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与人性》杜嵩茂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1-27 22:51:30  27 epub epub 图书

图书名称:《女子与人性》

【作 者】杜嵩茂著
【页 数】 244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203-10716-3
【价 格】38.00
【分 类】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杜嵩茂著. 女子与人性.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女子与人性》内容提要:

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里的“女子”究竟是指何人是孔子有意为之,还是后人断章取义,理解错了呢本书从女子一词的释义,谈及人性、历史、文字的产生等等,以随笔形式将一些被世人看惯的事情、事物再论及,其中不乏耳目一新的说法。

《女子与人性》内容试读

莫员天下女人

一、莫负天下女人

现在许多新出版的《论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很多都在原文后面附上今译或译文。例如《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我手上这本《论语》的今译是这样的:“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相处的,亲近他们则无礼,远离他们则有怨气。”

看了这样的今译,我们不禁会问:“女子为什么和小人一样难养?”因为这样解释和《论语》的整体风格显得很不协调,和孔子“诲人不倦”的精神也是不相符的。每个看到这种解释的女性,可能都不会认同,感到一种不平。试问,一个人和谁的感情最深?答案肯定是“母亲”。这是天经地义的,不打任何折扣的,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那样解释,那么,哪个男人会承认自己的母亲、姐妹和妻女是与小人一样难养?又有哪个女人愿意承认自己与小人一样难养?

女子,尤其是妙龄美貌的女子,可谓是人见人爱、“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族。我们见到漂亮女子的第一感觉必然是赏心悦目,喜欢之情油然而生。难道第一感觉是想到了小人?这显然有悖常理。

女子与人性

所以,这句话里的“女子”到底如何解释,还有待商榷。

圣人可不是一般人。中国有史以来得到公众认同,受到公众尊重,而且时间如此长、范围如此广的人,非孔夫子莫属。那么,圣人因何要“明目张胆”地污蔑女性,说这么不着调的话?多年来,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论语》,看相关文章,各种版本的《论语》没少翻阅,慢慢地,我品出了些许滋味。

我有两个侄女和一个外甥女,我特别喜欢她们,尤其是和我儿子同岁的大侄女。看着她们一天天长大,一个个出落得亭亭玉立,又先后考上大学,我打内心是特别的高兴。每每读《论语》,读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的今译,再想想身边自家的女子(别人家的也一样),总让我觉得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好多年来一直让我琢磨不通:女子和小人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而难养?

大街上遇见一位美丽的女子,许多人都按捺不住本性的驱使,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已经走过去了,再回头看一看背影,也算是对眼球和心灵的安慰,所以产生了“回头率”一词。不但男人回头,女人照样回头。为了赢得回头率,许多女人(尤其是年轻女子)出门前,都要精心地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赢得回头率越高,越得意,越满足。假如女子和小人一样难养,她会赢得世人如此高的关注和爱慕吗?

与事实不符的解释,肯定不能让人心服口服。我觉得,孔子话里的意思,不能那样解读。有人会问:‘不那样解读,又该如何解读呢?究竞怎样今译,才能既合情合理,又让人信服呢?

从古到今的男人没有不喜欢美女的。古往今来的中老年妇人和女童,没有不羡慕青春美女的。所以,有些美女爱挑剔、脾气大、派头足、样数多,在所难免。所以才有了戒荤食素的个别歪嘴和尚,才有了爱操美女之心的口是心非的真小人。

任何一位男同志都可以做一次尝试,假如你对任何一位女同志说一声:“只有女人和小人最难相处”,你看会是什么结果。她肯定不会给你好脸看,起码给你回敬一句:“你才是小人呢!”

2

3

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的宣言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当读了这篇报道

天下

后,我的心灵产生了震撼。这是世界当代“大儒”的声音呀!外国人都如此尊

重孔子,如此重视《论语》,这是人类对孔子的思想和精神的最高认同,是对中华民族古代智慧最大的肯定和折服,也是我们认真学习《论语》的巨大精神动力。作为一个孔子故乡的中国人,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研读《论语》呢?

从这则宣言中能读出这样的信息,也能看到这样的事实: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物质文明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如今的社会需要一个公认的、有相当

高水平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社会运作和日常生活。普通的中国人没有那样的机会,站到那样的高度,站在中国外面的世界看中国;而这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那样的能力和高度。

今天的人类,已经成了地球上真正的统治者。为了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就需要一种相应的理论。毫无疑问,《论语》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首选教材。

《史记·孔子世家》有这样的文字: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那么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一前479年。

西周初年,周武王与八百诸侯在孟津会盟。有的文献上说,这个时期中原一带有两千多个诸侯国。那时的中国是一个这样的局面:小国林立,兼并战争不断。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具体情况怎样呢?大多数无法考证了。今天我们可以知道的事实是:相邻的两个县城或者是个别相邻的两个村庄,其口音习俗不一样。那么,各个县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习惯上我们为什么叫县城呢?从中我们依稀感觉到,当年诸侯国之间的界线。这个县城可能就是当年某个诸侯国,曾经存在的大致范围。《论语·先进》,孔夫子与学生的对话:“千乘之国”,“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足”。从此可知:当时拥有千辆兵车,方圆六七十里的范围,大致就是一个诸侯国。如同我们今天的国家一样,一个诸侯国有自成一体的军队警察,单独的司法机构,有

女子与人性

自已的文字衡器等等。那个年代的一里与今天的一里差多少,可以换算,据此可以清楚地知道:好多诸侯国的地盘,和今天一个县的地盘差不多。

我们回顾一下可知的历史:从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到大禹治水;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到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的甲骨文记载事物的殷商;再发展到

封国土建诸侯的西周,中国大地上文明进程的脉络,已经很清晰了。到公元前841年,中国有确切记录历史的纪年开端一西周共和元年开始了。也就是说,孔子出生的时候,中国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已经有290年了。国家机器的运作,基本上是有序的。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基本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之前各国的文字形体差异很大,同一个字有几种不同的写法和用法;各国的度量衡器也不同:这给推行政令和文化交流带来了好多不便。所以秦始皇才下令统一文字和衡器。

孔子去世258年后,秦始皇才统一中国。可以肯定一点:《论语》成书在前,全国统一文字在后。

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颁行的文字,是在秦国篆文的基础上经过整理简化,后来被称为小篆的文字。孔夫子生活的时候鲁国的文字,以及当时各个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行的文字大有区别。今天文字的含义和用法,与当年有什么区别?恐怕无人说得清。但是,古今一理,说出来的话符合逻辑才能成立,符合基本的道理才能站得住脚。

因为文字的标准不一样,在交流沟通上会造成误会,所以才去统一。我们不能把秦始皇统一前鲁国的文字,同统一后的文字及用法画等号。更不能把

2500年前的古代鲁国书面用语和今天的现代汉语画等号。解释《论语》中字词语句的含义,只能用同时代的文章做参照,用其他本子不合适。因为当年鲁国和秦国的文字不完全一样。任何一种方言都有不可替代的特色。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在孔子之前的传世作品之一有《诗经》。那我们就从《诗经》中寻找相关信息。

5

一二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

二、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

《论语·为政》:“子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读了《诗经》以后的感言,也是孔子读过《诗经》的证据。那我们就从这“思无邪”的作品里找一下证据,看一看《诗经》是如何说的。

从相关资料中知道,当年的《诗》有《鲁诗》《韩诗》《毛诗》和《齐诗》。今天见到的《诗经》,是由鲁国的《毛诗》传下来的,其他三家的《诗》已经亡佚。所以我们只能从现存的《诗经》中寻找参照,因为《诗经》中曾经多次出现过“女子”一词。

《诗经》第一篇是《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这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句子,是多少青年

男子的心声,曾经打动了无数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正因为如此,才传诵了两

千多年,才放在篇首。这里让君子辗转反侧的窈窕淑女,不会是已婚女人,更不可能是脸有皱纹、头有白发的女人。按今天的话说,应该是发育成熟的未婚

青春女性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速”,今天,不知道这两句诗歌的中国人,可以说

女子与人性

是一个文化不高的人。这是一首描写爱情非常生动的佳作。天底下哪一个正常的男人不喜欢淑女。天底下哪一个淑女不是妙龄的女子。淑女的一颦一笑不但让男人动心,而且也是其他女子模仿的对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据传,这些诗歌流传到孔子的时代,孔子对其进行了删减整理,这就是今天流传的《诗经》。也可以这样说:是孔子作为一个“编辑”,把这篇佳作放在三百篇之首的,想来孔子也特别喜欢这

一篇。这是一首既符合他的道德观,艺术性和文学价值又非常高的作品,不难看出窈窕淑女是人见人爱的。

《诗经》是古代文学的典范。读到这般优美的句子,谁会把淑女和小人往一块儿想?但凡读过《诗经》的人,有几人没有记住窈窕淑女?这是众人心里有笔下无的句子,是说到大家心坎里的句子,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因为男人爱淑女,所以女人争当淑女。那么,把女人说成像小人一样难养的人,不但女人反对,男人也不会同意,而且也不符合事实。我们就会这样想了:这里的“女”字已经十分清楚地指女性,而且是指青春妙龄女性,为什么孔子去世后成书的论语,其中许多地方还要把“女”字当“你”字用呢?

孔子整理《诗经》时,用的是鲁国的文字还是保留了原来的文字风貌,我们已不得而知。

《诗经·国风·鄘风》中有这样的句子:“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这个句子在《诗经》中出现了数次,这里的女子是指即将出嫁、远离父母的女性。

应该强调一点:这是鄘风,不是鲁风。

把这里所指的女子,即青春女性,与开头那个句子联系起来,试一试,看结果如何?只有即将出嫁的女性与小人难相处。这样解释不通!把即将出嫁的青春女性和小人拉扯在一块儿,不能成立!

《诗经·小雅·斯干》中有这样的句子:“大人占之,维熊维黑,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这里的意思是:占卜梦境,推断吉祥,如果梦见熊和黑,预兆怀着的胎儿是男孩儿,梦境是长蛇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