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探源辞典》朱瑞玟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2-23 17:57:21  86 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 epub

图书名称:《成语探源辞典》

【作 者】朱瑞玟编著
【页 数】 648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12
【ISBN号】7-81039-657-9
【价 格】56
【分 类】汉语-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汉语
【参考文献】 朱瑞玟编著. 成语探源辞典.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2.

图书目录:

《成语探源辞典》内容提要:

《成语探源辞典》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儒家典籍

《大学》

悖人悖出beirùbei chu

《西游记》七O:“长老,你果是救得我回

朝,没齿不忘大恩!”

悖:不合道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

【出处K大学》三:“君子贤其贤而亲其

也形容胡乱得来的钱又胡乱花掉。△清·

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

杨潮观《吟风阁杂剧·汲长衢矫诏发仓》:

也。”没世:终身。

“就是悖入悖出,也须好去好来。谁知陪着

日新月异ri xin yue yi

我小忠小信,不得他大慈大悲。”

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原指不

【出处】《大学》一O:“是故言悖而出

断修养新品德。后形容不断发展、进步。△

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明·黄淳耀《陶庵集·陆买王思诚录序》:

豁然员通huo ran guàn tong

“诸子奋志进修,日新月异.”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通:透彻地

【出处K大学》二:“汤之盘铭日:苟日

了解。形容一下子就明白了。△清·文康

新,日日新,又日新。’”汉·贾谊《治安

《儿女英雄传》一O:“恰才听了张家姑娘

策》:“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

这番话,心中豁然贯通。”

岁不同矣。”

【出处】《大学》五:“至于用力之久,而

如见肺肝r心jian fei gan

一且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

好像看见了肺和肝。比喻心思被看得

到。”

清清楚楚。△《晚清文学丛钞·大马扁》

君子慎独j加n zT sheèndu

四:“奈佘成各视他如见肺肝,任他说的天

君子:人格高尚的人;独:独处。人格高

花乱坠,总如充耳不闻.”

尚的人注重修养,独处之时也很谨慎。△

【出处】《大学》六:“人之视已,如见其

魏·曹植《卞太后诔》:“祇畏神明,敬惟慎

肺肝然,则何益矣?”

独。”

生财有道sheng cai you dao

【出处K大学》六:“君子必慎其独也。”

道:原则。原指开发财源有一定的原

没齿不忘mo chibùwang

则。后形容善于经商,很会挣钱。△《晚清

没齿:终身。终身不忘。△明·吴承恩

文学丛钞·官场维新记》一四:“生财有道

2

第…部分儒家典籍

利尽矿山,承乏无人差兼营务。”

【出处】《大学》二:“是故君子无所不用

【出处】《大学》一○:“生财有大道:生

其极。”

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心不在焉xmbùzàiyan

则财恒足矣。”

焉:于此。心不在于此。形容思想不集

生财之道sheng cai zhT dào

中。△老舍《四世同堂》八O:“在瑞宣心不

原指开发财源的原则,后指发财的门

在焉的时节,猛然看见她,他仿佛不大认

路、办法。△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三

识她了:…”

十:“调换营官更是统领一件生财之道:倘

【出处】《大学》七:“心不在焉,视而不

然出了一个缺,一定预先就有人钻门路,

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送银子。”

心广体胖xmguǎng t1 pan

【出处】《大学》一O:“生财有大道:生

胖:安泰舒适。原指心境开阔坦荡,身

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体安泰舒适。后形容心情舒畅,身体健壮。

则财恒足矣。”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大家现在都说灾官’“灾官’,殊不知‘心广体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shimùsuǒ

胖’的还不在少呢。”

shi,shi shǒusuǒzhI

【出处《大学》六:“富润屋,德润身,心

十目、十手:表示人多。观看、监督的人

广体胖。”

很多。△宋·陆九渊《与严泰伯三首》一:

止于至善zhT yu zhi shan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庸敢有戏论乎?”

至善:最完美的境界。达到最完美的境

【出处】《大学》六:“曾子日:‘十目所

界,在最完美的境界之中。△鲁迅《而已集

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黄花节的杂感》:“倘使世上真有什么

无所不用其极wuuǒbuyòng

‘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

qiji

东西。”

原指无处不用尽心力。后多指任何极

【出处】《大学》六:“大学之道,在明明

端的手段都使出来。△老舍《四世同堂》六

德,在止于至善。”朱熹注:“止者,必至于

九:“蓝东阳有了丰富的诗料,他无所不用

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

其极的嘲弄、笑骂、攻击大赤包。”

也。”

《中庸》

半途而废bàntu er fèi

《三国演义》一一四:“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收功,不期半途而废。”

废:废止。半路上就停了下来。比喻事情还没有完成就不做了。△明·罗贯中

【出处】《中庸》一-一:“君子遵道而行,

《中庸》

3

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涂:途

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并行不悖b ing x ing bùbei

老舍《四世同堂》三八:“父亲是上足以承

悖:抵触。同时进行,不相抵触。△明·

继祖父的勤俭家风,下足以使儿子受高等

海瑞《启刘带川两广军门》:“用兵安民,并

教育的继往开来的人。”

行不悖。”

【出处】《中庸·序》:“若吾夫子,则虽

【出处】《中庸》三O:“万物并育而不相

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

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有贤于尧舜者。”

不偏不倚bùpian bu yT

困知勉行kùn zhT mian x ing

没有偏向,没有倾斜。原指既不过分,

克服困难而得到知识,勉力行动去建

又无不及,是儒家提倡的一种处世哲学。

立功业。△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生

后用来形容公正,不偏担。也形容对原则

知安行者,智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知

问题不置可否,抱中立态度。也形容正中

勉行者,勇也。”

目标。△1.鲁迅《彷徨·高老夫子》:“只

【出处】《中庸》二O:“或生面知之,或

要办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国

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

粹为归宿,那是决无流弊的。”2.清·吴趼

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

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九:“不料鄞

其成功一也。”朱熹注:“以其等而言,则生

县县大老爷从门前经过,这盆水不偏不

知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知

倚,恰恰泼在县大老爷的轿子顶上。”

勉行者,勇也。”

【出处】《中庸》二:“仲尼日:‘君子中

拳拳服膺quan quan fu y ing

庸,小人反中庸。’”朱熹注:“中庸者,不偏

拳拳:恳切的样子:服:信服;膚:胸。衷

不倚,无过不及。”

心信服,牢记在心。△宋·楼钥《攻魏集: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j

祭族兄心上人》:“我恐不称,服青拳拳。”

yi qi ren zhT dao,huan zhi qi

【出处】《中庸》八:“得一善,则拳拳服

ren zhi shēn

猜而弗失之矣。”

即:就;道:方法;还:返。就用那个人对

人存政举ren cun zheng jǔ

付别人的方法,反过来对付他自己。△鲁

举:推。掌握政权的人在,他的政治主

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张就能推行。△明·张居正《答河道吴自

“于骂人者则骂之,讥人者则讥之。这并不

湖言得积逋疏海口》:“以此知天下事无不

错,正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可为之事,人存政举,非虚语也。”

虽然也是一种报复’,而非为了自己。”

【出处《中清》二O:“其人存,则其政

【出处1《中庸》一三:“故君子之治人

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人-己百ren yT jT bǎi

继往开来jiwǎng kai lai

别人做一次,自己做一百次。形容不甘

第一部分儒家典籍

落后,用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从山区

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以骇愕,

来的李大姐,以人一已百的精神苦读外语,终于攻克了这座“碉堡”。

【出处】《中庸》二九:“上焉者,虽善无

【出处】《中庸》二O:“人一能之,已百

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

喜怒哀乐xinùaiIe

必明,虽柔必强。”

欢喜、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

肆无忌惮si wu jidàn

感情。△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

肆:放肆;忌惮:顾忌。肆意妄为,无所

阶级性”》:“‘喜怒衰乐,人之情也’,然而

顾忌。△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二四: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

“这里归他一人独办,更可以肆无忌惮,任

哪会知道北京拉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

所欲为。”

【出处】《中庸》二:“君子之中庸也,君

《出处】《中庸》一:“喜怒哀乐之未发,

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也。”

送往迎来song wang y ing lai

行远自迩×ing yuan ziěr

往:去。送走离去的人,迎接前来的人。

自:从;迩:近。走远路,要从最近的

指交往应酬。△汉·晁错《说文帝令民入

步开始。表示事情进行有一定程序,由浅

粟受爵》:“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

入深,循序渐进。△清·张伯行《国学录集

孤长幼在其中”

粹》三:“学者不可不志于远大,亦不可骤

【出处K中庸》二O:“送往迎来,嘉善

期乎远大。盖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也。”

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出处《中庸》一五:“君子之道,替如

我行我素wǒx ing wo sù

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角单。”

素:本来的,原有的。我按照我的惯例

一轨同风yT gut to6 ng feng

去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五六:

风:风俗。一致的车轨,相同的风俗。比

“所以这件事外头已当着新闻,他夫妇二

喻国家统一。△唐·房玄龄《晋书·苻坚

人还是毫无闻见,依旧是我行我素。”

载记》上:“敦至道以厉薄俗,修文德以怀

【出处】《中庸》一四:“君子素其位而

远人。然后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行,不恶乎其外。素富费行乎富贵,素贫贱

【出处《中庸》二八:“今天下车同轨,

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

书同文,行同伦。”《汉书·王吉传》:“六合

患难。”

同风,九州共贯也。”

无征不信wuzhěngbùxin

一孔之见yTkǒng zhT jicàn

征:证明。没有经过证明,人们不相信。

从一个小窟癃里所看到的。比喻狭做、

△明·李贽《复宋太守》:“且无征不信久

片面的见解。△毛泽东《中国革命的战咯

《论语》

5

问题》:“有一种人,抱着-技之长和一孔

言,隐恶而扬善。”

之见,再也没有进步,…”

预则立,不预则废y心z1i,bù

【出处】《中庸》二八:“生乎今世,反古

y心Zefèi

之道。”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

立:成;废:败。事前有准备就成功,没

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

有准备就失败。△毛泽东《论持久战》:

一言而尽yT yan er jin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

一句话就把意思表达完全了。△宋·

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陈师道《后山谈丛》三:“人千言而尽,榫一

【出处】《中庸》二O:“凡事预则立,不

言而尽。”

预则废。”

【出处《中庸》二六:“天地之道,可一

至死不变zhisǐb心biàn

言而尽也”

到死也不改变。△清·曹雪芹《红楼

隐恶扬善y Tn e yang shan

梦》七八:“谁知他平生为人聪明,至死不

隐讳别人的坏处,宜扬别人的好处。△

变,…为

明·施耐庵《水浒》三三:“他和你是同:

【出处】《中庸》一O:“国无道,至死不

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

变,强哉娇!”

【出处】《中庸》六:“舜好问而好察迩

《论

语》

哀而不伤ai er bu shang

的。形容无所事事。△鲁迅《花边文学·北

悲哀而不过分伤心。形容诗歌、音乐等

人与南人》:“北方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

含优雅的哀调而感情适度,不过分。后比

心’,…就有闲阶级而言,我以为大体是

喻做事不过头。也形容神色悲哀,但不是

的确的。”

真的伤心。△1.老舍《四世同堂》四三: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

“她喜欢打粉,感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

所用心,难矣哉!”

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

彼哉彼哉bǐzāibǐzai

戏。”2。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四:

他呀,他呀。表示那视某人之辞。△汉

“王爵与王惠哭做了一团,四个妇人也陪

·但宽《盐铁论·杂论》:“车丞相即周、鲁

出了哀面不伤的眼泪。”

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

【出处K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

彼哉!”

淫,哀而不伤。”

【出处《论语·宪问》:“或问子产。子

饱食终日bǎoshi zhong ri

日:‘惠人也。’问子西。日:彼哉,彼哉!’”

终日:度过一天。整天只是吃得饱饱

屏气敛息bTng qi liǎnxi

6

第…部分儒家典籍

屏:抑止;敛:约束。抑制住呼吸,尽量

须请教宗旨如何。”

不出声音。形容恭谨畏惧的情态。△清·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三八:“瞿耐庵道:

不耻下问。”

‘太太说得是,说得是!’连连屏气敛声,不

不教而诛bùiiàorzhū

敢作声。”

不进行教化,一·有犯法的人就杀戮或

【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

惩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二四:

气似不息者。”疏:“屏藏其气,似无气息者

“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利害,不忍不教而

也。”

诛。”

【辨正】一说,语出《五代史·李存进

【出处《论语·尧日》:“不教而杀谓之

传》;“魏人屏息畏之。”这里的“屏总”,即

虐。”

《论语》中的“屏气似不息”。考其源,当为

【辨正】一说,语出《前子·富国》:“不

《论语》。

教而诛,则刑紫而邪不胜。”首子的“不最

屏气凝神b ing qi n ing shen

而诛”即祖师孔子的“不教而杀”。考其源,

屏气: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

当为《论语》。

小心专注的情状。△清·刘鹗《老残游记》

不念l旧恶bùniànjiùe

二:“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

不记过去的怨仇,不计较以往的过错。

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

△汉·韩婴《韩诗外传》一O:“百姓见之,

敢少动。”

必知君不念旧恶,人自安矣。”

【出处】《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

【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

者。”《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神。”

不求闻达bùqiúwen da

博施济众b6 shT ji zhong

闻:闻名达:显达。不求名声显赫。形

济:接济,帮助。给很多人施舍和帮助。

容安于默默无闻的处境。△三国·诸葛亮

△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二七:“就是

《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

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十两

诸侯。”

银子,还没有到那‘博施济众’的时候,我

【出处K论语·颜渊》:“子张对日:‘在

也劝你不必出这种冤钱.”

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日:‘…在邦必

【出处《论语·雍也》:“子贡日:‘如有

达,在家必达。’”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不舍昼夜bushězhou ye

不耻下问bùchT xicàwen

舍:停留。日夜不停。原比喻时光不停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比自己低

地流逝。后比喻不分日夜地勤奋工作或学

的人清教为耻。形容虚心求教。△清·刘

习。△东汉·班固《汉书·张散传》:“今陛

鹗《老残游记》七:“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

下游意于太平,劳精于政事,壅壅不舍昼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