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齐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11-01 17:19:50  0 马克思的 马克思的 epub

图书名称:《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

【作 者】齐敏著
【页 数】 184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2014.11
【ISBN号】978-7-81129-827-7
【价 格】33.00
【分 类】马克思主义-封建制度-研究
【参考文献】 齐敏著. 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4.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内容提要:

中国历史上存在过漫长的封建社会阶段,这一观点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传播有着密切联系。本书针对这一问题,从剖析马克思封建制思想原论-西欧封建制出发,运用马克思封建制思想的理论视野分析、探究西欧以外的东方社会的社会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东西方古代社会的独特性,进而揭示封建制对东西方国家走向近代化不同路径的深层影响,强调研究马克思封建制思想在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内容试读

马克思封建制思想一直贯穿在他的社会历史思想之中,包括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由于马克思关于封建制和东方社会的问题散见在他的著述、有关书信及草稿和他的人类学笔记中,而这些书信、草稿及笔记都不是为发表而作,直到他逝世,这些思想都没有以理论的形式在他的专著中与世人见面。因此,把马克思对封建制和东方国家的研究称为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与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探究。

一、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的意义

关乎人类历史发展是否都经历了封建社会阶段,封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东西方历史学者对此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当前哲学界对马克思封建制思想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涉猎的人较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建设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方面有进

一步深人研究的余地、空间和必要。

首先,研究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有助于推进我们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深入研究。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封建制哲学思想的梳理,从哲学的视角对历史问题进行了解读,更为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封建制思想的精髓。对马克思封建制思想的哲学解读,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学界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制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其次,研究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有助于推进我们对马克思历史哲学、民族学的研究。当今,国内外学界对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民族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马克思历史哲学、民族学思想的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

·1

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

深邃的哲学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更客观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单线论和历史多途演进共存的思想,进而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历史、现实问题奠定更科学、更丰富的思想基础。

再次,研究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有助于推进国内外对中国封建社会问题的研究。“封建社会”就如约定俗成的认识,早已被中国民众所接受,但在学术界,一百年来学者们对“封建”问题的质疑、认真谨慎的讨论从未停止过。因此,研究封建社会问题非常之重要。在中国,人们对于封建制度的理解相当模糊与泛化。当下我们使用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理论观点,但受历史客观条件的影响,加之人们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研究进程的制约,国内学者对中国封建制理论的诠释与马克思文本中所理解的封建制思想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同时也远离了中国历史上原有“封建”的本意。因此,应正本清源,厘清马克思关于封建制的思想,反思我们对中国封建社会理论问题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剖析中国封建社会理论的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研究的局限和不足,推进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探究。

最后,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的国家,深入研究马克思封建制思想将提升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在研究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过程中,我们要把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功能凸显出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理论价值焕发活力。

二、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封建制、封建社会作为一个有争议的研究课题,世界各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时断时续,从未真正停止过。

1.西方学者对封建制思想的研究

在欧美,学者们从与马克思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围绕封建社会的历史,从微观到宏观,从狭义的封建概念到广义的封建主义的研究,展示出与

·2·

绪论

东方古代社会相去甚远的欧洲。

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三大史学派分别是法国的年鉴学派、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以及美国的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其中,法国的年鉴学派、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学者们,在研究社会历史理论的基本规律的同时,对封建制、封建主义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20世纪世界史学界最重大的事件是法国年鉴史学派的创立,其标志是1929年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主持、编纂了《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产生了三四代史学家,他们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提倡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在历史研究中,第一代年鉴学派的史学家主张总体历史学,在跨学科的基础上对历史学进行综合研究,把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比较方法和计量方法等非历史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历史研究,充分认识经济史、社会史和心态史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并以问题史学取代了传统的叙述史学。20世纪30年代,年鉴学派的布洛赫对欧洲封建社会历史的研究,至今也可称为西欧中古史领域中的经典之作。他运用比较方法不仅对欧洲各地以及日本的封建社会做了研究,同时注重由“大历史到小历史”、由宏观结构转向广大社会民众,在《封建社会》一书中,首先从社会“依附关系的成长”来探寻中古封建社会的社会史和心态关系,进而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可以说从宏观视角全面地分析了封建社会,突破了西方学者主流观点的羁绊,用新的历史视野诠释了封建社会的历史。

19世纪西方传统的“封建制度”(封土制与封君封臣关系)概念,是西方史学家从中古法兰克国家北部即卢瓦尔河与莱茵河之间的若干典型史实中归纳和抽象出来的。从这种狭义封建观出发,传统西方史学家致力于封建制度在政治、法律方面的研究,更多强调封建制下的契约关系对君主王权的扼制,夸大封建制对整个西欧“政治分裂”的负面效应。但马克·布洛赫突破这一研究模式,超越了传统的“封建制度”概念,把它看作是一种东西方都存在过的社会类型,从广义的封建观去考量西欧以及西欧以外的封建主义,通过将西欧与日本相比较,表明封建主义并不是在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的

·3·

绪论

主义,这是欧洲特有的现象,而且在欧洲本土,由于东西欧各国家与阶级之间的关系,各国在欧洲的“国家体系”中地位的不同和客观环境的差异,致使各国绝对主义的发展结果不同。

此外,史学家希尔顿致力于封建社会与农民问题研究,著述颇多,如《阶级冲突和封建主义的危机》、《中世纪晚期的英国农民》、《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等。希尔顿通过深人分析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驳斥了传统史学认为封建主义是领主和他的附庸之间存在的一种政治军事或法律关系的观点。希尔顿认为封建制度的本质反映了土地所有者与受压迫的农民之间的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对于封建社会的农民,希尔顿认为在整个英国社会从封建结构向资本主义结构过渡过程中农民起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认为反封建隶属关系的自由权利的确立是封建时代农民阶层的贡献而不是资产阶级的贡献。这与马克思的观点相反,马克思认为农民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和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保守、自私、狭隘、落后等缺点,他们并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总之,希尔顿对中古史的研究成就使他成为中世纪史研究专家,与苏联的科斯敏斯基,法国年鉴学派的勒鲁瓦·拉杜里等齐名,对封建制思想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美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以现代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发展作为背景,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抨击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并且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渊源和途径进行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就是其中一个学派,其中以威廉姆·肖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为代表作,该书作者在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研究中,以“技术决定论”取代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对于封建社会问题的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更主要强调封建生产力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作用。美国学者柯尔本,认为封建主义存在于全世界。他编著了《历史上的封建主义》一书,在书中柯尔本强调了“封建主义不是

一种社会经济制度,而是一种统治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封建君臣关系。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封建主义正如官僚、专制这些概念一样,并不单单为西欧所独有,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都可以出现…该书作者们

·5…

马克思的封建制思想研究

研究了古埃及、巴比伦、波斯、中国、日本、俄国等地的封建主义”①。

2.东方国家对封建制思想的研究

关于西欧从古代向中世纪的过渡以及封建化问题,同样是东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解读马克思经典文本,不仅深入探讨西欧从古代向中世纪的过渡,以及西欧

封建化的问题,并把视野扩大到东方和北美。其中,苏联学者曾经尝试把全世界各国的历史都概括在封建社会范围内,大多数学者都把马克思文本中关于封建制的思想观点予以泛化,主要从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小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去界定封建社会,他们以西欧封建史为中心看待其他国家、地区的历史,认为封建主义是一个世界性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列宁、斯大林的研究范式下,将泛指封建观提升为普世性范式,用以分析亚洲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视西欧封建制为特例,不赞成其普世性。而列宁立足俄国历史,将封建制的内涵泛化,斯大林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五大阶段”单线式发展的观点更强化了这一思想,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教条化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对于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研究的观点在中国社会史论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封建社会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家喻户晓,已然接受了这一定论。但在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及封建概念名实问题的争执,多年来此起彼伏。在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观点影响下,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封建社会这一观点得以形成,而深人研究马克思的文本思想,我们会发现马克思所理解的封建制与中国的“封建制”迥然不同,马克思也从未用“封建社会”指称过中国。

关于“封建”、“封建社会”的研究,在国内相当长的时期里备受关注。中国史学界从讨论封建主义开始,就受到苏联史学界思想的影响,认为封建社会是一个社会形态,而不只把它局限在政治、法律领域中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史学界对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封建社会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中国封

①[法]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张绪山,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一8页。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