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团队》高松,陈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10-27 22:24:22  0 epub epub 电子书

图书名称:《赋能团队》

【作 者】高松,陈晖
【页 数】 220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2020.05
【ISBN号】978-7-5207-1281-1
【分 类】团队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高松,陈晖. 赋能团队.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20.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赋能团队》内容提要:

赋能一词起源自于积极心理学中,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显然,这里的赋能意指创造环境,激发个人的潜能。不仅仅是赋予能力,从外部赋予个体能力,更是激发能量,激发出个体内在的潜能。《赋能团队》一书所定义的赋能含义,是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其核心是创造全新的组织环境激发一线团队与员工内在能量,敏捷适应环境变化。赋能组织中的个体与团队,把组织转变成为一个赋能型的组织,这是当下管理与组织变革潮流。

《赋能团队》内容试读

前言企业管理赋能时代的到来

什么是赋能

赋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流行语。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曾说:“未来组织最重要的不是管理与激励,而是赋能。”那么赋能一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从表面词义看,赋能的意思是赋予能力(Enabling),它是一个相对泛化的含义。

赋能一词最早源于积极心理学,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

显然,这里的赋能意指创造环境、激发个人潜能,不仅仅是赋予能力,从外部赋予个体能力,更是激发能量(Empowering),激发出个体内在的潜能。

拉里·佩奇所说的赋能,显然更接近激发能量的含义。将积极心理学中的概念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意指创造一个能够充分释放员工潜能的组织环境。

这样的组织环境显然有别于传统组织环境。《重新定义公司》一书揭示

001

赋能团队

了拉里·佩奇的管理之道,那就是“聚集一群聪明的创意精英,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客户的需求,愉快地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这正是本书所定义的赋能含义,它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其核心是创造

全新的组织环境,激发一线团队与员工内在能量,敏捷适应环境变化。

赋能组织中的个体与团队,把组织转变为一个赋能型的组织,这是当下管理与组织变革的潮流。

全球企业都在进行着相关探索:

谷歌在“重新定义公司”

戈尔公司探索一个“没有老板的扁平化网格化组织”

GE则致力于打造一个“无边界的组织”

美国全食超市的基层团队执行着自治制度海尔在进行“人单合一”的组织变革

韩都衣舍积极推行“产品小组制”实践

永辉超市成功建立了基层合伙人制度

京瓷公司的“阿米巴经营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习与模仿益海嘉里在进行着“渠道赋能”的营销组织创新模式探索

。09g40

那么,赋能究竟是一个时髦的概念,还是代表着管理未来的趋势?

002

赋能团队

价值的整体目标却被忽视了。

其二,人与组织关系的重新定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快速便捷,社会分工及外包趋势成为潮流,这就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这种趋势下,个体在崛起,°个人主义替代集体主义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共识。对于“90后”新生代职业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为组织尽忠,而是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实现自身的充分发展。

此外,知识经济时代,关键人才的个人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特定行业的创造性人才,成为各家企业追逐的目标。陆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

子。当他离开百度的消息传出之后,百度市值大幅下滑:很明显,个人地位在上升,组织地位在下滑。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义。

《联盟》一书作者里德·霍夫曼就充分意识到这一趋势,并重新定义了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即“从自上而下的雇佣关系,转变为平等互利的联盟关系”。

这个趋势下,诸多传统管理思想受到挑战。

人是人力资源吗?是组织实现目标的要素吗?为实现组织分工的要求,

人应当成为被物化的工具吗?

康德“人是目的”的思想观念,在组织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人并不是完成组织目标的资源与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的充分发展

与自我实现,正是组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前提。

不是先有事、再有人,而是先有人、再有事。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特例?人工智能时代的到

004

前言

企业管理赋能时代的到来

来为我们做了解答。

其三,人工智能推动人类创造性时代的到来。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世界。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各行各业。与人工智能相

比,人类在固定目标的重复性工作情境下是无法与之抗衡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重复性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自动驾驶技术会替代人类司机,工业机器人会替代操作工人,财务人工智能会替代大量的一线会计与审计人员。

在这种情形下,什么样的工作会留下来?

李开复认为:“在这场人工智能摧毁工作的浩劫中,唯有创造性工作才能从中全身而退。人类将面临的最大考验并非失去工作,而是失去生活的意义。在所有重复性工作上,人工智能都将高出人类一筹,但我们并非因为擅长重复性工作而为人,是爱定义了我们的人性,爱使我们有别于人工智能。”

的确,创造性与关爱型的工作是人类未来的转型方向。

目前组织中大量的岗位都是执行型的、无脑的重复性工作。如果这样的工作岗位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剩下的是创造性与关爱型的工作,那么组织管理模式必将出现颠覆与重构。

对于从事创造性与关爱型工作的人来说,管理与激励是没有作用的,他们工作是基于兴趣、热爱与使命,是为了寻求自我生命的意义。

赋能时代到来了。

赋能管理新思潮

事实上,赋能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思想。在管理思想史上,它一直是一个

005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