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家长 一个教育局长的反思》黄延平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1-20 21:05:49  31

图书名称:《问家长 一个教育局长的反思》

【作 者】黄延平著
【页 数】 199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18.08
【ISBN号】978-7-307-20339-6
【分 类】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黄延平著. 问家长 一个教育局长的反思.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问家长 一个教育局长的反思》内容提要:

本书以教育局长“中间人”、“过来人”的独特视角,分四个部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多元教育,针对中小学学生家长、老师在孩子教育中的焦躁、困惑、疑虑、纠结,结合作者数十年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及不同层面、不同心境下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坦诚而个性化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建议。迥然不同于要么“学术腔”、要么“流水账”的行文风格。内容、形式都适合中小学学生家长、老师阅读,也可供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参考。

《问家长 一个教育局长的反思》内容试读

酸通四得肝密居欢,现必,来未圆,理语

开篇

:面

面对当今教育的反思

天人●.

老师上完课,做个“课后反思”,以知得失,明短长,总结提升,螺旋上升。如此不断改进,止于至善。

做了多年教育局长,到点“下课”,做个“课后反思”,以识虚实,辨是非,究师生之际,通教学之道,上教育回归到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常态上来,减少对教育不明就里的指手画脚,减少对父母不负责任的干扰误导。这也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吧。

教育需要反思的内容不胜枚举,形式与方法见仁见智。我呢,怀揣着理想,直面于现实,以“当局者”与“旁观者”的双重经历,站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聚焦家校合作共育话题,我的反思应是比较靠谱的一家之言。

七八年前,我“跨界”“回归”教育。说“跨界”,因为从老师到基层干部再到教育局长,“跨度”不小。说“回归”,因为我与教育素有不解之缘。第一个专业训练是师范,第一个职业是教师,第一个管理岗位是教育行政。况且,我还是家里第四代教育工作者。“回家”的亲切感,正好“对冲”履新的陌生感。

没什么特别的创意,只是照常规出牌:下车伊始,调查研究,一是调研服务对象:学生,家长;二是调研工作队伍:老师,校长。始料不及的是,随着调研的一步步深人,越来越发现许许多多的似是而非,越来越察觉到家长与老师彼此的隔阂和距离,互相的排斥和抵触。

教育,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育,本是一个美好的话题:教育,总是与

001

。问家长一一个教育局长的反思

希望、理想、未来、发展、成长…紧密相连

可在现实中,特别是在面对学生家长、学校老师时,教育,早不是一件省心的活儿:教育,早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教育,却总与焦虑、疑惑、困扰、烦恼、纠结、沉重…犬牙交错,此消彼长,令人无所适从,莫衷一是。

不是吗?当网上热炒“父亲陪孩子写作业以致心肌梗塞”,当微信嘲讽“教育专家面对家长质疑张口结舌”,当报纸鼓吹“某省宣布果断取消家庭作业”等事件的时候,有多少人能独立思考、冷静判断?

我们再看看学校、班级的“家长群”,看看老师的“朋友圈”吧。

·期待孩子成长的急不可耐

教育,本是静待花开、树人百年的慢工细活,可是在功利浮躁的社会心态和一日成名、一夜窜红“成功范例”的浸染熏陶下,人们似乎忘记了春种秋收种瓜得瓜的常识,而迫不及待地指望孩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岂止看尽,还要鲜花盛开;岂止鲜花,还要大树,要参天大树因为花儿只能欣赏,不能兑换成巍峨的顶戴、亮晶晶的银子。

不仅家长如此。就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老师,也耐不住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寂寞,而忙碌于寻找速生丰产、直奔主题的快捷通道一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一凡不纳入高考科目的都视为无用之功,哪怕是生存技能,统统“休养生息”,即便无奈之下“被迫”纳人的也要抢前争先、“出奇制胜”。

据此,孩子的“起跑线”设置得越来越前,越来越早,似乎这样才能抢占先机,创造卓越。

结果,在绵绵不断的“助壮素“、“增高灵”的强烈刺激下,一些孩子要么弱不禁风、不堪一击;要么少年老成、满脸世故;要么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缺乏健壮的体魄、健康的人格,难以成人成才,更难堪当大任。

002

开篇

的个一面对当今教育的反思

·学校家庭责任的边际模糊

孩子教育,本该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密切配合珠联璧合的相互作用过程,哪方缺位或者薄弱都会相互掣时,甚至力量抵消、事倍功半。可是在宽于待已、严以律人的文化背景下,学校、家庭都希望对方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学校总是认为,优秀的家长、优良的家庭环境几乎决定孩子成长的质量与效率,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这些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都应是家庭教育养成,都是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您把一个不怎么样的“毛坯”给我,纵然我费尽洪荒之力,也不能让石头孵出小鸡一—好种出好苗,好苗长好树。

家庭则又是一番道理:学校的职责不就是教育吗?我家孩子要是白璧无瑕、完美无缺,那为什么还送到学校去起早摸黑?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嘛,培土浇水,整枝打叶,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家长什么都“承包了”,什么都做好了,还要专门的机构、专业的教师干什么呢?

家校两方都不是无事生非、无理取闹啊!令人尴尬的是,某个“结果”出来后,成功了各自总结炫耀,失败了相互推诿指责。要是出现意外突发事件,家校或许更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家长老师之间的互不信任桌越业餐目金参家长和老师,本是孩子成长缺一不可的“双引擎”。一样的情怀,一样的期待,几乎可以角色互换。专家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古人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这都是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至理名言啊。

可是“名言”也遇到信任与理解缺失的尴尬。,生各科老师焚膏继晷、鞠躬尽瘁,好不容易学生考上了“211”名校,本以为

003

。—一个教育局长的反思

家长会三呼万岁、感激涕零,可家长轻描淡写、若有所失:“别人家孩子还考上‘985'呢,‘985’奖金更高啊1”

邻桌有暴力倾向,孩子不敢报告老师,家长动用一切资源终于找到学校领导想调换座位。班主任闻讯大怒:“都这样搬领导压我们,这正常的座位轮换还怎么推进?”但一旦出事,老师则振振有词:“为什么不早说呢?家长为什么总是亡羊补牢呢?”

天地良心,老师以人格担保,看到一本好书迫不及待向学生推荐,家长嘀咕:“回扣一定不低.”

百密一疏。家长确实出差在外,唯一一次没有亲自检查孩子作业,而委托邻居代签“已查”,正好没能逃过老师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不幸又碰上心情不好,老师终于有了释放窗口:“什么家长?要求老师爱生如子,老师能这样不负责任吗?”

·孩子叛逆阶段的提前延后

随着教育知识的普及,家长都懂得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个“叛逆期”,因而在这一阶段一般比较大度、比较谨慎。对孩子的爱理不理、顶撞冒犯多不介意一自己孩子嘛,忍耐包涵一下,也不秋后算账,只希望过了这阵,一切迎刀而解。

可等着等着,终结的日子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这是怎么啦?这叛逆怎么来时如急兔冲刺,去则似慢牛爬坡?

殊不知,由于家长过于急切的期望,过于单一的唠叨,孩子已经从“懒得听”到了“懒得说”,之后又进入了“听了没用”、“说了也没用”的延续性“叛逆”。渐渐地,这种抵触、不屑成为一种常态,甚至一种病态。这不仅有损现在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把这种负面情绪习惯性带到以后的人生。以后的人生里,那种槽糕的人际关系,岂不更让人忧心仲仲?。

004

开篇

信面对当今教育的反思

●教育政策解读的事与愿违平年来氏单这么多年来,教育政策主旋律特别悦耳特别响亮,那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一言之凿凿,行之切切,并且国家切切实实为此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可现实却不领情。

你强力推进均衡发展,老师解读为削峰填谷、向后看齐;你刚性规定平行分班,老师解读为归大堆、大锅饭,一刀切、一锅煮;你绝不允许公布考试成绩、按照分数排名,老师解读为难得糊涂、干好干坏一个样.。家长呢,基本是存在决定意识,状况决定取舍。不听你叫得怎么响,只看你私下怎么做: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你有“办法”,我有想法。你说划片招生,为什么还有“共建生”、“特长生”?你说电脑派位,为什么还按“条子”排队?透支几辈子债务买了个天价学区房,你又弄出个什么多校划片。是为了权力继续寻租,还是不把人折腾个半死才善罢甘休?

中保28

·专家学者指点的扑朔迷离

几乎所有人都自以为对教育不陌生,对教育问题有切身体会,都会对教育问题评头品足。一般的指点不易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一般的见解不易引人注目,更难振聋发聩,这逼得一些“专家学者”为了花样翻新,刻意标新立异,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或引经据典、虚张声势;或挖空心思、闭门造车;或高深莫测、云遮雾障。试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弄出一些谁都不能自圆其说、自己都半信半疑的“解决方案”,涂脂抹粉,穿靴戴帽,现炒现卖,四处兜售。

结果是专家学者腰包鼓起,中部崛起;家长老师雾里看花,越看越花。为什么本应休戚与共,却又心存芥蒂:本应唇齿相依,却又貌合神离;本应形成合力,却又能量相抵?

005

—一个教育局长的反思

七八年之后再来反思这些,我以乎看出更多的价值。

作为在任的教育局长,一肩挑起学校、家庭两头,孰轻孰重都不能动态平衡,稳健前行。

作为卸任的教育局长,一手托起过去、现在两端,畸轻畸重都不会混淆视听,贻误大局。

所以,本书真诚面向教育真谛方向,真心面对家长与老师。站位“中立”一不为任何人寻托词,不给任何事找借口。直抒己见一不兜圈子,不绕弯子;直话直说,长话短说。

原创风格一没有复制粘贴,很少引经据典;尽量不用术语,也不故作高深;没有“学术腔”,也非“流水账”。

通篇实话一不矫情,不粉饰;返朴归真,朴实无华;大道至简,平凡是真。

本书与铺天盖地、狂轰滥炸的“秘籍”、“大全”迥然不同,但可能与您和您家人的感受贴近,思考接近;有些还会不谋而合,让您相视一笑。这当然不是为了兜售本书而曲意迎逢,实乃“英雄所见略同”尔。

只愿相伴同行,一路风景。只愿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项哥为序人存

人市圆店国适同是品定度华省华路5自,耳圆自确砖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