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实用古汉语词典》冯蒸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学生实用古汉语词典》【作者】冯蒸主编【页数】1005【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06【ISBN号】7-80153-479-4【分类】汉语-古代-词典【参考文献】冯蒸主编.学生实用古汉语词典.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06.图书目录:古汉语词典》内容提要:《学生实用古汉语词典》内容试读阿ā1名。刘禅为人庸碌愚昧,虽有诸葛亮等全力a辅佐,也不能振兴蜀汉。后常用以借称懦弱无能、不思进取的人。阿①ā词头。用在亲属称呼或人名或【阿父】āù①指父亲。《南史·谢晦传》:疑问代词的前面。《木兰诗》:“~爷无“晦女被发徒跣与晦诀曰:‘~~!大丈夫当大儿,术兰无长兄。”古诗《十五从军征》:“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被:同“披”。逢乡里人,家中有阿准?”徒跣túxi:赤脚步行。)②指伯父、叔父,或②毛①大的丘陵。陶渊明《杂诗》:“白日伯叔自称。《宋书·王球传》:“~~在,汝亦沦西。,素月出东岭。”⑧山的弯曲处。屈原何忧!”《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被薜荔兮【阿哥】ā9é①称呼哥哥;也用以称呼同辈带女罗。”(若:好像。人:山鬼自指。被:男子,以示亲热。《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同“披”。带女罗:以蔓生植物女罗为带。道:‘~~,你莫不是史家村什么九纹龙史大带:用作动词,系着。)②宫室宗庙四角翘起郎?'”②清代皇子的通称。清代不立太子,的屋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交疏按排行称几阿哥,成年时才授予避号。③满结绮窗,~阁三重阶。”(交疏:窗上交错雕刻族习俗,父母称儿子为“阿哥”,男子彼此亦的花格子。阁:楼阁。阶:台阶。)③古代一可称呼“阿哥”。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种轻细的丝织物的名称。宋玉《招魂》:“回:“老爷听了这话,把脸一沉,问道:‘~~!~拂壁,罗帱张些。”(葫:葫席。罗博:丝制你在那里弄得许多银子?”的惟幔。)④迎合,曲从。《韩非子·有度》:【阿公】agog①女子称丈夫的父亲:赵“法不~贵,绳不挠曲。”(贵:有权势者。)⑤璘《因话录》卷四《谐戏》:“有妇人姓持,陈牒偏担,庇护。屈原《离骚》:“皇天无私~兮,论田产,称~~阿翁在日。”②父亲的俗称。揽民德焉错辅。”(揽民德:考察人们的德行,《南史·颜延之传》:“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一~,何以见呼为公?”(三指寻求有德之人。民:人。错辅:施行辅助。错,同“措”,施。)⑥通“期”。柔美的样子。公: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③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水浒传》第二十一回:“~。休《诗·小雅·隰桑》:“隰桑有~,其叶有难。”怪,不是我说谎…”(难uo:茂盛的样子。)【阿连】āIi晋朝谢灵运的堂弟惠连诗写③hē通“呵”。斥责。《老子》:唯之与得好,深受谢灵运喜爱,常称之为阿连。后~,相去几何。”(唯wi:应诺声。)因称弟为“阿连”。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阿爹】adiě①称父亲。韩愈《祭女挐(r心)弟》诗:“为报~~寒食下,与吾阻酒扫柴女文》:“维年月日~~阿八…祭于第四小扉。”娘子翠子之灵。”(罕,姓。)②对长者的敬称。【阿母】ām心①称呼母亲。古诗《为焦仲卿王明清《摭青杂记》:“女常呼项为~一,因谓妻作》:“~~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②称呼项曰:‘儿受。~摩恩,死无以报。’”乳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济北王~【阿斗】ad6u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小~自言足热而遵。”2+i阿埃哀【阿奶】odi①称祖母。《通俗编·称谓》:轩织。”“今吴俗称祖母日~~。”②称母亲。袁枚【阿谁】百hui谁,什么人。古乐府《十五从《祭妹文》:“~~问,望兄归否?”③称乳母。军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赵翼《陔徐丛考》:“俗称乳母为~~,亦日奶【阿意】ēy曲从人意。《汉书·禹贡传》:“~婆。”~顺旨,随君上下。”【阿婆】ā0①称祖母。古乐府《折杨柳枝【阿谀】ēy心奉承谄媚。《史记·封禅书》:歌》:“~~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女子对丈“然则怪迁~~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夫的母亲亦可称“阿婆”。②对老年妇女的也。”敬称。《南齐史·郁林王记》:“~~,佛言法,【阿纵}ēzòg曲法纵容。韩愈《唐正义大有福者生帝王家。”夫尚书左丞孔公基志铭》:“京兆尹~~罪【阿翁】aweg①称祖父。《世说新语·排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诏:皇帝的命令调下》:“~一讵宜以子戏父?”(讵:岂。)②称或文告。俸:俸禄,古代官吏所得的薪金。)父亲,或父亲自称。方以智《通雅》卷十九《称谓》:“方言秦晋陇谓父为翁,今人作书与ai子,自称~~。”③女子称丈夫的父亲。赵璘《因话录》:“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埃ā灰尘。《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阿成}oxi晋朝阮籍的侄儿阮咸,有才【埃尘】aiche①尘土。比喻轻微,渺小。气,名声大,与阮籍并列为“竹林七贤”。后欧阳修《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一:“富因以“阿咸”称侄子。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贵声名岂定论,死生荣辱等~~。”②命尘省宿致斋》诗:“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世。张衡《归田赋》:“超~~以避逝,与世事笑~~。”(笑:侄儿们笑。)乎长辞。”③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阿姨】āy①称母亲的姐妹。白居易《琵缘》第五十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琶行》:“弟走从军~~死,暮去朝来颜色拦轩一拱到。。”故,”②称妻子的姐妹。乐史《杨太真外传》:哀a1①悲哀;伤悼。韩愈《汴州乱》诗之“秦国(夫人)对日:‘岂有大唐天子~~无钱一:“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用耶?'”③称庶母。《南史·齐晋安王子懋~。”②怜悯;同情。柳宗元《捕蛇者说》:“君传》:“若使。~因此和胜,愿诸佛会华竞斋将~而生之乎?”③哀求。蒲松龄《聊斋志异不萎。”(华:花。竞斋:整个斋月。)·刘姓》:“未几,苗至,细陈所以,因~李为之【阿党】ēdǎg徇私,偏相一方。《后汉书·解免。”④居父母之丧。《宋书·张敷传》:“居安思阁皇后记》:“更相~~,互作威福。”~毁灭,孝道淳至。”【阿堵】ēdǔ六朝时口语。犹言这、这个。【哀哀】i'i悲伤不止。《诗·小雅·蓼莪》:《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父母,生我劬劳。”(劬qú:劳累。)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哀悼】aidào悲痛地追念。苏轼《东坡志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闵行,呼林·郗超出与桓温密谋书以解父》:“愔后果辨日:‘举却~~物。’”阿堵物,指钱。(阀:~一成疾。”阻隔。)【哀号】iho因悲伤而呼号捕哭。沈复【阿附】ēù迎合附和。《汉书·王尊传》:《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触首灵前,~~流“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丞相匡衡、御史大血。”夫张谭皆。、畏事显,不敢言。”【哀鸿】aihog离群哀叫的大雁。比喻哀【阿那】ēu0同“焖娜”。柔弱的样子。陆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韩愈《酬裴十六功机《拟青青河畔草》诗:“皎皎彼蛛女,~~当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鸣清耳,宿哀皑蔼缮艾i+ài3雾赛高旻。”雨过,山头~~暮云横。”②暗淡、昏黑的样【哀矜】āim怜阀。《论语子张》:“如得其子。高蟾《春》诗:“明月断魂清~~,平芜归情,则。~而勿喜。”思绿迢迢。”【哀怜】aii①怜惜;同情。韦应物《马明艾①ài①一种草本植物。又名“艾蒿”。生遇神女歌》:“马生一立心转坚,知其丹白叶背有白毛。茎、叶有香气,干后制成蒙~~。”②请求怜阀。《镜花缘》第三十四艾绒,可作灸用。《诗,王风·采葛》:“彼采~回:“为今之计,唯有且写几张~~呈词,到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②艾的颜色,苍白各衙门递去…救得舅兄出来。”色。《札记·曲札上》:“五十日~。”孔颖达【衰伤】aihag悲痛优伤。《汉书·匡衡疏:“年至五十,气力已衰,发苍白色如~传》:“陛下秉至孝,~~思慕,不绝于心。”也。”③对五十岁老年人的敬称。《国语·召【哀艳】aiya①内容悽恻而文采绮丽。柳公谏厉王耳谤》:“者、~修之,而后王斟酌冕《与徐给事论文书》:“自屈宋以降,为文者焉。”这里指国王的师傅。④美好。《盂子·本于~~,务于恢诞,亡于比兴,失古义矣。”万章上》:“知好色,则燕少~。”⑤养育。《诗②情致哀婉缠绵。沈起凤《谐怿·南部》:“如金·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保~尔后。”德辉之《寻梦》,孙柏龄之《别词》,仿佛江采苹⑥停止;尽。《左传·哀公二年》:“虽克郑,犹楼东独步,冷淡处别饶一种。·。”有知在,忧未一也。”(知,知氏)⑦报答。【哀子】dizi古时称居父母之丧者为哀子。《国语·周上》:“树于有礼,~人必丰。”⑧姓。后来专指居母丧者。《礼记·杂记上》:“祭称孝子孝孙,丧称一一哀孙。”②y①通“刈”。割,收获。《谷粱传·庄公皑(皚)i洁白。古乐府(白头吟):“一二十八年》:“一年不~,而百姓饥。”②通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义”。治理。《史记·河渠书》:“诸夏~安,功施于三代。”③惩戒。《孟子·万章上》:“太【皑皑】1'i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韩愈《咏雪赠张籍》:“当窗恒凛凛,出户即~~。”甲悔过,自怨自一。”蔼1①和气。韩愈《答李翊书》:“仁义【艾艾】'i形容人说话口吃。《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晋文王戏之之人,其言~如也。”②树木茂密的样日:‘卿云~~,定是几艾?'对曰:‘凤兮风兮,故子。《汉书·扬雄传上》:“郁萧条其幽~兮,是一风。”(邓艾:二国时魏国的将军。)滃泛沛以丰隆。”②盛多的样子。陆机《文【艾服】ii①五十岁。《礼记·曲礼上》:赋》:“虽纷~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③油“五十曰艾,服政官。”谓年五十,可以做官从润的样子。《管子·侈靡》:“~然若夏之静政。后以“艾服”代称五十岁。②泛指从政。云,乃及人之体。”②通“霭”。云气。陆机《晋书·郑冲传》:“太傅~王事,六十余《挽歌》之三:“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载。”【蔼蔼】ǎ'i①草木茂盛的样子。束哲《补【艾老】iǎ0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桓宽《盐亡诗》之五:“瞻彼崇丘,其林~~。”②人众铁论》:“五十以上曰~~。”多而又有威仪的样子。《诗·大雅·卷阿》:【艾安】yi同“义安”。治理安定,太平无“~~王多吉士。”(吉士:古时男子的美称。)事。《汉书·郊祀志上》:“汉兴已六十余岁③暗淡的样子。司马相如《长门赋》:“望中矣,天下~~,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庭之一~兮,若季秋之降霜。”度也。”霭云气,云雾。陶渊明《时云》诗:“山【艾服】yú古代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涤余~,宇嗳微霄。”(曖:昏暗。)去犯人衣服上的蔽膝部分,以示宫刑。任防【国】”亦作“蔼蔼”,①云雾密集的《为王金紫谢齐武帝求太子律序启》:“~~样子。苏轼《题南溪竹上》诗:“湖上萧萧疏惩刑。”···试读结束···...

    2022-05-12 EPUB图书 epub 图书下载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繁体字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作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页数】499【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01【ISBN号】7-100-02406-4【价格】25【分类】汉语-古代-常用字-字典常用字-汉语-古代-字典字典-常用字-汉语-古代【参考文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01.图书目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内容提要:本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4100余个(不包括异体字),收双音词约2500多个,附录《难字表》收2500余字。本字典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内容试读阿哀埃欸磴皚霭蓠ā-i1A風。”③[欸(i蓠)乃]摇櫓聲。柳宗元A丫《漁翁》詩:“烟銷日出不見人,一一聲山水绿。”阿者8省我签餐中营磴就套,秀贵游《急就篇》卷三:“碓(dui對)扇隤(tui勃(膝王閣序〉:“訪風景於崇一。”(崇:頹)春簸揚。”顏師古注:“~所以靡(o高。)⑧山的轉彎處。屈原《九歌·山鬼》:磨)也,亦謂之碐(cUì翠)。古者雍父作“若有人兮山之~。”②ē。屋檐。《古詩春,魯班作一。”(陂:墜。臁:“磨”的異十九首·西北有高樓》:“阁三重階。”體。雍父、魯班:人名。)⑧磨(m6)。揚(閣:樓陶。階:熹階。)③ē。偏担,迎合。雄(太玄經·疑》:“陰陽相~,物咸彫雕。”《韓非子·有度》:“法不~贵。”(費:有權(咸:全,都。)2[磴醴]1.高峻。宋玉《高势的人。)成語有“刷直不阿”、“阿諛逢唐赋〉:“盤岸巑蚖(cuawa攒玩),振迎”。④名詞詞頭。多用于親屬名稱或(zhè振)陳~~。”(嵴蚖:山峰峻峭。人名的前面。《木蘭詩):“一姊聞妹來。”振:整齊。陳:陳列。)2.白的樣子。通《三國志·魏潜·武帝紀》裴注引《曹瞞“皚皚”。枚乘《七發》:“白刃一一,矛戟傅》:“太祖一名吉利,小字~瞞。”⑤hē交錯。”3.堅固。張衡《思玄赋》:“行積冰(呵)。通“呵”。斥費。《老子〉:“唯之與之~~兮,清泉冱(hù互)而不流。”(冱:一,相去幾何。”固凍結。)iㄞ潔白。樂府詩(白頭吟》:“A!ㄞ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皚皚]形容霜雪潔白。劉歆《遂初賦):“漂積雪之哀美麦枣,心屈原《健竖)一一兮。”.“~衆芳之蕪穢(hui會)。”(芳:香官ì苏雲霧。柳永《雨寐鈴·寒蟬凄草。燕狱:荒熊。)父母之喪。《宋害·因切》:“暮~沈沈楚天闊。”[靄]雲張傅傅》:“居一毁诚,孝道淳至。”②憐霧密集的樣子。蘇軾(題南溪竹上》詩:阀,同情。《韓非子·用人》:“憂悲不~“山頭一一暮雲横。”憐。”【辨】哀,戚,悲,悼。四字都有悲傷i旁0草木茂盛的樣子。《漢書·的意思。但“戚”字一般是表示憂苦、悲丙揚雄傳》:“鬱蕭像其幽一兮,湖衰;“哀”與“悲”有憐憫、同情的意思,(weg)汎沛以豐隆。”(潇:雲氣湧起。)“衰”的感情色彩要更重些;“掉”則是悲[藹藹]1.草木茂盛。束皙《補亡詩》之痛的意思,多用于對死者表示沈痛悼五:“瞻彼崇丘,其林一一。”2.案多的樣子。《詩經·大雅·卷阿》:“~一王多吉埃i乃麈土。〈荀子·勒興〉:“上食土,維君子使。”3.暗谈的樣子。司馬相一土,下欲黄泉。”如《長門赋》:“望中庭之一一兮,若季秋然地。数息、陆i牙①應聲。《方言》十:“一、警之降霜。”②和氣的樣子。韓愈《答李翊書》:“仁義之人,其言一如也。”又如“一涉江》:“乘鄂渚而反顧兮,一秋冬之緒然可親”。③通“羈”。雲氯。陸機《挽歌2i-à隘艾愛曖安庵諳案詩)》之三:“悲風徽行軌,傾套结流~。”書》:“一日之苟一,数百年之大患也。':止。軌:指車。)(苟:苟且,得過且過。)③安心。《三國隘ài劣①狹窄,狭小。《左傳·昭公志·魏青·司馬朗傳》:“郊境之内,民不一三年》:“子之宅近市,淋(j0剿)一業。”④安放,設置(後起意義)。陸游《東慰座,不可以居。”(淋:低下。器座:嘈雜陽道中》詩:“先~筆硯對溪山。”⑤疑間多塵。)②險要的地方。左思《蜀都赋》:代詞。什麼,什麼地方。《左傅·僖公十““人守一,萬夫莫向。”(向:指接近。)四年》:“皮之不存,毛將一傅?”(傅:附③è(厄)。通“阨”。阻塞,阻止。《戰國策·着。)(漢膏·高帝紀》:“羽問:‘沛公一楚策二》:“太子群於齊王而歸,亦王一在?”。®怎麼,哪裹。《史記·陳涉世之。”@第困,窘迫。《荀子·大略》:“君子家》:“陳涉太息日:‘燕雀一知鸿鵠之志一第而不失。”(不失:指不改變信仰。)哉!”(太息:長欺息。)艾方针本植物華影成文绒,可供針灸用。《詩經·王風·采庵(菴)竞皮文于良马①图形草屋。《南葛》:“彼采一兮,一日不見,如三藏兮。”“编草结一,不逵凉者。”⑦佛寺(晚起意置思勰《齊民要術·收種〉:“麥一石,一一義)。多指尼姑居住的。如“水月一”。把,裁以瓦器竹器。”灰白色。元稹《郡③y(奄)。通“奄”。忽然。《隸釋·衡萧感懷見寄》詩:“~髮衰容惜寸輝。”(寸尉衡方碑》:“受任浹旬,~雏寢疾。”(浹輝:指短暂的诗周。)②老,年纪大。《漢旬:十天,一旬。浹:周匝。)書·武帝紀》:“然則鄉里先耆(q奇)一,立马熟悉,熟識。《登潜·刑法奉高年,古之道也。”(者:年老。者艾:指月.志》:“故~事藏體者,善權輕重,不老年人。)③停止,完结。《左傅·哀公二以小害大,不以近妨速。”(捕:衡量。)白年》:“爱未一也。”成語有“方興未艾”。居易《憶江南》詞之一:“江南好,風景④美好。屈原《九歌·少司命》:“竦長劍一。”兮维幼~。”⑤養護。《詩經·小雅·南山弓①有短腳盛食物的木托盤。有整》:“保~爾後。”⑥yi(義)。通“芯”。案《史記·田叔列傅〉:“趙王張敖自持懲戒,急治。《孟子·萬章下〉:“太甲悔~進食,禮恭甚。”②几案,矮長桌。《三過,自怨自~。”⑦y(義)。通“刈”。割,國志·吴善·周瑜傅》裴松之注:“權拔刀收割。《荀子·王制》:“使民有所耘一。斫(zhuo渴)前奏~。”(權:孫槽。奏案:(耘:除草。)⑧y(義)。通“义”。治理。接受奏本的几案。)③文書,案卷。《新唐《史記·河渠替》:“諸夏一安。”書·陸贊傅》:“視~籍煩簡。”(籍:指記録恶à1齐0爱。《史記·陳涉世家):的本册。)④用手壓或摁。《史記·魏其武,“吴廣素一人。”②憐惜,同情。《左安侯列傅》:“~灌夫項令謝。”(灌夫:人傅僖公二十二年》:“其二毛。”(二毛:名。項:脖頸。謝:道款。)《莊子·盗跖》:黄髮花白,指老人。)③吝惜,捨不得。“~劍瞋(che抻)目,聲如乳虎。”(瞋目:《老子):“甚一必大费。”瞪眼。乳虎:删生子的母虎。)⑤壓抑,止曖ⅰ穷昏暗。謝瞻《王撫軍庾西陽住。《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何不集别》詩:“夕陰一平陸。”[曖曖]昏兵束甲?”(束甲:捆起鎧甲,指停止戰暗不明的樣子。屈原《雄騷》:“時一~其争。)⑥考察,核實。王充《論衡·問孔》:將罷(í皮)兮。”(時間已晚,人也感到疲“~贤翌之言,上下多相違。”(相違:互相倦了。罷:通“疲”。)矛盾。)[案間]審間,審查。〈史記·秦始皇本纪》:“於是使御史悉~諳生。”(御AN乃史:宫名。)⑦巡行,巡視。《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宜王~行其管里處所、安马①安穩,安定,安全。杜甫日:‘天下奇才也。”⑧按照,依照。《韓《茅屋爲秋風所破歌》:“風雨不動~非子·孤憤》:“~法而治官。”(按照法令如山。”《荀子·王霸):“國一則無憂民。”來做官。)⑨於是,就。《荀子·王制》:“財2安逸,安樂。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物積,國家~自富矣。”上述④⑤⑥⑦⑧9···试读结束···...

    2022-05-11 epub常用字体 epub字体

  • 《学生古汉语词典》卢元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学生古汉语词典》【作者】卢元等主编【页数】1144【出版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8【ISBN号】7-5326-0058-0【价格】$10【分类】汉语-古代-中学-词典【参考文献】卢元等主编.学生古汉语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8.图书目录:古汉语词典》内容提要:《学生古汉语词典》内容试读部(yT)0数词。列子·汤问:立奉壁来。”唐·王勃<膝王阁序》:勃“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心愚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形容少量,公移山>)⊙相同,一样。《吕氏眷秋·微小。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察今>:“古今一也。”副词。全,都。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也作“一芥”。如:一如既往。《史记·曹相国世家::“不取一芥于人。”“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心】0同心,一条心。如:万进萧何约束。”0统一。唐·杜牧<阿众一心。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专一。“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如:一心一意。《尚书·盘庚用心一也。”0副词。竟,乃。唐·李下:“式数明德,永肩一心。”白《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基一至【一旦】0一时。指短时间。史于此耶?”●副词。或。孙子·谋攻):记·晋世家:“一旦杀三卿,寡人不忍“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副词。益也。”©有一天。不确定什么时候。一旦,一经。《聊斋志异·促织:“一《战国策·赵策》:“一且山陵崩,长安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助词。与“何”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连用,相当“何其”、“多么”。唐·杜甫【一叶】自形容船小。宋·苏轼赤《石嫌吏》诗:“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也指小船。苦1”宋·姜菱<湘月词:“暝入西山,渐唤【一二】0一二为数的开始,表示我一叶夷犹乘兴。”暝:日暮。●一片少数。如:略知一二。9一一,逐一。叶子。宋·唐庚引唐人诗:“山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事未易一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后二为俗人言也。”用“一叶知秋”比喻从小见大,由部分【一夫】0独夫,指众叛亲离的暴现象推知发展趋势。君。孟子·梁嘉王下:“残贼之人,【一发】·0一同,一齐。《水浒传)谓之一夫。”一个人。汉·贾谊过第三回:“却便似开了个酱油铺,咸的、秦论上>:“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唐·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鲁提辖李白蜀道难》诗:“一夫当关,万夫莫举打镇关西)越发。《京本通俗小开。”说·错斩崔宁》:“却去改业做生意,便【一介】0一个。<史记·廉颇黄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买卖行中一发相如列传: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不是本等伎俩。”●(一髮)比普细小的[2]一部事物。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浒传》第四回:“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一匡】匡:正。正而为一。《论语·办。”宪问):“管仲相框公,葫诸侯,一匡天【一响】亦作“一向”、“一饷”。短下。”暂的时间。五代·李煜《浪淘沙》词:【一曲】0河流弯曲处。唐·刘禹“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锡诗:“黄河一曲即李后主。当城下。”日片面,一方面。庄子·【一统】全国统一。如:一统天下。天下:“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海内为郡县,(一q)一首歌曲或词曲。唐·自居易法令由一统。”《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一眚】一点小过失。省:目病。引绡不知数。”缠头:赠送财礼。申为过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一苇】《诗经·卫风·河广:“谁“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谓河广?一苇杭之。”意谓一片苇叶,【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其微小犹如小船可飘浮水上而渡。后指小的事物。宋·苏轼《赤壁赋》:“苟非吾船。宋·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往。凌:越过。【一隅】①一个角落。<论语·述【一时】0一年四季之一。《国语·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0也。”意谓据一个角落能推见其余角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落。也指一个方面而非全局。如:一时,此一时也。”目一世,当代。三国隅之见。©形容地区狭小。如:一隅志·蜀志·邓芝传):“诸葛亮亦一时之地。之杰也。”0短时间,暂时。《列子·杨【一端】0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朱:“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同时。面。如:此其一端。清·林嗣环《虞清·林嗣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0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当时,偶然。《红楼梦)第四回:“徜若日指物的一头。<准南子·说林训: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一端以为冠,一端以为妹。”妹:同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葫芦僧“袜”。量词。古代以布帛二丈为一判断葫芦案》)端。后来称布帛一匹为一端。【一体】0一部分。<孟子·公孙丑【一瞥】用眼一看,比喻极短的时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间。宋·苏轼《聚星堂雪>诗:“模糊桧体。”©比喻关系密切,协调如一个整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裁:通体。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宫中“才”。〔注意)〕今指一眼看到的大概情府中,俱为一体。”一样。《史记·况。如:首都一瞥。张耳陈餘列传):“陈餘、张耳一体有功【一瞬】一眨眼。比喻极短的时间。于赵。”宋·苏轼:“盖将自其变者而【一应】一切。如:一应俱全。《水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变者:变一部一①二丁[3]动的一面。【二三】0时二时三,没有定准。【一蹴】一踏步,一举足。比喻轻而《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易举。如:一就而就。宋·苏洵《上田其德。”二三其德:三心两意。约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藏而或二或三。宋·欧阳修《苏氏文集序:造圣人之域。”“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一环土】一捧土,指代坟基。史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全。”根:根由。累:牵连。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长【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左传·陵:汉高祖坟墓。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寓二【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毛。”禽:通“擒”。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二汉】佣工,伙计。《儒林外史后用“一毛不拔”比喻极度的吝啬自第三回:“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私。《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都象你这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范进中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举》)汤:热水。【一丝不苟】苟:随便,马虎。形容【二三子】诸位,你们。《左传·信办事认真、仔细,一点儿不马虎。《儒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子,孤之罪也。”<国语·越语上:“将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勾践栖会稽)【一国三公】《左传·僖公五年:O(dig)0天干的第四位。因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意谓一个国家而常作为第四的代称。如:丁有三个当政的人,我听从谁呀?后用等,丁级。©健壮。《论衡·无形》:“齿以比喻事权不统一,不知听谁的好。落复生,身气丁强。”●成年男子。<资【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民每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十丁遭一丁。”(c淝水之战)0人口。一鸣惊人。”后用“一鸣惊人”比喻平时如:添丁,人丁。《南史·何承天传):默默无闻,突然作出了惊人的成绩。“计丁课仗。”仗:兵器。。当,遭逢。【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后汉书·岑彭传>:“我喜我生,独丁“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斯时。”0姓。而竭。”原指打仗开始时,擂第一通鼓,e(zheg)见“丁丁B”。士气最盛。后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丁丁】0健壮的样子。唐·白居头大的时候,一下了把事情完成。易:“鸷禽之英,黑雕丁丁。”1(er)0数词。清·方苞狱中日象声词。《老残游记》第二回:“夹一杂记》:“案末二人立决。”@第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二。<梦溪笔谈》卷二六:“古法采草药(zhegzheg)象声词。诗经.·小雅·多用二月、八月。”(采草药>)®不专伐木):“伐木丁丁。”后也用来形容棋一。《汉书·王陵传):“毋以老妾故,子和弹奏琵琶等声音。宋·王禹偁《黄持二心。”冈竹楼记:“宜围棋,子声丁丁然。”[4]一部①丁七②三【丁口】人口。《聊斋志异·促织>: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丁宁】也作“叮咛”。再三嘱咐。空)合称“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司空为“三公”。唐、宋以后虽仍有此结誓不别离。”称,但已无实际职称。【丁壮】壮年男子。《准南子·人间【三代】0指夏、商、周三朝。史训>:“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记·秦楚之际月表:“然王迹之兴,起(<塞翁失马))唐·白居易《观刈麦)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从:通诗:“丁壮在南岗。”“纵”。©自祖至孙三代,或说曾祖至【丁男】成年的男子。清·洪亮吉父三代。如:祖宗三代。<治平篇:“即有丁男繁衍之族。”【三老】古指掌管教化的乡官。《史【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红楼记·陈涉世家):“数日,号令召三老、梦)第一一九回:”荣国世职,仍是爷爷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袭了,俟丁忧服满,仍升工部郎中。”【三军】0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七8:毫如晋称中军、上军、下军;楚称中军、左军、右军;齐、鲁吴也设上、中、下三军。汉·枚乘作<七发》,后来汉·张衡作三军各设将、佐,而以中军元帅为三军《七辩>,三国魏·曹植作《七启>等,大统帅。见《左传·襄公十一年》《将作多是讽劝之文。三军”孔颖达疏引郑玄说。©《商君【七夕】节日名。农历七月初七的书·兵守》谓守城之军:“壮男为一军,晚上。相传为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期。唐·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之为三军也。”军队通称。《孙子·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夕谁见同?”【三径】晋·赵岐《三辅决录·逃【七庙】古代天子的宗庙。太祖庙名)载: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居中,左右三昭三穆,共七庙。汉·贾诩告病辞官,隐居乡里,于院中辟三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径。后因借指隐居所住的田园。晋·2二(a)0数词。如:一,二、三。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一《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犹存。”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三省】0从三个方面反省。论©表示多次或多数。《诗经·魏风·伐语·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檀:“胡取禾三百廛兮。”<史记·项羽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殃以乎?传不习乎?’”一说,多次反省,省读示之者三。”(《鸿门宴,)ig。g隋唐官制。指中书省、门下【三公】负责全国军政事务的三位省、尚书省,为最高政务机关。三省长最高大臣,官名历代不同。周代司马、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为宰相之职。司徒、司空为“三公”;一说以太师、太【三思】再三思考。《论语·公冶一部②三亏于[5]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三从四德】旧时束缚压迫妇女的【三秋】0三年。《诗经·王风·采一种道德标准。三从是“未嫁从父,既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日指秋季嫁从夫,夫死从子”。(见《仪礼·丧的三个月,或单指九月。唐·王勃<滕服·子夏传)四德是“妇德、妇言、妇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今容、妇功”。指妇女的品德、言谈、仪指秋收、秋耕、秋播为“三秋”。态、女工。(见《周礼·天官·九嫔)【三秦】0项羽破秦入关,分秦关【三坟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咸阳书。《左传·昭公十三年):“是能读三以西之地;司马欣为塞王,领咸阳以东坟、五典、八索、九丘。”晋·杜预注:至黄河之地;董翳为翟王,领上郡之地“皆古书名。”唐朝孔颖达疏引孔安国(陕西北部),合称“三秦”。后又泛指《尚书序,云:三坟为伏羲、神农、黄帝关、陕一带。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的书,五典为少吴、颛顼、高辛、唐、虞州>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之书。称指晋时十六国之前秦、后秦、西素。【三纲五常】封建社会提倡的人与【三顾】三国时,刘备访求诸葛亮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三纲指君为臣纲,出山,共图兴复汉室大业。诸葛亮开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始时有意避开,刘备一连去了三次,诸义、礼、智、信。葛亮深受感动,就和刘备在隆中对策,【三闾大夫】春秋战国时楚国官并出山辅佐刘备。后用以表示对帝王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渔父见的知遇之感。三国器·诸葛亮《出师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表):“先帝不以臣卑那,猥自枉屈,三至此?”顾臣于草庐之中。”唐·杜甫<蜀相)诗:【三年不窥园】谓学习专心。汉三顾频紧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书·董仲舒传》记载童仲舒为博士时,【三辅】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岂“下帏讲诵…盖三年不窥园”。个长官。亦指三辅所辖地。西汉建都〔虧)(ku)0欠缺。《尚书·旅长安,京畿官统称内史。景帝时分置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左右内史及都尉。武帝时改右内史为日减损。《周易·谦):“天道亏盈而益京兆尹,治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谦。”引申为损耗。如:亏本,亏折。Q亏(ig)翊,治长陵以北;都尉为右扶负,虚弱。如:亏心,情亏。0毁坏。《诗风,治渭城以西。(见《汉书·百官公卿经·鲁颂·闷官>:“不亏不崩。”崩:崩裘)及《地理志》等)后汉书·张衡溃。日幸亏,亏得。《水浒传>第一○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即指这回:“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三个地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①差异,不能【三族】有多种说法:0指父、子、适应。《吕氏春秋·察今:“其时已与孙为“三族”。©指父母、兄弟、夫妻为先王之法亏矣。”《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为“三曰(y)0介词。在。<左传·族”。于庄公十年》:“战于长勺。”(<曹[6]一部②于丈万刿论战))⑦介词。到。《列子·汤问:田一带。居民从事农牧业,多桑麻,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美玉。®介词。给。《史记·陈涉世家):“陈【于是乎】连词。相当于“这才”。涉少时,尝于人佣耕。”0介词。从,清·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乎书。”青于蓝。”后一个于”指此,超过。介词。向,往。《资治通鉴·汉献帝建丈(zhàg)0长度单位。十尺为一丈。后汉书·列女传》“累安十三年>:“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寸不已,遂成丈匹。”()日(赤壁之战))0介词。对,对于。唐·测量土地。如:丈量。《左传·襄公九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年》:“巡丈城。”巡:来回巡察。⑧古时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自己。⑦介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老丈。唐·杜词。比,超过。《荀子·劝学):“冰,水甫《奉赠李八丈躐判官》诗:“我丈时英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由于。唐·特,宗枝神尧后。”我丈:指李骧。英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特:杰出的人物。明·宗臣有《报刘成于思,毁于随。”⑨介词。被。《资治一丈书》。也用于对某些亲戚的尊称。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吾不能如:岳丈,姑丈,姐丈,姨丈。参见丈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人”。(<赤壁之战)⑩介词。根据,按照。【丈人】0古时对老人或前辈的通《史记·准阴侯列传):“于诸侯之约,称。《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逼大王当王关中。”①介词。与,跟,同。丈人。”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逢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日岳父。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因没有盘©(xu)通“吁”。叹气。《诗经·周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范进中举》)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麟:麒麟。家长,主人。《史记·刺客列传>:【于于】自得自足的样子。唐·韩“家丈人召使前击筑。”目古时女子称愈《上宰相书>:“于于焉而来矣。”其夫。古乐府<妇病行:“妇病连年累【于是】0连词。因此,就这样。岁,传呼丈人前一言。”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丈夫】①古时称成年的男子,《国争割地而赂秦。”从:合纵。约:盟约。语·越语>:“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这时,当时。清·林嗣环《虞初新罪。”((勾践栖会稻>)©女子称自己的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配偶。®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口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诚丈夫,技》)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奋臂:这里是【于思】(一i)形容胡须很多。《聊动手帮助的意思。斋志异·成仙:“自捋颜下,则于思者⊙〔萬)(wa)0数词。一万的如故矣。”万简称。©数量极多,不是确【于阗】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和「数。如:万众一心。列子·汤问:“太···试读结束···...

    2022-05-11 epub 图书下载 epub 图书网站

  • 古汉语小字典》许惟贤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汉语小字典》【作者】许惟贤编著【页数】1312【出版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04【ISBN号】7-5326-0613-9【价格】29.50【分类】汉语-古代-字典【参考文献】许惟贤编著.古汉语小字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04.图书目录:古汉语小字典》内容提要:08021203《古汉语小字典》内容试读部(y)①数目。9一样。《庄子·逍遥游》:“能不二er),0数日。0双;比。《史记·淮阴侯龟手一也。”目纯一不杂。《管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子·水地》:“故水一则人心③两样。《庄子·骈拇):“故古正。”①满;全。《庄子·徐无今不二。”●再次。〈南齐书·鬼〉:“以苦一国之民。”●统一。礼志》:“醮酒二辞。”日次;副。杜牧《阿房官赋》:“六王毕,四《礼记·坊记》:“唯卜之日称二海一。”。专一。〈论衡·感君。”虚)》:“专心一意。”皆;都。⊙(dig)①天干的第《诗·北门》:“政事一坤益我。”丁四位,因以为第四的代⑨犹一下;才。表示两种行为称。如:丁等;丁部。巴壮健。时间上先后紧连。如:一见如《急就篇》四:“长乐无极老复故。⑨一旦。如:一失足成千丁。”©古称能任赋役的成年男古恨。●另一:又。梁元帝《金子。杜甫《新安吏》诗:“县小更楼子·兴王》:“时许耳之子名无丁。”④家口;人口。如:添曰由,字道开,一字武仲。”围丁。●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或。《孙子·谋攻):“不知彼而如:园丁。⊙当;遵逢。如:丁知己,一胜一负。”●乃;竟。忧。《后汉书·岑彭传》:“我喜《史记·商君传》:“为法之敞,我生,独丁斯时。”⑦“钉”的古一至此哉!”●作语助。以加强字。《晋书·陶侃传》:“以侃所语气。白居易《闻哭者)诗:“哭贮竹头作丁装船。”⑧姓。声一何苦!”●乐谱符号。工尺e(zheg)[丁丁]象声谱中的音名之一。词。《诗·伐木》:“伐木丁丁。”1一部一①二丁七9)0数目。®文体“声闻于天。”③给。《诗·七名。或称“七体”,为赋月》:“献烈于公。”④对;对于。体的另一形式。西汉枚乘作《庄子·天下》:“无益于天下。《七发》开其端,后人仿效其体。⑤向。如:问道于盲。⑥自;《昭明文选》列“七”为一门。③从。如:青出于蓝。⑦表示比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祀一较。《庄子·田子方》:“哀莫大次,至七七四十九日止,叫“做于心死。”⑧犹“被”。《汉书·七”。贾山传》:“地夺于刘氏。”⑨犹三(a)①数目。g多“以”。《书·盘庚》:“历告尔百次;再三。《左传·定姓于朕志。”⑩犹“为”。《孟子三》:“三折肱,知为良医。”·万章》:“汝其于予治。”①如了(chù)小步而行。左同。《易·豫》:“介于石,不终思《魏都赋》:“泽马宁日。”®根据;按照。《史记·淮阴侯传》:“于诸侯之约,大王当(虧)(kui)①缺;欠。王关中。”如:盈亏。《史记·范雎©(yu)①往。《诗·君蔡泽传》:“月满则亏。”⑨损失。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庄子·刻意》:“其德全而神不期。”©犹“与”。《书·康诰》:亏。”③毁坏。《诗·阅宫》:“不“告女德之说于罚之行。”③犹亏不崩。”①辜负。如:有亏众“乎”。《吕氏春秋·审应》:“然望。⑤虚弱。《红楼梦》五七:则先生圣于?”④作语助。《诗“气血亏柔。”⑥情虚。如:心·葛覃》:“黄鸟于飞。”⑤姓。亏。⑦幸亏;亏得。《玉镜台》©(如)通“吁”。《诗四:“这多亏了你也。”⑧输;败。麟之趾》:“于嗟麟兮!”《梦粱录·角觝》:“怒龙彪虎角丈(zhag)①长度单位。于於如).0在亏赢。”州十尺为一丈。②量地。如:清丈;丈量。③对男性年辈《诗·采繁》:“于沼于长者的尊称。如:岳丈;老丈。祉。”《札记·檀弓》:“聚国族于(與)⊙(yù)①结盟斯。”⑨到;及。《诗·鹤鸣》:与者;党与。《荀子·王2一部①七②三于亏于丈与霸》:“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其孰能与于此!”亲附。〈老子》八:“与善仁。”③(yú)①表语气,同攒许。《论语·述而》:“暴虎冯“欤”。《论语·学而):“求之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①与?抑与之与?”巴作语助,无援助。〈国策·秦):“不如与魏义。〈国语·周》:“若壅其口,以劲之。”同对付。《韩诗外传》其与能几何?”二:“良非笃修身行之君子,其万⊙(萬)(w)①数目。孰能与之哉!”⑥给予。《论语巴极言其多。《书·尧·雍也):“与之粟九百。”⑦等典》:“协和万邦。”③极言其甚。待。《论语·阳货》:“岁不我韩愈《柳子厚基志铭:“且万无与。”⑧和;及。《诗·小弁):母子俱往理。”①舞名。《诗·“维桑与梓,必恭敬止,”⑨同;简兮》:“方将万舞。”姓。跟。《论语·阳货》:“来,予与©(mò)[万俟]复姓。尔言。”●替;为。《孟子·离娄》:“所欲,与之聚之。”①以。才桑才能《生子·庚桑楚):“其才固《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有巨小也,”亦指有才能的人。必与公士为宾也,”®被。〈国《礼记·文王世子》:“取贤敛才策·秦):“〔吴王夫差〕遂与句焉。”©通“材”。材质;本质。践禽(擒)。”于。《诗·车《孟子·告子》:“非天之降才尔壁):“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殊也。”③通“裁”。裁决;裁夺。与其。《庄子·德充符》:“与《国策·赵〉:“椎王才之。”①为人妻,宁为夫子妾。”如。姓。司马相如《子虚赋):“楚王之猎⊙(纔)(ci)①刚才:方孰与寡人乎?”通“举”。选才。《汉书·晁错传》:“远县才拔。《礼记·礼运》:“选贤与至,则胡又已去。”引申为方始。能。”⑥通“举”。全;都。《墨子《晋书·夏侯湛传》:“惟正月才·天志中》:“天下之君子与谓生魄。”②仅仅。《汉书·贾山之不祥”传》:“然身死才数月耳。”©(y心ù)参预;在其中。耳《易·系辞》:“非天下之至精,丰O(fg)①容貌丰满美好。《诗·丰):“子之3一部②万才③丰如:平生;平居。⑧汉语声调之役。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君一。⑨通“评”。如:平议。既为府吏。”姓,再天书爽二东(東)(d5g)①太阳出来的方向。《诗·东谟):“朕言不再。”《左传·僖山》:“我来自东。”9主人。如:五》:“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后作东。《水浒》二:“小的(高俅)亦泛指又一次;重复。如:再接是王都尉亲随,受乐人使令。”再厉。9表示有所等待。犹③姓。“然后”。《红楼梦》五O:“外头丝(絲)(i)①蚕丝。《书得很,你且吃杯热酒再去。”·禹贡》:“〔兖州〕厥贡漆、丝。”引申称像丝的东西。夹⊙(夾)(ji)①从两旁加力使固定。如:夹住。如:青丝。⑨丝织品。《诗·绿《礼记·檀弓》:“使吾二婢子夹衣):“绿兮丝兮,女所治兮。”陈我。”©辅佐。《左传·僖奂传疏:“丝,所以为衣也。绿六》:“夹辅成王。”③从两个相兮丝兮,犹云绿兮衣兮。”③一反方面来的。如:夹攻;夹击。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①在两者之间。如:夹缝;夹小单位名。千分之一分。如:道。Θ钳夹的器具。《周礼·厘毫丝忽。引申以形容细微之射鸟氏》:“射则取矢。矢在侯极。如:一丝不苟。④八音之高,则以并夹取之。”⑧混杂。一,指弦乐器。亘69e用读g)如:文白夹杂©(夹)〔裌、袷〕(ji)双层①从此端直达彼端;贯的。如:夹衣;夹被。串。如:亘古通今。班固《西都©(灰)(ji)通“铗”。剑赋》:“北弥明光而百长乐。”⑨把子。《庄子·说剑):“诸侯之犹言“竞”、“遍”。张衡《南都剑,以衰杰士为夹。”赋):“贮水湾湾,亘望无涯。”@(夾)(x泊)通“狭”。()①官员的通称。吏《后汉书·东夷传》:“其地东西《国语·周》:“百吏庶夹,南北长。”民。”⑨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6一部④东丝⑤豆吏再夹···试读结束···...

    2022-05-09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器

  • 古汉语词典》周林英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汉语词典》【作者】周林英主编【页数】1064【出版社】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2【ISBN号】7-80648-554-6【价格】38.00【分类】汉语-古代-词典【参考文献】周林英主编.古汉语词典.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2.图书目录:古汉语词典》内容提要:本词典以古汉语常用字、词为主,解释常用的汉字5000余个,解释词语万余条。《古汉语词典》内容试读阿哀挨6-i·1A子·君道》:“内不可以阿子弟。”⑥通ā“婀”,柔美的样子。《诗·小雅·隰桑》:阿○ā〔部首)阝部〔笔画〕7画〔结“隰桑有阿,其叶有难(u6)。”⑦通“河”。构〕左右结构〔辨析)媚捧谀谄《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释义〕①词头。用在人的名、姓、亲属名【阿阁】ēgé四面有栋有檐的楼阁。《古称和某些代词前面。《木兰诗》:“阿姊闻诗十九首》:“阿阁三重阶。”阁:楼阁。妹来。”虞溥《江表传》(《三国志·吴志·吕阶:台阶。蒙传》裴松之注引):“肃拊蒙背日:‘吾渭【阿谀】ay川用好话奉承别人。如:阿谀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逢迎。《汉书·国衡传》:“阿谀曲从,附非复吾下阿蒙。”杨街之《洛阳伽蓝记》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罔:欺骗。卷四“开善寺”:“英闻梁氏嫁,白日来归,乘马,将数人,至于庭前,呼日:‘阿梁!ai卿忘我也?”②语气词。通“啊”。《文明i〔部首〕土部〔笔画〕9画〔结构〕小史》第六回:“是阿,我想办一桩事情,哀上中下结构〔辨析)悲悼挽戚总得先立个威。”[释义〕①悲哀;悲伤。屈原《离骚》:“哀【阿斗】ād6u三国蜀后主刘禅的小名。众芳之芜秽(hu会)。”(芳:香草。芜秽:阿斗庸碌无能。后用以比喻昏庸无能荒芜。)②怜悯;怜恤。《韩非子·用人》:的人。如扶不起的阿斗。“忧悲不哀怜。”③慨叹。杜牧《阿房宫【阿堵】adǔ这;这个。又专指眼睛。赋》:“素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④姓。《晋书·王衍传》:“举却阿堵物!”(阿赌【哀兵必胜】aiigiheg《老子》:物:这东西,此指钱。)又《顾恺之传):“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抗:举。加:“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此指当。意指势力相当的两军对敌,心情悲肖像画的跟睛)。愤的一方必能取胜。©ē〔释义〕①高山。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阿。”②山的转弯处。屈原挨(捱)©di〔部首〕扌部〔笔画)10画〔结构〕左右结构〔辨《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③屋析)顺沿级靠附倚〔释义]①角处翘起来的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靠近;靠拢。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高楼》:“阿阁三重阶。”(阁:楼阁。阶:台诗三首之三:“嗟予愁惫气已竭,对垒每阶。)④曲从:迎合。《国语·周语》:“大臣欲相摩挨。”②依傍。关汉卿《窦娥冤》第享有禄,弗谏而阿之。”⑤偏祖。《吕氏春一折:“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挨无靠,母子秋·高义》:“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荀每到白头。”③依次,顺着次序。《红楼·2·i-皑格篮艾隘梦》第九十二回:“先从尊位点起,挨至贾“白云迴望合,青露入看无。”②烟雾。王赦,也点了一出。”④挤。葛长庚《鹤林问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听:“夜深香露道箱》:“昔者天子登封泰山,其时士庶挨散空庭。”③使昏暗。韦应物《东郊》诗:拶。”“微雨赠荒原,春鸠何处?”©i〔释义〕①受:忍受。《实娥冤》第二【露露】í引形容云盛。晋·陶渊明《停折:“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②艰难云》诗:“霭猫停云,濛濛时雨。”宋·苏拭地度过。文天祥《满江红·和王昭仪》词:《题南溪竹上》诗:“山头露篇暮云横。”“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引申为拖延。ai自i〔释义〕①推。《列子·黄帝》:“既而艾〔芯)○ài〔部首)艹部〔笔画)5狎侮欺治,搅秘挨枕,亡所不为。”宋应星画〔结构〕上下结构〔辨《天工开物·粹精·攻麦》:“次者用驴磨,析)罢停息做休已〔释义〕①斤两稍轻:又次小磨,则止用人推挨者。”植物名,即艾蒿。白居易《问友》诗:“种ai兰不种艾。”②苍白色。《后汉书·冯鲂传》:“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玖各皑〔皚〕i【部首〕白部〔笔画〕11一。”又为灰白色。③老,年纪大。《汉书画〔结构〕左右结构〔辩·武帝纪》:“乡里先耆(q奇)艾。”(者:年析)白〔释义〕洁白。乐府诗《白头吟》:老。)④尽;止。《诗·小雅·庭燎》:“夜如“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何其?夜未艾。”⑤美好。屈原《九歌·少【皑皑】ii形容霜雪洁白。唐·韩愈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⑥养;养护。《咏雪赠张籍》:“当窗恒凛凛,出户即皑《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保艾尔后。”⑦皑。”旗凛,寒冷的样子。姓。ǎi【艾艾】ii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如期期艾艾。《世说新语·言语):“邓艾蔼〔藹〕i〔部首)艹部〔笔画〕14口吃,语称艾艾。”邓艾:三国时魏将。画〔结构】上下结构〔辩€yi〔释义〕①通“刈”。割(草、谷类)。析〕和〔释义〕①和气,态度亲切。蒲松龄《毅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聊斋志异·上大》:“笑语蔼然。”②通百姓饥。”②通“入”。治;治理。《汉书·“”。云气。晋·陆机《挽歌》:“倾红结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海内艾安,府库流蔼。”③姓。充实。”③惩;惩戒。《孟子·万章上》:“太【蔼如】i心和气可亲的样子。唐·韩愈甲悔过,自怨自艾。”《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ài〔部首〕阝部〔笔画)12画〔结霭〔靄)循结构)上下结脚(辨i〔部首〕雨部〔笔画〕19隘构〕左右结构〔辨析〕侠窄关〔释义〕①狭窄,狭小。宋·司马光《训俭析〕气〔释义〕①云气。王维《终南山》诗:示康》:“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爱暧安谙i-6·3·听事:指议事厅堂。旋:转身。②险要的烟。”地方。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问。”徐珂《清稗类钞·冯婉贞》:“筑石a寨土堡于要隘。”③困穷。《荀子·大略》:〔部首)、部〔笔画〕6画〔结构〕“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狗。”不失:安上下结构〔辨析)慰装抱怎指不改变信仰。争〔释义〕①安静。《说文》:“宁,静©e〔释义〕通“距(厄)”。①阻止,《战也。”②安定,安全。《玉篇》:“安,安定国策·楚策》:“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也。”③静止。《尔雅释诂》:“安,止也。”隘之。”②隔绝。《战国策·东周策》:“三④逸乐,安逸。《左僖三十三年传》:“怀国隘秦。”与安,实败名。”⑤哪里。《左传·僖公十爱〔爱)结特上下结构i〔部首〕爪部〔笔画〕10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三国志·吴志·目蒙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析)好嗜喜善惜〔释义〕①爱。⑥如何;怎么。《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②怜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⑦连词。悯:怜恤。《左传·德公二十二年》:“爱其乃。《管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二毛。”(二毛:鬓发花白,指老人。)③吝荣。”③通“按”。演奏或演唱。虞预《会惜,舍不得。《老子》:“甚爱必大费”稽典录》(《世说新语·捷悟》刘孝标注【爱怜lailia疼爱。《战国策·赵策》:引):“父盱能抚节安歌。”⑨姓。“丈夫亦爱怜其少子平?”(《触龙说赵太【安详Jaxiag从容稳重。如:举止安后》)丈夫:男子。祥。宋·邵雍《小车六言吟》诗:“水际尤【爱戴】敬爱,尊重。明未清初·黄宗養宜稳审,花间更要安详。”《原君》:“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安谧】aml安定,平静。《后汉书·桓如父,拟之如天。”帝纪》:“四方盗窃,颇有未静,故假延临暧〔曖〕ài〔部首〕日部〔笔画〕14玫,以须安谧。”须:等待。画〔结构〕左右结构〔释【安步当车】ùdagche以从容的义)①昏暗。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步伐代替乘车。《战国策·齐策》:“晚食“金缸暖兮玉座寒。”②遮蔽;隐蔽。陶渊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为贵,清净明《时运》诗:“山涤馀篱,宇暖微雪。”贞正以自虞。”【啜昧]aimi①模糊,不清晰。《晋书·ā〔部首〕讠部〔笔画)11杜预传》:“臣心实了,不敢以噯昧之见,谙〔諳)〕画〔结构〕左右结构〔辨自取后累。”②态度不明朗。如:态度暧析〕贯会通〔释义〕熟记;熟悉。《南昧。③指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的隐史·陆澄传》:“虽复一览使谙,然见卷轴私。如:嗳昧关系。未必多仆。”白房易《忆江南》词:“江南【暧暧】àii昏暗的样子。晋·陶渊明好,风景旧曾谙。”《为园田居》诗:“暧嗳远人村,依依墟里【谙练】id熟悉;熟练。韦绚《刘宾黯昂盎坳敖ò-60·5·下的社会极端羔暗。《聊斋志异·老龙}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昂然】gr抬头挺胸无所畏惧的样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子。宋·欧刚修《苏氏文集序》:“其状貌天日哉!”奇伟,望之昂然。”《三国演义》第四十五黯如骨学要回:“蒋干将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群英会蒋干中计》)深黑色。蔡邕《述行赋》:“玄云黯以凝结兮。”(玄:黑色。以:而。)②精神祖丧。ag见“黯然”。③昏暗:暗淡无光。刘禹锡g〔部首)皿部〔笔画〕10画〔结《西塞山怀古》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f构〕上下结构〔辨析〕]溢盈〔释凌王气黯然收。”义]①一种腹大口小的盛器。《后汉书·【黯然】à①发黑的样子。如:黯然逢萌传》:“首戴瓦盎。”(戴:顶着。)②盈失色。《史记·孔子世家》:“丘得其为满的样子。常作“盎盎”,“盎然”。宋·苏人,黯然而熙,幾然而长。”幾:犹“颀轼《新酿桂酒》诗:“盎盎春溪带雨浑。”又(q)”,形容身长。②精神颓丧的样子。如:春意盎然。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难【盎盎àgàg①盈溢的样子。宋·苏别而已矣。”轼《新酿桂酒》诗:“盎盎春溪带雨浑。”ag②和盛洋溢的样子。唐·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昂g〔部首〕日部〔笔画]8画〔结宋·苏拭《竹间亭小酌呈赵景贶陈履常》构〕上下结构〔辨析)撅跷抬诗:“盎盎春意动,潋滋夜未央。”仰翘〔释义〕①抬起;拾高。魏学治《核舟记》:“矫首昂视。”(矫:直着,挺ao直。)②高,升高。王充《论衡·变动》:“故坳60〔部首)土部〔笔画〕8画〔结构)谷价低昂,一贵一贱矣。”③情绪高;振左中右结构〔释义〕坑:注。柳宗元奋。柳宗元《上权德舆启》:“今将慷慨激《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凡坳洼坻岸之埽,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据名卿状,无废其故”又《零陵三停记》:“万石之门。”如林,积坳为池。”【昂昂】agag气概轩昂,高做不凡的【坳堂]6og也作"堂坳”。地上低洼样子。《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之处。《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明·刘基之上,则芥之为舟。”芥:小草。《卖相者言》:“昂昂乎庙堂之器也。”庙堂:指朝廷。器:人才。ao【昂凝】igcag气概不凡的样子。李○áa〔部首)攵部{笔画)0画〔结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绣衣柱史敖构〕左右结构〔释义〕①游逛;游嬉。60~0熬翱鏖拗晁错《论贵粟疏》:“千里游救,冠盖相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望。”《汉书·食货志》:“邑亡散民,地无旷熬而不可熟。”土。”②通“嗷”。喧哗;叫喊。《荀子·强【熬煎】0i同“煎熬”。①烹煮食品。国》:“百姓灌敖,则从而执缚之。”③通宋·罗沁《路史·九合诸侯》:“犹庖宰之“熬”。煎熬;忧虑。《荀子·富国》:“天下于未也,管仲断割,而隰朋熬煎之。”②熬然,若烧若焦。”④通“翱”。《后汉书·痛苦,折磨。《红楼梦》第三○四:“外面仲长统传》:“敖翔太清。”⑤通“廒”。《新他既是这个样儿,心里还不知怎么熬前唐书·李密传》:“敖之藏,有时而儒。”呢!”⑥山名。又为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县【熬熬】0o同“嗷嗷”。众口愁怨声。境。《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左《汉书·陈汤传》:“作冶数年,天下遍被传·宜公十二年》:“晋师在敖部之间。”⑦其劳,国家罢撇,府臧(藏)空虚,下至众姓。庶,熬熬苦之。”众庶:老百姓。【敖仓】oog本为秦代在敖山上所置谷仓,后泛指谷仓。唐·柳宗元《与李睦翱0〔部首〕羽部〔笔画)16画〔结构〕左右结构〔释义)飞。鲍照《舞州书》:“盐东海之水以为咸,鹰敖仓之鹤赋》:“逸翮后尘,翱翥先路。”粟以为酸。”醯():酷。也称“仓廒”。【翱翔】oxiag鸟回旋飞翔。《庄子·水浒传》第一四回:“推开看里面时,七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八间草屋做着仓廒。”(《林教头风雪山也。”《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凤翱翔神庙》)》于千仞兮,非梧不梧。”【敖民】omi游民。《汉书·食货志上》:“朝亡废官,色亡敖民,地亡旷土。”鏖0〔部首〕金部〔笔画〕19画〔结构〕半包围结构〔辨析〕斗战〔释亡:无。义)①激战;苦战。《汉书·奮去病传》:©à0[释义)①通“做”。傲慢。《礼记典“合短兵,鏖皋兰下。”②激烈(战斗)。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②戏谑;《明史·李如松传》:“如松督部下鏖战。”调笑。《诗·邶风》:“谑浪笑赦,中心是③喧扰。黄庭坚《仁亭》诗:“市声鏖午掉。”《汉书·东方朔传》:“自公卿在位,朔枕。”皆赦弄,无所为屈。”热约经纳ǎ0Oo〔部首〕么部〔笔画)8[释义〕①久煮;煮干或煮烂。张融《海拗〔抝〕画〔结构〕左右结构〔释赋》:“熬波出素。”(波:指海水。素:指白义]用手折断。温庭筠《达摩支曲》:“捣色的盐。)杨万里《落梅》诗:“脱蕊收将熬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粥吃,落英仍将当香烧。”②干煎;于炒。©如〔释义)①发音别扭;说起来不顺口。王建《隐者居》诗:“何物中长食?胡麻慢元稹《哭小女樊》诗:“和蛮歌字物,学妓火熬。”③焦。《后汉书·边让传》:“函牛舞腰轻。”②倔强;固执。朱熹《三朝名臣···试读结束···...

    2022-05-09

  • 《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刘世茂,刘相儒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作者】刘世茂,刘相儒主编【页数】608【出版社】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07【ISBN号】7-81074-332-5【参考文献】刘世茂,刘相儒主编.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07.图书目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内容提要:...

    2022-05-09 epub 图书下载 epub 图书网站

  • 古汉语常用同义词疏证》洪成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汉语常用同义词疏证》【作者】洪成玉著【页数】694【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06【ISBN号】978-7-100-15786-5【价格】76.00【分类】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参考文献】洪成玉著.古汉语常用同义词疏证.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06.图书封面:古汉语常用同义词疏证》内容提要:《古汉语常用同义词疏证》对《古汉语常用同义词词典》进行增订,增补了近百组同义词条目。词条的编排也作了些改进。初版的条目是按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副词、介词、代词的顺序编排,但其间没有分隔的标志。增订本的条目,除了在最后增补连词以外,虽编排的顺序依旧,但其间用词类名标出并分隔。《古汉语常用同义词疏证》以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同义词为对象,对其异同进行阐述和辨析。特点如下:1.这些同义词,从先秦开始,以先秦两汉为主,兼及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考虑到同义词发展的延续性,元明清时期的也酌情收入。2.以常用的同义词为主,有连类而及的,一些稍微生僻的词也收入。如表示老年妇女的“妪媪婆姥姏”,其中“姏”就稍偏僻。3.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也酌情收入。如表示刻在木、玉或金属上用作凭信的印记的“印玺章宝关防钤记图章”;还有个别词目是以复音词为主,如表示中国或《古汉语常用同义词疏证》内容试读名词yagjigtu灯wu日阳景暾曦(羲)乌【同】太阳,银河系的恒星之一,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它旋转并从它得到光和热。〔日)《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万章上》:“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汉王充《论衡·感虚篇》:“儒者传书言:‘尧之时,十日并出,万物樵枯。尧上射十日,九日去,一日常出。”〔阳)《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毛传:“阳,日也。”《吕氏春秋·辩土》:“故晦欲广以平,甽欲小以深,下得阴,上得阳,然后咸生。”高诱注:“阳,日也。”《楚辞·远游》:“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王逸注:“日曜旭曙,旦欲明也。”《昭明文选·张协〈杂诗〉》:“浮阳映翠林,回飙扇绿竹。”李善注:“阳,日也。”唐温庭筠《边笳曲》:“嘶马渡寒碛,朝阳照霜堡。”〔景)《昭明文选·陆机(长安有狭邪行)》:“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李善注:“华景,日也。”《昭明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求中和而经处,揆景纬以裁基。”吕向注:“揆,度也;景,日也;纬,星也。言度日星以正东西南北之位。”南朝梁任防《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于时景烛云火,风驰雨檄。”唐钱起《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诗:“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斜。”明归有光《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炎赫之景,一人吹之,不能为寒也。”〔暾)《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注:“谓日始出东方,其容暾暾而盛大也。”南朝梁沈约《梁南郊登歌二首》之一:“暾既明,礼告成。”宋杨万里《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诗:“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元周权《金焦两山》诗:“海礅红处谒仙山,不管刚风客櫂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生)周章逾时,夕暾渐坠。”〔曦)(羲)晋陆云《四言失题》诗之五:“沉曦含辉,芳烈如兰。”南朝齐谢跳《奉和随王殿下》之五:“气爽深遥瞩,豫永聊停曦。”唐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事》诗:“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元王恽《紫藤花歌》:“天孙夜掷紫霞被,满意下覆须春曦。”·2“羲”是“曦”的古字。羲和是传说中的太阳神,后因以“羲和”或羲和的省称“羲”称太阳。晋郭璞《游仙诗》:“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南朝宋谢惠连《秋怀》诗:“颓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李善注:“羲,羲和,谓日也。”唐韩愈《石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羲”,太阳;“娥”,月亮。〔鸟)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所以用“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山海经·大荒东经》:“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郭璞注:“中有三足乌。”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唐黄滔《白日上升赋》:“曦辔亭亭,乌光杲杲,爰脱屣于方厚,骤置身于苍昊。”元杨维桢《鸿门会》诗:“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余。”【辨】①词的本义不同。“日”,是个象形字,本义就是太阳。《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一,象形。”“阳”的本义是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说文》:“阳,高明也。”段玉裁注:“不日‘山南日阳’者,‘阴’之解可错见也。”“景”的本义是日光。《说文》:“景,光也。”“暾”字,《说文》不收,其本义应是日将升起。《玉篇·日部》:“暾,日欲出。”“曦”字,《说文》不收。“曦”当是“羲”的今字。羲和为传说中的太阳神,后也以“羲”省称日。“乌”的本义,按《说文》的解释是:“孝鸟也。象形。”②词义的内涵不同。“日”还有白天、每天、往日、光阴、时间单位等义。“阳”还有向阳部分、明亮、显露、复苏、男性生殖器等义。“景”还有光亮、景况、景色、光景等义。“暾”还有渐出、照物等义。“曦”还有日色、阳光等义。“乌”还有黑色义,还可用作疑问代词。③能接受的修饰词不尽相同。“日”有初日(初升的太阳)、夕日(夕阳)、春日(春天的太阳)、夏日(夏天的太阳)、秋日(秋天的太阳)、冬日(冬天的太阳)、寒日(寒冬的太阳)、残日(夕阳)、旭日、晓日(朝阳)、晚日(夕阳)、炎日、烈日、酷日、斜日(西斜的太阳)、皎日(明亮的太阳)、皓日、落日、红日、赤日、骄日(骄阳)等。“阳”有夕阳、残阳、晓阳、晚阳、炎阳、秋阳、西阳(夕阳)、红阳、骄阳等。“景”有旭景(朝阳)、夕景(夕阳)、暮景(夕阳)、西景(夕阳)、落景(落日)、金景(夕阳)等。“暾”有初暾、夕暾(落日)、晨暾(朝阳)、晴暾、晓暾、海暾(海上旭日)、朝暾等。“曦”有东曦(初·3·日)、升曦、朝曦、斜曦等。“乌”有晨乌(初升的太阳)。【附】日车日君日珠日宫日御日驭日轮日镜日头阳日阳轮阳曜金鸟赤乌踆乌阳乌鸟轮赤轮赤鸦丹羲丹曦丹灵朱阳赫曦朱羲朱曦羲和羲阳羲御羲驭羲轮羲曜曦车曦轩曦辔曦轮曦和曦曜yueyitochachuguichagéwaghuchajua月阴兔蟾蜍桂嫦娥望舒婵娟【同】月亮,地球的卫星。〔月)《说文》:“月,阙也,太阴之精。”《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左传·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汉王充《论衡·说日篇》:“且听儒者之言,虫物非一,日中何为有乌?月中何为有兔、蟾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儒家所安也。”清姚士陛《月夜泊慈水》诗:“岸虫秋老急,江月夜深高。”〔阴)《素问·六节藏象论》:“日为阳,月为阴。”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三国魏阮籍《采薪者歌》:“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清龚自珍《叙嘉定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兔)传说月中有兔。《埤雅·兔》:“旧说,兔者,明月之精。”汉张衡《灵宪》:“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蛤焉。”《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引《五经通义》:“月中有兔、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因以“兔”指称月亮。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唐黄颇《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诗:“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兔辉”,月光。清杨模《闰六月初七夜月》诗:“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兔”字还可与其他词组合称代月亮。如:兔魄元范椁《赠郭判官》诗:“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江庙泥神记》:“俄而兔魄将低,鸡声渐动。”兔轮唐元稹《梦上天》诗:“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月陕紫城,疑兔轮之晓落。”·4···试读结束···...

    2022-05-09 古汉语同义词辨析大全 古汉语同义词辨析方法

  • 古汉语并列连词与及的系统性研》薛蓓|(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汉语并列连词与及的系统性研》【作者】薛蓓【页数】187【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214-26040-6【价格】48.00【分类】古汉语-连词-研究【参考文献】薛蓓.古汉语并列连词与及的系统性研.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古汉语并列连词与及的系统性研》内容提要:《古汉语并列连词与及的系统性研》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古代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主要依赖词序和虚词来表示句法关系,因此,虚词在整个古代汉语语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连词就是汉语虚词系统中的一个词类,而并列连词则是连词中最为基本的一类。并列连词可以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将这些意义相关、层次相同、句法功能也相同的句子成分组成并列结构,在形式和意义上起到衔接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基础性地位,研究者多认为并列连词用法简单,使得这类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深入研究,从而忽略了其使用时的特点。古人行文时,常常字斟句酌,通过遣词造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对并列连词的选择,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章的深意。因此,正确把握并列连词的用法,对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献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并列连词这类基础连词的研究,可以为其他连词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范本,直接间接地推动连词研究深化。一、汉语连词研究简史汉语连词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对连词的研究。002〡古汉语连词“与”“及”的系统性研究最早的连词研究隶属于传统训诂学的范畴。从汉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对文献中的单个连词进行训释,如:《毛诗正义》卷十五“玄衮及黼”,郑玄笺云:“及,与也。”这些研究成果零散地见于各种古书的注解中,重在对连词的意思进行解释,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疏通文意,属于训诂学或词汇学方面的研究。南北朝时期,《文心雕龙·章句》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剖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刘勰结合句子的结构,举例分析三类常见虚词的作用,其中第二类“之、而、于、以”即常用介词、连词。元卢以纬的《助语辞》,全书考查虚词或与虚词有关的词组计66组,共136个词条,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论述文言虚词的专著,其中“而”“则”等条皆涉及连词用法。到了清代,汉语连词研究极大发展,专著方面有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孙经世的《经传释词补》和《再补》、吴昌莹的《经词衍释》等:这些专著都对常用连词进行了个例研究,对连词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了细致描写,但“它始终只是训诂学,词章学的附庸,没有进入到语法的范畴。”(郭锡良,2004)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将西方语言学理论引入古代汉语的研究,在“虚字”部分专设“连字”一卷,标志着汉语连词作为单独的词类成为研究对象。此后,出现了一批专门解释虚词的著作,如1928年杨树达的《词诠》,从语法的角度来说明虚词的用法,是一部重要的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专著。郭锡良(2004)认为《词诠》“不仅对所释的词的各个义项作了现代语法的词类的界定,而且扬弃了《经传释词》的某些观点,在诠释时多少能从现代语法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此外,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吕叔湘《文言虚字》等也都是连词研究的重要著作。上述著作,大都是针对某词进行解释,分析用法,举出实例,但未从理论上解决连词的定性问题,连对此类词的称呼也没有确定下来,如马建忠(1898)将其称为“连字”,金兆梓(1922)将其称为“联词”,黎锦熙(1924)将其称为“连词”,章士钊(1933)将其称为“接续词”,陆志韦(1933)将其称为“连接词”,吕叔湘第一章绪论1003(1942)将其称为“关系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者认识到要研究连词,首先要解决连词的性质问题,出现了若干篇专门讨论连词划分问题的文章,如:黄盛璋《论划分连词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9月号)、《论连词跟副词的划分》①(1957)。同时,有学者开始进行专书连词研究,如:胡竹安(1961)《敦煌变文中的双音节连词》②,太田辰夫(1987)《中国语历史文法》③等,这些研究比较系统地考查了专书中的连词,并且探讨了部分连词的来源。近二十年来,连词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对连词的研究渐趋成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有将连词看作一个整体,从历时角度探讨连词的演变规律的,如:李英哲、卢卓群(1997)的《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①,认为汉语连词从产生到现代的定型形式,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发展方式是:同义共存,同义竞争,自然淘汰,约定俗成,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发展的特点是:一、兼职者分担—精密化:二、同义者竞争一单一化:三、异形者更换—通俗化:四、同形者自汰—纯形化。有将现代语言理论引入连词研究,讨论连词演变模式的,如:吴福祥(2003)的《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⑤,将语法化、类型学的理论引入连词研究,通过对汉语的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认为在汉语中存在着“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一个语法化链,“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种演变模式的认知动因是由转喻操作而诱发的;马清华(2003)的《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轨迹及其普遍性》⑥,认为并列连词的多义关系中,存在“并列>转折”和“并列>承接”的语法化轨迹和演变序列,而非相反或其他,反映了联合结构内由不发生特殊语①黄盛璋,《论连词跟副词的划分》,《语文教学》,1957年第8期。②胡竹安,《敦煌变文中的双音节连词》,《中国语文》,1961年,第10、11合刊③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④[美]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⑤吴福祥,《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兼论SVO型语言中伴随介词的两种演化模式》,《中国语文》2003年第1期。⑥马清华,《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轨迹及其普遍性》,《民族语文》2003年第1期。004」古汉语连词“与”“及”的系统性研究义关系到发生特殊语义关系的普遍演化;周刚(2002)的《连词与相关问题》①运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研究现代汉语连词。也有进行连词断代研究的,如刘爱菊(2003)《汉语连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一以(左传》〈魏书〉为例》②,改变以往泛时的连词研究,明确连词使用时代,使连词研究更加精确。总体来说,汉语的连词研究由训诂的附庸,逐渐独立、成熟,成为汉语语法研究中重要的一环。二、并列连词“与”“及”近年来,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和”类虚词的研究,颇有成为热点之势。很多前辈学者都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综述性质的文章,如:于江(1996)《近代汉语“和”类虚词的历史考察》③,考查了近代汉语“和”类虚词“共”“连”“和”“同”“跟”的来源及发展、高育花(1998)《近代汉语“和”类虚词研究述评》④,对“和”类虚词在产生的年代及其词性的界定等问题上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对其中的一些分歧进行探讨;也有研究单个虚词的文章,如:曹炜(2003)《近代汉语并列连词“并”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⑤、曹炜(2006)《近代汉语中被忽视的“和”类虚词成员“并”一以(金瓶梅词话〉中“并”的用法及分布为例》@、郭齐(2000)《连词“并”的产生和发展》⑦分析了并列连词“并”和递进连词“并”的形成年代和形成过程等。对于“和”类虚词的范围,各家看法略有不同,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将范围划定在近代汉语中,认为“和”类虚词包括“和、共、连、同、跟”等5个,以于江、高育花为代表,得到大家普遍认同;另一种看法由吴福祥提出,将上古并列连①周刚,《连词与相关问题》,2002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②刘爱菊,《汉语连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一(左传》(魏书》为例》,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3。③于江,《近代汉语“和”类虚词的历史考察》,《中国语文》,1996年第6期。④高育花,《近代汉语“和”类虚词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⑤曹炜,《近代汉语并列连词“并”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4期。⑥曹炜,《近代汉语中被忽视的“和”类虚词成员“并”一以〈金瓶梅词话〉中“并”的用法及分布为例》,《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⑦郭齐,《连词“并”的产生和发展》,《汉语史研究集刊》,2000年第00期。第一章绪论1005词的主要成员“与”“及”也算入其中,认为“和”类虚词主要有“‘与’、‘及’、‘将’、‘共’、‘和’、‘同’、‘跟’七个。”①这一说虽然加入先秦就广泛应用的“与”“及”,但在讨论的时候仍然和前一说一样,集中研究魏晋南北朝及以后产生的“和、共、连、同、跟”,且多以白话语料为研究对象。可以说,“和”类虚词是主要在白话语料中使用的一类词。我们知道,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可分为文言和白话。所谓文言,主要是指以周秦两汉为主的书面语,广义地说,也包括后世的仿古文言。而从唐代开始,产生了新兴的、和口语很是接近的书面语,称为白话,它是近代汉语的书面语,是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近源。唐以后,文言和白话作为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同时并存,②这样,现存的语料就被理所当然地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对比白话语料中“和”类虚词研究的盛况,文言系统中与“和”类虚词相对应的一批语法成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研究相对薄弱。而“与”和“及”就是这批语法成分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从上古时期,一直到后世的仿古文言中都大量使用。因此,本书就以古代汉语文言中作为并列连词的“与”和“及”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考察二者的使用情况,并以此为核心,辐射到由这两个词引申发展出来的有关词汇和短语。三、系统性研究本书研究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研究对象的系统性“与”和“及”早在殷商时代就产生了。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连词系统通过竞争变化过程,趋于精密、通俗、单一,以适合社会交际的需要。③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与”和“及”在使用上都有一些变化,有些固定搭配语法化为复音词或短语,有些则发展成为新的并列连词,它们以并列连词“与”①吴福祥,《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中国语文》,2003年第1期。②高小方,《古代汉语》,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一3页。③「美]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006〡古汉语连词“与”“及”的系统性研究“及”为中心,向外辐射发展出数个与之有关的复音词或短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个单位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静态来讲,作为核心的“与”“及”,在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语法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工互补,而由并列连词“与”“及”的固定结构凝缩而来的词或短语,如:“与不”“及以”等也有各自的使用特点;从动态来讲,这个体系从两个核心词“与”“及”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来,体系中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产生原因和形成过程,跟核心词“与”“及”都有一定的关系。这个体系就像一个由时间、空间组成的网络,每个词或短语在网络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本书就将系统地研究这个体系中的每一个单位,描写它们各自的特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二)研究范围的系统性从理论上看,汉语史语料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型,要研究文言成分的“与”“及”,当然要选择典型的文言语料。但在实际中,还存在着一些既有文言成分也有白话成分的语料。由于这种语料中的白话成分常常代表着新兴的语言现象,而文言成分则主要是对典型文言的继承,所以,研究者通常比较重视其中的白话成分,却不太重视其中的文言成分。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没有充分体现这批语料的价值,是不可取的。既然这批语料同时具有文言和白话两种性质,其中的白话成分被归人白话语料的范围,那么它所包含的文言成分也应该属于文言语料的一部分。虽然这些文言成分主要是对典型文言文的继承,但由于整体语料的性质已经改变,其中的文言成分很可能和典型文言语料存在差别。汉译佛经就是这种双重性质语料的典型。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的翻译也随之而来,大量佛经被翻译成汉语。从历史上看,佛经的翻译,经历了古译、旧译和新译三个阶段,出现了大量佛经翻译家,如鸠摩罗什、玄奘等。在东晋时期和唐代,出现了几次译经高潮,但中唐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宋代以后,译经逐渐衰微。据朱庆之①(1993)统计,保留至今的佛典大约有1482部,总计5702卷,4600万字,数量非①朱庆之,《汉译佛典语文中的原典影响初探》,《中国语文》,1993年第5期。···试读结束···...

    2022-05-04 古汉语并列连词 汉语中的并列连词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