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图解茶经》文若愚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10-16 17:59:21  17 《茶经》 《茶经》 图书

图书名称:《彩色图解茶经》

【作 者】文若愚主编
【页 数】 392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7.06
【ISBN号】978-7-5596-0307-4
【价 格】45.00
【分 类】茶文化-中国-古代-《茶经》-图解
【参考文献】 文若愚主编. 彩色图解茶经.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彩色图解茶经》内容提要:

陆羽的《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陆廷灿的《续茶经》,其目录完全与《茶经》相同,即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等十个门类。此书对唐之后的茶事资料收罗宏富,并进行了考辨,虽名为“续”,实是一部完全独立的著述。本书编者将《茶经》《续茶经》合编在一起,基本上将唐代之前和清代之前国人对于茶的理解和茶道的演变囊括其中,是对茶文化的概括和总结,因此是值得一读的国学经典。增加了名茶品鉴,更有利于读者在阅读经典的基础上更好地品茶、品生活。建议CIP分类为茶文化。

《彩色图解茶经》内容试读

茶圣」。爱,陆羽也因此而被后人尊为「茶神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为历代人所钟系统的科学依据,并将普通茶事升格为著。《茶经》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最完整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唐代陆羽《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萎

彩色圈解茶经

一、茶之源

【原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①。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②,蒂如丁香,根如胡桃。[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③,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标”,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

物修商佳

啐就

怎蝽亏素霸

耳水

元·赵原《陆羽烹茶图》

2

0

出《尔雅》。]其名,一日茶,二日槚⑤,三日葮⑥,四日茗,五曰荈⑦。[周公云:“槚,

《茶经

苦荼。”杨执戟⑧云:“蜀西南人谓茶日葮。”郭弘农⑨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日荈耳。”]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茶山

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①。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

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⑧,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⑤,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⑧,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六疾不瘳⑧。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注释】

①伐而掇之:伐,砍下枝条。掇,采摘。②栟榈:棕榈树。栟,读音big。③根皆下孕,兆至瓦砾:下孕,在地下滋生发育。兆,指核桃与茶树生长时根将土地撑裂,方始出土成长。

④《开元文字音义》:字书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编辑的字书。早佚。⑤橛:读音jiǎ。

⑥菠:读音shè,本为香草名。⑦荈:读音chun。⑧杨执戟:即扬雄,西汉人,著有《方言》等书。⑨郭弘农:即郭璞。晋时人。注释过《方言》《尔雅》等字书。①艺而不实:指种植技术。①叶卷上,叶舒次:叶片呈卷状者质量好,舒展平直者质量差。②性凝滞,结瘕疾:凝滞,凝结不散。瘕,腹中痞块。《正字通》:“腹中积块,坚者日症,有物形日瘕。”③醍醐、甘露:皆为古人心中最美妙的供品。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味甘美。甘露,即露水,古人说它是“天之津液”。④卉莽:野草。⑤上党:唐时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长子、潞城一带。⑤百济、新罗:唐时位于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小国,百济在半岛西南部,新罗在半岛东南部。⑦高丽:唐时周边小国之一。⑧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皆为唐时州名。治所分别在今山西晋城、河北易县、蓟县、北京市密云县一带。⑨荠苨:一种形似人参的野果。苨,读音i。②四六疾不瘳:六疾,指人遇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而生的多种疾病。瘳,痊愈。

【译文】

茶树是我国南方种植的一种优良植物。树有一尺、两尺甚至几十尺高。在川东、鄂西地区一带,最粗的茶树需两人合抱,只有先砍下枝条后才能采摘茶叶。茶树的形状如同瓜芦木,树叶如同栀子,花如同白蔷薇,种子类似于棕榈树的种子,花蒂像丁香,根类似于胡桃树的根。[瓜芦木,生长在广东,和茶树相似,但味道苦涩。棕榈,

3

属于蒲葵类,它的籽类似于茶籽。核桃和茶树,

色图解

根都在地下滋长发育,把土壤撑裂,钻出地面生长。]“茶”字从部首上看,或从属于“草”

部,或从属于“木”部,或者“草”“木”并

从。[从草,写作“茶”,这个字出于《开元文字音义》一书。从木,写作“标”,出于唐《新修本草》草、木并从,写作“茶”,出于《尔

而之

雅》。]茶的名称,第一叫茶,第二叫槚,第三叫葮,第四叫茗,第五叫荈。[周公所著的《尔

雅·释木篇》中说:“槚,就是苦茶。”扬雄的《方言》中说:“四川西南部的人把茶叫作被”。郭璞的《尔雅注》中说:“早采的叫茶,晚采的叫茗或者叫荈。”]

从《茶经》开始,茶文化呈现出全新的局面,它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茶树生长的土地,以长在乱石缝隙间的品

种最好,其次是长在沙石砾壤里[“栎”应当从石写作“砾”],品质最差的生长于黄土中。凡是种植技术不严密扎实的,尽管种植了也不会长得茂盛。种茶倘若能像种瓜那样精心照顾,三年就可以采摘茶叶。生长在山林野外的茶叶品质比较好,园林栽培的品质比较差。生长在向阳山坡而且有树木遮阴的茶树,芽叶呈现出紫色的品质比较好,呈绿色的则比较差;芽叶如同春笋似的品质较好,芽叶短小,外形如牙的品质较差;芽叶成卷状的品质较好,芽叶舒展平直的品质较差。背阴山谷里生长的茶树,就不能采摘茶叶,因为它有太重的寒性,喝了会凝聚滞留在腹内,使人患腹中长痞块的疾病。

茶的用途,因为它品性寒,最适合人们做饮料。品行优良、德性俭朴的人最爱饮它。如果有人感觉干热口渴、心胸郁闷、头疼脑痛、眼睛干涩、四肢烦乱、全身骨节不舒服,只要喝上四五口茶,就好像醍醐灌顶、喝了甘露一样清爽甜美。但假如采的时节不对,制造又不精细,而且还掺杂了野草,喝了就会生病。饮茶也会喝出毛病,

就像人们吃人参也会受害一样。品质最好的人参出产于上党,品质中等的出产于百济、新罗,品质差的出产于高丽。而泽州、易州、幽州、檀州出产的人参,就没有什么疗效,更何况用不是人参的冒牌货来冒充真的人参呢!假如把用荠苨假冒的人参喝了,那么人就有可能得多种疾病。知道了人参有时也会对人体有害处这个道理后,那么茶叶使人体受害的道理也就完全清楚了。

4

《茶经

二、茶之具

【原文】

籝①:一日篮,一日笼,一日宫®。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籝,音盈,《汉书》所谓“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①云:“籝,竹器也,受四升耳。”]灶:无用突者⑤。釜:用唇口者。

甑⑥: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箅之,篾以系之⑦。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注于甑中[甑,不带而泥之],又以榖木枝三亚者制之[亚字当作桠,木桠枝也],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杵白:一日碓,惟恒用者为佳。

规:一曰模,一曰棬。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灶、釜、甑

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土中,遣无所摇动。

檐⑧:一日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

芘莉⑨:一曰籝子,一曰蒡筐。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

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箩,阔二尺,以列茶也。

棨①:一日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5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毅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塘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育者,以其藏养为名。]

【注释】

①籯:读音y1g。竹制的箱子、笼子、篮子等用来盛放物品的器具。②信:读音jǔ。圆形的盛物竹器。③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语出《汉书·韦贤传》。说的是留给儿孙满箱黄金,不如留给他们一本经书。④颜师古:名籀。唐初经学家,曾注《汉书》。⑤无用突者:突,烟卤。成语有“曲突徙薪”。⑥甑:读音zg。古代用来蒸食物的炊器。即今蒸笼。⑦篮以算之,篾以系之:算,读音bi。蒸笼中的竹屉。篾,读音miè。长条细薄竹片,在此处是指从甑中取出算的提耳。⑧檐:读音chan。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⑨芘莉:芘,读音b1。芘莉,竹制的盘子类器具。⑩等筤:读音pang lang。笼子、盘子一类的盛物器具。①榮:读音qi。穿茶饼时用的锥刀。②令煴煜然:煴,读音yi。没有火焰的火。媪煴然,火光微弱的样子。

【译文】

籝:有人称为篮子,有人称为笼子,有人称为筥。是用竹篾编织而成的,通常可以盛放五升茶叶,还有盛放一斗、二斗、三斗的,是采茶人背在背上盛放茶叶的。[籝,音盈,《汉书》所说的“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的“籝”。颜师古说:“籝,是竹编器具,可盛四升。”]

灶:不使用烟囱的。

釜:要使用边缘向外翻,如同口唇形状的锅。

甑:有木制或陶制的。不要使用细腰形状的,缘口和锅接缝的地方要用泥封严。竹算是篮子形状,两边的提耳用竹篾系牢。开始蒸茶时,把鲜茶叶放到箅上;等到蒸熟了,再从算上拿出。锅中的水倘若干了,可从甑口加些水[甑,不要细腰的像系了腰带的那种,接缝处一定用泥封严],再把有三个枝桠的木棍削制成搅拌器[亚字应是“桠”,就是树木的枝桠],把蒸好的茶芽、茶笋、茶叶抖匀松散放置,以免流失茶汁。

杵白:又叫作碓,以长期使用的为好。

规:又叫作模,或者叫作棬。用铁制造而成,有圆形、方形、花形三种。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