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王克强,石忆邵,刘红梅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9-26 17:04:11  11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王克强

图书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作 者】王克强,石忆邵,刘红梅主编
【丛书名】匡时管理学系列
【页 数】 420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20.06
【ISBN号】978-7-5642-3544-4
【分 类】城市规划-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王克强,石忆邵,刘红梅主编. 城市规划原理.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0.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城市规划原理》内容提要:

本书是高校本科教材,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14章,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编制程序、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绿化规划、城市商业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等专项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群规划、AutoCAD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等内容。每章开头列有“学习目的”和“关键概念”,章末则配有“思考题”。本教材配套课件、练习册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内容试读

第一章

绪论

蝴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了解城市化基本规律与中国城市发展,理解城市、城市化、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外主要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掌握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学科体系,了解本书的结构,理解城市规划的学习方法。

■目关键概念

城市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群三大宪章城市规划学科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一、城市的基本内涵

(一)城市的概念

世界的文明与发展无不与城市密切相关,而城市广泛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都处于中心地位,并起着主导的作用。

立足于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研究目的,对于城市则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地理学强调“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①。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看,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是与劳动的地域(地理)分工的出现和演化分不开的。这一点就决定了城市的生产职能,即通过工业、交通、贸易为城市及其腹地提供产品和服务等。社会学侧重研究城市中人

①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1页。

2城市规划原理

的构成、行为及关系,把城市看作生态的社区、文化的形式、社会系统、观念形态和一种集体消费的空间等。①经济学关注为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的城市,认为所有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的集中。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城市是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的各种市场一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城市经济学把各种活动因素在一定地域上的大规模集中称为城市。生态学把城市看作人工建造的聚居场所,是当地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城市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依赖于它周围的其他区域(它的腹地或其他城市),城市既对其所在环境起作用,又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则将城市的空间环境的营造视为己任,认为城市是由建筑、街道和地下设施等组成的人工系统,是适宜于生产生活的形体环境。③行政管理工作者则将城市标准化为人口总数或人口密度达到一定数量以上的居民点。④

以上各种解释从不同层面概括出了城市的内涵,但仅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是不可能概括城市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现象和本质的。不仅如此,城市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产物,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特殊需要而变化。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的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的空间地域系统。⑤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城市的人本性,城市是为人的福利提高、人的能力建设而存在的;二是城市的聚集性,城市是最节约的空间资源配置形态;三是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城市规划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方式;四是城市的多元性,城市是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⑥

(二)城市的规模标准

城市常常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与级别。基于人口的多寡和规模的大小,城市被分为不同级别,如大、中、小城市等;基于城市的功能不同,形成各种类型的城市,如首都或省会等行政中心、服务中心城市、卫星城市等:按照城市主导产业的不同,城市可以分为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旅游城市、矿业城市等。它们无论在内容上、作用上、空间结构上、环境上都各具特殊性。⑦为统计应用上的方便,各国常以一定的聚集人口数量作为区分城市与乡村的标准,但具体标准又有所不同(见表1一1)。

Peters Saunders,Social Theory and the Urban Question,Holmes &Meier,1981,pp.152-153.

②清华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实践》,地震出版社1992年版,第2一6页。

③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④唐代望、唐晓阳:《现代城市管理学》,中国人事出版社1991年版,第29页

⑤肖秋生、余吉谦:《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版,第4一5页」

⑥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一3页。

⑦清华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实践》,地震出版社1992年版,第3一6页。

第一章绪论3

表1-1

各国划分城市的人口标准

人口数量

国家

5000人以上

加纳、马里、马达加斯加、赞比亚、法国、奥地利、印度、伊朗、日本、巴基斯坦

3500人以上

英国

2500人以上

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委内瑞拉

2000人以上

埃塞俄比亚、加蓬、利比亚、肯尼亚、洪都拉斯、荷兰、卢森堡

1500人以上

巴拿马、哥伦比亚

1000人以上

塞内加尔、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

400人以上

阿尔巴尼亚

200人以上

丹麦、瑞典、挪威、冰岛

100户以上

秘鲁

资料来源:戴均良,《中国城市发展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除人口数量外,有些国家还有其他条件。如印度,除了要求5000人以上之外,还要求人口密度在390人/平方公里以上,3/4以上成年男子从事非农业劳动,并具有城市特点。日本《地方自治法》规定:人口在5万人以上并且市区户数和工商业人口均占60%以上的地区可以设“普通市”;人口在30万以上,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在本地区具有核心城市机能(如人口在50万以下,则昼夜间人口比率须在100%以上),可以设“核心市”;人口20万人以上,有资格设“特例市”。①

我国政府对于城市的界定主要依据规模和行政制度两个标准。对于城市的规模标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原《城市规划法》)界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二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二十万的城市。”原《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这就是说,法律意义上的城市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中小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②,中小城市的规模也逐渐在扩大。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城市的划分标准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2010年,由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提出,按人口数量重新划分城市等级,市区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的行政区划》,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网站,http:/js.cass.cn/les/rbzl/xzqh.htm。

②孙国瑞:《中小城市已占据国内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一解读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土地》2011年第1期,第43一46页。

4城市规划原理

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及雏形

1.城市的起源与第一次社会分工

城市是第一次社会分工的结果。城市的产生事实上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定居阶段。在距今12000~10000年前,农业逐渐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人类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分工。第一次社会分工使人类的居所逐渐趋于稳定,形成了最初的原始聚落。这些人类早期的原始聚落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农业文明发达的地区。农业同畜牧业的分离、原始固定居民点的诞生、生产品的剩余,逐渐转变为交换经济的萌芽。在那些固定居民点中,出现了原始手工业,又出现了市场。这种形式不仅日益固定下来,并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原始的城市便出现了。它最早的胚胎只是一个聚集点,是农业革命的产物。这样,我们大致可以沿着“狩猎十采摘→园艺十畜牧→原始农业→聚落→手工业十商业→城市”这样一条路径,寻找城市形成的轨迹。城市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定外在条件与内在因素,这可以从经济与社会这两个方面寻求答案。

2.城市出现的经济因素

从经济因素来看,城市出现的直接因素是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以及第三次社会分工(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到手工业的生产规模超过本聚落所需时,专职商品交换的人群才会出现。这种社会分工出现、非农人口增加并脱离土地向某些聚居点集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反过来为农业成果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和技术上的支持。大约在公元前4000一前3000年,原始聚落分化成为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居住的农村和从事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这些早期城市出现在四大文明的发祥地一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中国最早的城市雏形大约形成于商代早期,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的古商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城址,同时期或者稍晚的还有郑州商城以及安阳殷墟等,这些最早的商城主要体现聚落的防御功能和手工生产交换功能。

3.城市出现的社会因素

从社会因素来看,早期的人类对死者和神灵的崇拜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需要一个固定的交流情感和安慰精神的地方,这便促使他们修建墓地与圣地,这种建有陵墓、神庙或圣坛的地方就可能或已经成为早期城市的胚芽。古埃及(公元前3200一前343年)的城市建设重点是金字塔等国王陵墓,因而古埃及就有为修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集地(卡洪等),另外,耶路撒冷、麦加、罗马等圣

第一章绪论5

地都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城市。

产生城市的因素还有战争、法律等。战争是和人类的历史同样久远的社会现象之

一。因为城市所聚集的财富必然成为掠夺的对象,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只有不断地加强防御与掠夺者对抗。精心构筑的要塞、城墙、运河及其他防御设施,还有专业的军队等,都是从原始城市开始积累的结果。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一前538年)早期的城市(巴比伦等)即由厚重高大的城墙所围成,贸易、战争以及行政管辖职能较为突出。内有宗教的约束,外有战争的压迫,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的法律和秩序也出现了,城市权力开始向社会化转变。在城墙的包围下,市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生活基础,

一种共性,包括共同的宗教、共同的法律、共同的经济环境、共同的文化背景等。①当内外部因素成熟的时候,城市的雏形就逐渐形成了。

4.早期城市职能

最初的城市职能非常简单。首先,它是从事非农工作人员的聚居地,为从事手工业、行政管理、技术、教育、神职等人员提供了便于开展各自工作,并方便生活的场所。其次,城市作为可提供较强防御能力的聚居地,使得农村地区的剩余财富向城市聚集,体现为城市的储藏功能。这种人类物质及精神财富的高度集中又使城市的整体安全至关重要,作为保卫劳动成果的手段,城市的派生职能—防御职能便凸显了出来。②

城市作为地域中心和物质、文化的集中地,更便于物资和信息的交流,因而城市交易职能出现并逐渐得以强化。中国古代的城市就是围绕着两种基本职能进行定位的,即“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防御功能已经弱化甚至消失,居住、生产、游憩、交通、行政等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现代城市大多具有综合功能。

(二)城市的发展与演进

1.中外城市产生的类型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也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化而发展的。城市的发源地不同,产生的类型也不同。有东方型、地中海型、南美型、北欧型等。在历史上,东方的城市以行政中心、宗教圣地、军事要塞、交通枢纽为特点,西方的城市则以民族移动、海外扩张、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为基调。欧洲城市一般是自然发展而来的,缺乏统一规划,多选择险峻地形兴建,这点与东方城市截然不同。东方城市有严格的功能区域划分,一目了然,特别是中心区以皇城或官衙为主,辉煌壮丽,而且一般筑在平原,规模较大,城高壕深,防卫森严。东方传

①张冠增:《城市发展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版,第31一35页。

②谭纵波:《城市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一4、8一9页。

6城市规划原理

统城市是政治性的,城市建筑设施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西方的城市则以市民性的为主,如教堂、市政厅、议会、市场、体育场等。

2.国外的城市发展

现代西欧各国的城市大多是在中世纪末至近代初形成的。很多欧洲城市的历史不过三四百年。从18、19世纪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受到工业革命的推动而加速发展,城市数量的增长异常迅猛。仅在1750一1850年这一百年中,西欧的城市就增加了数百座之多。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城市就是各国首都及地方性政权所在城市,如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都灵、罗马,英国的伦敦、诺里奇,西班牙的马德里,葡萄牙的里斯本,德国的柏林等。当然,一些港口城市如法国的波尔多、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等也有较快发展。

早期的工业城市一般不如政治中心或港口城市发达①,而19世纪以后发展最快的当属新兴工业城市,如英国的曼彻斯特、伯明翰,美国的芝加哥、波士顿,法国的里昂,德国的莱比锡、鲁尔地区等。从19世纪后半叶起,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转向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1910年以后,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最大城市。到1925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平均比例为21%。其中,北美洲和大洋洲已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欧洲(含苏联)为38.1%,拉丁美洲为25%,亚洲和非洲的城市人口比例不到10%。

从20世纪40年代起,以大伦敦区为首的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即人口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迁移。这一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人口的郊区化,60年代表现为人口增长重点转到大都市圈以外,70年代以后则出现了人口向当天不能乘车往返于大城市的真正“农村地区”分散。西方国家的城市呈现离心扩散的趋势,大城市人口增长逐渐缓慢,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和生活的现代化成为西方城市发展的特点。②

现代西方国家城市发展特点日益多元化,生态城市、创意城市理念与传统大城市、城市群形态并存,各种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得以体现:

3.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1)秦以前中国的古典城市发展。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前开始出现早期城市。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城市多次出现辉煌,并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其自身的特点。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先秦时期大批城市的出现是各国统治者为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运用强制性的手段来修城筑郭、聚集人口。周代以前的重要城市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在河南,垣曲商城在

①马裕祥:《浙江城市》,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一4页。

②张冠增:《城市发展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版,第20一23页。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