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考古导论》袁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1-04 16:39:08  259 epub epub 袁靖

图书名称:《中国科技考古导论》

【作 者】袁靖著
【页 数】 251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8.03
【ISBN号】978-7-309-13589-3
【价 格】40.00
【分 类】科技技术-考古-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袁靖著. 中国科技考古导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国科技考古导论》内容提要:

本书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科技考古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实现考古学研究的目的为目标,把具体的考古学问题作为导向,对考古勘探、年代测定、同位素分析、古DNA分析、残留物分析、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器科技考古和玉石器科技考古等12个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归纳和论述。本书全面展示了科技考古在拓展考古学研究的范围、深化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提高考古学研究的科学性、提升考古学研究的历史科学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书中提出了科技考古各个领域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围绕深化科技考古研究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全书通过理论阐释和实践总结,建立了中国科技考古体系。本书对于促进和完善中国科技考古研究,推动中国考古学在21世纪全面、深入的发展,助力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技考古导论》内容试读

第一章

绪论

内容

提要科技考古从属于考古学,它以考古学研究为思路,以考古学的问题为导向,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对考古遗址及出土的遗迹和遗物开展专门研究,拓展、深化考古学研究的视角、领域和内容,全面提升考古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一节科技考古的定义

考古学是通过田野考古工作获取研究资料,以各种遗迹和遗物的形态、性质作为切入点开展研究,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同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考古学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农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发掘出土的各种遗迹和遗物,其内涵涉及整个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罗万象。考古学在诞生之初,就借鉴了地质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考古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也是借鉴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农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并在考古学研究中不断拓展新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

中国科技考古导论

今天,考古学已经逐渐成为一门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目的、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学科。能否在考古学研究中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运用多种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考古学研究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标尺。

在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长期的结合过程中,大家已经习惯把这些方面的研究称为科技考古。其定义就是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考古学的研究目标为指引,把考古学研究的问题作为导向,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对考古遗址进行勘探和古地貌复原,对遗址所在区域进行调查和取样,对出土的多种遗迹和遗物进行观察、鉴定和测试,对各类与考古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以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古代人类活动的信息;在考古学研究思路的指导下,经过归纳、分析和探讨,从整体上进一步拓展考古学研究的领域,深化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提高考古学研究的科学性,体现考古学研究的价值。

在把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6种名称。一是“实验室考古”,二是“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三是“科技考古”,四是“考古科技”,五是“科技考古学”,六是“多学科合作”。

第一种“实验室考古”和第二种“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这两种名称都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当时国际学术界已经开始探讨如何应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考古遗址出土的资料,而中国国内也开始了此类研究,但只是简单地把实验室内的测试和分析理解为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研究人员往往局限在实验室内对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很少考虑样品出土的考古背景及其测试和分析结果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价值。虽多有新的发现,效果立竿见影,但也经常出现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考古学研究相互脱节,甚至一些研究人员不考虑考古遗址出土状况的局限,过度演绎出来一些错误观点,从而导致考古研究人员无法全面认同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

第三种名称“科技考古”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末,既突出科技方法的独

002

第一章绪论

特性,也强调考古研究的目的性,这个名称一提出,就得到当时中国考古学会的认可。数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界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在实践中逐步以考古学的研究目标为指导,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围绕考古学的问题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始终做到与考古学紧密结合,解决了以往的考古学研究中无法探讨的课题,在多个领域拓展、深化了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放眼世界,国际考古学界有两本与科技考古密切相关的杂志,一本是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中文翻译为《考古科学杂志》),另一本为Archaeometry

(中文翻译为《科技考古》)。这两本杂志都是SCI和SSCI的检索杂志,刊登

的都是各国科技考古研究人员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既是国内考古学界认识国际考古学界有关科技考古研究动向的重要窗口,也是国内科技考古研究人员在世界上展示中国科技考古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第四种名称“考古科技”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与“科技考古”的基本意思大致相同,“考古科技”是为了更加突出考古的主导作用。鉴于“科技考古”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末,较“考古科技”提出的时间要早,现在国内各个相关的研究和教学机构都使用“科技考古”这个名称,如“科技考古中心”“科技考古实验室”“科技考古教研室”等。多年来“科技考古”这个名称已经约定俗成,刻意改为“考古科技”,似乎没有特别的必要。

第五种名称“科技考古学”提出于21世纪初,似乎与科技考古在全国开始蓬勃发展的背景相关。但是,笔者认为“科技考古学”这个名称不甚恰当。因为作为一门学科,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知识体系,以此来衡量科技考古学的含义,显然是不合适的。

第六种名称“多学科合作”,即2010年以来在一些文章中出现的把科技考古改称为“多学科合作”,我认为同样欠妥。因为考古学是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科学,要真正把这门学科的研究推向深入,除了应用其自身最基本的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方法之外,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融入的学科众多,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均不可或缺。因此,“多学科”绝不应该局限于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把“多学科”等同于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是一个概念上

003

中国科技考古导论

的误区。其次,“合作”一词有平起平坐之意,也不能客观地体现当前各门相关学科在考古学研究思路的主导下参与考古学研究的从属关系。其

三,“多学科合作”这个词所表示的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方法和途径,可以用于解决世界上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问题。当前,考古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其思路和方法应该明显地体现考古学的特色。

综上所述,“科技考古”这个词是对当前研究现状较为准确的表述,即在考古学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为了解决以往的考古学研究不能探讨的问题,考古学和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有意识地结合在一起,应用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共同参与到考古学研究之中,形成多个有特色的研究领域。为了概括这些研究领域,依据它们均包含科技方法这个特征,将其统称为“科技考古”。

严格地说,科技考古是一个过渡性用语。由于现在属于科技考古范围内的各个研究领域还有待于成熟,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还在逐步开发,科技考古这个词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科技考古各个领域研究的逐步完善和独立,在有机地融入考古学的发掘和研究之后,它将逐渐消亡。我认为,未来的考古学家将各具所长,比如研究考古学理论、研究考古学某个专题、研究现在归入科技考古的某个领域,等等,各具所长的研究人员参与到考古发掘和研究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古代社会进行综合研究,进而推动考古学研究迈向新的层次。

概括起来说,目前的科技考古可以按照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某类肉眼看不到的特定对象进行探测、测试和分析,按照科学的依据提出科学结论。比如,对地下遗迹和遗物的勘

探、年代测定、古DNA研究、同位素研究、有机残留物分析等。另一类是对与

古代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环境、古代人类的骨骼、与古代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对象进行研究,得出比较客观的推测或结论。这类研究往往包括多种学科、技术与方法,如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器科技考古、玉石器科技考古等。需要强调的是,从根本上说,这两大类都必须以考古学研究的目标为指引,以考古学研究的问题为导向,强化科技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

004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科技考古简史

中国科技考古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形成期和发展期两个阶段,以下分别阐述。

一、形成期(20世纪20一80年代)

自1920年开始,从事化学史研究的王琎率先对古代金石进行化学分析,探讨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这是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主动介入到考古学研究之中,可以视为中国科技考古形成期的起点①。1924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发表《考古学会简章》,明确提出用科学的方法调查、保存、研究中国过去人类之物质遗迹及遗物,一切人类之意识的制作物与无意识的遗迹、遗物以及人类间接所遗留之家畜或食用之动物之骸骨、排泄物等均在调查、保存、研究范围之内,并主张除考古学家外,应网罗地质学、人类学、金石学、文字学、美术史、宗教史、文明史、土俗学、动物学、化学等各项专门学者与热心赞助本会会务者,协力合作②。这个简章中包含了现在可以称之为科技考古的内容,这是当年从考古学的角度全面思考其研究对象后得出的认识。

上述的认识很快就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在20世纪20一30年代,清华大学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发掘山西省夏县西阴村遗址、山东省章丘县(今属济南市)城子崖遗址和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时,研究人员都注重对地貌、人骨、动物遗存、陶器、石器和绿松石等开展具体研究,其研究内容

①王进:《中国古代金属原质之化学》,《科学》1920年第5卷第6期,第555一564页。王琎:《中国古代金属化合物之化学》,《科学》1920年第5卷第7期,第672一684页。王进:《中国制钱之定量分析》,《科学》1921年第6卷,第11一73页。王琎:《宋钱成分内之铅》,《科学》1922年第7卷,第839一841页。王琎:《五铢钱化学成分及古代应用铅锡锌徽考》,《科学》1923年第8卷第8期,第839一854页。王琎:《中国黄铜业全盛时代的一斑》,《科学》1925年第10卷,第495一503页。

②《考古学会简章》,《北京大学日刊》1924年6月12日第3版

005

中国科技考古导论

与现在所谓的科技考古的相关领域十分相似①。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此类研究停止了一段时间。

到20世纪50年代初,历史又出现了相似的一幕。首先推动中国科技考古继续发展的是自然科学界的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后来改名为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冶金陶瓷研究所(后来改名为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考古遗址出土的陶器和金属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而后,夏鼐于1954年撰文,介绍刚刚问世的碳十四测年技术。到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还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考古研究所开始建设碳十四测定年代实验室,这是考古学界开始主动参与建设和发展科技考古的标志。

到20世纪60年代,考古研究所陆续开辟了碳十四测定年代、陶器、金属器的化学分析、体质人类学和动物考古等研究领域

到20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立碳十四测定年代实验室。考古研究所则增加了热释光测定年代方法。北京钢铁学院(后来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成立材料与冶金史研究所,专门开展冶金考古研究。该院柯俊院士与复旦大学杨福家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后来改名为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用

质子X荧光分析的方法研究越王勾践的宝剑和秦代箭镞等。这里需要专门

提及两位人物,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干福熹院士,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尝试分析中国古代的玻璃质文物,至20世纪70年代末,已比较系统地就我国古代玻璃的起源问题进行探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还有一位是复旦大学李郁芬教授,她于1974一1976年对西汉的透光镜进行研究,揭示了古镜透光的机制,并首次复制成功,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到20世纪80年代,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后来改名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碳十四测定年代实验室,由于多种原因,这个碳十四实验室没有顺利地开展工作,最终在2008年解散。这个时期北京大学考古系实验室增加了轴系法测年方法,开展了定量考古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当时已经隶属于中

①李光谟编校:《李济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29一376页。李济总编辑:《城子崖》,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3年版。德日进、杨钟健:《安阳殷墟之哺乳动物群》,《中国古生物志》丙种第十二号第一册,1936年版。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