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库 舍与得的智慧》赵一鸣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9-21 17:16:41  13 励志 励志 文库

图书名称:《励志文库 舍与得的智慧》

【作 者】赵一鸣主编
【丛书名】励志文库
【页 数】 167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2012.03
【ISBN号】978-7-5469-2013-9
【价 格】15.50
【分 类】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参考文献】 赵一鸣主编. 励志文库 舍与得的智慧.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2.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励志文库 舍与得的智慧》内容提要:

02120231

《励志文库 舍与得的智慧》内容试读

第一章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

人的一生被许多难以取舍、困惑不已的琐事所纠缠着,这时所需的就是断然的舍弃与明智的抉择,唯一会限制我们的,就只有决心。

一《决心》

敢于舍弃

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水,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旧水;要获得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当我们无法做到两全其美时,只有舍弃那本应该舍弃的,去成全那本应该保留的。正如当我们面对潮起潮落、花谢花开,当我们迎来旭日东升,目送夕阳西下,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慨叹那“美好”的丢失,而是去把丢失后的空位填满。

森林中,老虎踏进了猎人设置的索套之中,挣扎了很长时间,它都没能使自己的脚掌从枷锁中逃脱出来。眼见猎人一步步逼近,老虎一怒之下,奋力挣断了这条被套住的脚掌,忍痛离开了这个危险的地带。

老虎断了一只脚自然是很痛苦的,却因此而保住了性命,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当面对两难的选择时,要勇于放弃,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从而做出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选择。

这个道理几乎人人明白,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当你通过降低成本、缩减开支而使你的部门绩效大增,就在你雄心勃

1*

舍与得的装兴※

勃地想把成本再降低一点时,上级突然指示你的部门未来利润的增长点是新产品开发,你会怎么选择?

当你所看重的得力干将严重触犯了团队制度,并且引起了其他成员的强烈不满时,你该怎样取舍?

当你觉得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符,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但离开这里你将不可能得到与现在同等的职位与薪酬时,你又会怎样抉择?

在现实中,类似这样的两难选择经常遇到,这时该怎么办呢?舍弃小利,选择大益。放弃自己的想法可能并不容易,但注重创新的确更有利于组织发展;放弃自己的得力干将可能并不容易,但他已影响到团队发展,则必须割舍;放弃目前自己的工作可能并不容易,但如果它的确不利于完成职业生涯,则必须放弃。

在面对两难的选择时,很多人都表现得勇气不足。的确,要人们舍弃既得的利益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再痛苦也必须果断地、快速地、勇敢地做出选择,因为“猎人”就在附近。

选择积极的生活动力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没有生活动力的人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当你将

一块石头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你会注意到它不会有任何变化。然而,如果放上一个珊瑚虫,你就会发现珊瑚虫在慢慢生长变化。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珊瑚虫是活的,石头是死的。生命的唯一标志是生长发展。

100多年前,曾有这样一个人,她看不到任何东西、听不到任何声音,但她仍能讲话、写作、读书以及广交朋友,而且她还读过大学、出版了近12本书、周游过世界,甚至还被12位美国总统接见过,一直活到了88岁。这个人便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来自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坎比亚小镇上的一个小农场,正是她教会了整个世界如何去尊重盲人和聋哑人。海伦的人生经历非常悲

*2

9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第一章※

惨:在她1岁多时,一场重病让她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她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有着截然不同的新规则,使她无法适应,甚至倍感沮丧。海伦7岁那年,她的父母意识到需要有人来帮助她,因此他们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她的名字叫安妮·沙利文。

安妮·沙利文5岁的时候几近失明,后来的两次手术虽然给她带来了光明,但也只能在短时间内读一些印刷规范的文字。1886年,安妮从帕金斯盲校毕业,并开始找工作。然而对于安妮这样一位视力有限的人来说,找份工作是件极其困难的事。当她得知海伦的父母请她做小海伦的家庭教师时,尽管在这方面毫无经验,她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安妮开始给7岁的小海伦上课,为了使海伦能与人正常沟通,安妮开始在海伦的手上拼写单词,教她认字。后来的日子,安妮一直陪伴在海伦身边,海伦始终称她为“老师”。“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便是我的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海伦后来曾这样说道。

安妮是一位既严格又十分耐心的老师。在短短的几天里,她便教会了海伦如何用手去拼写单词。然而海伦无法理解这些词的实际意义。直到一天清晨,海伦在喷水池旁得到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安妮把海伦的手放在了水中,接着便在海伦的另一只手心写下“水”这个单词。这种感觉对于海伦来说真是太美好了!感觉转化成了字符。“这个有了生命的单词,唤醒并释放了我的灵魂,给我带来了光亮、希望和快乐。”随即,海伦弯下腰轻轻拍打地面,安妮便在她手心拼出了“大地”这个词。海伦的大脑飞速转动,那一天她学会了30个单词。

此后,海伦的学习有了惊人的进展。在她之前,人们从未见过一个聋哑人有如此的学习能力。海伦10岁时便开始在霍勒斯曼学校学习。萨拉·芙乐娃成为她的第一位口语老师。通过触摸感知老师说话时发出的震颤,最终,海伦学会了手语、盲人点字法,她开始学习说话。尽管人们很难理解海伦话语所表达的意思,但她从未放弃。同时海伦还学会了用盲人点字法去阅读法语、德语、希腊语的文章。海伦曾就读于纽约的怀特·赫玛森聋校,她还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学院。

海伦在她的自传《中流》以及《我的生活》中曾这样描述过她对文字的如饥似渴:“文学作品便是我的乌托邦。在这里我不会有任何的感官障

3*

舍与得的58

碍。书籍就是我的朋友,任何感官的残障都不能阻碍我和这些朋友的深切交往。和它们对话我毫无尴尬之感。”22岁时,海伦出版了她著名的自传《我的生活》。这部自传主要讲述了海伦战胜聋哑和失明的经历。这本书被翻译成了50种语言文字。写这本书时,海伦用了两种打字机,一种是常人使用的打字机,另一种是盲人所使用的盲人点字法打字机。海伦甚至还用盲人打字机去进行校对。她的手稿中几乎没有任何排版错误。

海伦还通过研究、演讲等形式为许多组织筹募基金。她曾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组织募捐,如今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已更名为国际海伦·凯勒协会。1946年至1957年间,海伦奔走于世界各地,讲述她的人生经历,向人们呼吁盲人应有的权益。她曾走访过5个大洲的39个国家。海伦同样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两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以及诸多其他奖项,她被授予了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一“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告别了这个世界。她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领袖,这正是她的潜力所在。

1994年,西奥多·泽尔丁在他的《人性亲密史》中这样写道:“谈及世界历史时如果不提及海伦·凯勒的名字,那么这部历史就不能说是完整的…海伦·凯勒战胜了她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事实是伟大的胜利,比起亚历山大大帝的丰功伟绩,海伦·凯勒胜利的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因为她的精神仍能影响每一个活着的人。”

这就是海伦·凯勒积极的人生。当面临困难和不幸时,绝不能自怨自艾,而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豁达、宽广的胸怀来承受,相信阳光离你便不再遥远。

人生即是选择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如何开始,也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何时终止,但在二者之间,我们却有着无数个选择的机会。可这并不是说无论我们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因为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古人说“鱼与熊掌

※4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第一章

不可兼得”就是这个道理。什么都想得到,最终结果会是什么也得不到。

有三个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犹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在将他们送进监狱之前,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人每人提一个要求的机会,并表示将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美国人最爱抽雪茄,要了3箱雪茄带回自己的牢房。法国人爱浪漫要求一名美丽的女子相伴,监狱长也答应了他。而那名犹太人则表示,他只要一部与外界联系的电话即可。

3年之后,第一个冲出监狱大门的是美国人,他的嘴里、鼻孔里全塞满了雪茄,手里还捏着一把,大声喊道:“给我火,我要火!”原来他只记得要雪茄,却忘了要火。第二个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而那名“美丽的女子”(现在已不再美丽)手里还牵着一个年龄稍大的孩子。最后出来的是那位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因为有了那部电话,这3年来我每天都与外界保持联络,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受损,业绩反而翻了两番。为了对你表示感谢,我决定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在现实中,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选择,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公司、选择伴侣。我们每时每刻也都在进行选择,选择食物、选择衣服、选择座位。选择做或不做某些事,选择说或不说某些事。

你可能会说:“这些都是毫不起眼的选择。如果是重大的选择,我会从长远利益出发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在人的一生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关键时期,只会面临寥寥可数的几个重大选择,即使此时你会从长远的角度做出取舍,但最终也会被日常生活中众多的、从眼前利益出发的、毫不起眼的选择抵消掉。只选择眼前利益,决定了你只能拥有平凡的人生。

选择是你的权力,但选择决定你的人生。如果你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千万别忘了选择,因为只有选择才会给你的生命注入激情:才能使你拥有把握自己命运的伟大的力量;才能把你人生的美好梦想变成辉煌的现实。

6兴

学会习惯于失去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我们往往会把得到看成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成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当失去,就会感到伤心、委屈。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就会发现,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

从前,晋国有一位并不富裕的农夫不小心丢失了一头牛,可他仍像从未丢失过什么值钱的东西似的,整天乐呵呵的。旁人不解,问他为何不去寻找丢失的那头牛?农夫笑笑说:“牛是在晋国丢失的,肯定被晋国人拾到了。牛还在晋国,我何必费心去找它呢?”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如把“晋国”两字去掉不是很好吗?老子感慨道,要是再把“人”字去掉就更好了!

晋国农夫没有因为自己家中丢失了一头牛而沮丧,更没有因为自家有所损失而悲伤,而是从容又洒脱地把自己之物推为晋人之物,从而得出一国之内物之没有得与失。这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孔子认为,此人的境界还有个局限,应该把自己之物推及到世人之物,突破有限的国界,其境界更为宽广。这是人生的第二境界。

而老子更高一筹,他把一头牛放进大自然中,挣脱了人之束缚,让其往来无牵挂,真正回归自然。这是人生的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人生得失是常事,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面对得失,能够达到像晋国农夫那样坦然的心胸,心中会少些阴郁的云朵,透进更多的阳光。如果能像孔子所言,人世间的种种得失便随风而去,红尘中的你还能不轻装上阵?更甚者,如老子,人生无所谓得与失,让心灵像云一样飘逸,让思绪无边际地驰骋,定会看到风光无限。

人生如白驹过隙,面对种种挫折与失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楚国有一个人叫支离疏,他的形体是造物主的一个杰作或者说是造物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