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典故大辞典pdf电子版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国家“十五”出版计划重点项目典故辞典是在《典故辞典》的基础上编撰而成。被《大汉辞典》录用并作为典故处理的词条,除少数讹误的词条外,均无遗漏地收录;《大汉辞典》中属于典故但不作为典故处理的词条,予以改写并收录;汉辞典中未收录的典故,包括已收录但省略的大量不同表达方式,应尽可能予以补充,力求完整。典故词典df图片预览一般内容前言例子主条目文字输入笔画索引"简介《典故词典》是国家“十五”出版计划重点项目。汉语词典编纂室聘请了安徽大学《汉语词典》多个编委负责编纂工作。事实上,这项工作早在国家“九五”时期就已经规划好了。根据《汉语词典》编纂室的意见,我们组织了一个小组,认真研究了《汉语词典》处理典故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种写作风格,开始写作。本词典的编纂以《汉语词典》为依据。被《大汉辞典》录用并作为典故处理的词条,除少数讹误的词条外,均无遗漏地收录;《大汉辞典》中属于典故但不作为典故处理的词条,予以改写并收录;汉辞典中未收录的典故,包括已收录但省略的大量不同表达方式,应尽可能予以补充,力求完整。这里提到的典故包括“释典”和“辞典”两大类。所谓“史典”,是指诗歌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宗教故事等。所谓“引语”,不是直接陈述,而是能够反映故事内容或故事某一方面意义的词或短句。所谓“辞典”,是指诗中所引用的有出处的词语。除了《汉语词典》中的典故外,本词典还新增了大量典故,包括各种变体,共计32000多个词条。图书精选1、典故与常用成语、常用古词的区别这是编纂典故词典时首先要澄清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清楚,编纂典故词典既可以避免技法上的混乱和分布的泛滥,又可以避免不当的丢弃和遗漏。各种词典对“典故”的定义大致相同,即“诗歌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词源”。这个定义抓住了典故的基本特征,概括了典故的内容,是区分典故和非典故的依据。“字典”比较明确。诗歌和其他作品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只要它包含一个古老故事的意义或故事的某个方面,无论它以何种形式或结构出现,无论其结构是否固定,它都具有意义。典故的资格。例如:宋辛弃疾的诗《菩萨查》:“名誉王自许,几日闻鸡舞。”。”这里的“文鸡舞”和“舞夜闻鸡”都引用了《晋书·祖尧传》中的一段话:“(傅祖)司空六魂是泗州的主人,他们有良好的关系。采取预防措施,他们睡在一起。半夜,听到公鸡的叫声,我睡着了,说:“这不是邪恶的声音。”都是典故,是典故的不同表达方式。“字典”比较难掌握。典故词与非典故词的区别主要在于“字典”。“辞典”的特点是有“源头”。我们认为以下情况的词语应属于“词典”的范围:1、一些有出处的词或复合词浓缩成词。比如《诗·魏风·葛展》:“缠腰,能(读“何”)等待霜冻!混女手,可以缝,要谦虚(读腰),好人才会服。”之后,由“到”和“行”浓缩为“行”,指好衣裳。又如《论语·阳货》:“日日不难,佩戴时不会磷化。不说白,涅槃却不精。”再由“无磷”和“无缰”浓缩而成“无磷无酵素”,即纯洁的品质不会因外界影响而改变。2,一些有出处的词由于相邻词意义的影响而具有新的意义。比如《论语·唯正》中:“我十五岁立志学,三十岁立志学……”后来,因为我把三十岁称为“立”,亦如唐壮苏《曲江》第二首诗:“酒债常。处处有,七十岁生稀”,后来又因“古桶”为代言。七十岁了3、有的有出处的词,虽然词形没有改变,但意义却有所延伸和变化,产生隐喻、借义或其他特殊含义,如《孟子·梁惠王》:“曾子曰:”指环王!出格的人也是出格的人。“这里的‘逆’是指你如何对待别人,他们将如何报答你,后来指的是矛盾的言行,反复无常。相反,有些话。包括成语,虽有出处,但意义不外延,不能算“辞典”。例如,“慎”出自《诗·大堆·大明》:“不为其位,不为其因”出自《论语·太伯》,因为没有外延,是成语,不是“字典”。4、一些精辟的诗词的转化或创造性运用,前者如《三月影》,后者如唐李白《花下独饮》中的“敬月,影成三人”。,“不知庐山真面目”,本是宋苏轼对身处庐山的具体感受的描述,后来用它来比喻不知道事物的真实形象或本质。2、关于典故目的的确立典故的建立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如何从出处的引文和后期诗文的句子中确定典故词为词:一是从众多典故中确定主要典故的一个典故。的典故词,作为典故名称,我们称之为主条目。因为一个完整的典故必须既有出处的引证,又有后人的广泛使用,所以典故的确定必须以材料的广泛掌握为基础,两者必须结合起来考虑。引用典籍所确定的典故和文字,应有后人诗文的书面证明。同样,要从后来的诗歌和其他作品的字典中使用的句子中确定典故词,也应该有从字典中引用的依据。根据这个原则和典故的不同情况,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来确定典故。一是直接从经源引文或后人典籍中选取独立完整、能反映典故意义的词语,二是截取能反映典故意义的词语。从相关句子中的典故意义。这些词最好连在一起,有时可以省略无关紧要的虚词。三是从相关句子中选词组成新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违反汉语单词的结构规律。,很多典故,尤其是“典故”,在后世的广泛使用中,一个典故往往会产生各种形式的典故,并出现“一典多名”的情况,需要识别一个其中。主要典故。我们的做法是:1.基本上是一事一典,一典一主典。虽然由于用法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含义的变体,但并未将它们分成不同的主典词,可以避免同源重复引用,可以节省篇幅。当然,对于故事内容复杂,时间跨度大,可以单独引用源文本的,就另当别论了。2.涉及内容多的典故和可以更集中地体现典故的含义,如“煮狗藏弓”、“兔死厨”、“武金宫藏”等,确定“煮狗藏弓”为主典故。读者掌握了主要典故和词后,就能知道知识的变化。,一通,一通,3.常用典故应确定为主典故。如《弧假虎威》、《文玉科书》等等,这样的典故有很多古今用例和固定结构,已成为成语和典故,应确定为主要典故。3、关于典故出处湖的源头很重要。一不小心,就会以“流”为“源”。我们的原则是确保得到真正的理发。要做到这一点,充分探索和掌握相关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非常重要。我国历史悠久,典籍博大精深,而随着战乱动乱,有的典籍遭受了灾难,或者失传了他国,有的古籍和现代的书不同。这给典故溯源工作带来了困难。比如“灵仪扶”的典故,“扶”栏下的《汉辞典》是《左传:义公二年》,《鲁论》《史春秋春秋》是代码的来源并讲述了这个故事。有典故直接引用《左传》的相关原文,但查春秋《左传》的各个版本,都说晋灵公害玄子时,长戟为帝弟子所救。的”这个“逆载”就是“背叛”的意思,因为此时的灵仪已经是“为公(ligulic)的士兵”。但是没有“旋转”或“精神旋转”这样的东西。这意味着尚未找到该经文的真正来源。漂流头究竟是什么?《敦煌遗书》博2524《古班书》引《左传:金令公非君王》:“〔令〕用推车以臂撑轴,她开车。原来金令公杀了轩子,除了伏击士兵之外,还把轩子所骑的轮子取下来,让他无法逃走,所以凌月只好“以臂承轴”。“灵性转轮”。在某些来源中,现有的词典几乎是一致的,但总是缺乏。比如《书通二有》的典故,很多词典都曾引用南宋盛弘所著《荆州记》的记载为证。但《荆州记》只说:“小幽山洞内藏书万卷,相传秦人曾在此求学而存留。”《人物志》中的相关记载可以解开这个谜。金元昊在《唐诗鼓·吕桂蒙《送淮南郑宝司》中问:“武鼎驱魔尽,二幽探秘查。”不同的书藏在大幽山和小幽山。"明胡应林肯定了郝朱,认为“二西之意也守”,以此为《树桐二喜》的出处更贴切。只是古书《图鉴》已经供奉,今日不能见。4、典故解读典故的解释是典故和字典汇编的核心部分。无论从研究还是使用的角度来看,它的重要性都不是盲目的和明确的。读者使用典故词典的目的是解决典故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理解典故的含义。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将收集到的所有典故,包括主文和附文,一一解读,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提供大部分典故的便利,尤其是《行典》,其中包含内容复杂,内涵丰富,在很多方面可以说“脊与侧为峰,远看高低不一”,为后人借用异地经典提供了客观的可能。角度。诗、散文作者根据实际表达需要,从不同角度使用同一经典,或直接使用,或反用,或直接唱,或借用;典故也表现出多种含义。比如“培根入阳百步”这件事。在《三国志》中53次:“云畅大吃一惊,带箭回村,才知道黄忠有百步穿透杨的能力。”《两刹那惊》卷三十三:“【阳生】年老,出口见效。远近之人来问善恶,事例多。”唐白居易诗《奚民中狄欧士熹》:“我知道群里是儒生,没想到是字里行间最多的,先让你折桂枝,还有杨川的三叶,厉害了。”这“杨穿三叶”是对先后科举的兄弟三人的隐喻。唐·唐彦谦诗《夜试行省列》:“今日杨业健飞,魏书秀作画养人。”这句“杨叶剑”比喻功力出众。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可见,要想做好典故的解读,就必须从典故入手,把握大势所趋。作者对典故的使用,以便我们对每个典故给予适当的解释。典故的定义是否准确,看它是否与典故和文献证据(也称为例句,用例和例子)的来源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三者一致,则解释准确;否则,它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大部分解释与出处的不一致是由于引用不完整。解释不充分;解释与书证的不一致,多是因为作者没有把握作者运用典籍的角度,对书证的理解不完整或错误,解释不到位。例如:清朝赵仪《梅花》的一首诗:“单李学诚之弟,素颜天虎姑姑”。典故和辞典认为,诗中的“立学承门”以宋养实和幽酶为基础”“承门立学”无疑是正确的,与典元一致。但施尊师尊师不妥。道并举此例为证。因为此解释是对经典的正确使用,而例句是借用经典,用来写定风傲雪的梅花。以上解释与因此,我们在文体上特别提出:“典故的目的和解释要与出处、书证相一致。”以上理解和实践可能不妥,写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同行、专家、学者的错误以及本书的错误。这部词典的编纂出版首先要归功于参与编纂《汉语词典》的广大同仁。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这本词典不可能在今天出版。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本词典的编纂过程中,《汉语词典》编纂室一开始就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后来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来编辑稿件。安徽大学及有关部门领导也给予关心和支持。在这里,我们要一起表达我们的谢意。...

    2022-05-03 汉语词典词典 汉语词汇词典

  • 《汉英气功学大辞典》李照国,刘希茹|(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汉英气功学大辞典》【作者】李照国,刘希茹【页数】654【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478-4659-9【价格】128.00【分类】气功学-词典-汉、英【参考文献】李照国,刘希茹.汉英气功学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大辞典》内容提要:随着中医的国际传播和发展,中医翻译已经逐步实现了统一化和标准化,这为气功学术语翻译规范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汉英气功学大辞典》根据《易经》《黄帝内经》、道家、儒家和佛家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气功辞典》的相关内容,选择了7000余条气功术语、词语和名言,对每个术语、词语和名言进行汉英双解释义。按照每个术语的实际含义,先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和说明,再按照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翻译为英文,双语释义便于国内外学者了解和掌握。本辞典是对气功学基本概念、术语和用语的第yi次系统、完整、准确的翻译,可供从事中医学、气功学教育、对外交流等工作的读者阅读参考。...

    2022-05-03

  •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上下两卷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处方卷》以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发展信息为主线,结合我国新医改和我国医药科技创新的要求,在符合国家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的实施。《中国临床医学词典》中药方剂卷电子版预览简介《中医临床医学大辞典》(简称《大辞典》)是一本超大型医学参考书,由中药制剂(中成药)一册、中药饮片一册和一册组成。的化学药品。该词典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发展信息,结合我国新医改和我国医药科技创新后临床用药要求,符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由国家颁布。实施,为临床医务人员和从事药物研发、生产、经营、监管的人员全面安全用药提供可靠支持。中药处方制剂总量,其中中成药6500种,中成药制剂8490种。每个品种分为药物成分、制备方法、特性、功能与适应症、药理毒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警戒、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制剂规格及贮藏。本书突出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附录部分从基本概念、认知过程、现代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系统中药学的主要内容。本书适合教学、科研、临床、管理、商务等人员参考。目录预览1阿拉坦五味丸(粉)..2AariBaweiSa.3安纳里石室散1安那利无为散。5肛门女性清洁剂。6阿鲁健脾散阿魏八味丸7粒8阿魏溶化声9阿维斯和肧腊油膏。10阿魏无味散11艾迪注射剂12爱复暖宫丸13艾油胶囊(软胶)...14颗爱玉胶囊15爱维欣口服液...安川片16片..17安多林胶囊18安宁颗粒19安眠糖浆(颗粒)..20颗安冠降压丸……21安冠牛黄丸(片剂、胶囊剂、散剂)22安宫止血颗粒68胶东壮肾丸。69奥泰乐颗粒(胶囊)..70八宝散云。71八宝丹(胶囊).......72八宝精风散73八宝昆顺丸。74八宝瑞生丸。75八宝粉76八宝五胆……77八宝眼药水78八宝药墨79八宝玉舒丸。八宝镇京湾80号81八宝之红丸82八角香水83八仙粉84A维安宁粉85八味沉香散(胶囊、丸)。86八味地黄宁心口服液。87八味和味口服液……88八味红花清肺散结89八尾金盘石粉。90八味琴皮丸..91八味清心沉香粉...92Л肉桂胶囊93八味三香散94八味肾气丸95八味石灰华丸96八味石榴粉97八味檀香粉98八味檀香丸99八味痛经片八味西红花清肝热胶囊100粒(粉)101八味藏红花…………102八尾锡粉……103八尾小柴皮散(胶水...104八尾野牛血粉……105八味瘴气亚才丸(粉状)106八味主药散……182百瑞片(锭剂、胶囊剂、颗粒剂)183百树油..181百仙扶炎清栓185颗白消丸……186百玄夏塔热胶囊(片)..187百洁乳液188白芷保湿乳液..189白子仁丸..190百子养心丸(浓缩丸、片、胶囊)191百子紫心丸192百度粉。193丢失的酱汁。194半龙固肾胶囊195斑秃丸。196板蓝大清颗粒(片)...197板蓝根眼药水...198板蓝根额头颗粒(茶、滴丸、锭剂、胶囊、咀嚼片、口服液、泡腾片、片剂、糖浆)。199板蓝根注射液..200板蓝解毒注射液201半背丸……202半丰莲花药酒203半硫磺丸……204个半夏露问题......前言阅读中药方剂(简称中成药)是根据《中国临床医学大辞典》编纂纲要的基本要求。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的可直接用于临床的制剂,称为中成药或成药。它是中国传统医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医药瑰宝,其应用源远流长。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收载方剂13个,其中中药制剂9个,包括丸剂、散剂、膏剂、丹剂、药酒等6种剂型。医圣张仲景“勤求古法,博采众方”,着有《伤寒杂病论》,收录方剂323个,其中中药制剂60余种,涉及方剂名称、组成、剂量、制备方法、煎剂用法用量、功效、适应症、禁忌、加减等。剂型包括丸剂、散剂、软膏剂,以及栓剂、洗剂、灌肠剂,至今仍有效。宋朝政府十分重视中药制剂的研究、采集、生产和使用,特别是北宋政府的官方药房“惠民和济局”,专门从事医药和销售工作,编制了《中国药典》。《太平惠民河集局》。,本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出版的中国专利药典,处方788个,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清心开窍的知宝丹、疏肝散结的逍遥散、祛湿外用的芍香正气散等,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中成药的研发和应用得到很大发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品种逐渐增多。如1963年版中成药197种,1977年版270种,1990年版275种,1995年版398种,2000年版增加到458种,2005年版增加到564种种。2010年版增至1062个,2015年版增至1493个。目前中成药有50余种,中成药批准文号数万余种,并存在不同处方的现象同名异名很常见。为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用药需要,成都中医药大学牵头组织北京中医药大学、解放军302医院、四川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包头大学医学院、四川省中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成都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190余名专家学者,编制《中国临床医学大辞典-中药方剂卷》《中国临床医学词典-中药方剂卷》分上下两卷,包括正文、附录和索引三部分。正文重点介绍中成药【药物成分】【制备方法】【性状与特点】【功能与适应症】【药理毒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警戒】【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及用量】【制剂规格】】【存储】【参考资料】十三栏的内容。附录主要介绍系统中药学的基本概念、认知过程和现代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体的学术概念;索引按笔画排序,方便参考。本词典体现了“医结合、中医系统、合理应用”的学术理念,具有三个特点:①系统性。体现在以系统中药学思想为指导,以“质、质、制、性、效、用”为主线,阐述中成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应用的规律。多角度多环节。收录品种系统全面,共有中成药品种6500个,中成药配方8490个。收集的品种和剂型来源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发布的标准、新药标准化标准等。,有科学证据;③适用性。首次按照系统中医“质、质、制、性、效、用”的学术思想,系统地介绍中成药合法用药、辩证用药、安全用药的方法和规范。药房,可用于教学、科研、临床、管理、商业和贸易。、企业等方面的人员阅读和使用,适应性强。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彭诚、傅超梅、郭丽、邓赞、敖辉、裴瑾等汇编了5349个中成药品种,黄正明302医院编制中成药品种578个,北京中医药大学孙建宁等编制中成药品种573个。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彭程在附录中介绍了“系统中药学”基本概念、认知过程与现代研究,敖辉、蒲中辉、刘红梅编撰了拼音目录和笔画索引。成都中医药大学敖辉董艳杨敏秦旭华刘宪武张若琪郑丽马川于磊王静周亦梦黄诗乐邓静朱晓燕高继海,万辉,李俊玲,李娜,杨坤,徐升,郭金秋,陶涛,宫心悦,廖春玲,苏海国,方承新,刘子,丁兴杰,谢军,陈丹丹,张世扬,刘四川大学梅辰、王悦、冯无文、付鹏、锦州医科大学戴春梅、解放军302医院李建宇等参与起草工作。我要一起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虽然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内容量大,时间仓促,加上近年来中药学的快速发展,本书难免有些疏漏。恳请各位专家、同仁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日后修改、补充和完善。...

    2022-05-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剂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药典

  •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是填补我国临床空白的大型综合性医学参考书,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使用和参考将造福于广大患者。《中国临床医学大辞典》中药饮片电子版可免费下载。中医临床医学词典中药饮片卷PDF图片预览目录预览1阿尔泰狗娃娃花2阿拉伯胶3阿里红.....4阿莫尼亚5无政府状态6Awei。7阿育吠陀8矮茶9人工智能平板电脑10艾草11安息香12八角枫..13八角14颗杏仁15巴豆(巴豆奶油)16巴戟天17钓鹰18个白扁豆19明矾20白附子。21银杏..22颗花椰菜种子。49多肉植物..50斑龟51板蓝根..52个栗子壳53半边莲54半夏(清品夏、姜品夏、法国半夏)。55树皮莲花56邦加57苦豆荚...58马皮。59北斗根60北寒水石61北柳吉奴62北海参63北野菊花64贝母花65�阿玲。66灵根67皮茄子。68青蒿69颗蓖麻……70个故事..71扁豆花……72边磊..73整指甲(龟甲胶)74槟榔(烧槟榔)75朵很酷的花...76冰片77和头黄梦78波校瓜子79菠菜种子...80分钟81补骨脂82片渣叶83颗豆子……84个茧..85蚕沙……86苍耳...127只穿山甲128盘龙...129穿心莲。130株盆栽131皮革..132个磁铁...133片杜松叶134朵玫瑰果...135刺山柑根皮。136刺..137刺五加...138颗小葱...139打碎花碗140个黄豆黄卷141大风子。142大肚皮143大红袍144大黄145大黄..146颗大葡萄..)...147大麦148大绿盐149片大绿叶150大蒜151陈大头152大血藤153大叶木兰(腾冲木兰)..154颗大叶紫珠155枣..156皂苷..157大栀子花158代花159戴瑞160丹参161H明矾162胆木163南星164淡豆豉简介《中医临床医学大辞典》(简称《大辞典》)是一本超大型医学参考书,由中药制剂(中成药)一册、中药饮片一册和一册组成。的化学药品。该词典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发展信息,结合我国新医改后和我国医药科技创新的临床用药要求,符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颁布。实施,为临床医务人员和从事药物研发、生产、经营、监管的人员全面安全用药提供可靠支持。中药饮片卷,收录1003个品种,每种药材都有同义词、产地、产地、采收、炮制、炮制、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毒理、药性、功能与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成药实例、注意事项、储存等章节。本书以系统中药学相关理论思想为指导,以“质、质、性、效、用”的多维度评价为主线,阐述了中国人安全合理用药的经验和方法。多角度多环节的中药饮片。为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提供有益的参考。附录部分从基本概念、认知过程、现代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系统中药学的主要内容。本书适合教学、科研、临床、管理、商务等人员参考。中国临床医学词典导论全书共3册5册,其中中药方剂册分2册,上册和下册,中药饮片册为1册,化药册为分为上卷和下卷。全书共收录11903个品种、14538个剂型,其中中药剂型6500个品种、剂型8490个品种;1003个品种的中药饮片;化学药品4400个品种,6048个剂型。全书总字数2465.2万字,其中中药制剂卷898.8万字,中药饮片卷220.6万字,化学药品卷1345.8万字。《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主编于传龙表示,《大辞典》作为我国“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填补我国临床空白的医学参考书。可供医务工作者以及从事医学研究、生产、经营、教学和监督工作的人员使用和参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造福广大患者。《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自2009年开始酝酿,近300人参与策划编制。历时9年多,完成编纂出版任务。...

    2022-05-03

  •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姜彬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作者】姜彬主编【页数】1294【出版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06【ISBN号】7-5321-0601-2【价格】$23.30【分类】民间文学(地点:中国学科:词典)【参考文献格式】姜彬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06.图书目录:大辞典》内容提要:本书共收词目6000余条。分民间文学理论、民间文学作品、民间文艺学家民间文艺家、民间文学著作4大类。《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内容试读民间文学理论和名词术语生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运用口头一般理论语言来进行文学创作,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因为处在受压迫民间文学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地位而不能掌握文字。口头创作仍分。民间文学是由劳动人民口头创然是他们创作的主要方式。因为口作,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反映劳头创作有着书面创作不可替代的优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点。它和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艺术它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又便于记忆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和传播,因此,即使到了人民已经掌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握了文字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口语以及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文头性还会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学和民间戏曲等各种体裁。在内容在创作方式上,集体性是民间文学上,人民性是它的主要特征,这具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民间文学体现了表现在民间文学一般都以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共同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情,它又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流传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政治观念、和保存。创作上的集体特征尤为明思想认识、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显,这一方面表现在有些民间文学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作品是生产者在劳动或生活时经过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共同构思切磋创作出来的另一方对象等各方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面又表现在民间文学作品创作出来泛性和深刻性,是民间文学内容上以后,在流传过程中又由广大的劳又一主要特征,劳动人民人数众多,动群众不断地加工改造、修改和完又生活在底层,他们对社会有广泛善。民间文学这种集体的创作方式,的接触和深刻的了解,因此其作品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一定的内容也就有了丰富和深刻的社会程度上成了某种不可企及的范本。内涵。在语言形式上,口头性是民间由于集体创作的缘故,民间文学作文学的重要特征。它是指民间文学品不可能署上个人的名字,它的作以口头的方式进行创作,也以口头者是一个快名的群体,但这并不损的方式流传和保存。在文字还未产害民间文学的创作个性,群体中才1华出众的歌手或故事家,可以在创农村的劳动人民口头上共同流传的作加工的过程中对民间文学发生特俗文学作品,实质上也就是民间文殊的影响,因此,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学的一部分,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和个体性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在流间说唱便是如此民间文学和俗文传过程中,传承性和变异性形成民学是一种血亲关系,在有些情况下,间文学的重要特征。民间文学的传常常互相转化,如我国著名的四大播既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它有着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一定的地域范围和相当的历史跨和《白蛇传》,它们既是民间传说,又度。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某些结构、形被历代文人、民间艺人改编成各种式和主题,是比较稳定的,它们会在传统的俗文学形式研究一个故事广大地域和漫长历史的流传过程中的历史演变,离不开各个时代在民被人们很好地继承保留下来,但是间传唱的俗文学作品。有的故事从就民间文学总的发展形态来看,却民间产生,被文人改编成戏剧、小经常处于不断的变化趋势之中,许说、说唱,又回到民间去,在人民口多民间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相似的主中广泛流传,回复成为故事,如《三体和母题,但是在语言表述、情节发国》《水浒》等。总之,民间文学既是展、结构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蕴涵方独立的,又和其他文学现象密切联面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系。在世界各国文学史中,民间文这就形成了若干的异文。这是因为学无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的文口头创作依靠模仿和记忆得以流传艺理论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文保存,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还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也曾从不因为民间文学是一种由不同地域、同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作过各种研不同时期内的许多人共同参与完成究。中国对于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的集体创作,地域、时间、民族、历和理论的探索为时很早,自商周以史和政治、经济、心理情绪等各种条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采诗采风活动,件的差异就造成了民间文学和作家并把<诗经》等收入大量民间作品的文学在题材人物、语言、表现方法等书籍视为经典,古代的批评家对民方面经常互相借鉴、互相融合,某些间文学可以宣泄人情,补察时政的作家文学因长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社会功用也作过不少的论述。到了口头流传变成了民间文学,而某些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越益受到民间文学也因被专业作家所记录和人们的重视,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广加工变成了作家文学。民间文学和大文化工作者本着广泛搜集,忠实俗文学的联系更为紧密,民间艺人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从人民口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劳动人民性质,头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民间因此,由他们创作而成的很多反映学作品的差异。这种变异性在一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在城镇和程度上能增进和改善作品的思想性2和艺术性,对民间文学的发展起着以书面的形式创作而成的作家文学积极的促进作用。民间文学有着重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和接近于劳要的实用功能和多种的社会价值。动人民的民间艺人所创作的,较多在生产劳动中,它能够协调动作,统地流传于城镇市民中的俗文学也有一劳动节奏,也能够传授劳动知识不同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民间和经验,鼓舞劳动热情在阶级斗争文学又与作家文学和俗文学密切联中,它被用以控诉劳动者对阶级压系,互有影响。文艺学的建设则从理迫的不满,或者被用作劳动人民斗论上对民间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争的武器,以此打击统治阶级,鼓动律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它有牵结不断研究,逐渐建立了以马克思主爱情,解决纠纷,祭祀祝祷,竞赛娱义为指导的,以中国民间文学实际乐等等多种作用。由于民间文学真内容和特点为基础的民间文艺学体实、确切全面地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系。随着时间的发展,民间文学现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已被视为人民精神文化的一个重具有重要的科学认识价值,它可以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多方面帮助我们认识史前史、民族史、文化的价值,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也史等各种历史事实,以及其他社会正在不断开阔视野,走向深入,逐步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各类学科的真实形成一整套具有完整性、科学性、综面貌,至于民间文学作品中所涉及合性的民间文学理论。的人物事件、风土民俗,更是极为神话上古人民的口头故事、百丰富,认识不完的。民间文学歌颂科全书,是通过其积极而原始的幻正义、善良、勤劳、勇敢,反对强暴、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虚伪、懒惰、懦弱,这对于教育人民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一般以一“神群众,明确爱憎态度,增强社会道格”为中枢。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德,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文社会生活简单,思想意识幼稚,不能学的艺术审美价值更是十分突出科学地认识自己与客观世界,不能的。它的风格刚健清新,形式简练区分主体与客体,无法有力地征服多样,特别是一些作品在讲述叙唱客观世界而深受客观世界的压迫、时配有即兴的表演,增加了作品动束缚但基于生存、发展的本性,与态的美感,这些方面都显示了民间生活、斗争的需要,人们渴望认识自文学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己与客观世界,征服客观世界,以求值。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保护、壮大自己。他们在生活、斗争象,它有着独立的性质和明确的范的基础上,依据生理与心理机能(梦围。从思想内容、形式结构,到创作境、想象等),发挥原始思维的作用,特点、流传方式,乃至社会功能和艺逐步生发、形成了“灵魂一一灵魂不术价值方面,它和基本上是由个人灭一万物有灵一一神”的系列意3···试读结束···...

    2022-04-27 EPP李彬

  • 《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白庆祥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作者】白庆祥主编【页数】2020【出版社】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01【ISBN号】7-5011-5119-9【分类】新闻-作品-文学欣赏-世界-词典【参考文献格式】白庆祥主编.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01.图书目录:大辞典》内容提要:本书包括中国新闻卷、外国新闻卷、中国通讯卷、外国通讯卷、中外广播电视作品卷五部分,收入作品1800篇,每篇文章后都有点评。...

    2022-04-27 文学欣赏新华出版社陆明 文学欣赏新华出版社

  • 《引用语大辞典》朱祖延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引用语大辞典》【作者】朱祖延主编【页数】1018【出版社】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09【ISBN号】7-5430-2095-5【价格】158.00【分类】汉语-词典【参考文献格式】朱祖延主编.引用语大辞典.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09.图书目录:大辞典》内容提要:本辞典主要结构为条目首字拼音索引、正文、条目首字笔画索引等,主要反映了语言形态有变乃至意义有变的引用。《引用语大辞典》内容试读阿哀a-ai(1)A虽女子,亦尽孝也。”明·清溪道人《禅真逸a史》一一回:“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小侄身享富贵,母死不得奔丧,父亲年迈不能奉养,[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阿婆:使飘零道路,流离失所,小侄不孝之罪,实无老妇人自称。三五:指一十五岁。东涂西可追!”《西游记》三一回:“行者道:‘你正是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常用以谦称提笔作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文。[以妇女化装为喻,谓自己年少时也曾凭母,生我劬劳.....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文章考中进士。语出五代.王定保《唐摭思念父母?”也引作[哀哀父母劬劳]。元.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薛监(逢)晚秦简夫《赵礼让肥》一折:“我辞一辞呵着俺那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年高老母知一个消耗,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劬劳,争奈俺老母年高。”元无名氏《举案萧条,前导日:‘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齐眉》四折:“你是个君子不念旧恶,想一双哀介语之日:“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哀的父母劬劳。”又单引[哀哀父母]。唐也曾东涂西抹来!’”宋·黄庭坚《净照禅师张说《徐氏子墓志铭》:“珠碎眺月,花残稚林。真赞》:“猛虎无齿,卧龙不吟。风林莫过,六哀哀父母,孰处其心?”元.无名氏《小张屠》合云阴。远山作眉红杏腮,嫁与春风不用媒。一折:“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阿婆三五少年日,也解东涂西抹来。”母情肠!”ai[哀而不伤]见[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可怜。劬(qu)[哀矜而勿喜]矜(ji):怜悯。|原谓法官断劳:劳苦。|可怜我的父母啊,他们生我养我,狱,对罪犯应有哀怜之心,不可幸灾乐祸。语历尽辛劳。|表示对双亲的感激和思念。语出《论语.子张》:“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出《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魏书.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唐·张说《元识阁黎罚志》:“尚书令高肇等奏日:“臣等闻王者继庐墓碑》:“邈矣上德,行密道高,哀哀父母,生天子物,为民父母,导之以德化,齐之以刑法,我劬劳。”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三折:“哀小大必以情,哀矜而勿喜。”也表示同情人哀父母,生我劬劳。养小防老,积谷防饥,妾民疾苦。《魏书.肃宗纪》:“诏曰:‘攘灾招(2)ai-ai哀爱应,修政为本。民乃神主,实宜率先。刺史守令,与朕共治天下,宜哀矜喜,视民如伤。”ai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九七回:“屡劝他缓狱恤刑,哀矜勿喜,偏姑父习以为常,遂致[爱博而情不专]爱好过于广泛,感情就不怨家挟恨。”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能专一。语出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河》:“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明李贽《焚书.书答.与友[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情沮丧,意志消朋书》:“顾(虎头)发扬意多,平生惟不私己,沉。|最悲哀莫过于心死。|表示丧失精神力以故相爱甚博而其情似不专。然情之所专,量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语出《庄子·田子爱固不能分也。”清·陈森《品花宝鉴》一O方》:“仲尼曰:‘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回:“只可惜徐度香爱博而情不专,惟以人之之。”清●吴跃人《痛史》八回:“古人有言:谄媚奉承为乐,未免纨裤习气。”朱自清《那*哀莫大于心死。我们中国人心一齐都死完里走》:“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了,如何不哀!”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我惭愧自己是个‘爱博而情不专'的人虽然“哀莫大于心死。读先生此词,犹有天良触发想着只选定一条路,却总丢不下别的。”否乎?”章炳麟《华国月刊发刊辞》:“哀莫大于心死,可为长惧深戚者此也。”郭新华《我[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薆”的借字,隐不服输》(《中国青年报》1996年2月16日):藏。不见:即不现。搔首:用手挠头。“哀莫大于心死,人活一口气,那口气便须用踟厨(chichio):来回走动。|谓隐藏不露面,心呵护,切莫轻易吐出让它握紧灵魂,让它急得人搔头皮,徘徊彷。!形容见不到所爱卧薪尝胆,让它回肠荡气。”的人焦灼不安的神情。语出《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哀:怜悯,同情。|对首踟蹰。”宋·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子似县他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他在暴力面前逆尉》:“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来顺受,又表示愤怒。|原形容对尚未觉醒的梅。”臧克家《学诗断想》:“没有恋爱经验的被压迫人民的焦灼不安的心情。语出鲁迅人,对‘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滋味就不能体《坟·摩罗诗力说》:“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味。”也单引①[爱而不见]。晋.陆云《谷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风诗序》:“谷风,怀思也。君子在野,爱而不争。”后也表示对失败者或弱小者的同情和见,故作是诗言其怀思之也。”唐·孟郊《出门不满。吴维仁《郴州人的眼光》(《长江日报》行二首》之二:“手持琅开欲有赠,爱而不见心1992年9月28日):“众所周知,女排此番挫断绝。”唐.白行简《石韫玉赋》:“爱而不见,虽折,非同小可,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类怀宝迷邦和而不同,终辨我心匪石。”属必然。只是任你何等怨声载道,甚或出气明·高启《燕歌行》:“启明未出灯已微,爱而不发泄,都于事无补费精神。”赵显明《话说明见徒敷欷。”清.陈森《品花宝鉴》一五回:②[搔首踟蹰]。清文字狱》(《中国青年报》1996年6月5“四边静,爱而不见。”日):“所以朱元璋时代的文人解缙也好,乾隆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六:“罗好学,每读书必时代的大学士纪昀也罢,对他们所事的主子,研究意义。苟有得,则恰然长啸。或未会意,极尽曲意奉迎之能事,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则搔首踟蹰。”明.无名氏《四贤记一分岐》:“心想一想他们头上刀光剑影,哀其不幸之余,再旌摇,泪雨飘,顷刻分岐两寂寥,搔首踟蹰不去怒其不争,就实在有点苛求文人了。忍抛。”清,高昌寒食生《乘友佳话.牧龙》:爱di(3)“搔首踟蹰,竞无妙计可救卿卿。”清.宣鼎望湘君."《夜雨秋灯录.义猫》:“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蹰,牛衣对泣而已。”[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治:管理。智:同“知”。指智[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善)见[爱而知慧与知识。我爱别人,可别人不亲近我,那其恶,憎而知其善]。得反问自己,是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别人,可没有管好,那得反问自己,是自己[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见[爱而知其的知识智慧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恶,憎而知其善]。人,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是自己的恭敬还不够吗?[谓立身行事,应严于[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表示不因自己反躬自责。语出《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的爱憎而抹去了对方的短处或长处。语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礼记.曲礼上》:“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孔颖达疏:“谓凡与人交,不可以己心之爱憎,身正而天下归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诬人之善恶。”唐●魏征《遗表稿》:“爱赠之年》:“冬,十有一月,已已朔,宋公及楚人战于间,所宜详审。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泓,宋师败绩。日:事遇朔日朔,春秋三十有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宋.刁衍四战,未有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者也。以《上真宗皇帝论进善去恶疏》:“开谏诤之门,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则骄其敌。襄公以师塞谗佞之口,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亦败乎人,而不骄其敌何也?责之也。泓之战,引作①[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唐.刘知以为复零之耻也。雩之耻,宋襄公有以自处几《史通.惑经》:“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曹,为零之会,不顾善恶必书,斯为实录。”②[爱而不知其恶,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执之。故憎而不知其善]。表示对人的善恶与否,全凭日:礼人而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自己的爱憎决断。《贞观政要·君臣鉴戒》: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其知。过而不改,又“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爱而不知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也。”其恶,则为恶者实繁。”钱钟书《谈艺录●二一》:“《升庵全集》卷四十九引黄郧山语谓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恒:子‘于东坡,憎而不知其善,于介甫爱而不知常。|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护他敬其恶'。其说甚辩。”重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敬重他。语出《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爱酒陶元亮]陶元亮:陶潜,字渊明,或云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孙莉、袁字元亮。晋寻阳人。性嗜酒,贵贱来访者,有灵芬《礼仪教育应走进大学校园》(《光明日酒辄设。自号羲皇上人。语出宋·苏轼《乘报》1998年5月20日):“‘爱人者,人恒爱舟过贾收》:“爱酒陶元亮,能诗张志和。”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仪使人们在友好相宋·陆游《癸亥初冬作》:“爱酒陶元亮,还乡丁处中获得了尊重和被尊重的满足。”也单引令威。目前寻故物,惟有钓鱼矶。”宋.辛弃[爱人者人恒爱之]。明·天然痴叟《石点疾《水调歌头·呈南涧》:“爱酒陶元亮,无酒正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爱人者人恒爱徘徊。”清.吴伟业《座主李太虚师从燕都间之',这是不酷的好话。”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八首》:“爱酒陶元亮,能诗宗少文,桃花忘世事,明月[爱月夜眠迟]见[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试读结束···...

    2022-04-27 epub 图书 epub出版物

  • 《引用语大辞典 增订本》朱祖延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引用语大辞典增订本》【作者】朱祖延编著【页数】1012【出版社】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05【ISBN号】978-7-5430-4917-8【价格】80.00【分类】汉语-名句-词典【参考文献格式】朱祖延编著.引用语大辞典增订本.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05.图书目录:大辞典增订本》内容提要:《引用语大辞典》(增订本)收辑引用语句7600余条,例句2万余例,对引用语的溯本求源、正确释义、考究流变、阅读使用等有重要价值。《引用语大辞典增订本》内容试读阿哀a-ai1A不念旧恶,想一双哀哀的父母劬劳。”又单a引[哀哀父母]。唐●张说《徐氏子墓志铭》:“珠碎眺月,花残稚林。哀哀父母,孰处[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其心?”元.无名氏《小张屠》一折:“咱人有阿婆:老妇人自称。三五:指一十五岁。东涂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常用以谦称提笔作文。|以妇女化妆为喻,谓自己年少时也曾[哀而不伤]见[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凭文章考中进士。语出五代·王定保《唐伤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薛监(逢)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哀矜而勿喜]矜(ji):怜悯。原谓法官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断狱,对罪犯应有哀怜之心,不可幸灾乐祸。行李萧条,前导日:‘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语出《论语子张》:“曾子曰:‘上失其道,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时,也曾东涂西抹来!”宋。黄庭坚《净照《魏书.刑罚志》:“尚书令高肇等奏日:‘臣等禅师真赞》:“猛虎无齿,卧龙不吟。风林莫闻王者继天子物,为民父母,导之以德化,齐过,六合云阴。远山作眉红杏腮,嫁与春风不之以刑法、小大必以情,哀矜而勿喜。"也用媒。阿婆三五少年日,也解东涂西抹来。”表示同情人民疾苦。《魏书.肃宗纪》:“诏日:“攘灾招应,修政为本。民乃神主,实宜率ai先。刺史守令,与朕共治天下,宜哀矜勿喜,视民如伤。”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九七[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可怜。劬回:“屡劝他缓狱恤刑,哀矜勿喜,偏姑父习以(q())劳:劳苦。|可怜我的父母啊,他们生我为常,遂致怨家挟恨。”朱自清《桨声灯影里养我,历尽辛劳。|表示对双亲的感激和思的秦淮河》:“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力喜之念。语出《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心。”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唐.张说《元识阁黎庐墓碑》:“邈矣上德,行密道高,[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情沮丧,意志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元,关汉卿《裴度还消沉。|最悲哀莫过于心死。|表示丧失精神带》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小防老,力量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语出《庄子.田积谷防饥,妾虽女子,亦尽孝也。”明.清溪I子方》:“仲尼日:*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道人《禅真逸史》一一回“哀哀父母,生我劬次之。”清.吴趼人《痛史》八回:“古人有劳。小侄身享富贵母死不得奔丧,父亲年迈言:‘哀莫大于心死。我们中国人心一齐都死不能奉养使飘零道路,流离失所,小侄不孝完了,如何不哀!”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之罪,实无可逭!”《西游记》三一回:“行者“哀莫大于心死。读先生此词,犹有天良触发道:“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否乎?”章炳麟《华国月刊发刊辞》:“哀莫大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却怎么将身陪于心死.可为长惧深戚者此也。”孙犁《芸斋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也引作[哀哀父小说.心脏病》:“病莫大于心疾,哀莫大于心母劬劳]。元.秦简夫《赵礼让肥》一折:死。这是无可奈何的。”徐迟《天鹅之歌"我辞一辞呵着俺那年高老母知一个消耗,岂祭赵丹》:“天鹅之歌唱到此,天鹅的心碎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争奈俺老母年高。”了,天鹅的心死了。哀莫大于心死。天鹅于元.无名氏《举案齐眉》四折:“你是个君子是在哀惋而美丽的乐声中死去。”2ai-di哀欸爱一条呢?我惭愧自己是个‘爱博而情不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哀:怜悯,同情。人虽然想着只选定一条路,却总丢不下别对他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他在暴力面前的。”逆来顺受,又表示愤怒。原形容对尚未觉醒的被压迫人民的焦灼不安的心情。语出鲁[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夢”的借字,迅《坟.摩罗诗力说》:“苟奴隶立其前,必衷隐藏。不见:不现。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chichi):来回走动。|谓隐藏不露面,急得不争。”后也表示对失败者或弱小者的同情人搔头皮,徘徊彷。|形容见不到所爱的人和不满。吴维仁《郴州人的眼光》(《长江日焦灼不安的神情。语出《诗·邶风·静报》1992年9月28日):“众所周知,女排此番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挫折,非同小可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首踟蹰。”晋曹摅《答赵景猷诗九章》之也属必然。只是任你何等怨声载道,甚或出一:“与尔同代,光景永殊。爱而不见。搔首气发泄,都于事无补费精神。”赵显明《话说踟蹰。”宋·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子似县明清文字狱》(《中国青年报》1996年6月5尉》:“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日):“所以朱元璋时代的文人解缙也好,乾隆梅。”臧克家《学诗断想》:“没有恋爱经验的时代的大学士纪昀也罢,对他们所事的主子,人,对‘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滋味就不能体极尽曲意逢迎之能事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味。”也单引①[爱而不见]。晋.陆云想一想他们头上刀光剑影,哀其不幸之余,再《谷风诗序》:“谷风,怀思也。君子在野,爱而去怒其不争,就实在有点苛求文人了。”也不见,故作是诗言其怀思之也。”南朝.单引[哀其不幸]。张宿宗《世象笔丛我宋.谢灵运《燕歌行》:“何为淹留无归声,爱就是我》:“当不自知的自信升华到了迷信的而不见伤心情。”唐.孟郊《出门行二首》之地步就会愚昧到致死而不悟,众人*旁观者二:“手持琅开欲有赠,爱而不见心断绝。”清’,只能是‘感叹亦嘘唏’干着急地哀其不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爱而不见,立马幸,嗤其无知。”章台空便面。”明.高启《燕歌行》:“启明未出灯已微,爱而不见徒款欷。”清.陈森《品[哀以思]见[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花宝鉴》一五回:“四边静,爱而不见。”②[搔首踟蹰]。晋·郑丰《答陆士龙(鸳鸯)ai六章》之五:“谁谓河广,曾不容舟。企予望之,搔首踟蹰。”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六:[欸乃一声山水绿]欸(ai)乃:象声词。“罗好学,每读书必研究意义。苟有得,则恰摇橹声。|谓四周山水,一片绿色,船在欸乃然长啸。或未会意,则搔首踟蹰。”明.无声中行进。|形容江中自然美景。语出名氏《四贤记●分歧》:“心旌摇,泪雨飘,顷刻唐.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分歧两寂寥,搔首踟蹰不忍抛。”清.高昌一声山水绿。”宋·吴文英《贺新郎.为德寒食生《乘友佳话牧龙》:“搔首踟蹰,竟无清赵令君赋小垂虹》:“欸乃一声山水绿,燕无妙计可救卿卿。”清.宣鼎《夜雨秋灯录.言,风气垂帘昼。宵正悄,弹吟袖。”也单引义猫》:“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欸乃一声]。宋.丘密《水调歌头.戊戌踟蹰.牛衣对泣而已。”迓客回程至松江作》:“何处渔舟唱晚,最是芦花风断,欸乃一声长。”[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善]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di[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见(爱而知[爱博而情不专]爱好过于广泛,感情就其恶,憎而知其善]。不能专一。语出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表示不因自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明.李贽《焚书.书己的爱憎而抹去了对方的短处或长处。语答.与友朋书》:“顾(虎头)发扬意多,平生惟出《礼记.曲礼上》:“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不私己,以故相爱甚博而其情似不专。然情善"孔颖达疏:“谓凡与人交,不可以已心之之所专.爱固不能分也。”清.陈森《品花宝爱,诬人之善恶。”(晋书.凉武昭王传》:鉴》一一回:“只可惜徐度香爱博而情不专,惟“节酒慎言,喜怒必思。爱而知恶,憎而知以人之谄媚奉承为乐,未免纨裤习气。”朱|善。”唐.魏征《遗表稿》:“爱憎之间,所宜自清《那里走》:“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样审。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爱di3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宋.刁桁《上真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宗皇帝论进善去恶疏》:“开谏诤之门,塞谗佞其知。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之口,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程千帆也。”《文论十笺.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禹域之内,秦越一家,瀛海之中,夷夏相望,截长[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补短,尤便曩时,是必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恒:常。|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护善,乃能汲彼體泉,挹吾悬圃。”亦引作①他敬重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敬重他。语[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唐.刘知几出《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史通.惑经》:“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孙恶必书,斯为实录。”②[爱而不知其恶,憎莉袁灵芬《礼仪教育应走进大学校园》(《光而不知其善]。表示对人的善恶与否,全凭自明日报》1998年5月20日):“‘爱人者,人恒己的爱憎决断。《贞观政要·君臣鉴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仪使人们在友好“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爱而不知相处中获得了尊重和被尊重的满足。”也单其恶,则为恶者实繁。”钱锺书《谈艺录●二引[爱人者人恒爱之]。明.天然痴叟《石一》:“《升庵全集》卷四十九引黄郧山语谓朱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爱人者人恒爱子‘于东坡憎而不知其善,于介甫爱而不知其之’,这是不酷的好话。”恶’。其说甚辩。”[爱月夜眠迟]见[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爱酒陶元亮]陶元亮:陶潜,字渊明,或迟]。云字元亮。晋浔阳人。性嗜酒,贵贱来访者,有酒辄设。自号羲皇上人。语出宋·苏轼[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他,《乘舟过贾收水阁》:“爱酒陶元亮,能诗张志能不叫他劳苦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和。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穰。”宋·陆游谓真正爱护一个人,就要使他习于劳苦真《癸亥初冬作》:“爱酒陶元亮,还乡丁令威。正对人忠诚就要对他有所规劝。语出《论目前寻故物,惟有钓鱼矶。”宋·辛弃疾《水语.宪问》:“子日:“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调歌头.呈南涧》:“爱酒陶元亮,无酒正徘勿诲乎?”汉.班固《白虎通·谏净》:“臣徊。”清.吴伟业《座主李太虚师从燕都间所以有谏君之义何?尽忠纳诚也。爱之能勿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八首》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也单引[爱之能勿之三:“爱酒陶元亮,能诗宗少文,桃花忘世劳乎]。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部.位事,明月望湘君。”置》:“古玩中香炉一物,是当一日数迁其位。如一室之中有南北二牖,风从南来,则宜位置[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于正南风从北人,则宜位置于正北。总以不礼人不答,反其敬]治:管理。智:同离乎风者近是。若反风所向,则风去香远,而“知”。指智慧与知识。我爱别人,可别人不我不沾其味矣。‘爱之能勿劳乎?”清.文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是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康《儿女英雄传》一二回:“只是有见于‘爱之吗?我管理别人,可没有管好,那得反问自能勿劳乎'和那'玉不琢,不成器'的这两句己,是自己的知识智慧还不够吗?我有礼貌话,不肯骄纵了他。”地对待别人,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是自己的恭敬还不够吗?|谓立身行[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热爱他好像事,应严于反躬自责。语出《孟子·离娄对待父母,尊敬他好像对待神灵。旧时形容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臣民对君主敬爱之状。语出《左传·襄公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十四年》:“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谷梁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唐.刘费传.僖公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故人之于上也,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日事遇朔日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旧唐书.李密朔,春秋三十有四战,未有以尊败乎卑,以师传》:“是以爱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败乎人者也。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则骄国多年,祚延长世。”其敌。襄公以师败乎人,而不骄其敌何也?责之也。泓之战,以为复雩之耻也。零之耻,[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恶(wu):厌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恶。|喜爱一个人,就想叫他活着讨厌一个曹,为雩之会,不顾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人,就想叫他死去。表示极度凭个人爱憎对成王怒而执之。故曰:礼人而不答,则反其待人。语出《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试读结束···...

    2022-04-27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