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美)谢里·L.马尔马罗什(Cheri L. Marmarosh),(美)雷娜·D.马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10-19 13:59:28  14 团体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 依恋理论

图书名称:《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作 者】(美)谢里·L.马尔马罗什(Cheri L. Marmarosh),(美)雷娜·D.马金
【丛书名】团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治疗丛书
【页 数】 290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2.07
【ISBN号】978-7-111-70856-8
【价 格】90.00
【分 类】集体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美)谢里·L.马尔马罗什(Cheri L. Marmarosh),(美)雷娜·D.马金.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内容提要: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推荐,依恋理论在团体咨询与治疗中的创新应用……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内容试读

Attachment in Group Psychotherapy

第一部分

依恋和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Attachment in Group Psychotherapy

第一章

依恋理论及其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概论

本章着重介绍依恋理论的主要原理,解释早期依恋经历如何影响情感调节、共情能力和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并描述团体治疗经常遇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本章简要回顾依恋理论在各种理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并通过介绍如何将依恋作为团体治疗的核心过程来促进成员的改变,为团体带领者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应用依恋理论奠定基础。

依恋根源

早期安全需求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1969,1973,1980)是依恋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大多数精神病理现象都源于婴儿发育早期出现的问题,即婴儿对安全和安全感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影响。虽然鲍尔比的职业为精神分析师,并师从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但他认为,儿童所

第一章依恋理论及其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概论3

面临的许多问题并非基于他们的攻击驱力或偏执的精神状态,而是出自他

们与其照料者保持联结的意图。鲍尔比及其他客体关系分析师(Fairbairn,1952;Winnicott,1971)认为,对照料者的依恋是推动自我发展和精神病理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鲍尔比(1969,1973,1980)的观点,婴儿对其主要照料者的早期依恋经历,为其形成自我和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型(或内部表征)建立了基础。从本质上讲,内部工作模型是内化的信念体系,是行为、情绪调节和未来的人际关系的指导原则(Bowlby,1982)。婴儿(以及之后的儿童)通过与照料者的互动来了解自己是谁。如果与婴儿互动的是一位充满关爱的照料者,他会关注婴儿的需求,配合婴儿的情感并提供安全感(例如,照料者细心抚慰哭泣的婴儿),那么婴儿的内心就会产生“我受人喜爱”“我有人照顾”以及“我的情感得到重视”的感觉。除此之外,婴儿也会开始内化他人的看法。“人们喜爱我”和“人们是值得信任的”等想法也成为婴儿对他人的工作模型的一部分。该婴儿与照料者在一起时会产生一种

安全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在重要关系中形成一种越来越安全的依恋。

如果与婴儿互动的照料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愿或不能提供安全感(例如,照料者对哭泣的婴儿熟视无睹或大喊大叫),那么婴儿的内心则更倾向于产生“我一文不值”“我被人厌恶”或“我无计可施”的感觉。这些内部表征会成为婴儿自我工作模型的一部分。此外,“人们是危险的”或“人们是让人失望的”等观点也会成为婴儿对他人工作模型的一部分。

安全型依恋

婴儿或儿童不仅会将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表征内化,而且还会学习如何应对因感知威胁或危险而产生的自动化的战斗一逃跑反应。探索外部世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