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长参与”政策批判研究》卫沈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1-20 20:22:13  19 epub epub 光明社

图书名称:《美国“家长参与”政策批判研究》

【作 者】卫沈丽著
【丛书名】光明社科文库
【页 数】 246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5194-5577-4
【价 格】85.00
【分 类】学校教育-合作-家庭教育-研究-美国
【参考文献】 卫沈丽著. 美国“家长参与”政策批判研究.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美国“家长参与”政策批判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介绍了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热点。美国在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理论建设和政策制定方面均走在世界前沿。针对美国“家长参与”政策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其工具理性特征。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学说可以作为检视当下的和建设未来的家校合作路径的批判性思考框架。家校合作在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成为政策关注焦点,我们应该笃定地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去建构新时代家校关系,避免围绕学生成绩而吸引家长参与的工具理性路线。

《美国“家长参与”政策批判研究》内容试读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儿童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制度背景中。婴儿时期的早教机构,幼儿时期的幼儿园机构,儿童时期的小学,青少年时期的中学…都成为儿童成长中典型而且极为重要的环境。另外,社会对儿童成长与发展提出更深、更广的需求,包括情感、社会性、行为、能力以及认知等在内的多元化结构的儿童发展标准受到世界的普遍推崇。显然,这一现实需求要求家长和教育者不能仅从各自的儿童发展理论去看待儿童,更重要的是从家庭、学校的具体背景中去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换句话说,现实要求家长要以一个更加公共和制度化的视角去看待和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而学校教育者要以

一个更加具有家庭背景化的视角去认识和开展学生的教育。故而,家校合作势在必行。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很多国家纷纷以制定政策、颁布法令、设计项目以及做大量主题研究等方式强化家校合作,引领了世界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家校合作热潮。其中,美国在家校合作领域的建设最为突出。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系列的第一款(TeI)中持续不断地强化“家长参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八次增补与修订,“家长参与”已经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其宗旨是“确保处境不利儿童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之中”,以此“提升孩子学业成绩并缩小他们与白人同伴之间的成绩差距”,政策希冀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涵盖所有家庭”。政策话语已经在研究和实践领域发挥作用。在研究领域,半个多世纪

1

美国“家长参与”政策批判研究>>>

以来,基于多学科、多视角和多层面的“家长参与”研究大量涌现,要么确证“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要么对“家长参与”的方式进行建模,要么对“家长参与”政策发展施以策略影响;而在实践领域,联邦基金的保障已经使得政策在学校层面予以广泛地实施。可以说,美国“家长参与”政策已经在研究、实践和理论发展方面形塑出美国家校关系的主导模式。

那么,我们将如何判断政策对家校关系进行定位与引导的目的和影响?又如何判断家校关系在政策引导框架内是否有益于儿童的更深、更广的发展需求?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美国“家长参与”的政策体系进行阐释与解析,寻找如下问题的答案:

①应该如何看待美国“家长参与”政策倡导下的家校关系的本质?或者说,美国对家校关系的政策倡导,代表着家庭的独立教育职能重回儿童发展主流视域,还是代表着家庭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学校制度的附庸工具而被重新界定?

②美国“家长参与”的政策语言是基于什么经历、价值和信念对家长责任进行定义的?“家长参与”政策依据什么目的和价值基础处理家校之间的关系的?

③美国“家长参与”政策系统能否对家校关系做出合法的、有效的引导?又该以什么作为评判其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依据?

其中,美国对家校关系的政策倡导,究竟是代表着家庭的独立的教育职能重回教育发展视域,还是代表着家庭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学校制度的附庸工具而被重新界定,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两者的区别意义重大。这关乎政策引导范围内的所有人,包括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教育评估者、家长、儿童等一切教育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家庭的教育职责,如何实践家庭的教育职责,如何评估家长和家庭的教育努力与付出,如何影响家长对儿童的养育和帮助方式的选择等重要问题。如果家庭独立的教育职能能够重回视域,那么,家庭对于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一些技术理性造成的偏差能够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如果家庭通过政策导向已经成为学校制度的发展工具,那么,在混淆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概念的事实背后,将是家庭和儿童在现代理性入侵家庭和教育领域之后的惨重牺牲,因为,一切理性化的标准、目的性的取舍都只在乎儿童成功的路径选择,而不再关乎对儿童

2

<<

成功的定义,不再关乎儿童教育发展的真谛一人的自由成长。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家校合作在20世纪后半期以来,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议题。世界各国在现代学校制度发展过程中,重拾家庭和家长的教育价值认同。中国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基础教育领域建构家校合作理念和实践。但是,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中国的家校合作,无论是在政策建设和理论建设领域都发展缓慢,家校合作的政策策略主要指向“参与学校管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方面,家长学校将家长定位在“先进家庭教育知识”的接收者,而家长委员会中家长的实际参与效能则经常遭受质疑,因此,家长的力量并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更没有被真正地激发。这一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中国家校合作领域对有关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匮乏,对于家校关系的文化传统、家长的参与意识与需求、对家校关系的社会功能与教育价值诉求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大量空白。通过对美国“家长参与”政策体系的研究,关注美国“家长参与”的政策观念基础、关注美国家校关系传统对当今“家长参与”的影响力、关注美国家校关系在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的功能变化、关注美国“家长参与”的有效性判断的逻辑等问题,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家校关系的发展框架、理解家长的基本责任和功能、理解“家长参与”与特定社会脉络下的价值观和信念之间的强大关系等都有所助益。

(二)实践意义

“家长参与”政策是包含一系列“技术一管理主义”的相关计划和策略的内容,这是美国的政策制定的根本目的。它形成的系统的家长参与吸引政策、并对相关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等各级教育部门做出系统的规定,并在法案中提出相关的吸引家长参与的辅助机制和机构建设,提高家长参与能力的培训和资金运作体系,都是对家长参与有实践参考意义的。另外,在对美国“家长参与”政策的批判研究中,笔者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已经被美国各界,包括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以及主流阶层家长视为“好的儿童养育”模式,这极大地强化着一种极端的理性化育儿理念。故而,

3

美国“家长参与”政策批判研究>>>

同样面对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在其家校合作实践中应该警惕这种现代理性目的下的育儿理念的发展,应该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在现代化学校制度发展背景中,努力引导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情感与理性均衡投入。

三、文献综述与评价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家长参与”政策的驱动,美国“家长参与”领域的研究逐渐丰富,以一种多视角、多学科和多层面的研究态势,涵盖家校关系相关的理论建构、实践建模以及政策策略等领域。本研究将搜集到的有限却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一种研究目的和研究功能的维度加以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厘清和理解美国“家长参与”的广泛的意涵,辨识已有研究对“家长参与”框架下的家校关系模式的定位、意义诠释以及评价,同时提出本研究对“家长参与”政策的关注并以政策分析作为基本路径,审视美国家校关系模式的实质和问题。笔者将分别从以下几个维度对目前美国“家长参与”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类阐述:一是关于“家长参与”的内涵与历史研究;二是对“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的分析研究;三是对“家长参与”的合理性前提的研究(家庭背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四是关于“家长参与”的策略性研究:五是对“家长参与”的问题与弊病的研究。另外,笔者还对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关于美国“家长参与”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试图对概念理解和对等使用方面的混乱现象,以及实践经验和模式介绍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分析缺失现象等方面提出质疑,并希图在本研究中对此问题予以探索。

(一)“家长参与”的内涵与历史

在美国“家长参与”研究领域,林林总总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围绕“家长参与”的重要性、有效性、策略性以及问题弊端进行的,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家长参与”的概念使用情况十分复杂,相关概念的变体众多,并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家长参与”的内涵多是依循研究者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而颇有侧重。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家长参与”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对“家长参与”的历史研究进行梳理十分有益,它可以将“家长参与”的意涵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这十分

4

<<

有利于把握“家长参与”的真谛,而不受概念形式多样的困扰。有关“家长参与”的历史的研究数量有限,这与大量的实证研究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尽管如此,这仅有的几篇历史研究文献对于实证研究中概念使用不稳定和混乱的问题解决有很大帮助。

目前关于“家长参与”的历史研究主要体现了两种“家长参与”历史划分的情况,这也代表了家长参与的两种内涵的区别。一种历史观对“家长参与”的理解是广义的,是可以延伸至人类社会之初的,是自然地发展至今的

一种家长主动和自发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的行为方式;而另一种历史观对“家长参与”的理解是狭义的,是基于美国“家长参与”这一概念的出现和使用这个起点,将“家长参与”理解为一种体制化的、政策化的和普及化的吸引家长参与的行为。

1.“家长参与”的广义内涵的历史观

首先,尤金妮亚·H.伯杰(Berger,.E.H.)在她1991年的研究《家长参与:昨天与今天》(Parent Involvement:Yesterday and Today)中,对“家长参与”进行了历史梳理。伯杰在文章导言部分点题:“家长一直被包含(i-volved)在孩子的教育中,但是,参与(involvement)却已经随着时间延伸发生了变化。”①因此,伯杰对“家长参与”的历史的梳理便是从阐释远古文化中家长作为儿童最重要的教师这一点展开的。她认为,在“正规教育”出现之前,儿童一直接受来自家里的第一教育。在家庭之外的正规教育出现之后,就出现了有关家长职责的规定以及对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的强调。如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到有关儿童培养的问题并警告儿童听故事会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我们应该那样粗心地放任孩子去听那些由随便的人编撰的随便的故事,然后将这些故事记入心中,等将来他们长大成人后以此作为指导去做一些与我们的期望相违背的事吗?我们不能。’”②从伯杰的逻辑来看,她认为这一时期的对家长教育的强调已经是一种早期的家长参与的形式了。而后来,漫长的中世纪,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

DBerger,E.H..Parent Involvement:Yesterday and Today [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1,91(3):210.

②Berger,E.H..Parent Involvement:Yesterday and Today [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1,91(3):210.

5

美国“家长参与”政策批判研究>>>

方式则因教会的统治原因,表现为在家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授孩子一些基本技能。在中世纪末,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出现了,提出并倡导教育儿童的新理念,其中,对于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互动交往的重要性的强调成为日后逐渐发展的家长尤其是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的理论的基础。伯杰强调:“当今对于家长参与的强调根植于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著作。”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儿童需要自由地成长,不受社会的玷污。他劝告母亲们在幼小的植株死掉之前为它耕作、浇水。有朝一日,它的果实会让你感到高兴…植物需要培养而人需要教育。裴斯泰洛齐在他最为成功的书籍《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孩子》中,承认母亲的重要性,并且推荐一些教育方法给母亲们使用。裴斯泰洛齐将母亲视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一教育理念在家长中广泛传播。伯杰指出,从19世纪开始,美国的中产阶级家长受到欧洲的

三种理论,即加尔文主义的邪恶论、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的人性本善论,洛克的教育干预理论的影响,积极自主地进行家长参与活动,并成功地影响了19世纪美国的幼儿园运动、家长教育运动以及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趋势。伯杰在此论述中大量地使用“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这个词汇,她认为中产阶级家长作为“消息灵通”的角色,在接收欧洲先进教育思想之后,积极地结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进行着自我启蒙和自我教育,这是“伴随着幼儿园运动,家长教育也急剧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伯杰的观点中,家长对孩子的重要性是家长参与的逻辑起点。正因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自古就有,所以才认为家长必定一直被包含于孩子的教育之中,而变化的却是参与(involvement)本身。所以,无论是远古时候家长通过塑造、关心和指导而使得孩子掌握技能、道德观念、时间价值生活经历、生存环境与文化内容,或者古希腊时期为国家利益而非家庭利益而强调的家长教育,抑或是中世纪家长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教给孩子基本技能,再或者是近现代逐步发展的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家长教育的实践等,都是家长被包含在孩子教育中的实践。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家长的一种参与的状态,但却不是指涉“家长参与”这个术语的意涵,这也正是伯杰所说的

D Berger,E.H..Parent Involvement:Yesterday and Today [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1,91(3):211.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