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何炳松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2-04 16:01:18  143 欧洲历史 欧洲历史 epub

图书名称:《欧洲历史》

【作 者】何炳松著
【页 数】 500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19.10
【ISBN号】978-7-201-13964-7
【价 格】30.00
【分 类】欧洲-历史
【参考文献】 何炳松著. 欧洲历史.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欧洲历史》内容提要:

本书以美国史学家鲁滨孙与比尔德的经典著述为蓝本,融合中西史学理论,经过精心的剪裁与编排,呈现历史上欧洲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挖掘欧洲历史进化之陈迹,洞悉过去、现在、未来之联系。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叙述了从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瓦解到十四世纪为止的历史事实,从二十章以后则探讨中古时代制度、思想及文化的覆灭及近世欧洲文化如何产生等问题。下篇则起自十七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展示三百年间欧洲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以达博古通今之目的。本书有较大的出版价值。

《欧洲历史》内容试读

上篇上古欧洲史

·2

欧洲历史

我国人研究西洋历史的道路,凡有两条,一是读西洋历史名著的原本,一是读中国人自己的编著或译本。

自十九世纪以来,西洋的历史学,靠了新材料的发见,及新史观的兴起,他的发达真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而历史名家的著作,也是日新月异,美不胜收。所以我们若能直接读他们的著作,实是研究西史的一条最简捷最有效果的道路。但不幸因为文字上的困难,因为书籍的昂贵和难致,这

一条路只成为少数学者的私径。于是大多数的学子,便不得不向第二条路走去。

但第二条路也不是平坦大道。现在我国人自己所编的西洋史,在性质及数量上,均尚免不掉贫乏的讥评。国中为历史而研究西洋历史的人,已经不多;加之这类少数的学者,又大都执教鞭于国内各大学,甚少闭门著书的机会。而西洋历史的材料,在国内更不易得,此尤足增加了著书的困难和失望。

至于译书一事,在表面上看来,他似乎是极易的,但实际上亦有许多困难。第一,历史的著作,大抵是偏于学术的,所以他定不能得到群众的狂热欢迎,因此,人们或因得不到相当的报酬而气馁。第二,凡是文笔清通的人,都能译几篇文艺小品,而不致有大舛误;但假使你不曾研究过历史,你译出来的史学名著,怕就要免不了遭受“贻笑大方”“贻害后学”的一类考语了。第三,历史是最富于人性的一个学术,所以他的取材及范围,亦当以人为根据。欧美人所著的历史,在我们东方人用世界的眼光看来,有许多是累赘可删的,有许多是应当增加材料的。但这一件事更不易做,更非素无历史研究,或乏世界眼光者,所能下笔的了。因此三个原因,历史名著的好译本,在今日的学术界中,遂等于凤毛麟角。

上篇中古欧洲史

3

本书的译者,是我在北大时的同事。他的史学和史识,是我素来敬佩的。他的学识,本可以使他自编一书而绰有余裕。但他因感到自己编书不易完满,又因深佩美国前辈鲁滨孙氏的史学,所以便很谦虚的,把鲁滨孙的这本书译成中文,以饷国内的学子。何先生的历史学识和研究,既足以消灭上说的第二个困难;而这个译本中卷数的分配,章节的排列,以及材料的剪裁,亦均足以显出译者的眼光及目的,上说的第三个困难,到此也就无形的消解了。不但如此,上面我们所说的研究西洋史的两条大路,第

一条岂不是我们所认为更满意的吗?现在大多数的学子,虽仍不能自己去走那一条路,但靠了翻译的幻术,,他们竟可以去“卧游”那个走不通的仙境了。岂不快哉!

鲁滨孙是美国的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和学者,他的这本教科书的风行,是没有能和他竞争的。我希望他现在靠了何先生给他的这一套优美的华服,在我国能受到更大的欢迎。

陈衡哲序于南京

。6

欧洲历史

吾人既欲撮千余年来人事变化之大纲以便读者,故偶然之事及奇异之迹,不得不略去不提。吾人所注意者,在于过去人类之习惯及制度,凡偶然之事之可以说明此种习惯及制度者,则取以为材料焉。

吾人研究过去之人事,断不可心存藐视,以荒谬目之,须平心静气,具有同情。盖史家之目的,不在批评过去制度之当否,而在说明过去制度之由来及其变化。例如中古时代,凡不信基督教者,则以火焚之。此种习惯,在今日视之,宁非无理?然研究历史者断不可肆口漫骂此种习惯之非是。其责任乃在于研究十三世纪时,何以无论何人,皆赞成此种习惯之存在。故本书所述之中古欧洲史,始终以同情贯彻其间,不作诛心之论,盖过去制度之得以存在,必皆有优点者也。

2.历史之起讫

将人类之过去,分为数期,谓某期终于四七六年,而某期即自此始:某期终于一四五三年,而某期即自此始;此种时代之划分,实不可能。人类之习惯,非一朝一夕所可造成,亦非一朝一夕所可变更。虽有时一战之后,国祚因之而绝,政体因之而变。工商业或因之而盛,或因之而衰,人民之精神及语言或因之而变。然此种变化,其来必渐。战争或革命以后,农民之耕耘也必如故,工人之作业也必如故,商人之贸易也亦必如故。即文人学士之著书,国民家庭之生活,亦皆必如故。故政体变迁之影响于人民习惯上者,进行甚慢,有时且并无影响之可言。

十八世纪末年之法国革命,为历史上变化之最骤者;然稍加研究,则知法国之革命其来甚渐。而且当日革命者,并不能骤改法国之政体,因法国虽于一七九二年建设共和,然为日甚短,不久即有Napoleon之称帝,其专制且较前王为甚。即在今日,法国之政制中,尚留有王政时代之遗迹焉。

人类有保存旧习之倾向,其结果即为历史上所谓“历史之继续”(Unity或Continuity of History)。故人类习惯无骤变之迹,亦无骤变之理,此语殆成史学上最重要之原理。

编历史者,若谓其书始于何年终于何日,吾人即可断其忘却史学上之原理。现在编欧洲史者,每有一定之起讫。抑若某名王即位,或某大事发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