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版》粉笔教师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2-12 12:39:43  18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图书名称:《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版》

【作 者】粉笔教师编著
【丛书名】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专用教材
【页 数】 524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2018.06
【ISBN号】978-7-5166-4223-8
【价 格】78.00
【分 类】教学能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粉笔教师编著.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版.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8.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版》内容提要:

书稿为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参考学习资料。包含教育基础知识、学生指导、学校与班级管理、课外活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知识点齐备,可以在备考过程中帮助考生梳理、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版》内容试读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历史及其特点

一、小学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至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大学”指“大人之学”,以成人为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小学”一般指8至15岁儿童的教育,也称为“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世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生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三、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大辞典》将先秦至今的小学教育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期的古代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的近现代小学教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当代小学教育。(一)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古代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政权,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决定的。

第二,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第三,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二)近现代小学教育

1.近现代小学教育的草创时期

代表人物

学校名称

主要特点

①正蒙书院采用班级授课制

上海正蒙书院(拉开

张焕纶

②课程主要有算术、格致、游戏、技艺、英文、法文

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

(1878)

等,采用俗话解释文言、讲解与背诵并重的教学方法,

改革的帷幕)

尤重德育

钟天玮

三等公学

教学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

(1896)

经书为主,也重视英文

①办学思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结合和谐发展

盛宣怀

②师范学校的学生轮流教学,开设有国文、数学、历

南洋公学

(1897)

史、地理、体育等课程,这也可视为我国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开端

①将各地旧书院、义学、社学一律改为中西兼学的学堂,并将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

小学堂

②地方小学教育普及运动的发端

③清末第一次以政府名义重视小学教育的改革,也是小学教育计划见于公文的开端

2

第一章教育基础

①讲授圣经、中国经史、自然科学的初步知识以及英

教会小学

语等课程

②重视女子的教育

2.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

(1)学制名称: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2)颁布时间:1904年。

(3)特点:

①招收7岁的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

②教学宗旨:“以启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

③分完全和简易两科。

④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实行班级授课制。

⑤盛行的新式教科书是由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等人主编的《最新教科书》,包括初高校的各类课程。

(4)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1)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将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分别是初等小学4年,男女可同校,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高等小学3年,男女分校。学制规定学龄期为6至14岁,在此年龄段的儿童都应入校接受教育,指出“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

学制还对小学的教师、教法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与此同时,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并制定了统一的课程表。个别教学法、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自学辅导法都是当时在小学比较盛行的教学方法。

(2)袁世凯时期一国民学校和预备学校

袁世凯颁布的《特定教育纲要》中将初等小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国民学校”,另一种是为预备升学的“预备学校”。国民学校施行国家根本教育,以注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并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之普通知识技能为宗旨:预备学校,以注意身心之发达,施行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宗旨。

3

6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五四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课程设置注重儿童本位化和实用化,教材也采用白话编写,这些举措对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起了积极的作用。

此时,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柏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也开始在我国小学传播和实施。各种教育实验活动也此起彼伏地开展起来,如俞子夷在东南大学附小主持的“中小学沟通问题的研究一算术”等多项实验,沈百英在江苏第一师范小学开展的作文教学法实验,教育实验虽只涉及小问题,但立足于小学教育的实际问题,实验的效果也较好,对探索科学的小学教育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壬戌学制

1922年,民国政府制定了新的学制,称为“王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参照美国实行“六三三”学制,将小学学制改7年为6年,仍分两级,初级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高级小学为2年。幼稚园也被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该学制有两大进步:一是女子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缩短了学制,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都不同程度减少了年限,对我国普及小学教育起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办小学的灵活性。“王戌学制”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立即着手制定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开始进行“党化教育”。此时常用的教学方法除了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以外,还有李廉方始创的廉方教学法,陶行知所创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和导生传习教学法等。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它由“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三部分组成。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同时认为科学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倡导在小学中施行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还创立了小先生制,通过让小学生来充当教师为劳苦大众服务,对普及我国义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7年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深刻体现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

(1)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在1934年2月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将苏区小学一律统称为列宁小学,规定苏区施行统一的学制,小学学制改为5年,

4

第一章教育基础

分为初等小学3年和高等小学2年。列宁小学为了适应农村情况,采用半日制和全日制两种方法办学,以复式教学为编制组织班级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有国语、政治、数学等科,小学教育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文化、身体健康的抗战建国的劳动者,除了政府办学,还推行民办公助的办学政策。边区的小学招收8一14岁的适龄儿童,修业年限定为5年,小学以识字和算术(珠算)为主要课目,同时配合战争生产的需要,也教一些关于战争或生产的技术课,教材的内容力求精简和实用。

(3)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课程上减少不急需的内容,着重培养儿童的革命观,点,传授一些生产劳动知识: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通过上课、做报告或者是参加社会活动来组织教学。

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小学教育开始迈向正规化。《小学教员暂行实施办法》中指出小学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公民的教育,应以学习文化为主,即以读写算及社会、自然、卫生等基本科学知识教育儿童,培养其生活技能,并打下升级深造的基础:注意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健康身体,培养儿童爱护人民、国家的思想及爱劳动、民主、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徐特立先生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小学教育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认为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并在实践中检验运用所学的知识。他还强调小学教材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同时要兼重系统性,倡导小学要采用启发性教学、直观教学等新教学法。他高度肯定小学教师的重要性,认为应该从制度上切实保障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他的小学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解放区小学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现今小学教育的发展还有着积极的影响。

近代的小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目的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第二,教育内容世俗化,课程的设置也更为科学。第三,教育对象普及化,女孩逐渐有了受教育的权利。

第四,注重开展科学的教育实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同时注重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5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五,教育体系更为科学化,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体系,幼小得到更好的衔接。(三)当代小学教育

时间

文件(或其他)

主要观点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强调小学教育为基础国民教育

小学年限为5年,施行五年一贯制,入学年龄以7周岁为

1951年8月《关于学制改革的

决定(草案)》

标准

①小学设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

《小学教学计划(草工等8科,并通过各科教学、晨夕会、课外活动、班主任和

1953年9月

少先队工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案)》

②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教育部编订的小学各科课程标准暂行草案统一修订和重编小学教材

①小学教育照搬苏联的十二年教学计划

②翻译和采用苏联教材,增加了唯物主义的教育内容

1953年后

学习苏联

③在学校内推广苏联的教学方法、苏联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进行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直观教学法等

以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思想来教育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

1954年8月

教育部

会主义新人,这改变了以前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

第四次全国教育行大力开展识字运动,大力普及小学教育,学会用两条腿走

1958年

政会议

路,适龄儿童入学率有大幅度提高

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为

1978年

教育部

中心,拉开了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序幕

①1981年以后适龄儿童入学率基本达到91%以上

《关于普及小学教②采用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

1980年

育若干问题的决

容上做了许多改革,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状况

定》

③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也得到落实

④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在这个时候也开始部署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确定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①1986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正式施行九年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它的领布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86年

义务教育法》

②学制:“六三三制”和“五四学制”并存

③课程编写由以前的“一纲一本”改为“一纲多本”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