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杨红霞,吴周环主编;罗亚,赵晋等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8 10:05:02  107 药理学

图书名称:《药理学》

【作 者】杨红霞,吴周环主编;罗亚,赵晋等副主编
【页 数】 299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5.08
【ISBN号】7-5189-0486-0
【价 格】48.80
【分 类】药理学
【参考文献】 杨红霞,吴周环主编;罗亚,赵晋等副主编. 药理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5.08.

图书目录:

《药理学》内容提要: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重点研究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通过研究和实验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概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使医务工作者在用药时进一步认识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原理,以及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是中药学范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

《药理学》内容试读

第篇药理学总

第一章绪言

®学习目标

2←←←←《《←←←←←←←←←←←←←←←←←←←←←←←←←←←←←←《

1.掌握药物、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

2.熟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Y3.了解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

以→→》→十→→》→》→》》→》》→》》》》》》》》》)》》

回第一节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回

药物(dug)是指能够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三类:①天然药物:从动物、植物或矿物质中提取的活性物质;②化学合成药

物: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③基因工程药物: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药物。

药理学(pharmacolog罗)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又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又称药动学或药代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化与规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过程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其学科任务是: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研究新药、开发新剂型提供线索;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回第二节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回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发现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消除伤痛与治疗疾病。古代把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本草”。我国公元1世纪前后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它记载了植物、矿物、动物药物365种,其中不少药物仍沿用至今。唐代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布实施的一部药典,共收载药物884种。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了举世闻名的巨著《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图1120幅,附方12000多条。这部著作内容丰富,被译成英、日、法、朝、拉丁、德、俄等文体,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重要的药物学文献之一。

近代药理学从19世纪初开始。在化学、生物学及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基础上,促进了实验药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德国化学家F.W.Serturner(1803年)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取出吗啡,并用狗实验研究证明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法国人F.Magendie(1819年)用青蛙实验确定了士的宁的作用部位在脊髓。这些工作

。1

都为药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德国的R.Buchheim(1846年)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并于(1856)写出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使药理学成了一门独立学科。

20世纪初开始进人现代药理学阶段。德国P.Ehrlich(1909年)从有机砷化合物中发现了可有效治疗梅毒的砷凡纳明,开创了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传染病的新纪元。英国H.W.Florey(1940年)在A.Fleming(1928年)研究的基础上,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出青霉素,并应用于临床,抗生素时代由此开始。

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相互融合,药理学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如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由原来的系统、器官水平深人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由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现已形成了许多药理学的分支学科,如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神经药理学、时辰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使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四第三节医护人员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回

医护人员是将药物按临床诊断用于患者的执行实施者,身居临床第一线,既要按医嘱用药,又要审查药物与临床诊断的合理性、应用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是药物的监督管理者。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用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医师在用药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对有家族过敏史和过敏史的患者,必须高度重视,并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过敏症状,以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

2.临床护士根据临床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张数,核对是否是本科用药、患者的姓名、年龄是否相符合;查药品的数量,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是否相符;查有无配伍禁忌,核对药品性状是否符合要求,用法用量是否正确;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核对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合。在发放、应用药物时,要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必要时患者(或家属)参与确认。

3.医护人员应经常认真观察和了解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尤其在用药后10~15min是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高峰期,应引起注意,不可掉以轻心。

4.临床医护人员应做好用药指导,许多药物治疗会因饮食、方法、时间而受到影响,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必须在用药时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用药。如糖尿病患者必须在口服或肌内注射降血糖药物15mi内用餐,减少或增加1次进餐,也要相应地略去或增加1次用药,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还必须告诉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和处理方法,以免患者及家属惊慌失措,加重病情,延误救治。静脉滴注10%氯化钾会导致严重腹痛、呕吐等,对于这些药物反应,只要在临床用药中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要确保药物在临床上安全有效地使用,充分发挥药物最好的治疗效果,杜绝医疗差错,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临床知识和临床药学知识,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避免医护差错和纠纷,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社会效益。

第四节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回

药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学习药理学的目的是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药物的分类和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方法等,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首先要密切联系基础医学课程理论。有针对性地复习和联系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病理学等医学知识,对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2

第一章绪言

2.其次要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根据药物分类,重点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比较同类药物的不同点。

3.要认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力求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最后要重视药理学实验,实验课程不仅可以验证所学的药理学理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提高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3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学习目标

业←←←←←←←←←←←←←←←←←←←←←←←←←←←←《←←←←←←←←←←←←←←长下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不良反应的类型,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以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相个

义关概念。

2.熟悉药物的作用类型。

Y3.了解药物的其他作用机制。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用药和为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并促进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口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影响,是动因。药理效应(pharmacology effet)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引起其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发生变化,是机体反应的结果。其基本作用包括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L.兴奋作用(excitation)是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提高或增强。例如,阿托品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引起血压升高等。

2.抑制作用(inhibition)是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降低或减弱。例如,美托洛尔引起心率减慢,硝普钠使血压降低等。

兴奋与抑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一药物对不同的器官、组织既可有兴奋作用,也可有抑制作用。如阿托品可兴奋心脏使心率加快,又可以使内脏平滑肌抑制松弛。同一药物对同一器官、组织也可产生不同的效应,如肾上腺素使皮肤、黏膜、肾和胃肠道等器官血管收缩,而使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舒张。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1.局部作用(local action)是指药物未被吸收入血液循环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直接作用。如碘酊用于皮肤表面的消毒作用,局部麻醉药应用于表面麻醉时,在用药局部阻断神经传导作用。

2.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又称全身作用,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组织器官所产生的作用。如注射吗啡产生镇痛作用,口服阿司匹林产生解热作用等。

·4…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又称原发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器官接触后直接产生的作用。如硝酸甘油可以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是直接作用。

2.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又称继发作用,是指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如硝酸甘油使血压下降可通过窦弓反射使心率加快则是间接作用。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ety action)是指在一定的剂量条件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作用的差异性。药物的选择性跟药物在组织器官的分布、组织器官的生化功能不同以及受体分布的不同等因素有关。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大,组织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高,则选择性高,用药针对性强,不良反应较少。反之,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广泛,用药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如抗恶性肿瘤药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相对的,常与药物的剂量有关。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药理剂量时,可调节三大物质(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外,还具有抗感染、抗过敏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不合理的使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临床用药时,既要考虑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还应考虑药物的给药剂量。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可防治疾病(疗效),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危害(不良反应),故药物作用的结果具有两重性。

(一)防治作用

l.预防作用(preventive action)是指为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而提前用药产生的作用。如各种免疫疫苗的接种。

2.治疗作用是指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分为: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指能消除致病原因,使疾病彻底治愈的治疗,也称治本。如抗疟药杀灭体内的疟原虫。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指能改善疾病症状,以减轻患者不适和痛苦的治疗,也称治标。如应用解热药使发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对症治疗虽然不能根除病因,但对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对某些重危急症(休克、高热、剧痛等),对症治疗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和重要,否则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这是临床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二)不良反应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l.副作用(side effect)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又称副反应(sidereaction)。其发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有关。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知、预防。当把某一药理作用作为治疗作用时,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例如,阿托品具有松弛内脏平滑肌和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当用于治疗胃肠绞痛时,其松弛内脏平滑肌为治疗作用,而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口干、心悸、便秘则为副作用;当用于麻醉前给药时,其抑制腺体分泌为治疗作用,而内脏平滑肌松弛引起术后腹气胀、尿潴留等成为副作用。副作用随着继续用药常可自行缓解或必要时可通过合并用药减轻或避免。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而产生对

.5.

机体有危害的反应。毒性反应一般较重,危害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但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尽量避免发生。短期内用药剂量过大而迅速发生的毒性反应,称为急性毒性反应,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等功能。长期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称为慢性毒性反应。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系统等功能。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合称“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常用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又称过敏反应,是指某些具有抗原性或半抗原性药物,经接触致敏后所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常见于少数过敏体质患者,轻者出现皮疹、发热等,严重者引起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甚至死亡。致敏原可能是药物本身,也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亦可能是药物的代谢物。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药物剂量无关,不能预知。因此对于易致敏的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等)或过敏体质的患者,临床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必须做皮试,皮试阳性者应禁用该药,并在使用该药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备好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防止出现紧急情况。

4.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残存的药理效应。如应用长效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5.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又称治疗矛盾,是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细菌被杀灭,导致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6.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又称撤药反应,是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引起的症状。如果停药后出现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rebound phenomenon)。如长期服用美托洛尔减慢心率,突然停药出现的心率明显增快。

7.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指少数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的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如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的患者应用伯氨喹等药物时容易发生急性溶血反应。

回第二节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回

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简称量-效关系,是指药理效应强弱与其剂量或浓度的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量-效关系可定量分析和阐明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图2-1)

无效量

常用

中毒量致死量

治疗量一

剂量

安全范围

→中

图2-1药物剂量与作用强度的关系

一、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剂量是指用药的份量,剂量的大小可决定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一般来讲,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作用也越强(图2-1)。

1.无效量药物剂量过小,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不能产生任何药理效应的剂量。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