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地理》陈军超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10-27 17:55:05  16 epub epub 中国书籍出版社

图书名称:《天中地理》

【作 者】陈军超作
【页 数】 206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2022.01
【ISBN号】978-7-5068-8867-7
【价 格】68.00
【分 类】散文集-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陈军超作. 天中地理.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22.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天中地理》内容提要:

《天中地理》是一本散文作品集,作品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从建筑、街道、考古、民俗、教育、饮食、商业、地貌、气候、动植物等方面,展示了驻马店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民俗亮点。作者用最真实的文字、图片,走过古城墙下、走进老街古巷,寻访老宅民居,探寻驻马店神奇山水,叙说它们在时间发展中的命运,触摸天中的味道和气息,挖掘这些地方和这些地方上生活过的人的前世今生。本书以“地理”为载体,谈文化、谈历史、谈轶闻趣事、谈风土人情,向读者讲述驻马店地区流传的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展示驻马店的文化底蕴,感悟城市的命

《天中地理》内容试读

“中国”这个“中”在什么地方

有人也许会问你:我们所说的“中国”,你知道这个“中”在什么地方,或者说“中”字是指哪里吗?

“中国”称谓来源于大禹治理国家时,对我国国土面积作出的一次统计和区域划分。当时,天下被分为九州,即冀、兖、扬、青、徐、豫、梁、雍、荆。九州之内为“中国”,九州以外,分别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那已经是外国的土地了。九州中心在“豫州”,那么,豫州在哪里呢?记者通过查阅史书记载和考古论证,得知豫州就在今天的河南。自古以来,河南就是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安阳人穿丝绸时,广州人还在穿兽皮呢!

九州的中心在豫,那么,豫的中心,也是九州的中心,也就是所谓的“天下之中”,简称“天中”。那个中心点在哪里?那个中心点就在今天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天中山。

为何称为“天中山”

上周末,记者与本报副刊部分骨干作者一起到汝南采风,到天中山一带,再

一次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浩远幽邃。

据同行的汝南县作家协会主席王新立介绍,天中山又名天台山,原是一座圆形小山,占地约540平方米,高3.6米,位于汝南县城北两公里处。据史载:“禹

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

另一说法为,古代无钟,白天的时辰只能用日影的变化来计算。汝南旧志记

001

天中地理

载:“自古测日影,以此为正,故筑土累石以记之。”所以,称汝南为“天中”。

由于此处地理位置特殊,周公在此筑天中山一座,上置土圭,测日影考分数以此为正。周公在山上设观景台,台上置日圭以测天时,有点儿类似今天国家天文台的性质。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天中山”碑文至今尚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登天中山、游南海禅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不朽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语道出了天中宝地的钟灵与神奇。

天中山,一个仅有7米多高的人工小土堆,竟然承载着“中国”之重。“天中山,三尺三。来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这是流传于汝南民间的歌谣。有点夸张,但很传神。“三尺三”,极言山小;“登天”,也反映了天中山与天地通灵的神秘。的确,天中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它只是一个标志、一个象征,或者说是一种图腾。

颜真卿书写“天中山”

王新立告诉记者,“天中山”的名字自唐以后正式载于史籍,是因颜真卿书写“天中山”的碑文而得名。

唐代后期的蔡州(今汝南),风云变幻大王旗,从李希烈到吴元济,五十余年叛乱反复,俨然“国中之国”。直至“李想雪夜入蔡州”,以三千精兵夜袭蔡州,一举平息割据,稳定住大唐江山。

史载,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准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建中四年(783年),朝廷派忠勇刚直、名重海内的三朝重臣颜真卿到许昌宣慰李希烈部。刚要宣旨,李希烈的亲兵养子千余人,手握钢刀,围着颜真卿,杀气腾腾,高声谩骂。

002

颜真卿面不改色,不退半步。李希烈遂喝退众人,对颜以礼相待,许高官厚禄,希望与之共反朝廷,但颜真卿至死不从。

后来,李希烈把颜真卿送到蔡州。在天中山碑上的大字,就是颜真卿在汝南时所写。

颜真卿在被押禁期间给资福寺正道长老写一副对联:法界乾坤大,山中天地宽。上联写完了,下联刚写“山中天”三字,叛兵涌人,一段白绫绞杀了颜真卿。此三字,丰润饱满、气势稳重,一如颜真卿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淮西平定以后,人们为了纪念颜真卿,在汝南城内建立了“颜鲁公庙”。天中山由于是因颜真卿书写的“天中山”碑文而名扬天下,成为历代官吏和士大夫拜谒和游览的场所。

《李愬雪夜入蔡州》,中学课本里有,大家都不陌生。现存于汝南的《平淮西碑》,就是大文豪韩愈的一篇记载准西战乱始末的著名碑文。

值得一提的是,现存于碑亭中的“天中山”这三个字是明代碑刻。“天”,大气磅礴,一横一撇,无不透出博然胸襟。这是颜真卿临刑就义前的绝笔,是明代的摹本。

投资兴建天中山文化园

天中大地风景秀美,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中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资源。

谈起如何传承和弘扬天中文化,王新立告诉记者,汝南县政府于2002年投资兴建了一处集周易文化、吉祥文化、天中文化为一体的生态园林一天中山文化园,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北1.5公里处,占地约600亩。

天中山文化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天中山穹顶中心区,建筑内容有天中山山体、穹顶、雕塑和天中阁等景点。穹顶为半圆形中空建筑,半径33

米,为钢筋水泥骨架外包铜皮结构。穹顶上塑有伏羲与女娲的人首蛇身的雕塑,

材质拟选玻璃钢铸造。在天穹南面,建祭天场所“天中阁”。

天中山文化园第二部分是天中山文化园区,有天中山广场、十二生肖雕塑

柱、天中文化雕塑墙、龙兴寺、鹅鸭池、日月潭等景点。天中山广场采用木板或非磨光石材铺地,广场直径66米,是园区的核心景观。在广场的外围,选取吉祥

003

天中地理

文化的主要代表物十二生肖雕塑和福、禄、寿、财、禧五座石雕塑像,立在园内

四周。天中文化墙长50米、高2米,是以图像、文字来展示天中文化的主要内函的雕塑墙,墙体为青石材质。鹅鸭池是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冬,李愬雪夜袭蔡州,“竹击鹅鸭,以乱军声”,生擒叛贼吴元济的地方。龙兴寺内建颜真卿书画馆,全部寺院占地10亩,为两进院仿古建筑。

天中山文化园第三部分是天中楼观赏区,建筑内包括天中楼、园区大门、天中博物馆、牌坊群、小金水桥等景点。天中楼占地400平方米,3层楼内展示现代名人所题字画,可举办其他展览活动。天中博物馆占地约6亩,馆内陈列与天中文化相关的物品,展示天中民风民俗。小金水桥桥体为青石桥、汉白玉栏杆,并雕刻有各种吉祥物。

天中山文化园是汝河旅游开发带的主题和核心,充分展示了汝南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了汝南整体文化旅游形象,使汝南县初步形成以天中文化为首的梁祝故里、南海禅寺、天中山文化园、汝河故道景观群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观,成为推动汝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每逢周末,天中山文化园内游人如织,人们三五成群到这里悠闲散步,锻炼身体。记者在天中山文化园内看到,牡丹园的牡丹花已经渐次绽放,迎接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留下美丽瞬间。

天中山,原来只是矮矮的一座土丘。但是它如同天中文化园里的灌木和花卉

一样,生有绚烂、落去无声。(陈军超张广智)

原载《天中晚报》2017年4月21日

报道部分内容引用市县区地方志办提供资料

004

老乐山,在岁月的琴弦上歌唱

“倚崖面壁踞喉咽,直控通天十八盘”,莽莽伏牛、桐柏两山余脉向东延伸的尽头,壮美的乐山突起在平坦辽阔的准西平原上。由高低不同的九座山峰组成的乐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宋以前乐山称朗山,亦称大朗山、郎陵山。秦汉时期,确山被称为郎陵县,隋唐时期称朗山县,1012年,因避大宋始祖赵玄朗名讳,改朗山县为确山县,朗山亦称乐山至今。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多次游乐山,并留下了流传千年的名句。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密林、每一处泉水、每一条古径,都讲述着优美的传说,浸润着文化的神韵。

神鞭打出老落山

乐山是伏牛山余脉的最高峰,也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区的一座地标。乐山东部

005

天中地理

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高大的乐山在平原边际,显得异常突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乐山以东市区、汝南和平舆的人们,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平原上突起的山峰。千百年来,我们的先祖们习惯以太阳距离老乐山的位置,来判断天气,判断时间。那时,人们以日头的所在位置来判断时间,“晚上”到来的标志往往就是“日头落山”。

曾在乐山原驻马店地区电视调频转播台工作了二三十年的闫秀业老人,是一位参与转播台选址创建的老乐山人,一位名副其实的“乐山通”。

“乐山也叫老落山。”沿着山上的石阶向天街方向攀登,闫秀业告诉记者。“当地有首儿歌唱到‘老乐山大又大,气死河北尖山霸'。”闫秀业老人告诉记者,老乐山过去叫老落山。传说混沌初开,遂平境内的尖山与平蘑垛争高低,请天帝裁决。天帝命它们各长三日,再定大小。尖山夜里偷偷生长,长得挨着了天。天帝大怒,派天神下界惩罚。那位天神用一把钢鞭,把尖山的山头打崩了,山头落到西南方,形成了后来的落山。因为落山是这一带最高的山,被当地百姓称作“老落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改称为老乐山。

“在60万年前,乐山周边已有人类活动。那里就是打石山。”闫秀业指着远处一座孤山说。

打石山是一座石灰岩形成的山。打下的石头可以烧成石灰,打成石子做建筑材料。1978年,当地农民在打石山开山炸石时,打出了一座山洞,洞内堆满了各种动物的骨骼,中间有一个火塘,火塘内堆积的是已烧成黑色的硬块,火塘周边已烧成红烧土。1981年7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安志敏采集洞中化石样本鉴定后认为,这是与北京周口店同时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洞穴和使用过的火塘与灰烬。动物骨骼为熊、虎、鹿等原始动物化石。这应该是最早的驻马店古人类遗存。

有人说,近看老乐山的整体山势,就像一尊双腿盘膝的巨大佛像。从山底仰岫台直至老乐山顶南天门,海拔813米,沿途有古人登高处“抚云台”、楚长城、闯王寨等自然风景及文化遗迹。

离山门不远,在树木的掩映下,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出现在记者的眼帘。这里便是乐山道教“八宫两观一拜台”(万寿官、遇真宫、玄都宫、南海官、斗母宫、灵应官、玉虚宫、紫霄宫、回龙观、群仙观、拜台观)之一的遇真官。

闫秀业是一位老乐山人,对乐山的一草一木、种种传说耳熟能详。他告诉记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