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学阅读体验》(英)赵潇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2-08 10:26:33  53 epub epub 图书

图书名称:《英国小学阅读体验》

【作 者】(英)赵潇著
【页 数】 258
【出版社】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5106-6413-7
【价 格】39.00
【分 类】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研究-小学
【参考文献】 (英)赵潇著. 英国小学阅读体验.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英国小学阅读体验》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赵潇根据子女在英国小学时期的课堂和课外阅读活动,撰写的一部介绍英式教育和体验英式阅读方法的书籍。书中以国际化的视角,介绍了英国语文教学学习内容、经验和理论,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和亲子共读,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表达交流和分析反馈能力。在介绍阅读理论的同时,结合具体丰富的经典歌谣、童书案例和课堂教学案例,根据英国阅读教学实践和孩子的成长特点、接受程度,分学段讲解,分难易介绍,深入浅出,对我国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和家庭亲子阅读具有参考价值。

《英国小学阅读体验》内容试读

Part

01

提一只

《我们一起去捉熊》,

回家

是一本让孩子百读不厌的好书,一本家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好书,一本让你既害怕又惊喜的好书,一本合上可以继续玩的好书。

@

英国小学阅读体验

UK Study

我们一起

去捉熊

“天气这么好,我们出去捉一只熊回家!”说完,我带着5岁的儿子出了门。和我们一起出去的还有住在街对面的玛丽和她的两个孩子。路好远,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装备和信心。拐个弯就是一片高高的荒草蓬。“从上面飞不过去,从下面钻不过去,怎么办?”两个妈妈问。“从中间穿过去!”孩子们一齐回答。他们一边用树枝拨草,一边模仿着穿越荒草蓬的声音:塞窸容,寒寒察…

我们遇到一条小河,河水又冷又深。“从上面飞不过去,从下面钻不过去,怎么办?”两个妈妈问。“从中间穿过去!”孩子们回答。他们换上高筒雨靴,嘴里还模仿河水的声音:哗啦啦,哗啦啦…

我们又走过了泥地,穿过了森林,经历了暴风雪。“从上面飞不过去,从下面钻不过去,怎么办?”每次妈妈们这样问,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回答,“从中间穿过去!”嘴里还大声模拟着穿越野地的声响。最终我们到达一个山洞,正打算坐下来吃点心,发现山洞里有一头毛茸茸的黑家伙:它有着一个油光光的黑鼻子,两只直立的、毛茸茸的大耳朵和两只亮闪闪的黑眼睛!

捉-只熊回家pat

01

大黑熊来啦!

我们掉头就跑。从原路返回,经历暴风雪,经过树林、泥地、小河、草

地,回到家里,先跑上楼,再冲下楼,关好门,再跑上楼钻到被子底下。这些事情做完,我压低声音问:“下次还去不去捉熊啊?”“再也不敢了!”儿子咯咯笑道。说完这句话,他才心满意足地睡午觉了。

大女儿读幼儿园时,我们家住在曼彻斯特城的中心。这个捉熊游戏也是我们俩最喜欢的公园活动。大学毕业后,漂在伦敦的女儿回家了。我问她:“有没有捉到一只熊?”“什么熊?喔,那个熊,没有,草长山高,进了树林天就黑了。”第二次她又说:“熊洞太深,被吓跑了。”第三次她又报告:“熊没有看到,捉到了一只老虎。”如此三年,她在伦敦泊过几处职场,生活仿佛重历儿时惊险刺激的游戏。涉过湿缓草地,蹚过浅浅河流,穿过风雪树林,如今跑到北京捉熊去了。

儿子长大后,我们还回去探访过他小时候我们住过的那所房子。他发现当年从家里走到高地公园的那段奇妙探险旅程,其实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所谓

的河其实只是一道浅浅的小溪。

我与孩子们玩的捉熊探险游戏来自一本绘本,书名叫《我们一起去捉熊》(形're Going on a Bear Hunt)。大概所有在英国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读过这本书。作家将一首古民谣改编成了一个儿童故事:爸爸、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去捉熊。他们一路经过草地、河流、泥地、树林,遇到暴风雪,来到熊洞,结果真的看见了一头大黑熊,却吓得一溜烟跑回了家。这本小书总共32页,韵文节奏轻快,词汇简单优美,不同场景配合不同的象声词,小孩子极易模仿。在

学前班里,老师常常利用纸箱、彩纸和旧毛巾当作路途中的障碍,在室内一边做着动作来回走动,一边和孩子们有节奏地对答词句。活动中还会安排一个家长假装黑熊追赶孩子,读一本书竟成了玩一本书,有趣极了!

@

英国小学阅读体验

UK Study

转换

数学理念

《我们一起去捉熊》这本书是我1994年初来英国时接触到的低幼小学教本之一。这里的小学课堂没有标准课本,孩子和老师随时交流。这种“自由散漫”的教学氛围让我感到新奇不已

怎样教小孩子读书?英国过去的方法也是从字词句着手,先教孩子学字母、学发音规则,进而学单词、破解句子,最后让孩子站在老师面前读课文。这种比较机械的阅读方法,使读书成为孤立的智力训练。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的教学理念逐步被引进课堂。语言学研究发现,我们读书的时候并非是孤立地进行语言智力活动,为了搞清楚书上的意思,我们会调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和语言知识,预测下文,猜测文本,理解内容。阅读也不是一个直线性的提高过程,而是一个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过研究发现,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具有这样几条重要的规律:

(1)学习是一个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

我们学习一种新知识,一定会立足于自己现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向外推进,而不是从无到有地学习。就一门学科而言,我们对这门学科懂得越多,越容易学会新知识:要学的东西距离我们现有

捉-只熊回家Part

的知识越接近,我们学得就越好越扎实。如果要学的东西与我们现有的知识没有什么联系,我们只是机械地反复学习,一旦停下来,学过的东西很快就忘掉了。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如学龄前在家长督促下死记硬背的上百首唐诗,为了考试而反复练习的深涩词句,做过的奥数难题等。

知识的构建就像搭脚手架,从地面开始层层加高。固有的知识在我们的大脑中储存时具有一定的图式结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大脑在构建新知识图式

的过程中会对已有的图式结构不断调整一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大脑会迅速找

到固有的知识图式,并把它调到最前面,与正在学的新知识对接,重新建构拓展,直到学习的过程告一段落

不同人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图式各不相同。当面对同样的新情况时,人们调动出来的固有图式也各不相同。读同样的一段文字然后复述,各人记住的内容

差别很大。即使同一个人,改变学习的目的和角度,大脑图式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重读一则家庭关系的故事,如果读者转换自己上次阅读的角色,从孩子的角度换成父母的角度,往往会发现上次忽略的一些情节。

(2)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

学习很难在孤立的状态下完成,社会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一个人学习的时候会根据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选取学习行动、考虑结果,然后转换或微调自己的知识图式。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发生两次:第一次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第二次在个人知识图式重构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的社会性在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是共识。小组共

同学习的效果比单独学习的效果好。组员之间的互动使知识建立在小组成员对所学内容达成的共同认识上。二是借识。与比自己更有知识的队友一起学习,个人会从他人身上借得知识和思想,让借来的知识进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3)学习是一个用词有语境的过程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具体的学习环境,一个词、一个术语也有其使用的具体语境。学过的东西只有在遇到类似的学习环境时才能运用发

英国小学阅读体验

UK Study

挥。比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懂得有一块糖再拿一块糖,手里就有两块糖,但不懂1加1等于2。再比如,我们在背单词表时,学到的是单词表上这个环境下的词语,但是随即让我们写一篇短文,单词表上背熟的单词也会用错,因为使用的环境变了。

如今,知识转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如何训练学生发展独立于某个具体学科外的思维技能和可转换的个人技能,成为新的教学重点。

(4)学习是一个从单纯认识到认知,对学习行为具有清醒意识的过程

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学得如何,这样的学生是最善于学习的学生。学习的

产生有两个过程。最早是自动的过程,我们不自觉地接受知识。后来是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的过程,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知道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这个主动意识的过程是逐渐增强的。

这些认知规律逐渐被实践领域接受,构成英国初等教育理念的基本框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对课本中人造的、不自然的语言,以及缺乏故事性的文句质疑,因为孤立地训练文字解读技能使阅读变得了无生趣、过目即忘、进展困难。与此同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入、古德曼(Nelson Goodman)等学者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整体性语言的概念,语文教学转向注重学生的语言体验和个性化阅读,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社会集体性感受。整体性语言教学的代表者、语言学家弗兰克·史密斯(Frank Smith)提出了对阅读容易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孩子们能够看得懂阅读内容,且阅读材料具有趣味性;二是有一个能够带领孩子通读全文的阅读指导者。教育者也意识到,让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对阅读课的热情期待比阅读的准确性更重要。这些认识促成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变,从而促使一系列具有英国特点的现

代教学方式产生。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