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中国 公共安全管理》崔和平|(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3-02-08 17:14:32  20 epub epub 电子书

图书名称:《平安中国 公共安全管理》

【作 者】崔和平
【页 数】 275
【出版社】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2022.06
【ISBN号】978-7-5150-2588-9
【价 格】56.00
【分 类】公共安全-安全管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崔和平. 平安中国 公共安全管理.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22.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平安中国 公共安全管理》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教科书,这是一本回忆录,这也是一本实用手册。

《平安中国 公共安全管理》内容试读

第一章

公共安全治理初探

重点概述

本章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策引入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认识、概念、理论,揭示一些公共安全事故、事件发生的规律性现象,介绍紧急救援工作中最基本的专业常识和指导思想,也梳理和总结了一些具有共性的经验和方法。这些内容无论是对各级党政领导人、行政管理部门公务员,还是对专业救援人员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当然,这也为从事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的学者、专家提供了可供参考、交流和互鉴的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

本章特别提出了对“科学”与“真理”关系的讨论。这是以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探讨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观,点,从而实现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面向未来的宏伟目标。同时,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思考、研究、分析、判断、评价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也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1

平安中国—公共安全治理

一、生命无价

2019年岁尾,正当家家户户准备辞旧迎新时,不知何时、不知从哪儿飘来的“浮尘”悄悄弥漫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大都市武汉,一场“世纪瘟疫”无声无息地迅速蔓延开来。正沉浸于节日祥和、合家团聚、喜庆欢乐氛围里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搞蒙了,一时间紧张、茫然、恐慌的公众情绪笼罩了这座古老的江城。

从发现第一例病毒感染者到大面积人传人的疫情迅速传播,凶恶的病毒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短短几周时间,武汉市许多家庭因此支离破碎,数万人受到病毒的感染,其中不乏全家人匆匆告别人寰…人们在恐惧中进入了六十年一轮回的庚子年。一时间,黄鹤楼阁空荡荡,大江百舸静无息。面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政府迅速、果断开启封城防控措施,4万多名全国医务工作者大举援鄂行动,

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战役首先在中国武汉这座古老的城市打响了。

神秘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承受着这场特大疫情带来的严重威胁。全球数亿人感染,几百万人死亡,堪称人类史上的“世纪瘟疫”,其惨烈和破坏程度不亚于史上任何一场残酷的战争。引发疫情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C0VD-19),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简称“新冠肺炎”①。由此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凶恶的病毒传播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国籍、信仰、肤色。人们此时才感觉到彼此相依的命运从未有过如此的紧密,跨越一切藩篱联手抗疫才是唯一自救的正道。在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地球显得是那样的渺小,人类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然而人类也仅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在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的当属人类的生命,生命无价!

然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仅仅是一种对人们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的灾

①2020年2月8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0VD-19”。

2

第一章丨公共安全治理初探

难,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还要面对更多形式的安全威胁。

公共安全是社会和公民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没有受到伤害威胁且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公共秩序。

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为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行使的各种行政活动,是实现以安全为目的对人们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措施、协调、约束或规范的组织活动过程。

公共安全管理概念中包含了应急管理与预防管理两个种概念。应急管理是非常态下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故、事件所采取的反应策略。预防管理是常态下对安全隐患所实施风险控制的干预策略。两项管理共同构成了公共安全管理的整体内涵。

公共安全治理则是在涉及国家、社会和公众安全的所有相关领域健全、变革、改造和整治的过程,以实现管理力的提升,建立起更加全面完整、有效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涉及公共安全治理的领域十分广泛,既有制度、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公权强化与规范,也有涉及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管理与行为约束。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社会的治理体系不仅要遵循人类自身的自然法则,更要以发展的前瞻性视野认识社会。因此,治理体系建设不仅要对现有体制、机制、法制做出必要的改进、加强和完善,也要与时俱进提出超前的布局与规划。公共安全治理是以政府为主导,各类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的行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而制定的国策,是一项长期、全面和细致的系统性改革举措。这项工作要求围绕着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涉及的所有领域,都要深入发现研究、探讨风险所在和需要改进完善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国家总体安全观是构建平安中国的宏观战略思想,涵盖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以及核安全等各个领域。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一些长期以来形成习惯、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和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尤其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调试国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等诸多突出热点问题

3

平安中国一公共安全治理

中,都急需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新认识、新视角、新思维检讨现行的做法,拾遗补阙,以适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化、信息化环境新格局,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实现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安中国。

本书作者以亲身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就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公共事件的救援和善后处理、公共安全文化与公众教育、新加坡公共安全管理经验以及平安中国建设的几个主题做出分析、研究、论述。这些仅仅是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部分而非全部,但也是最具普遍性的问题,旨在揭示社会管理公众中最常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对微观事物的思考和改进。

二、何谓紧急救援

构建平安中国的基础条件是构建完整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这是国家从宏观层面做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长远性、广泛性、一体性的基本特征,需要全社会统筹规划和全面发展。

在微观层面,则要着眼于各领域、各类涉及公共安全的事故、事件、灾难、灾害发生时对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这就涉及十分具体的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行动,属于公共安全管理范畴。

事故、事件导致灾害、灾难发生,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自身力量又无法抵御时,最迫切的需要是脱离险境,并渴望得到及时的帮助,紧急救援则成为当务之急。

如果说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是战略层面的整治,那么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战术层面的措施。以下各节就公共安全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紧急救援。紧急救援就是当人们(个体或群体)在社会活动中遇到自身力量所不可抗力的困难或危险时,得到他人或社会给予的救助和支援,是以从困境或危险中得以解脱为目的的特殊行为。所谓特殊行为就是指快速的、打破常规的、行之有效的拯救行动。

“紧急救援”这个词汇源自英语“emergency rescue”,大约是从20世

4

第一章【公共安全治理初探

纪80年代引入的。词义有别于我们以往熟悉的“急救”概念。“救援”和“急救”两个词的内涵不同,词语逻辑是包含和包含于的关系。“急救”的概念往往特指医学意义上对生命的紧急抢救。而“救援”不仅是对生命的抢救,而且还包含了更丰富的内涵。因此,“救援”与“急救”词汇之间的概念关系是属种关系,属概念包含种概念,种概念包含于属概念。

随着国家对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与加强,“应急救援”一词成为当下热词。“应急救援”一词的提法,本人认为有待商榷,似乎“紧急救援”更加恰当,紧急救援是应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首先分析3个关键词:

紧急:形容词,词义是需要立即行动,刻不容缓,特指时间的紧迫性。

应急:动词,词义是满足紧急需要,应付紧急情况。救援:动词,词义是拯救援助。

“应急救援”是一个“动词+动词”的动宾词组。但是“满足紧急需要”和“应付紧急情况”,救援不是其唯一的内容,“救援”不能体现“应急”的全部内涵。“应急”修饰“救援”使得词组外延显得过大,因此“应急救援”两个同是动词组成的词组用于表述救援行动,逻辑概念欠周延。

相比之下,“紧急救援”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主谓词组,概念外延较小,仅仅特指时间紧迫性的救援,突出且符合救援尤其是对生命拯救行动的特征描述,严谨、准确。生命拯救活动具有时间紧迫、目的明确且单纯的行为特征,用形容词修饰动词具有加深词义的作用,似乎“紧急救援”更加符合概念准确、逻辑周延的语法规范。

据此分析,用“紧急救援”替代“应急救援”的表达似乎更加规范。词语逻辑的严谨性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不过汉语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也是屡见不鲜,不可一味强求。

不过以上两个词是学习和研究公共安全管理理论使用频度最高的基础概念,而且对我们后文的认识形成和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论证、结论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有必要进行区别。例如,现在不少的领导讲话和媒体文章高频出现“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这存在着“公共安全”“应急

5

年安中国一公共安全治理

管理”两个本是属种关系的概念被并列表达的逻辑错误。在这个词语中并列关系的“与”字似乎用从属关系“的”替代后,语义更为周延

百多年前,爱因斯坦先后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他指出任何一个物体的重量(质量)都能引起时空的扭曲,产生引力。这

一理论挑战了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解释了牛顿定律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爱因斯坦认为物体的质量使时空扭曲,产生引力。而牛顿判断时间和空间是绝对不变的。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互相对立的理论孰是孰非?必须注意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对高速运动下自然现象的验证,而牛顿则是对静止状态下自然界现象的观察。“相对论”并非取代“牛顿力学”,二者之间不存在绝对真理,只是遵循特定条件下的相对正确。

由此可见,科学与真理的概念属性是完全不同的。科学是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逻辑融合。科学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带有绝对、完美和本质的认识,是无条件的正确,具有永恒的意义。科学具有质疑、批判、反驳推翻已有认识和提出新观点的精神,且仅是有条件的正确和阶段性的结论。

思维的最大误区是把科学结论作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从而成为创新、创造的障碍。“公共危机管理学”是一门新颖的前沿学科,是在社会实践与认识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创新的社会科学。无论是概念、理论、政策、制度、标准、条例,都是阶段性的结论,而且需要人们树立起不断修正乃至推翻的科学发展观。

今天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自然灾害、疾病灾害、事故灾害、战争及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公共安全领域的挑战。在社会发展关系上,这些不确定的安全风险又无不与国家工业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逐步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对外开放政策又导致大量外国资本、技术、产业如洪流般涌入中国。持续四十多年的经济增长,至今仍然显现着经久不衰的蓬勃活力,不仅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的奇迹,也改写了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这类教科书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定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国家实力的增强,强国地位的奠定,无疑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