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黄仁彬,吴志坚,李仕周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8 21:57:17  10 epub epub 主编

图书名称:《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

【作 者】黄仁彬,吴志坚,李仕周主编
【页 数】 417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8.10
【ISBN号】978-7-5189-4885-7
【价 格】112.00
【分 类】医院-突发事件-卫生管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黄仁彬,吴志坚,李仕周主编. 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8.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介绍了医院如何建立医院内外紧密联系的“急救链”,如何做好应急演练,形成完善的应急救援与演练体系,提高医院应急处置能力。本书还介绍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十年来重大应急救援的成功经验,“特医特护特控”模式、日报表管理方法及各类应急演练方案。

《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内容试读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与医疗救援

第一节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特点与分级

一、灾害的定义

客观条件的突变给人类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的现象称为灾害。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灾害的定义: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员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所能承受力而须向本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被认为灾害发生了。

国际减灾委员会的定义:灾害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

虽然对灾害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统一说法,但灾害的发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涉及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是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程度,超过了人承受的能力。例如地震,发生在人类生活的区域,对人的生命财产、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就是灾害;如果发生在遥远的无人区,对人类的活动没有丝毫影响,则不称为灾害。

二、灾害的分类

在我国灾害的分类很多,按一般的分类方法,将灾害分为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按照发生的原因,发生的部位和发生的机制,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环境灾害、生化灾害和海洋灾害。这种分类方法简单,但不严谨。我国的学者对自然灾害分类还有多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三层分类法:有学者认为,为了便于对灾害的研究,提出了三层分类法,即按灾型、灾类、灾种进行分类。

根据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将灾害分为人为灾害型和自然灾害型。各型中又再分为四类,分别为气候类灾害、水圈类灾害、地质类灾害和生物类灾害。各类灾害根据其成因又分为若干种灾害。人为型灾害往往与自然型灾害相关联,人为因素加速了自然因素的作用。

灾害分类,见表1-1。

·1·

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

表1-1灾害分类

灾型

灾类

灾种

气候类灾害

干早、暴雨、洪涝、台风、干热风、热带气旋、霜冻、冻雨、寒潮、雹灾、雪害、尘暴、雷电等

水圈类灾害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洪水等

自然灾害型

地质类灾害

地震、火山、泥滑流、滑坡、地裂缝、冻融等

生物类灾害

农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虫害、草害、鼠害、非人为因素引起的森林草原火灾等

气候类灾害

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

水圈类灾害

水体污染、赤潮等

人为灾害型

地质类灾害

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盐碱化、沙漠化、地面沉降等

生物类灾害

森林破坏、人为引起的森林草原火灾等

(一)灾型

根据各种导致灾害的原因所起作用的地位、程度的不同将灾因归结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大类型,因此,可以把灾害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型和人为灾害型两大类型。

所谓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以自然变异为主因,对人类生存发展及其所依存的条件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非常事件和现象。

所谓人为灾害是人类作用和影响自然界而产生的,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对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二)灾类

根据各种灾害的发生环境来进行分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都可依次分为气候类灾害、水圈类灾害、地质类灾害和生物类灾害四大类。

气候类灾害是指发生于大气圈的各种灾害;水圈类灾害是指发生于水圈的各种灾害;地质类灾害指发生于岩石圈的各种灾害;生物类灾害是指发生于生物圈的各种灾害。

(三)灾种

灾害发生后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为害后果,根据各自的后果特征便可确定灾种。

自然灾害的种类繁多,如雷暴大风、暴风雪、海冰、旱灾、地震、风暴潮、台风等。平时人们较多关注的也都是此类的灾害。人为灾害的种类虽不如自然灾害的种类那么复杂,但也是值得重视的,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和交通振动引起的地面沉降、任意排放污水和废物对水源和土壤造成的破坏等。

三、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域宽广,以自然灾害严为重,其主要特点:(一)种类多

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以气候类灾害和地质类灾害为主。

·2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与医疗救援

气候类灾害主要有:洪涝、台风、冰雹、霜冻、雪灾等灾害。

地质类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除此外还有环境灾害、生物灾害等。(二)频率高

我国的灾害频率高于世界的平均频率。台风是频率最高的灾害,平均每年登陆台风达6~7次,位于同纬度大陆东部的首位。洪涝、旱灾也是我国频发的灾害种类。据有关方面的资料统计,我国平均约81%的年份都经受不同程度的水、旱灾害。干旱威胁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在我国已有236个城市缺水,今后全国缺水可能超过300亿方,部分农村饮用水也将面临危机。地震也是我国频发的灾害之一。21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1200余次,其中十分之一发生在中国。21世纪我国大陆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的29.5%,在三次8.5级特大地震中,就有二次发生在我国。我国一些城市及许多重大工程设施分布在地震带。

(三)分布范围广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相差甚远,不同的地域出现的灾害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域所发生的灾害特点如下:①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一春秋季的干旱;②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一夏季的暴雨、洪涝;③东北和西南林区一冬春季的森林火灾;④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一地震;⑤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⑥东南沿海地区一台风、风暴潮。

(四)地域差异大

虽然各类灾害在一定地区上交织发生,但相对而言以某一主导灾害为核心,伴生其他自然灾害。旱灾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水灾多出现在七大流域中下游沿河两岸;台风多见于东南沿海:雪灾、寒潮大风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沙暴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三大地震带上。滑坡、泥石流集中在地貌二级阶地上,且以西南地区最盛;生态脆弱带(沿海、长江中上游、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灾害较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且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尤其风沙、黄土、岩溶等地貌分布地区,都成为各种地质、地貌灾害的多发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受季风控制下的气候不稳定地带,冬、夏季风时空变异复杂,平均每年遭热带风暴侵袭次数达6~7次之多,寒潮每年入侵3~4次。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的紧急事件。这类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事件

·3·

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

主要包括水灾、旱灾与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害事件

主要包括各种工矿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陆海空交通事故,其他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或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五、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级(特

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V级(一般)。

为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救治水平,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确保患者员工的生命与医院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维护医院和社会稳定,医院建立了应急领导小组一应急工作小组(应急办公室)一应急科室一应急队伍的组织管理体系。

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预警标准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预警标准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疫情报告、预警标准见表1-2。

表1-2传染病疫情报告预警标准

病例数(大于或等于)

病种

时间

范围

报告标准

预警标准

鼠疫

1例

相邻地区出现病例

霍乱

1例

相邻地区出现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例

相邻地区出现病例

·4…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与医疗救援

续表

病例数(大于或等于)

病种

时间

范围

报告标准

预警标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

1例

相邻地区出现病例

1例肺炭疽或1例职业炭疽

相邻地区出现病例

炭瘟*

同一集体单位

相邻地区出现病例,存在

7天内

3例皮肤炭疽或肠炭疽

发生动物间疫情风险

甲肝戊肝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5例

3例

伤寒(副伤寒)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5例,或2例死亡

3例,或1例死亡

痢疾

3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或2例死亡

8例,或1例死亡

麻疹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

5例

风疹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

5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3例,或2例死亡

2例,或1例死亡

登革热*

7天内

同一县(市、区)

5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相邻地区出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5例,或死亡1例

3例

钩端螺旋体病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5例,或死亡1例

3例

流行性乙肝脑炎

7天内

同一乡镇、街道等

5例,或死亡1例

3例

30天内

同一行政村

5例当地感染的病例

3例当地感染的病例

同一乡镇(流行地

疟疾

30天内

2例上恶性疟疾死亡病例

1例恶性疟死亡病例

区)

同一乡镇(非流行

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

出现输入性恶性

地区)

染病例

疟病例

血吸虫病*

发现当地感染的患者、病

牛或

感染性钉螺

相邻地区出现病例,存在发动物间疫情风险

30例流感样病例,或5例因

流感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120例流感样病例,或4例因

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

例流感样病例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

8例

感染性腹泻病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20例,或死亡1例

15例

猩红热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

8例

水痘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

8例

输血性乙肝/丙肝/

医疗、采供血机构

连续发生3例

连续发生2例

HIV

从未发生过的、或发生本县从未发生过的、发生本县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

同一县(市、区)

市区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近3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宣已消灭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

1例

…5

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

续表

病例数(大于或等于)

病种

时间

范围

报告标准

预警标准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

8例

手足口病

7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5例,或死亡2例

4例、或死亡1例

备注:1.集体单位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居委会、社区、建筑工地等单位

2.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3.*为当地罕见传染病

二、中毒事件报告与预警标准

当外界某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反应,引起人体发生暂时或持久性损害的过程称为中毒。生活中的中毒有意外中毒、他杀中毒(投毒)、自杀中毒、滥用药物导致的中毒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中毒。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中毒(毒物进入体内后24小时内发病)、慢性中毒(毒物进入体内后2个月后发病)、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亚急性中毒之间)。其中急性中毒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可以很快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尽快甄别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中毒事件报告与预警标准见表1-3。

表1-3中毒事件报告与预警标准

病例数(大于或等于)】

种类

时间

范围

报告标准

预警标准

食物中毒

同一事件

30人或死亡1人

20人

同一集体单位

5人或死亡1人

4人

重要活动

期间

同一事件

5人或死亡1人

4人

职业中毒

同一事件

急性中毒3人、或死亡1人

急性中毒1人

其他中毒事件

同一事件

暴露人前50人

暴露人前40人

同一事件

中毒10人、或死亡1人

中毒8人

2起可能存在联系的中毒2起可能存在联系的中毒事件

24小时

同一县(市、区)事件中累计中毒10人,或中累计中毒8人

死亡1人

三、其他公卫事件的报告与预警标准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中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环境因素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传染病菌、毒种丢失事件等。具体内容见表1-4。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