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新出路 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刘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8-25 21:34:36  6 照料 照料 epub

图书名称:《农村养老新出路 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刘茜
【页 数】 145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22.03
【ISBN号】978-7-5130-8068-2
【价 格】68.00
【分 类】农村-养老-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刘茜. 农村养老新出路 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2.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农村养老新出路 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内容提要:

本书以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沿着“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经验借鉴-机制设计”的研究路径展开,通过构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政府补贴及风险共担三个方面的运行机制,设计出具体的操作办法,为探索我国农村养老新出路提供了有益借鉴。本书可作为从事养老研究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农村养老新出路 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当

一个国家(地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按此标准,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已经处于老龄化高速增长阶段。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人口总数的13.26%,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上升了2.9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人口总数的8.87%,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上升了

1.91%。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共计2538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人口总数的12.6%。®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

2.6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8.70%,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上升了5.44%,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人口总数的13.50%(表1-1),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上升了4.63%。预计到2025年,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人,我国也将成为老年型国家。®

0张恺悌,郭平.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状况蓝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

版社,2009.

@民政部发布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0L].(2020-09-08).htp:∥www.mca.gov.cn/article/sj/tigb/202009/20200900029333.shtml.

®“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学者吁构

建社保体系[N].人民日报,2011-04-29.

农村养老新出路

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表1-1202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

人口数/人

比重/%

0-14岁

253383938

17.95

15~59岁

894376020

63.35

60周岁及以上

264018766

18.70

总计

1411778724

100.00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190635280

13.5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在老龄化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的同时,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城乡倒置的现象,农村老龄化问题较城市更加严峻。2005年之后,我国便已经开始出现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2%以内的城乡老龄人口占比差距。2010年以后,农村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与城镇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加,到2014年,农村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1.52%,城市为8.91%,镇为8.88%,农村比城镇高出约2.64个百分点。·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预测,到2030年,农村老龄化程度将高达29.1%,农村地区将率先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时期。®《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指出,在2040年前,农村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是全国老龄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老龄化程度相当严峻。

二、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问题

1.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在封建社会,家庭养老得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维护,封建统治者通过法律等手段推行儒家孝道思想,以服务其“君臣父子”的国家统治理念,为家庭养老模式奠定了政治和文

①杨舒.中国农村“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20.

②李本公.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2·

第一章绪论

化基础:根植于乡土社会的宗族宗法制度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又为家庭养老奠定了社会和经济基础。与此同时,家庭养老模式反过来巩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与秩序。

但是,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从社会整体结构的层面上看,农村的家庭模式逐渐趋于小型化、核心化和空巢化,家庭养老的功能趋于萎缩和弱化。

第一,我国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农村家庭平均规模为3.56人、农村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14人、农村户平均规模为2.79人,且核心家庭占60%以上。·加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单向流动等,造成家庭居住空间和家庭成员心理上的疏离,以及农村传统家庭照料人力资源的匮乏。

第二,思想和文化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的养老观念和赡养行为的改变。中国传统的孝道伦理观念受到个人实用主义观念的冲击,农村青年一代更加注重个人和自我发展,导致传统赡养行为、家庭代际支持行为不断淡化

在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单纯依靠家庭来解决养老问题已经不完全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陷入困境。

2.机构养老难以普及化

机构养老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以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为服务内容,以各类养老机构为服务载体,以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功能为目的的一种养老模式。当前农村机构养老有两种类型,即公办养老机构和私营养老机构,均对服务对象有较高的选择性。

第一种类型,公办养老机构。该类型机构是以农村“五保”®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公益或低收益的方式提供养老服务的福利机构。其覆盖服

0家庭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家庭户主要包括依托亲属关系而共同居住的人,成员之间关系密切;户则包括调查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员。

②根据2006年《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第二章对供养对象的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3·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研究意义

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建立拓展了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可选择渠道,是对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探索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够为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新思路。以往学界在研究养老政策时,更多地侧重在城市,对农村的关注程度不足。仅有的农村养老方面的研究,大部分将关注点集中在现状、问题总结上,而对策建议方面的研究普遍较为宏观,可操作性的微观解决方法较少涉及。本书通过构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政府补贴及风险共担三个方面的运行机制,设计出具体的操作办法,该研究成果对政府制定农村养老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第二,探索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为解决现阶段农村养老困境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已经铺开,但各地发展差异明显,大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发展陷入困境,相关配套政策较为滞后,且尚未形成统一的政策及标准。本书基于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模式的探索,为农村发展新型养老模式提供对策和建议,为相关政策的研究提供指导和依据。

第三,探索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转变农村人口的养老观念、优化整合养老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及提高养老水平等均有积极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一,探索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利于满足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心理意愿。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成本低廉、居住在家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5·

农村养老新出路一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探索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利于破解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困境问题。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处于边运营边摸索的状态,在实际运营中出现了诸如资源闲置、经费短缺、村干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总结经验,形成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服务方式及运营办法,以走出运营困境,来解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养老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终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在适合环境中养老”的理论·,随着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进入危机阶段,英国率先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推行社区照顾服务(其中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对国家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发展至今,通过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专业的养老服务模式,其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相对成熟,并已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得到推广。

国外学者关于“日间照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老年人接受日间照料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如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经济支付能力对老年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代表学者有贝蒂娜·梅诺®等。第二,关于服务者在日间照料中心作用的研究,如照料服务提供者应

0李川渝.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GOMI I,FUKUSHIMA H,SHIRAKI M,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lbumin

Level and Aging in Community-Dwelling Self-Supported Elderly Population[J].Journal Nutr Sci

Vitaminol,2007.(53):37-42

MELNOW B,KREHOLT I,LAGERGREN M.According to need?Predicting the a-mount of municipal home help allocated to elderly recipients in an urban area of Sweden[J].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005,13(4):366-377.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