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郁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8 20:31:02  34 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 epub

图书名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

【作 者】郁辉著
【丛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1949-2018
【页 数】 264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9.06
【ISBN号】978-7-5680-5407-2
【价 格】128.00
【分 类】医疗保健事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国-1949~2018
【参考文献】 郁辉著. 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内容提要:

旧中国屡遭殖民主义列强的侵略,国家积贫积弱,民族病态丛生,国人身体健康状况堪忧,被冠之以“东亚病夫”的帽子。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医疗事业,迅速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医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历史进步和发展。本书立足于新中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力图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历史演进作一研究,从中揭示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变迁的历史逻辑,希望为当下推进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内容试读

绪论

医疗事业关涉人民的幸福安康,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本书旨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医疗事业发展作一历史研究,以期为当代中国医疗事业发展提供历史参照。

一、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曾长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进入工业文明后,近代中国开始落伍,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百年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封建官僚主义的残酷剥削压迫,近代中国人民灾难深重,民众生活贫困、百病丛生,近代中国也被西方列强称为“东亚病夫”。在外患频仍、内战不断的历史背景下,历届政府虽试图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治民众的病灾,但因社会政治经济的总体性衰变而难以建构起现代民族国家的医疗卫生发展制度体系,民众只能在各种疾病中自生自灭。打开近代中国的历史画卷,人们不难发现,旧中国医疗事业发展脆弱,各类疾病经常流行于大江南北,无数民众染病而死的历史画面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为革命根据地军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取得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

发中

展国

研医

基本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很快把大力发展医疗事业、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列入建设新中国的重要议事日程,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由此开始起步。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国家财力非常有限,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战略更需要庞大的财政投入。这些都决定了新中国医疗事业起步发展之时不可能选择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高福利医疗发展模式。基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和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诉求,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择了符合自身国情发展要求的医药卫生道路。党和政府很快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基本卫生工作方针。在此基本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党和政府在系统组建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依靠仅有的各级医疗卫生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势,着力构建和发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疫病防治体系。到20世纪50年代末,党和政府已经初步建立起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组织,中国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城市地区则建立起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部(所)组成的三级医疗服务及卫生防疫体系,确保城乡基层民众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方面,党和政府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率先在城市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党和政府则基于农村集体合作经济的不断发展,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支持由农民自发组织而逐渐兴起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此,新中国三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成为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城乡居民获得医疗保障的基本制度。同时,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优势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开展了规模浩大的疫病防控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使旧中国长期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公共卫生环境状况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

1958年,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神州大地迅速展开。这种激进的经济发展运动导致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从而使党和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初不得不进行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和调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党和政府的医疗卫生工作也出现了“大跃进”局面,全国医疗机构及卫生人员数量猛增,各地医疗卫生组织机构盲目变革所有制关系,追求“一大二公”的办医规模,从而严重违背了医疗卫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跃进”期间,全国上下开展了以“除四害”

绪论

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各地干部群众参与规模之大、运动热情之高都是空前的。同时,伴随着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各地人民公社纷纷大办农村合作医疗,一时间出现了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大发展的局面。6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经济进入一个调整恢复期,党和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刀阔斧地压缩精简各地盲目发展起来的医疗机构及卫生人员数量,使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明显减少。在医疗机构所有制关系上,改变了单纯追求“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关系,重新允许联合诊所和个体私人医生开业行医。这期间,中国农村一度大办合作医疗的局面也开始降温,在农村经济出现困难情势和政府对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的背景下,一些缺乏集体经济条件支撑的农村合作医疗组织随之解体,到1964年全国农村只有不到30%的社队还继续维持合作医疗。①十年“文革”期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总体上受到较大的冲击和破坏,许多城市的卫生管理机构、医疗服务组织、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在“文革”的政治动荡中被迫关闭,不少医疗卫生人员遭到政治批斗或被迫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过,这一时期,在“六二六”指示的引导下,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党和政府着力把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广大农村。因此,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呈现出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局面。在党和政府的组织动员下,大批城市医疗人员组织巡回医疗队深人广大农村进行医疗活动,为农村培养医疗卫生人员。不少城市医疗人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长年扎根于中国农村为当地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整个农村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发展,赤脚医生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模式也随之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致赞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1978年到1992年,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使计划与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的手段被统一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来。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中国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取代了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济体

①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②韩莉:《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发中

展国

究疗

制改革逐渐在城市全面展开,国有企业实行“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多种所

有制经济成分开始不断发展,国家也在财政、金融、投资、价格等方面逐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转型稳步推进。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促动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随之开始。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改革主要是参照企业改革中“放权让利”的做法,逐步下放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自主管理权,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财政补助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对医院实行“通包通揽”的做法,从而在制度上激励和约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经济核算和管理,让医疗服务机构实现“自主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医院内部管理改革方面,逐步推行医院院长负责制,院内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医务人员薪酬分配制度,以绩效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时期,党和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集体、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创办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办医格局。这些改革举措都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潜力,从而有效地缓解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度出现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社会问题。在基本医保方面,随着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党和政府除了出台一系列遏制公费医疗费用和劳保医疗费用攀升的限制性政策外,还开始着手尝试推行城镇职工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然而,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不容乐观,在市场化改革的作用下,社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开始向城市聚集,城乡医疗卫生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所削弱,曾经广泛普及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现大面积解体,许多农民又重新回到自费医疗的窘境。对此情况,党和政府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政策措施收效甚微,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仍在低位徘徊。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期。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了到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此后党的十五大系统地回答了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据此经济体制的战略构想,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速推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迅速发展,商品、资本、劳动力等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已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和

绪论

政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逐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改革方面,党和政府在经过充分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新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后,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覆盖职工人群不断扩容。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党和政府进一步“放权让利”,强化医疗服务机构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医政管理方面,党和政府实施新的医院分类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着力开展城市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改革明显趋向市场化,一些地方政府大胆尝试医院产权化改革,试图通过市场化的拍卖、转租、承包等方式激活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活力,最大化地甩掉办医的包袱。在全国医疗总费用及支出构成中,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比重明显减少,人民群众个人医疗负担比例显著上升,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越来越走向商业化和营利性,“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弱化,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多有发生。虽然,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力图夯实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再次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总的来看,政策措施的绩效不大,全国有相当多的农民根本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进入21世纪以后,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2]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突显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引领下,党和政府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加强社会民生建设作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政策着力点。在加强社会民生建设中,党和政府着力破解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确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随之迎来一个大转折、大调整的重要时期。①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

①李玲、江宇、陈秋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我国医改30年》,《中国卫生经济》2008年第2期。

发中

究疗

业的改革和财政投入力度,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在继续扩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先后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针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城乡群众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人数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了城乡人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政策目标。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党和政府充分汲取“非典”防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大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长期滞后的局面。2009年,党和政府经过充分酝酿,开始实施新一轮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模式,突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益性方向,明确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而相应的制度设置和政策重点在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新医改开始后,党和政府围绕新医改所确定的五项重点任务全面深化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然而,医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中国新一轮医改的政策实践还远未达到人们理想的目标,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依然任重道远,新医改还在负重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持续推进新医改的方针政策,使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二、研究文献综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疗事业开始快速发展,这方面的政策文件和研究资料也逐渐增多。但总的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关于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多是政府部门发布的一些卫生政策文件和官方报纸刊登的一些宣传性文章或印发的小册子。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在广大农村迅速发展,其间为宣传农村合作医疗,《人民日报》曾展开了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制度优越性的大讨论,开辟专栏发表了不少关于宣传和介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优越性的文章,一些介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材料也印制出版。这些文章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