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象数思维》张其成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10-27 11:19:09  34 张其成 张其成 图书

图书名称:《中医象数思维》

【作 者】张其成著
【丛书名】中医思想文化丛书
【页 数】 215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6.09
【ISBN号】978-7-5132-3557-0
【价 格】29.4
【分 类】中医学-象数之学-文集
【参考文献】 张其成著. 中医象数思维.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象数思维》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有关“中医象数思维”论述的论文集,主要从易学与中医象数思维、象数思维的方法、象数思维模型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了论述。

《中医象数思维》内容试读

易学与中医象

易学与中医象数思雅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

《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精髓表现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周易》思维方式对中华文化有着重大的、多层面的影响。要恢复中华文明、振兴中华文化,唯有在完成以《周易》思维模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思维模式的转型与升华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

一、《周易》思维方式的特征、作用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在民族的文化行为中,普遍地、长久地起作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是一定的社会人群在接收、反映、加工外界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整体的思维偏向,从而形成该民族特有的思维类型。思维方式的不同可用以说明民族文化的区别及民族社会的差异。思维方式决定民族文化传统的走向,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对人类文化行为起着支配作用。思维方式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

《周易》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元点,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本质、内核。

(一)整体一对待思维方式

《周易》思维方式的最大特征是整体一对待思维。

《周易》整体思维从自然与人的总体上、从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把握指谓

①原载于《周易研究》1994年第1期。

3

中医象数思维

对象的特质、界定指谓对象的范畴。认为天地人、宇宙万事万物是个整体,整体包含部分,部分之间有密切联系。自然界是一个自组织的有机系统。《周易》对待思维从正、反两方面去把握指谓对象的特质。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方面;研究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同时认为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包容的。

整体思维和对待思维有机地体现在《周易》思维方式中。然而一些学者往往将两者割裂开来,以其中的某一特征来说明《周易》思维方式,这些都是不符合《周易》思维本质的。

《周易》思维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卦爻和经传文。阴爻阳爻、八卦、六十

四卦的符号系统和卦爻辞、十翼的文字系统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都是思维借助于人创设的符号而外化于物质载体上的表现,是两种不同层次的信息形式,在思维结构中有不同的功能侧重,并存在一定的对应、互换关系。构建起以象数符号为表现形式、以阴阳哲学为基本内容的《周易》思维模式。

《周易》卦爻、筮法符号系统由卦画和大衍数字构造起来,是事数呈现运动和潜在运动模式,模拟天地的推演、时间的发展、宇宙阴阳规律的变化,反映了万事万物的生成、分类、变化、运动。六十四卦模式以“六爻”与“六位”关系为基础,以时、位、中、比、应、乘等为原则和标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从时间、空间、条件、关系全方位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周易》文字系统尤其是《易传》则大大提高了思维的层次和深度。《易传》将卦爻筮法符号系统由神学启示录变为客观世界理论图式。《易传》的辩证自觉性使卦爻符号变成了对自然万物的整合归纳和具体分析。其“一阴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命题,更是最高层次的抽象概括。《易传》认为易卦六

4

中医象数思维

重民众意愿,从对立走向和谐。《易传》表现出明显的忧患意识,反映了对专制、暴政的愤懑及对和谐、有序的向往。力求拨乱反正,化冲突为和谐。这种承认君臣、君民各自独立性,承认他们之间的相互约束、对抗因素的思想,否定了君权的绝对性,强调了君权的相对性,与专制思想相抗衡,闪耀着民本主义光彩。在此前提下,追求统一、和谐,希望君主从对立中看到统

一,从对抗中看到“太和”。“保合太和”(《乾文言》)是《易》的最高理想境界。

整体一对待思维方式用以解释伦理道德问题,形成了《周易》伦理思想。《说卦》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仁义这对伦理范畴被首次用阴阳哲学来论证,被首次纳入“性命之理”范畴。“性命之理”是《易传》综合儒道两家成果提出的、具有宇宙论意义的范畴,是《易》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人道仁义即天道阴阳,唯有使仁义达到阴阳和顺的境界,才称之为“善”。这就比《孟子》《中庸》仅以经验事实为依据论述仁义的和顺要高出一筹。

《周易》还围绕“礼”的范畴展开了其伦理思想。《序卦》从天地万物生成、人伦关系的发展论证了“礼”的起源和存在基础天地为万物之本,夫妇为人伦之始。有了天地、夫妇、父子、君臣等各种人际关系,于是设置了伦理规范,于是有了“礼”。《易传》从阴阳分合两方面论述了“礼”。说明宇宙秩序是由两个不同方面相结合共同构成的。人类秩序“礼”要效法天地自然秩序“道”。家庭伦理、社会伦理、政治伦理虽然各自处理关系不同、具体行为规范有异,但都必须遵循阴阳对立统一(分与合)的“中正”之道,以达到全社会的整体和谐。

在道德修养上,《易传》提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要求“穷理”与“尽性”、外求与内求、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回归于天地人共有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