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斯塔 琐罗亚斯德圣书》(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1-30 13:25:37  252 阿维斯塔 阿维斯塔 琐罗亚斯德

图书名称:《阿维斯塔 琐罗亚斯德圣书》

【作 者】(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页 数】 401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2010.12
【ISBN号】978-7-100-07196-3
【价 格】28.00
【分 类】祅教-宗教经典-伊朗-古代
【参考文献】 (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 阿维斯塔 琐罗亚斯德圣书.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阿维斯塔 琐罗亚斯德圣书》内容提要:

全面地探讨《阿维斯塔》,深入地剖析《阿维斯塔》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联系,进而从历史、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揭示它的本质特征,不是本书的旨趣,也没有这种可能。我们的目的在于,以通俗浏的语言,选编《阿维斯塔》的精华部分,奉献给波斯语读者,为他们了解古代伊朗人的思想和世界观打开一个窗口。

《阿维斯塔 琐罗亚斯德圣书》内容试读

摆在尊敬的读者面前的这本书,由贾利尔·杜斯特哈赫·伊

斯法罕尼先生选编而成,这是他以勤奋和智慧取得的可喜收获。

数年前,我在德黑兰文学院执教时与他相识。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他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引起我的关注,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在伊朗学方面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为我国的古代文化研究作出卓越的贡献。

本书出版之前,尊敬的读者想必已读过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这证明数年前我对他的期待并非是过高的奢望,而是符合实际的。近年来,几位饱食终日、不学无术的老朽,居然也对伊朗学发生兴趣;其实,他们不过是把伊朗最古老的文献《阿维斯塔》当成手中的玩物而已①。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莘莘学子,就格外令人感到欣慰。

这几位才疏学浅的老腐儒哪里知道,目前我们有为数不少的

年轻人正在伊朗、欧洲和美国埋头钻研阿维斯塔文、古波斯文、帕

拉维文和梵文(与我国古代的伊朗语言颇为相近)。从25年前至今,少说也有数千名伊朗大学生业已程度不同地掌握了这些古老

①参见拙著《亚斯纳》第1卷前言,德黑兰,1961年。

2

阿维斯塔一琐罗亚斯德教圣书

的语言。眼下德黑兰就有三四所学校(其中包括大学)开设了有关的课程。时至今日倘若有人信口雌黄,胡说什么《阿维斯塔》是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岂不令人耻笑。这几位平生不得志的老学究似乎想钻进古籍经文里去寻求和营造自己的安乐窝,抑或借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不幸的是,他们选错了方向和道路,因为即使他们从故纸堆中能捞到一点油水,乃至编写成书,充其量也不过是陈旧不堪的破烂货。

众所周知,古代雅利安人的语言,如阿维斯塔语、古波斯语和梵语等,是世界上最古奥艰涩的语言,比古代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还难以掌握。这几位迂腐透顶的老夫子大概以为,只要翻阅几部观点陈腐的有关著述,就可以大言不惭地自诩为“伊朗通”了。其实他们如获至宝的那两三部词典,早已被弃之不用,成为过时的陈货。由印度和法国出版的这几部工具书的编者,对古代雅利安人的语言,或者一窍不通,或者略知一二。严格地说,他们是不能胜任这类工具书的编纂工作的;倘若勉为其难,那产品的质量就要打折扣,必属粗制滥造之类。

迄今为止,在伊朗学,尤其是阿维斯塔学方面,已有世界各国著名的东方学者和专家,用德语、英语、法语、俄语和意大利语等撰写了数百部颇有价值的著述。凡有志于这门学问的研究者,都应该参考和借鉴这些见解独到的学术论著,大可不必死抱住坎伽(Kanga)和达尔梅斯泰特(Darmesteter)等人的那几部旧著不放。

1904年3月去世的琐罗亚斯德教“希尔巴德”①坎伽,享年65

①Hirbad,琐罗亚斯德教祭司称谓之一。一译者注

3

岁,在西方的东方学者眼中无足轻重,声望不大。殁于1894年的

达尔梅斯泰特虽曾名噪一时,但时过不久,人们便发现他的著述中错误百出,于是,身份跌落,不再为人所看重。

据说,老学究当中居然有人声称:他们从坎伽编纂的词典中领悟到阿维斯塔语的奥秘。这部词典究竞是什么货色,必须弄个明白,以免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印度一波斯人①考斯基·埃德尔吉·坎伽,于1900年在孟买出版了《阿维斯塔语一古吉拉特语②一英语词典》,其中使用了阿维斯塔文,亦即“丁·达比拉”③。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这位自称连阿维斯塔字母都不认识的老学究,怎么能在词典中分辨出阿维斯塔语词来呢?即使他求助别人认出了阿维斯塔语词,又怎么能理解用古吉拉特语和英语注释的词义呢?

与坎伽编的《阿维斯塔语词典》比较起来,现在出版的《〈亚斯纳〉研究》等著述,亦即鄙人的《(阿维斯塔〉校注》,显然是相形见绌、不值一提的,因为前者据说如同《恩楚明·阿拉·纳赛里词典》④,享有“权威性”之作的美名。

坎伽还编了一部《英语一阿维斯塔语词典》,在他死后,由琐罗

①亦称“帕西人”(Parsiyan),8世纪初由波斯迁往印度西部海岸古吉拉特等地的伊朗移民及其后裔,绝大多数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一译者注

②印度西部沿海古吉拉特一带流行的地方语言。一译者注

③义称“丁·达比里”(Den-Dabiri),伊朗萨珊王朝(224一65l)时期流行的帕拉维语宗教文字。一说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于4一6世纪创造,专门用来书写波斯古经《阿维斯塔》。一一译者注

④由礼萨·戈利·汗·赫达亚特以恺加王朝纳赛尔丁王(1848一1896年在位)的名义,编定于1869年,被公认为是一部集古代词书之大成的波斯语工具书。一译者注

阿维斯塔一琐罗亚斯德教圣书

亚斯德教“希尔巴德”达哈巴尔(Dahabar)于l909年在孟买出版。达哈巴尔先生在伊朗阳历1331年9月11日,即公元1952年12月2日谢世。他在该书前言中写道:

“在审定出版坎伽的《英语一阿维斯塔语词典》时,我参考了盖格(Geiger)和杰克逊(Jackson)的有关著述,尤其是巴尔托洛梅(Bartholomae)的《古代伊朗文化词典》一书一这些书坎伽均未曾读过。”

由此可知,坎伽的《阿维斯塔语一古吉拉特语一英语词典》究竟是怎样一部书。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漏洞百出的书至今居然还有市场。1888年至1901年间,坎伽曾将《阿维斯塔》翻译成古吉拉特文,共四卷。此外,他还编写出《阿维斯塔语语法》一书,于1891年在孟买出版。

考斯基·埃德尔吉·坎伽算得上是位学识渊博的“希尔巴德”,他在孟买的毛拉·菲鲁兹学院执教长达40年。上述他的各种著作,除了古吉拉特语《〈阿维斯塔〉译注》外,笔者均有藏书。(注意不可将其与另一位琐罗亚斯德教“希尔巴德”曼克·法里东吉·坎伽相混同,后者学有所成,著作等身,愿他健康长寿,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我的意思是,每当听人提到坎伽的《阿维斯塔语词典》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这个坎伽指的是谁,他的词典有无学术价值。上述那部词典已不适用,早该淘汰了。借用老学究们惯用的套话来说,他们所撰写的文章,真可谓“弄虚作假”、“信口雌黄”、“不足挂齿”,如此而已,岂有他哉?诸如此类欺世盗名的卑劣手法不胜枚举。另

一位“精通”外语的老学究(他本人再三强调这一点),居然拉大旗

序言

5

作虎皮,抬出昂克蒂尔·德佩龙的《阿维斯塔》译注本和达尔梅斯泰特的《赞德·阿维斯塔》来吓唬人。

昂克蒂尔·德佩龙的《阿维斯塔》译注本难道在问世200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一二百年前出版的物理、化学和医学等方面的著述,难道至今还能派上用场?且看昂克蒂尔·德佩龙是何许人,他的《阿维斯塔》译注本又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欧洲率先发行关于琐罗亚斯德教的著作是在1700年。这部书是由英国东方学者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根据希腊、罗马、伊朗和阿拉伯的有关著述用拉丁文编写而成的。(说不定明天会出现一位想入非非的老学究,或者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追逐名利的小青年,不识趣地拿这本书在人前炫耀。须知,仅懂语言并不

一定就能理解书的内容。)

这部书引起法国人亚布拉罕·昂克蒂尔·德佩龙(Abraham Anquetil du Perron)的极大兴趣,他很想结识琐罗亚斯德教信徒,于是决定奔赴印度,去访问那里的印度一波斯人。1755年2月24日,年仅26岁的昂克蒂尔·德佩龙从洛里昂(Lorient)港只身登上开往印度的轮船。因为身无分文,他不得不充当船上的小工。半年后,即同年8月l0日,轮船抵达本地治里(Pondichery,位于孟加拉湾的印度东海岸)。后又冒着风险,几经周折,才于1758年4月28日到达苏拉特(Surat,孟买北部海港),在那里侨居三年(直至1761年)。

在苏拉特,向昂克蒂尔·德佩龙传授《阿维斯塔》知识的启蒙老师,是当地的琐罗亚斯德教“达斯图尔”①达拉布,他本人对阿维

①达斯图尔(Dastur),琐罗亚斯教首领和主祭的称谓。一译者注

6

阿维斯塔一琐罗亚斯德教圣书

斯塔语和帕拉维语并不怎么精通。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教徒和印度一波斯人多少对“马兹达·亚斯纳”①有所了解,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世代口耳相传的内容。这些传统的说法当然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却并不具备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现代阿维斯塔学的价值。

毫无疑问,“达斯图尔”达拉布在当时算得上是印度一波斯人学者中的佼佼者,他想必是被尊为“维拉亚蒂”②的伊朗琐罗亚斯德教“达斯图尔”贾马斯布·卡尔曼尼的门徒之一。后者曾专程赴印度考察教徒的实况,或者向印度一波斯人传达过伊朗祭司长的教令。

贾马斯布·卡尔曼尼寄居苏拉特期间,有两三位印度一波斯人向他请教过有关宗教神学方面的知识,其中之一便是昂克蒂尔·德佩龙的启蒙老师“达斯图尔”达拉布,另一位是“达斯图尔”卡乌斯。

叶兹德·盖尔德历③1090年2月30日(相当于公元1720年11月26日),“达斯图尔”贾马斯布·卡尔曼尼从克尔曼出发去印度,在苏拉特小住八九个月后,于1721年返回伊朗。

达拉布祭司出身,前几辈全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穆贝德①,其世系传承依次为凯·古巴德→沙普尔→法拉马尔兹→巴赫拉姆→巴赫曼→索赫拉布→达拉布。他于叶兹德·盖尔德历1141年12月

①又称“马兹达·亚斯尼”(Mazda-Yasni),词意为“马兹达崇拜者”,亦即“马兹达教”,系琐罗亚斯德教的前身;有时也指琐罗亚斯德教。一译者注

②系琐罗亚斯德教主祭的尊号,含有“至尊”、“敬爱”之意。一一译者注

③伊朗古代历法之一,以萨珊王朝末君叶兹德·盖尔德三世(632一652年在位)登基为王的632年为元年。一译者注

④“穆贝德”(Moubed),琐罗亚斯德教祭司的称谓之一,其职位高于“穆格”(Mogh)。一-译者注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