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高三》北京市重点中学编写组,时学缇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5-31 21:04:33  18 epub epub 编著

图书名称:《语文 高三》

【作 者】北京市重点中学编写组,时学缇等编著
【丛书名】首都名校学生素质能力同步训练与测评
【页 数】 302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1996
【ISBN号】7-80091-811-4
【价 格】9.40
【分 类】语文
【参考文献】 北京市重点中学编写组,时学缇等编著. 语文 高三.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

图书目录:

《语文 高三》内容提要:

《语文 高三》内容试读

上册

第一单元议论文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说“小”》《文学评论两篇》

一、课文知识要点

(一)评论的特点

了解评论这一体裁的特点,提高阅读能力,评论是议论文种,它具有一般议论文特征。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如论点的确定,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文章结构的安排等,仍是学习评论文的必备知识。评论,又可分成多种,对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的评论叫政论;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作风、方法等方面的评论叫思想评论;对各种文艺作品、文艺家、文艺思想和思潮、文艺运动等进行分析、评价叫文学评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论题针对性强,内容新颖深刻,语言准确生动。本单元三篇文学评论,一篇思想评论,是评论的很好范文。

(二)文学评论和思想评论的一般知识

学习和了解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的一般知识。要看到这两类文既有评论文体的共性,又有区别于不同样式的个性。

1.文学评论的阅读

(1)抓点。即学习作者是如何针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

1

术特色选择恰当的评论点的。

(2)能理清评析要点,以此了解作者对评论对象的评价。

(3)学习和了解文学评论的语言,除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讲求表达的准确、周密外,还要注意表达的形象性,讲究适当的文采。

2.思想评论的阅读

(1)要了解思想评论文的特点: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联系实际,以小见大;具体分析,辩证说理。

(2)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它包括:论点的提炼,论据和论点的一致性,论证的严密,语言的准确、周密等。

二、思维能力训练

(一)准确理解文学评论思想内容的能力

1.抓住评论点。文学评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评价的文章。它是作者在精读作品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特点或现实的需要,谈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又不可能方方面面全评到,所以作者要选好恰当的评论点。如同一篇散文《项脊轩志》,是从不同的角度评价的。黄秋耘是从思想内容入手,抓住“至情言语”这一特色来评价的,而艾岩则是从章法入手,抓住“疏而不散”这一结构特点来评价的。我们在阅读中,抓住作者的评析点,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论题。由于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可以从内容或形式入手,也可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谈,总之评论的角度多,为了醒目地提出论题式观点,作者常用标题明确标示,本单元的三篇文学评论,标题直接揭示评析点。当然,一般议论文的阅读方法,仍是我们要遵循的。

2.划分层次、归纳要点行2

弄清了文章的评论点,要通过层次划分理清作者是入哪些方面或哪几个要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由于文学评论是从文学作品的某儿方面提出的问题和看法,论据(材料)多是'人原作中选用的,所以常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括分析和评价。“叙”和“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抓住了作者在叙的基础上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也就把屋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谈此类文时,可以看到,边叙边析较多,评价可以先提出,也可以叙析后归纳总结,阅读时抓住这些议论句(关键句),它常常是作者评析的要点。如《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叙一析一议有机结合,逐层分析,抓住议论句,也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二)准确理解思想评论思想内容的能力

1.抓住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观点)

思想评论这一类文章,是分析、评论某种社会现象、某种思想问题或某种事物,直接阐明观点、主张,有着鲜明的教育目的。因此针对性强,以小见大,联系实际成了这一类文的显著特点。作者往往以高度的敏锐性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小”事情,从现实生活切入,从“小”说起,通过生动、具体、纷繁复杂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所以初读中首先要了解作者评论的问题是什么(评论点),并从所举实际情况入手,理清论据(材料)与论点的关系。如《错字小议》,作皆专指书刊中排印错了的字,反映了一些作者、编者、排字的、校对的工作作风方面的严重问题,必须严肃认真的对待。本文就是以此展开论述的。事例确凿而丰富,作者的写作目的显然是号召广大作者、编者和排版校对人员都来重视错字问题,消灭书报中的错

3

字。

2.从结构入手,准确把握作者思想观点。

(1)从结构入手,领会作者阐述的思想内容。要掌握论证常见四种方式: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阅读中不仅了解全篇的结构关系,而且要掌握各段间的逻辑关系。而语段内的结构关系,段与段的结构关系,常表现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上。所以把握住了结构,也就弄懂了段落的思想内容。如《说“小”》本文围绕“小”这个论题,从不要拒绝小事情、不要满足小成绩、不要轻视小错误三个方面论述的。在论述不要轻视小事情,作者用了

三段(即2、3、4段)从三个不同侧面来论述,各有所侧重,但都是从正面阐述小事情在大事业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尤如宫殿和石头、指挥员和士兵、火车头和枕木。

(2)要了解评论的语言含义

思想评论联系实际,由小说到大,说小的目的是要引出大的道理,所以抓住“小”,理会作者表达的深意是读懂思想评论文的关键之一。如《说“小”》第6段,设喻小疮如不留心发展成致命之疾,用来说明小错误如不重视,就有招致大错误的危险。作者全文都是通过人们熟知的事例、对比设喻、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的。当然,评论是议论文一种,对于语言含义的理解同其它议论文一样,要结合语境来揣摩理解,词要放到句中去理解,句子要放到段中去理解,要从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语法功能、修辞等方面结合语境来分析理解。如《说“小”》用了一些反问句式,“要打一次大胜仗,自然要有一个高明的指挥员,可是,没有勇敢的士兵能行吗?”使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气,说明士兵虽“小”,作用却很大,关系到胜利与否。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且使文章富于变化,行文更加活泼。4

三、相关学法指导

(一)以教材为范文,提高议论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借鉴文章的写法,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在这里主要谈两点。

1.要注意学习作者在论述问题时如何选取与表达论据。议论无非是“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论据。用真实的、典型的论据来证明论点,会产生无可辩驳的力量。如《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要评述人物特点时,以林冲、杨志、鲁达

三人作例,用举例比较的方法,以显其遭遇、思想意识、阶级出身的不同,论证了人物面目各异。在评述结构特点时,情节结构上的摇曳多姿,细节描写上的错综变化,也是用举例比较方法,论证了《水浒》结构上的特点。又如《(呐喊》自序》中,引鲁迅在仙台看到电影中中国人被当成俄国奸细被日本人斩首,j其它中国人围观的事例,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抉择作了充分的有说侵力的解释。纵观教材,不乏其例。可见,新颖、可靠、充分的论据,可使论点立于无可争辩的地位。俗话讲“事实胜于雄辩”。当然,论据要和论点一致,自不待言。

2.要注意学习作者提炼、阐明论点的思路。高中阶段要能读懂比较复杂的论说文,而复杂的论述往往要多方面、多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所以要分清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对于中心论点来说,分论点处于从属地位:或是中心论点的组成部分,或是中心论点的依据,或是中心论点的引申、阐发。如《义理、考据和辞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中心: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义理、考据和辞章。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下功夫?这三个方面存在怎样的关系?以下三个分论点回答了这个问题,分论

5

点是中心论点的依据。分论点是用以支持中心论点的,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之间是协调的、不矛盾的。分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是并列的,层进的,对照的,合理的顺序是服从中心论点需要的。

(二)养成写札记的习惯

所谓札记,实际上也就是随笔、随谈一类的小文章。从阅读角度来讲,就是对所读的文章、段落乃至著作随意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字数可多可少(一般文字量不会太长),就其体式来讲,主要是评论性的。

写札记,要有针对性,写得具体。在阅读课文时,对有所感的篇章、语段,乃至一句话都可随时圈点记录下来,这样的感受,不必追求文章的完整性,而在于见解的独创性。例如读了归有光《项脊轩志》,你是否也会评点出“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特色。其实,我们在读书、读报时,从一句话、一段话的理解写起,从内容到形式,或说出其特色,或指出其不足,这样多想想、多写写,思路开阔了,驾驭语言和能力会不断提高。这样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会产生一个飞跃,而一旦有了这样的飞跃,阅读兴趣会更浓,涉猎面会更广。可见,读书动笔,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匹、典型例题及解题指导

1.下列加点的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栩栩(xǔ)如生

逆来顺(sùn)受

杜馔(zhuan)

数不胜(sheng)数

B.摇曵(ye)多姿

疏密相间(jian)

落魄(b6)

腾挪跌宕(dang)

C.揣(chuai)摩

解(Gjie)差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