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民歌研究与赏析》《普洱本土民歌研究与赏析》编委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普洱民歌研究与赏析》【作者】《普洱本土民歌研究与赏析》编委会编【页数】140【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9【ISBN号】978-7-5482-3603-0【分类】民歌-研究-普洱【参考文献】《普洱本土民歌研究与赏析》编委会编.普洱民歌研究与赏析.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9.图书封面:赏析》内容提要:本书以音乐人类学为视角研究了普洱地区的人文风貌、历史民俗、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元素与当地民歌的关系。全书以民歌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系统的研究了普洱地区人文风俗和自然环境对民歌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山水与音乐,人文与音乐的关系。同时,书中还介绍了《阿佤人民唱新歌》《婚誓》《木鼓歌》《阿佤姑娘的黑头发》等作品进行案例分析,使全书内容更为丰富。《普洱民歌研究与赏析》内容试读第一章普洱概况普洱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土地面积4.5万平方千米,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全市辖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个区,共103个乡镇,994个行政村。江城、澜沧、孟连、西盟4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3国接壤,国境线长486.5千米。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一湄公河纵贯全境,有国家级一类水路口岸思茅港、勐康,国家级二类口岸孟连及17条边境通道,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试读结束···...

    2022-07-23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

  • 《一生痴守,等候归来 古诗词中的等待情结》李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一生痴守,等候归来古诗词中的等待情结》【作者】李颖著【丛书名】走近古典品人生【页数】201【出版社】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8.07【ISBN号】978-7-5484-3765-9【分类】古典诗歌-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李颖著.一生痴守,等候归来古诗词中的等待情结.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8.07.图书封面:古诗词中的等待情结》内容提要:《一生痴守,等候归来--古诗词中的等待情结》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走近诗词品人生系列》之一,书中讲述了古诗词中的各种等待,有情到深处盼人归的等待,有闺阁怨女盼夫君的等待,有无奈离别叹厮守的等待,有琴音难再盼知音的等待,有壮志难酬等明君的等待,有慈母心切盼儿归的等待。古时交通不畅,通信不便,人们只能将满心的思念化成文字,不仅抒发了心中的怅惘,也给后人留下了文化瑰宝。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一生痴守,等候归来--古诗词中的等待情结》体现了古人的才情与文思,能帮助读者了解时代背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体会古代人心中的等待情结,并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一生痴守,等候归来古诗词中的等待情结》内容试读第一罩爱之深,望断天涯盼归人一生痴守,等候归来:古诗祠中的等待情结痴情空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等待一定是最虐心的爱恋。午夜睡梦中能紧紧握住你的手,清晨醒来时看见你和阳光都在,至此一生相依相伴,扶持到老,世间平淡的幸福莫过于此!然而,看似最简单不过的小确幸,却成为千百年来思妇们最奢侈的念想儿。心爱之人远行,归期难测,翘首以盼,内心焦灼,望断天涯,却终不相见。女人的坚强和执着,有时出奇地惊人。即便始终没有望见那个熟悉的身影,但她笃定:他会回来。张艺谋的电影《归来》触动人心,影片中每个月五号,女主角都会梳妆打扮,去站台等待属于她的男人“归来”。风来雨去,春去秋来。这幕情景,仿佛让人们穿越千年,窥见独倚望江楼等待夫君归来的佳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2第一章爱之深,望断天涯盼归人也许是“悔教夫婿觅封侯”。但她对他必定是充满浓浓情意的,否则她大可“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又何必匆匆地“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呢?友人折柳,情人采巅。也许在尚未离别的时间里,他们还曾一起漫步江边,一起种下一株红豆,一起浅吟低唱,然而最终,却是采巅以别,在那一个既怀念又断肠的地方等待的日子,空气中都充满了伤感的味道。独自一人时,任性的思念在翻飞。那些在岁月深处携刻着的当初美好的记忆,定会被思念的帷幔无情掀起。她的目光每每扫过那铜镜,里面分明映过他们这一对并蒂莲。触景生情的悲凉最易碎了离别人的心。他不在,她就只有等待,心有思念余温,却也不觉得孤单。她似乎已和五感讲好,只听那将带他归还的江水,只看那寄托着希望的长帆,其余一切,便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许还有那南来的归雁。然而雁子不归,他也始终没有锦书相付。那胜却人间无数的金风玉露,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相逢?那脉脉斜晖、悠悠水流,仿佛情人曾经对望的眸子,仿佛她连绵不绝的情愁,也仿佛…她逐渐远去的青春年华…天天,一日日,帆影一只只,她的心情始终都在期望的忐忑和失望的落寞中循环反复。从日出,到旧落,从希望,到无望,再到绝望。在她心中,她早已和时光定下契约:他不回来,花不必开,鸟不必啼,春天不必来,她…也不必老。只有能把他带回来的江水,仍可静静地流淌。给她时间去等待,她便能有足够的耐心。但那离家的游子,是否真能必不相负?人生最怕守着一个不知结果的希望,飘忽不定。故而痴情女子常被笑称“傻女人”。是啊,世界如此广阔,她的心、她的一生,却只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这样耗费一生的等待,可还值得?他痴心也好,负心也罢,都比不上等待一个失去了音信的人来得更5生痴守,等候归来:古诗词中的等待情结残忍。诗曰:“此心安处是吾乡。”也许,对于这样一个女子来说,所谓家园,所谓故乡,其实只系于他一身而已吧!有他在,才有心安;有他在,才有故乡;有他在,她才看得见花开听得见鸟鸣,她的春夏秋冬才有意义。她的意义,只在于他一身而已。可是生命赋予她的意义,她却抛弃了,只去祈求另一个人的意义。聪明的女子可以为爱情欢歌或落泪,但要用整个人生去等待一个无望的归期,坚守一份未知的爱情,值得吗?也许,潇洒放任一点,人会活得更好些。多希望有一个人能走近她,在那清冷的望江楼上陪陪她,轻轻地告诉她:“你看,花开了。···试读结束···...

    2022-07-17 归去来兮这首歌表达的意思 归来这首歌表达什么情感

  • 小初1-9年级统编版古诗词精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课程目录:1年级上├──01《风》朗读(一年级上).m3891K├──02《风》解读(一年级上)-窦昕.m311M├──03《江南》朗读(一年级上).m31M├──04《江南》解读(一年级上)-边筱晶.m312M├──05《咏鹅》朗读(一年级上).m3861K├──06《咏鹅》解读一年级(上)-边筱晶.m312M├──07《画》朗读(一年级上).m3883K├──08《画》解读(一年级上)-边筱晶29.m310M├──09《悯农(其二)》朗读(一年级上).m3511K├──10《悯农(其二)》解读(一年级上)-边筱晶.m311M├──11《古朗月行》朗读(一年级上).m31M├──12《古朗月行》解读(一年级上)-边筱晶.m311M1年级下├──01《春晓》朗读(一年级下).m3996K├──02《春晓》解读(一年级下)-边筱晶.m311M├──03《赠汪伦》朗读(一年级下).m31M├──04《赠汪伦》解读(一年级下)-边筱晶.m312M├──05《静夜思》朗读(一年级下).m3576K├──06《静夜思》解读(一年级下)-边筱晶.m311M├──07《寻隐者不遇》朗读(一年级下).m3488K├──08《寻隐者不遇》解读(一年级下)-边筱晶.m311M├──09《池上》朗读(一年级下).m3494K├──10《池上》解读(一年级下)-边筱晶.m310M├──11《小池》朗读(一年级下).m3560K├──12《小池》解读(一年级下)-边筱晶.m310M├──13《画鸡》朗读(一年级下).m3579K├──14《画鸡》解读(一年级下)-边筱晶.m310M2年级上├──01《江雪》朗读(二年级上).m3912K├──02《江雪》解读(二年级上)-边筱晶.m313M├──03《登鹳雀楼》朗读(二年级上).m3892K├──04《登鹳雀楼》解读(二年级上)-边筱晶.m313M├──05《敕勒歌》朗读(二年级上)-窦昕.m3775K├──06《敕勒歌》解读(二年级上)-窦昕.m39M├──07《梅花》朗读(二年级上).m3896K├──08《梅花》解读(二年级上)-边筱晶.m310M├──09《小儿垂钓》朗读(二年级上).m3984K├──10《小儿垂钓》解读(二年级上)-边筱晶.m39M├──11《望庐山瀑布》朗读(二年级上).m31013K├──12《望庐山瀑布》解读(二年级上)-边筱晶.m311M├──13《夜宿山寺》朗读(二年级上).m3901K├──14《夜宿山寺》解读(二年级上)-边筱晶.m310M2年级下├──01《村居》朗读(二年级下).m3971K├──02《村居》解读(二年级下)-边筱晶.m315M├──03《咏柳》朗读(二年级下).m3986K├──04《咏柳》解读(二年级下)-边筱晶.m315M├──05《赋得古原草送别》朗读(二年级下).m3534K├──06《赋得古原草送别》解读(二年级下)-边筱晶.m315M├──0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二年级下).m3635K├──0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解读(二年级下)-边筱晶.m316M├──09《绝句》朗读(二年级下).m3552K├──10《绝句》解读(二年级下)-边筱晶.m311M├──11《悯农》(其一)朗读(二年级下).m3509K├──12《悯农》(其一)解读(二年级下)-边筱晶.m39M├──13《舟夜书所见》朗读(二年级下).m3536K├──14《舟夜书所见》解读(二年级下)-边筱晶.m39M3年级上├──01《所见》朗读(三年级上).m3766K├──02《所见》解读(三年级上)-姚雪蕾.m310M├──03《山行》朗读(三年级上).m3912K├──04《山行》解读(三年级上)-姚雪蕾.m313M├──05《赠刘景文》朗读(三年级上).m31M├──06《赠刘景文》解读(三年级上)-姚雪蕾.m312M├──07《夜书所见》朗读(三年级上).m31M├──08《夜书所见》解读(三年级上)-姚雪蕾.m311M├──09《望天门山》朗读(三年级上).m31M├──10《望天门山》解读(三年级上)-姚雪蕾.m312M├──11《早发白帝城》朗读(三年级上).m3466K├──12《早发白帝城》解读(三年级上)-窦昕.m39M├──13《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读(三年级上).m31M├──14《饮湖上初晴后雨》解读(三年级上)-姚雪蕾.m311M├──15《望洞庭》朗读(三年级上).m31M├──16《望洞庭》解读(三年级上)-姚雪蕾.m311M├──17《采莲曲》朗读(三年级上).m3579K├──18《采莲曲》解读(三年级上)-姚雪蕾.m311M3年级下├──01《惠崇春江晚景》朗读(三年级下).m3968K├──02《惠春江晚景》解读(三年级下)-姚雪蕾.m311M├──03《绝句》朗读(三年级下).m3511K├──04《绝句》解读(三年级下)-姚雪蕾.m312M├──05《三衢道中》朗读(三年级下).m3569K├──06《三衢道中》解读(三年级下)-姚雪蕾.m310M├──07《忆江南》朗读(三年级下).m3569K├──08《忆江南》解读(三年级下)-姚雪蕾.m310M├──0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读(三年级下).m3574K├──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解读(三年级下)-姚雪蕾.m34M├──11《元日》朗读(三年级下).m3529K├──12《元日》解读(三年级下)-姚雪蕾.m39M├──13《清明》朗读(三年级下).m3592K├──14《清明》解读(三年级下)-姚雪蕾.m310M├──15《滁州西涧》朗读(三年级下).m3574K├──16《滁州西涧》解读(三年级下)-姚雪蕾.m312M├──17《大林寺桃花》朗读(三年级下).m3559K├──18《大林寺桃花》解读(三年级下)-姚雪蕾.m313M4年级上├──01《鹿柴》朗读(四年级上).m3525K├──02《鹿柴》解读(四年级上)-郭昊晨.m314M├──03《暮江吟》朗读(四年级上).m3611K├──04《暮江吟》解读(四年级上)-郭昊晨.m320M├──05《雪梅》朗读-四年级上.m3639K├──06《雪梅》解读(四年级上)-郭昊晨.m318M├──07《题西林壁》朗读(四年级上).m3576K├──08《题西林壁》解读(四年级上)-郭昊晨.m319M├──09《嫦娥》朗读(四年级上).m3606K├──10《嫦娥》解读(四年级上)-郭昊晨.m317M├──11《出塞》朗读(四年级上).m3668K├──12《出塞》解读(四年级上)-郭昊晨.m318M├──13《凉州词》朗读(四年级上)-窦昕.m3451K├──14《凉州词》解读(四年级上)-窦昕.m314M├──15《夏日绝句》朗读(四年级上).m3600K├──16《夏日绝句》解读(四年级上)-郭昊晨.m314M├──17《别董大》朗读(四年级上).m3720K├──18《别董大》解读(四年级上)-郭昊晨.m316M├──19《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朗读(四年级上).m3918K├──20《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4M4年级下├──0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朗读(四年级下).m3636K├──0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4M├──03《宿新市徐公店》朗读(四年级下).m3590K├──04《宿新市徐公店》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5M├──05《清平乐middot村居》朗读(四年级下).m3801K├──06《清平乐middot村居》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4M├──07《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朗读(四年级下).m3690K├──08《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5M├──09《蜂》朗读(四年级下).m3592K├──10《蜂》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4M├──11《浪淘沙》(其七)朗读(四年级下).m3639K├──12《浪淘沙》(其七)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8M├──13《独坐敬亭山》朗读(四年级下).m3584K├──14《独坐敬亭山》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4M├──15《芙蓉楼送辛渐》朗读(四年级下).m3679K├──16《芙蓉楼送辛渐》解读(四年级下).m315M├──17《塞下曲》朗读(四年级下).m3564K├──18《塞下曲》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5M├──19《墨梅》朗读(四年级下).m3599K├──20《墨梅》解读(四年级下)-郭昊晨.m313M5年级上├──01《示儿》朗读(五年级上).m3671K├──02《示儿》解读(五年级上)-魏梦琦.m313M├──03《题临安邸》朗读(五年级上).m3662K├──04《题临安邸》解读(五年级上)-魏梦琦.m315M├──05《乞巧》朗读(五年级上).m3671K├──06《乞巧》解读(五年级上)-魏梦琦.m313M├──07《蝉》朗读(五年级上).m3543K├──08《蝉》解读(五年级上)-魏梦琦.m316M├──09《己亥杂诗》朗读(五年级上).m3657K├──10《己亥杂诗》解读(五年级上)-魏梦琦.m314M├──11《山居秋暝》朗读(五年级上).m3757K├──12《山居秋暝》解读(五年级上)-魏梦琦.m314M├──13《枫桥夜泊》朗读(五年级上).m3669K├──14《枫桥夜泊》解读(五年级上)-魏梦琦.m313M├──15《长相思》朗读(五年级上).m3778K├──16《长相思》解读(五年级上)-魏梦琦.m313M├──17《渔歌子》朗读(五年级上).m3514K├──18《渔歌子》解读(五年级上)-窦昕.m312M├──19《观书有感(其一)》朗读(五年级上).m3605K├──20《观书有感(其二)》朗读(五年级上).m3635K├──21《观书有感(其一)(其二)》解读(五年级上)-魏梦琦.m313M5年级下├──0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朗读(五年级下).m3584K├──0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3M├──03《稚子弄冰》朗读(五年级下).m3612K├──04《稚子弄冰》解读(五年级下).m311M├──05《村晚》朗读(五年级下).m3588K├──06《村晚》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1M├──07《游子吟》朗读(五年级下).m3719K├──08《游子吟》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2M├──09《鸟鸣涧》朗读(五年级下).m3506K├──10《鸟鸣涧》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2M├──11《从军行》朗读(五年级下).m3622K├──12《从军行》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2M├──1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朗读(五年级下).m3631K├──1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4M├──1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五年级下).m3949K├──1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3M├──17《凉州词》朗读(五年级下).m3607K├──18《凉州词》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3M├──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朗读(五年级下).m3635K├──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3M├──21《乡村四月》朗读(五年级下).m3890K├──22《乡村四月》解读(五年级下)-魏梦琦.m315M6年级上├──01《春日》朗读(六年级上).m3595K├──02《春日》解读(六年级上)-郭昊晨.m314M├──03《宿建德江》朗读(六年级上).m3603K├──04《宿建德江》解读(六年级上)-魏梦琦.m316M├──0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朗读(六年级上).m3842K├──0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解读(六年级上)-魏梦琦.m314M├──0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朗读(六年级上).m3659K├──0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解读(六年级上)-魏梦琦.m315M├──09《过故人庄)朗读(六年级上).m3764K├──10《过故人庄》解读(六年级上)-魏梦琦.m315M├──11《回乡偶书》朗读(六年级上).m3606K├──12《回乡偶书》解读(六年级上)-魏梦琦.m315M├──13《江南春》朗读(六年级上).m3586K├──14《江南春》解读(六年级上)-魏梦琦.m313M├──15《书湖阴先生壁》朗读(六年级上)-窦昕.m3513K├──16《书湖阴先生壁》解读(六年级上)-窦昕.m316M6年级下├──01《迢迢牵牛星》朗读(六年级下).m3893K├──02《迢迢牵牛星》解读(六年级下)-魏梦琦.m317M├──03《寒食》朗读(六年级下).m3608K├──04《寒食》解读(六年级下)-魏梦琦.m318M├──05《浪淘沙》(其一)朗读(六年级上).m3600K├──06《浪淘沙》(其一)解读(六年级上)-魏梦琦.m312M├──07《十五夜望月》朗读(六年级下).m3628K├──08《十五夜望月》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5M├──09《长歌行》朗读(六年级下).m3947K├──10《长歌行》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4M├──11《马诗》朗读(六年级下).m3573K├──12《马诗》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4M├──13《石灰吟》朗读(六年级下).m3655K├──14《石灰吟》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3M├──15《竹石》朗读(六年级下).m3605K├──16《竹石》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3M├──17《采薇》朗读(六年级下).m3613K├──18《采薇》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6M├──19《送元二使安西》朗读(六年级下).m3621K├──20《送元二使安西》(六年级下)-解读-郭昊晨.m314M├──21《春夜喜雨》朗读(六年级下).m3774K├──22《春夜喜雨》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3M├──2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朗读(六年级下).m3552K├──2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3M├──25《江上渔者》朗读(六年级下).m3496K├──26《江上渔者》解读(六年级下)-魏梦琦.m313M├──27《泊船瓜洲》朗读(六年级下).m3596K├──28《泊船瓜洲》解读(六年级下)-魏梦琦.m312M├──29《游园不值》朗读(六年级下).m3596K├──30《游园不值》解读(六年级下)-魏梦琦.m311M├──31《卜算子middot送鲍浩然之浙东》朗读(六年级下).m3812K├──32《卜算子middot送鲍浩然之浙东》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3M├──33《浣溪沙》朗读(六年级下).m3844K├──34《浣溪沙》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0M├──35《清平乐》朗读(六年级下).m31M├──36《清平乐》解读(六年级下)-郭昊晨.m313M7年级上├──00特别放送:《天净沙.秋思》吟唱-伍兵兵.m31009K├──00特别放送:古诗词吟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伍兵兵.m3878K├──01《天净沙.秋思》朗读(七年级上).m3561K├──02《天净沙.秋思》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3M├──03《次北固山下》朗读(七年级上).m3636K├──04《次北固山下》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3M├──05《峨眉山月歌》朗读(七年级上).m3562K├──06《峨眉山月歌》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4M├──07《江南逢李龟年》朗读(七年级上).m3597K├──08《江南逢李龟年》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4M├──0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朗读(七年级上).m3558K├──10《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5M├──11《夜上受降城闻笛》朗读(七年级上).m3597K├──12《夜上受降城闻笛》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5M├──13《秋词》朗读(七年级上).m3501K├──14《秋词》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3M├──15《夜雨寄北》朗读(七年级上).m3595K├──16《夜雨寄北》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4M├──17《鹊桥仙》朗读(七年级上).m3715K├──18《鹊桥仙》解读(七年级上).m311M├──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朗读(七年级上).m3580K├──2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解读(七年级上).m312M├──21《秋夕》朗读(七年级上).m3546K├──22《秋夕》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3M├──23《七夕》朗读(七年级上).m3514K├──24《七夕》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1M├──25《潼关》朗读(七年级上).m3596K├──26《潼关》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1M├──27《观沧海》朗读(七年级上).m3828K├──28《观沧海》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4M├──2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朗读(七年级上).m3578K├──3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读(七年级上)-伍兵兵.m314M7年级下├──01《竹里馆》朗读(七年级下).m3546K├──02《竹里馆》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2M├──03《春夜洛城闻笛》朗读(七年级下).m3635K├──04《春夜洛城闻笛》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3M├──05《逢入京使》朗读(七年级下).m3644K├──06《逢入京使》解读(七年级下).m313M├──07《晚春》朗读(七年级下).m3548K├──08《晚春》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5M├──09《登幽州台歌》朗读(七年级下).m3592K├──10《登幽州台歌》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1M├──11《望岳》朗读(七年级下).m3684K├──12《望岳》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3M├──13《登飞来峰》朗读(七年级下).m3581K├──14《登飞来峰》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1M├──15《游山西村》朗读(七年级下).m3772K├──16《游山西村》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1M├──17《己亥杂诗》(其五)朗读(七年级下).m3616K├──18《己亥杂诗》(其五)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1M├──19《泊秦淮》(七年级下)朗读.m3591K├──20《泊秦淮》(七年级下)解读-伍兵兵.m313M├──21《贾生》(七年级下)朗读.m3607K├──22《贾生》(七年级下)解读-伍兵兵.m311M├──2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朗读(七年级下).m3637K├──2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2M├──25《约课》朗读(七年级下).m3832K├──26《约客》解读(七年级下)-伍兵兵.m313M├──8年级上├──01《黄鹤楼》朗读(八年级上).m3729K├──02《黄鹤楼》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4M├──03《使至塞上》朗读(八年级上).m3563K├──04《使至塞上》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4M├──05《渡荆门送别》朗读(八年级上).m3582K├──06《渡荆门送别》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9M├──07《野望》朗读(八年级上).m3676K├──08《野望》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6M├──09《钱塘湖春行》朗读(八年级上).m3768K├──10《钱塘湖春行》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1M├──11《庭中有奇树》朗读(八年级上).m3624K├──12《庭中有奇树》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5M├──13《龟虽寿》朗读(八年级上).m3668K├──14《龟虽寿》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4M├──15《赠从弟》朗读(八年级上).m3532K├──16《赠从弟》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1M├──17《梁甫行》朗读(八年级上).m3551K├──18《梁甫行》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3M├──19《饮酒》朗读(八年级上).m3595K├──20《饮酒》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2M├──21《春望》朗读(八年级上).m3781K├──22《春望》解读(八年级上).m311M├──23《雁门太守行》朗读(八年级上).m3815K├──24《雁门太守行》解读(八年级上).m311M├──25《赤壁》朗读(八年级上).m3499K├──26《赤壁》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2M├──27《渔家傲》朗读(八年级上).m3717K├──28《渔家傲》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1M├──29《月夜》朗读(八年级上).m3598K├──30《月夜》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2M├──31《浣溪沙》朗读(八年级上).m3620K├──32《浣溪沙》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1M├──33《采桑子》朗读(八年级上).m3627K├──34《采桑子》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2M├──35《相见欢》朗读(八年级上).m3559K├──36《相见欢》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1M├──37《如梦令》朗读(八年级上).m3850K├──38《如梦令》解读(八年级上)-赵宇鹏.m310M├──8年级下├──01《蒹葭》朗读(八年级下).m31M├──02《蒹葭》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m310M├──03《关雎》朗读(八年级下).m3913K├──04《关雎》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m311M├──05《式微》朗读(八年级下).m3466K├──06《式微》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m311M├──07《子衿》朗读(八年级下).m3598K├──08《子衿》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m312M├──0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八年级下).m3621K├──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m311M├──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年级下)朗读.m3651K├──12《洞庭湖赠张丞相》(八年级下)解读-赵宇鹏.m313M├──13《石壕吏》朗读(八年级下).m31M├──14《石壕吏》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m314M├──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读(八年级下).m31M├──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m313M├──17《卖炭翁》朗读(八年级下).m31M├──18《卖炭翁》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m313M9年级上├──01《行路难(其一)》朗读(九年级上).m3978K├──02《行路难(其一)》解读(九年级上)-伍兵兵.m315M├──0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朗读(九年级上).m3739K├──0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读(九年级上)-伍兵兵.m318M├──05《水调歌头》朗读(九年级上).m31M├──06《水调歌头》解读(九年级上).m317M├──07《月夜忆舍弟》朗读(九年级上).m3715K├──08《月夜忆舍弟》解读(九年级上)-赵宇鹏.m314M├──09《长沙过贾谊宅》朗读(九年级上).m3804K├──10《长沙过贾谊宅》解读(九年级上).m317M├──12《商山早行》解读(九年级上).m316M├──1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朗读(九年级上).m3894K├──1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解读(九年级上).m315M├──15《咸阳城东楼》朗读(九年级上).m3856K├──16《咸阳城东楼》解读(九年级上).m313M├──17《无题》朗读(九年级上).m3748K├──18《无题》解读(九年级上).m315M├──19《行香子》朗读(九年级上).m3708K├──20《行香子》解读(九年级上).m314M├──21《丑奴儿书搏山道中壁》朗读(九年级上).m3724K├──22《丑奴儿书搏山道中壁》解读(九年级上).m312M9年级下├──01《渔家傲秋思》朗读(九年级下).m3811K├──02《渔家傲秋思》解读(九年级下).m315M├──03《江城子密州出猎》朗读(九年级上).m3851K├──04《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九年级上).m316M├──05《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朗读(九年级下).m3841K├──06《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解读(九年级下).m317M├──07《满江红小住京华》朗读(九年级下).m31M├──08《满江红》解读(九年级下).m316M├──09《定风波》朗读(九年级下).m31M├──10《定风波》解读(九年级下).m315M├──10《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朗读(九年级下).m3917K├──1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解读(九年级下).m313M├──1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朗读(九年级下).m3818K├──1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解读(九年级下).m312M├──14《浣溪沙middot身向云山那畔行》朗读(九年级下).m3717K├──15《浣溪沙middot身向云山那畔行》解读(九年级下)-伍兵兵.m314M├──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朗读(九年级下).m31M├──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读(九年级下)-伍兵兵.m312M├──18《十五从军征》朗读(九年级下).m3903K├──19《十五从军征》解读(九年级下)-赵宇鹏.m316M├──20《南乡子middot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朗读(九年级下).m3874K├──21《南乡子middot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解读(九年级下)-伍兵兵.m312M├──22《过零丁洋》朗读(九年级).m3667K├──23《过零丁洋》解读(九年级).m312M├──24《山坡羊middot潼关怀古》朗读(九年级下).m3734K├──25《山坡羊middot潼关怀古》解读(九年级下)-伍兵兵.m312M├──26《别云间》朗读(九年级下).m3720K├──27《别云间》解读(九年级下)-伍兵兵.m318M├──28《山坡羊middot骊山怀古》朗读(九年级下).m3736K├──29《山坡羊middot骊山怀古》解读(九年级下)-伍兵兵.m315M├──30《南安军》朗读(九年级下).m3720K├──31《南安军》解读(九年级下)-伍兵兵.m312M├──32《朝天子middot咏喇叭》朗读(九年级下).m31011K├──33《朝天子middot咏喇叭》解读(九年级下)-伍兵兵.m315M├──资料初中版《大语文名师团:统编版古诗词精讲》课程资料├──10.16更新资料├──八年级《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石壕吏》.df614K├──九年级《别云间》《山坡羊middot骊山怀古》.df694K├──七年级《泊秦淮》《贾生》.df497K├──七年级《泊秦淮》《贾生》.df0_1ull├──诗词卡片├──八年级-石壕吏.jg248K├──八年级-望洞庭湖赠张丞相.jg242K├──九年级-别云间.jg216K├──九年级-山坡羊middot骊山怀古.jg319K├──七年级-泊秦淮.jg219K├──七年级-贾生.jg215K├──10.2更新资料├──八年级《关雎》《式微》.df539K├──九年级《十五从军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df603K├──七年级《望岳》《登飞来峰》.df530K├──诗词卡片├──八年级-关雎.jg243K├──八年级-式微.jg204K├──九年级-南乡子middot登京口北固亭有怀.jg255K├──九年级-十五从军征.jg250K├──七年级-登飞来峰.jg235K├──七年级-望岳.jg240K├──10.9更新资料├──八年级《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f512K├──九年级《过零丁洋》《山坡羊middot潼关怀古》.df608K├──七年级《游山西村》《己亥杂诗》.df544K├──诗词卡片├──八年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jg230K├──八年级-子衿.jg380K├──九年级-过零丁洋.jg338K├──九年级-山坡羊-潼关怀古d.jg315K├──七年级-己亥杂诗(其五).jg229K├──七年级-游山西村.jg335K├──7.24至8.21所有更新资料├──八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1M├──九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1M├──七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957K├──诗词卡片├──八年级├──八年级渡荆门送别.jg553K├──八年级-龟虽寿.jg599K├──八年级-梁甫行.jg478K├──八年级-钱塘湖春行.jg497K├──八年级上-黄鹤楼.jg493K├──八年级上-使至塞上.jg476K├──八年级-庭中有奇树.jg478K├──八年级野望.jg543K├──八年级-饮酒.jg507K├──八年级-赠从弟.jg533K├──九年级├──九年级-长沙过贾谊宅.jg591K├──九年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jg594K├──九年级-商山早行.jg538K├──九年级上-行路难.jg565K├──九年级上-月夜忆舍弟.jg479K├──九年级水调歌头.jg794K├──九年级-无题.jg571K├──九年级-咸阳城东楼.jg587K├──九年级-行香子.jg561K├──九年级-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jg608K├──七年级├──七年级次北固山下.jg580K├──七年级-峨眉山月歌.jg519K├──七年级-江南逢李龟年.jg527K├──七年级-秋词.jg513K├──七年级上-观沧海.jg539K├──七年级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jg539K├──七年级天净沙middot秋思.jg543K├──七年级-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jg567K├──七年级-夜上受降城闻笛.jg600K├──七年级-夜雨寄北.jg521K├──8月28日更新├──八年级《春望》《雁门太守行》.df529K├──九年级《丑奴儿middot书博山道中壁》《渔家傲middot秋思》.df578K├──七年级《鹊桥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df614K├──9.11更新资料├──八年级《月夜》《浣溪沙》.df531K├──九年级《满江红middot小住京华》《定风波》.df675K├──七年级《潼关》《竹里馆》.df522K├──诗词卡片├──八年级-月夜.jg464K├──八年级-浣溪沙.jg475K├──九年级-定风波.jg584K├──九年级-满江红middot小住京华.jg704K├──七年级-竹里馆.jg463K├──七年级-潼关.jg510K├──9.18更新资料├──八年级《采桑子》《相见欢》.df561K├──九年级《临江仙》《太常引》.df600K├──七年级《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df518K├──诗词卡片├──八年级-采桑子.jg253K├──八年级-相见欢.jg427K├──九年级-临江仙middot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jg435K├──九年级-太常引middot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jg424K├──七年级-春夜洛城闻笛.jg239K├──七年级-逢入京使.jg408K├──9.25更新资料├──八年级《如梦令》《蒹葭》.df533K├──九年级《浣溪沙middot身向云山那畔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f608K├──七年级《晚春》《登幽州台歌》.df507K├──诗词卡片├──八年级-如梦令.jg210K├──八年级-蒹葭.jg231K├──九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jg637K├──九年级-浣溪沙middot身向云山那畔行.jg408K├──七年级-登幽州台歌.jg386K├──七年级-晚春.jg394K├──9.4更新资料├──八年级《赤壁》《渔家傲》.df583K├──九年级《江城子middot密州出猎》《破阵子》.df669K├──七年级《秋夕》《七夕》.df528K├──诗词卡片├──八年级-赤壁.jg456K├──八年级-渔家傲.jg514K├──九年级-江城子middot密州出猎.jg588K├──九年级-破阵子middot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jg541K├──七年级-七夕.jg504K├──七年级-秋夕.jg507K├──八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1M├──九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1M├──考点解析├──统编版古诗词7-9年级考点解析(7月24日更新).df296K├──统编版古诗词7-9年级考点解析(7月31日更新).df355K├──七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957K├──诗词卡片├──诗词卡片(初中版7月24日更新)├──八年级├──八年级上-黄鹤楼.jg483K├──八年级上-使至塞上.jg467K├──九年级├──九年级上-行路难.jg556K├──九年级上-月夜忆舍弟.jg470K├──七年级├──七年级上-观沧海.jg529K├──七年级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jg529K├──诗词卡片(初中版7月31日更新)├──八年级├──八年级渡荆门送别.jg544K├──八年级野望.jg533K├──九年级├──九年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jg586K├──九年级水调歌头.jg794K├──七年级├──七年级次北固山下.jg570K├──七年级天净沙middot秋思.jg533K├──知识笔记├──统编版古诗词知识笔记(初中版7月24日更新).df400K├──统编版古诗词知识笔记(初中版7月31日更新).df457K├──发刊词:为什么学习古诗词,需要分级进阶?-窦昕.m310M├──小学版《大语文名师团:统编版古诗词精讲》课程资料├──10.16更新资料├──六年级《浣溪沙》《清平乐》.df586K├──诗词卡片├──清平乐.jg270K├──浣溪沙.jg289K├──10.2更新资料├──六年级《江上渔者》《泊船瓜洲》.df524K├──诗词卡片├──六年级-泊船瓜洲.jg259K├──六年级-江上渔者.jg234K├──五年级-乡村四月.jg235K├──五年级《乡村四月》.df344K├──10.9更新资料├──六年级《游园不值》《卜算子middot送鲍浩然之浙东》.df551K├──诗词卡片├──六年级-卜算子.jg384K├──六年级-游园不值.jg257K├──7.24至8.21所有更新资料├──二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903K├──六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1014K├──三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943K├──诗词卡片├──二年级├──二年级-村居.jg548K├──二年级-赋得古原草送别.jg595K├──二年级-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jg529K├──二年级梅花.jg544K├──二年级上-登鹳雀楼.jg522K├──二年级上-江雪.jg517K├──二年级上-望庐山瀑布.jg564K├──二年级-小儿垂钓.jg634K├──二年级-夜宿山寺.jg577K├──二年级敕勒歌.jg590K├──六年级├──六年级-过故人庄.jg651K├──六年级-寒食.jg545K├──六年级-回乡偶书.jg567K├──六年级-江南春.jg539K├──六年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jg631K├──六年级上-春日.jg552K├──六年级上宿建德江.jg519K├──六年级-书湖阴先生壁.jg583K├──六年级-迢迢牵牛星.jg733K├──六年级西江月middot夜行黄沙道中.jg656K├──三年级├──三年级-采莲曲.jg531K├──三年级-惠崇春江晚景.jg558K├──三年级上-山行.jg532K├──三年级上-所见.jg498K├──三年级-望洞庭.jg626K├──三年级-望天门山.jg534K├──三年级夜书所见.jg613K├──三年级-饮湖上初晴后雨.jg654K├──三年级-早发白帝城.jg637K├──三年级赠刘景文.jg541K├──四年级├──四年级-别董大.jg483K├──四年级-出塞.jg500K├──四年级-凉州词.jg560K├──四年级上-鹿柴.jg447K├──四年级上-暮江吟.jg496K├──四年级-四时田园杂兴.jg576K├──四年级题西林壁.jg478K├──四年级-夏日绝句.jg458K├──四年级mdah雪梅.jg529K├──四年级-嫦娥.jg510K├──五年级├──五年级蝉.jg524K├──五年级-长相思.jg610K├──五年级-枫桥夜泊.jg646K├──五年级-观书有感其二.jg525K├──五年级-观书有感其一.jg528K├──五年级乞巧.jg559K├──五年级-山居秋暝.jg536K├──五年级上-己亥杂诗.jg531K├──五年级上-示儿.jg519K├──五年级上-题临安邸.jg536K├──五年级-渔歌子.jg570K├──一年级├──一年级-春晓.jg491K├──一年级-古朗月行.jg482K├──一年级画.jg454K├──一年级-静夜思.jg482K├──一年级悯农(其二).jg521K├──一年级上-风.jg475K├──一年级上-江南.jg463K├──一年级-寻隐者不遇.jg551K├──一年级咏鹅.jg518K├──一年级-赠汪伦.jg536K├──四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1M├──五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1015K├──一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772K├──8.28更新资料├──二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df514K├──六年级《浪淘沙middot其一》《十五夜望月》.df531K├──三年级《绝句》《三衢道中》.df494K├──诗词卡片├──二年级-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jg509K├──二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jg570K├──六年级-浪淘沙.其一.jg558K├──六年级-十五夜望月.jg545K├──三年级-绝句(迟日江山丽).jg468K├──三年级-三衢道中.jg519K├──四年级-清平乐middot村居.jg579K├──四年级-宿新市徐公店.jg513K├──五年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jg539K├──五年级-稚子弄冰.jg522K├──一年级-池上.jg474K├──一年级-小池.jg524K├──四年级《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middot村居》.df497K├──五年级《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df523K├──一年级《池上》《小池》.df484K├──9.11更新资料├──六年级《石灰吟》《竹石》.df465K├──三年级《元日》《清明》.df546K├──诗词卡片├──六年级-石灰吟.jg538K├──六年级-竹石.jg543K├──三年级-清明.jg513K├──三年级-元日.jg514K├──四年级-独坐敬亭山.jg456K├──四年级-浪淘沙.jg492K├──五年级-从军行.jg514K├──五年级-鸟鸣涧.jg467K├──四年级《浪淘沙其七》《独坐敬亭山》.df579K├──五年级《鸟鸣涧》《从军行》.df506K├──9.4更新资料├──二年级《悯农其一》《舟夜书所见》.df530K├──六年级《长歌行》《马诗》.df523K├──三年级《忆江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f471K├──诗词卡片├──二年级-悯农(其一).jg548K├──二年级-舟夜书所见.jg520K├──六年级-长歌行.jg609K├──六年级-马诗.jg497K├──三年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jg546K├──三年级-忆江南.jg513K├──四年级-蜂.jg459K├──四年级-江畔独步寻花.jg513K├──五年级-村晚.jg505K├──五年级-游子吟.jg484K├──一年级-画鸡.jg492K├──四年级《江畔独步寻花》《蜂》.df566K├──五年级《村晚》《游子吟》.df529K├──一年级《画鸡》.df391K├──背诵窍门├──统编版古诗词1-3年级背诵窍门(7月24日更新).df211K├──统编版古诗词1-3年级背诵窍门(7月31日更新).df291K├──二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758K├──考点解析├──统编版古诗词4-6年级考点解析(7月24日更新).df248K├──统编版古诗词4-6年级考点解析(7月31日更新).df360K├──六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853K├──三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769K├──诗词卡片├──诗词卡片(小学版7月24日更新)├──二年级├──二年级上-登鹳雀楼.jg512K├──二年级上-江雪.jg507K├──六年级├──六年级上-春日.jg542K├──六年级上宿建德江.jg510K├──三年级├──三年级上-山行.jg523K├──三年级上-所见.jg489K├──四年级├──四年级上-鹿柴.jg436K├──四年级上-暮江吟.jg485K├──五年级├──五年级上-示儿.jg509K├──五年级上-题临安邸.jg527K├──一年级├──一年级上-风.jg463K├──一年级上-江南.jg450K├──诗词卡片(小学版7月31日更新)├──二年级├──二年级梅花.jg534K├──二年级敕勒歌.jg581K├──六年级├──六年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jg622K├──六年级西江月middot夜行黄沙道中.jg647K├──三年级├──三年级夜书所见.jg603K├──三年级赠刘景文.jg534K├──四年级├──四年级题西林壁.jg471K├──四年级雪梅.jg519K├──五年级├──五年级蝉.jg515K├──五年级乞巧.jg550K├──一年级├──一年级画.jg443K├──一年级咏鹅.jg507K├──四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874K├──五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852K├──一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df644K├──知识笔记...

    2022-05-29 己亥杂诗李昕融 已亥杂诗的诗人

  • 中国最美古诗词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中国最美古诗词df电子书是作家陈寅驰所著的中国诗集。读者可以增长知识,欣赏诗歌。中国最美古诗词内容介绍df《中国最美古诗词》集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寅驰先生主编。筛选古诗词263首,古词250个,古籍90篇,并进行批注和鉴赏。阅读这些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见识和受益,也可以最直接地了解中国古诗词的流传。希望本书能成为观澜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时最好的平台。精选的中国古典画作装在礼盒中,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中国最美古诗词df章节预览你应该熟悉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悉的古汉语单词你应该熟悉的中国古文中国最美古诗词df精彩内容《方斋十余亩》到《空室有闲》描写了诗人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简陋的房屋,绿树成荫的树木,远处隐约可见的村落,最后回到干净空旷的房屋。这段话的描述,发音流畅,用词流畅,文字疏散空灵,说明心情平静而快乐,愿望得到满足。文字简洁而深刻,表达了田园的朴实和可爱,悠然自得。《山海经》也描写了在田园里种田读书的快乐,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蒙夏长草,屋围树,扶疏树,百鸟皆欢,我也爱我的家,看我的书,可怜的小巷被深深的车辙隔开,还挺老爷子的车。我开心地喝着春酒,在我的花园里摘菜。小雨来了东来,顺风而行。读纣王传,观山海。天地尽头,不快乐怎么办?”...

    2022-05-11 《中国最美古诗词》 中国最美的50首古诗句

  • 《成语典故源流故事赏析辞书》章俗,谷超编撰|(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成语典故源流故事赏析辞书》【作者】章俗,谷超编撰【页数】1037【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06【ISBN号】7-5041-0190-7【价格】$22【分类】汉语-成语词典成语词典-汉语【参考文献】章俗,谷超编撰.成语典故源流故事赏析辞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06.图书目录:赏析辞书》内容提要:这部辞书共收中国成语典故名言二千余条。特点是每条成语均考订源出,追溯流变,解析故事背景和语言环境,指明应用要领。《成语典故源流故事赏析辞书》内容试读画一日三秋语出《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注疏说:“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孔颖达疏认为,这是周桓王时,政事不和,朝臣多为谗人所陷,所以人们都十分惧怕谗言,一日不见君王,生怕又是去听信谗言。实际上这是一首爱情民歌,描写小伙子对姑娘们的怀念。说那位去采野生植物的姑娘,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个月!一一天不见,又好象过了三秋九月!一天不见,又好象过了三年。“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份,阴历九月;也指三个季度,即九个月。《采葛》中的“三秋”是指一个月。后来“三秋”,泛指三年,形容漫长岁月。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认为:“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唐·李白《江夏行》中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一日三秋”指历时虽短,但却有三度春秋之感,常用于形容对人思念殷切或比喻因为急迫而感时间之缓慢。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有:“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一日千里原是形容骏马跑得很快。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意思是说,好马日行千里,劣马十天也可以达到。“十驾”:马车一天走的路称一驾,十驾谓十天。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讲项羽兵败于垓下(安徽灵壁东南),来到乌江(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停船等待项羽,可是项羽感到江东八2一面·一千子弟无一人生还,深感无面见江东父老,便对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这都是讲马的行速。后来也形容人才卓越超群或事业发展迅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为“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日:‘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定交。”汉献帝时的司徒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年青时,学文习武很用功,同乡郭林宗见他如此好学,夸奖王允说:“王生真是一日千里,前途远大,将来必成大业。”现常用“一日千里”形容事业发展之迅速。一毛不拔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杨子,指杨朱(约前395一约前335),字子居,又叫阳子居、阳生,是战国初期著名哲学家,先秦古籍称其为杨子,说他是魏国人。杨朱的生平事迹不详,·其言行、著作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传说杨子反对墨子的“兼爱”。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说:“若是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肯干吗?”杨朱说:“天下人的问题,不是一根汗毛所能救助的!”禽滑厘说:“若是能,你愿意吗?”杨朱默然置之,不作回答。通常说杨朱宜扬“为我”,反对“损我”,实际是对当时“为天下”这种虚伪道德的反抗。孟子(约前390一前305)把杨朱的学说概括为“为我”,批评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主张象鲁国的贤人子莫那样,施行中庸之道。其实,杨朱的学说,主要不是“为我”,而是“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即注重自身修养,保住原有天性,不受外来影响。后来,子华子、詹何继承他的思想,前者主张“六欲皆得其宜”的“全生”,后者主张“重生轻利”。.《吕氏春秋》的《贵生》等篇都是吸取杨朱的主张。后来,“一毛不拔”渐渐变成了俗谚。形容为人吝啬,极端自私自利。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三十三引《燕丹子》“荆日:‘有薄志,尝谓心向意等,设身不顾;情有乖异,一毛不拔。’”《苏东坡文集·与陈秀常书》中引用过“缺口镊子一—取一毛不拔”这个歇后语;民间也有“铁公鸡一一毛不拔”的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有:.“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喝西北风!”一画·一一介书生语见《王子安集注港八载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慕)宗悫之长风。”王勃(650一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父王福時官雍州司功参军,受牵连贬谪交趾。王勃省亲时路经南昌,怡逢都督阎伯山设宴滕王阁,想借机让女婿显示才学。王勃赴会,不详内情,应邀即席作赋。引文是说:我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穷书生。没有门路去做官,等待学习汉朝的终军二十岁时出使南越干一番大事业,也羡熹能象班超那样投笔从我,乘风破浪为国献身。这是王勃以自谦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参见“有怀投笔,无路请缨”条和“乘风破浪”条)。“一一介”作微小解,始见《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日:‘有人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日:·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万章问孟子:“听说商朝大臣伊尹用烹割牛羊之事待奉商汤,以求篡位,有这样的事情吗?”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伊尹原来隐居耕种于有莘氏国(史载是有莘氏家奴),乐于实行仁义之道。非属仁义之道,即使给他以天下这样的禄位,他连看一眼都不看,给四千匹马,他连看一眼都不看。因为这是非仁非道的,就是连一根小草也不随便谋取于他人。”“介”与“芥”通,比喻微不足道的一个草籽。“-一介”作一个、.一棵解,也作个人解,用以形溶渺外。以后,“一介书生”泛指普通读书人。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一心德见于《尚书·泰誓中》加《尚书》这个书名是指上代传下来的书,又叫书经》,简称书》。东汉·王充《论衡》卷二十八《正说篇》中说《尚书》原有一百篇,是孔子所授,秦始皇焚书时已烧无存,只有秦代博士伏生幸存二十九篇,汉文帝刘恒叫晁错搜集起来编为今文尚书,:始传于后世。《泰誓》是讲公元前1100年时周武王会合八个小国的军队,共同讨伐商4一画·纣王,在向商朝国都朝歌(河南淇县东北)进军前于孟津举行一次誓师大会,会上宜读了-一篇暂词,就是《泰誓》。《泰誓》首先列举了纣王的罪状,然后说“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意思是:我们各路诸侯的军队要-个心愿,一个目标,为了建立伟大功业,为了天下的永久安宁,誓把敌人消灭干净。北齐·魏收《魏书·吐谷浑列传》有个著名的故事,讲这个道理:过去吐谷浑国国王阿豺有二十个儿子,当他病危时,把儿子们叫来,先让他们每人折一支箭,很快就都折断了。然后又叫弟弟幕利延折断一支箭,又让他取十九支箭去折,怎么也折不断。阿豺说:“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一心一德”或“一德一心”,后来便用于形容团结一致,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一孔之见见传为老聃弟子文子《文子·上德》:“有乌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汉书·艺文志注:文子是老聃的弟子,文有九篇,疑伪托。也有一说是越国范藍的老师(名计然,字文子)。唐·柳宗元《柳宗元集·辨文子》说文子的学说多是老子的主张。《文子》中讲的上述故事还是泛论。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鸟,无饵之钓,不可以得鱼,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东汉·荀悦《申鉴·时事第二》对“一目罗鸟”作了发挥:有一个过路人,见到猎人用一张大网在猎雀,又见一只雀只不过钻进一个网孔,许多网孔都空着,因而认为:“猎雀人实在是笨拙不堪,何必用这么大的网呢?一只雀只用一个网孔就足够用了,剩下的许多网孔不是白费了吗?”他于是回到家中用绳子编成一个个的单孔小网,拿去辅雀,结果一只雀也设没有捕到。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侍讲荀悦,见到汉朝衰亡,政权渐移归曹氏,已成为大事所趋、人心所向,而有些人仍然固执成见,对曹氏政权抱有敌视态度,为顺应时局,作《申鉴》五篇,其中用这个故事说明固执成见之可笑。后来被概括为“一孔之见”,形容那个过路人只是孤立地、·表面地看见每只鸟雀钻进一个网孔,而没有看见这一个网孔同其他许多网孔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一孔之见”这样的形而上学观,没有“一网之见”这样的全局、辩证观,不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违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西汉·桓宽《盐铁论·相刺》中,御史大夫批评“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时说:“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一画·一而过。一目瞭然·语见南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战国·唐·诸子》:“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瞭然。”朱熹是说,思想上一旦弄通了道理,心情就如同居高临下,一切景物尽收眼底。“一目”有多种解释。作一望、一看解,始见南宋·朱熹《再用韵题翠壁》:“孤亭一目尽天涯,俯瞰烟村八九家。”“瞭然”作精明透彻解,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不邪),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6”比喻心里坦然没有邪念,眼睛就明亮。“一目瞭然”比喻一看便请楚了,这里的“瞭”字作透彻解,“然”字是语助词,相当于“啊”字意。#“一目瞭然”也作“一目了然”。清·黄摔《金壶七墨·乡闺章程》说:“刊印章程,随卷发给,某时某路点某学,一目瞭然。”指发放文书条理有序。请《纹献通考·田赋考二》:“如此则应蠲之分数,与抵免之银数,每户各报一单,一目了然,官吏自无所藉手矣。”一丘之貉语见东汉·班固《汉书·杨挥传》。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一前54),字子幼,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是汉昭帝时丞相杨散之子。初作功曹,后因他得知霍光子孙博陵侯霍禹谋反,通过侍中金安向汉宣帝刘询告发,升为中郎将(侍卫官长),封为平通候。杨恽“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同位有忤己者,必欲害之,以其能高人。由是多怨于朝廷”,他同太仆戴长乐的关系不好,终于因此失败。戴长乐是宜帝在民间时的相识,宜帝即位后,他主持祭祀,好宣扬自己如何辅佐皇帝有功。有人告他出言不恭,他怀疑这一定是杨恽使人所为,便上书控告杨恽:“挥上观西阁上画人,指桀纣画谓乐昌侯王武日:‘天子过此,一二其过,可以得师矣。’画人有尧舜禹汤不称,而举桀纣。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日:‘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担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恽妄引亡国以诽谤当世,无人臣礼。”这件事到了廷尉那里,皇帝不忍加诛,把杨恽和戴长乐都革职免为庶人。后来又有人指控杨挥写给安定太守孙会宗的信,有意攻击朝廷,终被腰斩。“貉”,·类似狐狸,喜欢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一丘之貉”,比喻彼此···试读结束···...

    2022-05-09 汉语辞书大全 成语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史记名篇赏析》傅德岷,文成英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史记名篇赏析》【作者】傅德岷,文成英等编著【丛书名】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页数】344【出版社】成都:巴蜀书社,2012.02【ISBN号】7-80752-855-5【价格】18.50【分类】中国历史:古代史-纪传体【参考文献】傅德岷,文成英等编著.史记名篇赏析.成都:巴蜀书社,2012.02.图书目录:赏析》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史记》中的精典之作,全书收录了《五帝本纪赞》、《周室之兴》、《古公迁岐》、《报觳之役》、《缪公霸西戎》、《李斯谏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内容。《史记名篇赏析》内容试读五帝本纪赞(节自《五帝本纪》)太史公日”: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本问《五帝德》及《帝系姓》④,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⑤,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余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①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因他世代官位太史,故自称太史公。②五帝:五帝指黄帝、颛顼、帝普、尧、舜。尚:即“上”,言其年代久远。③驯:即“顺”。“雅酬”即“典雅而顺理”,指百家之言不是典雅之训。荐绅:荐,即“婚”,荐是缗古字很借。缙绅,001古时士大夫之称。④宰予:孔子的弟子,姓宰名予,字子我,鲁人,能言善辩,故多问。《五帝德》《帝系姓》:是《大戴礼》和《孔子家语》的篇名。⑤崆峒(kogtog):山名。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属六盘山。涿鹿:山名。黄帝曾诛蚩尤于此,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渐:即漂流。⑥章:即明显。顾弟:转折连词,即但是。⑦有间:即不连贯,有缝隙。轶:即散失。太史公说:学者们大多称述五帝,这已经由来已久了。然而,《尚书》只记戟了唐尧以后的事。百家所说黄帝之事,文词很不雅顺,就是士大夫中有见识的人,也很难断定其真假。孔子传述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两篇,读书人中有些人不肯传述。我曾经西到崆峒山,北过涿鹿山,东达渤海,南渡淮水、长江。所到之处,长老们都一一称说黄帝、尧、舜活动过的地方,这些地方的风俗教化确实与众不同。总之,只要不与古文所记相差很远,似乎是可信的。我看《春秋》《国语》二书所记之事与《五帝德》《帝系姓》两篇所记有明显的一致性,只不过,没有深入考究,但它们所记载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尚书》残缺脱漏由来已久,其散失之事,倒时时在其他书史记》中看见。如果不好学深思,不知书中用意,是很难同浅见寡闻之人讲清的。所以,我综合了诸子百家的书,编定撰论次序,选择名那些可靠的说法,作成《五帝本纪》,放在十二本纪的开头,即全赏书第一篇。这是太史公司马迁为远古的“人君”五帝所写的赞语。汉代初年五帝的事迹已经不详,史书虽有记载,却又语焉不详。为了弄清史实真相,作者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达渤海,南渡江准,进行实地考察,又从《春秋》《国语》中进行发掘,发现民间传说五帝之德政与古籍所载有明显的一致性。为此,作者综合诸子百家之书,挑选那些有事实依据的说法,写成《五帝本纪》,放在全书之首。这段赞语表明了作者司马迁拨乱反正、重实去伪的史学观,同时说明写作《五帝本纪》的缘由。故程金造先生在《史记管窥》中说:“太史公著《五帝本纪》题于全书,又首始黄002帝,实是以此篇著出其拨乱反正的具体事实,以成其‘一家之言’,为其全书所述的数千年史事,建立下国家治平的根本原则。”此评是很恰当的。周室之兴(节自《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普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日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③。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密周立④。不窑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⑤。不密以失其官而犇之戎、狄之间⑥。不密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兴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①有邰(t)氏:国名,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内。姜姓,炎帝之后。②帝普(kù):高辛氏,五帝之一,黄帝之曾孙。③稼精:泛指农事,种日稼,收日穑。④不空(kū):人名,后稷之子。⑤不务:去掉稷之官,不再务农。⑥彝(e):即“奔”,逃亡、流亡。⑦漆沮(q可):原本是两条河之名,它们汇合后称为石州河,又叫漆沮水,在陕西境,东流入渭。渭:河名,源出甘肃渭源县西鸟鼠山,东南流入陕西境。取材:指公刘到南山伐木。周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国的女子,姓姜名原。姜003原本是帝喾的妻子。一天,她到野外去游玩,看见地上有个很大的人脚印,心中异常兴奋欢悦,就用脚去踏。踏了之后,不知怎么腹中一动,好像受了孕一般。过了一年,居然生下一个儿子。姜原以为这是不祥之兆,便把儿子抛弃在一条狭巷里。哪知马牛走过这条巷,都避开他而不往他身上踏。于是,姜原把他移放到山林里,适逢山林里有许多人伐树,又迁移地方,而把他丢在河里的冰上。然而,飞鸟又用翅膀来遮盖他。姜原见了,认为是神明投胎,就收回去抚养他。因为当初打算地弃了他,便取名叫弃。弃在年幼时,便有大人物的远大志向。他喜欢种麻种豆的游戏,麻豆都长得很好。当他成人之时,就喜欢耕田种植。他先看土地适宜不适宜,适宜种植的,就种起谷来。于是,百姓都照他的法子种植。帝尧知道后,便任用弃担任农师。因此,天下百姓都得到他带来的利益,弃有功劳。后来,帝舜对他说:“弃,从前百姓都饿着肚皮,后来幸亏你种起百谷来,百姓就有吃的···试读结束···...

    2022-05-09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器

  • 《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杨玲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作者】杨玲著【丛书名】中华典籍故事丛书【页数】257【出版社】北京:语文出版社,2018.11【ISBN号】978-7-5187-0828-4【价格】30.00【分类】法家-《韩非子》-青少年读物【参考文献】杨玲著.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北京:语文出版社,2018.11.图书封面:赏析》内容提要:《韩非子》寓言故事注析属于“中华优秀典籍故事丛书”,该书试图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对韩非子寓言进行选择,并加以注释、点评和解读,以适应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该书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思想文化,所选寓言故事以陈奇猷先生《韩非子新校注》为底本,参考多家注本而成。《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内容试读二柄@《二柄》讲的是君王如何掌控两种重要权力:刑、德。“刑”就是诛罚,“德”就是庆赏。韩非认为,君主只要充分利用这两种权力,就可以御臣树威。反之,则受制于臣。一韩昭侯罪典冠与典衣工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2,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3,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4。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5;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6。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7。故明主之畜臣8,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注释】1.韩昭侯:战国时期韩国君主韩武。2.典冠者:“者”字衍。典冠,负责君王帽子的近侍。3.觉(jué)寝而说:睡醒后心情很好。觉,醒来。说,通“悦”。4兼:一起。罪:治罪。典衣:负责君王衣服的近侍。5.失其事:没有做好本职之事。6.越:逾越。7.侵官:超越权限而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8.畜(心):养。①注:本书所用底本为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柄年版)。共计注析189则寓言故事1【赏析】韩昭侯在位时,任用前期法家中提倡“术”的申不害为相,施行“术”治,国力逐渐强盛。韩非是韩国新郑人,而韩昭侯的治国策略与韩非的政治主张又比较吻合,所以《韩非子》中对韩昭侯事迹的记载较多。除《二柄》外,《内储说》有七处。可以说,韩昭侯的统治实践是韩非“术”思想的源泉之一。古代君王身边有不少近侍,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不能失职,也不能越职,否则都要治罪。《韩昭侯罪典冠与典衣》就是这样一则故事。韩昭侯醉酒后睡着,负责君主帽子的官员担心韩昭侯着凉,就把衣服盖在他身上。韩昭侯醒来后问是谁为他盖的衣服,身边的侍从回答说:“是负责帽子的官员。”韩昭侯不仅没有奖赏这个官员,反而一并惩处了他和负责衣服的官员。惩罚前者是因为他“越官”,即越职做事:惩罚后者是因为他没尽到职责。作为君主,韩昭侯认为“越官”的危害比自己着凉要大得多。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官员来说,“不当”即失职,仅治罪:而“越官”,即逾越职责范围,则要被杀头。由此可知,法家强调分职,目的在于限制官员权力,防止越官,以确保君位不受威胁。这是法家针对春秋以来诸多僭越、弑君事件而实施的对策。钱穆说:“中国人称权,乃是权度、权量、权衡之意,此乃各官职在自己心上斟酌,非属外力之争。故中国传统观念,只说君职相职。凡职,皆当各有权衡。设官所以分职,职有分,则权自别。”(《中国历史研究法》)所以韩非法家重视分职,既是吏治的需要,也是吏治的内容之一子寓举事赏析2十过《十过》论述了君臣容易犯的十种过错。韩非通过《谷阳进酒》《唇亡齿寒》《楚灵王行僻自用》《晋平公好音穷身》《戎王耽于女乐》《田成子游于海》等十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将十种过错逐一呈现出来,希望君臣能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王工谷阳进酒工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2,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3。子反曰:“嘻,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4。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5,曰:“今日之战,不毅亲伤6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不毅无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7。【注释】1楚共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晋厉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鄢陵:地名,在今河南省鄢陵西北。2.司马子反:司马,官名,负责军政。子反,人名。3.竖谷阳:竖,未成年的仆人。谷阳,人名。觞酒:一杯十过酒。觞,古代饮酒器具。进:奉上,呈上。4.辞:推辞。5.酒臭:3醉酒后发出的难闻气味。6.不毅:不善。古代王侯自称之谦辞。7.大戮:杀掉后陈尸示众。【赏析】《谷阳进酒》也见于《韩非子·饰邪》。在《十过》中,韩非用这个故事说明了十种过错中的第一种:因爱适杀。尚未成年的谷阳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侍臣,当他看到自己的主人司马子反在激战中口渴想喝水时,立刻奉上一杯美酒。那时的子反还是清醒理智的,所以他一闻出是酒便立刻拒绝,但谷阳骗他说是水,不是酒。子反明知是酒不是水,可是对酒的嗜好使他终究没有抵挡住诱惑,忘记了自己正处于两军对垒的战场,一杯饮完不尽兴,再来一杯…终至酩酊大醉,辜负了国君的信任,并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中国古人提倡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就是适度。这一哲学思想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饮食要适度,感情要适度,劳逸要适度…凡事过犹不及。在《谷阳进酒》这则寓言中,假如谷阳对司马子反的关心爱护适度,就不会明知他嗜酒,还在非常时期让他畅饮:假如司马子反饮酒适度,一杯即止,那么谷阳奉上的美酒就可以起到既解渴又激发斗志的作用。但是主仆二人都因缺乏自制力,把事情做过了头,于是爱变成了害。《谷阳进酒》流传非常广,不仅在《韩非子》中出现过两次,还见韩于《吕氏春秋·权勋》《淮南子·人间训》《史记·晋世家》《史记·楚非世家》以及《说苑》等先秦两汉文献,可见这一故事影响之大。子寓故事赏析4三工唇亡齿寒工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2:“君其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3,求假道焉,必假我道。”君曰:“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马也。若受吾币不假之道,将奈何?”荀息曰:“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币。若受我币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4,马犹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也5。君勿忧。”君曰:“诺。”乃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求假道焉。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6:“不可许。夫虞之有虢也,如车之有辅。辅依车,车亦依辅,虞、虢之势正是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不可,愿勿许。”虞公弗听,遂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处三年,兴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牵马操壁而报献公,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8。”【注释】1.晋献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假道:借路。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虢:古国名,姬姓。2.荀息:晋国大夫。3.垂棘之壁:产于垂棘的玉璧。屈产之乘:屈地产的良马。4.内府:官内的仓库。外府:外库,与内府相对。5.著:通“贮”,放置,储藏。6.宫之奇:虞国大夫。7.辅:绑在车轮外的直木,用以增加车轮的载重力。8.马齿亦益长:指马的年龄增长了。【赏析】“唇亡齿寒”的故事又见于《左传》《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新序》和《战国策》等典籍。十过5···试读结束···...

    2022-05-08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收录的寓言故事

  • 古诗词中的绝美情书》卿一作;李剑月责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诗词中的绝美情书》【作者】卿一作;李剑月责编【页数】279【出版社】武汉:长江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492-7524-3【参考文献】卿一作;李剑月责编.古诗词中的绝美情书.武汉:长江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古诗词中的绝美情书》内容提要:世间绝美的爱情,都藏在这些唯美的古诗词里。本书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精选30余首最为深情之作,在赏析的同时从独特的视角,用浪漫的文笔生动、完整地讲述每首古诗词背后发生的爱情故事。陆游与唐琬、苏轼与王朝云、曹丕与郭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段段悲欢离合,一幕幕旷世之恋不断上演,两情相悦或缠绵悱恻,相守于红尘或相忘于江湖。虽历经千年时光,这些诗句依然鲜活地呈现着爱情最初的模样。现在翻开这本书,让在现代生活中忙碌的我们回到那个书信很慢,车马很远,爱情却熠熠发光的年代。只愿相爱过的人,在彼此的心里永远是最初的模样。《古诗词中的绝美情书》内容试读第一辑人生自是有情痴···试读结束···...

    2022-05-05 古诗词epub 百度网盘

  • 《中华最美古诗词360首 九级》刘锦文,康守永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最美古诗词360首九级》【作者】刘锦文,康守永主编【丛书名】古诗词分级阅读丛书【页数】212【出版社】西安:西安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541-3223-4【价格】39.80【分类】古典诗歌-中国-初中-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刘锦文,康守永主编.中华最美古诗词360首九级.西安:西安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古诗词360首九级》内容提要:到了九年级,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许多经验,所以古诗词的题材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写景诗、咏史诗、行旅诗、闺怨诗等都成为学习的内容。选入的古诗词无论从字词本身,还是从长度上看,都有了不小的提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减字木兰花》等。...

    2022-05-03 epub 图书 epub电子书官网

  •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 下》李定广评注|(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下》【作者】李定广评注【页数】343【出版社】北京:华文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075-5243-0【价格】42.00【分类】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李定广评注.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下.北京:华文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赏析下》内容提要:本书分上下两册,共收录诗词500余首。由《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编选、评注、赏析,所选诗词基本覆盖《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的命题范围,以及备选但实际未播出的诗词若干首。作者吸收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确保注释准确无误,赏析深入浅出,活泼平易,引导读者进入诗意的美的殿堂。本书旨在向社会提供一种可靠的诗词读本,适合中学生、大学生以及不同层次的广大诗词爱好者阅读。《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下》内容试读【隋唐五代(下)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分水(今杭州桐庐)人,与施肩吾同里。唐宪宗元和中即有诗名,方干曾跟他学诗。穆宗长庆中,赴杭州参加秋试,因“千【隋唐五代(下)】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而获得杭州刺史白居易的赏识。今存诗102首,擅长绝句一体,有若干名篇名句传世。忆扬州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①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第一季1次,第四季1次)①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胜(heg):能承受。桃叶:原指晋王献之爱妾名。《古今乐录》载,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称少女,或指思念的佳人。②无赖:可爱、可喜。扬州在唐代繁荣至极,时有“扬一益二”之称,从徐凝这首七绝亦可知扬州之盛况。但这首诗在名目上虽云所“忆”的是扬州,实际上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萧娘”“桃叶”都是指代所思念的佳人。这首《亿扬州》艺术的绝妙处在于,前两句一“难”一“易”刻画出“怀人”之意,末两句则运用“一笔荡开”的技法,不把思念之意说尽说透,而是话锋突转,转而盛赞扬州月色之“无赖”,留给读者无限的情思和遐想,产生了惊人的艺术效果。成语“二分明月”即出自本诗,原指扬州繁华甲于天下,今多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天下主分明月夜三分无赖是扬州。3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①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四下①仞(rè):古代计量单位。息:止。前两句一作“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暂息”。②练:白绢。谈到描绘庐山飞瀑的诗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总是首先映入思绪。相比之下,徐凝的这首《庐山瀑布》则稍显落寞。关于两诗的优劣,苏轼游庐山时曾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可见苏轼认为李诗为优,而以徐凝之作为“恶诗”(事见《东坡志林·记游庐山》)。的确,李白之作在想象新奇、夸张大胆、气势雄浑上,皆超过徐诗。但徐凝这首诗是否真如苏轼所言为“恶诗”?答案是否定的,相反,徐凝之作在艺术上还有超越李白的地方。李诗尽管想象奇特,却只从视觉角度来极写庐山飞瀑之雄伟。徐作前两句气势雄伟,不减李诗,分别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瀑布,三、四两句化动为静,把瀑布比成白练,与青翠的山色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将前两句蓄积的雄伟逼人之气,巧妙地转为新奇、柔和的景象,第三句从时间写,第四句从空间写,多层次、多角度地描绘出了庐山瀑布之美。“飞”“破”两字极为传神。千古长如自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试读结束···...

    2022-05-03 诗歌手册epub 散文 epub

  •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 上》李定广评注|(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上》【作者】李定广评注【页数】345【出版社】北京:华文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075-5244-7【分类】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李定广评注.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上.北京:华文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赏析上》内容提要:本书分上下两册,共收录诗词500余首。由《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编选、评注、赏析,所选诗词基本覆盖《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的命题范围,以及备选但实际未播出的诗词若干首。作者吸收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确保注释准确无误,赏析深入浅出,活泼平易,引导读者进入诗意的美的殿堂。本书旨在向社会提供一种可靠的诗词读本,适合中学生、大学生以及不同层次的广大诗词爱好者阅读。《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上》内容试读【卡洲+】···试读结束···...

    2022-05-03 诗歌手册epub 散文 epub

  • 课本里的古诗词pdf在线阅读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古诗词课本在线阅读df博士。谢琰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文学系的青年才俊。他学识渊博,教学优良,深受学生好评。他对古典诗歌的诠释准确、深入、生动、生动。特别推荐《课本古诗》。图书特色这是一本我们一直很期待的书,一本值得推荐给孩子和介绍给父母的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康震,“中国诗歌大会”总导演颜芳推荐。谢妍老师对古典诗歌的解读准确、深入、生动、生动。透彻而富有感染力,他以专业而生动的诠释,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古诗词的学习有了不一样的风景。这里没有笼统和夸张,但有深厚的教育情怀、独特的人生阅历和十足的艺术天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诗歌大会”命题组专家谢焱为广大小学生量身定制100首古诗解读,助力孩子成真“诗歌大师”小学生应掌握的古诗词“全覆盖”。大学标准,小学兴趣;重知识,重审美;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以课本古诗词为重点,深入浅出,让小读者听得懂,不愁忘诗。相关内容部分预览为什么要学习古诗词?我认为研究古诗有两个主要目的。首先,通过最优质的语言来认识美。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绘画、摄影、音乐等艺术形式看到、听到、嗅到、触摸、思考和表达它们。相对而言,语言是最全面的表达方式,兼具形象性和音乐性;它可以是敏捷的或安静的;它可以被揭示或暗示。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化中,最好最优美的语言必然出现在诗歌中。通过学习古诗词,你可以学习到最好最美丽的汉语。古诗就像一只神奇的老鼠,每个人都点击它,它将连接千古诗人的心;每个人都可以用他们广阔而敏感的头脑和丰富多彩的语言,感受无穷无尽的美,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比如大家都看过《小河只露出尖角,蜻蜓早就站在上面》,我会留在荷塘边观察;看过《风吹草见牛羊》,想骑马看内蒙古大草原;”,会去武侯祠进贡,在别人只想吃遍成都美食的时候进贡;阅读”飞下来3000英尺,疑似银河坠入天际”,所以当你看到世界上所有的瀑布时,你不会只喊“哇”和“天哪”。第二,用特殊的方式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远古时期在中国,无论老少高低,只要有文化,几乎人人都能写诗。诗歌不仅是文人墨客的一种奢靡艺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运用优美通俗易懂的形式,一种亲切自然的态度,用无处不在的视野和笔触记录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诗歌是认识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窗口和捷径。比如,读《窗藏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停门》,就可以了解成都的地理交通;读《朱雀桥边野草花,武夷巷口落日余晖。昔日王邪堂飞入寻常百姓家》,既能了解金陵城,也能了解金陵城的贵族。六朝;阅读《鞭炮声中的一岁》此外,春风给土司带来温暖。千家万户寻新桃换旧符。”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读过“人不知其心之乐,谓之闲学青年”,就知道古人是如何理解圣人的境界,如何享受道德知识的幸福的。关于作者谢燕,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中国古诗研究》、《唐诗选读》等课程。央视“中国诗歌大会”命题组专家,央视“经典吟唱”文学顾问,“张黄国学”微信公众号主编。目录序言是真诚的开场七【启蒙】永鹅/唐·罗宾王002江南/韩乐府005绘画/匿名008明农/唐立神011古浪月星/唐李白015春晓/唐·孟浩然018送给王伦/唐礼白021静夜思/唐·李白025未曾遇到的隐士/唐家道029小池/南宋·杨万里032画鸡/明堂印036梅花/北宋王安石039儿童钓鱼/唐虎灵能043登鹳雀楼/唐·王志焕04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051姜雪/唐·刘宗元056夜宿山寺/唐·李白060智利宋/北朝民歌063村屋/清高鼎067刘王/唐鹤之章071告别古草原/唐白居易074孝出净慈寺送林子芳/南宋杨万历078四句句/谭吐夫082我在周业舒/清·查慎行085中看到的花影/北宋苏轼089[成长阶段]山间漫步/清·杜牧094刘景文/北宋苏轼099见于夜书/南宋叶绍翁103望天门山/唐李白107先晴天后湖雨/北宋苏轼111王婷/唐刘禹锡116早发白帝城/唐·李白119四句句/谈吐夫123回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128三曲路中/南宋·曾记132江南回忆/唐白居易135元日/北宋王安石139清明节/唐都牧1439月9日纪念山东兄弟/唐王维146滁州西建/唐伟英武151大林寺桃花运/唐白居易155卢柴/唐·王伟158穆江印/唐白居易162提西临璧/北宋苏轼166雪梅/南宋·陆月170外/唐王长岭173凉州词/唐·望汉178别东大/唐高仕182十五夜望月/唐望剑187敬亭山独坐/唐·李白191农村四月/南宋,翁娟196鸟鸣溪/唐·王维200宿信市徐工店/南宋杨万里204清平乐·存剧/南宋·辛弃疾209下一首歌/唐鲁伦213沫梅/袁·王冕217芙蓉楼送辛简/唐王长岭220竹枝诗/唐·刘禹锡225[升级]齐乔/唐林杰230十尔/南宋陆游235题名临安府/南宋临盛239姬海杂诗/清宫子珍243秋山居/唐·王维248枫桥夜公园/唐·张记253长相思/清纳兰兴德257于革子/唐·张志和261黄鹤楼呈现孟浩然广陵/唐·李白265读书心得/南宋·朱熹269长歌星/韩乐府273凉州词/唐·王志焕277游子寅/唐·梦娇282四季田园杂记/南宋范成达286江南春/唐都牧290先生。书虎印墙/北宋王安石294苏建德江/唐梦浩然298博川瓜州/北宋王安石303望虎楼醉书6月27日/北宋·苏轼308老人村/唐梦浩然313春日/南宋,朱熹317与牵牛星/《古诗十九首》322冷食/唐·汉327马氏/唐·李河332石灰石/明玉谦337竹石/清·正燮341安溪/唐·望维346早春,水利部张十八/唐·韩雨350花园不值得/南宋叶绍翁354春雨夜/唐杜里赋359看沧海/东汉,曹操363刺佩谷山/唐王湾367江南是李贵年/谭土甫371年秋词/唐·刘禹锡375北下夜雨/唐·李商隐379王悦/唐图夫384登非来风/北宋王安石389山西村/南宋·陆游393黄鹤楼/唐翠浩398阮郎贵,初夏/北宋,苏轼403喜见/五朝·李宇407沙沙游记/北宋欧阳修412...

    2022-04-17 苏轼 王安石 司马光 苏轼王安石的故事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ppt课件免费版

    编辑点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t课件是一款九年级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PPT课件,由19张幻灯片图表组成,内容上有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初读感知,本课主旨等模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t课件预览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发表在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文学赏析形式纯熟,意象巧妙这首诗用“人间的四月天"来表达美好的情感,可谓匠心独运。作者用轻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圆月白莲等刻画四月的景色,描绘出和风习习、百花吐蕊、阳光和煦、春色浓郁的景象,细腻而韵味无穷。四月蕴含希望、热情与梦想的时节,是每个人心中美好的伊甸园。因此,用四月天来形容的情感,是真挚的情感,来自心底最深的地方。同时,作者在结尾处再次点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歌第一段首尾呼应,淋漓尽致地表达“爱”“暖”和“希望”,使情感得到再一次升华。手法多样,情感真挚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是用大量的比喻和感官描写,对意象和情感进行雕琢和塑造,却毫无刻意之感,反而巧妙地将深刻的感情隐藏在华丽的语言和修饰中,让人不觉被诗中唯美的意境和诗意的感情所打动,与诗人一起沉浸在美好的情感中。作者采用大量排比手法,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并采用倒装句式,使作品具有浑然天成的音乐节奏,音节优美,朗朗上口。为了抒发深沉浓烈的爱,作者用“娉婷”且“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写出万般宠爱的风姿。同时用“鹅黄”“绿”“白”描写花的绚丽与生机勃勃突出对爱的无限期待与渴求之情。角度多重,感官体验全诗从多个角度描写四月天的特点,无论是柔和恬静,还是百鸟欢鸣,作者都善于调动多种感官加以表现。如对四面风的描写,一个“笑响”,一个“点亮”,由听觉到视觉再到感觉赋予抽象的风以灵气和生命力。对四月景的描写,视觉上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觉上有“燕在梁间呢喃”,触觉上有布满空间的“暖”,带给读者多重感官冲击。同时,作者运用云烟缥缈的轻柔表现四月天的静,同时用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和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勾勒出四月天的灵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022-04-10 诗人PPT课件免费下载 关于诗人的PPT

  • 湖心亭看雪赏析ppt课件免费版

    编辑点评:湖心亭看雪赏析t课件是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的免费PPT课件,由23张白色底色搭配金色流线的幻灯片图表组成,内容上有课文导入,学习目标,字词积累,课文翻译等模块。湖心亭看雪赏析t课件预览图湖心亭看雪课文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这一天,晚上八点了,我划一条小船,抱着细毛皮衣和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来到湖心亭,看见还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对面坐着,一个小书童在温酒,酒烧开了。(他们)见到我,喜出望外,说:“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拽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下三大杯就告辞。问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住这里。湖心亭看雪作品鉴赏此篇是张岱小品散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全文只一百五十九字,堪称字字珠玑。此文篇幅虽小,意境却阔大表达的情绪也异常幽远,从此也可以见出小品文的审美意趣。文章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大雪三日,自有许多可以值得写的景致,作者却未像施耐庵在《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样极尽渲染之能,只用了“湖中人、鸟声俱绝”七个字加以概括、烘托,简洁得近乎吝啬。用字虽少,却有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加之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内心的情感也一定不会热烈、欢快到哪里去。这种自然氛围和内心情绪,奠定了全文纯净、明洁的色彩和清冷孤寂的基调。在用寥寥几句奠定了全文的色彩和基调后。文章进入看雪具体过程的描写,先写出游的时间和情景,次写舟中所见,再写亭上所遇和归舟的情形,舟中所见是全文描写的核心。从字数上看,也不过四十二字。看似疏陋,实质境界开阔用情幽深。在这里,存在着如何把握作者情感的问题。就其描写的方式看,很符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无我之境”的表达法。所谓“无我之境”,就是“以物观物”的结果,表现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特点。但仔细体会这段文字的意味,仍然会发现这其实还是包含着作者内心情感的“有我之境”。联系作者的身世变迁,就不难体会他在作品中渗透的那种伤感、落寞与凄凉。这种心绪其实在一开始就已展示出来了,只不过展示得很隐蔽、很节制。亭中所遇是此文描写的又一重要情节。这段文字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实质上却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既道出饮酒人的惊讶,同时也道出作者的惊讶。由于有了意外的相遇,全文的色调在这里得到调节,清冷的基调融入了些许暖色。这种暖色来自情趣相投的喜悦与抚慰。特殊场景下相遇,定然有许多相似的心绪可以表白,有很多相似又无从言传的感受可以被对方捕捉。虽然是路人,却又是情感上的相知;虽是相知,却终究是路人。这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只有借助酒才能得到完满的传递。于是,不会饮酒的作者也禁不住“强饮三大白”。文章最后,在基调上紧接上一段,是一种暖色的持续。在这里,清凉的雪景隐退了,落寞的心境也因亭中偶遇而变得微温。舟子的话,是对作者内心感慨的点白。这样处理,最大限度地隐蔽了“我”的影子,从而与全文的基调保持一致,使全文处于和谐中有变化,变化中寓和谐的情感波动之中。在舟子哺喃而语的时候,大概可以猜测得出抒情主人公颔首微笑的神情。此文除了在情绪的传达上朦胧幽深外,在写作手法上也极富艺术感染力。首先,文章围绕西湖大雪赏雪所见亭中所遇这一线索展开,逐层递进又峰回路转;其次,描写景物时充分吸取了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手法,不追求局部的细腻而注重全局的生动与传神,不求多而求简,追求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湖心亭看雪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文学家。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琅#xfffd治募#xfffd》《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

    2022-04-10

  • 行路难赏析ppt课件最新版

    编辑点评:行路难赏析t课件是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的PPT课件,由14张幻灯片图表组成,内容上有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细节探究,全文总结等模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行路难赏析t课件预览图行路难三首创作背景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xfffdA《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行路难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行路难的主旨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诗歌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022-04-10 唐诗《行路难》 唐诗行路难其一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