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之路探引 “四主六步”教学视角下的思与辨》胡平贵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10-28 17:59:13  7 四主 四主 语文

图书名称:《语文教研之路探引 “四主六步”教学视角下的思与辨》

【作 者】胡平贵著
【丛书名】名师名校名校长书系
【页 数】 279
【出版社】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2022.04
【ISBN号】978-7-5472-7938-0
【价 格】45.00
【分 类】中学语文课-教学研究-高中
【参考文献】 胡平贵著. 语文教研之路探引 “四主六步”教学视角下的思与辨.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22.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语文教研之路探引 “四主六步”教学视角下的思与辨》内容提要:

《语文教研之路探引 “四主六步”教学视角下的思与辨》内容试读

教学改革第一章

☑语文教研之路探引一“四主六步”教学视角下的思与辨

两把两重一教学关系变革的着力点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教学新理念呢?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大圣教授认为:要落实新理念,就要变革教学关系,而关键又在于把时间还给学生。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先决条件

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因为担心学生听不懂,担心学生自己完不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多地占用上课时间。结果呢?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从表面上看,讲的任务好像是完成了,其实教学任务根本就没完成,甚至还没开始。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早在1986年就明确提出: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20分钟,要让学生成为主人,首先要在时间上让学生成为主人,把时间还给学生。新课改以来,在这方面有不少学校的教师做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其中做得非常到位的有山东的昌乐二中,他们创建了“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对课堂时间的划分是: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教师的讲课时间约占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约占30分钟,剩余的效果测评约占5分钟。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1.学案的设计要求

学案的设计要做到目标明确、具体、适切,要能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重难点的设置必须符合学情,要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中心。

课堂教学要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效益。所以,一节课所设置的目标不宜太多,1~2个即可,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还能使学生快速而又牢固地接受所学的知识。

2

语文教研之路探引一“四主六步”教学视角下的思与辨

那我们该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呢?

1.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自己提问,提问后,不要急着把现成的答案抛给学生,而要设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心理,独立思考。最好是诱发学生提问,将“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敢于质疑,是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一条重要途径。

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

当今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时时会产生新知识,出现新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知识。

3.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去发现真理”。作为教师,只知教会学生知识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对教科书的处理,而在于在课堂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除了传授道理、解答疑惑之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类积累、高效阅读、快速写作、有效答疑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之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支点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就要给学生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在哪里?支点就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的学习兴趣。孔子在《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创设、组织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将这一欲望转化为学生持续学习、自我发展、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怎样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呢?

1.要注重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需要教师把握好时机,在创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突出“新鲜”。新鲜的情境就能诱发学生主动投入,这样学生就能以最大的热情来参与活动。第二,要突出“有趣”。富有情趣的情境一定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事物和参与活动的欲望,一下子就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情境就会像磁场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第三,要突出“务实”。我们不能偏离教

4

第一章教学改革

学目标,一味地追求新鲜有趣,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要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认为: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只有自我表现、自我喜好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的平台,创设学生被欣赏、被肯定的氛围,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充满学习的激情,这样学生自我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求知的意识就会明显增强。

3.要创设成功的情境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不断得到学习成就感,其内在的动力就会更足。创设成功的情境不仅可以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学习的情趣,还可以促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为今后在学习中克服更大的困难提供潜在的支撑。要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还要做到:①做好认知准备,即做好有关旧知识的复习工作,为学生获得新知奠定基础;②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③通过启发、点拨,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④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再通过彼此间的交流补充,使其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

4.不断给予鼓励

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要及时掌握动态,并采取多种方式给予鼓励,使他们不断受到鼓舞,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不断提出努力的方向;对于学习出现差错的中等学生,要在充分肯定他们合理部分的同时,通过引导,尽量使他们自己来改正,并对有能力改正的学生给予肯定;对于学习中的后进生,要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地去帮助他们,当他们听懂会做时,要及时给予鼓励。总之,要把尊重和鼓励学生作为教学的重要准则,这样才能不断唤醒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永葆学习的热情。

5

语文教研之路探引一“四主六步”教学视角下的思与辨

四、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

一步的发展。”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标准,学生的关键能力主要是指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

在一些交流的场合,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这是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在国际上,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内敛,不善主动表达。试想,学生不能清楚准确地表达,别人怎么能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观点呢?

有时候,学生自己心里明白,但在课堂上当众说出来后,老师和同学都听不明白或不愿意再听下去。为什么?因为交流沟通出了问题。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不能限于与别人进行一般的交流沟通,而应该能进行有效的良好的沟通。有效的良好的沟通能力当然要求更高,是运用规范语言与人和谐交流沟通的能力。情商高、能说会道的人,都具备有效的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拿金奖最多的恐怕是中国学生,这说明中国的学生很会做题,但缺少批判精神。我常常想,我们的学生在问吗?问老师?问同学?问自己?我们的教学有没有引发学生的疑惑?有没有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没有引起他们提问的欲望?有没有引起他们的反思?有没有给他们提问的机会或时间?有没有认真对待他们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提了很多问题,但是,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谁解谁的惑?我们是学生解老师的惑,完全颠倒了。我们没有将“问”的权利还给学生。退一万步说,学生真的问了,那他们的思维是不是严谨的?有人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进行纠正和引导,进行再审视、再批判,是思维的思维。所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所有思维能力培养当中最重要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明确提出: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能运用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