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神农本草经》林余霖,张静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10-16 17:00:44  0 epub epub 编著

图书名称:《图解神农本草经》

【作 者】林余霖,张静编著
【页 数】 230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18.01
【ISBN号】978-7-5152-1640-9
【价 格】48.00
【分 类】神农本草经-图解
【参考文献】 林余霖,张静编著. 图解神农本草经.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8.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图解神农本草经》内容提要:

全书分三卷, 收载药物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 以对应天、地、人三界, 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内容包括: 滑石、禹余粮、合欢、赤箭、龙眼、猪苓、茯苓、柏子、天门冬、麦门冬、白术等。

《图解神农本草经》内容试读

本经上品

【配伍应用】

滑石

热淋(若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热

淋及尿闭等):常与车前子、瞿麦等同用:

【原文】味甘,寒。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

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

石淋:与海金沙、金钱草等配用。

长年。生山谷

暑热烦渴、小便短赤:可与甘草同

【今释】

用,即六一散(《伤寒标本》)。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头痛恶寒,

功效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身重胸闷、脉弦细而濡:与薏苡仁、白

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

蔻仁、杏仁等配用,如三仁汤(《温病

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条辨》)。

用量用法:10~20克,先煎。外用:适量。

湿疮、湿疹:可单用或与枯矾、黄

使用禁忌:脾胃虚弱,或热病伤津,或肾虚滑精

柏等为末,撒布患处

者均禁用。孕妇慎服。

痱子:可与薄荷、甘草等配合制成

来源: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

痱子粉外用。

水硅酸镁。

形态特征:本品单斜晶系,多为块状集合体,晶

【药膳食疗】

体呈六方形或菱形板状,但完好的晶体极少见,通常

⊙滑石田螺汤

2

为粒状和鳞片状的致密块体。白色、黄白色或淡蓝灰

原料:滑石、白茅根各50克,田

色,有蜡样光泽。质软,细腻,手摸有滑润感,无吸

螺500克,姜、盐各适量。

湿性,置水中不崩散。

制法:先将田螺用清水反复浸洗至

采收加工: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沙吐净,加入上几味药材、田螺、姜及

别名:冷石、共石。

适量清水同煮大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用法:餐前食用。

功效:清热消炎,通利小便。适用:湿热内蕴型前列腺发炎、小便混浊、涩抑不畅、尿黄。

⊙滑石粥

原料:滑石30克,瞿麦10克,粳米约100克。

制法:先把滑石用布包扎,然后与瞿麦同入砂锅煎汁去渣,入粳米煮为稀薄粥。

用法:每日早餐食用。功效:清热消炎,通利小便适用:急、慢性膀胱炎引起的小便不畅、尿频尿急、淋沥热痛等。

⊙滑石甘草冲豆浆

原料:滑石粉3克,甘草粉0.5克,豆浆200毫升。

制法:将滑石粉、甘草粉用豆浆冲服。

用法:每日1次。功效:清火通淋。

适用:尿频尿急、淋沥热痛等。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原文】味甘,平。主黄疸;泄痢肠游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山谷中。

【今释】

性味归经: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功效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久泻久痢,

上品

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久溃不敛,湿疹脓水浸淫。

用量用法:9~12克,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禁忌:不宜与肉桂同用。

来源:本品为单晶系的多水高岭土。主产于福建、河南、山东、山西等省。

须为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

虚寒下痢、便脓血不止者:常与干姜

面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光

粳米同用,如桃花汤(《伤寒论》)。

3

滑如脂。质细腻,易砸碎,断面平滑,吸水性强,用

崩漏:常与海螵蛸、侧柏叶等同用,

舌舔之粘舌。有泥土气,味淡。以色红,光滑细腻,

如滋血汤(《和剂局方》)。

易碎,舌舔之粘性强者为佳。

便血、痔疮出血:常与禹余粮、龙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选择红色滑

骨、地榆等药同用。

腻如脂的块状体,拣去杂石、泥土。

妇女肾虚带脉失约,日久而赤白带

别名:赤石脂。

下者:配伍鹿角霜、芡实等药。

【配伍应用】

疮疡久遗不敛:与龙骨、乳香、没药、血竭等同用,研细末,掺于疮口。

烧心吐酸:与乌贼骨同用,共研细末,用温水冲服。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脱肛等证:常与禹余粮相

【药膳食疗】

⊙赤石脂粥

原料:赤石脂30~50克,大米50克。

制法:先将赤石脂研成细粉,过筛备用,将大米淘洗后放人小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人赤石脂粉3~5克,再煮2~3分钟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餐两次温热服食,连用57日。

功效:健脾,涩肠,止泻。

适用:单纯性小儿水泻、慢性脾虚泄泻等。

⊙赤石脂干姜粥

原料:赤石脂30克,粳米60克,干姜10克。

制法:将赤石脂打碎,与干姜入锅,加水300毫升,

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粳米煮为稀粥,加入药汁,煮开1~2沸,待食。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功效:温中健脾,涩肠止痢。

适用:慢性虚寒痢疾者。

禹余粮

【原文】味甘,寒。主欬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癥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池泽及山岛中。

适用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

【今释】

性味归经:甘、涩,微寒。归胃、大肠经。功效主治: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

合欢

用量用法:9~15克,先煎;或入丸散。

4

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原文】味甘,平。主安五脏,利

来源:本品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

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

氧化铁。

得所欲。生山谷。

形态特征: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斜方

【今释】

块状,长5~10厘米,厚1~3厘米。表面红棕色、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肺经。

灰棕色或浅棕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黄色粉末。断面

功效主治: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多显深棕色与淡棕色或浅黄色相间的层纹,各层硬度

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

不同,质松部分指甲可划动。嚼之无砂粒感。

跌扑伤痛。

采收加工:采挖后,除去杂石。

用量用法:6~12克,煎服。外用:

别名:禹粮石。

适量,研末调敷。

【配伍应用】

久泻、久痢者:常与赤石脂相须而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崩漏:常与海螵蛸、赤石脂、龙骨等同用,如治妇人漏下方(《千金方》)。

气虚失摄之便血者:配人参、白术、棕榈炭等。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常与海螵蛸、煅牡蛎、白果等药同用。

【药膳食疗】⊙赤石脂禹余粮汤

原料:赤石脂(碎)、禹余粮(碎)各30克。制法:将上两味以水12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

用法:分3次温服

功效:收敛固脱,涩肠止泻。

本经上品

使用禁忌:合欢的花或花蕾,阴虚津伤者慎用。

【药膳食疗】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

⊙合欢花粥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4~15米。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长圆形至线形,两侧极偏斜。花序头状

原料:合欢花30克(鲜花50克),

多数,伞房状排列,腋生或顶生;花淡红色。荚果线形

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合欢花、粳米、红糖同放

扁平,幼时有毛。

入锅内,加清水500克,用文火烧至粥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剥取,晒干。

稠即可。

别名:夜台皮、合昏皮、合欢木皮。

用法:于每晚睡前1小时温热顿服。

【配伍应用】

功效:安神解郁,活血,消痈肿。适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忧

忿怒忧郁、烦躁失眠、心神不宁等症:可单用或

郁忿怒、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症。

与柏子仁、酸枣仁、首乌藤等配伍应用

⊙合欢芡实茶

跌打仆伤、损筋折骨: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

原料:合欢皮15克,芡实、红糖

骨碎补等配伍同用。

各30克。

肺痈、胸痛、咳吐脓血:单用有效,如黄昏汤(《千

制法:合欢皮、芡实加水1000毫升,

金方》);也可与鱼腥草、冬瓜仁、桃仁、芦根等同用。

煮沸30分钟,去渣,加入红糖,再煎

疮痈、肿毒: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野

至300毫升,分3次温服。

菊花等同用。

用法:每日1剂。

功效:益气安神。

适用: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合欢大枣茶

原料:合欢花15克,大枣25克。

制法:合欢花、大枣加水350毫升,煮沸3分钟。

用法:分2次温服、食枣,每日服1剂。服10剂后,

改用百合花15克,以后交替续服。

功效:清火安眠。

适用:神经衰弱、失眠等症。

⊙合欢皮酒

原料:合欢皮500克,黄酒2500毫升。

制法:将合欢皮掰碎,放人酒坛中,倒入黄酒,密封坛口,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2次,15日后即成。

用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15~20毫升。功效:安神健脑,止痛消肿。

适用:健忘、神经衰弱、失眠、头痛、伤口疼痛

6

赤箭

【原文】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

用量用法:3~10克,煎服;研末

鬼督邮。生川谷。

冲服,每次1~1.5克。

【今释】

使用禁忌:气虚甚者慎服。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

功效主治: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

块茎。

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

形态特征:多年生寄生植物。寄主

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为密环菌,以密环菌的菌丝或菌丝的分泌物为营养源。块茎横生,椭圆形或卵圆形,肉质。茎单一,直立,黄红色。叶退化成膜质鳞片状,互生,下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苞片膜质,披针形或狭叶披针形,膜质,具细脉。花淡绿黄色或橙红色,花被下部合生成歪壶状,顶端5裂;唇瓣高于花被管23,能育冠状雄蕊1枚,着生于雄蕊上端子房柄扭转。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种子多而极小,成粉末状。

采收加工: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别名:神草、离母、赤箭芝、合离草、鬼督邮、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