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教程》李梦青,侯洪鑫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2-08 10:17:13  119 epub epub 江西高校出版社

图书名称:《小学作文指导教程》

【作 者】李梦青,侯洪鑫主编
【页 数】 190
【出版社】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2019.08
【ISBN号】978-7-5493-8632-1
【分 类】作文课-教学法-小学教师-师资培训-教材
【参考文献】 李梦青,侯洪鑫主编. 小学作文指导教程.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9.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小学作文指导教程》内容提要:

本书为江西省教师教育(初等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必备的写作理论、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为他们将来更好地从事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写作原理、写作主体、写作过程、网络写作、文学文体写作,实用文体写作和小学作文教学七章。文学文体突出叙事、写人、绘景、状物等类文章的写作,实用文体突出教学应用文写作。为了帮助学生把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技能,本书配合各章教学设计了一套写作系列训练题,同时各章之后还附有范文欣赏供习作者借鉴,以便做到“读写结合,讲练一体”,使学生的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本书可作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教材,也可作在职小学教师自学进修参考用书。

《小学作文指导教程》内容试读

第一章小学作文教学概述

第一节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历史沿革

我国最早的教学形式是私塾教学。教师从教学生《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发展到《四书》《五经》以及诗、词、属对和散文。作文教学基本方法是读写结合法,即考试时写的,也就是“读”的这些内容。在作文的形式上,是由属对发展为程式化的训练。

(一)属对一作文的准备阶段

属对,即对课,俗称对对子、对句,是一种遣词造句的训练,是古代作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属对训练从“一字对”开始,进而发展为“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直到“多字对”。属对内容也分天文、地理、人物和器物等类。如天文对的“天”对“地”“云”对“雨”“清风”对“皓月”;花木对的“山茶”对“石菊”“古柏”对“苍松”…这种训练是作文的准备阶段,也就是现在的造句练习。

从属对发展为诗、词、散文,是我国作文教学的典型序列。唐、宋及清代不少有名的大诗人,都是词意并重,寓情于诗词文句中。这为我国现代的“文道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从程式化到多语体的形式

我国较长一个历史时期内,蒙学作文教学都是程式化的训练,这与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有关。从属对发展到诗词,科举取士就做“应举诗”,即按命题作诗。唐代的应举诗有破题、颌比、颈比、腹比、后比、结尾等固有程式。到宋代,罢诗赋取士,改为以经义策论取士,程式化的作文形式就真正形成了。为了应举,按程式,产生了“冒、原、讲、证、结”和“义头、原题、入腹、引证、结题”等论法。大致是把一篇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冒”,即概括地论说全文的文旨;第二部分为论题意的“本原”;第三部分是对题意的发挥;第四部分是引用古书上的用语或相关事例来论证;第五部分是结论。训练学生时,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反复地练写,最后拼起整篇文章。从元代到明代,基本上是采用这种“五段式”的程式教学。

到明代中期,五段程式演变为八股文,一直到清末。八股文定型为破题、承题、起讲

1小学作文指导教程

::::::::::::::::::::::::::::::

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程式。训练学生一步一步地学写、背熟,然后作全篇。清末,曾编出不少八股文选,应试者读熟了,并会写这些范本,就可参加考试。

这种程式化的作文教学方法,实质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在写作内容上,不能越出封建统治者的思想范畴;在写作技能上,形成过分追求形式、讲究格律、陈词滥调、言之无物的风气,违背了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但是,这种长期积累的程式化教学与训练,也给现代作文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它死板的公式固然有问题,但也给今天的作文结构教学提供了先例。如它的先写局部后写整体,先勾出轮廓、后发挥充实的方法,对现今作文教学的循序渐进、分步指导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白话文的问世,给我国作文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写作按表达功能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语体。文艺语体的特点是形象,语体凝练、含蓄、活泼、新颖;专门学科语体的特点是精确、严密:政论语体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鼓动性,同时,为使说理深入浅出,也讲究一定的文学性:公文语体的特点是准确、简洁,文字程式化。随着语言交际范围的扩大和交际任务的增多,各个语体之间互相影响、渗透、融合,就形成了语体的交叉。如杂文就是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的结合:报告文学以文艺语体为主,交叉使用政论语体。

学校作文教学,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为主。在训练内容上,从简单的仿范套作,发展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真情实感;训练形式上,从单一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课堂同步教学的形式,逐步发展到根据儿童认知规律,达到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符合一定规范的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新阶段。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历年来的《小学语文教育大纲》中,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逐步提高。1950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提出,将阅读、写话、写字作为小学语文的三大教学任务。1956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综合了作文教学中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两个方面。这个大纲同时提出作文要“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这是作文教学上的两个关键问题。“言之有物”指作文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言之有序”指说话与作文要有条理,前后连贯。

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文教学经验,提出了重视命题作文的指导,课程表上连续安排两节作文课,教师要承担作文的指导任务。从此,作文教学开始重视作前指导,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学会简短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987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在上面又加了“详略得当”的要求。1987年大纲又提出小学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对“言之有物”的提法更为具体。

2000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其中把学生所写内

第一章小学作文教学概述

容概括为“见闻”“感受”和“想象”,可见学生作文内容更为广泛了。

2001年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有关作文教学的要求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方法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以体会到新课程标准拓宽了作文内容与形式,由“自我表达”进人“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同时,新课程标准不仅坚持了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的要求,而且把“实践性强”作为语文教学的特色之一加以强调,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种通过反复实践形成能力的观点,就是“训练”。训练的形式最主要表现在会读书、会写文章的能力上,其核心能力是作文能力。

三、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正值国家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轻汉语,重外语”的现象。“特别在小学阶段抬高外语,轻视母语,导致国民语文素质的下降。”(崔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陆俭明教授在文章中说:“即使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高校和科学院里,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少数教员、研究员和个别领导,在写作、说话中,用语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把握不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词汇贫乏,这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潘文国教授专门组织了一个“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学术研究会”,做了一个“‘不学外语输在起跑线’是谎言”的学术发言。他指出:“学术界的‘学语言越早越好’的说法中,‘学语言’指的是‘学母语’而不是‘学外语’,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潘教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学外语的最佳时机是在智力发展好以后。”他说:“这里所说的智力就是母语能力,母语基本学好了,既打下了思维能力的基础,又打下了学习其他语言的基础。”

这里重提学习祖国语言一汉语的重要性。毛泽东在《文化课本》序中说:“语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就有利于学习各门知识:语文学不好,不能读,不能写,学生思想的开展和知识的增广就会受到妨碍,影响所及,对国家整个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是十分不利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强调:“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在社会上“轻汉语,重外语”的思潮中,语文教学受到轻视,语文水平总体降低,直接影响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淡化作文教学,忽视作文能力训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教学过程中弱化读写能力训练

小学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长期来语文界的共识。“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定位”中,也提出:“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任

1小学作文指导教程

::::::::::::::::::::::::::::::

何学科的学习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工具来获取,这就是工具性的体现。小学生将来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语文的工具性即读写能力将占主导地位。现代中国要融入国际社会,需要学习外语,但母语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当前我们考查学生语文能力,也要从阅读与写作上着手。应该说,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写能力上。

教材是载体,语文教师要运用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材让学生认识文章是运用什么方法写的,有哪几个主要部分,它们是如何连贯起来的:如何用段落、句子、词语来组成一篇文章。这样从文章结构分析,让学生认识、体会和理解语文内容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对这一教学思路认识还不是很清晰。有些教师习惯于从分析教材的内容着手,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的朗读、语句训练上;即使进行些写作训练,也缺乏有效指导。有些教师缺乏处理教材的方法,为了赶教学进度,忽视甚至很少进行读写的训练。长期下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愈发薄弱,严重影响语文工具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体现。

(二)教学管理上,淡化作文能力训练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文每周安排两节课(一节指导,一节当堂写作文)。因而每周一篇作文,是语文教师固定的任务。教导主任定期检查语文教师的工作时,就检查作文备课笔记、学生的作文本(甚至作文本草稿)和教师的批改。那时,学生作文训练是到位的,应该说,在教学管理上也提供了保证。可现在,语文课从每周九节减到六节,还包含作文课在内。教材上虽然有14篇作文题,但注明教师自主选择8~10题进行训练。基于这种情况,教导处也不再检查作文备课和学生作文了。作文本来难教,这样一来,教学管理上无异于弱化了作文能力训练。现在学校里课堂上作文的有效训练减少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难以落实。

另外,市、区县的各类语文评优课、选拔课、示范课中,作文课几乎也没有了。尽管这些作秀的表演课形式多样,但多数偏重于文章内容理解的引导、感情的激发,真正的能力训练根本不到位。正如崔峦先生的一篇文章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太多的资料补充、多媒体演示、非语文活动,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减弱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三)教材导向上弱化读写能力训练

现在多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总依赖于每篇教材后的教学建议和练习,因为这是具有导向性的。这些教学建议多偏重人文性,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理解,但忽视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工具性一读写训练。比如,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七课《祖父教我读书》课文后“教学建议”上,要求学生了解祖父教了“我”哪些读书方法;并让学生边读边划文章中写到的每个学习方法,然后细细品味:这些读书方法好在哪里,并要求联系自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积累。这样的学习建议,完全是导向人文性的理解文章教法。这样的教学,把语文教材当作《少年报》上的文章,来让学生接受教育、熏陶,强调感悟。这种感悟“能积累词汇吗?能转化运用吗?能把握主要内容所需要的概括能力吗?能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吗?”(崔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章小学作文教学概述

第二节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作文教学的性质是由作文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

作文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写一篇文章离不开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要做到文从字顺、结构完整和布局合理,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只有经过长时间反复、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要求。而字、词、句只有合理运用于一段话、一篇文章中,才能算掌握。从这一点看,语文学科的识字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识字和阅读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作文这一综合训练手段,才可能转化为表达能力。

(二)从儿童发展的规律来看

作文是儿童生活中言语交际的需要。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感受,通过思维形成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他人不知道的,要进行交流就要通过语言和文字,借此传递和交际,以形成表达。有中心、有条理的文字表达,就是作文。因而,学生作文是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三)对小学生作文的正确理解

我们要明确一条界线,即小学生作文与成人作文性质的区别。作文就广义来说,凡写文章均是作文,包括高层次的作家的文艺创作、科学家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一般层次的交际应用文(计划、总结、报告、通信等),低层次的中小学生的写作练习等等。我们目前所述的是小学生作文,即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交际的表达训练。因此,小学生作文要有别于作家的创作和科学家的论著,对它的要求不能过高。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只能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把握正确的要求,不要过分强调思想水平。因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那么完善,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且有意义的就可以了。在内容上也不应过分强调选材新颖,关键是能否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积极意义的内容,用正确、通顺、有条理的语言文字,有真情实感地表达出来,要纠正那种用衡量成人作品、报刊文章的标准,或以教师本人的写作水平来要求学生的趋向,要防止因追求学生作文的“文学化”,而忽视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概括地说,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的习作。习作,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性质。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如下理解:第一,从语文作为基础工具的特点来说,它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第二,从一篇文章的构成来说,它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第三,从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来说,它是学生生活实践(观察事物)、思维能力(分析事

1小学作文指导教程

::::::::::::::::::::::::::::::

物)和语言水平(用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

另外,从小学生作文的具体作用来看,它有以下五个性质:

(1)习作的性质:要区别于成人的写作,立足于基本两字和简单记文的要求;

(2)倾吐的性质:是小学生将生活中积累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思考,告诉他人;

(3)自我教育的性质:是小学生对事物产生感受和思维,然后有条理地表达的过程,是

一个认识和建立思想的过程;

(4)交际的性质:是小学生交际的需要,尤其是应用文;

(5)考查的性质:是对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手段。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

前文曾强调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具性的主要表现。这是从语文是工具这个性质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所谓工具课程,是指“为学生顺利地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或进行科学研究,掌握必要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与手段而开设的课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分册》)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习语言,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掌握语文知识。语文学科不仅在思想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表达方面发挥作用;不仅要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着重要求他们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其他学科的课本当然也有内容和形式,但主要目的是学生理解和应用其内容;而语文学科的着眼点在表达方面,这正是与其他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而这个特别的工具性能一表达,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是需要通过作文教学手段来实现的。

(二)学作文即学做人

社会主义的教育,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具有鲜明的思想教育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整个学校教育中。

语文教学的“文道合一”,是最好的寓教于文的教育手段。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通过文章的形式(语言文字与表达方式)来理解文章的主题,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做人的道理。而作文是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表达出来的过程。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写作文,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和表达来学会做人,这就是作文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

以作文育人,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很重视。叶圣陶说:“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朱自清也说过,写作“是基本的做人训练也无不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在下列四个方面体现出作文育人的教学要求。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提出思想教育要求

作文学期教学计划,一般体现在语文教学计划中,也可独立制订。不管哪种形式,总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