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1-04 16:40:56  273

图书名称:《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

【作 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丛书名】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专题研究系列丛书
【页 数】 268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9
【ISBN号】978-7-5046-8374-8
【分 类】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内容提要:

本书分别从作者、审稿人、期刊编辑等角度阐述了科技期刊各相关方在期刊出版伦理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书中首先介绍了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及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及管理,继而从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同行评议、期刊编辑和出版者等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了相关的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并从期刊的著作权管理、期刊对学术不端的认定和处理、应用现代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等方面为期刊编辑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南。此外,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编辑出版伦理道德规范或指南,并以附录形式汇集了国内有关学术道德建设的政策法规。为方便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和审稿人沟通,书中还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出版伦理和学术不端处理的信函范本和样表。

《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内容试读

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及

学术诚信管理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以人类的道德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是道德思想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诸多领域的实践进展,伦理学日益发展成为一门“显学”。科研和学术交流领域的伦理涉及价值观、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伦理指导原则、科学传播和公众教育等很多方面。

诚信建设乃学术之基。学术交流领域的很多环节均涉及伦理学问题,比如在开展科学研究阶段的研究伦理,在学术出版环节的评审伦理、编辑伦理、出版伦理等。学术出版作为科研结果的出口,在学术研究、成果发表、评价应用诸环节中是极为重要的节点,严谨的同行评审、规范的出版流程在诚信控制、保证学术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期刊出版是学术出版的一部分,相应地,科技期刊出版伦理是学术出版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加强学术诚信宣教与管理、推进学术不端治理是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实践领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体系性管理制度、流程式审查规范、学术不端处理措施」

1.1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1.1学术伦理规范是完整的体系

1962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共同遵守、信奉同样的范式系统(信仰、价值、技术等的集合)从事某一科学领域研究群体构成科学

1

共同体。在广域视角上,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出版工作者(管理者、编辑等)以及相关行业如学(协)会管理工作者、基金资助机构、图书馆员、学生、新闻

记者、媒体传播者等也参与科学共同体的学术传播和诚信监督。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学术传播功能和相关工作者的学术不端治理职能,科技创新才能在正向的

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中竞相迸发。

学术伦理规范是相对完整的体系,涉及学术共同体成员以及学术研究的各个阶段。科研工作者应当秉持科学精神,在研究和发表过程中严格遵守研究诚信。学术出版机构和出版工作者在学术出版过程中应当敬畏、尊重学术,珍惜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成果,坚守学术出版伦理,责任担当,做好“最后的把关者”,抵制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避免学术不当。学术出版机构应当积极推行学术出版伦理规范,把规范的执行作为整个学术出版活动的要义。出版工作者要有伦理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融入学术共同体。

1.1.2科技期刊出版中的诚信与伦理

科研工作者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获得的研究结果经过同行评议后在期刊发表,学术成果借助于期刊及其衍生的网络等媒体向同行分享并向公众广泛传播。科技期刊上发表的成果有以下功能:促进成果应用与转化;作为阶段性成果促进开展新的研究;作为继续教育资料向同行普及研究进展;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库类参考信息;帮助公众提升科学素养。

科研诚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科研工作者个人的研究活动以及外围的整个科研组织管理、出版、传播、教育、评价等。科研领域每个环节的学术共同体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推动科研诚信建设。所有参与科技期刊出版过程的机构和个人,包括出版机构、作者、审稿人、编辑、传播者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尽职尽责,坚持最严格的科学记录原则和评价标准,使得期刊保持高水平的质量和严谨的诚信审核。

1.1.3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出版环节是科研工作者的个人产品(特别是精神产品)转化为公共产品的最终环节。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对出版作品的审阅机制、编辑学术独立性(判别和辨识)、出版程序、出版效率是出版机构向社会公众的客观展现和宣示,代表出版机构的价值观,某种意义上是引导学术发展的一个标志。

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和出版工作者在科研诚信审核、学术质量把关、学术首发确权、出版传播效率若干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制度建设和学术失信惩戒对净化学术共同体环境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手中掌握学术公

2

器,发现学术不端问题后,积极、得当、快速地处置,才能反映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和出版工作者在科研诚信方面的责任担当。

1.2科技期刊出版伦理现状、问题、挑战与对策

严复先生曾痛心疾首地说过:“华风之敝,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学术不端是学术共同体肌体的毒瘤,深度影响学术正常出版秩序和繁荣发展。从

全世界范围来看,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进步和公众科学素养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和发表过程中的学术不端问题被曝光,而且问题层出不穷,这使得科技期刊出版秩序和伦理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

1.2.1科技期刊出版伦理问题表现与现况

科技期刊的出版伦理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体现在整个研究发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主要表现为研究者发表过程的学术不端以及审稿人、编辑和出版者在出版过程的学术不端。学术不端行为损害学术形象,抑制学术的创新发展。

1.2.1.1研究者发表过程中的学术不端

科研工作者的学术不端可能出现在研究设计、研究实施、论文撰写、投稿策略等不同阶段。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US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ORI)和世界医学编辑学会(World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ditors,WAME)的学术诚信纲要,列举了l0种学术不端行为:盗用他人观点(misappropriation of ideas)、入抄袭(plagiarism)、自我抄袭(self-plagiarism)、不当使用署名权(improprietyof authorship)、违反法律或者监管要求(failure to comply with legislative andregulatory requirements)、违反普遍公认的研究做法(violation of generally acceptedresearch practices)、伪造数据(falsification of data)、不支持他人验证自己的研究结果(failure to support validation of your research)、对不能验证的结果不做回应(failure to respond to known cases of unsuccessful validation attempts入、涉嫌不端行为的不当举动(inappropriate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suspected misconduct)[2l。在学术抄袭方面,亦有国际同行抄袭中国学术研究的案例,例如,2010年《中国肺栓塞50m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研究》[3]一文正式发表,在国际上被誉为“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2年后,西方人群研究证实该方案有效,美国急诊医师学院、美国胸外科学会分别于2012年3月、5月发布肺栓塞50 mg tPA溶栓研究4,其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与原文一致,但未给予任何引用或致谢。其他的学术不端情况还有:捉刀代笔、引用第三方数据或图片未加标注、未进行利

3

益冲突声明、不遵守相关国际规范和实验室规范、一稿多投、一稿多发等。各种

类型的不端行为中,损害研究过程的完整性,尤其是科学研究方法步骤的不端行

@

为比出版发表阶段的不当行为更加恶劣,情节更加严重。值得强调的是,在生物

医学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情况下,

人工智能医疗本质还属于医疗服务行为,此类研究应该遵循一般的医学研究伦理原则,包括有利、不伤害、尊重患者自主权和公平正义等。

1.2.1.2同行评审人、编辑和出版机构在发表过程中涉及的学术不端

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ICSU)发布的《出版惯例、指标及同行评审在研究中的角色》提出,公平、公正、严谨的评审是保证科学出版和科学评价质量的重要因素。国际科学编辑委员会(The Council of Science

Editors,CSE)提出论文评审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包括:对论文内容保密、建设性批评意见、审稿人具备相应的学术能力、公正和诚实、披露利益冲突、审稿时效和回应。同行评审不当行为的表现形式如下:以学术权威身份打压超越自己的创新打压潜在对手,试图控制学术领域;违背评审的保密性;利用保密信息来获得个人或职业的利益;使用所评文件的观点;提出带有个人偏见的批评意见;评审中不如实地叙述事实;不公平地批评竞争者的工作;提出可能支持评议人自己工作或假定的变动:没有披露可能会被排除评议程序的利益冲突;不合理拖延评审过程。研究论文提交给期刊评审后,作者、编辑、审稿人、出版商都应该遵守保密规则,不得对外公布、暗示或披露论文内容、作者、编委或评审意见等重要信息。例如,Martin Leon作为审稿人,在公开场合对其评审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一篇文章的研究内容在论文发表前做讨论和批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Martin Leon做出处罚:5年内,禁止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评审和发表任何文章及内容。有研究者认为评审中存在“黑匣子”问题,为解决评审不透明状况,近年来在开放评审策略上有些新的实践和尝试。2017年国际同行评议周(Peer Review Week2017)会议的主题是评议的透明性探索了透明对审稿流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意义。Fl0O0 Research是出版后开放评议的典型案例,作者提出合适的审稿人,期刊代表作者邀请该审稿人审稿,评议过程完全开放[s1。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于2018年10月推出出版前作者服务平台一In Review,开放展示投稿、评审和编辑流程。In Review使用透明的编辑检查清单帮助作者展示自己论文的学术诚信承诺;提供详细的同行评审时间表,让作者在稿件送出评审后可实时查看该稿件状态;稿件在评审过程中也能随时将之与人分享,和其他同行讨论:提早分享论文可能带来新的获益

提早获

得引用和合作机会。In Review能让科学共同体深人了解特定稿件的同行评审流程关注和评论新出现的科学思想[6]。

4

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和编辑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有:期刊单纯以盈利为目的大量发表低质重复的文章:期刊以盈利为目标,参与学术不端:对幽灵作者、幽灵

审稿人默许或不能及时发现;出版者参与利益交换,发表不该发表的论文;在以数据库收录和影响因子分值提升为目标的办刊理念驱动下,期刊之间不恰当互相引用,或操控作者增加引用;编辑不能够保证出版程序的严谨;编辑与审稿人、

作者的关系导致的利益冲突(关系游说或关系抵制、选择审稿人);编辑不懂学术

规范,处理不当;编辑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编辑不认真负责,出现文字或其他差错;出版机构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不严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科技期刊

出版机构应该向编辑人员和编辑委员会成员说明在期刊编辑工作中存在的所有现实和潜在利益冲突(包括财务利益冲突和非财务利益冲突)。

2010年,Adam Marcus与Ivan Oransky成立了一个报道撤稿情况的博客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网址:http:/retractionwatch.com/),撤稿稿件形成撤稿数据库以供查询。近年来,整个社会更加关注撤稿文章背后广泛的、系统性的问题。国内科技期刊对学术诚信的重视程度和纠正力度还远远不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在2012年曾组织国内1000多种科技期刊发表联合声明,拒绝刊登学术不端的文章,严肃查处学术不端稿件,严格稿件学术质量审查,对学术诚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虽然我国对学术不端惩处力度不断加强,但是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后

一公里”一撤销学术不端论文的后期处理现状并不乐观。2016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对外通报2015一2016年查处的8个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并公布查处的61份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然而,调查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5一2016年查处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涉及的13篇中文自然科学类造假论文,仅1篇论文被相关期刊撤销,12篇造假论文依然原样保持在数据库中供读者下载阅读和引用刀。

1.2.2政府、学术团体及出版机构的伦理管理实践

由于社会发展和技术手段等原因,国外政府、学术团体、出版机构等在伦理学实践认知早、行动快,对于科研诚信、学术不端非常重视,建设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和管理规范。国内政府、学术团体、出版机构也在逐步推进科技伦理和诚信制度建设」

1.2.2.1政府科研诚信制度建设

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将学术不端界定为捏造(fabrication)、篡改(falsification)】或抄袭(plagiarism),但并不包括诚实错误(honest error)和观点异见(differences

5

in opinion);其倾向可以是故意地(intentionally)、知道并默许地(knowingly)或无意地(recklessly);需要有充足证据证明其行为显著背离了相关学术共同体的

准则。美国政府于1989年开始设立科学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Scientific Integrity),

而后于1992年更名为科研诚信办公室(0 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I81。该办范

公室于2000年发布了《管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指控:给编辑的指导》(Managing

Allegations of Scientific Misconduct:A Guidance Document for Editors)[9。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负责美国和全球4000多所学校的科研诚信监督工作,每年受理400余起质询和指控,其中立案35~40件,通过公开取证和验证,有10~15件最终会被确认为学术不端事件10。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科研诚信制度建设,2007年,《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发布施行。2015年10月,中国科协联合多家机构发布了《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2015年11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简称“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七部门委联合印发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为加强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净化科研风气,构筑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环境氛围,‘规范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相关管理工作,保证科技计划和项目目标实现及财政资金安全,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016年,科技部联合15部门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1.2.2.2学术团体科研诚信制度建设

2007年,欧洲化学与分子科学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emical and

Molecular Sciences,.EuCheMS)发布《期刊与评论出版道德指南》(Ethical

Guidelines for Publications in Journals and Reviews)[。2015年,美国地质学会(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GSA)修订了《出版伦理指南》(Ethical Guidelinesfor Publication)[12。国内相关机构和学术团体也积极推进了诚信规范的建设工作,2007年1月,中国科协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2012年;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科技期刊关于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联合声明》。2014年6月,“985工程”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研讨会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学术共同体需要调查处理学术不端事件,相关部门和单位调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机构也需要落实,尤其是涉及跨单位、跨部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3]

1997年成立的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0PE),旨在应对全球范围内违反科学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