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天榜》研究》牛刚花|(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12-07 15:25:09  6 epub epub 图书

图书名称:《《封神天榜》研究》

【作 者】牛刚花
【页 数】 250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2022.01
【ISBN号】978-7-104-05161-9
【价 格】96.00
【分 类】宫廷-古代戏曲-研究-中国-清代
【参考文献】 牛刚花. 《封神天榜》研究.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22.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封神天榜》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清宫连台本大戏《封神天榜》进行研究,《封神天榜》编创于乾隆盛世。全剧十本,每本二十四出,昆弋合奏,体制严谨;天命思想与忠孝节义贯穿始终,思想正统;场上神鬼毕集、面具千百、机关巧设、离奇变诡,场面宏大。但是升平署演剧档案却难寻其踪影,南府、景山时期演剧档案又多遗失,相关笔记资料也语焉不详。那么,《封神天榜》在清宫戏曲演出史上究竟以什么方式存在着它是否有过昙花一现似的辉煌辉煌过后的沉寂又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升平署时期大量出现的封神戏剧目与《封神天榜》又是何种关系作者详细进行了研究考证。

《《封神天榜》研究》内容试读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后改为“满族”)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政府大力推行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对戏曲宣扬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传播教化的社会功能也十分注

重,虽改朝换代,但宫廷演剧活动从未停止。康乾时期,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固

经济的繁荣,内廷演剧日益频繁,专门管理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南府、景山相继

成立,从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到演出安排形成了一整套的体例和制度。剧本的编

创、剧目的选择,依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节、不同的仪典而各有不同。节令

戏、万寿戏、喜庆戏等,名目繁多,形式各样。戏曲不仅成为皇家日常生活的重

要组成部分,而且纳入朝廷仪典,隆重而奢华。其中,最能体现皇家演剧恢宏气

势的当属连台本大戏。这些剧目角色众多,规模宏大,需要精良的戏装、繁复的

砌末和大型的演出场所作为后盾,只有皇家才有充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这种繁华热闹的演出。乾隆朝,所谓的“康乾盛世”达到极盛,宫廷连台本大戏得以批量生产,一方面满足帝王后妃日益膨胀的声色之娱;另一方面也是彰显国力、点缀升平,在国际上扬威立名的重要政治武器。张照奉命编写的《劝善金科》和《升平宝筏》为宫廷连台本大戏树立了典范。每剧十本,每本二十四出,

成为清宫连台本大戏剧本体制的最高标准。此后,词臣们依此体例整理编撰的连

台本大戏《鼎峙春秋》《忠义璇图》《昭代箫韶》《封神天榜》《楚汉春秋》等,都有十本二百四十出,每天演一本,可以连续演十天。

对于清宫常演的几部连台本大戏,如《劝善金科》《升平宝筏》《鼎峙春秋》

21《封神天榜》研究

《昭代箫韶》,前辈学者已做过详尽的研究,相关论文及专著有:戴云《(劝善金科〉研究》(200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硕士论文有贺留胜《清代宫廷大戏〈升平宝筏〉研究》(安庆师范学院,2013届),潘琰佩《从三国戏到〈鼎峙春秋〉关羽形象的演变研究》(河南大学,2011届);博士论文有李小红《(鼎峙春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8届),张净秋《清代西游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9届),郝成文《(昭代箫韶〉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2届)等。

相对而言,《封神天榜》在清宫的演出较少,起码在昇平署时期,档案中不曾见有《封神天榜》这个剧目。有关该剧本的整理、改编或排练等情况的相关记

载也难觅踪影。南府、景山时期,宫廷演剧档案多已遗失,相关笔记资料的记载又多语焉不详。那么,《封神天榜》在清宫戏曲演出史上究竟以什么方式存在着?它是否有过昙花一现似的辉煌?辉煌过后的沉寂又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昇平署时期大量出现的封神戏剧目与《封神天榜》又是何种关系?一连串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究。如果说,常演剧目体现了皇帝的喜好,更能代表宫廷连台本大戏的整体风貌,那么,受到冷落的《封神天榜》更能体现宫廷戏剧的思想禁忌及价值取向,加之该剧题材涉及佛道之争及民间信仰问题,也反映了清代朝廷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及倾向。因此,本书以清宫连台本大戏《封神天榜》作为研究重点,从文本研究人手,分析其剧本体制特点、角色行当与形象塑造、舞台美术及空间设置等;联系清代宗教文化背景,分析在皇权至上的统治理念下,《封神天榜》遭受冷落的原因,并通过对昇平署时期清宫封神戏演出情况的研究,分析《封神天榜》对宫廷及民间封神戏产生的影响。本书的研究可以填补清宫连台本大戏单本剧目研究的空白,摸清清代宫廷封神戏发展脉络,为进一步研究明清封神戏的历史打好基础。

二、研究综述

清代乾隆年间编创的系列宫廷连台本大戏之一《封神天榜》,十本二百四十

41《封神天榜》研究

诗后有小注一则云:“颐和园戏台皆用奇巧机关为砌末,神自云端,人行台上,鬼自地涌出。所演率《西游》《封神》诸剧,深入人心,宜有庚子之乱。”@查昇平署档案,清末光绪年间连台本大戏《封神天榜》从未上演过,宫廷所演《封神》诸剧,或乱弹,或昆腔,皆为别名单出戏,如《渭水河》《乾元山》《大回朝》等。这些剧目或许与《封神天榜》有渊源,但只能看作清宫封神戏的演出情形,并非连台本大戏《封神天榜》的演出记载。

2.民国时期

清朝灭亡,内廷档案及戏曲抄本从深宫流出,1929年春,傅惜华偶于厂肆

购得清内府抄本《封神天榜》,欣然写道:“观其内容,亦系宫廷承应大戏之一

种。乃据《封神传》小说,衍武王伐纣,诸天神佛助战,后均受封之故事,纯为

一神化之历史剧也。审其纸墨,当为乾、嘉间所钞者,确为内廷之故物。全剧

凡十本,共二百四十出,体制为昆弋合套之剧,与《劝善金科》《昭代箫韶》诸本,正复相同。词藻排场,亦均富丽伟大。惜作者之姓氏,今尚无考耳!清代宫廷承应大戏,除《劝善金科》《昭代箫韶》二种外,皆未刊行传世。此种不见

于藏书家著录,即异平署之钞本,亦绝未传于人间。今获此书,亟购藏之。今于礼王《啸亭杂录》,及王静庵《曲录》所载之清代宫廷承应大戏诸本外,又多一种,洵足珍矣。”②并作专文两篇介绍该剧,分别是《内廷承应戏〈封神天榜〉书影》,发表于1929年12月2日的《民言·戏剧周刊》;《记〈封神天榜〉一清廷承应传奇之一种(附书影)》,发表于1931年5月27日的《北京画报·戏剧特号》。傅惜华是研究《封神天榜》第一人,正是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清宫连台本大戏《封神天榜》才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此后,论及清代戏曲史特别是清宫演剧者,往往会提及此剧,惜都不曾详加论述。

①刘潞选注:《清宫词选》,紫禁城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②1932年11月17日《国剧画报·碧蕖馆藏曲志》,见《傅惜华戏曲论丛》,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10—311页。

论15

1934年,王芷章作《清昇平署志略》,其中有一段话论及《封神天榜》创作

的大致时期、抄本情况及剧作影响等问题:“内务府大臣自庄亲王殁后,孙永瑺又袭其职,则其他大戏如《昭代箫韶》《封神天榜》等,当亦同于《鼎峙春秋》《忠义璇图》,乃内府所聘文学之士之所编制,但皆不著其名姓耳。今检昇平署密藏文物,除板行之《劝善金科》外,其余大戏,悉属南府精钞本,后移归昇平署者,定其为乾隆旧物,可无疑也。…现行各戏出,其不出杂剧传奇而为出于各说部者,则概多取此已编为院本者而抄袭之,化雅为俗,改繁为简,能扩大取材范围,遂愈促戏剧之进展,此其为功亦不小矣。”①虽寥寥数语,但对后人的研究无疑具有抛砖引玉之作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至于《封神天榜》的演出,限于该书的研究范围,书中只言其在昇平署期间没有演出,南府时期的演出情况则只

字未提。

3.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前

新中国成立后,大型戏曲文献《古本戏曲丛刊》初集至四集在郑振铎先生的主持下陆续出版。1958年10月郑振铎先生不幸亡故,使《从刊》编辑工作陷入停顿。三年后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晓铃先生主持,继续完成《丛刊》编撰任务。在进行《五集》以下资料采访与选拟目录的同时,先选印较易结集的《封神天榜》《鼎峙春秋》《劝善金科》等宫廷大戏,编为第九集,于1964年出版。其中《封神天榜》缺第二本二十四出,吴晓铃在《(古本戏曲丛刊〉九集序稿》中介绍了其影印版本:“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所藏清内府精抄本《封神天榜》第一、第三、第四、第八本和普通书库所藏内府精抄本而被书贾改题《一山堂曲》的第六和第十本影印”®,但第五、第七、第

九本出自何处未加说明。吴晓铃《序稿》中对黄文肠《曲海总目》中所记封神题

①王芷章:《清昇平署志略》上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81页。

②吴晓铃:《古本戏曲丛刊〉九集序稿》,载《吴晓铃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33页。其内容与《古本戏曲丛刊》九集所载序言不完全相同。

61《封神天榜》研究

材之传奇作品一一做了简要考述,并详细说明了各剧存本及收藏情况,他所做的封神戏文献梳理工作,无疑具有开创性的奠基作用。他在《1962年访书读曲记》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戏曲学院所藏《封神榜》传奇残本的各出目录,并指出:“此剧非《封神天榜》,然可能有相同处,二者之互相关系不明,俟校”①。本书主要依据《古本戏曲丛刊》九集所载《封神天榜》进行文本分析,可惜未能找到《封神榜》传奇残本,不能进一步做比较研究,十分遗憾。

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出版了陶君起的《京剧剧目初探》,其中著录京剧

封神戏剧目29个,作者按语云:“以上所谓殷代故事戏,多从《封神演义》神话中改编而成,除过去曾用《全部封神榜》之名连台演出外,亦多单折演出。弋腔有全部《封神天榜》,湘剧亦多连演。”®京剧与清代宫廷演剧关系最为密切,《陈塘关》《乾元山》《渭水河》《大回朝》《佳梦关》《炮烙柱》等都是清末宫中常演剧目,且有内府抄本存世,这些剧目的编创与演出应该受到了《封神天榜》的影响,有待于做进一步进究。

4.80年代至今

80年代以来,关注清代宫廷戏曲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所涉领域也越来越

广。戏曲史研究、戏曲书目文献著录、演剧场所研究、戏曲音乐与舞美研究等领

域都开始将清宫戏曲研究纳入其中。并且有一批学者专门致力于清代宫廷戏曲研究,出现了以朱家潛、丁汝芹、么书仪、王政尧等为代表的清宫戏研究大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们对清宫演剧机构、体制管理、制度沿革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开拓性进展,但有关《封神天榜》的论述或一笔带过,或沿用前人的观点作简要介绍,始终停滞不前。在清宫戏曲文本研究方面,针对连台本大戏的专门研究也越来越多,《劝善金科》《升平宝筏》《鼎峙春秋》《忠义璇图》《昭代

①吴晓铃:《1962年访书读曲记》,载《吴晓铃集》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

②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版,第12页。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