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苏洵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2-08 10:33:05  315 图书 图书 小学教育

图书名称:《小学教育学》

【作 者】苏洵主编
【页 数】 410
【出版社】 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 2019.10
【ISBN号】978-7-5684-1211-7
【分 类】小学教育-教育学
【参考文献】 苏洵主编. 小学教育学. 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9.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小学教育学》内容提要:

本书分“教育知识与应用”和“教学知识与能力”两个模块,包括教育基础、小学教育、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班级管理、小学教学六个单元、十六个课题。另附配套练习册(包含各章节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模拟题)。本书可作为教育学专业的教材。

《小学教育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

【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育学的学习

如何学习教育学

【学习目标】

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含义和对象。

2.掌握教育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3.理解教育学学习的意义。

4.掌握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导入卡片

现实生活中,一些优秀教师并非师范院校毕业,也没有学过教育学等专业课程。有人据此认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要靠在教育救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积累,学不学教育学没什么关系。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什么是教育学?其学习的价值是什么?

◇◇◇小学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知活动关系的现象。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如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德育、管理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后者如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研究方法、理论的成熟水平可以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和多样化发展三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教育著作及其教育思想

(1)孔子及其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之称,还花费很大功力整理出《诗》《书》《礼》《易》《春秋》等古代典籍,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他在教育上主张实行“有教无类”“文行忠信”“因材施教”“学而知之”“启发诱导、谦虚笃实”等理念,他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

(2)《论语》及其教育思想。《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章教育学

(3)《学记》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但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考试制度:《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学记》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的教学方法。《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能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这些原则和方法在当时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识水平,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2.西方古代的教育家及其教育著作和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及其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长期以教育为业。他的教育方式十分独特,经常用启发、辩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创立问答式教学方法,形象地被称“产婆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他是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2)柏拉图及其教育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在《理想国》

一书中向人们叙述出理想的乌托邦的形象。柏拉图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哲学王,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

(3)亚里士多德及其教育思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些教育思想成为后来强调教育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4)昆体良及其教育著作。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又译为《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是德才兼备的人。

◇◇0◇0小学教育学

(二)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及其教育思想

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这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2.夸美纽斯及其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乃至世界上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标志着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第二,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第三,首次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第四,提出了学年制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资料卡片

夸美纽斯(1592一1670)是捷克教育家。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在捷克人民反抗德意志天主教会统治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的第十年,他被迫流亡国外,但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抨击中世纪学校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他首创了班级授课制,提出统一学校制度,普及初等教育,扩大学科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取知识;他从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前提出发,论证了教育的直观性、系统性、自觉性和巩固性等原则,还编写了各种教材。他的主要著作除《大教学论》外,还有《母育学校》《世界图解》《语言和科学入门》《泛智学校》等。

3.卢梭及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其教育代表作是《爱弥儿》,被誉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他提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的主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要求培养个性自由发展的“自然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因而教育应该是自然的,即在自然的怀抱里,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运用自然的方法培养自然人。

4.康德及其教育思想

康德是德国哲学家,他提出“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他于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了教育学,使得教育学登上

第一章教育学

了大雅之堂。

5.裴斯泰洛齐及其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教育家,其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他主张教育要发展全面的劳动能力,同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6.洛克及其教育思想

洛克是英国哲学家,他主张的是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他的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干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让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主张的是“绅士教育”,他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主张“绅土教育”应在家庭实施。绅士应当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基本原则是以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确保个人的荣誉和利益。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7.赫尔巴特及其教育思想

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始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教育学作为

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1806年他出版了代表作《普通教育学》,1835年又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他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时,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突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后来他的学生将其发展为五段教学法。这被认为是教学过程理论成熟的标志,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二者是统一的。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小学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杜威是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他的主要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之中。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强调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他认为教育和生活一样,是发展、生长着的。同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个体的和集体的经验,所以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教育方法的批判,而且是对整个教育目的的批判。他认为,传统教育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没有思考的余地,甚至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空间,而教师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做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材的奴隶,因此限制了受教育者的思维。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他的这种主张在教育史上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2.主要的教育学派及其教育思想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核心思想是用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法定量研究儿童的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基本观点是反对赫尔巴特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当实验教育学及其后继者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

一有效方法时,它就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了来自文化教育学的批判。

(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狄尔泰等人。核心思想是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研究教育要采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则是陶治和唤醒。基本观点是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目的就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文化教育学作为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的对立面而存在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都给人以许多的启发。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