复功能评估、中医特色疗法、康复运动、康复教育、辨证膳食、心理康复及优化药物康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心脏康复程序、方法、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内容试读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中医康复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患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使之重返社会。古代医籍中“康复”的含义不仅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还包括精神情志的康复和正气的复原中医康复医疗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在殷墟甲骨文中有采用针灸、热熨、导引、按摩等方法进行康复活动的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养生康复的思想开始出现,在《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庄子·刻意》载“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均提到了通过气功、导引等方法保持或恢复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了康复的治疗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综合治疗。其广泛应用了调摄情志、针刺、灸焫、气功、导引按摩、热熨、饮食、体育等养生康复方法,强调形体和精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性。《金匮要略》将导引、吐纳、针刺、灸焫、膏摩、按摩等康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较之《黄帝内经》时代又有所发展。《伤寒论》专门论述大病之后的药物、食物康复法,三国时代的华佗在继承古代导引、行气、吐纳等功法的基础上,创编了医疗体操“五禽戏”,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成的医疗体操,堪称运动疗法的鼻祖。晋代皇甫谧所撰《针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针刺、灸焫、热熨、导引、按跷等康复治疗手段,尤其对针灸疗法的原则已基本概括。晋代葛洪《肘后方》和《抱朴子》中记载了药物康复法、饮食康复法的实例及导引术在养生防病中的作用。隋唐时代《诸病源候论》为第一部采用医疗体育与物理疗法对多种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书。《千金要方》首创药枕疗法、香气疗法。《外台秘要》中详论了病后将息宜忌,记载有大量康复方法,如磁疗、光疗、热疗及美容方法等。宋代《圣济总录》中除记载了食物康复的方法,对气功、导引、按摩和体育疗法的作用也有详尽的记述。《太平圣惠方》则注重采用药物和食物相结合的养生康复方法。《本草衍义》中选药粥方共129首。体育康复方面,八段锦、太极拳也在宋代形成。金代张子和应用许多康复方法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刘河间也带动了养生康复的发展。清代官方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多种疾病的养生康复方法。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对气功、按摩及动功等养生康复方法十分重视,列“运动规法”专篇进行讨论俞根初所著《通俗伤寒论》对病后康复调理列“调理诸法”专篇讨论,内容包括药物2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调理、食物调理、气候调理、起居调理等,全面系统地阐述养生康复。清代叶天士处处注重情绪治疗,提出久病入络,指出一切沉疴痼疾的最后病理转归为络虚或络痹药物康复方面的应用尤为其特色,极力主张戒绝烟酒。吴师机以内病外治为特色,广泛应用熏、洗、擦、敷、贴、坐、吹、熨等方法而以“一通字赅之”。其所著的《理瀹骈文》在外科康复理疗方面卓有成就,将熏、洗、熨、擦、敷、贴、坐、吹等疗法综合运用,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因此“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的论点,称得上古代第一部物理治疗的专书。中医康复内容丰富,蕴藏在中医宝库中,并且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和充实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的方法。中医康复学的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等。各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实践,康复方法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种类1.自然康复法包括泉水、岩洞、高山、森林、香花、泥土、空气、日光疗法等。2.物理康复法包括色彩疗法、香气疗法、冷疗、热疗、磁疗、声疗等。3.药物外治康复法包括蒸、烫、洗、浴、熨、敷等疗法4.情志康复法包括怒疗、喜疗、思疗、悲疗、意疗及睡眠疗法等。5.音乐康复法包括安神、开郁、悲哀、激励、喜乐疗法等6.其他文娱康复疗法包括舞蹈、钓鱼、风筝、弹琴、书画、弈棋、玩具、戏剧疗法等7.体育康复法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康复操等8.气功康复法包括松静功、内养、站桩、动桩、长寿、固精、保健、强壮、延年、益智等功法9.针灸康复法包括体针、皮内针、皮肤针、耳针、头针、灸法、拔罐等。10.按摩康复法包括推法、拿法、揉法、搓法、捏法等。11.饮食康复法包括各种各样的药膳方等。12.药物内治康复法包括各类药物内服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以上各种方法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很少单独用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数种方法联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西医结合养生康复医学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当今养生康复医学的潮流,是在功能、康复手段、残疾三大概念模式的基础上,追求康复医学有优良的质量、满意的结局和合理的费用,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养生康复医学中来。许多先进的康复诊断和评估的仪器设备都依靠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运算和信息的储存,甚至实现了电脑控制操作和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涌现了新的诊断和评估的仪器,一些康复治疗的仪器和设备正日益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样,通过电脑的辅助,便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善患者的功能水平。如微电脑上肢训练器、电脑伸展训练器、生物反馈治疗3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仪、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电脑辅助步行训练器、上肢精细动作和职业技巧的训练电脑辅助认知功能康复、模拟驾驶训练系统、言语治疗软件、言语训练反馈系统、电脑辅助义肢矫形器等。生物芯片等的开发也带来诊治的简便易行,使得对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预防康复更为科学化,从青少年期就开始养生康复预防,从而大大推迟或减少这些病的发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未来康复医学,不仅深入文化、艺术领域,还会与美术、书法、音乐、歌舞、武术、美食、药膳、健康旅游、模拟环境等融为一体。康复手段不仅更人性化,还更加高科技化,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康复内容不仅更加丰富多彩,还会更加有效率和高质量。第二节中医心脏康复的特色优势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疗原则等是中医学的理论精华,同样适用于中医心脏康复。心脏康复的对象大多病程长、病势缓、疗效慢,各种病症往往由多因素引起,多层次受累、多属性相兼为病,所以更强调运用多种方法,杂合以治,措施不一,这样才能收到较好效果。一、心脏康复整体观中医康复学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原则体现了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综合康复。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形神康复一体观三个方面。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中医康复学的具体方法丰富多彩,可分为精神、饮食、运动、药物、物理和环境六大类康复措施。从整体观点来看,中医心脏康复更加重视精神与情志、功能与营养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采取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医疗与自疗相结合,且更侧重非药物疗法、外治法和自我疗法的推广以及功能的恢复。二、心脏康复辨证观辨证与心脏康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证是决定心脏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心脏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和方法。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消除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病因。在中医康复临床中,不仅内服中药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等也应当注意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脏腑的虚、实、寒、热采用相应的补泻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原则。饮食康复法主要是针对性地选择具有食养、食疗作用的食物,以促进机体的康复。食疗是中医康复学的重要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内容和特色疗法之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依赖大地所产之五味而生存,五味摄入得当是康复医学中的又一内容。心脏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调理自己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心脏病的发生与营养不平衡有关,因此过食肥甘厚腻、辛酸苦辣等都不利于心血管病的恢复,其中所需要注意的饮食原则有控制总热量、维持热能平衡、防止肥胖。控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蛋白质的质和量应适宜。采用复合糖类,控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控制食盐摄入量。其次,中医学认为,中药与饮食有“四同”,一同源,二者皆生于大自然,属天然产品:二同用,都能起到调和阴阳、补虚泻实的作用:三同性味,均分寒热温凉及平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四同归经,中医康复医疗在整体观和辨证观指导下,强调对患者的治疗应当因人、因时令、因环境和因病证的不同,分别采取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不完全相同的方法,通过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如内服中药配合中药外用、推拿、针灸、手法康复等多种方法。三、康复运动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中医历来运用“动静思想”指导运动康复,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畅达经络,调和脏腑,调节气息,静心宁神。《内经》亦云:“静则生阴,动则生阳。阳虚动之,阴虚静之。”然诸事有度,不可妄为,动过则损,静过则废。过度运动会使机体疲劳、受伤,而一味静养则会使机体更加衰老、退化。中医心脏康复中的形体运动如八段锦刚柔相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劳逸适度,正好避免了这样的情况。四、内外兼修,杂合而治中医心脏康复的对象虽同为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身心障碍者,但每人情形各异,或身患多种疾病,或老龄多种脏腑功能退化,或起居环境、脾气秉性有异等,导致单一的康复手段可能收效不佳。故而内服外治,药膳结合,以期共奏良效。《素问·异法方宜论》亦云“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在中医心脏康复过程中,既根据病情从生理、情志、饮食等方面进行身心和谐统一的整体康复,同时又注重个体性差异,因人而异,体现了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的统一。五、简便易行,利于推广中医心脏康复除形体运动、针灸等特色疗法对于场地设施有一定要求外,其他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膳食调养、药物调治、情志调养等。形体运动多从中医养生康复手段衍生而来,如八段锦、太极、功法操等,讲究动作和缓、形神和谐,有着广泛的历史文化积累。此外,中医心脏康复将养生康复学引入其中,更易引起患者兴趣避免了康复形式单一枯燥的弊病,使之更能坚持,以期最大获益。目前已有学者运用中药、针刺、艾灸、推拿、按摩、刮痧、药膳、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种进行中医康复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中医心脏康复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将会在心脏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5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研究表明,太极拳、气功和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能够让心血管病患者受益,可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心力衰竭症状、体力和情绪亦有改善作用虽然历代中医古籍蕴含着丰富的心脏康复理念,但目前相关的挖掘工作尚不充分临床实践更显不足。目前临床多重视治疗,轻视预防及康复。出现上述情况,根本还是缺乏对预防及康复重要性的充分理解:缺乏对经典理论科学内涵的深入挖掘:缺乏对临床实践良好疗效的系统总结对传统养生康复医学进一步整理、挖掘和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发掘、整理、研究,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行之有效的传统康复疗法,如传统的作业疗法、文娱疗法、心理疗法、膳食疗法等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科学地证实疗效,阐明作用机制,予以发展提高。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心脏康复的指导原则。在进一步整理、挖掘传统的养生康复医学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传统养生康复医学的特点和优势。其特点和优势可概括为:第一,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强调以平衡阴阳、调补气血增强体质作为功能恢复的基础,并强调天人合一,从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养生康复。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对心脏病康复治疗以活血化瘀等为主内治,结合情志、针灸、按摩、导引、熏洗、敷贴、体疗、食疗等第二,形体康复与情志康复相结合。功能康复康复的主要目的,传统养生康复“形神合一”是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导引、运动训练、气功等方法,即是形与神俱的康复方法。传统养生康复学特别重视在康复过程中“形体”(身体)与“情志”(心理、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情志因素对伤病残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养生康复中注重“形神兼养”,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特别强调培养和保持松静的心境以对抗和克服“七情”的损害,从而促进康复。第三,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方法。每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取得好的疗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除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以内服和外治的方式,促进功能的恢复外,更强调使用自然疗法,利用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以及食用天然保健食品的饮食疗法和针灸、推拿等,促进康复。第三节国际心脏康复发展状况公元前5世纪,Herodicu(古希腊时代的医师希洛地卡斯)提出运动可推迟衰老促进健康,至1910年“康复”一词应用于残疾人的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康复领域的制度逐渐完善,确定了康复医学概念。关于心脏康复,起初的观点是消极的。1939年,Mloy等的形态学研究报道提出,心肌梗死的坏死组织转化为纤维化瘢痕至少需要6周时间,因担心患者早期活动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故建议长时间严格卧···试读结束···...

    2022-10-25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訾传伦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作者】訾传伦编著【页数】359【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6【ISBN号】978-7-5576-3316-5【价格】30.00【分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参考文献】訾传伦编著.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6.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提要:本书系统介绍现代康复和中医康复理论和原则、康复医疗组织和管理、残疾预防及社区康复,现代康复功能评定和中医状态评估的各种方法,各种现代康复和中医康复治疗和训练的方法与运用,临床康复中常见损伤与疾病的中西医康复治疗,包括神经、骨关节肌肉、心肺和代谢、精神、智力和感官等系统领域多种疾患、损伤和残疾的康复治疗。《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试读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第一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康复医学定义一、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定义、内涵、核心观念和康复服务方式(一)定义中西医结合康复(comiatiorehailitatiowithChieemedeieadwetermedeie),强调有机地应用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方法和措施,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改善心身状态,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正常水平,从而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幸福感。(二)内涵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具有跨学科和跨文化特点,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生命个体特性,特别重视中国文化在康复的融人,和谐内在和外在的共存是宗旨,功能与状态的有机结合是关键。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工作、体育、文娱活动等。因此要达到“和谐回归幸福”的目的,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全面的康复领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l.医疗康复(medicalrehailitatio)即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历来医学领域内使用的一切方法都可以应用,也包括康复医学所特有的各种功能训练。2.教育康复(educatioalrehailitatio)通过各种教育促进聋哑儿童、弱智儿童、肢体伤残儿童等的康复,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及中高等教育。对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人应创造条件使其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对不能接受教育的残疾人,应开设特殊的教育,使其接受特殊的教育,如专门学校、访问学校、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的学校。3.社会康复(ocialrehailitatio)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和保证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的进行,维持残疾者的尊严和公平待遇,使其适应家庭、邻里、工作环境,充分参与社会活动。例如,残疾人就业、环境改造、社会福利、制订有关法律法规等。4.职业康复(vocatioalrehailitatio)使残疾人获得较合适的职业,适应岗位要求并维持下去,对于发挥其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取得独立的经济能力、贡献社会很有意义。其包括职业评定、职业训练、选择介绍职业和就业后的随访。全面康复,首先实施的是医疗康复,其他三个部分与医疗康复互相配合,社会康复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有些患者需要教育康复或职业康复才能回归社会,有些则不一定需要。。1·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21世纪医学所追求的已不仅是“更好地治病”,而是“让人生活得更健康”,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生存质量、残疾调整预期寿命及残疾调整生命年等理念,把治疗(cure)与照料(care)放到同等重要地位;避免早死,帮助人们和平安祥地死亡,追求幸福的生存质量等,已经作为医学目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中西医结合康复,特别重视吸收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的观念,把握状态,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命内在和自然外在的和谐关系,促进生命的整体和谐,实现医疗、教育、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三)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核心观念一功能和状态目前引进的西医康复医学体系以“功能观”为核心,形成功能评价一功能训练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围绕“功能”开展系统的康复医学评估、训练和临床治疗。通过改善结构的异常或缺损状况(物理因子疗法及康复工程)、功能锻炼(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来达到功能的恢复或代偿:通常具有明确定位、精确定量、确切定性的特点,关注结构与功能,通过改善结构的异常或缺损状况、功能锻炼来达到功能恢复或代偿的康复目标。中医康复学体系,源自古代,创新于现代。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理念,学习康复功能观理论,挖掘整理传统医学本质,创新提炼出“状态观”核心理念。状态(tate)是现代系统科学常用的概念之一,指系统的那些可以观察和识别的状况、态势、特征,可以用一组物理量来表征。状态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体内部以及与外部复杂关系的连续总体。状,是机体局部或整体的部位、形状和结构的概括,态是特定阶段生命活动的姿势、特征与变化规律。状态既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中医辨证论治的“证”,用系统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状态的一种。“状态”概念与中医的证类似,但状态的内含除了包含“病证”概念以外,还包括人体非病态的生理病理特点,涵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心身关系的整体特征。功能,较多体现在物质和形体层面,状态,更多体现在能量和信息层面。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物理学研究推进到系统科学阶段,对能量信息的整体认识越来越深人,与传统文化世界观认识不谋而合,物理学从最初的牛顿经典力学到最前沿的量子物理学,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趋于完善一从分子到原子再到基本粒子,发现物质的波粒二相性,然后是耗散结构理论,进而发展出混沌、分形和涌现等理论,针对动态的、模糊的、开放的、复杂的系统研究,发现一系列的复杂性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复杂性科学理论成为生命科学的新前沿,生命是开放性的复杂巨系统,状态观就是对人体复杂性的一种综合描述。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对功能观与状态观进行深入互动研究和实践,也将有助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状态是内在的内因,功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状态观,重视人体内在状态,运用整体论方法,通过中医思维、察外知内、类比推理等方法,认识疾病康复过程的状态本质,具有客观、模糊定性定位定量的特点,强调通过形式现象看到本质状态,在功能障碍的形式下,要求医者深人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状态进行系统分析。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念认为,人是人天合一和形神合一的整体,生理和心理活动相互协调、统一、健全、完整的“人”,通过整体状态的改善,来促进疾病的疗愈和功能康复。状态是决定性的内在因素,功能是生命活动表现的外在因素。状态引导功能,功能影响状态。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提倡状态观和功能观方法的有机结合,大量临床康复实践发现,心身状态比较好的患者,意志坚强,依从性好,能坚持训练,身体功能逐渐好转的概率较高。2·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心身状态不好的患者,意志薄弱,容易情绪动摇,不容易坚持训练,功能降低的概率较高,甚至出现疾病复发或再发的情况。因此,状态与功能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图1-1)。状态引导功能(内在)彩响(外在)调控一激活训练一重组图1-1状态与功能的关系因此,中西医结合后康复,重视以“状态”的核心作用,调动一切手段和积极因素,围绕改善心身关系的状态,调整完善,激活生命潜能,启动自愈力为主体的自我康复系统,以更好地促进功能重组和功能恢复。(四)中西医结合康复服务的方式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服务形式,继续沿用WHO康复服务模式。康复不仅是训练患者提高其功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要求患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的社区,均参与康复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康复也是一种理念、指导思想,应渗透到医疗的各个环节,包括预防、早期识别、门诊、住院和出院后的医疗计划中。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三种:l.康复机构内康复(ititutio-aedrehailitatio,IBR)包括综合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部)、康复门诊、专科康复门诊,康复医院(中心)、专科康复医院(中心)及特殊的康复机构等。康复机构有较完善的康复设施,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各类专业人员,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能解决病、伤、残各种康复问题,但病伤残者必须在该机构内方能接受康复服务。2.上门康复服务(out-reaclugrehailitatio,ORS)指具有一定水平的康复人员,走出康复机构到病伤残者家庭或社区进行康复服务。此类康复服务对象和内容均受一定限制。3.社区康复(commuity-aedrehailitatio,CBR)或基层康复指依靠社区资源(人、财、物、技术)为本社区病伤残者就地服务。强调发动社区、家庭和患者参与,以医疗、教育、社会、职业等全面康复为目标,但应建有固定的转诊(送)系统,解决当地无法解决的各类康复问题。三种康复服务相辅相成,并不互相排斥。没有良好的康复机构的康复建设,就难有良好的社区康复;没有社区康复康复机构的康复无法解决占人口7%~10%残疾、残障者的所有康复问题。中西医结合康复,引进中国文化理念,结合中医康复理念和技术,更加适合具有广大人口的中国国情,同时也特别为世界康复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模式、技术选择和疗效保障。二、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范围(一)定义康复医学(rehailitatiomedicie)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它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3··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comreheivemedicie),是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部分。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其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可以与疾病并存或为后遗症。康复介人的时间,不仅在功能障碍以后,更应在功能障碍出现之前,良好的预防康复可以有效地减少残疾的数量与程度。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康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地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最大可能地恢复其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等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现代康复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即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使病伤残者得到全面康复,不仅要保全生命,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中西医结合康复已经成为现代康复医学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特色康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的临床和理论的进展,为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二)对象、范围康复医学的对象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人群:1.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急性伤病及手术后的患者,无论是处在早期、恢复期或是后遗症期,只要存在功能障碍,就是康复医学的对象。2.各类残疾者包括肢体、器官和脏器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者,有肢体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脏器残疾等。全世界约有残疾者5亿多,占全球人口10%左右,每年残疾人的总数还有增加的趋势。3.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很多慢性疾病患者病程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只是相应的脏器与器官出现功能障碍,而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原发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对慢性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其功能恢复,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4.年老体弱者按照自然规律,老年人的脏器与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其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健康,需要康复医学的帮助。康复措施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其康复正受到更多的关注。康复医学的主要病种包括截肢、关节炎、手外伤、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脑卒中、脊髓损伤、儿童脑性瘫痪、颅脑损伤、周围神经疾病及损伤等,骨科和神经科疾病是康复医学最早和最主要的适应证。近年来,心肺康复、慢性疼痛、糖尿病、癌症、艾滋病的康复也在逐渐展开。按照西方国家的康复医学传统,精神、智力、感官方面的残疾一般不列人康复医师的处理范围,而分别由各科医师处理,但随着全面康复理念的传播,有的康复医师也开始配合其他专科医师处理此三类残疾。21世纪的现代康复医学,不仅注意功能恢复或重建的康复处理,还特别重视吸收传统文化和医学精髓,发展对于生命状态改变的各种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进行研究,从而完善“功,4·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能状态”互动的理论模式和技术体系,提高康复医学的效果,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跨文化、跨学科的整合,推动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科的发展,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服务质量,适应未来世界“小康”社会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对医学改良的需要。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发展一、源流中西医结合的思想自清代末期开始萌芽,比如早期的中西医汇通学派,有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代表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指导下,领导者认识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并在1956年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即“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按照此方针,推进中医和西医互相学习与合作,取长补短,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实现一个战略目标:中西医在高层次上的统一,形成超越中医和西医水平的新医学。中西医结合源起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长期实行的国策之一,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在政府的推动下,中西医结合学科快速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基于此发展背景,在现代康复医学正式进入中国后,也逐渐开展起来,传统康复方法在康复医疗方面的理论、独特疗法和临床经验受到重视。1984年我国于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性的首届康复医学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的3个专题委员会:康复医学教育专题委员会、康复医学工程专题委员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题委员会。此后,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医康复学组等相继成立。不仅带动了传统康复方法学学术水平提高,也让世界了解我国传统康复方法在康复治疗上的优势。我国卫生部在《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中指出,在建设康复医疗机构时,必须充分发挥传统医学这个优势,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结合起来。卫生部《“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将“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特色和优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行实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改善治疗效果”列为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的主要任务。目前,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已在中国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一方面,是中医院为代表的中医康复学界,以传统康复技术为主体,广泛引入西医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架构,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实践。另一方面,以西医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康复专科医院为代表的西医康复学界,把中医康复学作为传统康复技术,适应中国国情和老百姓需要,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研究。两者从不同角度,都产生了一些中西医结合康复成果。二、西方:从替代医学到综合医疗另外需要关注的是,西方社会和医学界对中医康复学的应用,也可以认为是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中国之外的健康探索途径,有关经验值得总结。在西方,针灸、太极和中医等中医康复方法在西方医学被归入替代医学范畴,并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许多大学医学院都设立替代医·5··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学研究中心。在美国称替代医学alterativemedicie是指西医以外的医疗;在英国称辅助医学comlemetarymedicie,指对西医起辅助作用的疗法。国际上通称辅助替代医疗comlemetaryadalterativemedicie(简称CAM)。CAM包括传统医学和民间疗法,包括很多经验性的,增强人类与生俱来的免疫力,保健预防并有治疗作用的方法。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针灸在替代医学疗法中占第二位(23%),仅次于冥想疗法(34%),而草药疗法占12%,居第5位。虽然替代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普及率有很大提升,但是替代医学直到90年代早期才得到常规医学机构的承认,在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即拨款200万美元在国家卫生院建立替代医学办公室。1993年,在美国开展的第一个有关替代医学的调查结果对外公布,该结果表明3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过替代医学,这个数字要比人们预想的高很多。1996年,华盛顿州通过了美国第一个法律,要求本州的每个健康保险计划都应该包括获得许可的替代医学从业者提供的医疗服务。1998年,替代医学办公室扩展为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其预算也增加到5000万美元,这也反映了对替代医学的价值更加关注以及把替代医学当作是主流医学的补充而非要取代主流医学的社会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替代医学正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兴起,替代医疗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医疗模式。对替代医学的历史研究表明早在18世纪,患者就采用了替代医学,除了替代医学可以提供临床疗效之外,还可以享受替代医学从业者给他们提供的个性化的和长期的关注,也因为患者对常规医学为他们特殊身体条件提供的康复服务和护理水平的不满。由此而产生的市场巨大。社会科学家研究表明:利用替代医学的人或者是因为对主流常规医学的不满,患者想获得更多的关注,更舒适的康复疗愈环境,控制自己的健康治疗,或者替代医学比较认同患者自身对健康问题的观点。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说自己采用替代医学的人更有可能认同自然本体论、环境保护论、灵性和积极心理学。英国的研究表明英国公民采用替代医学的动机是由于积极良好的医患关系,松弛身心,赋权和自我意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很多民族社区更喜欢传统医学而非常规医学,原因包括对家庭、社区和精神的重视,更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与幸福指数成正比,而这些往往是西方常规医学中所缺失的。21世纪开始,在过去20年里对采用替代医学的强调,表明公众对健康和健康保健观念的变化,即更重视整体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与中西医结合康复概念比较接近的是综合医疗这个术语,综合医疗概念有逐渐取代替代医疗的趋势。比如,1996年,医师安德鲁威尔在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部开展了综合医学研究计划,这也是美国国内第一个综合医疗项目,其他大学,包括哥伦比亚大学,也随之成立相关机构。综合医疗的模型会在21世纪持续发展下去,普及性和使用率还在持续的增加。随着健康组织找到了把替代医学方法融入常规方法中以更好地为不同人群提供服务,替代医学很有可能成为综合医学。医师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替代医学疗法的知识,学习如何与患者有效地沟通。这需要对人们理解和对自己健康以及健康保健的多种方式开展研究,以便健康保健专家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特别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替代医学对全球的健康保健和经济都有一定的启示,包括发展中国家种植用于传统医学方法草药的出口机会,为广大社区、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健康保健,通过为未成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干预式和自我治疗而降低医学费用。·6···试读结束···...

    2022-10-25 编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怎么样 天津市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纪晓军,王琳,李宝山,孙龙军,张德全,赵峻|(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作者】纪晓军,王琳,李宝山,孙龙军,张德全,赵峻【页数】216【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6【ISBN号】978-7-5189-2330-4【价格】78.00【分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参考文献】纪晓军,王琳,李宝山,孙龙军,张德全,赵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医疗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新模式。《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论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医学康复(以医学的手段第一节康复医学的概念矫治残疾,提高其功能),教育康复(实现受教育的权利,如文化教育及特殊教育),社会康复(恢复其参加社会的权利,如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建筑无障碍设施),职业康复(为残疾人创造就业一、康复条件并实现其自食其力)。通常将包括医学康复、在国际上“康复”一词用Rehailitatio来表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诸方面的康复工示,其中re-有重新的意思,haili是使之有能力作称为全面康复或俗称大康复。目前社会上将或适应的意思,actio是行为或状态的结果,因此“康复”一词与疾病后的恢复(Recovery)混用,Rehailitatio是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社会生活如某某人患肺炎被治愈,常常称某某人获得了之意。美、英等国将这个词用于表示残疾人重新“康复”。这种把疾病完全恢复的过程亦称为“康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恢复做人的权利和尊严的复”是不妥的。疾病后能百分之百的恢复者,不过程。存在康复问题,只有伤病后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目前,康复意指“复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复,而遗留下不同程度残疾的人,才存在康复问态”,即应用各种有效的措施,减轻残疾的影响,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功能障碍、没有残疾争取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专家们曾把“康复”就没有康复。定义为“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二、康复医学教育、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或再训练,减轻残疾因素造成的影响,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已发生了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根本性的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1981年WH0(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转变成为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会给了康复一个新的定义:“康复是指采取一切措式。康复医学正是这种新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后果,提高才智和残疾患者康复目标的实现与康复医学密不可分,功能,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中去。”所以康复是使但是康复康复医学并不是等同的概念,康复的残疾者和功能障碍者恢复功能、恢复权利的过程。目的是恢复残疾者的功能和权利。而康复医学本综上所述,康复是指使残疾人(患者)个人质上是功能医学,它主要是研究患者的功能障碍权利的恢复过程。它涉及个人权利的各个方面,伴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残疾,同时提高康复都必须予以关注,对残疾人(患者)的康复服务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2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自理能力。康复医学是一门医学学科,是医学学中医康复医学的这一概念,并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的一个分支,与保健、预防、治疗医学并重,综合性学科。因此,可以认为,中医康复医学根被国际上称为第四医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植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使用的是传统中的发展,对医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医理论和传统中医学的技术方法,但在其学科形治愈疾病,而且要不留任何障碍,获得良好的功成及发展过程中,则引入和借鉴了现代康复医学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客观的要求推动的部分理念。因此,中医康复医学既不能困于中了康复医学的发展。目前,康复医学在世界各国医古籍“康复”的固有概念,也不能照搬现代医正快速发展中,在卫生事业上,保健、预防、医学的康复概念。疗、康复四者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为人类健康中医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有很大区别,是在提供着全面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针对功能障碍采取地治对康复医学十分关注,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了我疗措施。而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成长。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三、中医康复医学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中医康复医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究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病、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健康、保护劳动力」门学科。具体地说,是针对由于损伤、各种急慢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患者,对患者直接实施性疾病、老龄化带来的功能障碍以及先天发育障治疗的科学。碍的残疾者,通过应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评价是现代康复医学的特征之一,是反映功以及有关技术,使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者的潜在能障碍程度的手段,离开评价康复医学就不能成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体系,其目为完整的体系。中医证候是中医临床医学的核心标在于减轻或消除因病残带来的身心障碍,以恢问题,是中医多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对象,证复功能,重返社会。在康复实施过程中,应有本候不明,方药难施。所以,证候诊断是中医临床人、家属及社区的参与。过程中实施中医治疗方法的必经之路:由于中医中医康复医学的医疗实践活动历史悠久、有康复医学中所采用的康复方法,与中医临床、中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丰富多彩的康复医疗医养生的方法一致,所以,证候诊断也是中医康方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康复的内容大多复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故中医康复评价首先零星的分散在历史医籍中,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主要通过中医望、闻、中医学科加以应用,因此也就没有形成中医康复问、切四种手段来实现。医学的科学概念。从历史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四、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了“康复”一词。《尔雅·释诂》中说:“康,安也”,《尔雅·释言》中说:“复,返也”,即康复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康复医学的介入,由于西方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经验的大量引进以及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现代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的基本确立,中医学中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确学术体系。提出功能康复康复医学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以现代康复医学的内涵主要是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为架构,融人现代康复及中医康复两种方法,让能障碍者。中医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现代康复充分吸收中医康复的治疗特长,让中医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出现了康复借鉴现代康复的评估方法和目标制定、重视第一章概论3定量评价,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随之产生的熨法、灸法及砭石、骨针等是包括康促进患者的康复。复治疗在内最早的医疗手段与器具。夏、商时期,人类对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酒和汤液相继出现,第二节具有重要的康复治疗作用。康复医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齐相管仲在首都设立了类似康复的机构,收容聋、哑、跛癫、畸形等残疾者这一时期,由于《黄帝内经》的问世,莫定了中中医康复的形成与发展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形神合一”“天人中国医学源远流长,数千年的中医学史记载相应”的整体观,成为康复医学理论的核心。书了中国人民与疾病做斗争的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广泛应用了情志调摄、针灸、气功、导引、按和前辈医家在中医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中摩、饮食、体育等多种康复方法,总结出“杂合医康复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代以治,各得其所宜”(《素问·异法方宜论》)的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康复医学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康复治疗原则,并系统阐述了风雨、声音、高山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理深谷、泉脉、草萱、林木等与人体的相关效应,论体系。在我国古代,康复医疗活动,康复医疗对后世自然康复疗法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产生了,并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早在(二)汉晋六朝时期—形成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医学家们根据人类远古时期康两汉魏晋时期,康复理论逐渐完善,康复方复医疗的实践总结出许多康复医学的理论原则和法不断创新,东汉名医张仲景创立的辨证施治理方法:“天地合气,命之日人”是对生命起源的认论,对中医康复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所识。“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阐述的大病瘥后、慢性病残、诸虚百损等,无不要求我们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精神调摄,起居突出药物康复疗法的特点,如薯蓣丸等康复诸方,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引按跷等明确提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出养原则和方法。奠定了康复医学理论基础。在既能防病健身,又能促使患者康复。晋代皇甫谧历代医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医学的内容不断得撰写的《针灸甲乙经》,包含了非常丰富而又具体到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其中包括大量的康复医学内容,并为某些慢性病的康复提供了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行之有效的针灸疗法。同时,康复机构亦趋增多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官办的“暴室”和“隐宫”,民办的“疾馆”和等。这些方法都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与现代“老残疾馆”,代代相传,兴盛不衰。南北朝陶弘康复方法相比,独具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行之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提出引气攻病的方法,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医气功、吐纳、按摩、食疗、情志等康复方法有所药学的不断挖掘整理,以及现代康复医学不断引创新。人,中医在康复医学方面的独特理论和方法得到(三)隋唐时期一成长时期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机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200构相继建立,中医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纳入余种导引术势,用于偏枯、拘挛、痹证、癫痫、国家高等教育计划,学术活动蓬勃开展,学术水中风、腰痛等病残者,收到了较好的康复效果。平不断提高。中医康复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王焘的《外台秘经逐步形成。从中医康复医学学术发展来看,大要》,收集处方累计逾万首,汇集中医康复方法之致分为如下几个历史阶段。大成,包括食疗、针灸、按摩、磁疗、光疗、冷(一)春秋战国时期—萌芽时期疗、热疗、泥疗、泉水疗、香气疗、时序疗法、中医康复医学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火方向疗法、心理疗法,以及药物蒸、熨、熏、洗的发明和运用,使人类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敷、贴、吹、摩、灌、搽等,几乎包揽无遗。其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中《千金要方》详细介绍了150多种谷、肉、果、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寿世保元·老人》),菜等食物的性味、主治和功用,提出“五脏所宜指出喜笑疗法是健身与康复的良方。龚居中在食法”,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康复营养食谱。《红炉点雪》中载有“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四)宋金元时期一充实时期巧妙地将气功、导引、情志、饮食、体育等多种宋元时期由于官方的重视和众多医家的努力,疗法融于一体,系列有序,易学易行。同时还明中医康复事业和学术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如《太确指出“歌咏所以养性情,舞蹈所以养血脉”,对平圣惠方》中有不少可用于康复医疗的方剂,还轻歌曼舞的娱乐康复作用,做了较正确的评价。选列药粥方129首,广泛运用于中风、产后、脚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将康复方法列气、水肿、脾胃不足及诸般虚损病证,开创了融在卷首,其中包括气功、按摩等,并提出使用导药食于一体的饮食疗法的新局面。《圣济总录》是引、针灸诸法,以行一身之气,而不单纯依赖药采辑历代医籍并征集民间验方和医家献方整理汇物。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调理诸法”中,全编而成。书中载有一些属于病后康复医疗的内容,面阐述了对于热性病的康复医疗,包括病后药物如食治虚劳、伤寒后诸病、脾胃虚弱诸证、产后调理、食物调理、起居调理等,内容系统详尽。诸病等,并收载药粥方113首,如苁蓉羊肾粥、尤乘所辑《寿世新编》“病后调理服食法”一节,补虚正气粥等,其中不乏良好康复作用的食疗方。专门讨论饮食康复,其所列各种疾病的饮食康复此外,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成就也对中医康复注意事项,各种粥、糕等食疗品种,均有较高的医学的发展各有一定的贡献。如刘完素编著的实用价值。《素问·玄机原病式》对临床康复辨证具有一定的(六)中医康复医学的新时代指导意义:张子和对许多疑难杂病的康复医疗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挖掘和所发展和创造,特别是情志相胜疗法,对后世颇整理,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系统有启迪;朱丹溪善用滋阴潜阳的康复方法,注重的总结和提高。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具有药食并重,对后人有较大影响;李东垣则强调人我国特色的康复医疗机构,使中医康复医学的理以脾胃为本,这也是康复医疗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论和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中医院校都设宋金元时期的中医康复医学在总结前人经验置了针灸学专业、推拿气功学专业,许多中医院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探索,有了新的经验和认校还开设了康复治疗及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培养识,使中医康复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了一批中医康复医学人才。与此同时,学术活动(五)明清时期一成熟时期亦日益活跃,1983年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明清两代是中医学术的鼎盛时期,中医康复会”。1984年在石家庄召开了全国首届康复医学学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也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提高。术讨论会,1989年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传张介宾对情志疗法有着深入的研究,明确提出统康复医学学术会议。1986年《中国康复学杂“身心”概念,他认为人的心理状态受制于精神刺志》公开发行。有关中医康复医学的专著亦相继激,影响疾病的发生与转归,指出怒、思、忧虑出版,如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医康复学》,陈可冀均可致病,而喜悦开怀则能除病,因此调节情绪主编的《中国系统康复医学》,作为高等医药院是情志疾病最有效的康复措施。李时珍在《本草校试用教材,如傅世垣主编的《中医康复学》纲目》中详尽论述了各种不同来源之水的性能,孟景春主编的《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等,这阐明了泉水疗法的应用和选择。如饮清泉之水可切都促进了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及临床水平的不以疗疾,冷泉水浴对某些顽症有康复作用,温泉断提高。外浴可治皮肤及关节疾病等。龚廷贤对呼吸吐纳、二、现代康复的形成与发展气功锻炼有精辟见解,并认为“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寿世保元·老人》),倡导书画疗法、森总体上看康复医学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但林疗法的康复作用。他还力劝人们“每把戏言多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谈到第一章概论康复医学发展史,一般认为可划分为萌芽期、形(四)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期、确立期、发展期等几个阶段。康复医学的发展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一)萌芽期(约在19世纪初期以前)强调对患者局部和整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强调人类自古就有利用自然因素(如日光、水为患者服务,不仅应治愈伤病而且也应恢复并提温度等)、身体运动、被动活动、牵引等各项措施高其机体功能,使患者能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来治疗伤病和强身健体的传统,如公元前希腊人这种模式是符合新的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利用温泉、日光等治疗慢性疼痛,我国古代利用会医学模式)要求的。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体操(如华佗“五禽戏”)、引导术等健身强体,后,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康复医学以及我国古代武术运动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运动的医疗、教育、科研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疗法等。目前康复医学正向深度发展,已进人神经康复、(二)形成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时骨关节康复、内脏系统康复、慢性疾病处理、儿期)】童康复、老年康复等各个领域。如今在发达国家,19世纪末,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电、光等一许多伤病在早期如有功能障碍存在,即有康复医些物理因素被用于治疗患者,形成了物理医学。学加入,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既治愈疾病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伤、截肢等伤员的治疗和获得良好的身体功能。康复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假肢安装以及脊髓灰质炎流行所致大量肢体畸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矫治,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形成,出现了手法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现代康复医力评定以及肌力增强训练等康复治疗方法。1917学。这一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纳入了国年美国陆军成立了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家发展计划,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其发展。1942年全美康复讨论会给康复下了第一个定义:国家派出大量人才出国学习,同时引人外国先进“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经验在中国开展康复医学工作。又与国际合作成神的、社会的、职业的和经济的能力。”第二次世立了中国第一个康复医学的医、教、研基地界大战中对大量伤残士兵的康复治疗进一步促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卫生部于1996年颁发文件,了康复医学的发展。要求在全国二、三级医院中建立康复医学科,并(三)确立期(20世纪70年代以前)明确规定了康复医学科的人员、设备等应具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以美国医学家规范条件。1997年和1998年国家在有关文件中又Ruk.H.A为代表的康复医学先驱者们做了大量出强调要重视康复医学事业,提出了预防、医疗、色的工作,确立了康复医学的地位。Ruk教授首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先在美国倡导创办了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康复医学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向,大大推进了社区研究所,直至今日,其仍是世界最著名的康复康复医学的开展。2013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心和康复人才培训基地,Ruk被尊称为现代康复学学会第七届世界大会在北京召开,2014年励建医学之父。这个阶段开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康复安教授正式担任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医学理念,提出了多学科合作,让伤残者身体一席,这是学会成立半个世纪以来,首位中国人担心理一社会全面恢复的理论,并配合有一系列综任此重要职位,这是世界康复领域对中国康复医合的、全面的训练技术和方案。这个时期陆续在学多年来发展的充分认可。西方国家建立起来一大批康复中心,并使康复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康复医学服务学在原有物理医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的需求不断增高。而且由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学科即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1950年成立了国际工业与交通发达带来的事故伤害、文体活动的意物理医学与康复联盟,1969年康复国际成立,在外损伤、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等,都对康复医学同年也成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这一切都标明康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而与客观需要相比,我国复医学的发展已日臻成熟。的康复医学事业发展历史仍较短,经验尚待丰富446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人才尚显不足,因此推广康复医学知识,培养康创的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术(HANS)治疗脊髓损复医学人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伤引起的痉挛,疗效显著」陈可冀在《倡导大康复医学理念》中指出三、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康复医学较多地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现代康复医学进人我国,到目包括各类人工器官、关节,以及其他各类辅助器前才30余年,我国在发展现代康复医学的过程材的应用等。实际上,康复措施还应该更多地结中,将中医理论和针灸、按摩、导引等中医治疗合全科医学知识和措施,尽可能地合理和改善各手段应用到疾病的康复中,产生了中西医结合康类病损和残疾的功能,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也复医学,学科形成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三级应当中西医结合提高康复质量,合理应用针药理中医院多数设立康复医学科,将中医传统的康复疗等综合简便措施。康复医学与社区医学结合则手段与现代康复医学手段紧密结合,在神经康复、已被广泛接受,因为只有进入社区,才能使更多骨科康复、疼痛康复等领域发挥出独到的优势,民众收益。康复医学同样要结合循证医学,以确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许多中医学者已经认识到认各类病损和残疾的最佳康复干预证据,提高其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并已经逐步开始发展中西医临床应用价值并提高重复性,提高效果。康复医结合康复医学。但是,目前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学也应充分结合转化医学的应用,以提高水平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虽提高康复的科学性和有效力度。所以,应该提倡然中医学术期刊中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与康复相关,大康复理念,结合上述各有关医学,以提高康复但存在概念不清、对康复医学学术体系缺乏系统服务能力和水平。国外有关康复的循证医学著作了解等诸多问题。不同中医学者所说的“康复”已经很多了,得到很好的重视,其中也常见补充含义多样,概念模糊,对康复医学还缺乏全面、和替代医学办法的采用。我国有关的指南或专家清晰地认识。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是中共识,对中医药及针刺和物理治疗已开始被列入,医养生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也有人认为中但证据级别不够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医疗和研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是联合应用中医的治疗手段和究水平。应该提倡综合康复、个体化康复、人格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和物理化照顾、连续性照顾、中西医结合和作业训练等治疗、作业治疗联合应用。如何把中西医有机地结合的可及性服务,以社区为基础并以预防做导结合到每一个疾病,康复医学领域内还没有明确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参考标准。(2006一2020年)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常见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中医药、针灸、推拿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对按摩等传统康复治疗手段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于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要“研究规范化、个提高了功能康复的效果,这也是中国在康复医学性化和综合治疗关键技术与方案”,并指出要“重中的一项优势。以中西医结合疗法(耳压疗法、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气功、经皮电神经刺激法等相结合)治疗脊髓损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这为中西医伤幻觉痛,疗效较好;以督脉电针加电体针治疗结合康复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脊髓损伤,对改善运动功能、减轻痉挛、改善对大小便的控制,都有较好效果。手法治疗脊柱疾(纪晓军)病是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手段,在促进传统康复治疗现代化过程中,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按摩第三节推拿手法疗效机理研究,证实颈腰腿痛患者推拿功能障碍与康复医学后血清中内啡肽含量升高。另一项研究通过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动力学的实验分析,为安全而有效康复医学研究的核心是残疾及功能恢复。具地进行颈椎病手法治疗提供了科学证据。我国独体来说,康复医学就是研究残疾的形成、发展、···试读结束···...

    2022-10-25

  •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丛书 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张阳普,宋振华编;夏文广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丛书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作者】张阳普,宋振华编;夏文广总主编【丛书名】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丛书【页数】250【出版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706-1324-3【分类】脑血管疾病-语言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参考文献】张阳普,宋振华编;夏文广总主编.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丛书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丛书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内容提要:本书详细介绍了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的基础理论、康复治疗机制、言语障碍的评估,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书中将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融会贯通,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外,还包括社区康复及居家康复、护理指导。本书针对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循序渐进,内容丰富,应用面广,实用性强。《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丛书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内容试读第一章脑卒中言语障碍概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患者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多由于脑血管病损伤大脑优势半球语言中枢或发音相关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或肌肉疾病所致。言语障碍可分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是指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由于优势侧大脑半球语言中枢的病变导致的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患者表现为发音和构音正常,但不能言语,肢体运动功能正常,但不能书写,视力正常,但不能阅读,听力正常,但不理解言语。构音障碍是和发音相关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或肌肉疾病导致的一类言语障碍的总称。言语是发出已约定作为语言代码的声音以进行交流的过程。由于声音作为交流载体有其优越性,说和听就必然成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形式。言语是经口头表达出来的语言,而语言则必须以语音、文字、手势等为载体才能表达出来,从而被他人所接收和感知。语言是一种思维中的智能活动,言语是以语音为符号将语言具体化的过程。虽然人类的语言主要是以语音为代码的言语,但手势、表情、文字、数码、电码等也都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符号,例如聋人用的手语、计算机语言等。言语包括从语音表象到发出语音、听到语音、感知和理解语音的全过程。在言语产生和理解过程中,连接说话人大脑和听话人大脑的、依次发生的一系列功能障碍,都属于言语障碍(eechdior-dr)。脑卒中患者除了会出现运动、感觉等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以外,言语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常见类型有失语症、构音障碍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使患者的社会交流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失语”一词来自现代医学。中医对中风(脑卒中,中医又称中风)所致言语障碍有“痱”“风暗”等记载。《素问·脉解》曰:“内夺而厥为瘖痱,此肾虚也。”刘河间释云:“内夺而厥,为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下,则舌暗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经名瘖痱。”《千金要方》谓:“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塞然,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经名暗痱。”《诸病源候论》记载更详细:“风癔候,风邪之气,若先中于阴,病发五脏者,其状奄忽不知人,喉中噫噫然有声,舌强不能言。”《医学纲目》:“风暗者,以风冷之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使口噤不能言,与诞塞心肺同候,此以口噤为差耳。”“痱”“风懿”“风喑”皆以语言功能障碍为主症。前两者伴神昏,病在脏腑;而“痱”则完·1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全不能言语,“风懿”虽不能言语,但喉中噫噫然有声。二者的临床表现符合现代失语定义,“风懿”相当于现代医学当中的运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而“痱”当属完全性失语。至于“风喑”似属构音障碍。脑卒中导致的言语障碍,不仅对患者及患者的整个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由于患者理解能力下降、发音困难等,使得其无法理解康复治疗师的指令从而去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极其不利于患者其他功能障碍的恢复,对维系其日常生活及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由于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欲望与需求,更容易情绪低落甚至患上抑郁症,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针对脑卒中言语障碍,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目前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现代康复治疗、针灸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生活,提高生存质量。第一节语言交流的语言学基础人类天生具有言语能力,但语言却不是天生的。语言是通过积累个体所经历的知觉而产生的,是凭借先天的言语本能对知觉经历进行积累、学习、思考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性的交流系统。言语是有声语言的第一步,它是说话的动态的机械过程,产生出的结果即为语音;而语音在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等构成有意义的符号时,才能被称为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非常丰富,但主要推广使用统一的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一、言语的形成言语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各言语器官的协调运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言语都难以准确形成。说话者在向听话者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之前,首先将该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处理,这时言语产生的过程就开始了。下一步是将该信息转变成语言代码,选定了语言代码后,说话者的神经系统就发出一系列神经肌肉的运动指令(神经冲动的传递及其受支配肌肉的运动),促使声带发生振动,进而声道形状发生变化。这些指令必须同时控制呼吸系统、发声系统和构音系统中各器官的运动(构音过程表现),其中包括控制膈肌、声带、唇、下颌、舌部和软腭等结构的运动,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有序的言语声,最后由说话者发出,言语声最终以声波的形式输出(声学表现)。·2·第一章脑卒中言语障碍概述©每一种言语声都能用抽象复杂的语音特征表现出来,即语音能力。语音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考察。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语音的构成(不包括机器合成)是指通过人类相关发音器官的运动来影响喉腔、咽腔、口腔或鼻腔内空气的流动,从而产生声波并形成语音的过程。二、语音的构成(一)音素音素是可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分为两类:元音和辅音。1.元音元音是发音时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最重要的共鸣腔是口腔,此外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的圆展也参与共鸣并决定着每个元音的音质,如普通话中的a、o、e等2.辅音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冲破阻碍而发出的音。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辅音的发音要求区别:①清音和浊音。②送气和不送气。③鼻音和口音。如普通话中的、、m等发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一般归纳为5点(表1-1)。表1-1发元音与辅音主要区别区别点元音辅音气流畅通无阻受阻碍并克服阻碍发音器官发音器官均衡地保持紧张阻碍气流的发音器官明显紧张声带颤动有颤动浊音有颤动,清音无颤动语音延长可延长部分可以(二)音位(普通话四声的调位是/1/、/2/、/3/、/4/,或者是/55/、/35/、/214/、/51/)音位是语言中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不同的语音类型,例如“把”(a55)、“比”(i214)、“补”(u214)三个不同词里,因为受韵母的影响,的实际发音方法并不完全相同:第一个“”双唇较松,而第2个“”较紧,第3个“”则带圆唇色彩,但是,这些细微的差别在语言的交际中并没有造成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就可以把这三个//归纳为一个语音类型,这就是//音位。“八”(a55)、“趴”(a55),其中的//和//同与/a/相拼,构成了不同·3·gt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的词义,/和/P/有了区别词义的作用,因此便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即两个不同的语音类型。(三)音节(普通话四声的调位是/1/、/21、/3/、/4/,或者是/55/、/35/、/214/、/51/)音节是在听觉上是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自然语音单位,如“飘”(iao);完全相同,但一听便知是两个音节,如“鲜”(xia55)与“西安”(Xi55’a55)、“换”(hua51)与“忽暗”(hu55’a51)等音节都是凭听觉来加以区分的。普通话音节的构成比较简单,也比较整齐。即分解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1.声母汉语音节中开头的那个辅音就称为声母。每个音节中的声母只由1个辅音充当,如“中国”(zhog55guo35)中的/zh/和/g/,就是这两个音节中的声母,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2.韵母在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叫作韵母,有的韵母由1个、2个或3个元音组成,有的韵母中也有辅音成分。普通话的韵母共有39个。3.声调在汉语的发音过程中,整个音节的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变化就是声调。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如英语、俄语、日语等只有重读之说,没有区别语的声调,所以声调是许多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四)发音部位、过程及方法发音离不开发音器官的运用,其中有的发声器官是固定不变的,如齿、齿龈、硬腭等。有的发声器官的形状、位置是可变的、能动的,如唇、舌、连着小舌的软腭、声带等。这些能活动的发声器官是发声过程中的主角,也是康复训练的重点。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对气流能够形成障碍的发音器官就是主要的发音部位。比如发、、m音时(图1-1),是上下之间形成阻碍,就称它们为双音,根据21个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大致可归纳为7类(表1-2)。表1-2辅音发音的部位类别发音部位举例双唇音上唇与下唇中部形成阻碍、、m唇齿音上齿与下唇内侧形成阻碍f。4第一章脑卒中言语障碍概述三续表类别发音部位举例舌尖前音舌尖与上齿背形成阻碍Z、C、舌尖中音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d、t、、1舌尖后音舌尖与硬腭前端形成阻碍zh、ch、h、r舌面音舌面中前部与硬腭形成阻碍j、q、x舌根音舌面后部与硬腭后部形成阻碍g、k、h注:此“辅音发音的部位”表是根据标准普通话的发音所列。图1-1//音的发音运动图2.发音过程声母发音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1)成阻:发音的两个部位形成阻碍,为发音做好准备的阶段。例如:发、、m音时,双唇先闭拢形成阻碍的过程。2)持阻:成阻部位保持成阻状态,并蓄积一定的力量和阻力,同时让气息积聚在发音部位的后面,为发音做好最后的准备。3)除阻:气流冲破阻碍,最后发出声音的过程。例如:双唇音、、m,双唇中部打开,气流冲出,发出、、m的音。3.发音方法指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包括气流的强弱、·5脑卒中言语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声带的颤动等,根据声母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几类。1)塞音:成阻部位完全闭合,持阻并突然除阻,气流冲破阻碍,造成爆发色彩。例如:、、d、t(图1-2)、g、k。图1-2//音的发音运动图2)擦音:成阻部位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造成摩擦声。例如:f(图1-3)、、h、r、x、h图1-3//音的发音运动图3)塞擦音:成阻部位开始时完全闭合,当发音时,成阻部位立刻微微打开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隙中摩擦挤出,由于这中间有塞和擦的过程,故称之为塞擦音。例如:z(图1-4)、c、zh、ch、j、q。4)鼻音:成阻部位完全闭合堵住气流,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让气流向上从鼻腔中通过,发出鼻音。例如:m、(图1-5)。5)边音:舌尖抬起和上齿因接触形成阻碍,阻塞气流。发音时,气流沿舌的两边流出,同时舌自然落下造成边音。例如:1(图1-6)。·6···试读结束···...

    2022-10-25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治疗PPT

  • 《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与康复》焦鹏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与康复》【作者】焦鹏主编【页数】325【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189-6086-6【价格】148.00【分类】中西医结合-诊疗-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参考文献】焦鹏主编.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与康复.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与康复》内容提要:本书重点介绍了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相关肿瘤疾病的诊治等内容。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科学实用,着眼于临床,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继承与发扬相结合,以中为主,融中汇西,力求中西医的有机结合,为选择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与康复》内容试读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上感大多数(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仅少数为细菌感染所致,或继发细菌感染。本病临床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喷嚏、流泪、流涕、咽痛、咳嗽、声嘶、呼吸不畅等症状为特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及气候多变时好发,且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本病多数为散发性,各种可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疲劳等均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尤以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易患病:本病亦可呈局部流行,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引起本病的病毒种类较多,由于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力较弱而短暂,又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携带病毒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散发者属中医“感冒”、“温病”等范畴,局部流行者属中医“时行感冒”、“瘟疫”、“疫病”等范畴。·、病因病机(一)中医中医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人体感受触冒六淫邪毒或时行疫毒而致病。六淫邪气中以风邪为主因,风邪为六淫之首,在不同的季节往往与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夏令暑湿之邪亦能杂感为病。若四时六气失常,“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则感而发病。非时之气夹时行邪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外邪侵袭后发病与否,个体差异很大,一般与人体御邪能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若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御邪能力减弱,或将息失宜,过度疲劳之后,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则极易为外邪所客,内外相互影响而发病。外邪入侵的途径多由肺卫而入,其病变部位也常局限于肺卫。《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感冒源流》指出:“风邪袭入,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肺主呼吸,气道为出入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职卫外,性属娇脏,不耐邪侵。若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可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卫表之证。外邪犯肺,则气道受阻,肺气失于宣肃,则见咳嗽、鼻塞、咽痛等肺系之证。而时行感冒,因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或疫疠之气,感邪较重,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短暂,较快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体质较强者,一般仅侵袭于·1·■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与康复肺卫,多以表证为主,治疗较易,收效较快;若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较差,外邪易由表入里,使症状加重,甚则变生他病。(二)西医西医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病毒感染引起者占90%以上。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不同种、型达上百种。最常见的为鼻病毒,其他包括流感病毒(甲、乙、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成人感染以鼻病毒为主,小儿则以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病理改变首先可见黏膜血管收缩,局部缺血,分泌物减少,使人有鼻咽或喉部不适感,继之可发生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黏膜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临床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症状和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多为正常或降低,若并发细菌感染,可有白细胞升高,或见有脓性分泌物。二、临床表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类型包括了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常以上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范畴,以病毒血症引起的高热、全身症状较重为临床特点,而呼吸道的症状一般不重。(一)症状与体征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时有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体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临床分型有:①顿挫型:有上呼吸道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但鼻分泌物并不增加;②轻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鼻分泌物明显增加,全身症状轻或无,自然病程2~4天;③中度型:局部症状较轻型更为严重,有一定的全身症状,自然病程1周左右;④重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及全身症状,常需休息。2.病毒性咽炎、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的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感染时可伴有发热和乏力。体查见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可扪及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急性病毒性喉炎的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咽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查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和触痛。3.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1周。体征有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丘疹及浅表性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4.咽结膜热多发于夏季,多见于游泳时传播,儿童多见。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咽痛、畏光、流泪、咽部发痒、发热等症状,病程约4~6天。有咽腔及咽结合膜明显充血等体征。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6.流行性感冒常发生于流行季节,有流行人群接触史。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至4日,临2■第一章呼吸亲统疾病床上急性起病,全身症状较重,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变得明显,少数患者可有鼻出血、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查体患者呈急性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球压痛,咽充血,口腔黏膜可有疱疹,肺部听诊有呼吸音增粗,偶闻及胸膜摩擦音。症状消失后,仍感软弱无力,精神较差,体力恢复缓慢。(二)常见并发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鼻窦炎(鼻塞、脓涕、头痛、畏寒、发热等症状)、中耳炎(发热、耳痛剧烈,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穿孔后耳聋减轻,偶伴眩晕等症状)、气管一支气管炎(咳嗽为主,初为干咳,后出现黏液性痰,发热38℃左右,多于3~5日后降至正常;查体时可闻及干、湿啰音或哮鸣音)、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痰”、“喘”任何一症状显著加剧,或重症患者明显加重者)。部分可并发风湿病(主要包括心肌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次要表现包括关节痛、发热等)、肾炎(起病时症状轻重不一,除水肿、血尿之外,常有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头痛、精神差、心悸气促,甚至发生抽搐,部分患者先驱感染没有控制,则可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部分患者有轻中度高血压)、心肌炎(心脏受累的症状可表现为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气促等)。流行性感冒引起的肺部并发症有三种类型:①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原有心肺疾病患者或孕妇。临床上有高热持续不退、气急、发绀、阵咳、咯血等症状,胸部X线表现为双侧肺部呈散在絮状阴影。痰液中可分离到流感病毒,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病死率高;②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3天病情加重,体温增高并有寒战,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咳嗽加剧,伴有胸痛。体检可见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啰音,有实变或局灶性肺炎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痰液中可找到细菌;③病毒与细菌混合性肺炎:起病急,高热不退,病情较重,可呈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除流感抗体上升外,也可找到到病原菌。流感引起的肺外并发症包括Rye综合征(与儿童流感时服用阿司匹林有关)、中毒休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等。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一)血常规检查病毒性感染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升高。细菌感染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二)病毒和病毒抗体的测定取鼻咽部分泌物或咽拭子,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FT)、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SA)、血清学诊断等方法作病毒分离与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快速血清病毒P℃R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三)细菌培养取痰或咽拭子培养以判断致病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四、诊断要点(1)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炎症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常规和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2)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五、鉴别诊断(一)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肺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咳·3·■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与康复■嗽、无痰或痰呈黏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常有声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查体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胸片可见有局部炎症表现或肺纹理增强。(二)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腔黏膜充血出血与分泌物增多,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全身症状。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源。(三)急性传染病前驱期由相应的病原体感染所致,如麻疹、脑炎、流脑、伤寒等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炎症症状,但随即出现原发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可作鉴别。在一定的流行季节或在流行区内,应密切观察及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区别。(四)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原体为SARS冠状病毒(SARSC0V),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早期症状是高热(38℃以上),乏力,全身不适,干咳无痰,个别人偶有少量痰并带血丝;多无普通感冒之鼻塞、流涕、流泪、喷嚏、咽痛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部分病变发展迅速,严重病例双肺可呈大片实变阴影。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可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冠状病毒抗体测试阳性等可作鉴别。六、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以病毒感染者多见。中医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治疗上需分寒热、虚实、表里,以辨证治疗为基本原则,分而治之。单纯的病毒感染可用纯中医治疗。如为细菌感染或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病情严重者,可酌情选用相应的抗生素。(一)辨证治疗本病以邪在肺卫多见,辨证多属于表实证,但必须根据病情,求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或暑湿等兼夹之证。治疗遵“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热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体虚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重伤肺气。1.外感风寒如下所述。证候特点: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脉紧。治法:辛温解表。推荐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味。基本处方:荆芥12g,防风12g,川芎9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2g,紫苏6g(后下),前胡12g,枳壳10g,茯苓12g,桔梗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表寒重者,加麻黄6g、桂枝12g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风寒夹湿者加苍术10g、白芷10g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2.外感风热如下所述。证候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推荐方剂:银翘散加减。基本处方:金银花15g,芦根20g,连翘15g,牛蒡子10g,荆芥10g,淡竹叶10g,甘草6g,薄荷6g(后下),土牛膝15g,岗梅根15g,苍耳子10g,桔梗12g。每日1剂,水煎服。4■第一章呼吸亲统疾病加减法:头胀痛较重者加桑叶、菊花以清利头目;咳嗽痰多者加浙贝母12g、前胡12g、杏仁12g化痰止咳;咳痰稠黄,加黄芩15g、鱼腥草20g、瓜蒌皮12g清化痰热;咽喉红肿疼痛灼热配蒲公英20g、射干12g、玄参12g解毒利咽;如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之邪,见痰稠难咯,舌红少津等燥象者,可配沙参12g、天花粉15g以清肺润燥。3.外感暑湿如下所述。证候特点:暑天外感,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呕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法:清暑化湿解表。推荐方剂:加味新加香薷饮。基本处方:香薷10g(后下),扁豆花10g,厚朴12g,金银花、连翘各15g,青蒿9g(后下),藿香12g(后下),滑石30g,芦根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若兼暑湿泄泻,可加黄连9g、薏苡仁24g清暑化湿止泻;若胃纳不佳者加布渣叶10g、谷麦芽各20g;若兼肺热咳嗽者加浙贝母12g、桔梗12g清热化痰止咳;若头重身痛较甚者加羌活10g、秦艽12g以疏风祛湿止痛。4.表寒里热如下所述。证候特点: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黏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间,脉浮数。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推荐方剂:双解汤。基本处方:麻黄10g,防风10g,荆芥6g(后下),薄荷6g(后下),黄芩12g,栀子10g,连翘15g,生石膏20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若咳喘重者,加杏仁、桑白皮、枇杷叶止咳平喘;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5.气虚感冒如下所述。证候特点:素体虚弱,外感之后,恶寒较甚,发热,汗自出,倦怠,短气乏力,咳嗽,咳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法:益气解表。推荐方剂:参苏饮加减。基本处方:人参6g(另炖),紫苏10g,前胡12g,法半夏10g,茯苓12g,桔梗10g,陈皮6g,枳壳12g,葛根20g,大枣5枚,生姜3片,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方中人参通常可采用东北人参或高丽参,若无人参可改用参须10g代替。若表虚自汗,可加用黄芪20g、防风10g益气固表;若风寒头痛较甚,可加用羌活12g、川芎9g疏风散寒止痛。6.阴虚感冒如下所述。证候特点:素体阴虚,感受外邪后,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解表。推荐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味。基本处方:玉竹12g,葱白6g,桔梗12g,桑叶12g,沙参12g,杏仁10g,白薇6g,淡豆豉10g,薄荷6g(后下),大枣3枚,炙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表证较重者,可加银柴胡10g、葛根20g以祛风解表;口渴明显,可加麦门冬10g、玄参10g以养阴生津;咽干较甚,咳痰不利者,可加牛蒡子12g、射干10g、瓜蒌皮15g若咳嗽胸痛,痰中带血者,可加鲜茅根15g、侧柏叶12g、仙鹤草20g清热凉血止血。7.阳虚感冒如下所述。证候特点:素体阳虚,头痛,恶寒,身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5■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与康复微,咳痰稀薄,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治法:助阳解表。推荐方剂:再造散加减。基本处方:黄芪15g,人参6g(另炖),桂枝9g,甘草3g,熟附子3g,细辛5g,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0g,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方中人参通常采用吉林参或高丽参,如无人参可改用党参20g代替;若兼咳嗽者加杏仁12g如感受风寒湿邪而症见肢体酸重、疼痛,可加苍术、薏苡仁、素艽、独活,散寒祛湿止痛;若为肢体屈伸不利,喜暖畏寒者,可加当归12g、防己12g,补益气血,祛风通络。8.血虚感冒如下述。证候特点:平素阴血亏虚,感受外邪,身热头痛,微寒无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治法:养血解表。推荐方剂:葱白七味饮加减。基本处方:葱白连根9g,葛根15g,防风12g,淡豆豉9g,生姜3片,生地黄10g,麦门冬10g,川芎9g,白芍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恶寒较重加紫苏10g、荆芥10g散寒解表;身热较甚加金银花15g、连翘12g、黄芩15g清热解毒;胃纳不佳加陈皮10g理气健胃。(二)中医其他治疗1.中成药如下所述。(1)板蓝根冲剂:适用于风热感冒。每次15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预防时行感冒,每日15g,连服5日。(2)银黄口服液:适用于风热袭表者。每次10~20mL,每日3次(3)银翘解毒片:适用于风热感冒。每次4~8片,每日3次。(4)正柴胡饮冲剂:适用于风寒感冒。每次10g,每日3次,开水冲服。(5)抗病毒口服液:适用于风热感冒。每次10~20mL,每日3次。(6)小柴胡冲剂:适用于外感邪在少阳。每次1~2包,每日3次。(7)新癀片: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每次4片,每日3次。(8)十味龙胆花颗粒: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属风热者。每次3g,每日3次。(9)连花清瘟胶囊: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每次4粒,每日3次。(10)穿號宁注射液:适用于风热感冒。每次40~80mg,肌内注射,每日3次;每次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11)双黄连粉针剂:适用于风热感冒者。按每次每千克体重60mg稀释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2)清开灵注射液: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见有发热者。每日2~4mL,肌内注射;重症患者静脉滴注,每日20~40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稀释后使用。(13)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适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6个月以上患儿每天用量250mL,6个月以下婴儿150mL,疗程3~5天。(14)热毒宁注射液: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所致的高热、微恶风寒、头身痛、咳嗽、痰黄等症。每次2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喜炎平注射液: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等。成人每次50~100mg,肌内注射,每日2~3次或每日250~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6····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治疗》程井军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治疗》【作者】程井军主编【页数】354【出版社】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04【ISBN号】978-7-5192-5638-8【价格】85.00【分类】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程井军主编.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治疗.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治疗》内容提要:肿瘤康复是指调动医、患、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西医、中医、心理、营养、身心锻炼、社会支持等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本书全面阐述了肿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涉及心理康复、饮食疗养、运动疗法、养生保健、常见抗癌治疗副作用的处理、癌性疼痛的控制、恶病质的处理、感染的防治、中医药治疗等,全面遵循“与瘤共存”的治疗康复理念。本书内容丰富,兼顾了中医、西医两种不同治疗理念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适合临床肿瘤科医生及肿瘤专业研究生学习,一些食疗、按摩推拿等简便操作也适合患者及家属学习。《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治疗》内容试读第一章肿瘤康复治疗概述一、肿瘤康复的概念肿瘤康复尚无明确公认的概念,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参考一般康复的定义,我们不妨这样描述,肿瘤康复就是调动医、患、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西医、中医、心理、营养、身心锻炼、社会支持等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的存活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二、肿瘤康复的必要性随着医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不断增高,癌症患者能够长期存活,甚至治愈的病例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和之后,有必要进行康复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类难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癌症尚缺乏特效的根治方法。临床上,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即使把肉眼能见的肿瘤完全清除,或达到完全缓解,也很难保证日后不再复发或转移。因此,每个患者都需要后续的康复治疗。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非常珍惜生活,追求生活质量,更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癌症尽管难治,但每个患者都渴望能够得到治愈。科学的临床治疗无疑是治愈疾病的关键措施,但一个人总不能老住在医院里,出院以后如何尽快恢复健康,如何防止复发和转移,如何适应新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等涉及康复的问题都是患者非常关心的。癌症患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康复需求:身体方面癌症患者除渴望尽快清除体内的肿瘤以外,也希望能及时解除疼痛、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厌食、营养不良等躯体痛苦,减轻各种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需要增强体质,为各种治疗及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心理方面癌症的难治性、长期的疾病折磨及疾病引起的社会适应性明显降低都可能使患者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或障碍。患者需要得到理解、支持、鼓励和安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治疗慰,减轻心理上的痛苦。社会方面癌症患者仍然具有社会属性,患者有得到家庭及社会支持、受人尊重、建立人际关系、参加社会活动、重新工作的权利和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康复治疗来给予指导和解决。三、肿瘤康复的目的提高治愈率治愈癌症中临床治疗是关键,康复治疗是保证。临床上经过手术、放疗或化疗,可见的肿瘤可以被清除或达到完全缓解,如能实施科学的康复治疗,就可能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使患者长期存活。另外,有不少带瘤者,经过适当的康复治疗,可以使病情稳定,甚至在少数患者中出现肿瘤完全消失的现象。延长存活期对于一些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中晚期癌症,通过免疫、中药、心理等康复治疗,可以起到延缓病情发展、延长患者存活期的作用。改善生活质量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合理的营养等措施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治疗癌症的目的不仅要让患者活着,而且要让其尽可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享受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幸福。在这一点上,临床治疗后体质的恢复、受损器官功能的锻炼、健康心理的重建等康复措施显得尤其重要。四、肿瘤康复的范围心理康复随着肿瘤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癌症患者从怀疑诊断起,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作为应激源可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并通过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进食和睡眠等,大大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肿瘤发展,降低治疗效果。更有甚者,患者可因绝望而拒绝接受治疗,或出现轻生和自杀的念头和行为。临床上也发现,心理素质较好、心理压力较小的患者,治疗效果往往较理想,预后也较好,而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低落的患者往往疗效和预后较差。因此,适当的心理康复对于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可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心理康复措施包括认知疗法、心理疏导、音乐、放松、暗示、催眠、心理支持等。减轻患者痛苦针对患者的各种症状和治疗的副作用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治疗,其中包括一些姑息治疗,如为解决消化道阻塞进行的改道手术、肿瘤压迫呼吸道而进行的放射治疗等,还有控制癌痛、抑制呕吐、促进食欲、镇咳等对症治疗,可大大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最有代表性的癌痛控制就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采用生物免疫、中医药治疗、营养支持、体育锻炼等措2肿瘤康复治疗概述第一章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可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合理营养合理营养可起到预防和减轻恶病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器官功能康复其中包括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配置人工喉,或锻炼用食管发音以恢复语言能力,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恢复,直肠癌和泌尿道术后瘘口的护理,面部手术的整容,截肢患者残肢功能的重建等。体能锻炼运动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可以疏导精神压力所引起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生理反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增强、思维敏捷、乐观开朗。运动还可使人更多地注意自己的身体,唤起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心。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也是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气功锻炼气功是练功者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综合运用调息(呼吸锻炼)、调身(身体锻炼)和调心(心理锻炼)三类手段,对心身进行锻炼,通过调动和培养自身的生理潜能,来实现强身治疗目的的一项医疗保健方法。生活指导包括怎样处理治病养病与生活、学习、工作之间的关系;怎样调整病后的生活目标:癌症患者的婚姻、性和生育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家庭及社会支持可以从精神上、经济上、社会适应性上给患者以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临终关怀对临终患者给予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多方面的照顾,同时对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五、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的关系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既有统一性,又有对立性。从方法上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临床上的一些姑息治疗,如解决消化道阻塞进行的改道手术、肿瘤压迫呼吸道进行的放射治疗等,也可以说是康复治疗。再如,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既可作为临床治疗,也可用于康复治疗。但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所采用的手段各有侧重,前者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后者更偏重心理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营养支持、生活指导等。康复治疗和临床治疗总体目的是一致的。但临床治疗主要侧重于尽快清除体内的肿瘤,而康复治疗则着重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时间上看,一般认为临床治疗在前,康复治疗在后,但实践中二者已无严格界限。一旦确立诊断,毫无疑问要首先进行临床治疗,但同时也离不开康复治疗。譬如,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几乎贯穿整个诊疗过程之中,所以诊疗一开始就应该实施心理康复治疗。35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治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临床治疗本身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因为疗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另外,设计临床治疗方案也应该考虑日后患者器官功能的恢复和重建问题。总之,康复治疗和临床治疗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在不同的时间合理地结合应用。六、健康、生活质量的概念与肿瘤康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目前,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认为,疾病是人的心理、生理和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体系中所有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时,要全面考虑生物、心理和社会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从成立时就提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状态。有关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从对大量的资料分析中可以大致认为,生活质量是人们对健康三个方面状态的主观体验。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给人一种良好的体验,意味着生活质量较高。疾病状态下患者忍受着各种痛苦,生活质量自然就会下降。从肿瘤康复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可以看出,肿瘤的康复治疗正是围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全面健康而展开的。可见,肿瘤康复治疗在整个肿瘤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七、消灭残余癌细胞,防止转移和复发的最佳时机我国癌症发病形势非常严峻,每6mi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新增癌症患者8550人,每7~8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来治疗癌症。实践证明,这三大疗法的确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但光靠这三大疗法是不够的。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的手术、放化疗后,癌症患者体内还会残余1万~10万个癌细胞。这些残余的癌细胞是患者转移、复发的根源。世界卫生组织上海癌症康复实验基地的专家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手术后、放化疗中、放化疗间歇期是消灭残余癌细胞,防止转移、复发的最佳时机。手术后,残余癌细胞会代偿性增殖,就像刚减肥了的人出现反弹;随着放化疗次数的增多,残余癌细胞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使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放化疗间歇期,残余的癌细胞会趁机暴发性生长,分裂速度达到平常的200倍。残余癌细胞在这三个时期的特殊生长状态,直接引发了癌症的高转移、高复发,使患者苦苦熬过的治疗功败垂成。因此,上海癌症康复实验基地的专家认为,紧紧抓住这三个时期是防止癌症转移、复发,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肿瘤康复治疗概述第章实验基地的专家还发现,我国患者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误区大大缩短了其存活期。针对这一现状,这些专家还总结出了药物治疗与饮食、运动、心理、环境紧密结合的“1+4”癌症康复新模式。八、癌症康复者的四种误区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很多癌症康复者患有“躯体化障碍”,即一种以持久的忧虑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其严重程度并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痛苦与焦虑。对患者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疾病。该病表现为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多伴有社会、人际或家庭行为方面的严重障碍。起病往往在成年早期,女性多于男性。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姜文奇教授指出,早期癌症有90%的治愈机会,当千辛万苦逃脱癌症的魔爪后,康复者要防止以下四种误区。他提醒,肿瘤康复期要保持乐观心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并可适度采用中医调理,提高免疫力。1.误区一:怕复发,生活在“保鲜盒”里结束化疗后,患者出院康复,此时,最容易出现患得患失的心理,时刻担心肿瘤卷土重来。有些人对饮食、作息甚至运动的要求极为严格,仿佛生活在“保鲜盒”里,怀疑致癌的食物一点不碰,稍不舒服便要卧床休息,身体不适便忧虑重重。“心态平衡,维护免疫功能,听从医生指导很重要。”姜文奇指出,“肿瘤的发生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而长期抑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降低免疫功能。”如果时刻担忧病情复发,反而会“怕什么,就来什么”。患者应遵照医嘱,定期复查,平时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律。复发率和肿瘤的性质、种类有关,也与前期治疗有一定关系。“肿瘤的初次治疗非常重要。如果采用了不规范的治疗方案,客观上会对复发率有一定影响。”姜文奇指出,“以淋巴瘤为例,目前50%的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即5年以上不复发),但有4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复发患者有半数以上可能发生耐药,造成疗效不佳。”患者不遵从医嘱,也会造成复发风险增高。“有些淋巴瘤患者以为化疗做到肿块消失就可以结束治疗了,实际上是错误的。”他指出,“肿块消失后,患者仍需接受两个疗程的化疗,进行巩固。”2.误区二:怕过劳,性生活都不敢过“肿瘤康复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必过于担忧。”姜文奇谈到,“有的患者接受抗癌治疗后,身体比较虚弱,担心自己过劳,出院后有段时间少运动,甚至连5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治疗性生活都不敢过。其实,康复患者可以正常过性生活,但不宜劳累,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肿瘤康复者需要保持适度运动。”姜文奇指出,“运动时可根据体力和当天身体状况,每天坚持30mi到1h。刚出院的患者最好不要马上开始跑步,更适合快步走,运动量以身体微微发热为宜。”此外,太极拳、做操、游泳也适合康复期患者,打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则暂缓进行。3.误区三:猛进补,人参灵芝当成莱出院后,家人心疼患者,往往会买来人参灵芝等补品,或天天煲药材进补。“合理运用中医药,有助于调理身心,改善食欲,提高免疫力,但也要当心‘过犹不及’。”姜文奇指出,“过度进补会令身体吃不消。”他强调,中医药方案作为抗癌治疗的有益辅助方法,不能取代和影响到规范的抗癌治疗。如采用中医药调理身体,不宜相信所谓的“祖传秘方”,而应到正规中医院就诊,并选购质量可靠、安全性有保障的中药材。4.误区四:勤“补课”,工作调整心失落年轻患者出院后,往往会出现“补课”心理。他们大多是职场中坚、骨干,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因病耽误工作和晋升,容易心理失衡,希望康复后用加倍的努力和热情及出色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和生病前一样,不比其他同事差。“肿瘤康复者和普通人始终有所不同,工作上不要急着‘补课’。”姜文奇建议,“康复者要调整好心态,适应现在的状态,工作上量力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病意味着以前的工作、生活模式出现差错,让身体无法负荷。抗癌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审视自我、拨乱反正、重新出发的机会。康复期的首要任务是养好身体,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踩着适度的节拍前进,这比急于在工作中“上位”要重要得多。他强调,康复者需要心胸开阔,心态乐观。有些肿瘤患者出院后,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幸福的意义,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性格也变得柔和圆通。例如由原来的职场“忙人”变成旅游“达人”,有些人挥毫泼墨,养花种草,做义工助人。九、癌症患者康复期的护理(一)癌症患者的自我护理1.心理准备对化疗的不良体验及化疗前接受的错误信息,往往使患者紧张,因而降低了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明确精神因素与发生恶心呕吐有一定联系,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2.自我止吐及处理恶心呕吐时,将准备好的容器置于伸手可及处。一旦有恶心呕吐感,自我诱导6···试读结束···...

    2022-10-25 肿瘤中西医结合科 肿瘤中西医结合科主要看什么

  • 《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马辉,叶斌,陈友燕,马莉|(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作者】马辉,叶斌,陈友燕,马莉【页数】170【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478-4579-0【价格】68.00【分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参考文献】马辉,叶斌,陈友燕,马莉.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临床康复分级,对各级别医疗机构开展康复治疗的人员资质、场地配置、器械配置及项目开展要求进行了描述,内容涉及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骨科疾病及疼痛、心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及儿童临床康复等,对普及和推广中西医结合临床分级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康复医学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内容试读绪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基本建设专家建议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临床康复)时,为了能够适应规范开展临床康复,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必需、必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必须在硬件建设和人员建设方面达到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的基本配置要求。为了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具有连续性、方便性及合理配置临床康复资源,健全区域内完整康复体系非常必要,区域内完整康复体系应为由康复中心、康复分中心、康复站构成的三级康复体系,康复中心是指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康复科和二、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分中心是指一级医疗机构康复科和一、二级康复专科医院,康复站是指一级以下符合康复开展要求的医疗机构。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人员及硬件要求:设有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康复治疗技师必须是康复专业毕业或取得国家康复治疗执业资格证人员)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护士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无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比基本达到1:3及以上;临床医师中至少有一人为从事过康复的医师(指“取得国家康复医师资格证、医疗主管部门审批的康复专科医师脱产培训至少6个月、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进修至少1年、康复专科医院工作进修至少1年”其中之一的医师)。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必须有独立的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康复治疗室,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可参照以下清单(表0-1)。表0-1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PT床6姿势矫正镜备选2电动升降理疗床7训练带3PT凳8系列沙袋移动式平行杆(可调)9墙式拉力器电动起立床10斜形垫002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续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11前臂旋转训练器30花生球儿童康复12康复训练垫31四肢联动13移动式悬吊网架带PT床32平衡板带扶手14肋木(带肩梯)33CPM下肢关节康复器15股四头肌训练仪34系列哑铃16上肢训练椅35四人站立架17髋关节训练椅36手功能训练器组合箱18微波治疗仪37OT桌(可调式)19中频脉冲电治疗仪38橡筋手指运动联系器20生物反馈仪39OT训练组合柜21激光治疗仪40角度尺22神经肌肉电刺激仪41滚筒23红外线治疗仪42可调式磨砂板及附件24呼吸训练器三球仪43振荡排痰机25吞咽功能刺激仪44言语认知康复系统26言语认知卡片45蜡疗机备选27平衡步道46空气压力波治疗仪28儿童平衡触觉板儿童康复47交互式助行架29羊角球儿童康复48功率自行车备选二、一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人员及硬件要求:设有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康复治疗技师必须是康复专业毕业或取得国家康复治疗执业资格证人员)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护士比基本达到1:3及以上。无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比基本达到1:1及以上。临床医师中至少有一人为从事过康复的医师(指“取得国家康复医师资格证、医疗主管部门审批的康复专科医师脱产培训至少3个月、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进修至少半年、康复专科医院工作进修至少半年”其中之一的医师)。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至少有独立的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中两个康复治疗室,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可参照以下清单(表0-2)。表0-2一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1PT床5姿势矫正镜备选2PT凳6训练带3移动式平行杆(可调)7系列沙袋4电动起立床8移动式悬吊网架带PT床绪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基本建设专家建议003(续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9系列哑铃21红外线治疗仪10四人站立架22肋木(带肩梯)11手功能训练器组合箱23股四头肌训练仪12OT桌(可调式)24巴式球(85cm)13橡筋手指运动联系器25功率自行车备选14OT训练组合柜26康复专用减重慢跑台备选15角度尺27交互式助行架16呼吸训练器三球仪28腋、肘、手拐17电子生物反馈29四肢联动18微波治疗仪30可调式磨砂板及附件19中频脉冲电治疗仪31振荡排痰机备选20激光治疗仪32空气波按摩仪备选三、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人员及硬件要求: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一名及以上、康复治疗技师(康复治疗技师必须是康复专业毕业或取得国家康复治疗执业资格证人员)一名及以上、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比基本达到1:1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至少有独立的康复治疗室,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可参照以下清单(表0-3).表0-3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备注序号设备名称备注1电脑中频治疗仪6系列哑铃2超声波治疗仪7呼吸训练器三球仪3空气波按摩仪备选8训练带红外线9系列沙袋5神经肌肉电刺激四、儿童康复医疗机构开展儿童医疗康复人员及硬件要求:设有儿童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康复治疗技师必须是康复专业毕业或取得国家康复治疗执业资格证人员)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临床医师与康复护士比基本达到1:2及以上。无康复病房的医疗机构从事儿童康复的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比基本达到1:3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单项医疗儿童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可参照以下清单,多项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合理使用。004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分级诊疗临床医师中至少有一人为从事过康复的医师(指“取得国家康复医师资格证、医疗主管部门审批的康复专科医师脱产培训至少3个月、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进修至少半年、康复专科医院工作进修至少半年”其中之一的医师)。(一)开展脑瘫、智障、肢体残疾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1.训练场所:作业治疗室、言语或认知治疗室、感统训练室、运动治疗室、康复评定与康复宣教室、个别训练室、肢具矫形制作室(可与外单位合作)、室外活动场地(备注:以上治疗室可在治疗区空余时间共用,但至少有4个独立治疗室)。2.器具:长台桌、儿童坐姿矫正椅(含绑带)、梯背架、地垫、站立架、白板、电子琴、音乐盒、音琴、铃鼓、巴士球、按摩球、PT床、PT凳、后置式步行架、平衡板、沙袋、矫正镜、模型垫、助行器、平行杠、独木桥、蹦蹦床、滚筒、楔形垫、秋千、滑梯、阳光隧道、橡皮泥、七巧板、多功能串珠箱、积木、手抓板、言语训练卡片、认知卡片、音响、投影仪、儿童扶梯、儿童OT桌及附件OT训练柜及附件、功能性电刺激仪、蜡疗、超声波治疗仪、光疗设备、高频治疗仪、言语认知训练系统、吞咽障碍治疗仪、分指板、腿扎、手扎、悬吊系统、系列哑铃、拼图、跳袋、海洋球、大陀螺、儿童康复专业用书籍、学龄儿童对应教材等。(二)开展听力语言残疾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请单1.训练场所:机构应设置简易的测听室、集体课室、单训室、活动及辅助用房、办公及辅助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使用面积至少200m2,机构室内建筑面积均不少于15m。(1)测听室1间。(2)个别训练室至少1间。(3)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至少1间。(4)功能训练室至少1间。(5)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2.器具(1)至少有1台纯音听力计(带声场)和1台便携式助听效果评估仪(包含电耳镜、普通声级计)。(2)须有能够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言语、学习能力及智力进行评估的相关设备。(3)每班至少有1套有经过测听标定的声响玩具、听能保养包(助听器耳模维护包/或人工耳蜗检查包)。(4)每班配备必要的听力语言康复专业用书籍。(三)开展视力残疾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请单1.训练场所:阅读训练区、视觉认知训练区、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区、视功能训练区、定向行走训练区。2.器具(1)具备阅读训练使用的阅读架;手持、台式电子助视器等。(2)具备ADL训练用的视障人员专用的厨具、标识、起居物品等(3)具备能符合视觉认知、视功能训练的图谱及相关设备设施,如仿真品、霓虹灯、盲人乒乓球、门球等。绪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康复基本建设专家建议005(四)开展自闭症医疗康复硬件设备基本配置参照清单1.训练场所(1)集体训练室至少1间。(2)个别化教学课室至少1间。(3)功能训练室至少1间(4)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2.器具(1)至少有1套适合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评估工具。(2)每个教学课室配置适合学龄前自闭症儿童使用的桌椅、玩教具柜,适合自闭症儿童特点的图书、图片及相关玩教具等。(3)有条件的机构可配钢琴或电子琴、音像设备、常用打击乐器等教学设备。(4)每班配备必要的自闭症儿童康复专业用书籍。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康复第一节脑卒中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神经组织改变。起病急骤,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据流行病学统计,脑卒中目前是我国致残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高发疾病。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将逐年上升。【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卒中相关疾病,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康复评定】入院后3日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参考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1.意识状态的评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2.认知功能的评定: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查、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3.感觉功能的评定: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特殊感觉检查。4.运动功能的评定:A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步态检查、肌围度检查、Bru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检查。5.肢体功能评定:徒手肌力检查、关节活动度(ROM)评定」6.平衡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上田平衡反应试验。7.失语症检查:西部失语症(WAB)评测量表检查、失语症筛选测验、Toke测验、自闭症儿童(ABC)测试、标准化失语测评。8.言语能力评定: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评定(Frechay评定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评定法(构音器官检查记录表和构音检查)。9.吞咽功能的评定:摄食前的一般评价、摄食-吞咽功能评价、摄食过程评价、辅助性检查、注田饮水试验量表检查。10.记忆力评定:长谷川痴呆量表(HDS)、韦氏记忆量表、成人记忆成套测验、记忆广度测试检查。···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王玉玲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作者】王玉玲编【页数】202【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10【ISBN号】978-7-5433-4137-1【分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指南-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指南【参考文献】王玉玲编.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内容提要:为了进一步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凸显新时代下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的优势作用,天津市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和康复疗法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编写,共包括5章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健康教育、常见证候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常见病种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和康复疗法。从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用药指导、中医适宜技术、食疗、运动疗法等方面,提供了多种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和建议。书中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临床指导性,不论对护理人员还是普通读者都大有裨益。《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内容试读第1章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第1节中西医结合护理简介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们一定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取中医护理、西医护理以及新兴边缘学科的护理研究之所长,将现代科学知识与中医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整体观念和辨证分析为依据,通过中、西医护理方法给予患者恰当的照顾,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一、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概念1.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及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结合预防、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对患者施以辨证护理,以促进人民健康的一种应用科学。其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理、用药护理、特色技术、康复护理等内容。中医护理历史悠久,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并且外延广阔,涵盖了预防、护理、康复等内容,在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全过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要以整体护理为理念,以辨证施护为护理方法,以特色技术为手段,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现代护理: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护理对象实施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现代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12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人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其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内涵,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3两者关系:护理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帮助患者对疾病做出积极的反应。护理人员要应用护理程序与交流技巧帮助患者达到最佳健康状况。护理人员通过照顾患者,帮助其实现自理的目标:护理人员还要在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中发挥作用。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在护理理念、护理内容及方法上有许多共同和相似之处: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护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制订全面的护理计划。而中医护理遵循中医传统理论,其精髓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可以说,两者存在一致性。中医学经过数千年检验形成的“天-地-人”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中医有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及用药护理等,西医有饮食活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中医指出“心病禁咸”,西医也明确表明,高血压患者要低盐饮食。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医汇通学派认为,中医和西医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虽然起源不同,但均为医药治病,可以相互融合,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充分揭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将中医护理的理论与现代护理融合,发挥各自特长,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中西医护理在理论体系、护理实践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辨病、辨证、辨证护理更加科学,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并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护理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其具备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两个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第1章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3可分割的,在生理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②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其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人体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2.辨证施护: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相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和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制订相应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辨证施护有“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特点,即辨证施护时要辩证地看待病与证之间的关系,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在治疗与护理原则以及方法上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表现相同,便可采取相同的护理原则与措施。中西医结合护理不但采用现代护理技术与方法,其特色中医技术的使用更能在临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具体指导下,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发布了18项护理人员需掌握的特色技术,如耳穴贴压、艾灸、拔罐、刮痧、穴位按摩、中药湿热敷、穴位贴敷疗法等,这些特色技术都具有很好的疗效,既丰富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内涵,又扩大了护理的范畴,使中西医结合护理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色之处。三、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主要内容1.中西医结合病情观察与资料收集: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细致、及时、准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对中西医结合护理途径的探讨中,将西医的生命体征、望触叩听及病情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与中医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观神态,量体温,摸脉搏,看舌象,听声音,嗅气味,问饮食和睡眠、二便等,取两者之长,既辨病又辨证,比单纯用中医或西医观察更加完善、细致。例如:测体温不仅要知道体温高低,还要结合有无恶寒、出汗,以及舌象、脉象、大小便等,区分其表里、虚实,为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提供临床依据。摸脉不仅要按西医要求观察频率、节律等,而且要按中医诊脉的理论区分各种脉象,以辨别虚实和病邪深浅。2.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护理:西医护理遵从辨病施护。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护理,同病同护、异病异护、专病专护,即所谓的“护病”。中医护理更加侧重于宏观,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组织能力,恢复脏腑气血的正常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中西医结合护理即将“辨病”4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和“辨证”结合起来,如对高热患者的护理,西医常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中医则根据证候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如发热、恶寒、苔白、脉浮等表寒证者,宜解表疏散,喝热汤、盖被安卧等,促使邪从汗解:而高热无恶寒、苔黄、脉洪等里热证者,宜清热、冷敷降温,效果最好。这说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不仅丰富了护理内涵,增加了护理内容,而且提高了护理效果。3.中西医结合的生活起居护理:生活起居护理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予以相应的指导和精心合理的生活照料,中西医都要求患者的居住环境清洁、整齐、舒适、安静。但西医对病室的温度、湿度以及特殊病室的细菌数等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温度以18~22℃、湿度以50%~60%为宜,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按时通风,保持清洁,以保证患者有适宜休养和治疗的环境。中医则根据“六淫致病”的学说及辨证的观点,对于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不同病证,生活起居有不同的护理要求,其目的是保养患者正气,调节机体内外的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促进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如阳虚证、寒证患者居室温度应偏高些,阴虚证、热证患者可略低些:如气血两亏、阳气不足的老年患者应注意保暖,不可受风、受凉等。同时强调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使患者的生活起居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休养要求,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4.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情志护理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西医根据心理学观点,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促进其向健康方向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中有专门关于情志与脏腑功能的论述,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不同的情志反应。情志过度刺激,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一般认为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情志的刺激可对各脏器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情志疏导,消除各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更利于身体的恢复。5.中西医结合的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是促进身体恢复的重要环节。中西医饮食护理各有特点。西医通过计算饮食的热量及营养成分,根据疾病的特点配制成各种药膳。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人体正常身体功能的关键之一。历代医者在治疗患者疾病时,不但重视药物调节,而且重视饮食的调养作用。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应根据疾病的不同属性,结合患者的脾胃虚实和运化功能制订膳食方第1章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5案。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西医流质、半流质、软质、普食四种基本饮食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和病证寒、热、表、里、虚、实,根据食物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辨证实施饮食护理,制订不同病证食疗方案,创立一套科学的、有民族特点的中西医结合饮食学,既符合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又贴近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食谱可按照患者的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及糖、蛋白质、脂肪的比例,还可根据中医饮食分类,选择降糖止渴的食物(如山药、洋葱等),使糖尿病患者的食谱既营养丰富,又能更好地配合治疗。6.药物护理:药物治疗的根本原则是遵医嘱正确用药,了解药物的性能、特点、用法、用量、功效、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而中药有独特的用法要求:一般中药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用:病位在下(如肝肾疾病)宜在饭前服用:病位在上(如眼病、咽喉病)宜在饭后服用。健胃药、制酸药宜在饭前1小时服用:消导药和(或)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宜在饭后1小时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滋补药宜空腹服用等。同时要注意服药的温度,有温服、热服、冷服之分。除此之外,用药后还需要进行如下观察和护理:①服发汗药后,应多饮水、热汤或稀粥,以助药力发挥,注意只可周身微汗,不可大汗,以免耗伤津液:②服滋补药宜在饭前空腹服用,以助药物吸收;③服泻下药,应中病即止,邪去为度,不宜过剂:④危重患者服药后,应严密观察其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服药后,若出现异常情况(如腹痛、气短、面色苍白、大汗出、脉沉细等),应及时处理。7.康复指导:中西医结合护理具有丰富的护理内容,在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以提供康复指导,以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西医的康复包括脏腑、器官及身体功能的恢复及相关护理过程。在病后康复阶段,中医认为患者的脏腑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应加强患者的情志护理,给予合理的饮食调护,鼓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使脏腑功能完全恢复。康复的方法很多,包括中医特色技术、合理饮食、调摄情志、药物应用、生活起居调护、自然疗法、运动疗法、娱乐及物理康复疗法等。通过康复护理达到形神共养、动静结合,协调脏腑、通调经络,养正祛邪、综合调理的作用。中西医协同护理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四、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1.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方面: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文化理念与大健康理念具有共性,中医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辨观、“未病先治”的预防观和“标本兼治”的中和观:均体现“以人为本,以不生病为目的”的思想,其与6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大健康”理念不谋而合。对此,护理人员应树立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和思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宣传中西医结合相关理念及保健方法,防病于未然,帮助人们积极地适应自然环境,坚持健康行为。2.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方面:为建立一个具有中医特色、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医疗卫生模式,融合中西医学的新模式“状态医学”应运而生。其以中医“天人合一、辨证施护”为理念,利用现代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等手段和方法,对人体进行连续动态、宏观、微观等全面评估,为患者提供健康维护、早期诊断、临床干预及效果评价等医疗护理服务。此外,国内的“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动态健康管理模式”等,均以“治未病”为理念,体现在“大健康”背景下中西医结合护理贯彻“预防为主”卫生方针将发挥更重要作用。护理工作中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很好地运用中西医护理的特长,既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现代化护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又结合中医护理特色,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作者在十二五中西医结合护理重点专科建设中一直提倡“西医护理强实力、中医护理增特色、中西医结合为根本”的护理方法,取到良好效果。3.中西医结合护理程序方面:护理程序(urigroce)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促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护理程序一般包含4个步骤,即评估、护理问题、计划、实施和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采用的是全面化、路径化的护理,包含以下方面:①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全面评估:②经过综合判断确定护理问题:③制订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计划:④按计划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以期验证效果并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内容。···试读结束···...

    2022-10-25

  • 《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陈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作者】陈梅【页数】178【出版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649-4487-2【价格】69.00【分类】康复医学【参考文献】陈梅.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内容提要:本书讲述了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物理疗法、康复治疗技术、心脏康复、肺部疾病康复、内分泌疾病的康复、四肢手术后的康复、骨科疾病的术后康复、儿童疾病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等内容。文中资料新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科学实用,充分吸收近几年的康复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希望本书能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参考。《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内容试读第一章】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第一节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一、医学模式的形成与转变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医学的总体认识,是以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既表现了医学的总体结构特征,又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在医学发展的历程中,曾经出现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其中对现代医学起重要作用的是生物医学模式。新医学模式的产生源于社会的不断发展。15世纪至20世纪初期,自然科学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发现,医学领域内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技术的进步,促使人们开始运用生物医学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产生了以实验生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现代医学在生命科学、临床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对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实践,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显现出种种缺陷和局限性。例如,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一种孤立存在的、几乎可以脱离患者的社会背景的自然实体;每种疾病都有特异性的致病因素和特异性治疗方法;精神和躯体的疾病可以分开考虑;在诊治过程中,医生通常是独立的观察者,而患者却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医学并非单纯的自然科学,单一的生物学的医学观点并不能圆满地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染病、营养不良等疾病退居次要,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社会一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取代了生物医学模式,并迅速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临床服务的指导思想。社会一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不是单一因果关系链的结果,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物,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涉及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家庭、社会等)精神(潜意识和意识)和躯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多方面;躯体和精神是有机联系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医疗服务是医患互动的一种过程,医生与患者都要主动参与。可见,新的医学模式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问题,在治疗时充分考虑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据此探索出更全面、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二、健康概念与心理健康(一)健康的概念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类的健康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20世纪1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以前,人们片面地把“无病、无伤、无残”看作是健康的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含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1984年,WH0在其宪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这一概念体现了医学的生物模式向社会一心理-生物模式的转变,改变了卫生医疗的方向和内涵,使医疗思维由传统的“治病-救人”转变为“治病-救人-功能”,强调了功能。1990年,WH0在对健康定义的阐述中,又增加了道德健康,指的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2000年,WH0又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的促进健康新准则。健康概念的发展变化,表明人们传统的健康思维发生了变化,认识到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生殖健康五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包含有多种特征的复合概念,指的是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一般可理解为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成熟两个方面。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协调、和谐,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能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心理学家有许多概述,概括起来基本上包括:良好的适应能力、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保持人格的统一、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开朗的心境。三、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一)发展康复医学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为康复医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人口的老龄化使老年残疾者的比例也相应地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患的高发人群,对康复的需求也较大。此外,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如工业和交通事故、体育竞技意外损伤等,都使致残的人数明显增加,这也使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二)发展康复医学是促进患者康复的迫切需要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传染性疾病已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创伤等成了新的主要致死病因。但这些患者中,有相当大比例的患者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对于他们而言,康复医学具有重大的价值。例如,对于创伤患者而言,有报道显示,1950年前截瘫患者只能平均存活2.9年,且由于残疾,他们难以重返社会。而随着康复治疗的实施和康复工程的发展,1976年,已有53%的截瘫患者可以重返学习和工作岗位;1980年,这类患者达到了83%左右,不但没有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反而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又如,对心肌梗死存活者而言,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寿命;对肿瘤患者而言,积极的康复治疗,如心理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整形治疗和康复工程等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遗留的疼痛、虚弱等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三)发展康复医学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必要准备对于人类而言,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局部战争目前仍然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必然产生数量不小的伤残者。而对这些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必须重视发展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上述原因,康复医学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也于2002年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显示了大力发展康复医学的决心和行动。四、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则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则包括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和改善生活质量。.2第一章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一)功能训练康复医学工作着眼于保存和恢复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运动、感知、心理、言语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重视功能的检查和评估,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功能训练。(二)全面康复全面康复是指从生理上(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康复的对象不仅是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而更重要的是整个人。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全面康复就是整体康复。此外,全面康复也是指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领域全面地进行康复,因而全面康复亦称综合康复。(三)重返社会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但残疾使人暂时离开社会生活的主流。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使残疾者通过功能的改善或(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重返社会,参加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职责。(四)改善生活质量康复项目的早期介入对于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诸多并发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参与社会生活,重新与社会结合。第二节康复医学的组成和工作方式一、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涉及医学、生物工程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临床康复四部分。(一)康复预防康复预防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结合康复实践研究残疾或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致残原因及预防措施。康复医学对象以功能障碍者为主,功能障碍是指身体上、心理上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这可能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也可以与疾病并存或为其后遗症。一旦出现残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才能获得有效的康复,并且也很难达到原来的健康水平。因此,康复介人的时间不仅在功能障碍发生之后,更应在出现之前开始,此为康复预防。康复预防是康复的基本对策,是康复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康复预防分为三级,从三个不同层次预防伤残或功能障碍的发生。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预防能导致病损的各种损伤、疾病、发育缺陷、精神创伤等病损的发生。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病损发生后要积极开展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防止功能障碍和残疾的发生。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在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后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以限制其发展,避免发生永久及严重的残疾。在康复预防的前两个阶段,引起病损或功能障碍的诸多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已发生的功能障碍尚属可逆,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防止残疾的发展或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在第三阶段,已发生的功能障碍已不易改善,可能成为永久性的残疾。因此,康复医学措施应在疾病的早期介入,才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二)康复评定1.康复评定的定义康复评定是指测试和评估康复对象功能障碍的程度、范围的过程。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相当于临床医学的临床诊断部分,但又不同于临床诊断,远比临床诊断细致详尽。在康复医学实施过程中,.3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没有康复评定就无法规划治疗程序、评价康复疗效。康复医疗工作始于评定,止于评定。2.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与分期康复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社会参与能力评定等方面。康复评定分为三期:初期评定在患者入院初期完成,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致残原因、康复潜力,据此确定康复目标和制订康复治疗计划。中期评定在康复治疗中期进行,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的总体功能情况、有无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后期评定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目的是评定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的总体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提出重返家庭和社会或进一步康复治疗的建议。3.康复评定的工作形式康复评定工作以康复评定会形式进行,主要完成的工作有:康复评定应当做出判断,以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和主要的障碍情况;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程度;判断患者的代偿能力:确定康复治疗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出院目标和远期目标),并决定承担各种功能训练任务的专业成员、决定各种康复治疗措施、判定康复治疗效果、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决定康复结局及转归。(三)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根据康复评定所明确的功能障碍的部位、程度,规划、设计、实施康复治疗方案的过程,包括有机、协调地应用各种治疗手段。在康复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是指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蜡、水、压力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或文体活动中选择针对性强、能恢复患者功能和技巧的作业项目,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渐恢复其功能的方法。3.言语疗法言语疗法是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因听觉障碍、构音器官异常、脑组织损害等所致的言语障碍进行治疗,尽可能地恢复患者听、说、读、写和理解能力的过程。4.心理治疗心理疗法是对有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的患者进行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心理干预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患者的心理障碍,减少患者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其不适应社会的行为,使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患者人格的正常化及发展。5.康复工程康复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与康复工作者应用现代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恢复、重建、代偿或补偿患者的功能,使其恢复独立生活、工作和回归社会。康复工程是工程学在康复医学临床中的应用。6.中国传统康复疗法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是应用中国传统的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统运动疗法、中药、食疗和环境疗法等。(四)临床康复患者在临床各学科、各类疾病的各阶段出现功能障碍后进行的针对全面康复的过程称为临床康复,又称为专科康复。目前,临床康复已形成了多个临床康复亚专业,如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科康复等。二、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康复医学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的专业,通常采用多科联合建立工作团队的方式开展工作,如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外科、骨科、风湿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等与康复医学科组成康复治疗组(工作团队)共同完成康复治疗目标。康复医学不仅仅只是针对功能障碍,同时也针对疾病的病理改变,着眼于整个人,从身体上、心理上、职业与社会活动能力上进行全面康复。.4第一章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在康复治疗工作团队中,康复医师为该团队的领导,其他人员包括相关科室的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护理人员(包括一般护理人员和康复护理人员)、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与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在康复医师的领导下,工作团队成员对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与转归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近期、中期、远期的治疗方法和目标),然后由康复医师归纳、总结为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计划,由各专业人员分头实施;治疗中期,再召开小组会议,对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修改、补充;治疗结束时再召开小组会对康复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并为下阶段治疗或出院后的康复提出意见。三、康复流程伤病痊愈者往往不能马上恢复工作,所以痊愈出院不等于康复康复工作必须从伤病的早期开始,直至回归社会和家庭。急性期的康复一般为1~2周,其后需要经过相对长时间的慢性康复阶段治疗,时间可能为数周至数月,目标是患者能生活、行动自理,从而可以回归社区,直至恢复工作。在回归家庭和社会之前,往往还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有些伤病者可能只经历某一个阶段即可恢复工作。而有些伤残者虽经努力,仍不能生活自理,终生需要他人帮助。因此,所有在整个流程中的各种机构均应设置良好的康复设施,以满足伤残病者的需要。从医疗到社会均应有相应的结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从医疗机构方面来说,需要有急性病医院、慢性病医院、日间医院、护理中心或社区医疗站等系列机构,形成对同一个对象的相互联系、层层负责的网络体系。有些地区已经建立了这些网络体系,伤病残者的康复由此得到保障,对患者、社会、家庭都十分有利。对于需要终生护理的患者,社会应建立相应的机构收护。为伤残人员的再就业,社会应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四、康复医学的疗效评定等级由于康复医学面对的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就业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的患者,因此不能应用临床治疗的标准来衡量,可采用下列疗效分级标准。(一)疗效标准1.完全恢复治疗后的功能独立状态达到完全独立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所有项目均完全达到独立水平。2.明显有效治疗后功能独立状态虽然达不到完全独立的水平,但较治疗前进步两个或两个以上级别;或者虽未达到两级,但达到有条件的独立水平。3.有效治疗后的功能独立水平较治疗前进步一个级别,达不到有条件的独立水平。4.好转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有所增加,但功能独立级别无明显增加。5.无效治疗后的功能独立水平与治疗前无变化。6.恶化治疗后的功能独立水平较治疗前更差。7.死亡治疗失败,患者死亡。(二)疗效评定时所依赖的功能独立水平1.完全独立在不需要他人帮助,也不需要辅助设备、药物或用品的情况下,能在合理时间内有规范地、安全地完成所有的活动。.5现代康复医学诊疗实践2.有条件的独立在应用辅助设备或药物、比正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所有活动。3.需要不接触身体的辅助患者基本上能独立,但为了进行活动,需要给予监护、提示或指导;或需要他人帮助患者做准备或传递必要的用品,但不接触患者。4.需要少量接触身体的辅助患者只需要少量的接触性帮助,患者自己能付出3/4以上的努力。5.需要中度的辅助患者需要中等程度的接触帮助,患者自己能付出的努力占1/2~34。6.需要大量的辅助患者需要的帮助程度较多,患者能付出自己的努力仅为1/4或不足1/2。但通过康复训练,患者仍难达到独立。7.完全依赖患者能付出的努力不到1/4,因此患者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他人的帮助。此外,近几年临床上愈来愈多地采用综合性评定方法,如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法,康复后评分增加越多,表明康复效果越好。第三节康复医学的地位一、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一)健康的新概念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WH0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社会上呈现一种完全舒适和谐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这一概念强调了全面和功能上的健康,把健康看成是生理心理和社会诸因素的一种完善状态。因此,现代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心理、社会、智力、道德、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二)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康复医学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医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医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要保护和促进健康。疾病谱的改变使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从而促成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如脑血管病、心脏病、肿瘤、精神性疾病等多发病均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明显相关。以功能障碍为对象、以康复为目的康复医学,其概念、基本观点和医学思维方式符合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也满足了人类健康这一概念对医学发展的要求。康复医学的对象是各种功能障碍者或残疾者。也就是说,只要把功能障碍或残疾这一核心问题放到整个人类社会中去考虑,就会发现它与生物心理、社会的联系比健全人或一般患者都密切。康复医学也正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待残疾和处理残疾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与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目的相符合,顺应了医学的发展,体现了医学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功能的目的。二、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四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康复医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类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愈疾病,更主要的是应使患者整体功能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使其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6···试读结束···...

    2022-10-15 康复医学科是主要治疗什么 康复医学科

  • 康复医学》王茂斌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康复医学》【作者】王茂斌主编【页数】382【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679-1274-8【价格】340.00【分类】康复医学【参考文献】王茂斌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康复医学》内容提要: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于20世纪中期兴起。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本书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学科介绍,各类功能评定方法以及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内容全面、紧跟前沿,是康复医学的指导性图书。《康复医学》内容试读康复医学1kagfuyixue学1949年以后,两个学科在美2012年,卫生部发布了《“十康复医学(rehailitatiomedi-国合并称为“物理医学与康复”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cie)现代医学中减轻功能障碍至今,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见》,指导和引领中国康复医学向和预防残疾生成的学科。其通过发展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来自不同医学专业(或非医学专中国康复医学的形成、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业)的健康照顾人员(专科康复医和现状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①到2012年初,全中国综合师、康复护士,各种康复治疗师初从国外引进这个医学专业并由医院中有24.6%设康复医学科,一有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卫生部定名为“康复医学”。但是其中50%开设康复病区:有专科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师、心在学科内涵和基本概念上一直有康复医院338所,占全国专科医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以康不同争论:它既不是单纯的疗养院总数的9.1%:共有康复编制床复队(组)工作的方式、采取和慢性病的照顾和护理,也不是位52047张(占全国卫生机构床综合性康复方法(具有独立的理医疗技术科室的理疗学和只处理位总数的1.18%),其中综合医院论基础、评定方法和治疗技术),后遗症的残疾处理医学,更不是的康复医学科有病床39408张细致解决患者与功能障碍有关的单纯的中国原有的养生康复,它(75.71%),康复医院有12639张残疾问题,发挥其最佳的身体、实际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20世(24.29%)。②到2012年初,全心理、补会、职业(非职业)和纪80年代末,中国卫生部选择部国初步统计有康复医师15949人教育的潜力,达到患者希望和计分医疗机构作为康复中心试点单(执业范围为康复医学者6135人,划的、与其残疾水平相一致的最位,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占38.46%),占康复医学专业技佳功能状态康复医学的发展.但当时将重点术人员总数的40.04%:康复治疗现代医学是由预防医学-保健放在了疗养机构。1990年12月师13747人,占康复医学专业技医学-治疗医学-康复医学“四位28日.“全国人大”颁布了《中术人员总数的34.51%:康复护士一体”组成的维护健康的自然科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卫10137人,占康复医学专业技术学。这个概念改变了过去“医学生部颁发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人员总数的25.45%。③原“疗养是单纯治病的科学”的陈旧观点,五”规划要点》《综合医院分级学”和“理疗学”的医护人员在也扩大了健康的内涵。因此,康管理标准(试行草案)》《综合发挥慢性病照顾和理疗专长的基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并在础上,积极学习临床康复技术部分1996年首次提出“综合医院康复为中国的康复医学事业做出贡献简史分国外和中国两部分医学科是临床科室”的概念④中医学科的许多中医师在传统国外康复医学的形成、发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中医康复”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和现状在20世纪30~40年代、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成为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在美国首先要》中也提出了“残疾人康复”中国康复医学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出现了通过物理学技术和手段问题。2006年卫生部将康复医学之一,太极、导引、按摩、推拿、(如光、热、冷冻、水、电、力学科正式确认为独立的“临床医学针灸、拔罐、小针刀等传统中医和医疗器械等)治疗疾病的方法,二级普通专科”,结束了20多年疗法在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和预防代表人物为美国物理医学医师关于康复医学内涵和性质的讨论残疾发生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弗兰克·克鲁森(FrakKrue),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大地震凸显中国正在着手建立能与国际他将其称为物理医学(ia了康复医学的重要性,2009年在接轨的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medicie:hyiatry)。20世纪4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专科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康复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治疗师等)的完整考核-考试-认康复医学医师霍华德·鲁斯克了“防、治、康”相结合的重要证-注册-登记制度。认证、考核(HawardRuk)为伤残军人制订思想,卫生部也将发展康复医学,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康复学了一系列针对身体和精神障碍的补足“康复医学短板”作为重要科的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综合性训练方法,取得很好的功任务之一。从此,中国康复医学于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和与世界能恢复效果,他将其称为康复医的发展走上了“高速路接轨2中华医学百科全巧2013年,“中国卫生部”更旨:①ISPRM的宗旨和工作日标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社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是为有功能障碍的残疾患者进行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医疗康复。这是根据学科发展的服务。主要任务:播科学精神和计委),承担了中国康复医学的指大趋势和医疗卫生消费者的现实科学思想,普及康复医学知识导和管理职能需求而提出的。ISPRM把工作的举办科技展览,推广先进康复技相关学术团体国际上主要目标重点放在医疗康复,强调以术和方法: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有国际物理医学一康复医学学会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的专业知识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IteratioalSocietyofPhyical和技术为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服务。举办康复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培adRehailitatioMedicie,这既明确规定了专业的服务对象,训:编辑出版康复医学书刊及相ISPRM),国内主要有中国康复医也比较明确地界定了会员的主要关音像制品:接受政府职能委托学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专业目标及其服务工作的基本范开展决策咨询,提出政策建议:复学分会等围。2SPRM重视专业教育培训组织和承担科技项目评估,科技国际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和专业知识的传播,提高专业人成果鉴定,康复设备标准及产品50多年来,全球有两个主要的员水平,扩大专业影响。这项工质量认证,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国际性康复医学领域的学会活跃作分别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一职称考核和资格认定:开展民间于医学界,一是国际物理医学与是提出有关工作的宗旨和原则: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发展与国康复联合会(IteratioalFedera-二是关心支持和指导对本专业人际学术组织和专业人士的友好往tioofPhyicalMedicieadReha-员的培训工作,以保证专业服务来;表彰、奖励优秀康复科技人ilitatio,IFPMR),另一个是国质量:三是对其他专科医务人员才和科研成果:开办符合学会宗际康复医学会(IteratioalRe--普及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知识。旨的社会公益事业:反映康复医hailitatioMedicieAociatio.③SPRM取长补短,发挥两个国学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RMA)。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际组织合并后的优势。这次合并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②中华医后,国际专业人土越来越感到这不是用一个学会的章程、宗旨和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由两个专业领域基本相同的国际性管理运行方式来取代另一个学会,原中华医学会理疗学分会在1995组织,在会议、目标、活动等方而是经过有两个学会代表参加的年更名而来。在将原来作为“医面多有交叉和重复。1999年11月核心小组共同研究,形成新的方技科室”的“理疗科”转型为14日,二者正式合并,成立国际针,提出新的管理方式,在学会“临床科室”的“康复医学科”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首任会宗旨、会员分类和条件等方面相过程中起指导性作用。其学会宗长为美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互一致。④新学会的命名可以说旨和主要任务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约翰·麦尔文(JohMelvi)博是原来两个学会在筹备合并的商基本相同。3中国残疾人康复协士,并在2001年于荷兰阿姆斯特谈中求同存异、相互折中的产物会:隶属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物理医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团体(简称中国残联)系统,以残疾人学-康复医学学会”学术交流大①中国康复医学会:于1983年经的全面、综合性康复为中心工作会,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大卫生部批准成立,并在国家民政其工作对象为患有视力残疾、听会。2013年6月16~20日,国际部依法登记为全国性学术组织: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在中国北1987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加人中国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京举行了第七届国际学术交流大科学技术协会:2001年加入国际和其他残疾者。其研究范畴为残会(此后改为每年召开一次)。中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学会宗疾预防、残疾治疗与康复,其康国励建安教授被推选为候任会长旨:团结和动员全国康复医学工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和第八届(2014年于墨西哥召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主要任务:开)国际大会主席。但在有些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团结“残联”系统各级康复机构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学康复医学事业发展与繁荣,促进和社会各方面的专家、专业人员科仍然称为“物理和康复医学”康复医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开展康复学术活动和康复技术研或“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宗进专业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卫究:进行各类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康复医孕3训:配合有关部门推动残疾人康年由1975年创刊的《斯堪的纳维障碍、慢性疼痛、儿童/老年康复复任务的完成:为残疾人康复事亚康复医学杂志》更名而来等。先后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协2《物理医学与康复文献》:是美库》(ChieeScieceCitatioDa-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工作标准:国康复医学会的官方杂志。出版taae,CSCD)收录期刊、《中文组织编写有关康复论著、专业培地点:美国费城。1973年由1926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训教材和科普读物:推广残疾人年创刊的美国《物理治疗、放射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康复新理论和新技术,积极开展诊疗文献》更名而来。③《物理tract,CA)人编期刊、荷兰国内外学术交流:广泛宣传残疾医学与康复》:是美国物理医学与《医学文摘》ExcertaMedica.人康复工作的社会意义,普及康康复学会的官方杂志。出版地点:EM)入编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复知识和技术。④中国医师协会美国费城。1988年由1952年创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世界卫生组康复医师分会:是2003年经中国的美国《物理医学杂志》更名而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医师协会批准正式成立的“行业来。④《康复医学》:是日本康复WeterPacificRegioIdexMe-协会”,已开展工作十余年。中国医学会的官方杂志。出版地点:dicu,WPRIM)入编期刊、《国医师协会坚持“服务、协调、白日本东京。1964年创刊际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合作杂律、维权、监督、管理”2字方国外康复医学专著较多,有志》、爱思唯尔公司的《Scou数针,为200多万执业医师服务,代表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据库》和《Emae数据库》收录为临床康复医学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期刊,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管理5中医康复学科:中国传统医疗沃尔特·R·弗龙特拉(Walter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康复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理论Fea)、布鲁斯·M·甘斯数据库》。1996年1月成为光盘原则,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BruceM.Ga)和尼古拉斯·E·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清华信具备简、便、验、廉的治疗手段,沃尔什(NicolaE.Walh)等编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如针刺、推拿、按摩、拔火罐、写的《Dia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太极拳、导引、八段锦、小针刀学理论与实践》(DeLia'Phyi-入编期刊。1998年被中国科技信等,为中国临床康复的传统治疗calMedicieamRehailitatio.Pri-息研究所选为上网科技期刊,可方法之一。作为传统医疗的康复cileadPractice),兰德尔·L·即时全文入载国际互联网医学.为各类患者的功能康复与布拉多姆(RadallL.Braddom)、②《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身心健康服务做出巨大贡献莱顿·尚(LeightoCha)等编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物理医学与相关出版物国外著名的康写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康复专业学术期刊,月刊,由原复医学杂志有《康复医学杂志》PhyicalMedicieadRehailita-《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和JouralofRehailitatioMedicie.i),布赖恩·J·奥扬(BryaJ.《中华理疗杂志》于2002年合并R)、《物理医学与康复文献O八umg)、马克·A·扬(MarkA.而成。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ArchiveofPhyicalMedicieadYoug)和史蒂文·A·施廷斯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Rehailitatio,APMR)、《物理医(SteveA.Stie)编写的《物理数字化期刊,入选《中国科学引学与康复》(PhyicalMediciead医学与康复秘要》(PhyicalMedi-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Rehailitatio,PMR)、《康复医cieadRehailitatioSecret)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文科学》(JaaeeJouralofRehaili-中国康复医学专业出版物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tatioMedicie,JJRM)等:中国相关专业杂志主要有以下几种。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中康复医学主要出版物有《中国康①《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是中国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复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核术期刊文摘》《中文科技资料日录复杂志》等心期刊,双月刊。1986年创刊,(医药卫生)》《中文生物医学期国外康复医学专业出版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主要涉及刊目次数据库》(ChieeMedical①《康复医学杂志》:是国际物理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信息,如CurretCotet,CMCC)、《中文医学-康复医学学会的官方杂志骨关节系统和相关高级神经中枢CBLAR/CQ-ROM光盘数据库出版地点:瑞典乌普萨拉。2000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残疾与康复文献检索数据库》,4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文长隆主编的《骨科康复学》(滋病)、慢性疼痛、运动损伤等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icalLit-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李晓患者eratureAalyiadRetrievalSy-捷主编的《儿童康复医学》(人康复评定对功能状态进行tem.MEDLARS)数据库中最大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等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与评价。专科的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的研究范围康复医学主要涉康复医师既要对疾病的诊断有明赠送光盘《Serlie》长期收录及功能,因此各种功能的定性和确了解,又要对患者的功能状态③《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由中定量康复评定、恢复-改善-代有专业的掌屋。前者需要专科康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偿-替代等功能康复性治疗及功能复医师能够应用其他临床医师所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减退和丧失的康复性预防就成为用的技术和方法如询问病史、体家级学术期刊,月刊。为国家科康复医学的核心工作,从而与临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医学影像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床治疗性科室的疾病治愈或稳定学检查,等按照《国际疾病分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的工作内涵有明显不同第10版(IteratioalClaifi-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研究对象主要为功能障碍,tioofDieae,I0hReviio.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包括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如偏CD-10)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分类: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瘫、截难、截肢及骨-关节功能障后者需要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碍等:羟孪和肌张力异常:帕金识,参照《国际功能、残疾和健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森病和有关协调功能的异常:制康分类》(IteratioalClaifica优秀期刊,是《万方数据资源系动和失用:神经源性膀胱和神经tioofFuctioig,Diailityad统》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源性直肠.二便功能异常:言语、Hah.1CF)对功能进行定性分版)》全文收录期刊,国家食品吞咽、听力等障碍:慢性疼痛:类和定量评定。完整康复计划的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心肺功能障碍:压疮:儿童残疾制订.协调整个康复团队(组)批准的处方药广告专业媒体。创问题,如脑瘫、各种发育障碍等:的工作、具体实施康复治疗措施,刊于1995年12月,国内外公开老年人残疾问题.如老年人跌倒、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功能后果等发行。杂志宗旨为全面康复,主老年人视-听功能障碍、老年人智都需要对康复功能评定结果进行要针对各种伤残的康复,涉及诊力功能障碍等:性功能异常:职前后比较。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断、评定、治疗、工程、教育、业康复问题:社会康复问题等,主观及客观因素制约,许多功能社区、职业、社会、管理、信息儿乎包括所有功能障碍。针对因还不能直接进行量化(定量)评和设备器械等方面。具有理论与疾病或损伤而发生各种功能障碍定,因此,康复医学中大量使用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的患者(或称残疾者),如急性疾了类似心理学评定的量表评定方中国不但翻译了大量国外专病可能残留功能障碍者、慢性病法。然而,这些量表的信度、效著,也出版了大量的中文康复医和老年病患者。主要涉及神经系度、实用性、敏感性和通用性等学专著和教材,如卓大宏主编的统、骨-关节及运动系统、心肺等均需要科学的再认定。专科康复《中国康复医学》(华夏出版社,器官系统的疾病和损伤,以及慢医师不但要了解疾病的诊断和一2004年)、南登崑主编的《康复性疼痛等患者。常见的有脑卒中、般的临床医学处理,更要对患者医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的功能状态进行全面评定和综合2004年)、王茂斌主编的《康复脊髓损伤、成年人运动神经元病、康复处理,以使患者获得或维持医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肌病、骨关最佳功能状态。所有这些工作2010年)、励建安主编的《康复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脊柱侧均以康复性功能评定为依据。因医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弯等畸形、软组织损伤、渐进性此,康复性功能评定是康复医学2014年)等。还有一些亚专科专外伤性损伤、手-足功能障碍、骨特有的医学于段之著出版,如王茂斌主编的《神经质疏松症、风湿性疾患、心脏病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独特的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慢性呼吸系统疾患、烧伤、癌症、不同于其他治疗性临床专科所用年)和《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学》血管性疾患、器官移植后功能障的治疗理论、技术和方法。其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于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对功能的恢复或提高,特别是患康复医学5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开展康复训练而长期卧床,可能社区和家庭中坚持。这就必须形大多数功能不是仅依靠服药、注发生肌肉菱缩、骨质疏松、关节成一个由医疗机构中的医学康复射、输液、手术和针灸、按摩等李缩-畸形等,极大影响患者的活和非医疗机构或社区-家庭中的全临床医学手段就可以解决,因此,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使患者面康复结合成的一·个完整的康复康复治疗的重点是使用一切手段,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通过早期、体系,这也是中国当前医疗体制甚至非医学手段,如作业治疗中积极、正确的康复处理,预防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的社会-社区一公民生活训练,提期卧床引起的活动受限和参与局与邻近学科关系具体如下高患者功能。康复治疗不仅包括限将可能使约80%的偏摊患者恢“四位一体”的医学模式在针对感觉-运动功能、言语交流功复独立步行(或在辅助下的步中国的医疗机构(如综合医院、能、认识和知觉功能、情感-心行),从而达到基本生活自理。早专科医院,包括康复医院、康复理一精神功能、吞咽功能、二便功期康复性活动还可预防下肢深静中心等)中,康复医学是作为一能、性功能、交感和刷交感神经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压疮个临床科室或临床医疗机构而存功能、主要器官-系统功能、皮肤等偏难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因此,在的。它们是临床康复医学的实功能等身体水平的功能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残疾的预防,体。一个基本的概念是:“四位还包括针对学习和应用知识、完特别是二级预防,与康复具有同体”的医学模式不是按照时间顺成一般任务和要求、生活白理、等重要的地位序发生的,即并非患病前是预防维持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参与研究方法康复医学研究功医学和保健医学,患病时是治疗正常的生活领域和补区一社会一公能而并非传统的诊断和疾病治疗,医学,留下残疾后才是康复医学民生活等个体活动能力和社会参因此其临床工作内容与传统治疗应当是四种医学模式同时叠加,与能力的治疗。功能性康复治疗医学有很大不同:首先,功能需因此康复医学的理念自始至终贯主要依靠功能恢复性训练。功能要定性和定量,它不是仅靠诊断彻在疾病(损伤)的整个医学处性质的不同决定其康复治疗手段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进行康复理之中。康复医学不是处理后遗也彼此各异。因此,功能性康复性功能评定。康复治疗的方法也症的医学,而是从发病之初就考治疗方法通过不同康复治疗专业主要针对“身体”“活动”和虑如何使患者的身体功能、活动的密切合作来实施,形成了康复“参与”三个水平功能的提高,它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最大程度地医疗州队(组)这种独特的康复并非单靠服药、注射、输液、手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即医疗方法,与传统医学方法有很术等传统的医学方法就可以解决,使在患病后,也要预防功能障碍大差异而主要依靠以康复性功能训练方的进一步出现或减轻功能障碍的残疾预防为避免肢体、器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技术,如物理影响。在非医疗机构中(如长期官或其他功能缺陷的发生和减轻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照顾或社区一家庭中),更多的是其造成的影响所采取的防备措施。肢-矫形器等技术和方法(见康复对综合性康复的需求(见康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国际治疗)和一系列独特的康复治疗因此,在医疗机构中,同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概念,专业人员。康复医学还有一项重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在患者“身体功能与结构”、个人要的内容:康复性残疾预防,特耳鼻明喉(头颈)科、口腔科等“活动”和社会“参与”三个水别是二级预防,即在疾病或损伤一样,康复医学科是临床医学中平上出现任何问题,即无论身体之后,避免由于处理不当而产生独立存在的二级临床普通专科损伤、活动受限还是参与局限,新的功能障碍或使原有的功能障但从学科的基本内涵来讲,它既都被认为是残疾,因此残疾预防碍加重,如长期卧床产生的失用不同于保健医学的“强身健体”,也分为三级。①一级预防:预防状态或处理不当产生的误用状态也不同于预防医学的“防病”,又损伤②二级预防:预防活动受(见失用康复和误用康复)】不同于治疗医学的“治病”(治限。3三级预防:预防参与局限因病、因伤而发生功能障碍愈或稳定疾病过程),而是以预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在很大程度的恢复过程,常是个漫长、甚至防、减轻或清除功能障碍(残上与康复医学的处理密不可分是终生的过程。因此,康复除在疾),使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生存如脑卒中偏雄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康复医疗机构中进行,还需要在质量为日的。即通过医学方法,6中华医学百科全写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kagfu复,而不仅仅是指医学的康复响,以使患者(或残疾者)最大康复(rehailitatio)采取一切在中国,“全面的康复”工作附程度地提高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有效措施,预防残疾发生和减轻中的非医学部分,属于“中国残功能、增加其个体活动能力和参残疾的影响,以使残疾者重返社疾人联合会(中国残联)”、民与社会正常活动的能力会。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者适应政、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部门与治疗医学的区别在综合周围的环境,也是指调整残疾者的职责范围,而不属于中国卫生性医院或专科康复医疗机构中,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康复医学科与传统治疗医学的临重返社会。在拟订有关康复服务的职责范围。相对于“职业的“床专科密切结合,基本工作叠加计划时,应有残疾者本人及其家“教育的”和“社会的”康复而进行。但康复医学科与传统的临属和他们所在社区的相关人士参言,只有通过医学手段进行的康床二级专科仍有很大区别(表)。加。这是1980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复才统称为“医学的康复”。这些作为临床医学独立的二级普提出的残疾者康复的定义。这里,概念的区分,有助于中国卫生行通专科,康复医学科不是以疾病康复的“一切有效措施”不仅是政管理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疗为核心,而是以患者的医学的手段,更多是非医学的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管理“功能改善、残疾的预防和提高生段,如职业的(如盲人按摩就业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活质量”为目的。因此,它带有训练和就业安排、残疾人福利工部)、特殊教育机构(如中华人民明显的多学科、跨学科和学科交厂的设置和职业训练与就业安排共和国教育部)、残疾人管理机构叉的特点等)、教有的(如聋哑人学校、盲(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社会福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人学校、智力低下者学校等教育利保障管理机构(如中华人民共现有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还不能的康复范围)、社会的(如战伤、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康复医疗工伤的保险-疗养和养护,社会上的职能划分,有利于分工协作、资源总量不足、质量还不算高、各种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使用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但在实施分布尚不均衡:康复医疗服务体维修,由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过程中也增加了各部委协调工作系不很健全: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残疾者相关政策、生产残疾人相的难度待提升:社会的重视程度还不高、关用品和设备、进行残疾者回归(玉茂试)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部门社会的教育等)。但是,残疾人就yixuekagfù间的协调任务较重等,这些都有业、聋哑儿言语培训、无障碍设医学康复(medicalrehailita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可见,中国施、社会福利保障等,虽均属于tio)通过医学手段进行的康复康复医学的发展要赶上和超过发“大康复”范畴,但并非康复医学它与康复医学并非同一个概念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程。的主要内容。因此,这里的“康例如白内障的复明手术、人工耳(王茂球)复”是泛指综合性的或全面的康蜗手术、小儿麻痹矫形手术等,都是在“康复”中通过“医师表康复医学与传统治疗医学的区别诊治的“医学的康复”工作来实项目内容康复医学传统治疗医学施的,虽然其后可能还需要康复对象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个体】疾病(惠病的个体)医学相应的专科功能性训练,但目的功能恢复针对“身体”“活动”和“参治愈疾病或稳定病情却并不属于“康复医学科”的临与”三个水平床工作。它们分别属于“眼科”诊断或评价功能的评定(按1CF分类)疾病的i断(按1CD-10分类)“耳鼻咽喉(头颈)科”和“骨治疗手段主动性康复训练为主(如物理治疗、作业被动性医学处理为主(如各种科”等的临床工作。同样,国外治疗、言语治疗、假肢一矫形器、心理治途径的药物治了、手术、放射疗等)治疗等)常有的“口腔康复”属于口腔科专业人员康复团队(组):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医疗团队(组):(医师,护“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属于精神科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士、医技人员等)等,这也说明“医学的康复”和假肢矫形器师、心理师和社会工作者等“康复医学”的概念都具有“多社会性明显,社会学的角度考虑多不明显,医学的角度考虑多学科、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性···试读结束···...

    2022-10-15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 病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医学基础》武继祥主编;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基础》【作者】武继祥主编;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编【丛书名】全国假肢师、矫形器师水平考试教材【页数】381【出版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5087-5677-6【价格】128.00【分类】基础医学-水平考试-自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武继祥主编;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编.医学基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基础》内容提要:全书内容包括功能解剖学、医学影像学基础、临床康复评定、骨折的康复、骨关节病损的康复、运动损伤的康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儿童常见残疾疾病的康复。基本上涵盖了解剖、生物力学、影像学知识,与康复辅助器具应用相关的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辅具适配方面的知识。《医学基础》内容试读第一章》功能解剖学医学基础YiXueJiChu第一节解剖学概论一、概述(一)人体解剖学在假肢与矫形器中的地位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形态是外形、质地、颜色、纹理、弹性、温度、湿度等综合表现形式;结构是指与实现特有功能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每个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与个人的遗传、性别、年龄、工种、生活状态、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发生的人体完整性受损,特别是肢体残缺,导致相应肢体的外形及其功能缺失,给伤者的生理、心理、生活造成极大的伤害。假肢和矫形器即人工(造)或工程肢体和器具,以期替代或部分恢复伤者残缺肢体的外形和功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假肢和矫形器的外形(装饰性)及其功能,无论是假肢和矫形器的研制、佩戴、训练、矫正、调试等,都与解剖学知识密不可分,所以人体解剖学是专业从事假肢和矫形器工作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课程。(二)假肢与矫形器对解剖学的要求医学人体解剖学根据不同需求大致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前者把人体按功能划分为若干系统进行描述,以期建立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后者是把人体分成若干局部,描述各个局部的层次、结构、比邻关系、血管神经走行方向、体表标志、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等,强调解剖学知识的翔实性和应用性,是临床诊疗和手术必备的知识体系。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各有所长。对于从事假肢和矫形的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基本的系统解剖学知识,如系统解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运动系统、周围神经和重要血管的分布与走行。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习掌握四肢和脊柱的局部解剖学,突出骨关节形态结构与关节运动方式整合以及骨骼肌与神经系统功能的内在联系。骨关节形态结构与关节运动方式是运动轴、运动平面、运动链等之间的关系,2第一章功能解剖学是假肢与矫形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一般医学院校教授的解剖学只是从一般骨的形态结构到骨连接的描述,与各关节运动方式联系不多。将各关节形态与运动方式整合学习可以加深对关节形态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同时将关节活动与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动作、关节运动进行纵向联系,如上肢运动形式的梳头、洗脸、刷牙;下肢运动形式的步行、如厕与上下楼梯等,通过了解日常生活活动对关节运动的要求,有利于增加对骨关节形态结构与动作完成关系之间的重要性理解。掌握四肢、躯干肌肉起止点、功能、神经支配、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训练等知识,以便在了解骨骼肌运动及损伤后功能障碍基础上加深对骨骼肌形态与功能的理解,为康复评定与运动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人体的分部与器官和系统为了学习方便,通常将人体分为5个部分,即头部(head)、颈部(eck)、躯干部(tuk)、上肢(uerlim)和下肢(lowerlim)。头部可进一步分为颅、面部;颈部分为颈、项部;躯干部可分为背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部。上肢可分为肩部、臂部、前臂和手;下肢可分髋部、股部、小腿和足。人体结构和机能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cll)。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被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tiue),人体共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称器官(orga)。许多器官一起,共同完成一系列相似的生理功能,称系统(ytem)。人体有九大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全部系统组合成完整的人体(humaody)。(四)解剖学姿势与方位术语为了正确描述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和描述用语。1.解剖学姿势(aatomicaloitio):是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见图1-1-1)。描述人体的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即使观察的客体、标本或模型是俯卧位、仰卧位、横位或倒置,甚至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仍应按人体的标准姿势进行描述。2.面:人体或任一局部均可在标准姿势下作相互垂直的三个切面(见图3医学基础YiXueJiChu1-1-2)。(1)矢状面(agittallae):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为正中面(medialae),它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2)冠状面(coroallae):按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其断面为冠状面。(3)水平面(horizotallae):按与身体长轴垂直的平面,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3.轴:按照解剖学姿势,人体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轴。(1)冠状轴(coroalaxi):为左右方向与上述两轴相垂直的轴。(2)矢状轴(agittalaxi):为前后方向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3)垂直轴(verticalaxi):为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4.方位术语:即空间关系的描述语。(1)上和下(uerioradiferior):靠近头的为上;靠近足的为下。矢状轴垂直轴冠状轴冠状轴矢状轴矢状面冠状面垂直轴图1-1-1解剖学姿势图1-1-2人体的轴和面第一章功能解剖学(2)前和后(aterioradoterior):靠近腹面的为前或腹侧;靠近背面的为后或背侧。(3)内侧和外侧(medialadlateral):靠近正中面的为内侧;反之为外侧。(4)浅和深(uerficialaddee):接近身体表面和器官表面者为浅;远离的为深。(5)内和外(iteraladexteral):凡属空腔器官,靠近腔的为内;远离腔的为外。(6)近侧和远侧(roximaladdital):接近躯千的为近侧;远离的为远侧。(7)胫侧和腓侧(tiialadfiular):即小腿的内侧和外侧。(8)尺侧和桡侧(ularadradial):即前臂的内侧和外侧。二、骨骼骨骼是指全身骨与骨联结的总称。骨骼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起着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见图1-1-3)。骨(oe)是一类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外被骨膜,内含骨髓,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活体骨有生长发育和自我修复再生的能力。成人共有206块骨,约占体重的20%。按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3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还有6块听小骨。(一)骨的分类按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见图1-1-4)。1.长骨(logoe):呈长管状,骨骨两端膨大的部分称骺,中间为干(体)。骨干表面有1一2个血管出入的孔,称滋图1-1-3全身骨骼5···试读结束···...

    2022-10-15

  • 周旋IASTM—筋膜刀康复价值2699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简介IASTM-利用康复工具进行软组织放松。课程不仅仅是以我个人作为一名康复师的亲身“实践”经验,更多的是利用相关科学文献的汇总来进行有科学依据内容。真正可以自己学习操作的康复训练。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以周旋个人作为一名康复师的亲身“实践”经验,而是利用相关科学文献的汇总来进行有科学依据的讲解。这个课程目的是让学员从根本上理解康复治疗方式,每个调整方式的目的以及牵涉到的不同感应器和神经系统相对的反应,而不是仅仅去模仿物理治疗动作方式。周旋IASTM—筋膜刀康复视频截图课程目录IASTM—筋膜刀康复IASTAM筋膜刀—肩胛提肌上斜方肌IASTM筋膜刀—三头肌IASTM筋膜刀—三角肌IASTM筋膜刀—内收肌(2)IASTM筋膜刀—内收肌IASTM筋膜刀—小腿IASTM筋膜刀—手臂组织液回流IASTM筋膜刀—气罐股二头肌IASTM筋膜刀—气罐股四头肌IASTM筋膜刀—竖脊肌IASTM筋膜刀—股二头肌IASTM筋膜刀—股后肌群IASTM筋膜刀—股四头肌IASTM筋膜刀—肩内收肌群阔肌IASTM筋膜刀—肩胛提肌上斜方肌IASTM筋膜刀—肱二头肌IASTM筋膜刀—育脊肌IASTM筋膜刀—背阔肌IASTM筋膜刀—胫骨前肌IASTM筋膜刀—胸肌IASTM筋膜刀—腹外斜肌IASTM筋膜刀—足底筋膜IASTM筋膜刀—足踝组织液回流手动治疗—三头肌手动治疗—肩胛下肌手动治疗—腰大肌-胸大肌手动治疗—腰大肌胸小肌手动治疗-小腿胸小肌手动治疗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10-09 肱三头肌筋膜 三角肌筋膜

  • 《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倪光夏,顾一煌|(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作者】倪光夏,顾一煌【页数】71【出版社】上海: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21.03【ISBN号】7-5192-7982-0【分类】肺炎-并发症-中医学-康复医学-手册【参考文献】倪光夏,顾一煌.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21.03.图书目录:《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内容提要:本手册在充分研究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技术及临床经验,提出推荐康复方式以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为主,推荐方法全面、安全、便于操作,也推出了部分现代康复手段,旨在让重症肺炎并发症患者即使居家也可得到安全、及时、便利、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干预,也可作为医务工作者在采取康复手段时的参考。《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康复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章重症肺炎概述001第新冠肺炎属于严重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可经多种章渠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高龄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且病情进展快。重症肺炎概述重症肺炎是指伴有呼吸衰竭或其他系统明显受累表现的肺炎,其血流动力学不稳或需要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病情危重,患者预后较差。重症肺炎既可见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以重症监护病房内获得的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更为常见。重症肺炎临床表现与一般肺炎相比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临床特点为:(1)大部分患者以支气管肺炎为主,以细支气管病变为中心发展,多肺叶受累。(2)高龄患者长期卧床或因各种原因常并发吸入性肺炎,引起感染发生。(3)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感染概率更高。(4)多为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发病。(5)表现为慢性活动性病变,并发急性期渗出、坏死以及多系统损害等,需分清标本缓急。(6)终末期常合并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是死亡的重要诱因。重症肺炎的病理形态改变是各种各样的,取决于病原体、宿主的基础免疫状态、抗生素治疗以及感染发生至组织学检002查的时间等。重症肺炎早期可见毛细血管充血伴粒细胞数量增加,肺泡腔可见纤维素渗出。中期可见肺泡腔内出现纤维肺炎素、少量红细胞和若干粒细胞。后期可见大多数肺泡内充满粒发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碎片,炎症广泛融合,偶见组织坏死。恢复期可见炎症渗出消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康复手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指出:新冠肺炎肺脏呈不同程度实变,实变区主要呈现弥漫性肺泡损伤,部分心肌细胞、全身主要部位小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以及食管、胃、肠黏膜、睾丸等也出现了病理改变。重症患者表现为全身性、多系统损害的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病理学基础。重症肺炎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有的特征,既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又需要重视患者基础支持及后期康复。第二章重症肺炎并发症003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诱发多种并发症往往是导致死亡第二章的主要原因。年龄和基础病是重症肺炎主要的高危因素。从病原学角度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耐药菌株增加、不典型菌感染增加、二重感染菌种增加、混合感染增加等都是其治疗困难、并重症肺炎并发症发症多的重要因素。重症肺炎并发症主要以肺部损伤为首,进而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以及细菌、毒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作用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以致发生全身微循环障碍。除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功能衰竭、循环障碍、肝肾功能损害,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由于重症肺炎涉及全身多器官的损伤,所以临床症状也是纷繁复杂,但根据现有文献及临床报道,重症肺炎恢复期患者主要以心。肺功能损伤为主,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气喘、咯痰、乏力等。此外,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影响也较大,可表现为食少纳呆、腹泻、便秘、口干、头身困重、躯体疼痛、失眠、抑郁、焦虑、多汗等,还有部分患者可见泌尿生殖系统损伤,表现为小便异常、月经不调、性功能下降等。新冠肺炎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大部分早期以发热、乏力、干咳、咽痛、鼻塞、流涕以及其他多系统的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酸中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类似于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新冠肺炎并发症的诊治应当借鉴重症肺炎的并发症处理。004对此类患者而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进一步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重症肺炎并发症中医认为,其并发症的产生主要由于外感六淫,正气不足。如正胜邪退,则本病渐趋好转;如正不胜邪,则易发生严医康复手重证候,如热入营血、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血热妄行等。若邪盛正衰,则可出现阳气欲脱,阴液骤耗的阴竭阳脱之危证。第三章重症肺炎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方法005第章重症肺炎在中医学范畴中主要辨证分为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两种类型。为了便于患者掌握自身状况特点,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本手册尽量使用临床症状,辨证分型较少使用。对重症肺炎并发症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恢复效果,促进康复,表现为:①尽快改善心、肺等多脏器功能,重症肺炎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②提高免疫力;③减轻体力活动不足对机体的负面影响;④提高全身耐力水平;⑤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和情志障碍;⑥提高生活质量。重症肺炎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方法以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为主,包括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气功康复疗法、饮食疗法、中医情志及起居调理康复方法等。此外,本章还提供了针对心肺功能训练的现代康复方法。第一节针灸疗法针灸方法包括针刺、艾灸、穴位敷贴、拔罐、耳针疗法等。其中耳针疗法由于其自身具有特殊的穴位系统,需另立,其余4种针灸疗法的取穴可通用。上述各种针灸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宜针则针、宜灸则灸,或针灸并用,或配合拔罐、穴位敷贴、耳针等。各种针灸方法均要严格参照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其中,针刺疗法、穴位敷006贴等必须在医疗康复场所由医者操作,其余方法也可在医者严格指导下由患者居家进行自我干预,建议居家患者以选用肺炎艾灸为主。并发一、基础取穴康复手册基础取穴穴位: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关。二、随症配穴在基础取穴基础上,重症肺炎恢复期患者随症配穴情况如下:症见气短乏力、动则汗出、精神倦怠等,配肺俞、膻中、关元、神阙。症见胸痛、咳嗽、咳痰不利或伴气喘等,配膻中、天突、肺俞、膏肓、尺泽。症见胸闷、心悸、烦躁、失眠、多汗等,配心俞、厥阴俞、神门、三阴交。症见头身困重、疼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或便秘等,配大椎、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症见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等,配肝俞、胆俞、期门、阳陵泉、照海。···试读结束···...

    2022-09-29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