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通史 中》政协本溪市委员会编;孙诚本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8-24 17:42:49  2 孙诚 孙诚 epub

图书名称:《本溪通史 中》

【作 者】政协本溪市委员会编;孙诚本卷主编
【页 数】 460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2021.12
【ISBN号】978-7-205-10335-4
【价 格】398.00(全三卷)
【分 类】本溪-地方史
【参考文献】 政协本溪市委员会编;孙诚本卷主编. 本溪通史 中.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本溪通史 中》内容提要:

《本溪通史 中》内容试读

绪论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北靠沈阳市和抚顺市,东接吉林省通化市,南邻丹东市,西连辽阳市,下辖本溪、桓仁两个满族自治县,平山、溪湖、明山、南芬4个城区和高新产业开发区。总面积8411.9平方千米,2019年末总人口144.5万人。本溪是多民族聚集区,除汉族外,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42个少数民族。

本溪历史悠久,然得名与建治较晚。本溪之名源自本溪湖,清雍正十

二年(1734)本溪湖药王庙碑载:“盛京奉天府城东南百余里有本溪湖。环湖诸山发源长白,绵亘数千里,纠缪曲盘,循太子河而止。山水之气钟而宝藏焉,故铁、窑洞之利不一而足。”①由此可见,本溪湖之名至少在雍正

十二年之前就已存在,而且证明本溪在雍正年间就已有采煤冶铁的商品生产。乾隆年间编修的《盛京通志》《大清一统志》等文献均有本溪湖的记载,而“杯犀湖”“北西湖”“白西湖”“白西虎”“北溪湖”则都是“本溪湖”的谐音,近代以来本溪县、本溪湖煤铁公司、本溪湖市、本溪市等名称盖源于此。

本溪境内群山连绵起伏,江河纵横,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本溪地理地势特殊,属长白山支脉一千山山脉东北端。据史料所载:“老岭在西南,太子河南源所出,西北入本溪。老岭山脉自龙岗分入,

①[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庶务部调查课编:《满洲旧迹志》(下篇),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6年,第418页。

001

本溪通史

迤西与摩天岭接,山南之水皆入鸭绿江,山北之水皆入辽河,为辽河、鸭绿江之分水岭,国语曰萨穆禅山。”①具体走势为:长白山龙岗山脉,自吉林通化向西南支出,盘桓数百里,经通化、新宾人本溪,具体走向为东北一西南,从而形成了浑江(鸭绿江支流)、太子河(辽河支流)的天然分水岭。入境山脉在新宾西北分支,其一脉萨哈亮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到桓仁西南,又分为两支,其一脉向西南至安东附近,一脉向西延伸至摩天岭(本桓交界),经碱厂、赛马集,从草河口西连摩天岭(本辽交界)、千山等大岭,从而又成为太子河、细河(辽河支流)和草河、叆河(鸭绿江支流)的分水岭”。

特殊的山川和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本溪地区历史建治与区划辖属,正如《奉天通志》所载:“山川之见重于世其来旧矣…闻之郡邑有迁变,而山川无改易。凡郡邑有迁变而难定其所在者,当以山川方位定之。此说山川之可贵又其显然者矣。”③可见,山川和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与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本溪地区的建治沿革尤其如此。

公元前3世纪,燕昭王遣将秦开东击朝鲜侯,拓地二千余里,至秦统一中国,皆设辽东郡,今本溪市区、本溪县为辽东郡襄平县所辖,今桓仁县则为辽东郡外徼。至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增设乐浪、玄菟诸郡,桓仁县则属玄菟郡。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北扶余王子朱蒙在纥升骨城建立高句丽部族政权,直至唐初,桓仁一直为高句丽部族政权辖地。

三国、两晋时期,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郡襄平县。南北朝至唐初,本溪市区、本溪县属高句丽部族政权所辖。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灭高句丽,置河北道安东都护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安东都护府辽城州都督府;桓仁县则属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国,桓仁县属渤海国西京鸭渌府正州。

辽太祖三年(909),契丹占据辽东,本溪市区、本溪县属契丹部族辖地,旋设东平郡,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平郡。辽太祖天显元年(926),

①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五十五,中华书局,1976年,第1934页。

②[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课编:《南满洲经济调查资料》第一,1912年,第171页。

③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卷六十七山川志,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影印本,第1452页。

002

绪论

灭渤海国,改其地为东丹国,是时桓仁县属东丹国。辽景宗乾亨二年(980),废除东丹国,改置东京道,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道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道鸭渌府。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金灭辽,继废道置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东京路辽阳府,桓仁县属东京路婆娑府。元世祖至元二

十四年(1287),于辽阳等处设置行中书省,翌年改东京路为辽阳路,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阳行省辽阳路,桓仁县先属辽阳行省婆娑府路,后改隶婆娑巡检司。

明洪武四年(1371),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同年改定辽都卫,洪武八年(1375)又改置辽东都指挥使司,洪武十年(1377)改所辖州县为卫、所;永乐元年(1403)设置建州卫,永乐七年(1409)改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卫,桓仁县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建州卫。

清顺治元年(1644),本溪市区、本溪县属辽阳府。顺治十四年(1657)移府盛京(后改称奉天府),降辽阳府为辽阳县。康熙三年(1664),升辽阳县为辽阳州。康熙年间,桓仁一带被列为封禁地,至光绪

三年(1877)设置怀仁县(1914年改称桓仁县),隶兴京抚民厅。光绪三十

二年(1906)设本溪县,本溪市区、本溪县分属奉天府辽阳州、兴京抚民厅、凤凰厅管辖。

1914年,本溪县、桓仁县均隶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3月,因东北易帜,改奉天省为辽宁省,裁撤东边道,本溪县、桓仁县均属辽宁省。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立,本溪县、桓仁县均隶伪奉天省。1934年12月,伪满设伪安东省,桓仁县隶属之。1939年10月,伪满设置伪本溪湖市,隶属伪奉天省。

1945年8月东北光复,同年10月至11月,中共接收本溪,成立本溪湖市和本溪县,均隶属辽宁省,桓仁县则隶安东省。1946年5月,国民党军占领本溪市,成立本溪湖市和本溪县政府,隶国民党辽宁省政府。同年10月,撤销本溪湖市,并入本溪县。1948年10月本溪解放,成立本溪市人民政府,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均隶属安东省。1949年4月,安东省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本溪县、桓仁县均隶辽东省,本溪市则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辖。

从以上建治沿革中不难看出,由于辽东分水岭地理地势的影响,将本

003

本溪通史

溪县(含今本溪市区)和桓仁县分割成两个不同的地理单元,这也是本溪有建治辖属以来2300年间,甚至本溪、桓仁两县建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前,本区域内没有统一辖属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同的地理地势环境,不仅影响和决定着行政建治和区划辖属,还决定着不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分水岭以西的本溪县域(含本溪市区),地处太子河流域上游,矿产资源丰富,采煤冶铁已有上千年历史,到近代已发展成为以煤铁工业为主导,农业商业为辅助的经济形态;分水岭以东的桓仁县,地处浑江中下游,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历史上以渔猎、农耕、采集为主,到近代仍是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形态。

地理条件还制约着民族文化的走向,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无不受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山川、风物、气候、生态等所影响和决定。由于本溪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历史上多个民族在这里聚合,中原汉民族的农耕文化、北方民族的草原游牧文化、东部山地民族的渔猎采集文化,加上本地域历史上不同民族的更迭迁徙,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和相互激荡,使得本溪地域文化最少保守性格,赋予了本溪地域文化开拓进取、包容开放、多元互补的特质,铸就了本溪人“性质朴,尚慷慨,重廉耻”的人文品格。

历史著作要以时为序,将历史发展过程分成不同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来进行论述,本溪近代史的断限和分期应根据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并根据本溪地方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作具体分析,而不应硬套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与分期的模式。按照传统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范畴: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现代史研究范畴。前者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中华民族近代复兴之路和百年追梦是一个整体过程中的不同历史阶段,因此我们认为将1840年到1949年作为本溪近代史的研究范畴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因地域不同、情形各异,地方史研究中的断限也不应强求一致。1840年的鸦片战争对本溪乃至辽宁并未带来实质性影响,而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了营口通商口岸,因此本溪近代史的开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作为上限更为合适。

004

绪论

根据社会经济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本溪近代史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即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本溪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其间又可细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放牛庄口岸,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这一阶段东北边疆危机加剧,桓仁、本溪两县先后设治,外国资本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本溪丰富的矿产资源遭到英日俄列强的觊觎,日俄在本溪及南满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日本强行修筑安奉铁路和非法探采本溪煤铁资源,清末地方新政和改良开始出现。二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辛亥革命并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本溪仍在奉系军阀的统治之下,日本在本溪建立“满铁”附属地并驻扎铁道守备队,创立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并由中日合办,日方不断攫取中国矿权,本溪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高涨,王庄旗地开始瓦解,本溪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第二个历史阶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到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是本溪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具体又可细分为3个小阶段,一是本溪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31一1937),日本以武力侵占东北,扶植傀儡伪满政权,建立地方殖民统治秩序,“讨伐”镇压抗日军民,推行集家归屯,制造系列惨案,企图扑灭本溪抗日烽火。日伪当局对本溪尚未全面实行经济统制,本溪工商业尚能维持和发展。二是本溪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型时期(1937一194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对本溪在政治上加强统治,在经济上加紧掠夺,本溪煤铁公司实施第一个产业五年计划和扩建,全面实行经济统制,本溪民族工商业受到残酷打压;在教育上推行“新学制”,确立殖民化教育体系。三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实行所谓的“战时体制”(1941一1945),本溪被作为日本的战时军需生产基地,全面垄断和控制了本溪的经济命脉,使本溪工业畸形化发展,带有典型的殖民地经济从属性特点,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加速推行“粮谷出荷”、“勤劳奉仕”、“开拓移民”等政策,使本溪人民饱受奴役和蹂躏。

第三个历史阶段,从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按照一般认知,这一阶段是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不然,东北光复初期,中共地方组织即接收本溪并建立民主政府,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和反奸清算斗争。1946年5月国

005

本溪通史

民党占领本溪后,国共双方处于拉锯和对峙状态,国民党仅占据本溪市区和少数乡镇,本溪大部分地区仍被中共和民主政权所控制。1947年6月即开始反攻,桓仁县全境解放,后本溪县城和近郊已处于东北民主联军和地方武装包围之中。本溪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参军支前和大生产运动,因此这一阶段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更为合适。直到1948年10月底本溪最后解放和东北全境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未结束,本溪社会仍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本溪工商业大部分还属于资本主义成分。本溪解放之初,在中共东北局的领导下,中共本溪市委实现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致力于恢复发展煤铁生产,并在两座高炉投产中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本溪近代历史发展阶段已经明晰,那么,在本溪近代历史演进的舞台上,究竟上演过怎样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剧呢?

一是冲破朝廷的封禁。清王朝在统一东北和入主中原后,一直将辽东地区视为“龙兴重地”“祖宗肇迹兴王之地”,并将这一地区划为特殊地带,严禁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入内采集、垦殖及与旗民杂居,因此修筑了柳条边,以防损害龙脉,以此巩固其根本。清代中后期,山东、河北等地的流民,为了生存不顾当局禁令,掀起了闯关东、下辽东的潮流,他们辗转来到本溪后,或采煤冶铁,或采集人参,或占山垦荒,或投旗为丁,使官府的封禁成为形式。关内流民的到来,促进了本溪地区的开发,加上东北边疆危机的加剧,旗民杂处已无界可分,柳条边实际上已形同虚设,最终解禁。于是有了“二户来”村名的由来,有了光绪三年(1876)怀仁县的设治。来自山东、河北的流民,同本溪地区原住民一起开垦劳作,并与本溪原住民一道,成为本地区最初的产业力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各民族共同开发了本溪。

二是冲破大山的阻隔。本溪地区群山环绕,历史上交通十分不便,影响了本溪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到清代中后期,本溪人立志走出去,冲破大山的阻隔,于是有了太子河、浑江水运的繁兴。他们带着对命运的抗争,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驾撑槽船木排,栉风沐雨,劈波斩浪,下安东,下辽阳,货通八方,利泽万民。由于太子河、浑江的通航,促进了本溪湖、碱厂、沙尖子等商埠的繁荣。时光虽已穿越百年,浑太水运早已成为历史,但那“千排一夜下辽阳”的场景,犹在我们眼前浮现;那浑厚粗犷的船工号子,犹在我们耳畔回响。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