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大典》孔范今,桑思奋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2-23 17:54:15  38 epub epub 主编

图书名称:《孔子文化大典》

【作 者】孔范今,桑思奋主编
【页 数】 1586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店 , 1994.08
【ISBN号】7-80568-635-1
【价 格】$240(甲种本:$340)
【分 类】孔丘(学科: 研究 学科: 词典)
【参考文献】 孔范今,桑思奋主编. 孔子文化大典. 北京:中国书店, 1994.08.

图书目录:

《孔子文化大典》内容提要:

《孔子文化大典》内容试读

生平卷1

生平

孔子生平、事件

霸一是偪陽之戰。魯襄公十年(前563),香

一、青少年時代及仕魯前

率諸侯之師攻偪陽(今山東棗莊南,如姓),叔梁紇以孟獻子下武士身份参戰,人城時懸

先祖的衰落孔子出身於没落贵族家

門突放,叔梁紇手托懸門,使入城戰士安全撤

庭。祖先原爲宋國(國都在今河南商丘縣)贵

出,免於損失。二是夜突齊困救臧紇之戰。逼

族。宋立國君主是商王紂庶兄微子啓。公元前

陽之戰七年後,魯襄公十七年(前556),齊

十一世紀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後,把商簪都周

侵鲁,固防邑(今山東費縣東北)、魯大夫藏

困地區分封給微子,建都商丘。微子啓卒,弟

紇、弟藏睹及叔梁紇被困,魯援軍懾齊威力·

微仲繼位,微仲即傳說中可查的孔子遠祖。微

近防邑便停止進軍,叔梁紇带臧酵、臧賈及甲

仲後歷九代而至弗父何(孔子十世祖)。弗父

兵三百人護臧紇夜間突图而至魯軍驻地,又

何乃宋婚公(名共)長子。缗公死時不傳子而

冲可防邑而固守。齊軍撤退。這樣,叔梁紇曾

傳弟熙,是爲煬公。谿公次子鲋祀不服,弑煬

一時“以勇力聞於諸侯”。然並未加官進爵,终

公,讓兄弗父何繼父位·弗父何不受,蕺位於

其身衹是一個“武士”身份(贵族中最低級身

弟,弗父何因此而享有聲馨,世爲宋人夫。弗

份)和一個陬邑大夫(或日陬邑宰)的低級官

父何的曾孫正考父(孔子七世祖)以熟悉古文

職。叔梁紇參戰歸來已六十有餘,與顏徵在

款和謙恭儉樸見稱,曾相繼輔佐宋國戴公、武

“野合”而生孔子,三年後便去世,孔子衹奥

公和宣公,卻決不驕奢淫逸、家潮鼎有銘文

母親相依爲命。故孔子言“吾少也賤”。(《論

日:“一命而偻,再命而偃,三命而俯、循牆

語·子罕篇第九》)

(廖群)

而走,亦莫余敢侮。館於是,粥於是,以糊余

野合而生據傅孔子乃父母“野合而

口”、言不断受命提升,卻愈加謙恭謹慎,始

生”。《史記·孔子世家》言“紇興顏氏女

而低頭,再而曲背,三而彎腰,連走路都靠着

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對此

牆途·但無人會欺侮我。我用這鼎煮簞與粥,

“野合”,或以爲是在野外交合,即孔子之父

聊以充饑足矣。據傳《詩經·商頌》即由他校

叔梁紇與顏氏女(名徵在·見《禮記·檀

訂後献於周太師。

)》)在至尼丘祈禱途中野外交合,顏氏

正考父子孔父嘉(孔子六世祖)官爲大司

女在此野合時受孕·後來生下孔子。時紇奥

馬,受宋穆公囑,立殤公。殤公立十年十一戰,

顏氏女可能尚無婚配關係,則孔子乃私

民不堪命。太宰華督乘機攻孔氏,殺孔父嘉而

生亦子;可能紇與顏氏女已有婚配關係,

奪其妻·又殺殤公。孔父嘉子木金父(孔子五

而在同去尼丘山祈禱時野外交合,也符

世祖)避難奔魯,從此孔氏定居魯國陬色(今

合遠古祈神求子亦即高媒之祀的宗教

山束曲阜束南)。家道因此敗落,之後幾代均

習络。然歷來儒者皆避諱野外交合說,

默默無聞,直至叔梁紇(孔子之父,孔父嘉五而言叔梁紇先娶施氏,生女九人,無代孫)纔因兩次參戰立功而路有名氣。兩次戰子。後娶一妾,生子伯尼(又名孟皮),卻

2生平卷

有足病(俗稱跛子)。叔梁紇固守防邑勝利歸來

往曲卓城内闕里(今山東曲阜城内孔廟東側有

雖六十有餘,仍欲再得一子,於是又求婚於颜

闕里街,街北盡頭即孔子故居)安居。古魯國是

氏。據《孔子家龉·本姓解》載,“颜氏有三女,

西周初年周公(姬旦)的封地,其長子伯禽赴魯

其小日徵在。颜氏問三女日:“陬大夫雖父祖高

就殿時带去很多典章文物。至春秋後期,“周禮

士,然其先聖王之裔,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絶

盡在魯矣”(《左傅·昭公二年》),曲阜則是集

倫,吾甚贪之,避年大性嚴,不足爲疑。三子孰

中代表周文化傳統的魯威都城。此次遷居,對孔

能爲之妻?’二女莫對,徵在進日:‘從父所制,

子的成長有重大影響。

(廖群)

將何問焉?’”盖叔梁紇六十六藏左右舆顏徵在

俎豆之截孔子幼年喜擺設禮器以爲游

結婚。古年過六十四婚娶即不合禮儀,則“野

戴。據《史記·孔子世家》拔,孔子“爲兒嬉戡,

合”蓋謂粗野不合禮儀之結合(唐司馬貞《史記

常辣俎豆,設禮容”,即經常把祭祀時盛放祭品

索隧》:此云“野合”者,盖謂梁紇老而徵在少,

所用方形、圓形器皿擺設出來模仿成人碴頭習

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儀”。)

禮。魯都曲卓是周文化傅統集中之地(西周初年

婚後,徵在即有孕,因盼子心切,於將要生産時

周公封於魯,長子伯禽赴魯就國帶去很多典章

與叔梁紇同去尼丘山祈禱山神,相傅當時即生

文物),魯昭公二年(前540)晉韓宣子聘魯,觀

下孔子,時爲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夏曆八

書於太史氏,曾感嘆“周禮盡在魯矣”(《左傳

月二十七日。

(廖群)

·昭公二年》)。魯上層贵族社會重禮、行禮,隆

取名孔子因出生與尼丘山有關而得名。

於祭祀,完時孔子耳濡目染,應受到極大影響,

據《史記·孔子世家》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

其母親徵在出身大家,知書達檀,有意逗引孩子

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

玩弄禮器,培養禮節習慣,以期將來立足於費族

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日丘云,字仲尼,

社會,對孔子兒時這種特有的遊战愛好,也起到

姓孔氏”。言孔子生有異相,頭顶如四邊高中間

决定作用。

(廖群)

凹的山頭,其父想及祈禱尼丘之事,因以“丘”

父母合葬孔子年十六七時,母親颜徽在

爲名。古人名、字相生互補,故字“尼”,乃

亡故。依古代禮俗,夫婦應合葬一處,孔子卻不

“尼丘”之“尼”。又因孔子有同父異母兄孟皮,

知父墓所在。《史記·孔子世家》言“母諱之

排行第二,故加一“仲”字,字“仲尼”。

也”。對此,或以爲徽在恥野合之事而弗告

關於“禱於尼丘”,當地傅説顏徵在有妊後,

(《檀記·檀弓上》鄭玄注),或以爲徵在以幼少

因盼子心切、臨座前與叔梁紇按傳統習俗於襄

之女嫁七十之夫羞慚不能告(《禮記·檀弓上》

公二十二年夏曆八月二十七同去曲阜城(魯都,

孔穎達疏),或以爲以孔子尚幼故未告(今人馬

今山束曲阜)東南的尼山(亦名尼丘山,在叔梁

茂元),或以爲徵在以青年寡婦,爲避嫌不能爲

紇家鄉昌平陬邑境内)“祈禱山神”,祈禱後於附

夫送葬,因而不知基所而無可告(唐司馬貞《史

近山洞小息,即在洞中分娩,產下孔子。後人名

記·索隱》)。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孽”(《論語

此洞爲“坤靈洞”,又名“夫子洞”。此洞至今尚

·爲政》),此時已明書達禮,少年成熟,有了一

在、則孔子名丘字仲尼直接被懈釋爲生於尼丘

定立處理間題的能力。爲訪得父墓所在,以便

山之故。

(廖群)

將父母合葬,孔子有意將母親棺柩停放於“五父

适居曲阜孔子在父親死後隨母遷居曲

之衢”(名爲“五父”地方的交叉路口)以期引

阜。孔子幼時父親去世,《史記·孔子世家》言

人注目。後一陬邑車夫(輓夫)之母見孔子殯母

“丘生而叔梁紇死”,《孔子家語·本姓解》言

於外,怪而問之,孔子與語其故,始得知父墓在

“孔子三歲而叔梁紇卒”。孔子出生後當随父母

防山的具髓位置,然後得以將父母尸柩合葬於

在祖籍陬邑鄉間居住(其父爲陬邑大夫,陬邑在

防(即今曲阜東十餘公里的防山,今有梁公林,

今山東曲阜東南),母家顏氏則在魯都曲卓(顏

相傅爲埋葬孔子父母及孔子兄伯尼之地)。

姓是曲阜大族,孔子弟子中即有不少顏姓曲阜

另據《禮記·檀弓上》載,合葬時,孔子言

人),蓝父親去世後不久孔子即隨母親颜徵在遷

“吾圈之,古也基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

生平卷3

人也,不可以弗藏也”,以自己不居本地,未按

刻乎?”孔子一貫反對施行武力,而主張仁政德

古制而是堆墳以做標記。合葬後,孔子先返,家

治,通過德教、感化手段使天下大治,因此反對

僕後至,時暴雨傾盆。孔子問家僕爲何來遲,家

子路習武持。子路被孔子一番話所打動,遂請

僕告日“防基崩”,孔子沉默不語、家僕告之再

“摄齋以事先生”,從此拜孔子爲師。事始見《說

三,孔子不禁泪流滿面,日“吾聞之,古不修

苑·貴德篇》。另據《說苑·建本篇》藏,子路

墓”。

(廖群)

初見孔子,孔子曾間子路“汝何好”?子路對以

赴饗宴被黜孔子年輕時欲参加季氏饕士

“好長劍”。孔子對此不感興趣,而言“以汝之所

之宴而遭斥退。據《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

能,加之以學,豈可及哉!”啓發子路在已具能

年十六、七,將父母合葬後不久,魯執政大夫季

力的基礎上增加廖問與修養。子路對廖習是否

氏宴饗士一级貴族。孔子以爲自已作爲已故叔

真能有所增益尚有懷疑,所謂“學亦有益乎?”孔

梁紇武士之子,應在被宴饗之列,便隨身满带書

子正告日:“夫人君無諫臣則失正,士無教友則

籍(“要經”)與人同往。未料被季氏家臣陽虎

失德,狂馬不失其策,操弓不返於檠,木受繩則

呵止,其言日“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把孔

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毁仁惡

子排除在“士”之外。孔子祇得退回。(廖群)

士,且近於刑,君子不可不以學。”子路提出反

昭公送鲤相傅孔子年十九娶宋人亓官氏

問,所謂“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斯而射之,通

(不詳)爲妻,婚後年餘得子。魯昭公盏念孔子

於犀革,又何粤爲乎?”孔子順勢利導,言:若

係“以勇力聞於諸侯”的叔梁紇之後,又以知替

進一步括削使成劍鏃,並進而磨礪使之鋒利,堂

達禮小有名氣,因派人送來鯉魚以賀喜,孔子

非穿射得更加深人?子路由此心服口服,敬請受

“榮君之貺”,故爲兒子取名爲鯉,字伯魚。事見

教。事始見《說苑》,此前典籍無裁。(廖群)

《孔子家語·本姓解》,此前典籍無藏。

求教郯子孔子二十七歲時曾親往郯國向

任“乘田”“委吏”孔子幼時喪父,年少

绑子學習少昊氏時代職官制度。據《左傳·昭公

喪母,身賤位卑,年輕時做遁多種“卑賤”之事

十七年》裁,魯昭公十七年(前525),魯屬國

(孔子自言“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見《論語

郯子來朝,昭公設宴款待。宴會上,魯大夫昭子

·子罕篇第九》)。據载,二十藏以後曾做過掌管

(名叔孫婼)問郯子少昊氏何以以烏名官(郯乃

具體事宜的小吏“乘田”、“委吏”。《孟子·萬章

少吴之後,故問之),郯子語之甚群。孔子聞此

下》言“孔子普爲委吏矣,日‘會計當而已矣’。

後,便親往郯國求見郯子,專門向他請教少吴氏

誉局乘田矣,日牛羊茁壮長而已矣’”。委吏負

時代職官制度問题。回來後告人日:“吾聞之,

責管理倉庫,孔子要求自己把倉庫的賬目、財物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蓋孔子在郯子

管理得清楚恰當;乘田负責管理牛羊,孔子要求

那裹獲得許多古代職官的學間,故言人們所謂

自己把牛羊飼卷得藤肥體壯。《史記·孔子世

四方蠻夷那裹尚保留不少古職官學間的說法是

家》亦言“孔子貧且賤。及長,普爲季氏史,料

可信的。

(廖群)

量平;誉爲司職吏,而畜蕃息”。“季氏史”當即

之郯,路遇程子魯屬國郯子至魯朝拜,回

“委史”,“司職吏”當即“乘田”,則“乘田”

答魯大夫昭子硼於少吴氏何以以鳥名官問题語

“委吏”應屬家臣之事。

(廖群)

之甚詳,孔子開此後特往郑國求教。相傅孔子在

初遇子路啟以學相傅孔子初遇弟子子路

去往郯國途中,與齊人程本子(生平不詳)相遇,

時,見子路戎服好劍,便以仁德廖問加以啓發,

兩人一見如故,交談多時,高興之餘,孔子令弟

子路心悦誠服,遂拜孔子爲師。據載,子路初見

子子路取“束帛十匹”以赠先生。子路以孔子曾

孔子,一身戎服,持劍而立。孔子見狀,遂間子

言“士不中道相見,女無媒而嫁者,君子不行

路:“安用此乎?”子路回答:“善古者,固以善

也”爲由,拒絶從命。孔子解釋日“詩不云乎,

之;不善古者,固以自衛”。孔子不以爲然,言: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蜿兮’,

“君子以忠爲質,以仁爲衛,不出環堵之内,而

且夫齊程本子天下之賢士也.吾於是而不赠,悠

聞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固,何必持

身不之見也。大德不喻閑,小德出人可也”。特

4平花

引用《詩·鄭風·野有莖草》詩句·以證邂逅相

嫁媵臣人秦,亡楚,爲楚人所執,後被秦穆公以

遇知心之贵:並指出對於有些說法,須視情况靈

五張黑牡羊皮贖回、用爲大夫,故稱“五投大

活對待。事始見《韓詩外傅二》,此前典籍無藏。

夫”,終與老友蹇叔共辅穆公以成霸業。孔子認

(廖群)

爲,秦穆公能把百里奚從奴隸身份提拔起來授

哭子產卧昭公:十年(前522),鄭顾贤

以國政,足見其藏賢愛才,使賢任能之心。有此

相子庠病故。孔子删此,得之悲哭出涕.呼子座

心足以王天下,成霸業自是不在話下。(密群)

离“占之遺爱也”,言子准有仁愛之心,具古人

止琴張弔宗鲁衛人宗魯死於齊豹之亂

之遗風。(《傳·昭公二十年》)子难是孔子屢

後,孔子認爲,宗魯死於不義,而勸阻鲁人琴張

屢稱詐的政治活動家。停襄公三十一年(前

(或以爲孔子弟子)前往哭吊。魯昭公二十年

542)、子產不毁鄉校,孔子後來部論此事稱“以

(前522),衛發生齊约之亂。齊豹因受南威公兄

是觀之·人謂子座不,吾不信也”。(《左停·

公孟繁輕慢、被奪司寇之職面欲殺公孟繁,特求

接公三十一年》)鲁昭公十三年(前529),晉會

宗魯相助。宗魯本由齊豹推薦而爲公孟繁黪乘,

諾侯於平丘,及盟,子座爭承(爭取使鄭國少

因此未予拒絶,言自己由於齊豹美言而得公孟

直),川中以爭、至于昏,昏人許之。孔了倒之,

親近,爲了利的緣故知公孟不善而未離去,己是

稱子唯“於是行也,是以爲國基矣”。(《左傳·

過结;如今若“聞難而逃”,便是陷齊豹於不信。

昭公“三年》)子咤有疾,囑子大叔爲政以寬猛

所以勸齊豹但行其事,自己願殉死以成齊豹之

之道、孔子闽之上」“善哉!政寬則)慢,慢則糾

事。之後宗魯果未洩一言于公孟繁,爲之驂乘

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则施之以宽·宽以濟猛,

時,齊豹以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二人皆被

猛以濟党,政是以和”(《左傅·昭公二十年》)。

殺。魯人琴張蓋與宗魯相識,據《左傅·昭公二

孔子認属子库“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十年》裁,宗魯死後,將往弔之。孔子得知後加

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這正

以勒阻,言“齊豹之盗,而孟繁之賊(被殺)”,

是孔子一其張的爲政原則,因此子座成爲孔

本皆由宗魯所致,君子不食不善之祿,不接受叛

子心月中爲政者的楷模。

(廖群)

亂之事,不爲利害身,不以邪惡待人,不掩蓋不

入太廟,每事問孔子初人太廟,事事請

義,不行非禮之舉。而宗魯言公孟不善卻受其

教,引起議論。古開國之君稱太祖,太祖之廟稱

祿,曲齊豹爲亂卻不加阻止,不溲齊豹之謀而掩

太嘲,魯最初受封之君是周公,則魯太廟即周公

蓋不義,以二心事公孟以行非禮之事,如此之人

廟。據《論語·八佾篇第三》截,孔子最初進人

“女何弔焉”?據《孔子家語·曲禮子夏間》載、

周公嘲,每件事都認真向人請教。對此、有人議

孔子勸說後,“琴張乃止”。

(廖群)

論日;“孰謂郡人之子知禮乎?人太廟,每事

孟僖子兒師孔子魯大夫孟僖子臨終前

間”,由孔子喜愛提間而懷疑孔子是否如傅聞所

囑兒嚮孔子學禮。據《左傳·昭公七年》載、魯

說廣於知禮。孔子聞之後,日“是禮也”,言不

昭公七年(前535),孟僖子(僖一作釐)相

恥下問、勤於學習本身即是知禮。(廖群)

昭公赴楚賀章華宮落成,“病不能禮”(以不能以

答膏景公問政孔子在魯回答齊景公搦於

禮图滿完成使命爲心病),立志師從能禮者。直

秦穆公何以以小國成霸業等政治問題。據《史記

至臨終(昭公二十四年),仍耿耿不忘,召其大

·孔子世家》载,魯昭公二十年(前522)齊景

夫謂之·言:“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吾

公與晏要至魯。蓋當時景公對孔子知禮已有所

调將有達者日孔丘,聖人之後也,而诚於宋。其

坶,故特迎孔了子而問政。景公間孔子“昔秦穆公

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

國小處辟(僻),其霸何也?”孔子回答“秦,國

宣,三命滋益共(恭),故其鼎銘云:一命而俜·

雖小,其志大;處雠辟、行中正。身舉五投(百

再命而低,三命而俯,循籀而走,亦莫余敢侮。

里奚),爵之大夫,起繁紲之中,與語三日,授

館於是,鬻於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孫

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百

减紇有言日:‘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

里奚,虞大夫,虞亡被俘,淪爲奴隸,作爲香陪

必有達人。’今其將在孔丘乎!我若獲没,必屬

生平卷5

說與何忌於夫子,使事之,而學禮焉,以定其

爲人臣者毋以有己’,。”指出好譏議人者即使聰

位”.希望其大夫敦促自己的二子何忌與説邮事

明深察也難免一死,好揭人短者即使博辯閎達

孔子以學習典章禮儀。何忌即孟懿子,說即南宮

也將危及其身,因勒孔子惜父母所賜之身,言聰

橄叔,遵父隔,二人是年始師事孔子以舉禮。孔

則仕,不用则隱,以保身全行。

子曾就此事感嘆日“能補過者,君子也。詩日

另外相傳孔子見老子時、曾日“甚矣,道之

‘君子是則是效’,(《詩·小雅·鹿嗚》)孟僖子

于今難行也。吾比執道委質以求常世之君,而不

可則效已矣”。是年孔子三十四藏。按《史記·

我受也,道之於今難行也”、言自己秉持禮義之

孔子世家》叙此事即定爲魯昭公七年,孔子年十

道以求得到當世之君認可,卻無一能真正接受

七,蓋因《左傅》於是年記孟僖子“病不能禮”

並加以寶施。老子則日“夫說者流于聽,言者

事直叙至孟僖子臨終之事而致誤。孟僖子卒貸

於辭,如此二者,則道不可委矣”,認爲那些游

爲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若爲魯昭公七年,

說者道聽途說,花言巧語,造成混亂、人們若能

懿子及敬叔尚未出生,(二人生於昭公十一年)

辨别這些,便将持道而不廢。此説始見《說苑·

則無從師事孔子。(見清梁玉繩《史記志疑》)今

反質篇》,此前典籍不見記裁。

(廖群)

從《左傅》。

(廖群)

鲁亂適恋魯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孔

適周糊禮孔子曾親往周朝考察禮儀文物

子年三十五歲,魯國發生“翻鷂之變”,昭公率

制度。據《史記·孔子世家》載,“魯南宫敬叔

師攻伐季孫氏,季孫、叔孫、孟孫三家聯合反抗,

言魯君日: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

昭公師敗奔齊。事後,孔子曾就舞八佾之舞事譏

兩馬,一竖子俱,適周問禮,羞見老子云。”孔

評季氏,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對周禮仰慕已久,苦於財力不足,不能適周。

也”。(《論語·八佾篇第三》)古代舞蹈隊列,八

待魯大夫孟僖子囑兒師事于己,方得借南宮敬人一行稱一佾。按照禮的等級規範,唯天子才能叔之力通於魯君,以成夙願推此事當在昭公二

享用八佾即八行六十四人的演出規模,依次下

十四年收孟僖子二子孟懿子及南官敬叔爲弟子

减,諸侯用六佾四十八人,大夫用四佾三十二

之後,昭公二十五年逃亡於齊之前,適周觀禮之

人。季氏以大夫身份,本該僅用四佾,卻公然用

舉,使孔子知禮馨望大振,“孔子自周返于魯,弟

八佾之舞在家中演出,顯然僭越了禮的規範。孔

子稍益進焉”,四方各國前來求師學禮者不断增

子批評季氏這種事都可以狠心做出,便没有什

加。

么不可以狠心做出來,言外所指,當是逼走昭公

相傳孔子在周曾“觀於明堂”、見“周公相

之事。是年冬,孔子便以魯亂爲由,離魯至齊。

成王,抱之負斧扆(帝王坐後屏風),南面以朝

(廖群)

諸侯之圆”,仰望良久,赞嘆“此周之所以盛

過泰山西婦人之哭孔子過泰山,聞婦人

也”(《孔子家語·觀周》)。爲觀禮之行,孔子

哭訴親人死,因感慨“苛政猛於虎”。魯昭公二

曾感嘆南宫敬叔之助,言“自南宫敏叔之乘我車

十五年(前517)冬,孔子因魯亂離魯至齊,途

也,而道加行”。(《說苑·雜言篇》)(廖群)

經泰山。據《禮記·檀弓下》載,孔子從泰山旁

問禮於老聃相傅孔子“適周觀禮”曾就道

經過時,“有婦人哭於基者而哀”,孔子憑倚車軾

德禮樂等問題求教於老子。魯昭公二十四年至

傾聽良久,使子路前去尋問爲何哭聲“似重有憂

魯昭公二十五年期間,孔子曾親往周都考察禮

者”。婦人回答:“昔者吾舅死於虎,吾父又死焉,

儀文物制度.據裁曾與老子有過交往。《史記·

今吾子又死焉”,言母家夫家皆以捕虎爲生,其

孔子世家》有孔子“適周間禮,益見老子云”之

舅其夫乃至其子都因猛虎所傷致死。孔子問“何

語,并裁有老子送孔子之事,言孔子辭去,老子

爲不去也”,婦人答以“無苛政”。言捕虎一行無

送之曰:“吾富贵者送人以財,“人者送人以

苛捐雜税,收人尚可,若改他行,恐難爲生。孔

言。吾不能富貲,籍二人之號,送子以言。日

子调此感慨道“小子藏之,苛政猛於虎”。

“聽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

(廖群)

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爲人子者毋以有己,

為高昭子家臣孔子因魯亂至齊,曾爲齊

6生平卷

景公寵臣高昭子家臣。據《史記·孔子世家》載,

(田)恒勢力逐漸擴張,景公地位受到威脅,而

孔子雕魯至齊後,“爲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

魯國已經君臣失位,昭公被逐,故孔子以此對。

公”。景公早蹈孔子之名並曾事迎間政,(見“答

景公聽後十分稱心,言“善哉,信如君不君,臣

景公問政”條)孔子在齊當不難受到景公韶見,

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

其做高昭子家臣,蓋欲通過高昭子嘉許、舉薦得

據《史記·孔子世家》載,他日,景公又韶見孔

到景公重用。高昭子名張,齊景公寵臣,名聲不

子問政,孔子答日“政在節財”,言爲政須盡量

佳,唁魯昭公稱齊侯主君以阿景公、率戍城成周

减省開支,景公對此也很滿意。

(廖群)

“递人”、景公疾,遵其意立孺子茶,逐群公子,

断言齄王期焚相傅孔子在齊曾言中周使

卒爲陳氏所逐,遭人譏議。故孔子“爲高昭子家

所言周廟焚必爲釐王之廟.孔子在齊,是景公坐

臣”一事其弟子絶口不提,後世儒者則認爲此是

上之客。據藏,一日與齊景公坐,左右稟報景公

誣罔聖人,所謂“欲通齊景,不恥家臣,孔子而

日:“周使來,言周廟燔”,景公追問“何廟”,未

如是乎?”(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另亦有以孔

及得報,孔子在旁断言“是釐王廟也”。景公奇

子不禁弟子爲家臣,“則孔子不耽爲家臣”而相

怪孔子何以知之,孔子言“《詩》云,‘皇皇上

信此事者(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

帝,其命不忒,天之與人,必報有德’。褐亦如

(廖群)

之。夫釐王變文武之制,而作元黄官室,奥馬奢

聞《韶》孔子在齊傾聽古《韶》舞之樂而

侈,不可振也,故天殃其廟,是以知之”,認爲

人迷。據《論語·述而第七》裁,孔子在齊“聞

撤王不能沿續文王武王簡樸之風而變爲浮華奢

《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圆爲樂之至於斯

侈,必遭報應。景公間“天何不殃其身”,孔子

也”。《史記·孔子世家》亦載此事,言孔子

解釋“天以文王之故也。若殃其身,文王之嗣,

“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

無乃絶乎?故殃其廟以彰其過也”,以爲文王武

肉味,齊人稱之”。孔子素喜禮樂歌舞,常“與

王頗得“皇皇上帝”青睞,爲使文、武世代相續

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論語·述

爲王,子子孫孫受到福祐,上天便不能加害釐王

而第七》)在齊,作爲高昭子家臣,有機會較多

自身以断文、武之後,祇好通過“殃其廟”來顯

接觸景公宫廷内臣僕官屬,便時與太師(樂官)

示其彌天之過。不多時,左右果報,“周釐王廟

討論音樂。通過齊太師而聽到古《韶》樂的演奏。

也”。景公大驚,再拜,贊日:“聖人之智,豈不

《韶》亦作《大弩》《大韶》,周代“六舞”之一,

大乎!”事始見《說苑·權謀篇》,此前典籍無載。

屬“文舞”,相傅爲舜時代樂舞,周代用以祭祀

(廖群)

“四望”(即四方,或日名山大川,日月星海)。此

詹促帷齊孔子聞齊大夫欲加害於己而倉

樂舞魯國也時有上演,魯襄公二·十九年(前

促離開齊國。據《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在

544)吳公子季札即曾在魯觀《韶》而嘆爲觀止。

齊,答齊景公間政,羸得景公信任,景公已欲將

蓋此樂舞祇在宫廷中上演,孔子無緣觀貨,至齊尼谿一带(不群)田封孔子,齊大夫晏婴以爲不後得闻《韶》樂,且覺其比自己所想更加美妙,

可,辣齊景公日“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

於是傾心攀晋,不思佳肴。後來孔子每歆及

自顺,不可以爲下;崇喪遂哀,破座厚葬,不可

《韶》舞《韶》樂,總是贊不絶口,稱之爲“盡

以爲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爲國。自大賢之息;

善盡美”(《論語·八佾第三》)。

(廖群)

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閒。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

再答鹰景公問政孔子在齊回答齊景公有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彈其學,當年不能究關爲政間题。孔子在魯曾回答齊景公關於“秦

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以

霸”問題,至齊後,景公韶見,再次問政。據

儒家循繹舊制,禮儀繁瑣,不合時宜,難以治民

《論語·顏淵篇第十二》載,孔子回答景公間政

爲由,反對景公重用孔子。此後,景公雖仍敬見

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言君要像君,臣

孔子,卻不再問禮。又過些時,景公乾跪拒絶孔

要像臣,父要象父,子要像子,要骰格彼此的規

子經常拜見。言“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不欲

範界定,不得僭越失其所在。時齊國正值陳

以魯待季孫氏那般對待孔子,只按魯季、孟之間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