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速记》阿虎医考研究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时间: 2022-10-28 08:55:22  132 epub epub 图书

图书名称:《药理学速记》

【作 者】阿虎医考研究组编
【丛书名】轻松记忆“三点”丛书
【页 数】 456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0.01
【ISBN号】978-7-5214-1535-3
【分 类】药理学-医学院校-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阿虎医考研究组编. 药理学速记.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药理学速记》内容提要: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配套用书之一,全书高度浓缩了药理学的相关知识,切中要点又充分保留了学科系统的完整性,更广泛吸取了各名校优秀学习者的高贵心得,利于读者提高学习效率。本书是医学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记忆及应考的必备书,也可作为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参考书。

《药理学速记》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言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药物是指可改善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药物剂量过大都可产生毒性反应。

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4.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5.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二、新药开发与研究

(一)新药研究过程

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二)新药的临床研究

1.I期临床试验是在2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

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

2.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100例,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是在新药批准上市前,试生产期间,扩

1

>》药理学速记

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例数一般不应少于300例,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是药品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又称作售后调研。

2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重点药物的转运方式。

○难点生物利用度、消除半衰期。★考点首过消除、肠肝循环。

第一节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一、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一)被动转运

1.概念指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2.特点

(1)顺浓度梯度转运。

(2)不需要载体。膜对通过的物质无特殊选择性

(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

(4)不受共存类似物的影响,即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

3.分类

概念

条件

滤过水溶性的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分子,小分子物质、水

借助于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体液通溶性物质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而进行的跨膜转运,又称水溶性扩散

3

药理学速记

续表

概念

条件

简单脂溶性药物溶于脂质层的顺浓度差膜两侧药物的浓扩散的跨膜转运,又称为脂溶性扩散。度梯度、药物的

油水分配系数(脂溶性)和浓度油水分配系数差越大,扩散就越快,是药物最常药物在膜内的扩见和最重要的一种转运形式

散速度

(二)载体转运

1.概念是指转运体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药物或内源性物质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在细胞膜的另一侧将结合的药物或内源性物质释出。

2.特点

(1)对转运物质有选择性。

(2)载体转运能力有限,故具有饱和性。

(3)结构相似的药物或内源性物质可竞争同一载体而具有竞争性,并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4)具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3.分类

(1)主动转运

1)概念:指药物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跨膜转运。

2)特点:耗能,可逆电化学差转运,能量可直接来源于

ATP的水解。

(2)易化扩散

1)概念:指药物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2)特点:不消耗能量,不能逆电化学差转运;可加快药物的转运速率。

4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膜动转运

1.概念是指大分子物质通过膜的运动而转运。

2.分类月胞饮和胞吐。

二、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1.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的pH。

2.药物浓度差以及细胞膜通透性、面积和厚度。

Fick定律:通透量(单位时间分子数)三(C,一C)×(面积×通透系数)/厚度

3.血流量。

4.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和功能。

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1.口服给药

(1)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小肠是药物口服时主要的吸收部位。

(2)首过消除:指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被肠壁和肝脏部分代谢,从而使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减少的现象。也称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

2.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药物肌内注射及皮下注射,较口服快。

3.呼吸道吸入给药如沙丁胺醇、色甘酸钠等药物采用吸入途径给药。

4.局部用药如局部麻醉药、直肠给药、经皮肤途径给药等。

5

→>》药理学速记

5.舌下给药可很大程度上避免首过消除,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可直接进人全身循环。

二、分布

(一)概念

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二)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组织器官血流量血流丰富的组织和器官,药物分布速度快且转运量较多:相反,则分布速度慢且转运量较小。

2.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异性低、与相同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之间可发生竞争性置换的相互作用。

3.组织细胞结合使药物分布呈现一定的选择性

4.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升高血液可使弱酸性药物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隆低血液则使弱酸性药物向细胞内转移:弱碱性药物则相反。

5.体内屏障

(1)血-脑屏障:脂溶性高的、小分子药物能通过。

(2)胎盘屏障: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穿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3)血眼屏障:脂溶性或小分子药物容易通过血眼屏障。

三、代谢

1.酶诱导剂能使药物代谢酶活性增高、药物代谢加快的药物叫作酶诱导剂。

2。自身诱导药有些药物本身就是它们所诱导的药物代谢酶的底物,因此在反复应用后,药物代谢酶的适性增高,其自

6

···试读结束···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121671486@qq.com,微信:diqiuren01010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