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琚晓燕:家庭治疗技术与应用 基本理论+核心概念+技巧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琚晓燕家庭治疗技术与应用基本理论+核心概念+技巧琚晓燕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联合培养心理学博士,师从全世界TOP20的心理学家ThomaBradury教授《家庭治疗技术与应用》家庭治疗诞生于20世纪后半叶,通过学习"家庭治疗技术与应用"这一课程,咨询师可以学习到如何帮助家庭成员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然后共同努力并一起去改变,以达到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效果.文件目录01家庭治疗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01家庭治疗的历史沿革.flv01家庭治疗的历史沿革.df02家庭治疗与个体治疗的区别.df02家庭治疗与个体治疗的区别.flv02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01家庭系统论及演示.df01家庭系统论及演示.flv02依恋理论.df02依恋理论.flv03家庭生命周期理论.flv03家庭生命周期理论.df04家庭生命周期演示及小结.flv04家庭生命周期演示及小结.df03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01关注人际背景.df01关注人际背景.flv02人际互补性.df02人际互补性.flv03循环因果.df03循环因果.flv04症状的意义.df04症状的意义.flv05关注过程而不是内容.flv05关注过程而不是内容.df06代际传递.flv06代际传递.df04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01核心概念之家庭结构.df01核心概念之家庭结构.flv02核心概念之子系统.df02核心概念之子系统.flv03核心概念之界限(一).df03核心概念之界限(一).flv04核心概念之界限(二).df04核心概念之界限(二).flv05核心概念之界限(三).flv05核心概念之界限(三).df06核心概念之三角化(一).df06核心概念之三角化(一).flv07演示:跨代联盟的三角关系.df07演示:跨代联盟的三角关系.flv08核心概念之三角化(二).df08核心概念之三角化(二).flv09核心概念之权力等级.df09核心概念之权力等级.flv10概念的深化、课堂讨论(一).flv10概念的深化、课堂讨论(一).df11概念的深化、课堂讨论(二).flv11概念的深化、课堂讨论(二).df05结构式家庭治疗技巧和评估步骤01结构式家庭治疗技巧(一).df01结构式家庭治疗技巧(一).flv02结构式家庭治疗技巧(二).df02结构式家庭治疗技巧(二).flv03结构式家庭治疗技巧(三).flv03结构式家庭治疗技巧(三).df04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评估)步骤(一).df04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评估)步骤(一).flv05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评估)步骤(二).df05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评估)步骤(二).flv06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评估)步骤(三).df06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评估)步骤(三).flv06结构式家庭治疗案例分析01案例解析评估步骤(一).flv01案例解析评估步骤(一).df02案例解析评估步骤(二).flv02案例解析评估步骤(二).df03案例解析分享讨论.df03案例解析分享讨论.flv07萨提亚家庭治疗的信念与目标萨提亚家庭治疗的信念与目标.df萨提亚家庭治疗的信念与目标.flv08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评估工具01评估工具一:内在冰山.df01评估工具一:内在冰山.flv02演示:冰山访谈.df02演示:冰山访谈.flv03评估工具二:求生存的应对方式(一).df03评估工具二:求生存的应对方式(一).flv04评估工具二:求生存的应对方式(二).df04评估工具二:求生存的应对方式(二).flv05评估工具三:探索原生家庭的影响.df05评估工具三:探索原生家庭的影响.flv09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技巧和步骤01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技巧和步骤.flv01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技巧和步骤.df02案例演示.df02案例演示.flv03案例演示之角色扮演.df03案例演示之角色扮演.flv04案例讨论.df04案例讨论.flv05课程小结.flv05课程小结.df10家庭治疗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案例01结婚四次,她为谁结婚(案例).flv01结婚四次,她为谁结婚(案例).df02结婚四次,她为谁结婚(雕塑).df02结婚四次,她为谁结婚(雕塑).flv03结婚四次,她为谁结婚(解析).flv03结婚四次,她为谁结婚(解析).df...

    2023-03-25 家庭治疗萨提亚 家庭治疗萨提亚模式的基本信念

  • 《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 从创伤疗愈到日常养育》(美)丹尼尔·A.休斯(Daniel A. Hughes)作;孙寒,陈东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从创伤疗愈到日常养育》【作者】(美)丹尼尔·A.休斯(DaielA.Hughe)作;孙寒,陈东辉译【页数】390【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1【ISBN号】978-7-5520-3317-5【价格】69.80【分类】家庭-心理疏导【参考文献】(美)丹尼尔·A.休斯(DaielA.Hughe)作;孙寒,陈东辉译.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从创伤疗愈到日常养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从创伤疗愈到日常养育》内容提要:《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从创伤疗愈到日常养育》内容试读第一章依恋依恋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它反映了从婴儿期到老年的一系列研究,也影响了人类活动大多数领域的发展与功能(CaidyamShaver,.2008)。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发展的理解,与心理健康(metalhealth入、卫生(health入、教育、婴儿期(ifacy入幼儿期(earlychildhood)、养育(aretig入社会服务(ocialervice)和老龄化(agig)等相互交织的领域密不可分(Cicchetti,Toth,amLych,1995Sroufe,Egelad,.Carlo,amColli,2005)。希望这本书能更清楚地展示依恋在心理治疗,尤其在家庭治疗领域的重要性。依恋理论和研究:核心原则、元素及其在治疗上的启示1.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之一便是向依恋对象寻求安全感。这在婴儿期最为明显,婴儿最初几年的发展非常依赖父母或其他照顾者(caregiver)。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从创伤疗愈到日常养育Attachmet-FocuedFamilyTherayWorkook安全感始于孩子的身体健康(hyicalwell-eig),包括食物、水、住所、衣物、保护身体免遭伤害(rotectiofromhyicaldager),也涉及儿童的心理健康(ychologicalwell--eig)。孩子依靠父母获得社会和情感参与(ocialademotioalegagemet)的经验,这对神经-心理一生物的发展(euroychoiologicaldevelomet)至关重要。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从建立父母与治疗师之间的安全感开始,然后再由父母与治疗师一起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治疗的一个中心目标是帮助父母更好地意识到孩子的安全需求,并帮助父母获得保证孩子在亲子关系生活中能感受到习惯性安全感(ahaitualeeofafety)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帮助父母更好地意识到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彼此的安全需求,以及他们自己生命的安全需求。2.近年,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为依恋理论及其研究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与验证。当个体处于人际关系状态时,大脑与心理的运转状态最好。有些理论家甚至将人脑形容为“双向脑”(dyadicrai),当我们与那些让我们感到安全又有兴趣的人一起探索时,大脑发展得最好,功能也运作得最好(Foha,Siegel,,amSolomom,2009:Schore,.2001Siegel,2001)。年幼儿童的大脑在社会情感文化方面的学习(ocial--emotioalculturallearig),以及大量的认知(cogitive)、生理、感觉一运动(eory-motor)方面的学习,都依赖于他和依恋对象(attachmetfigure)之间的安全感与持续接触。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通过促进家庭成员有意愿,也有能力进行这种互惠、调和、充满情感和反思的互动,从而促进他们的神经一心理一生物发展。3.亲子关系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在探索时,孩子可能会遇到意外,遇上一些让他感到害怕和不确定性的事件和物品。此时,孩子会2第一章依恋第一时间回到父母那里寻求安全一父母就是孩子的避风港(afehave)。这被称为“安全圈”(circleofecurity:Marvi,Cooer,.Hoffma,amPowell,,2002),安全基地给予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去探索,而探索可能导致的害怕又使得孩子回到那个让他感受到安全的避风港。在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中,治疗师帮助父母认识到,无论孩子的年龄有多大,当他们有压力时,如果他们能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支持,无论怎样都对孩子有益。任何时候,孩子都没有必要完全独立和独自处理事情。孩子需要发展出从自己内心和从亲子关系两方面寻找安全感的能力,并能依据当下情境判断依靠哪一种更合适。被父母责罚后,幼儿通常会向父母寻求安抚,记住这点很有帮助。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鼓励父母在管教孩子之后,主动修复与孩子的关系,这样才能让管教更有助益。4.幼儿的探索尤其是从他的社会和情感世界开始的。孩子和依恋对象的沟通过程是言语与非言语交织的、互通互惠的,依具体情景而变。孩子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人际参与模式。它们本质上是主体间性的体验。这点我将在后续章节更详尽地讨论在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中,治疗师主动运用主体间性方式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社会及情感发展。在这种互惠的沟通模式下,父母保有其威信,亲子关系也更加亲密,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安全地发展他们的自主性(autoomy)。情感一反思对话过程,是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活动的核心,本质上就是这种主体间性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关系联结和沟通的过程。5.儿童人际交往(egagemetirelatiohi)依据安全依恋的类别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以安全依恋为基础,孩子能在依靠依恋对象和依靠自我发展这两者间取得平衡。在安全依恋关系里,独立与依赖两者不分轻重。根据具体情景不同,有时需要依赖他人,有时靠自己是更好的选择。自立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从创伤疗愈到日常养育-Attachmet-FocuedFamilyTherayWorkook(elf-reliace)的频率随着个体成熟逐渐增多,然而,对他人的依赖持续一生都存在,并且非常重要。相互依存的生命之路比习惯性独立或习惯性依赖更难能可贵。个体和家庭整体之间的冲突,孩子的自主性,以及父母关于什么对孩子最好的信念,是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中的常见主题。治疗师通过区分具体行为本身和家庭成员对行为的体验,仅仅评估行为本身,并且以PACE态度对行为和对行为的体验两方面进行回应,能够同时满足家庭成员个体的自我需求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融合,而不需要牺牲其中任何一个人。6.儿童第二种人际交往模式的特点是尽量弱化依恋对象的重要性,试图回避依恋关系。当依恋对象无法被依赖,孩子会过快、过强地试图依赖自己。由于还没有发展出做到自立的必要技能,孩子便试图控制大部分周围环境,而不是参与到互通互惠的关系活动中,并最终进入僵化的恫吓与回避型交往模式(rigiditimidatioadavoidaceatter)。通常,孩子会削弱或忽略情感的重要性,只是试图依靠认知的方式(cogitivearoach)来做决定、指导自己的人生。在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中,治疗师会先从父母的依恋史(theattachmethitoryofthearet)中探索他们这些回避型交往模式的可能根源。接着,治疗师会与父母和孩子一起探讨是什么想法、情绪和期待导致了这类反应模式,与此同时,进一步帮助他们感受更深的情感亲密带来的安全感,而这些依然不会牺牲个体的自立能力。7.儿童第三种人际交往模式的特点是尽量弱化自立能力的重要性,他们焦虑地黏着依恋对象。过度迷恋依恋对象的孩子无法发展自立能力。他们很焦虑,因为依恋对象时而在场,时而不在场,他们很害怕失去,依恋对象不能始终如一地发挥作用和予以回应,这样,孩子无法进入一种安定第一章依恋状态(thealaceofecurity)。这些孩子被描述为“太黏人”,尽管这并不准确。他们其实只是在焦虑地依恋着。在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中,治疗师会先从父母的依恋关系发展经历中探索这些焦虑模式的可能根源。接着,治疗师会与父母和孩子一起探讨是什么想法、情绪和愿望导致了这类模式,同时进一步帮助他们安全体验个性化与自立,而不牺牲他们情感亲密的能力。8.儿童第四种人际依恋模式的特点是无法发展出一致的人际模式,他们既无法处于安定的平衡状态,也没有过度依靠自己(overreliatotheelf)或过度依赖父母。这些孩子在面对任何压力时,都有可能变得极为混乱与失调,他们极端地需要控制所有的环境,以应对压力。对于无法把控的压力,他们常常体验为创伤(trauma),从而导致普遍功能障碍(ervaivedyfuctioig)。这类孩子也是内隐(iteralizatio)或外显(exteralizatio)心理健康问题(metalhealthrolem)的风险人群。在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中,治疗师缓慢而谨慎地参与治疗家庭,帮助父母建立起安全感后,继续帮助父母与孩子一起建立起安全感。混乱型依恋模式(diorgaizedattachmetatter)的形成,通常是因为当孩子的依恋行为过于强烈时,父母被孩子吓到了,或者孩子被父母恫吓到了。因此,我们需要在治疗中一起探究父母究竟如何面对孩子的恐惧、愤怒、绝望或羞耻,而这又通常会追溯至父母小时候的依恋史。由于这种类型的孩子没有发展出自立能力,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治疗过程,症状才能缓解。又由于孩子也没有发展出依靠他人的能力,要发展出信任和依赖依恋对象的能力也会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面对孩子的挑战,父母还可能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去安全探索该如何与他们互动。9.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依恋方式发展成为关于自我与他人的内在工作5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从创伤疗愈到日常养育Attachmet-FocuedFamilyTherayWorkook模型(ierworkigmodel)。这些内在工作模型成为影响我们内心世界的基本假设和感知(包含思维、感觉,甚至记忆),涉及自我价值感(eeofelf-worth)、入胜任力(cometece)、爱的能力(lovaility)和价值观,引导我们的情绪觉察(emotioalawaree)与表达,也引导着我们反思能力的重点与边界。这些内在工作模型成为我们力量和自信的来源,让我们开放、灵活地对待自我与关系的发展。它也可以是僵化或混乱状态的源泉,让我们经常预测困难,逃避发展的机会。在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中,治疗师运用情感一反思对话安全地探索父母和孩子的内在工作模型。每个成员的内部工作模型的独特性被接纳,并被视为每个成员给家庭带来的丰富贡献的来源,而不是被视为对家庭的威胁。10.安全依恋源于父母能稳定地提供有效、敏感的回应,尤其当孩子的依恋行为被激活时。当父母在孩子受到惊吓或脆弱时给予了安抚(comfort)与支持,安全依恋就会形成。当孩子在脆弱状态得不到安抚时,要么变得过度理性(回避模式)来降低情绪对他们的影响,要么变得被情绪支配(焦虑模式)。假若长期缺乏依恋对象的安抚与支持,或压力太过巨大,孩子则可能陷入一种既不能依靠自己,也不能依靠依恋对象的混乱模式中。在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中,治疗师探索孩子对痛苦的反应,在家庭依恋史的背景下,将这些反应正常化,并探索是否有更合适的应对压力的方式。治疗师也需要探索父母应对压力的反应模式,帮助他们以合适的方式更灵活、更有效地应对孩子的压力。11.安全依恋关系(ecureattachmetrelatiohi)非常适合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紧张和失调的情绪,如恐惧、焦虑、绝望、愤怒、羞愧和悲伤。通6···试读结束···...

    2023-01-10 家庭治疗 疗愈心得体会 家庭治疗疗法

  • 《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德)瑞纳·史汶,(德)安德里亚斯·弗里斯泽尔著;任洁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作者】(德)瑞纳·史汶,(德)安德里亚斯·弗里斯泽尔著;任洁译【页数】144【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ISBN号】978-7-5520-3197-3【参考文献】(德)瑞纳·史汶,(德)安德里亚斯·弗里斯泽尔著;任洁译.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内容提要:该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家庭式系统治疗的操作理念和模式,里面有大量的实例,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家庭中不可能只有一个人出问题,一定是整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从系统的观点,资源取向的角度,从家庭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本书文字优美是用文学的语言讲述专业的理论,像一本故事书,又像一本散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可以将其当作入门读物,也可以当作一本手册,非专业的人士可以将其当作一本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自己及自己家庭的科普读物。所有人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对于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随之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这本书将会给你带来一些思考,或者可以帮你解决你现在所遇到的难题。《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内容试读绪论:我们的初衷施耐德(Scheider)夫人与她l0岁的儿子拉尔斯(Lar)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拉尔斯一直很沮丧,不愿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非常糟糕。于是她给一个以系统治疗为主的咨询中心打电话,并很快得到回复,咨询中心邀请她们全家来参加初始访谈。施耐德夫人对此颇感惊讶,她认为这是她儿子自己的问题,此外她还说:“他已经因此而感到羞愧,然而现在还要开诚布公地去谈?这可就不再是他个人的事情了啊!”治疗师表示理解,并尊重这位母亲保护孩子的初衷,但是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治疗师了解到,拉尔斯的两个姐姐也知道此事。治疗师认为,她们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甚至有其他好的解决办法!施耐德夫人想再征求一下她丈夫的意见。终于:全家人坐到一起进行了初始访谈。几乎所有人第一次来找系统治疗师或者咨询师时,都会像施耐德夫人那样感到诧异:不总是这样,但是通常家庭成员会同时受邀参加访谈,咨询师认真听取所有人的意见,而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只谈问题,而且治疗师对家里人引以为豪的其他事情也一样充满兴趣。面对疾病和窘境,系统治疗师更喜欢谈论解决方法。“系统治疗和咨询”,乍一听似乎让人有点费解,但换成“家庭治疗”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许多杂志都曾对此进行过报道,因此在公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这种疗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而后在全球迅速地蔓延开来。在德国,它被成千上万的心理学家、医生、社会教2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育工作者运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如:咨询中心、免费诊所、医院、儿童青少年服务机构等,甚至在其他领域,如:解决组织、团体、督导、客卿和调节过程中的冲突,系统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应用,并成功改变了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个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系统咨询师认为,当问题出现时,不仅仅要去注意:“问题的主体”(天生好斗的儿子、热衷于减肥的女儿、意志消沉的父亲、难以相处的同事、问题颇多的学生),而且还要考虑到其家庭、工作团队,甚至“问题主体”的其他环境,这是非常有益的。这种环境被系统学家称为相关的“情境”。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①(BertoltBrecht)曾富有诗意地描述道:无果的果树因不结果而遭责骂,而谁曾探究土地的贫瘠?折断的桠权因枯木朽株而遭责骂,难道不是大雪的重压?一直以来,系统治疗师工作的出发点是:没有任何一种行为能够在脱离系统和社会背景的情况下得到理解和改变。他们如同优秀的果农一样深知:每一棵果树都是与土壤、雨雪、阳光、风、蜜蜂和周边的果树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我们写这本书的内容和初衷。30年来,本书的两位作者一直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与家庭、儿童、青少年、学校、工作团队、管理者或组织共同工作。参与者往往通过①BertoltBrecht(1898一1956),德国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创立并改变了叙事戏剧,或日“辩证戏剧”的观念,是当代德国享有世界盛誉的著名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创作作品有《马哈哥尼城的兴衰》《三分钱歌剧》《屠宰场里的圣约翰娜》和《巴登的教育剧》等。(源于网络)1绪论:我们的初衷3亲身体验,对系统式方法和工作方式产生兴趣,变得好奇,并想要对此有更多的了解。20多年来,我们在高校和我们的机构举办了多期进修培训班,许多学员也不断地问我们:“应该送给伴侣或朋友哪本书,才能使他们了解我们所做的一切?”关于系统疗法,现在有许多优秀的书籍,也有许多人对此感兴趣,但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书却很难读下去,也很少有人最终将这些简单实用的内容编撰成书,像系统咨询师那样说明他们工作的目的和系统疗法的益处。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来拾遗补缺。树长得好不好,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我们希望通过众多例子使您更详尽的了解这种咨询方式,如果这有助于您的思考,使您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我们将非常高兴。或许通过某个或者多个例子的说明,您甚至会发现,它碰巧能解决某个正困扰您的问题。4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我们将给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以协助您了解在遇到棘手的情况时,如何寻求好的解决办法,使您认识系统疗法中一些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容易使用到。倘若这些不足以使问题迎刃而解,我们还可以告诉您如何寻求专业的帮助。常。1.1究竟什么是系统式治疗和咨询常在系统疗法研究和实践走过的50年中,根据不同的工作领域和科学背景,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系统研究方法,但以下的基本原则对所有系统式治疗工作者都是通用的:社会环境因素应囊括在内。各种问题和困扰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当出现问题的时候,系统治疗师并不是只与患者个人进行交流,而是邀请家庭成员,有时候甚至是邀请一些朋友和其他重要的相关人员一起交流。在此时能够观察到,这些人此时此刻是如何相互交流的,交流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困难是如何固着的。尝试着去理解病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是怎样运作的,并邀请他们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如果周围的人不便参与进来,那么在系统治疗方法中也有其他的方法,在无须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将来访者的生活环境纳入治疗中。所有的症状都是有功能的。在系统治疗师眼中,症状和问题不是缺陷和行为不当,而是当前或过去对走出困境的一次失败的尝试。您需要一一询问,在当前或过去的生活关系中相关症状的意义和作用。资源和优势的核心作用。在系统式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我们不应去罗列患者的缺点(这些患者自己早已考虑到了),而应集中考虑资源和优势所在,考虑成功的方面,以及那些尽管存在问题但仍令人欣喜和可取的地方。这样我们就会颇有所获。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长时间探究问题。系统治疗师坚信,即使在1绪论:我们的初衷5最困难的情况下,尽快着手寻找解决办法,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谈论问题。对问题关注越大,个体的优势和创造力丧失得也就越多:就像一只家兔在蛇面前会僵掉一样。这在系统疗法中被称作问题的昏迷状态。充分利用病人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系统治疗师要充分关注病人的能力,利用和提升它,要设法使治疗和咨询有助于病人的自我救助,促使他们利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余下的任务。本质的改变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病人应学会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咨询师或治疗师。因此一般来说,几次访谈已经足以达到持续的成效。最后对系统式治疗和咨询两者的共性和差异作几点说明。治疗针对的是患病的人群(根据社会法律的规定)。咨询的对象是处于危机中的人,向有问题或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旨在从教育、伴侣关系和生活形态中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治疗师通常在诊所和医院工作,而咨询师则在咨询室(顾名思义)、社会机构和健康服务机构就职。咨询也可针对一些个人生活以外的问题。当工作团队在遇到困难以及在改善措施上产生分歧时,可以采用督导的方式。这也适用于领导者处理他们的问题或者职工处理他们职场上的困难,这时我们称之为客卿(Coachig)①。咨询和治疗的原因可能是千差万别的,但任务是类似的,它们主要改变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感受这个世界,我们情绪的反应如何,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怎样与世界沟通。也就是说,当我们觉得走投无路时,如何使我们关系中的经验可以发挥治疗的作用,找到新的出路。这就是为什么系统疗法和咨询的过程非常相似的原因。两种方法采用的是同样的工作方法,在概念、资源和解决依据方面的基本认识相同,工作的原则同为“帮助自救”。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有时候用同一①coachig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是一种短期服务,帮助客户自己找到解决方案。在系统式coachig中,客户既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拥有自己所需的所有资源,也可以被解释为“短期辅佐,指点发展”。本书中均音译为“客卿”。6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个概念而有时候用另一种说法的原因。常1.2本书阅读指南将本书可以从前到后按顺序阅读,也可以信手翻阅。每一章相对独立,都会给您介绍一些想法、启示和一些意想不到的点子,或者也许会提出一些其他的问题,令您手不释卷。如果您对系统式治疗的起源,它的鼻祖之类的内容感兴趣,那么您将在2章中会得到一些提示。3章介绍的是系统疗法的主要方法和原则。在本章可以大概了解到系统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对基础的理解非常重要。接下来的章节都是以本章为基础的。应用的部分在4章中将会有所描述。当然这只是选择性的,但足以说明其适用的范畴。5章是系统疗法的宝典。在本章中,我们收编了日常生活中自我救助的具体方法。您可以获得建议和启示,解决与您息息相关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在6章以及7章中接着提到了一些建议,在哪里可以找到系统式治疗以及如何找到相关的培训。此外,我们还推荐了一些选读书目和文献,从而我们可以从其他途径汲取相关知识,进一步地阅读和深化。每一章的最后是一些自我实践的小贴士和小方法。系统治疗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自我救助”,通过这些建议的练习,您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充满力量地面对某些生活状况,您甚至还能成为采用系统治疗法自我救助的专家。祝您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最后要提的是本书信息的来源。没有哪一种思想是无源之水,脱离产生的环境,系统理论也将不复存在。本书中所介绍的一些想法和练习要归功于其他的同事们,是他们在自己的著作、讲座和座谈中给我们做了详尽的介绍。我们将主要采用的信息汇编在最后一章中。其他···试读结束···...

    2022-09-15

  • 克洛·麦迪尼斯博士:策略派家庭治疗师国际授证课程价值19800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介绍ChloeMedii博士教授的战略家庭治疗师国际认证课程官网售价19800元Dr.ChloeMedii是StrategicFamilyTheray的创始人,从年轻到今年80多年来,ChloeMedii博士毕生致力于战略家庭疗法的研究和应用,并出版了多本关于家庭疗法的学术著作。同时,ChloeMadii博士是美国心理学特别贡献奖的获得者,由美国心理学会(APA)评定,大师治疗师(MaterTherait)已在全球开设,策略性家庭治疗工作坊深受学生喜爱。ChloeMedii博士经历和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成长和蜕变,对家庭世界和面临的困难有着深刻的理解。ChloeMedii博士培训了超过100,000名治疗师。,着有7本专业书籍,担任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的主管,无疑是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能够成功邀请到ChloeMedii博士,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她曾到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任教,但从未到过中国。但是,战略家庭治疗法非常适合用于中国式家庭的“爱恨关系”。家庭策略治疗常被比作家庭治疗的“灵丹妙药”,因为无论多么困难的问题、复杂的家庭关系、强大的抗拒力,都可以用在家庭策略治疗中,并得到解决。.而且这种能力不是少数人具备的天赋。经过系统的训练,你也可以拥有这样的能力,将策略疗法与家庭疗法相结合,突破家庭疗法的难关!这么稀缺的资源课程,不用去美国旅游,在线就行!课程目录和下载链接在文章底部课程目录战略性家庭治疗师国际认证课程2022-03-26art1.m42022-03-26art2.m42022-03-26art3.m42022-04-02art2.m42022-04-02art1.m42022-04-09师明老师.m42022-04-09理论解释.m42022-04-09问答互动.m42022-04-16理论解释.m42022-04-16问答互动.m42022-04-23史明导师.m42022-04-23理论解释.m42022-04-23问答互动.m4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4-28 家庭治疗博士 家庭治疗研究院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