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精要与精炼》王志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8 09:52:29  4 药理学 药理学 epub

图书名称:《药理学 精要与精炼》

【作 者】王志旺著
【页 数】 225
【出版社】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7.06
【ISBN号】978-7-5424-1476-2
【分 类】药理学-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王志旺著. 药理学 精要与精炼.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药理学 精要与精炼》内容提要:

本书稿在总结《药理学》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配合执业考试水准的练习题,使在校学生迅速抓住《药理学》心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亦可作为报考执业药师与医师的参考书目。内容包括:药理学概论;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等。

《药理学 精要与精炼》内容试读

第一篇药理学概论

第一篇药理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药理学的概念、内容与任务

1.药理学相关概念

药物: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具有其他特殊用途的物质。国称物质者包括化学药物和民族药物,当然在药理学中主要是指化学药物。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国注意是相互作用,作用规律的核心是作用机制,相关知识来源于药物的理化性质、疾病病理生理等。

药效学: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规律,包括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等。

药动学:即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作用规律,具体包括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药理学的基本内容

药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药动学、药效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3.药理学的基本任务

阐明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药或发现老药的新用途。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药理学是在药物学与机体病理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药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来在其

001

《药理学》精要与精练

发展过程中未曾中断,药物的发现与集结蔚为壮观,具有代表性的药学巨著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十九世纪后西方国家药物学(特别是抗菌药)与病理生理学(如受体)异军突起,在实验的基础上药理学逐渐发展起来,在治疗作用的发现与应用的基础上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药理学的基础之一是(

)。

A.诊断学

B.药剂学

C.生理学

D.伦理学

2.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

A.《佛罗伦萨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二、名词解释

药理学

药效学

药动学

药物

毒物

三、问答题

1.简述药理学的基本内容。

2.简述药理学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药效学

药效学即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剂量与药物作用及其强度的关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禁忌证等。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广义的药物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即狭义的药物作用)及其机能、形态的变化(药物的效应)。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调节、补充与杀灭

三个方面。调节作用是通过兴奋或抑制机体原有功能而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指标(如血压、血糖、心率、胃肠蠕动等)都有一个正常范围,超过了这个

002

第一篇药理学概论

范围就进入病理状态,兴奋药或抑制药通过兴奋或抑制机体原有功能而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范;一般来说,功能指标距离正常范围越远,疾病越严重,发挥调整作用的药物剂量就越大,故该类药物的临床常用量的变化范围比较大。补充作用即补充不足,机体必需的物质缺乏可引起多种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习惯的变化,人类疾病谱也在变化,普通人常出现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不足,而激素、胰岛素、铁的不足可引起相应的疾病;当然,过多也会引起疾病,如摄入的氯化钠、糖、脂肪过多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冠心病等。杀灭作用是指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用于治疗感染或肿瘤,属于对因治疗。

一、选择性

在治疗量时多数药物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有明显的作用,对其他器官或组织没有作用或作用较小,这种现象叫药物的选择性。选择性高的药物作用面窄,而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面广,临床应用时副作用较多。如阿托品的选择性低,有平滑肌解痉、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胃肠绞痛时可引起口干、皮肤干燥等副作用,而临床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时可延迟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回复。剂量与选择性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随剂量的加大可出现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等作用,咖啡因随剂量的加大可出现兴奋大脑皮层、延髓(呼吸中枢与血管运动中☒、脊髓等作用

药物产生选择性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药物化学结构与机体组织结构的差异性,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同、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不同的器官组织的结构不同、受体的分布及其密度不同,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也就出现差异性。特别是处于病理状态下的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对药物的反应性亦出现显著的差异,如阿托品对痉挛的胃肠道平滑肌解痉作用强,而对麻痹状态的平滑肌就没有作用:又如吗啡对剧烈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对没有疼痛的机体就没有镇痛作用。

二、二重性

药物的二重性是指药物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两重性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客观的来说,任何药物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轻重之异,没有有无之别。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应根据疾病的病理特点与病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特定病人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并使用相应的药物来治疗,其他疾病是否可引起病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加敏感,我们使用

003

《药理学》精要与精练

的药物与治疗其他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之间是否有叠加而增强,这是我们应该考虑和尽量避免的。

1.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是指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我们用药的目的是希望药物产生治疗作用,并由此而将治疗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同时,根据作用产生的先后顺序可将治疗作用分为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原发作用是药物对机体的直接作用,由于机体是一个整体,药物的原发作用常可引起机体的进一步反应即继发作用。如强心苷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属于直接作用,强心苷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衰竭心脏的心输出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而使尿量增加等作用就属于继发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与直接作用相比,继发作用的作用强度要弱一些,这在分析药物的最终作用效果时应注意。

2.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药物与机体综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对病人不利的反应,大多数不良反应比较轻,在病人可忍受的范围内并随停药而消失,但有些不良反应不能随停药而消失,甚至引起药源性疾病。由于用药频率的增加与配伍用药的增多,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下。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和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物固有的作用。副作用的特点是在治疗剂量时产生,一般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可预测,必要时可进行防治。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较多,当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用作为治疗作用时,其余的作用一般就成为副作用。

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前者称为急性中毒,后者称为慢性中毒。

变态反应:指用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可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

具有抗原性,如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普鲁卡因、

血液与蛋白制剂等。变态反应一般与剂量无关且症状较重,故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防范。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体内残存药物的药理作用。如服用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后,次晨出现乏力、困倦等“宿醉”现象。

继发作用:是指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如使用广谱抗菌药打破了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而引起的二重感染,采用青霉素治疗螺旋体引起的梅毒等疾病时出现的赫氏反应等,继发反应充分体现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特点。

“三致作用”:三致作用包括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属于药物的特殊毒性反应。

004

第一篇药理学概论

遗传物质的突变是生物界适应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然在较高等生物中发生的突变就有可能引发癌症或畸胎。目前认为在怀孕后的前3个月(特别是怀孕后第30天到第50天)胚胎最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而临床上常见的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有抗癌药、抗生素、性激素、维生素等。

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异常而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并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发生变化。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患者服用伯氨喹时可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依赖性:是指连续用药后,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一种不可停药的渴求现象,分为心理依赖性与生理依赖性。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是指使用某些药物后可产生快乐满足的感觉,并在精神上形成不间断用药的欲望,但可自制。生理依赖性(成瘾性)是指反复使用某些药物后造成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疼痛、失眠等戒断症状,患者亦不可自制。常见的依赖性药物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及烟酒等。

停药反应:是指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突然停药引起原有疾病加剧。如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药、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可引起原病复发或加重。

首剂现象:有些病人首次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的机体不可耐受的反应。如首次使用哌唑嗪可使血压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三、差异性

差异性即个体差异,在基本情况相同时,大多数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性是相近的,但有少数人的反应强度甚至反应性质会出现显著性的差异。产生差异性的原因虽然广泛而复杂,但主要来源于药动学与机体组织的差异性,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血药浓度不同,不同个体内酶的活性不同,少数人的上述差异超出了正常范围,导致药物的反应出现量甚至质的变化

高敏性:是指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少量药物即可产生常用量时的作用。低敏性:是指少数人对药物特别不敏感,加大剂量才能产生常用量时的作用。特异质反应:(见上)。

四、量一效关系

量一效关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的现象。

1.剂量

剂量一般是指成人一日用药量。剂量是决定血药浓度并进一步决定药物效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常见的几个相关名词如下: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是指能产生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

005

《药理学》精要与精练

最大有效量(极量):指可产生最大效应但不出现中毒反应的剂量。最小中毒量:是指能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

治疗量(常用量):是指在最小有效量与最大有效量之间的剂量。

2.药物的效应(反应)

药物的效应按性质可分为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可用数量来表示)与质反应(效应的强弱用阳性或阴性反应率来表示)。

3.量反应量一效曲线的特点

量反应量一效曲线的特点有:(1)呈S形;(2)剂量小于最小有效量时无效;

(3)剂量在最小有效量与最大有效量之间时,效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4)剂量超过最大有效量后效应不再增加。

4.相关名词:

效能:指药物的最大效应。

效价强度: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又称效价或强度。

半数有效量(ED):是指能引起一半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LD):是指能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是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o/ED0)。治疗指数越大,表示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之间的距离越大,用药越安全。化疗药的治疗指数叫化疗指数。

五、时一效关系

时一—效关系是指给药后药物效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具体见药动学项下。

六、构—效关系

构效关系是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包括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受体及受体理论是药理学阐述药物作用规律的平台,而绝大多数受体是具有立体结构的蛋白质,因此,药物的结构、特别是立体结构是决定其药理活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可作用于相同的受体而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药理作用,因此,以药物基本结构为基础,对其取代基或侧链进行化学改造或修饰,从而调整其理化性质,改善药动学,影响药理活性(包括毒性),并开发出来了一系列的药物群,这也是传统新药研发的思路

但另一方面,基本结构相同的药物,由于立体结构的不同而影响了其与相同受体的结合能力,最终会影响到药理活性的量甚至质,如几何结构的不同使反式乙烯雌酚才能表现出雌二醇的药理活性,而手性药物的拆分是近年来新药研发的热点。具有手性碳原子的药物称为手性药物,手性药物的对映异构体理化性质基本形似,但其生物活性有时

00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