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李波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2-08 11:39:59  13

图书名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作 者】李波作
【页 数】 196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2021.04
【ISBN号】978-7-5166-5774-4
【分 类】小学语文课-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李波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21.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技能指导,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运用理论知识与科学方法探寻、剖析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其用理论知识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提高教学技能,这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技能提升和未来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

研究小学语文课程,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课程。课程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给课程下一个统一定义也是很困难的。

我国“课程”一词的出现,则始于唐宋年间。“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的“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但其含义十分宽泛,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宋朝的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其“课程”主要指“功课及进程”,这与今天日常语言中的“课程”的意义已极为相近。后来我国把各级学校的教学科目、教学顺序、教学时数的规定,叫作某级学校的课程。现代汉语词典对

-0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程”的解释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

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的是包含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它包含着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及隐性课程,包含着有关的教育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丰富的内容。狭义的课程指某一教学科目,如小学语文课程、小学数学课程等。

二、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

如上所述,课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相应地,小学语文课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因而,给小学语文课程下一个定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同教材对课程的定义情况并不相同。

有的教材没有给小学语文课程下定义,只是提到了它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它既是小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整体”,是“处于基础地位”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花费时间最长、课时最多的课程之一”。

我们可以结合着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地位等对小学语文课程做如下描述: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最重要的课程。它由国家整体设计,其目标、内容等体现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不同层次的载体中,其目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

-002-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理论

活动来实现。

三、小学语文课程的历史演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因而是人类各民族都不可忽视的课程。但“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语文课程设置和语文教育思想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面重点介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历史演变情况。

我国有漫长的儿童识字写字、语句训练与习作八股文的历史,但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其“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史学、伦理学常融为一体,主要是儒家经典。自20世纪起,语文开始从与其他学科融为一体的状态中分化出来,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且名称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根据其存在状态、名称变化及理念的重大转变等,我们可以将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历史演变过程分为如下阶段:

(一)未独立设科时期

语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语言听说需要学习才能掌握。因此,人类有了语言也就有了最初的语文课程的内容与教学。随着文字的形成,读写等语文内容与教学也就出现了。当然,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语言文字、听说读写并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课程来进行教学的。

-00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二)“国文”时期

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规定除设“读经”科外,蒙学堂设“字课”和“习字”科,寻常小学堂设“作文”和“习字”科,高等小学堂设“读古文词”“作文”和“习字”科。而这些科目在学科性质和地位上接近于后来的语文科,因此,一般认为,这是“政府独立设置语文科”的开始。当然,这时的语文还是以分科(字课、习字、作文、读古文词等)形式出现的。

清政府又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初等小学堂设“读经讲经”与“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设“读经讲经”与“中国文学”科。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合为一科(“中国文字”或“中国文学”),朝着近代语文课程的建立前进了一大步。

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将清末以来的“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改称为“国文”,表明了小学语文学科的确立。这个时期,语文与经学、史学、伦理学等分离,成了一门独立的课程,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三)“国语”时期

在全国文化教育界的呼吁下,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将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国语”这个名称在我国大陆地区一

-004-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理论

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这个时期,“课程标准日趋完善,小学语文教材建设进入了有章可循的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也走上了以口语型书面语言为重点的语文教育道路。这一切都标志着具有我国汉语特色的小学语文课程理论体系的建立”。

(四)“语文”时期

“语文”一名,始用于20世纪40年代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但“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最早见于课程法规文件,即20世纪5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20世纪5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对“语文”的解释是:“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

“‘语文’课的命名,标志着科学意义上的小学语文学科的正式确立,它体现了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与发展的语文教学思想,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文轻语的纠正,是对国语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中,我国大陆的语文课程在曲折中逐步发展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突出语言知识和思想教育;20世纪50年代末,“教育大革命”的风暴使小学语文走上了政治化的道路,继而引发了文道关系的讨论;20世纪60年代初继续进行“文道之争”的讨论,并且重提“双基”,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课程突出了

-00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改革开放也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朝着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方向前进;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学界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有了科学的把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与完善,也标志着我们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即将进人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

目标与内容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小学语文学科性质概念的提出与变化

“学科性质,是指一门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人们曾有不同的看法。正像有教材所指出的:“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是自新中国建立以后直至今天许多人仍在争论和研究的问题。”“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于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语文教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